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家对贮存在人脑中的各种知识进行的一种最基本的区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涉及有关运动技能、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等。本文试从知识的表征形式、类型、习得过程及其条件等方面,比较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点。

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1、两种知识的不同功能导致了不同的知识表征形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它主要关心的是“是什么”,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知识。例如,昨天下雨了。程序性知识则以产生式的形式,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的"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又如何通过实现相关子目标来达到最终的总目标。它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由于所服务的功能不同,这两类知识还有静态与动态之别。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性的知识,它只是对事情的一种描述,仅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不具动态性。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

2、两种知识有着不同的类型划分。

陈述性知识可分为基本单位的表征形式和综合单位的表征形式。命题、表象及线性排序均涉及单个观念、单个表象或单个关系,属于基础单位表征形式。图式则属于综合单位的表征形式,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涉及人对同一范畴成员身上出现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看法,是人学习的综合性产物。在图式的指导下,人可以对遇到的新情况进行处置和分类。图式含有变异;它可按层级组织起来,也可嵌入另一图式之中;它能促进推论。与学校情境有关的图式可分为三类:表征自然范畴的图式、事件图式和文本图式。

程序性知识的划分一般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一是具体领域与一般领域之分。前者限于具体范围之内;后者则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但在真正执行时困难不小,多数情况下只能起一种指导作用。二是根据程序性知识执行的自动化程度来划分。自动化程序性知识通常执行起来快、执行非常精确、无须或只需很少意识监控、通常不能被言语所表达;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执行起来慢且更具连续性、必须进行有意识监督、通常可以用言语表述。以上两个维度对程序性知识所作的划分是相对的,例如,具体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可以是自动化的,也可以是有意识控制的。

3、两种知识的习得过程及其条件不同。

陈述性知识中,一个新命题的获得需经历以下阶段:a.呈现新命题b.激活与之相关的旧命题c.新旧命题结合,生成一些新命题d.新旧命题紧密地储存在一起。由于大量的陈述性知识需要建立有意义的联系,通过积极的加工促进记忆。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精致和组织。精致就是对所学命题有所增添和补充的过程。组织则是一种将信息分成若干个子集并标明各子集之间关系的过程。

图式的获得则需要经过图式的形成和图式的改进两个过程。支持图式形成的教学条件有:a、给人的工作记忆提供支持,或说设法减轻图式形成过程中工作记忆的负担;b、选择范畴的适当样例,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应广为变化;c、鼓励学生在形成某一范畴的图式时自己找到或提出该范畴的正确样例。支持图式改进的教学条件有:a、同时呈现图式的正反例证,以促进个体识别适用与不适用两种情境的关键区别;b、选择匹配的反例.所谓匹配的反例即它既具备图式的其他关键特征,但也具备与配对呈现的正例相应的无关特征;c、创设不一致的事件,让个体认识到自己已有的图式不能适用于意外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去寻找图式为何不能使用的理由或原因。

程序性知识中,特殊领域的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a、认知阶段,学生使用自己的一般的产生式或弱方法,对某一技能作出陈述性解释,并对这一技能的各项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下将要执行的相应行动,形成最初的陈

述性编码的表征。b、联系阶段,该阶段发生两种变化:一是最初对技能所作的陈述性表征将转变为特殊领域中的程序性知识;二是构成该程序的各个部分的产生式的连结,即形成一系列的条件与行动的配对,将得以增强。c、自动化阶段,整个程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协调。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获得的教学措施有:a、帮助学生实现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b、帮助学生将一些小的程序合并成一些大的程序;c、帮助学生将习得的技能程序化。

特殊领域的策略性知识要求根据条件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行动,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这种能力决不可能也不应该达到完全的自动化。帮助学生获得特殊领域的策略性知识的措施有:a、在不同的情境中练习使用策略;b、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练习使用策略行为的机会,使学生学会识别特定技能适用的情境,了解并体验到各种技能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依存的这种动态性质。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

