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xx公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xx公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XXXXXX有限公司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程序文件

发布时间:实施时间:

实验室检测过程的控制规范

DHR/ZC-4.1-01 1.目的:

规范检测过程的操作顺序和做法。

2.适用范围:

实验室检测过程及相关人员。

3.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执行本规范。

4.操作规范:

4.1合同评审:

a)合同评审员按照《合同评审程序》负责常规,简单、重复性的要求,标书或合同的评审。

对于新的、复杂的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议评审。b)合同评审员接收样品和委托单后,首先确定该检验合同是属于常规评审,还是会议评审。

对于常规评审合同,必须认真审查检测联系单中委托方所填写的基本信息,样品描述和委托内容及要求是否详尽、规范,要明确检测项目、检测依据,限定指标及其它要求。对于以会议评审的合同,应及时递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由其组织会议评审。

c)合同经评审后,委托方代表及实验室代表进行合同确认签字。

d)对于出现合同修改和合同偏离时,应填写相关的《合同修改记录》、《合同执行偏离记录》。

4.2任务下达及过程记录:

a)参加合同评审人员在合同评审后,根据合同确定的内容和实验室岗位分工,下达工作任务。

b)各岗位人员工作完成后,需做好记录。

4.3样品接收、保存:

制样人员按照《检测样品的处置》接收样品,做好记录,并按《样品标识程序》对所接收样品加贴唯一性标识,按照有关检测方法、标准、制备用检测用小样和保留样,分别交于检测人员和样品管理员。

4.4检测:

a)检测人员接到检测小样后,按照有关检测方法、标准进行样品检测,填写检测原始

记录,会同岗位检测人员核对。

b)核对人员和同岗位检测人员在对检测结果核对时,对原始记录的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负责,并将发现问题的记录及时返给原检测人员进行修改。

4.5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

a)审核人员要认真审核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是否正确,数据公约是否规范,检测结果是否异常,对发现问题的《检测报告》及时返到相应检测岗位进行修改或复验。审核人员对《检测报告》的质量负责。

b)经审核的《检测报告》交实验室主任签发,归档。

化验室工作制度

DHR/ZC-4.1-02 1化验室要保持整洁。仪器、设备、器皿、实验台面、地面要清洁,每天工作前打扫一次,每月彻底清扫一次。

2 各种仪器、器皿、器材、试剂等要摆放整齐,用完后要及时清理,清洗。各种标

识要规范、清晰、明示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 保证化验室良好通风设施、保证用水、温度、湿度、光照等化验条件符合要求。4标准仪器、器具(如砝码、温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等量器具)要妥善保护,不要随便挪用。

5 化检验人员工作时,要穿实验服,做到衣帽整洁,实验服不得穿入非工作场所。

6 化检验室应保持安静,工作人员应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准串岗、闲谈,做

与本职工作无关事情。

7 化检验室内禁止吸烟,进食,并不得存放与检验工作无关的物品。

8 检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化验室,联系业务工作要在办公室进行,外来人员不经批

准不得直接进入化验室。

9 对化验产生的废液、废物等需按有关处理办法处理后排放或弃去,防止环境污染。

10 化验室各部位安全卫生设专人负责。下班后要拉闸、断气、关水、关窗、熄灯、

锁门(如有人继续工作需做好交代)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三级审查规定

DHR/ZC-4.1-03 1.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错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做此规定。

2.适用范围:

此规定适用于技术记录的审查工作。

3.职责:

检测人员负责检测记录、证书、证稿的一级审查;检测岗位工程师以上人员负责检测记录、证书、证稿的二级审查;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负责检测记录的三级审查;实验室主任或其授权人负责证书、证稿的三级审查(签发)。

4.措施和方法

4.1一级审查:主要项目有

a)检测人员是否签署了姓名;

b)填写是否规范和完整;

c)数字或符号如有记录错误,是否进行了修正和盖章;

d)核算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2二级审查:

a)数字修改是否正确;

b)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c)是否按合同要求检测了各个项目,进行重复检测的次数是否满足有关要求;

d)不合格或处于边缘值的检测结果是否进行了核对实验;

e)检测结果及其平均值是否确切。

4.3三级审查

a)一级、二级审查人员是否签名;

b)检测日期是否在合同的规定内;

c)从其它记录、校准曲线等传递来的量值有无差错;

d)不合格或处于边缘值的检测结果是否进行了核对;

e)检测结果是否与合同以及法律法规相符;

f)检测记录与有关要求或由其产生的证书、证稿或检测报告的有关要求,参数是否匹配。

实验室各岗位职责和人员任职条件

DHR/ZC-5.2-01 1、目的:

为了保证本实验室的质量和技术活动符合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特规定各岗位人员职责、权限及其任职条件。

