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考前讲解

计算题考前讲解
计算题考前讲解

第一类:会计等式具体应用类

1.某公司资产总额为60000元,负债总额为30000元,以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并以银行存款15000元万购设备,则上述业务入账后该公司的资产总额为多少元

2.企业月初资产总额3000000元,本月生下列经济业务:赊购材料100000元;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100000元;收到购货单位偿还欠款150000元存入银行。月末资产总额为多少元。

-------------------------------------------------------------------------------------------------------------------------

第二类:账户关系类

1.7月1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为1510元,本月发生下列有关货币资金的业务,从银行提取现金800元,出售废旧物资收到现金80元,差旅费余款缴回50元,预支差旅费500元,开出现金支票500元,则月末现金日记账余额为多少元。

2.某企业K产品单位生产成本10.00元,该6月份的有关入库和销售等情况如下列数字所示:月初余额20 000千克;6月4日入库30 000千克;6月12日销售40 000千克;6月20日入库50 000千克;6月20日销售30

000千克。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本月K产品的销售成本是多少元。

3.某企业材料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为25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24000元,其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发生额为别为:甲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为8000元,贷方发生额为6000元,乙材料借方发生额为13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6000元,则丙材料本期借方贷方发生额分别是多少?

4.某企业材料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为25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24000元,其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发生额为别为:甲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为8000元,贷方发生额为6000元,乙材料借方发生额为14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6000元,则丙材料本期借方贷方发生额分别

是:

5.某企业的流动资产为3200000元,流动负债为2000000元,货币资金为380000元,应收款项为900000元,如果该企业没有其他流动项目,则该企业的存货为多少元。

6.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为422 000元,短期借款56 000元,应付票据95 000元,预收账款24 000元,实收资本179 000元。假设其他项目略,以上均为期末数,则应付账款的期末余额为( )。

-------------------------------------------------------------------------------------------------------------------------

第三类: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

1.2008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00 00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200 00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810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2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100 000元;营业外收入1 000 000元,营业外支出2 000 000元;期间费用共计2 000 000元,其中,管理费用1 000 000元,销售费用500 000元,财务费用500 000元;本年度获得投资收益1 000 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公司按照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50%支付现金股利。则2008年底,记入“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账户的金额为多少元。

2.某企业本期主营业务收入5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20000元,主营业成本30000元,其他业务支出10000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分别为3000元、2000元和1000元,该企业本期的营业利润为。

3.2008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00 00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200 00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810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2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100 000元;营业外收入1 000 000元,营业外支出2 000 000元;期间费用共计2 000 000元,其中,管理费用1 000 000元,销售费用500 000元,财务费用500 000元;本年度获得投资收益1 000 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公司按照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50%支付现金股利。则2008年底,记入“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账户的金额为多少元。

4.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0000元,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200000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该企业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为多少元。

--------------------------------------------------------------------------------

第四类:财产清查类

1.某企业某年10月31日收到开户银行提供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59 000元,同一日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256 323元。经逐一核对,发现有下列需要调节的项目:(1)企业在本月25日收到并送存银行的金工公司的支票3 000元,因付款单位存款余额不足而被退回,银行尚未通知企业;(2)银行收取手续费58元并出具了一份借项通知单,已记录在本月银行对账单上,而企业误记为85元。(3)企业签发的8 400元支票,至10月30日止银行尚未兑现;(4)企业请银行托收的大通公司的应收票据3 150元,银行已如数收妥,28日已记入存入款项并附来贷项通知单一份。(5)银行从企业账户划出本月电话费用2 500元,而企业尚未入账。(6)银行发生串户,将一笔不属于本企业的款项3 600元误记入本企业账户。(7)企业本月送存宏达公司用于支付货款的支

票7 000元,银行对账单上尚无相应记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后,银行存款实有余额应为多少元。

2.某企业盘亏固定资产一项,原价为10 000元,已提折旧3 000元,净值7 000元,则应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金额为多少元。

3.由于自然灾害企业发生材料毁损150 000元。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保险公司同意赔偿80 000元,材料残值估计30 000元。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该批材料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为多少元。