尽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相似联系的地方。例如,两者在人们长时记忆中的表征特征方面虽然完全不同,但它们都对贮存在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作了同样经济的表征。并且,这种知识在有限的工作记忆的容量中能够被灵活地使用。例如,在陈述性知识当中,当以命题的形式保留了客观世界在意义上的联系后,有可能使人在工作记忆中以当时想到的为数有限的命题为线索,不时地从自己的长时记忆网络中提取出与此相关的命题或观念,因此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当归之于这种观念网络化的形成。同样,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它通过自身的目的流来流畅地控制人一连串举动,以减轻人的工作记忆的负担。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如学生写字、打篮球等。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它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 1.从基本结构上,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 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慢,但遗忘也较慢 5.从记忆存储看,陈述性知识存储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存储呈现独立的模块性,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只能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测量 (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 1.程序性知识的形成或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人们掌握的陈述性知识越牢固,越有助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2.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或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3)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1.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二、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一)智慧技能 也称心智技能,是将以习得的知觉模式、概念、规则运用于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按其复杂程度将智慧技能分成五个层次: ⑴辨别⑵具体概念⑶定义概念⑷规则⑸高级规则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思维等活动的程序性知识。这个术语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研究人工概念中提出,他认为认知策略是个体解决思维问题时采用的思维方法 (三)动作技能 也称运动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种类: 按动作分是否连贯,动作技能可分为连续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按动作过程中外部情境是否变化,分为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动作技能 第二节智慧技能的形成 一、慧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加里培林关于智慧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 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 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2) 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特征完全不同,但两种表征方式都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① 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② 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 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③ 静态和动态之分: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而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④ 获得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和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稍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序性知识获得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类知识对人的生存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程序性知识直接引发或控制人的行为,所以人在获得此类知识时不得不小心谨慎。⑤ 作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对于陈述性知识,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对于程序性知识,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⑥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达到的标准不同,检验陈述性知识是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而检验程序性知识则是通过看其能否被操作和实施。4)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的绝大多数的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

高师资格认证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 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关系:①基本结构上不同。②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 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③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有意识搜索的过程;程序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④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比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也比较慢,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⑤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程序性知识具有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式。⑥从测量的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进行测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联系①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对陈述性知识掌握越牢固,越有助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②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3、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4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定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A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B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C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D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原型操作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A要使心智活动所有动作以展示的方式呈现B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知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C要注意掌握活动的程序,并适时向下一个阶段转化D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原型内化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A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B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C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D在进行由出声道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能过迟,而应适时。 6智慧技能特征:A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B知识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C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7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A形成条件化的知识B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C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D科学地进行练习 8、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 9、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认知策略属于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心智技能属于信息加工 的过程。一般认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 10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弗拉维尔(F.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和元认知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11元认知知识就是个体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与观念,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认知活动的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事实性知识的含义是事实性知识又叫事实,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安德森等人认为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伊根等人认为事实性知识是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多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性知识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事实性知识的点滴性或孤立性。比如我们在回答“皖”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的时候,我们会回答是安徽省的简称,而不需要知道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安徽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土特产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条属于点滴性的事实性知识。二是这种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学生能陈述“1824年鸦片战争爆发”,即证明了他掌握了一条历史方面的事实性知识。三是事实性知识的基础性。如儿童习得了自家养的宠物狗及邻居家养的宠物狗的一些事实,才有可能形成“狗”的概念。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性类型。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理论都属于这类知识。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如儿童第一次见到某只猫,知道这只猫右耳朵,嘴巴旁边长有胡须,有四条腿,会喵喵的叫。这些特征对所有的猫来说是共同具有的,儿童此时的认识就超越了单个猫的特征而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也可以说,儿童形成了有关猫的概念性知识。又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描述不是我们认识的单个人的情况,但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率通常较常人慢的特点。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也属于概念性知识。猫的概念还与宠物、老鼠、动物等概念密切联系,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就属于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有联系也有区别。运用程序性知识可以获得概念性知识,而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则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前提条件,但程序性知识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而概念性知识则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概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区别在地理和历史学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地理老师唱将地理学科知识分为“地”和“理”两方面。这里的“地”主要指具体的地理知识,而“理”则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性,因而,他们分别想当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历史学科的老师也常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前者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后者主要指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这是具体的知识,而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在当时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揭示了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知识。历史学科中的这两类知识也分别相应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一套做事的步骤,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做;而概念性知识则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在下面的例子中体现得较为突出。一位教师执教求平均数应用题:“五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投篮球。优秀组6人,共投中42个;联系组21人,共投中63个;提高组3人,共投中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学生利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这一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很快列出算式平均为3.6个。对其他条件有所变换的题目,学生运用这一关系式能得心应手的做。但在如下问题上,全班的正常率只有28%:某公司要招聘20名员工,年龄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凭,月平均工资不低于1000元。一位受聘者第一个月只领到800元工资,他到法院上控告该公司未履行合同。这位员工的官司能打赢吗?这两道题都是关于求平均数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为何不同?第二题题目则要求学生具备有关平均数的概念性知识,即学生要理解一些列原始数据的大小与平均数大小之间的关系。班上大多数学生正是缺少这种对平均数理解的概念性知识才不能正确回答后一道题,相反,他们对求平均数的程序性知识则掌握得很好。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是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条件。在学生遇到新颖的问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 话题: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心理学家性知识技能 【教学目的】掌握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了解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的特征与培养、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重点难点】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第一节程序性知识概述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1(程序性知识 的定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2.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表现在:(1)从基本结构看,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表征的意义,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关键是对操作方法的熟练掌 握。(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程序性知识一般属于过度学习,因而保持比陈述性知识牢固。(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性,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