2、岗位设置:

a)实验室主任;

b)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兼职监督人员、文档管理员、合同评审员;

c)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兼职样品管理员、试剂管理员、设备管理员;

3、各岗位职责:

3.1实验室主任:主持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有:

a)负责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贯彻落实;

b)负责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制定,管理评审的实施;

c)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发布;

d)负责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批,各种资源的配置;

e)统一指挥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协调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f)负责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3.2质量负责人:

a)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不合格检测工作的控制。

c)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联络。

d)负责对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实验室及工作人员的公正行为、岗位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规范等进行监督,并定期报告。

e)负责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技术文件、记录等归档、登记、发放、标识、回收、保管和处理。

f)负责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g)负责客户送达样品的接收。

h)负责合同评审相关文件、记录的汇总和整理。

i)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3)技术负责人:

a)负责本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合同评审,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测量溯源性等要求控制的归口管理;

b)全室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

c)实验室能力测试及比对实验。

d)负责检测样品的储存、调用和处理。

e)负责样品储存室的环境监控,质量保证及留存样品的定期抽查工作。

f)负责组织试剂、药品和消耗品采购文件的编制。

g)负责执行《测量溯源性控制程序》中的校准物管理。

h)负责药品和消耗品的验收和登记及废弃试剂和药品的处理。

i)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仪器设备的接收和使用中的验证。

j)负责制定本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及设备状态的控制、维修。

k)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4)实验室内审员

a)负责参与制定活动计划,编制内审检查表,并按计划客观、公正地完成任务。

b)报告审核结果。

c)配合和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d)协助受审核方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审核。

e)其工作对审核组长负责。

3.5)检测人员

a)负责JHR原料、产品及外来样品的理化分析工作。

b)负责分析结果的输入工作。

c)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d)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6)制样人员

a)负责JHR原料、产品样品的制备。

b)负责制样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c)负责保留样品的日常管理。

d)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7)取样人员

a)负责JHR进厂原料、产品的取样作及原料卸货监督工作。

b)负责JHR特殊样品的取样工作。

c)负责取样相关质量记录的管理。

d)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二、人员任职条件

1)实验室主任:大专以上学历,理化分析或类似专业,30-45岁,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技术负责人:大专以上学历,理化分析或类似专业,30-45岁,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质量负责人:大专以上学历,理化分析或类似专业,30-45岁,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室内审员:大专以上学历,25-45岁之间,了解并掌握ISO/IEC17025-2005标准,具有三年以上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并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者。

5)检测人员:高中以上学历,受过无机非金属化学分析,物理分析专业培训,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工作认真细致。

6)制样人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2-45岁,身体健康,有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工作认真负责,吃苦精神强。

7)取样人员:初中以上学历,22-45岁,身体健康,有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工作认真负责,吃苦精神强。

DHR/ZC-5.2-02 1 化验员必须“爱岗敬业”。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严格遵守化验分析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化验结果、数据准确可靠.

2 化验员必须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修改技术操作规程。未经领导批准,不得用其它方法代替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3 化验员必须使用规定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未经领导批准,不得使用其它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

4 化验员必须高度重视化检验质量。每化验一批试样,一定要带标准试样,并依照标准值予以校正。

5 化检验员在日常操作时,如发现仪器设备、化学试剂或蒸馏水有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妥善处理。

6 化检验员必须做到及时、准确的完成当班化验任务,发现有不合格试样或认为有问题的试样,应立即主动复验,确认后及时填写化验记录和台账,并通知化验室土任。

7 从事化检验工作的实习人员必须经过三个月业务培训,要求基本掌握化检验技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化检验操作技术,经过化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 化检验员必须努力学习业务,钻研技术,不断提高化检验技术操作水平,确保化检验数据科学、准确、可靠。

DHR/ZC-5.2-03 1 化检验人员必须遵守化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种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规则,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 使用各种电器设备时,应事先仔细检查电源线路、电器开关以及设备各部件是否安全完善合乎规定。

3 严禁用铁柄、毛刷或潮湿擦布清理电器设备,严禁用铁器(如坩埚钳、铁叉等)开/闭闸开关,以防触电。

4 使用有腐蚀性药品时(如强酸、强碱、浓氨水等)要穿好工作服,做好防护工作,防上烧伤事故发生。

5 配制硫酸溶液时只能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且边倒边搅拌,绝对禁止反操作。

6 配制浓苛性钾、钠或浓酸时,应在坚固的大烧杯中进行,同时用凉水冷却。

7 易燃化学药品(如无水乙醇、苯等)的保管和使用应远离火源,放置低温处。

8 高温物体(如烧热的坩埚、沸腾的水或溶液)必须用工具夹取,禁止用手直接拿取,放置于不易着火、燃烧的安全地方,让其冷却。

实验室管理和关键支持岗位设定及职责

DHR/ZC-5.2-04 1、目的:

