认识论练习题

认识论练习题

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真理

③真理性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基础④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光学显微镜不可能分辨出小于0.2微米的物体,美国科学家把光学显微技术带入纳米尺度,巧妙地打破了这个限制。由此可见()

①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

③认识工具的延伸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人的意识产生一直是个谜。现在,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模型技术对大脑某一部分出现的故障,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进行研究,发现了其对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但要真正了解意识的产生机制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这表明()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真理在认识发展中不断突破历史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16、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17.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人再次审视青蒿素的发明历程: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虐,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1971年经过反复筛选试验,他们将目光锁定青蒿,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②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约翰·奥基夫教授发现了大脑中能“画地图”的“位置细胞”。每一个位置细胞对应着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区域。当我们处在空间某个位置时,这个位置的细胞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我在这里”和“我是否来过这里”。“位置细胞”的发现()

①证明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否定了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

③否定了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④证实了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2.在2015年“两会”分组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此后,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多地进行多方面的调研,为“十三五”规划定基调。“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进行广泛调研,是因为()

①认识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②实践不断提出问题,推动认识发展

③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④在实践中才能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3. 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大量实验并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途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自觉选择性特征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④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政绩的尺子是因为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主观连接客观的桥梁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社会性的历史性活动

19.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微软用户

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4.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下列诗歌寓意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谁挥鞭策运四季,万物兴衰皆自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已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推土机挖、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 客观物质性

B. 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直接现实性

11.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在液体、低温或干燥环境下可存活较长时间。但研究发现,该病毒在较高温度下可以很容易被杀灭。为防止埃博拉病毒漫延,各国科研人员加紧对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工作。这说明

①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科学实验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④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千虑一得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一概而论

11、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2.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和许多曼妙的梦想相比,躬身实践更为重要。梦想犹如远方的风景,行动才是我们靠近的脚步。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B.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C.凡事要好,须问三老D.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9.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17-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近年来,人类用卫星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人类让识是无限发展的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④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 北京三元桥大修首次采用“桥梁整体置换工法”,即新桥旧桥均采取托运,尽管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中央旧梁的整体状况比预想的差,施工方启动预案,改为切割后分块拆除方案,依然大大缩短工期,做到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北京三元桥大修的过程,说明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实践丰富认识内容,推动认识发展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人们可以改造规律,达到预期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据此回答12-13题。

1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推动了疟疾的治疗。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人类对抗疟疾依旧任重道远。材料告诉我们

①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②人们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会被推翻

③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④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掲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成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人们可以创造和发现规律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中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为我国在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成为领跑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潘建伟团队分别于2007年制备出八光子纠缠,并一直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目的世界纪录。潘建伟说要实现有实用价值的量子模拟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起码要实现几十到上百个量子比特的纠缠。”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3.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因为①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个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②④

14.201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五周年纪念日。澳门十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一国两制”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

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性认识能够精准应验发展的事实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10、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11、莫言获奖后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从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今天的创新驱动战略、“双创”战略。人们对科技的作用认识过程表明()

①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复杂的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③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有差异的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的被否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久坐对健康有害”,建议每坐3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对5000多人开展了为期16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久坐并不比久站对健康的危害更大。这告诉我们

①认识在实践中向前发展②认识正确与否需要经过实践检验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在嫦娥探月工程中,中科院组织全国27家科研院所、200余位科研人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学成果,突破了10余项关键技术,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以及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体现出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目的计划性

10、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

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B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C、牛顿的运动定律现在是错误的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回答22-24题:

22.材料说明的主要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3.“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因为()

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②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质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无条件性

B.客观性

C.具体性

D.主观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据此回答10~11题。

10、新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部分先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多个阶段的尝试,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B.①③ C .③④D.②④

11、“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这体现了(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2、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8.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是因为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定的标准

B. 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具有历史性

C.前人无法预测社会发展的未来状况

D.不当评价会影响历史事件的客观性

19.网传,酷热天气时,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将另一侧车门开头五次,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头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在傍晚环境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

①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

②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发现网传观点的真伪

③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

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

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一份五年规划的编制,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方能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审议。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说明

①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过程是一个推翻原有认识获得新认识的过程

③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④编制流程的完整性能够验证并保障认识的准确性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2.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反复温习中医古籍,不断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启示我们