教育心理学题库 (14)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 一、单项选择 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2.安德森认为,表征小的意义单元的适当形式是() A命题B表象C图式D脚本 3.安德森认为,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的适当形式是() A命题B表象C图式D脚本 4.奥苏伯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5.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是()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6.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 7.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8.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9.在陈述性知识的提取过程中,最重要的提取线索是() A学习情境 B主体状态 C知识的层次组织 D他人的提示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有() A知道“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 B 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点 C 会讲某种语言 D有效记忆的方法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2.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 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 会骑自行车 C 会讲某种语言D有效记忆的方法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3.下列属于策略性知识的有() 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 会骑自行车C会讲某种语言D有效记忆的方法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4.现代心理学认为,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有()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表象系统D图式E命题5.关于发现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知识B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C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D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巧E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填空 1.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_______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识分为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3.一般而言,知识需要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 4.梅耶所说的策略性知识,相当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的。 5.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在头脑中的贮存方式称作知识的。 6.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的形式表征的。

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动作;然后要让学生把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付诸实施;最后将这种实践模式向自己头脑中转化,变成观念性的、简缩性的、内潜性的过程,以便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同类课题。记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认为可以达到如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做以下几点尝试:首先是示范、理解和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比如讲授《陃室铭》,便在课堂上数遍示范诗文的诵读,同时,一遍一遍指导——“差情感”、“差韵味”、“差速度”、“差节奏”、“差语气”。“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们在诵读时就可以体会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比如讲授童趣时,引出学生已学过的鲁迅的《朝花夕拾》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对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进行梳理及解读。大致有:(1)领悟情感、(2)体会意境、(3)赏析技巧、(4)锤炼语言几个方面。如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考查的就是重要词语的表现力。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认识和体会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认识和体会 福鼎四中周蒙钦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设计 化学陈述性知识是根据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这类知识在化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通常说的传授知识是指这类知识。由此可见,陈述性知识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概念,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和规则。 化学程序性知识是指概念和规则的运用和具体操作,表明学生获得了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程序性知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技能”概念。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对他所教的知识类型加以鉴别,即确定所教的是哪类知识,使设计与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化学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的有关化学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检查这类知识的行为标准是看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问:什么是分子?原子与分子的关系?怎样使用天平?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便可以作出他们已获得了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推论。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内部联系,也清楚新旧知识的关系。 其实,在化学答题中,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在陈述性知识上。这一方面是因为陈述性知识大多通过概念来阐述,其中又有众多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所以,在学习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对陈述性知识的复习。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设计案例

教师在教学之中采用题海战术,是可以对学生程序性知识有一定好处的,如可以完善一些细微的缺漏,弥补不足之处。但是这种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害处也不小。例如,学生为此会花费大量时间,课外生活也会因之减少,甚至有些学生在长期情况下,会出现厌学,避学等情况,所以,教师应该搜集一些经典,综合性的习题。 情景与示范4.5 (中国)地形特点: (《中国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这里的三个目标中行为动词是“说出"、“填写”、“说明",从这些行为动词可知,这节课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中国地形三大特点及其影响。 ①地势由西向东变化特点及其对河流影响。 ②沿海大陆架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影响。 ③地形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影响。 2.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填写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3.能说明“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含义异同。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①知识准备:学生已具备地形、地势和五类地型等概念。 ②技能准备:能运用分层设色图、地形剖面图和景观图识别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 2.知识类型及其习得条件 中国地形、地势是一般地形、地势概念的特例,全课基本上是下位概念和具体事实性知识学习,原有上位概念是其学习的必要条件,阅读技能是其支持性条件。 3.课型 新知识习得与巩固并重。 4.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告知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师:我们学习过《中国地理》中“位置、疆域和政区"、“人口和民族”两章,今天学习第三章“地形”中的第一节(板书:地形特点)。 请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原有概念与新学习的知识是上下位关系。只要原有概念清晰,新知识学习难度不大。 (二)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找到新知识同化点 师:为了学好本课知识,我们来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师:呈现景观图。 生:看图。 (以下4种景观图让学生一一识别并回答) 师:景观图表示哪类地形? 生:答。