为了保证本实验室的质量和技术活动符合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特规定各类管理人员和关键支持岗位人员职责、权限。

2、岗位设置:

a)实验室主任;

b)实验室质量负责人;

c)实验室技术负责人;

d)监督人员

e)文档管理员;

f)样品管理员;

g)试剂管理员;

h)设备管理员;

i)合同评审员。

3、各岗位职责:

3.1实验室主任:主持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有:

a)负责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贯彻落实;

b)负责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制定,管理评审的实施;

c)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发布;

d)负责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批,各种资源的配置;

e)统一指挥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协调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f)负责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3.2质量负责人:

a)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不合格检测工作的控制。

c)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

d)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3技术负责人:

a)负责本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测量溯源性等要求控制的归口管理;

b)全室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

c)实验室能力测试及比对实验。

d)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4监督人员:

a)负责对实验室雇佣人员或合同制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b)负责对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实验室及工作人员的公正行为、岗位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规范等进行监督,并定期报告。

c)请实验室自己填写。

3.5文档管理员:

a)负责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和《客户机密与专有权保持程序》;

b)负责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技术文件、记录等归档、登记、发放、标识、回收、保管和处理。

c)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和资料的管理。

3.6样品管理员

a)负责执行《样品处置规定》;

b)负责检测样品的储存、调用和处理。

c)负责样品储存室的环境监控,质量保证及留存样品的定期抽查工作。

3.7试剂管理员

a)负责执行《合格供应商评价程序》、《试剂易耗品接收、储存程序》、《特殊和废弃物使用处理程序》。

b)负责组织试剂、药品和消耗品采购文件的编制。

c)负责执行《测量溯源性控制程序》中的校准物管理。

d)负责药品和消耗品的验收和登记及废弃试剂和药品的处理。

3.8设备管理员

a)负责执行《仪器设备检测程序》、《仪器设备接收程序》、《测量溯源性检测程序》。

b)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仪器设备的接收和使用中的验证。

c)负责仪器设备状态的控制、维修。

d)制定本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

3.9合同评审员:

a)负责执行《合同评审程序》的落实。

b)负责常规、简单、重复性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c)负责客户送达样品的接收。

d)负责合同评审相关文件、记录的汇总和整理。

化验室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DHR/ZC-5.3-01 一、各场所安全、卫生负责人

1实验室:负责人唐静

2制样室:负责人韩国元

化验室实行倒班制度,请当班人员在交接好工作的同时也将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交给接班人员。

二、要求:

(1) 地面、桌面、台面清洁,仪器、设备、器皿、摆放有序,窗明几净,

消灭卫生死角,一天一清扫,每月一大扫。

(2) 电源、水源、仪器、门窗下班前检查关好、锁好,交待好。

(3)穿戴整洁,实验室内工作时间不得穿拖鞋,必须穿化验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工

作环境。

(4)请当班人员注意对化验室卫生环境的保持,同时有关领导会定期对化验室的卫

生情况进行检查。

721可见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DHR/ZC-5.5-01 1.启动电源开关。

2.调节波长旋钮使波长移动到所需位置。

3.四个比色皿,其中一个放入参比试样,其余三个放入待测试样。将比色皿放入样品池内的比色皿架中,夹子夹紧,盖上样品池盖。

4.将参比参比试样推入光路,按“MODE”键,显示t(T)状态或A状态。

5.按“100%t键”,至显示“T100.0”或“A0.000”。

6.打开样品池盖,按“0%t”键显示“T0.0”或“AE1”。

7.盖上样品池盖,按“100%t”键至显示“T100.0”。

8.然后将待测试样推入光路,显示试样的t(T)值或A值。

9.如果要将待测试样的数据记录下来,只要按“PRINT”键即可。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连续测定时间太长,光电管会疲劳,造成吸光度读数漂移,此时应将

仪器稍停,再继续使用。

2、如果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时,在调整透光度后稍等片刻,当读数稳定

后即可进行测量。

3、保持仪器的干燥,清洁。如长时间不使用,应定期对仪器进行通电。

管式高温定碳炉操作规程

DHR/ZC-5.5-02 1.将温度设定旋钮旋转至所需温度,接通电源,温控仪上绿灯亮为升温,将炉温逐渐升至1200~1250℃。

2.旋转三通活塞,调正吸收瓶反应液面水平,然后旋转三通活塞,使量气管与大气相通,提井水准瓶,排尽空气,旋转三通活塞使冷凝管与量气管相通,拉下水准瓶。3.将样品瓷舟放进燃烧管前端,用长钩推至高温区,立即塞紧橡皮塞。预热10~60秒,开通氧气阀,通入氧气(氧气流速约为4~6泡/秒)气体经冷凝进入量气管,使量气管内液面到达标尺零点时,关闭通氧活塞。拔掉橡皮塞,取出瓷舟,检查试样燃烧情况,观察液面至零点处,关闭通二氧化碳气阀。