-----------------------------------------------------------------------------

第五类:财务报表项目类

即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填列规则、利润表利润层次的计算公式、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忽略)

1.年末,公司预收账款年末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为10 000元,贷方余额合计30 000元,应收账款所属明细借方余额合计为30 000元,贷方余额合计为60 000元;预付账款所属明细借方余额合计为200 000元,贷方余额合计为3 000元,应付账款所属明细借方余额合计为1 000元,贷方余额合计为2 000元。则年末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多少元。

2.某企业3月末“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如下: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贷方余额7 700元。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分别为:A工厂借方余额1 600元;B工厂借方余额5 00元;C工厂贷方余额3 300元,D公司贷方余额5 500元。则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

款”项目列示的金额为多少元。

3.宏大公司年末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为1 000元,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为2 000元,贷方余额合计数为3 000元;对应预付账款的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为300元,则预付账款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多少元。

4.华夏公司年末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为400 000元,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100 000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余额为100 000元,则年末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 )

5.2008年度,创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00 00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200 00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2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100 000元;营业外收入1 000 000元,营业外支出2 000 000元;期间费用共计2 000 000元,其中,管理费用1 000 000元,销售费用500 000元,财务费用500 000元;本年度发生资产减值损失5 000 000元,获得投资收益1 000 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创基公司按照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50%支付现金股利。则2008年底,记

入“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账户的金额为()

6.某企业年度的有关资料如下:(1)主营业务收入320 1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2 500元,销售费用6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121 500元;(2)其它业务收入24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15 000元;(3)营业外收入3 800元,营业外支出12 800元;(4)管理费用21 500元,财务费用8 500元;(5)所得税率25%,盈余公积提取比例10%,向投资者分配利润30 000元;(6)年初未分配利润50 000元(不参加本年利润分配),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净利润。

7.宏大公司年末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有借方余额580 000元,经过分析,其中一年内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为80 000元,一年以上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为500 000元,则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应列是的金额为( )。

8.宏大公司年末应收票据账户借方余额为30 000元,对应应收票据的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3 000元,则年末资产负债表上应列示的应收票据项目的金额为多少元。

9.华夏公司年末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为400 000元,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100 000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余额为100 000元,则年末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 )。

10.某年末,长期借款科目余额为400 000元,经过分析,其中,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220 000元,一年以上到期的长期借款180 000元,则资产负债表长期借款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多少元。

11.某企业“在途物资”期末余额20000元,“原材料”期末余额100000元,“生产成本”期末余额50000元,“库存商品”期末余额12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10000元。则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应填列的是金额是多少元。

12.某企业2008年6月30日部分帐户余额如下,“库存现金”236

元,“银行存款”74 052元“应收账款”31 900元,“原材料”176 570元,“库存商品”28 770元,固定资产560 000元,利润分配32 750元,“生产成本”30 182元(以上科目均为借方余额)。“短期借款”76 000元,“应付账款”37 350元,“应交税费”8 620元,“应付利润”16 000元,“长期借款”55 000元,“累计折旧”181 500元,“实收资本”500 000元,“盈余公积”25 000元,“本年利润”36 000元(以上科目均为贷方余额),计算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金额。

13.某企业2008年6月30日部分账户余额如下,“现金”246元,“银行存款”74 052元“应收账款”31 900元,“预收账款”10 000

元,“原材料”176 570元,“库存商品”28 770元,固定资产560

000元,利润分配32 750元,“生产成本”30 182元(以上科目均为借方余额)。“短期借款”76 000元,“应付账款”37 350元,“应交税金”8 620元,“应付利润”16 000元,“长期借款”55 000

元,“累计折旧”181 500元,“实收资本”500 000元,“盈余公积”25 000元,“本年利润”36 000元(以上科目均为贷方余额),计算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的金额( )

14.某企业3月总分类账户余额如下: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为62 500元;生产成本账户借方余额为23 800元;库存商品账户借方余额为34 700元;在途物资账户借方余额为18 600元;本年利润账户借方余额为34 200元;利润分配账户贷方余额为72 000元。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金额为( )

15.某企业年初资产总额为220 000 000元,负债总额为80 000 000元,报告年度的营业收入为120 000 000元,营业支出为80 000 000元。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该企业年末的净资产是多少?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50道经典典型计算题解析