教育心理学: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参考 答案 一、名词解释 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 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反省认知(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 具体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获得的标准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定义性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呈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解决。 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 高级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 概念: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规—例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在举例说明。 例—规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规则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规则。 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模式识别:把输入的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弱方法:从自动与受控维度区分的一种程序性知识,是适用于一般领域的、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二、填空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 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反省认知(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 具体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获得的标准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定义性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呈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解决。 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 高级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 概念: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规—例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在举例说明。 例—规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规则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规则。 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模式识别:把输入的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弱方法:从自动与受控维度区分的一种程序性知识,是适用于一般领域的、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二、填空 1.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程序性知识在人脑中以方式表征和贮存。 2.根据一般与特殊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1)、(2)两类。 3.根据自动与受控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1)、(2)两类。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历史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是历史学习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技能性知识,具体性与可操作性是其特征;策略性知识更多地针对学习者自身,涉及的面则较广。这两项学习目标涉及的内容很多,本节只选择几个重要的加以分析:程序性知识中选择编制图表的技能、历史表述的技能;策略性知识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自我监控的策略。 一、历史学科技能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并不是靠训练的次数多就可以很好掌握的,历史学科技能既包括操作技能的成分,又包括心智技能的成分,因此,只靠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学生的态度与对技能操作中规则的理解入手。 (一)编制图表的技能 136、 编制图表是整理知识的一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用途很大。历史图表的编制需要掌握有关历史知识的结构,需要掌握概括与综合、分类与归

纳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理混乱、头绪复杂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时间多而碎,地点交叉的历史事件,编制表格可以使这些知识变得条理分明,便于理解。 中学生编制表格的第一步是掌握表格的构成知识。表格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它由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纵横交叉的线条与内容组成。初中生只要掌握简单的表格(即一级标目)就可以了,高中生可以掌握有二级标目的表格。第二步应当是依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表格的形式,同时概括地写出表格的总标题。表格的形式一般是用矩形表,也可以用圆瓣图或条形图等形式。圆瓣图常用来表示有百分比的数据,如英、法、美、德四国在19世纪末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条形图是用宽度相等的条形以其长短或高低比较数字资料的一种图形。条形图对数据之间的比较及反映数据的变化较为有效,如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表格的总标题很重要,应能够反映统计表的基本内容以及表中资料所属的时间、地点。圆瓣图与条形图的优点是简洁形象、通俗易懂,但在学习中主要用于反映资料,而不是整理知识。第三步是确定纵横标目。首先将所要编写的内容进行分类,确定两个维度。如要将隋唐时期的知识用表格加以整理,可以确定维度一:朝代(隋、唐);维度二:知识内容(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艺术等)。历史表格一般将时间纬度作为纵标目(即维度一),将内容项目作为横标目(维度二)。复杂的表格还需要设计二级或标目,如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纵标目,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横标目,可以将时间维度再分时期、朝代两级,将内容维度分为: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等)、技术(农业、手工业等)两级标目(见表6---7)。

《教育心理学》形考汉语言专科02任务

02任务_0001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A. 游泳 B. 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C.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 D. 有效记忆的方法 2. 以下不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A. 想象 B. 书写 C. 体操 D. 舞蹈 3. 动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下哪个不正确:() A. 原型定向 B. 认知 C. 分解 D. 联系定位 4. 加里培林把智力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五个阶段,以下哪个不属于这五个阶段。() A. 活动的定向 B.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 C. 自动化 D.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5.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之一是:() A. 产生式