4.旋转三通活塞使量气管与吸收瓶相通,提升水准瓶,将混合气体压入吸收瓶内,直至吸收瓶没有反应气泡冒出为止,放低水准瓶。如此反复吸收三次,将水准瓶复位,约15秒后立即进行读数。(读数时将水准瓶提起,使吸收瓶内液面至水平刻度,然后读出量气管上的刻度值)

注意事项:

1.瓷舟必须在1200~1300℃灼烧1~2小时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2.通氧速度对测定影响很大,速度过快或者过慢均能使测定结果偏低,故应严格掌握通氧时间,一般宜先慢后快。

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

DHR/ZC-5.5-03 将温度指示调节仪设定旋钮调至所需工作温度,然后接通电源,控制器上的开关拨至“通”的位置,此时绿灯即亮,控制器开始工作。电炉通电升温,电流表即有读数产生,温度指示仪的温度值也逐渐上升。控制器工作正常。绿灯亮表示井温,红灯亮表示定温.

注意事项

1 使用时炉温不得超过最高使用温度,以免烧毁电热元件并禁止向炉膛内灌注各种液体及溶解的金属。

2 根据技术要求定期经常检查电炉、控制器接线头的接线是否良好,温度指示仪指针运动是否有卡滞现象。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 编号: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XX年X月X日发布 20XX年X月X日实施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XXXX铁路XXXX-X标CPⅢ网布设、测量工作。 2 作业准备 2.1 前期准备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收集设计院的CPⅠ、CP 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的贯通复测成果资料,完成对设计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成果再进行一次复测。 2.2 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 根据现场区段CPⅠ、CP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布设具体情况及线下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特点,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并报贵广公司进行审批。 2.3 仪器配置 ⑴标称精度不低于1″、1mm+2ppmm的智能型全站仪(具有自动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 ⑵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 每一个CPⅢ控制网布设区段设精测小组1个,每个小组成员8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1名,测量工6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素质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贵广公司组织的CPⅢ测量数据采集与平差处理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⑴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⑵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 ⑴《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⑵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⑶铁道部关于印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80 号) ⑷《客运专线几何状态测量仪技术暂行规定》(科技基[2008]86号)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⑺《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⑻贵广铁路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CPⅢ轨道控制测量CPⅢ轨道控制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17025 2017)

CNAS-CL0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17)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前言 本准则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本准则包含了实验室能够证明其运作能力,并出具有效结果的要求。符合本准则的实验室通常也是依据GB/T 19001(ISO 9001, IDT)的原则运作。实验室管理体系符合GB/T 19001的要求,并不证明实验室具有出具技术上有效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本准则要求实验室策划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和机遇。应对风险和机遇是提升管理体系有效性、取得改进效果、以及预防负面影响的基础。实验室有责任确定要应对哪些风险和机遇。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使用本准则作为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认可的基础。为支持特定领域的认可活动,CNAS 还根据不同领域的专业特点,制定一系列的特定领域应用说明,对本准则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和解释,但并不增加或减少本准则的要求。 申请CNAS 认可的实验室应同时满足本准则以及相应领域的应用说明。 本准则的附录是资料性附录,不构成要求,旨在帮助理解和实施本准则。 在本准则中使用如下助动词: ——“应”表示要求; ——“宜”表示建议; ——“可”表示允许; ——“能”表示可能或能够。 “注”的内容是理解要求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

CNAS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记录和档案的管理控制,对相关记录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质量体系活动和检测工作符合规定要求提供事实证据。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中所有相关记录的管理。对各类记录的分类归档、保存期限、登记和保管、借阅与保密以及过期销毁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3 引用文件 保护电子存储记录管理程序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管理程序 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记录目录清单 标识管理规定 4 职责 4.1 技术负责审批技术活动记录表格。 4.2 质量负责审批质量活动记录表格。 4.3 记录表格的使用部门做好各种记录表格的设计。 4.4 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所在部门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移交。 4.5 办公室/异地实验室负责记录的归档、保存和清理。 4.6 检测人员完整填写检测过程原始记录,并对记录的全面、清楚、准确、及时性负责。 4.7 异地实验室负责异地实验室记录的控制。 5 措施/方法 5.1 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5.1.1 质量记录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包含了质量活动(如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等)中形成的所有文件资料。 5.1.2 技术记录是检测技术活动的见证文件,可包括各种表格、合同、工作单、工作手册、核查表、工作笔记、控制图、外部(含分包方)和内部的检测报告、客户信函、文件和反馈等。 5.2 记录的保存期限