①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是获得认识的来源

②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中医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获得真理是中医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实践基础上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了研究的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材料: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阐释了一个目的——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结合材料,请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习近平的讲话精神。(8分)

30、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2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2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举行纪念活动,让人们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就是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从而开创美好未来。(2分)

28.材料一:2015年8月频繁暴雨,给全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敲警钟。到故宫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网友在调侃暴雨致城市积水时,也不禁质疑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

材料二:2015年8月10日,武汉首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开始实施,按照这部“法典”要求,以后武汉城市建设中地面必须能渗水、路面必须有坡度、地下45米打造排水“深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尽管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人说,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12分)

28.从认识的主体来看:①人们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3分)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的认识没有终点且永远在路上。(3分)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①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3分)②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所以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的认识没有终点且永远在路上。(3分)

33.(10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中国的法治进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

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

结合材料,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过程

的认识。(10分)

33.(10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同时期社会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断发展。(3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应树立正确认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3分)

(3)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从十五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是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深化和发展的过程。(4分)31.(本题12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

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

31.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动依法治国理论发展;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法治理论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追求真理是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法治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

33.目前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肆虐,甚至传播到世界多地。至2014年11月16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4413人受到埃博拉病毒感染,死亡人数达5177人。

据美国《纽约时报》10月28日报道,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10年前就宣称经过大量试验,已经研发出对猴子百分百有效的埃博拉疫苗,但由于当时的人认为埃博拉疫情罕见,这项成果被束之高阁。随着西非埃博拉疫情不断扩大,甚至传播到世界多地,各国这才急忙开始疫苗测试。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加拿大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在美国展开一期临床试验,针对在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科学家们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加卫生部长罗娜·安布罗斯希望该疫苗能够阻止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该实验预计12月底在美国完成,即使试验成功,也还需要进一步试验,因此该疫苗部署到前线医护人员的时间尚不确定。

(1)结合材料分析,对埃博拉疫苗的研究过程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6分)

(2)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8分)

33.(1)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2分)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2分)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2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家通过大量试验研发出了埃博拉疫苗,而且目前正通过临床实验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分)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埃博拉病毒传播扩散到世界多地,促使各国开始加紧对疫苗的研制,同时临床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推动着对埃博拉疫苗认识的不断发展。(2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量试验研究证明,现有的埃博拉疫苗对猴子是百分百有效的,至于对人是否有效,必须通过反复的临床试验才能证明。(2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加速推进对人类有效的埃博拉疫苗的研制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于控制埃博拉疫情。(2分)

34.

32. 材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以项目扶贫为主要形式。这些做法对我国取得的减贫成效功劳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扶贫开发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如何转型?方向已明,那就是精准扶贫。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只有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减贫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认识。(12分)

32.(12分)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源于贫困情况的变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3分)精准扶贫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分)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3分)关于扶贫认识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分)

26、材料:1982年,谢赫特曼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一种“反常”的现象——在实验中被观察的铝合金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这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这一发现给晶体学界提出强烈挑战。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体”是无用的,因而是违背“真理”的。谢赫特曼面对着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很多人骂他“胡言乱语”“伪科

学家”。

然而,30年后的2012年,谢赫特曼的发现终于获得了最权威的认可。他的发现是伟大的,目前,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学、生物学等多种领域。谢赫特曼也为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请你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谢赫特曼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2分)

26、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应该立足实践,勇于发现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不能照搬过去的认识,应该努力追求真理。(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3分)

④要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挑战常识和权威,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分)

材料二提升考核标准:2014年4月,根据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省委、省政府对17市科学发展考核作出重大调整,加大了资源消耗、科技创新等指标的权重,新设置“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打破了政绩考核“GDP决定论”的考核标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新的考核标准的制定所体现的道理。(6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据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省委、省政府对17市科学发展考核作出重大调整。(2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有的考核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今天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和完善。(2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省委省政府根据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制定了新的考核标准,体现了这一点。(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分)

材料二:灾后总结会上,专家指出:有的地方政府仅仅把加强生态建设停留在口头上,糊弄上级和群众;还有的地方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什么难事,发达地区有现成经验,照着做就行了,岂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吗?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为照着别人做就一劳永逸,就是没有认识到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3分)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有的地方政府不注重实际行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没看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分)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照搬别人的做法就是没做到把他人的经验和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