B. 概念 C. 命题 D. 原理 6. 关于动作技能,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动作技能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B. 动作并不是运动技能。 C. 眨眼属于动作技能。 D. 个体越是能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身体动作完成任务,其动作技能水平就越高。 7. 关于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不同的程序性知识,练习时所需问题的类型不同。 B. 练习越快越好。 C. 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 D. 练习要尽可能多样化。 8. 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培养,错误的是:() A. 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B. 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C. 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 D. 示范与讲解。 9. 关于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A. 二者的活动对象不同。 B. 智力技能是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C. 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 D. 智力技能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 10.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看法,学生在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时所表现出的是: () A. 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一、程序性知识概述 (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根据加涅的认知学习结果三分法,即认知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用于对外办事的智慧技能和用于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程序性包括了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两方面,例如计算机编程。打乒乓球,骑车和解数学题等程序性知识。 (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 对任何事物的分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分类原则,即分类标准基础上的。对程序性知识亦 可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E.加涅在其父亲对智慧技能所作区分——将智慧技能区分为对外办事和对内调控两种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分类维度,即一般与特殊维度和自动与受控维度。从一般与特殊维度,可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是由只能用于特殊领域的产生式系统构成的知识,如数学中的“四则混和运算规则”、语言学中的各种“语法规则”。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可以跨越不同学习领域的一般方法、步骤的知识,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有法,学无定法”等。 从自动与受控维度,可将程序性知识分为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和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是由经过充分练习而能自动激活的产生式系统构成的知识。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指未能达到熟练化的、不能自动激活的产生式系统构成的知识。 加涅在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区分并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按智慧技能的复杂水平将其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即五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这五类智 慧技能之间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智慧技能中的复杂性水平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文稿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家对贮存在人脑中的各种知识进行的一种最基本的区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涉及有关运动技能、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等。本文试从知识的表征形式、类型、习得过程及其条件等方面,比较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点。 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1、两种知识的不同功能导致了不同的知识表征形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它主要关心的是“是什么”,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知识。例如,昨天下雨了。程序性知识则以产生式的形式,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的"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又如何通过实现相关子目标来达到最终的总目标。它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由于所服务的功能不同,这两类知识还有静态与动态之别。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性的知识,它只是对事情的一种描述,仅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不具动态性。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 2、两种知识有着不同的类型划分。 陈述性知识可分为基本单位的表征形式和综合单位的表征形式。命题、表象及线性排序均涉及单个观念、单个表象或单个关系,属于基础单位表征形式。图式则属于综合单位的表征形式,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涉及人对同一范畴成员身上出现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看法,是人学习的综合性产物。在图式的指导下,人可以对遇到的新情况进行处置和分类。图式含有变异;它可按层级组织起来,也可嵌入另一图式之中;它能促进推论。与学校情境有关的图式可分为三类:表征自然范畴的图式、事件图式和文本图式。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措施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措施 洪显利刘衍玲 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陈述性知识阶段,行为程序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被学生学习,其过程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相同,即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概念、规则、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意义,并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入个体的知识结构中。可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对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措施在此阶段也适用。转化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自动化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因此,为促进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并达到自动化,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对示范的动作技能或认知操作进行任务分析 教师应该对示范的动作技能或操作进行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必须具备哪些基础知识、技能,确定有待示范的动作单元序列。如果学生缺少基础知识、技能,那么应首先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二)选择适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 依据动作特点、学生特点和设备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选用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媒体呈现动作,通过重放、慢放、定格等控制手段,让学生对动作有细致的观察机会,教师也可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动作。 (三)按顺序逐一示范分解的动作或操作,同时给予言语讲解 在示范和讲解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学生理解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认识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目标意向”和自己可能达到的作业水平预期。