5.2.1 应通过对各类记录的性质、用途、重要程度、保存条件等评估后分别确定其管理保存期。 5.2.2 现行各记录的保存期见《记录目录清单》和《档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分类编号方法》。 5.2.3人员或设备记录应随同人员工作期间或设备使用时限全程保留,在人员调离或设备停止使用后,人员或设备技术记录再保存3年。 5.2.4 保存期应在批准使用前确定。批准人应适时对记录保存期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5.3 记录的编制 5.3.1记录应有唯一性标识,并能按工作任务分类。记录的格式以满足信息足够为原则,并经审核和批准。应定期评审其必要性、充分性和可追溯性,并随着实践不断改进完善,具体执行《公司标准文件编号规定》、《质量记录、报告、计划标识的规定》。 5.3.2 技术记录/质量记录表格分别由技术负责/质量负责组织编制(设计)、审核和批准,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管理程序》。在批准起用新格式时,原有的旧格式应予以废除停用。 5.3.3 记录应按工作任务分类,以满足信息足够为原则。检测记录内容根据不同检测项目要求确定,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识别不确定度因素,保证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再现原检测过程。 5.3.4 检测记录的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易懂,术语、数据(含计量单位)表示、图表、符号符合有关标准、法规(或规范)要求。 5.3.5样品有关记录应包括样品名称、状态、受检(委托)单位、型号规格、数量、编号、抽样及样品接收状况等。 5.3.6 记录应包括抽样、检测与校核各环节人员的标识。 5.4 记录的填写与更改 5.4.1 记录应按有关表格规定格式、栏目填写。 5.4.2 记录的填写应用碳素钢笔或水笔,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 5.4.3 记录应字迹工整、清晰、内容齐全;记录中应有记录人的标识;记录应在工作时及时记录,不得追记。当原始记录需要另行整理或誊抄时,应保留对应的原始记录。不能随意用一页白纸来保存原始记录,各种记录均应有识别。 5.4.4观察结果、数据应在工作时予以记录,并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识别。 5.4.5 检测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测活动中所有观测到的原始结果或现象(包括观察结果、导出数据、计算结果等)。 5.4.6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实行“划改”(即每一错误应划两横,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李正东(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编 1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1.1 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1.1.2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和保持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1.2 领导作用 1.2.1 概述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1.2.2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的建立,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1.3 全员参与 1.3.1 概述 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1.3.2 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 1.4 过程方法 1.4.1 概述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系统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1.4.2 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1.5 改进 1.5.1 概述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1.5.2 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1.6 循证决策 1.6.1 概述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1.6.2 理论依据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可能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可信。 1.7 关系管理

实验室管理程序

实验室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确保实验室具备所从事检测和校准活动的能力,健全实验室管理,以提供及时、准确、公正、严谨的服务,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性能)实验室、精密检测实验室、校准、理化实验室的范围、程序、人员要求、过程控制及外委过程的确定。 3术语 3.1实验室:检验、检测和校准的设施,可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子或可靠性的测试。 3.2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3.3检测:按照规定的程序,为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组织、物理现象、工艺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技术操作。 3.4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立计量仪器或计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计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5实验室范围:包括以下内容的受控文件: ?实验室有资格开展的具体测试、评估和校验 ?开展上述活动的所需的设备清单 ?开展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清单 3.6实验室认可:权威机构给予某实验室具有执行规定任务能力的正式承认。3.7非标准试验: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没有规定的试验方法。主要是指本企业自己确定的试验方法。 4职责 4.1产品工程处为本程序主管部门,负责产品(性能)试验室的管理。 4.2质量保证处计量检测中心负责产品检测及校准和理化实验室的管理。 4.3铸造分厂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管理。 4.4人力资源处负责实验室试验、检验人员的培训、建档工作。 5内容 5.1工作流程

责任部门 管理策划处 工业工程组 各实验室 人力资源处各实验室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发展规划处各实验室采购供应处各实验室0 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 1 12 13 流程图输出文件 实验室编制和岗位描述,组 织机构图 质量方针 人员名单和技术档案 试验项目清单 标准设备清单,标准清单,标准物 质清单 试验标准清单 文件记录目录借阅记录 非标准试验规程确认记录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试验设施环境的需求报告,实验 室环境监试测 检测设备采购立项申请 设备档案,维护计划,维护记录 使用维护说明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15189实验室认可程序文件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标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参加质评的项目。 3 职责 3.1 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3.3 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标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3.4 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4 工作程序 4.1 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确定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检验科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福建省临检中心及南京军区质评中心质评项目有:常规化学、干化学分析、脂类、特种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气及酸碱分析、内分泌、肿瘤标志物、临床免疫学、心肌标志物、血细胞计数、凝血试验、尿液化学分析、显微镜形态学、临床微生物学。 4.2 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标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4.3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4.4 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标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5 支持性文件 175-PF-019《标本采集与运输管理程序》 175-PF-009《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程序