50道典型计算题解析 1.【基准法】93+96+97+95+89+90+94+87+95+92 原式=(90+3)+(90+6)+(90+7)+(90+5)+(90-1)+90+(90+4)+(90-3)+(90+5) +(90+2) =90×10+(3+6+7+5-1+4-3+5+2) =900+28 =928 2.【位值原理】(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3 【分析】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1、2、3、4、5、6分别在个、十、百、千、万、 十万,六个数位上各出现过一次,所以 原式=[(1+2+3+4+5+6)×111111]÷3 =21×111111÷3 =7×111111 =777777 3.【巧妙分组】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 ……-7-6+5+4-3-2+1 【分析】将后四项每四项分为一组,每组的计算结果都是0,后2004项的计算 结果都是0,剩下第一项,结果是2005。 原式=123420012002200320042005+--+--+ =2005 4.【拆分取整】2999+999×999 【分析】计算时9、99、999类的数字时可以将其看成10-1、100-1、1000-1或者 拆出1和其凑整计算,故 原式=2000+999+999×999 =2000+999×(1+999) =2000+999000 =1001000 5.【乘法凑整】333333×333333 【分析】将333333拆成3×111111,3×3=9,999999看成1000000-1。 原式=3×111111×3×111111 =999999×111111 =(1000000-1)×111111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统计学分析计算题

1、某地区2013—2017年的水泥产量如表: 根据资料特征,试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合适的方程,并据以预测2018年的水泥平均产量。(答案:直线,469.5万吨) 2、某地区2013—2017年的小麦产量如表: 计算:(1)2016年的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2)2014—2017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答案:105.85%,5.85%) 3、某企业2018年上半年资料如下: 求:(1)该企业上半年的平均人数;111人(110.67人) (2)该企业上半年的月平均总产值;486万元 (3)该企业3月份的劳动生产率;4.33万元/人 (4)该企业上半年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4.39万元/人=486/110.67万元/人 4、某地区2017年生猪存栏头数资料如表: 要求:计算一季度(答案:15.75万头)、上半年(答案:16.38万头)、下半年(答案:20万头)及全年的生猪平均存栏头数(答案:18.19万头)。 5、某地区2013—2017年GDP的有关速度指标如表:

要求:(1)填空;(红字原来是空格,现为答案) (2)计算2013—2017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答案:7.99%) (3)若2012年GDP为110亿元,试按此平均增长速度推算201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答案:188.40亿元) 6、某市A商品零售量资料如下:(单位:万件) 要求:(1)用按季平均法计算A商品零售量的季节比率; 30.40%,45.87%,130.13%,193.60% (2)用趋势剔除法计算A商品零售量的季节比率; 33.00%,46.64%,129.32%,191.04% (3)若2018年A商品零售量若为240万件,分别用两种方法预测各个季度商品零售量分别为多少? 按季平均法 18.24,27.52,78.08,116.16 趋势剔除法 19.80, 27.98, 77.59, 114.63 7、某企业2018年6月份职工人数变动情况如下:6.1有职工2600人,其中非直接生产人员300人;6.13调离企业24人,其中企业管理人员8人;6.23招进生产工人20人。分别计算该企业非直接生产人员和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答案:非直接生产人员:(300*12+292*18)/30=295 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2600*12+2576*10+2596*8)/30=2591) 8、甲乙两位车手进行场地赛,个跑50圈。甲以23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5圈,以25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5圈,以27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0圈;乙以245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0圈,以25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0圈,以265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0圈。请问谁跑得更快? 答案:乙跑得更快。甲的平均速度为248千米/小时,乙的平均速度为251千米/

第五章计算题讲解

第五章 计算题 1: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t=2)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n =100 1n =4 t=2 100 41==n n p =4% n p p p )1(-=μ100 %)41%(4-==1.96% p p t μ=?=2?1.96%=3.92% 所以,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2:某乡有5000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p p Δp P Δp +≤≤-% 92.3%4+≤≤P 3.92%-4%%92.7%08.0≤≤P