(2)给学生提供有关动作组织和编码等方面的具体、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讲解时,恰当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一般来讲,新技能常常包含了部分学会的技能,或者新技能是若干已学会技能的不同组合。因此,通过类比分析新技能与原有技能的共同之处,使学生较快地复制原有技能的认知结构于新技能中,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技能,而且有利于原有技能向新技能的迁移。 (3)示范的速度不宜过快,每一次示范的内容不能太多。这是因为初学者需要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和处理接收到的信息,而短时记忆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因新的信息量过多而超载。当超载发生时,学习便不能进行了。 (四)合理使用练习与反馈 设计变式练习题,给学生提供把分解动作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练习的机会。无论是模式识别程序还是动作序列程序,只有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才算是被真正掌握了。促进程序性知识向不同情境迁移的教学策略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变式练习题。例如,学生学习了“浮力”概念后,就要让他们鉴别各种存在浮力的情境,如浮在水上或沉在水下、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的木头或金属的物体等;学生学习了浮力定律,让他们计算各种情况下物体所承受的浮力的大小;学习了一项动作技能后,也要让学生在变换场地、变换工具或变换对手等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等。练习时,师生可相互问答。学生通过问答可增进理解,避免失误;教师通过问答可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指导、矫正。 练习时,指导学生将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从而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身体练习是指通过实际的动手、动口、动笔等外部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练习;心理练习是指身体不实际活动,而是在头脑内对各种动作进行回忆、想象的联系形式。哈比(S.F.Harby)对自由投篮,理查森(A.Richardson)对打网球、倒车、投标枪、肌肉耐力、理牌、玩魔术等技能的研究发现,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其效果最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动脑和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进行练习。 同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有利于提高练习效果,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反馈有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之分。外部反馈是由外部感官提供的反馈,可以由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也可以由指导者告知;内部反馈是由内部线索获得的反馈,对于运动技能来说是指由动觉信息提供的反馈,而对于智力技能来说则是指通过元认知的自我监控获得的反馈信息。内部反馈是技能逐步趋于自动化、产生式系统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外部反馈信息,学生适当的内部反馈系统就不能尽快建立,相反还有可能会建立起不适当的内部反馈系统,从而严重阻碍技能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或练习之后,及时告知他们练习进行的情况和结果。对于运动技能的反馈,教师还可以通过录像、照镜子或其他手段,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供真实与客观的信息,促使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并克服过高估计自己的倾向。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家对贮存在人脑中的各种知识进行的一种最基本的区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涉及有关运动技能、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等。本文试从知识的表征形式、类型、习得过程及其条件等方面,比较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点。 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1、两种知识的不同功能导致了不同的知识表征形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它主要关心的是“是什么”,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知识。例如,昨天下雨了。程序性知识则以产生式的形式,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的"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又如何通过实现相关子目标来达到最终的总目标。它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由于所服务的功能不同,这两类知识还有静态与动态之别。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性的知识,它只是对事情的一种描述,仅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不具动态性。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 2、两种知识有着不同的类型划分。 陈述性知识可分为基本单位的表征形式和综合单位的表征形式。命题、表象及线性排序均涉及单个观念、单个表象或单个关系,属于基础单位表征形式。图式则属于综合单位的表征形式,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涉及人对同一范畴成员身上出现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看法,是人学习的综合性产物。在图式的指导下,人可以对遇到的新情况进行处置和分类。图式含有变异;它可按层级组织起来,也可嵌入另一图式之中;它能促进推论。与学校情境有关的图式可分为三类:表征自然范畴的图式、事件图式和文本图式。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一、陈述性知识概述 (一)陈述性知识的概念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等。获得这类知识主要用于解决“知”的问题,它与我国教育实践中的“知识”概念相吻合。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形态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知识应当包括四种类别,即事实知识,知道是什么(know what),指人类对某些事物的基本知识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原理知识,知道为什么(know why),指对产生某些事情和发生事件的原因和规律性的认识;技能知识,知道怎样做(know how),知道实现某项计划和制造某个产品的方法、技能和诀窍等;人力知识,知道是谁创造的知识(know who),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信息。这种划分方法通常叫“4W”法。其中第一、第二、第四类都可归入陈述性知识的范畴。 (二)陈述性知识的分类 如上所述,陈述性知识主要表现为言语信息,加涅依据各种言语信息的复杂程度不同,将它们区分成三种类型。(1)符号(labels),即用以指称相应事物(包括特殊个别事物和类别性事物)的标记。换言之就是事物的名称。标记同一事物的符号一般有两种形态,即形符(主要指文字符号)和音符。比如钟表这类物品,在汉语中它的形符是“钟表”,音符是“zhōnɡbiǎo”。这两种形态是可以分离的。(2)事实(facts),指用以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名称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实际上就是前文所说的命题。(3)知识群,即各种事实的聚合体。一个知识群就是一个命题网络。 加涅认为,言语信息对学生来讲具有三种功能:第一,它们常常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必备条件,不知道基本的知识,就不可能学习复杂的规则;第二,它们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这样;第三,是思维运行的工具。当学生试图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他往往先要思考头脑中已有的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再作出选择。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学习的模式 学习的模式是指学习的结构与过程。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加涅认为,在现有的各类学习模式中,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是最典型的。(施良方:《学习论》,31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从图6-1中可见信息从一个结构流到另一个结构中去的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