X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化验室的检测设备原则上均委托外部校准,对于校准结果须由相关人员结合设备说明书及检测方法对校准结果加以分析比较,以确定该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化验室对计量检定部门出具“校准证书”的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3 职责:设备管理人员与组织检定工作的人员负责对校准结果进行有效性的确认,化验室负责人对确认结果做最终审核与批准。 4 确认内容: 确认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设备“校准证书”中数据是否与设备正常使用的参数一致。 5 确认方法 5.1 每年在取得校准证书的10个工作日内,由设备管理人员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5.2 化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结合设备的使用方法、使用目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的要求,对照校准证书给出的各项性能数据,写明所校准设备的下一步使用状态。 5.3 化验室负责人对校准证书确认结果给予有效性确认。 5.4 校准结果的确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5.4.1根据校准的技术依据确认:校准机构通常在校准证书中注明校准的技

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结果确认程序第 2 页共 2 页 术依据,确认时可对照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确认校准结果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这些技术要求主要是仪器的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测量重复性、稳定性等。校准一般是由比被检仪器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提供的约定真值与被检计量仪器的示值进行比较来确定仪器的示值误差,在确认时直接看校准证书出具的示值误差校准结果是否符合校准依据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即示值误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误差时判别为符合使用要求。 5.4.2 根据校准时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判别和确认:校准证书应表明校准时采用的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测量范围等技术参数的信息。确认时检查校准证书所列出的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是否高于或优于被检计量仪器的准确度等或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检查所采用的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是否覆盖了被检仪器的测量范围。 6 确认结果 6.1 合格。经过确认,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校准证书”中的数据满足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设备可正常使用。 6.2不合格,停用。经过确认,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校准证书”中的数据不满足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设备停用。 6.3准用,按校准结果使用。经过确认,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校准证书”中的数据偏离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经过调节和设定后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需要依据校准结果对设备进行调节。

最新新版检测检验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 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 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新版检测检验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2.1 职责 2.1.1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2.1.2 程序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会审,并负责保持 其现时有效性。 2.1.3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2 程序文件的说明 2.2.1 主题内容 程序文件是是指导体系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持性文件。 2.2.2适用范围 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 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2.3编制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 2.2.4参考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计量法、标准化法等); (2)《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浙江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程序》 (5)国家、行业的其它需要遵守和后续发布的标准、规范、规则、指南。 2.2.5 程序文件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开展; (3)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2.3 程序文件的版本 2.3.1 程序文件均为受控版本。 2.3.2 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 改页换回受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程序文件的现时有效性。 2.4 程序文件的发放与回收 2.4.1 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统一发放,最高管理者、管理层、内审员必须持有,其他发放范围由质量负责人确定。 2.4.2 程序文件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2.5 程序文件的修订和改版 2.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程序文件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本公司体系规定与之不符时; b) 本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15189实验室认可程序文件之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1 目的 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是保证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基础,实验室制定程序对设施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并且有利于保护实验室和个人的安全。 2 适用范围 检验科各实验室。 3 职责 3.1 检验科主任根据实验室业务开展情况,参照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负责实验室设施的配置和实验室空间安排和设计,并对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定期进行审核和改进。 3.2 各组组长负责本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及环境监测,安排和落实人员对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维护和记录。 3.3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设施维护和环境条件控制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4 工作程序 4.1 实验室空间资源的配置 4.1.1 检验科主任应充分考虑实验室开展的业务情况、工作量大小、科室规模、质量目标、科室建设等因素,为实验室配置足够空间以保证实验室顺利运行,且不得对实验室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人员安全和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造成影响,否则,应向医院申请更多空间。 4.1.2 检验科主任组织人员对医院提供的实验室空间进行合理分配、科学设计,充分结合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在能保证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还应能使工作人员感到合理、舒适、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作人员遭受生物危害和职业暴露疾病的几率,以防止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来访者免受某些已知危险的危害。 4.1.3 在提供原始样品采集设施的地方,在尽量优化样品采集条件的同时,考虑患者的行动能力、舒适及隐私,特别对残障人员、孕妇、儿童、老人的关爱。 4.1.4 相邻实验室部门之间如有不相容的业务活动,应有效分隔,以避免实验室工作相互干扰,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应采取措施,对实验室各部门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合理设计、划分区域,防止交叉污染,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如细菌室、HIV初筛实验室、基因诊断室、细胞室等。 4.1.5 实验室的能源、光照、通风、供水、废弃物处置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能确保正确进