100户调查,得平均每户年纯收入12000元,标准差2000元。 要求: (1)以95%的概率(t=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 (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 n=100 N=5000 - x =12000 σ=2000 F(t)=95% t=1.96 (1)、200100 2000===n x σμ x t x μ=?=1.96?200=392 年纯收入的置信区间为: 下限=-x -?x=12000-392=11608 上限=-x +?x=12000+392=12392 所以,以9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为11608到12392元。 (2)、合格品数量置信区间: )()(x x x N X N x N ?+≤≤?-12392*500011608*5000≤≤X N 6196000058040000≤≤X N

所以,以9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为5804到6196万元。 3:某企业生产一种新的电子元件,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00只作耐用时间试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6000小时,标准差300小时,试在95.45%(t=2)概率保证下,估计这种新电子元件平均寿命区间。 n=100 -x =6000 σ=300 F(t)=95.45% t=2 (1)、30100 300===n x σ μ x t x μ=?=2?30=60 年纯收入的置信区间为: 下限=-x -?x=6000-60=5940 上限=-x +?x=6000+60=6060 所以,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估计这种新电子元件平均寿命区间为5940到6060小时。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医学统计学分析计算题_与解析

第二单元 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分析计算题 2.1 某地随机抽样调查了部分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结果见表4: 表4 某年某地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指 标 性 别 例 数 均 数 标准差 标准值* 红细胞数/1012 ·L -1 男 360 4.66 0.58 4.84 女 255 4.18 0.29 4.33 血红蛋白/g ·L -1 男 360 134.5 7.1 140.2 女 255 117.6 10.2 124.7 请就上表资料: (1) 说明女性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的变异程度何者为大? (2) 分别计算男、女两项指标的抽样误差。 (3) 试估计该地健康成年男、女红细胞数的均数。 (4) 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有无差别? (5) 该地男、女两项血液指标是否均低于上表的标准值(若测定方法相同)? 2.1解: (1)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分布一般为正态分布,但二者的单位不一致,应采用变异系数(CV )比较二者的变异程度。 女性红细胞数的变异系数0.29 100%100% 6.94%4.18 S CV X = ?=?= 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10.2 100%100%8.67%117.6 S CV X =?=?= 由此可见,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程度较红细胞数的变异程度大。 (2) 抽样误差的大小用标准误X S 来表示,由表4计算各项指标的标准误。 男性红细胞数的标准误0.031 X S = ==(1210/L ) 男性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误0.374 X S = ==(g/L )

女性红细胞数的标准误0.018X S = ==(1210/L ) 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误0.639X S = ==(g/L ) (3) 本题采用区间估计法估计男、女红细胞数的均数。样本含量均超过100,可视为大样本。σ未知,但n 足够大 ,故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按 (/2/2X X X u S X u S αα-+ , )计算。 该地男性红细胞数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 (4.66-1.96×0.031 , 4.66+1.96×0.031),即(4.60 , 4.72)1210/L 。 该地女性红细胞数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 (4.18-1.96×0.018 , 4.18+1.96×0.018),即(4.14 , 4.22)1210/L 。 (4) 两成组大样本均数的比较,用u 检验。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12μμ=,即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均数无差别 H 1:12μμ≠,即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均数有差别 0.05α=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22.829X X u === 3) 确定P 值,作出统计推断 查t 界值表(ν=∞时)得P <0.001,按0.05α=水准,拒绝H 0,接受H 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该地健康成年男、女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数不同,男性高于女性。 (5) 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的比较,因样本含量较大,均作近似u 检验。 1) 男性红细胞数与标准值的比较 ①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0μμ=,即该地男性红细胞数的均数等于标准值

统计学计算题(有答案)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 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100 2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产 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 品名单位销售额2002比2001销售量增长(%) 2001 2002 电视台5000 8880 23 自行车辆4500 4200 -7 合计9500 13080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万元) 商品单位销售额1996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 1995 1996 甲米120 130 10 乙件40 36 12 要求:(1)计算两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标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月份 产量(千克)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统计学》计算题型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计算题型 (第二章)1.某车间40名工人完成生产计划百分数(%)资料如下:9065 100 102 100 104 112 120 124 98 110110 120 120 114 100 109 119 123 107 110 99 132 135 107 107 109 102 102 101 110 109 107 103 103 102 102 102 104 104 要求: (1)编制分配数列;(4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其类型;(4分) (3)对该车间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2分) 解答: (1)