15189实验室认可程序文件之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1 目的 对检验科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及适合性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审核,重点审核对患者医护有关键意义的领域,对不符合工作进行纠正和记录,制定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确保本检验科的质量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各文件及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标准的要求,并保持其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本检验科内审活动全过程。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a)制定内审计划,组织并主持内部审核; b)成立内审组,指定内审组长; c)监督内审实施,批准内审报告。 3.2 内审组长 a)组织内审员编制内审检查表,按计划实施内审; b)编写内审报告,向质量负责人上报内审报告。 3.3 内审员 a)编制被审核组的内审检查表,提交所审核组的内审小结报告及不符合工作报告,协助内审组长编写内审报告; b)跟踪验证内审后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验证有效后提出修改相关文件建议。 3.4 检验科其他人员 a)在其工作范围内协助组织和进行内审; b)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5 文档管理员负责有关记录的归档保存。 4 工作程序 4.1 制定年度内审计划 检验科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至少每12个月进行一次,特殊情况下允许增加附加审核。质量负责人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年度质量体系内审计划表》,明确审核依据、

审核范围、审核时间。并将《年度质量体系内审计划表》发放至各专业组。 4.2 建立内审组 根据年度内审计划,于内审前两周组成内审小组,由质量负责人指定内审组组长。组长协助质量负责人选择内审员,组成内审组。内审员应经过CNAS-CL02:2008标准培训或已经过内审培训且具备相应能力,具有一定资格且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担任。4.3 内审准备 4.3.1 编制实施计划 内审组长制订当次《质量体系内审实施计划表》。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内审员分工、被审核对象及日程安排等,重点审核对患者医护有关键意义的领域。计划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至被审核专业组并实行。批准后的《质量体系内审实施计划表》应在内审前一周通知被审核组。 4.3.2 编写内审检查表 内审员在内审实施前应熟悉相关文件和资料,对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结合受审核专业组的特点,制定内审检查表,内容包括:内审项目、需要寻找的证据、依据文件要点、抽样方法和数量、完成检查所需时间等。检查表经内审组讨论后,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发放至受审核组。 4.3.3 通知被审核部门 内审组应在审核实施前3天,与被审核组组长沟通,确认审核具体事宜,包括审核的具体时间、被审核专业组的陪同人员等。 4.4 内审实施 4.4.1 首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内审组成员、被审核专业组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内容应包括:介绍内审组成员,重申审核的范围和目的,介绍实施审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安排,确认审核工作所需设备、资源己齐备,确认审核期间会议安排,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等。会议由质量负责人或由其指定人员负责记录,并归档保存。 4.4.2 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可通过纵向审核及横向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审组长控制审核全过程,包括审核计划、进度、气氛和审核结果等,严格执行纪律,确保审核客观公正。内审员按照《质量体系内审实施计划表》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对被审核专业组实施现场审核,调查质量体系执行情况,收集客观证据并做好审核记录。原则上按检查表检查,但切忌机械地按检查表去宣读一个个问题,将提问、聆听、观察、查验、评

最新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前言 程序文件是实验室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规定实验室质量活动方法和要求的文件,也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公司按照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工作实际,制订第2版《程序文件》。 第2版《程序文件》共包括34个程序文件,内容覆盖了管理体系的适用要素、有关质量活动以及对质量活动的控制要求。编写时遵循系统性、协调性、逻辑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以求更有效地指导公司的各项检测工作,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效。 发布令

本公司依据第2版《质量手册》编写了第2版《程序文件》,经审核,符合检验检测 机构资质认定要求,现予批准颁布,自2018年2月15日起实施。《程序文件》是《质量 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公司的一切质量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以实现科学、公正、准确、及时、满意的质量方针。 1.目的 为了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 2.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括了以下领域的机密: 2.1客户提供的样品及其技术资料; 2.2客户的专利权; 2.3对客户送检样品检测结果的所有权;

2.4对参加本公司间比对的检测结果进行保密。 3.职责 3.1公司总经理 3.1.1落实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 3.2技术负责人 3.2.1对各项保密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3.3综合部经理 3.3.1了解和掌握客户对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要求; 3.3.2对本公司保密设施进行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和监督实施。 3.4样品管理员 3.4.1认真做好对客户的样品和相关资料在接收和传递过程中的保密工作,记录客户对样品及相关资料的保密要求; 3.5资料管理员 3.5.1做好对有保密要求的文件和资料的管理,防止保密文件丢失、损坏和随意借阅。 3.6其他有关人员 3.6.1自觉遵守本公司的保密规定,做好本公司的保密工作; 4.工作程序 4.1样品和技术资料的交接 4.1.1本公司在接受客户的检测任务时,样品管理员应向客户详细询问对样品及技术资料的保密要求,并记录委托人提交的所有样品、附件、技术资料和其它随带物品,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样品管理员应按照客户的保密要求安排存放技术资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 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 ()s Z Y X 2ij 2ij 2ij ?+?+?=s d s 式1.2.3 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 △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 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2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2020年IEC1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汇编

2020年IEC17025:2017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汇编 第一部分:程序文件(30个程序文件+表格) 第二部分:管理手册 第三部分: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第四部分:管理评审报告

实验室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管理程序 1.目的 为本所实验室定期参加国家、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计划及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活动,以考察、监控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的持续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所实验室参加的所有能力验证计划及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活动。 3.术语和定义 3.1 实验室:从事下列一种或多种活动的机构: ——校准; ——检测; ——与后续检测或校准相关的抽样。 3.1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3.2 实验室内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在同一实验室内部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3.3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 4.职责 4.1 实验室主任 4.1.1 负责联系能力验证计划和实验室间比对计划,组织相

关检测人员参加。 4.1.2 整理上报验证或比对结果,对验证或比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4.1.3 实验室间比对的实施计划、验证或比对结果不满意时,制定纠正措施计划。 4.2 检测主任 4.2.1 负责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准时将检测结果报送技术负责人。 5. 工作程序 5.1 申报 5.2.1 实验室主任根据实验室所承担检测项目的实际情况, 积极主动与组织能力验证的单位联系,落实参加的能力验证计划。 5.2 实施 5.2.1 由实验室主任向检测室发出“参加能力验证及实验室 间比对活动的通知”,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参加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计划,将具体要求和说明传达至实施活动计划的检测人员。 5.2.2 检测组根据验证或比对计划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填写《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实施计划表》。实施计划内容包括:验证或比对项目名称、检测样品、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实施日期、实施进度要求、实施负责人等。实施计划由技术负责人审核。 5.2.3 根据实施计划安排,检测室组织实施,安排项目实施

CNAS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 目的 使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确保其量值溯源符合要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配置、采购、验收、贮存和使用的管理控制。 3 引用文件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校准管理程序 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记录目录清单 4 职责 4.1 技术负责批准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配置、使用、降级和报废。 4.2质量负责审核标准物质配置、使用、降级和报废;负责审批并组织实施参考标准与标准物质的检定计划和期间核查计划。 4.3 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配置计划编制、验收保管和发放工作;负责检定计划和期间核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4.4 办公室/异地实验室委托采购单位组织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采购。 4.5 检测人员按照标准物质的保管、使用的要求正确地使用标准物质,并做好记录。 4.6 异地实验室负责异地实验室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管理。 5 措施/方法 5.1 标准物质的配置、采购、验收与贮存 5.1.1购买标准物质时,应首选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的标准物质。当国产的标准物质确实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时,方可考虑购买进口标准物质。 5.1.2由检测室提出配置需求,标准物质管理员认可后编配置计划,报质量负责审核,技术负责批准。

5.1.3 办公室/异地实验室委托采购单位根据批准的配置计划组织采购,具体执行《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和异地实验室《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制度》。办公室/异地实验室委托采购单位应确保采购的质量、数量和供货时间。 5.1.4 购买到货的标准物质,由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验收。验收时主要对标签,生产日期,标准证书、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计划等进行确认。可能时,每批标准物质在使用前应与在用标准物质比对,符合要求并经批准后才能投入使用。验收应做好记录。 5.1.5 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应由标准物质管理员粘贴标识入库登记,不合格的标准物质办理退货。 5.1.6 入库后的标准物质应按标准物质说明书中的要求和保存规定进行贮存。对有危害的标准物质应实施安全隔离。要求贮存环境条件较高的标准物质,其贮存环境应建立监控手段和设施,必要时应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 5.1.7 超过有效期或保质期的标准物质,应及时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防止误用。 5.2 参考标准的校准 5.2.1 凡对检测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参考标准,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除按计划周期校准/检定外,公司应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或比较链与相应的测量SI单位相连接,以保证测量溯源性。具体按《检测设备校准管理程序》执行。 5.2.2 公司持有的测量参考标准应只能用于规定项目的校准/检定,不得挪作其它用途。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应确保其性能不会失效或下降,并需经技术负责批准。 5.3 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内部管理样)的量值管理 5.3.1 检测工作中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应能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并在溯源的有效期内,其溯源方法及能力应符合《计量设备溯源框图》的规定。 5.3.2 对无法溯源到国家基准的标准物质,可通过与有证标准物质比对,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来实现验证的有效性。 5.3.3 对因标准物质异常可能影响的测试结果应依序向前追溯,直到结果连续正常为止。对标准物质异常期间的检测数据如判定有误时,应按《结果报告管理程序》规定对报告进行更改。 5.3.4 经溯源定值达不到使用要求的标准物质,应由标准物质管理员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集中处理。 5.4 标准物质的使用 5.4.1 领用标准物质要履行登记手续,填写《标准物质使用登记表》,按需要量控制发放。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 一、说明 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 1.一般规定 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 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