(2)分组标志:生产计划完成程度 类型:数量标志 (3)从分配数列可以看出,该计划未能完成计划的有4人,占10%,超额完成计划在10%以内的有22人,占55%,超额20%完成的有7人,占17.5%。反映该车间,该计划完成较好。 (第三章)2.2005年9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8分)并分析说明原因。(2分) 解答: (1)x 甲=∑∑m x m 1=24 8.41 6.36.314.24.21246.34.2?+?+?++=30/7=4.29(元) x 乙= ∑∑f xf = 1 241 8.426.344.2++?+?+?=21.6/7=3.09(元) (2)原因分析:甲市场在价格最高的C 品种成交量最高,而乙市场是在最低的价格A 品种成交量最高,根据权数越大其对应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作用越大的原理,可知甲市场平均价格趋近于C ,而乙市场平均价格却趋近于A ,所以甲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平均价格。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管理学计算题及解析

1.据市场预测,今后几年市场对某公司产品的需求会扩大(概率0.7),但也存在着销售量减少的可能(概率0.3),公司面临几种可能的选择:第一:扩建厂房更新设备,需投资700万元,若需求量扩大,公司每年可获利300万元;若需求量减少公司每年亏损50万元,服务期限5年。 第二:使用老厂房,更新设备,需投资400万元,若需求扩大,每年可获利100万元,若需求减少,每年也可获利60万元,服务期限5年。 第三:先更新设备,一年后,若销路好,再扩建厂房,每年可获利300万元,共需投资800万元,服务期限总共是5年。 试根据决策树论,进行方案抉择。 2.某厂要决定下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某种电子产品的生产批量。根据以往的销售统计资料及市场预测得知,未来市场出现销路好,销路一般和销路差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0.3、0.5和0.2;若该产品按大、中、小三种不同批量投产,则下个五年计划期内在不同的销售状态下的收益值可以估算出来,如表所示,现要求通过分析确定合理批量,使该企业获得收益最大。 3.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为了180000元,销售成本为16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88000元,若2005年计划增加广告费32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要求: (1) (2)预测2005年该公司的保本点; (3) (4)若2005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528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该命题只是决策过程的第三阶段,决策过程包括四个基本阶段即(1)(2)(3)(4)(见简答1答案)

七、计算 (1)根据条件绘制决策树 (2)结点④300×1.0×4—400=800(万元) 结点⑤100×1.0×4=400(万元) 由于800>400 故决策Ⅱ选择扩建厂房 (3)结点①[300×0.7×5+(-50)×0.3×5 ]—700=275(万元) 结点②[100×0.7×5+60×0.3×5 ]—400=40(万元) 结点③[100×0.7×1+800×0.7+60×0.3×5 ]—400=320(万元)结论:由于320>275>40 所以应选择第三方案,即先更新设备,若销路好一年后再扩建厂房。 2、(1)根据条件绘制决策树 (2)计算各结点的期望值 结点②:20×0.3+14×0.5+(-2)×0.2=12.6(万元) 结点③:12×0.3+17×0.5+12×0.2=14.5(万元) 结点④:8×0.3+10×0.5+10×0.2=9.4(万元) (3)进行扶择 由于结点③的期望值最大 所以选择中批生产这一方案。

统计学计算题和标准答案

企业型号价格(元/台)甲专卖店销售额(万元)乙专卖店销售量(台) A 2500 50.0 340 B 3400 115.6 260 C 4100 106.6 200 合计—272.2 — 要求:分别计算两个专卖店空调的平均销售价格,并分析平均价格差异的原因。 答案: 2某企业甲、乙两个生产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为65件,标准差为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资料如下表。试计算乙车间工人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有代表性? 日加工零件数(件)60以下60—70 70—80 80—90 90—100 工人数(人) 5 9 12 14 10 答案: 三、某地区2009—2014年GDP资料如下表,要求: 1、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增长量; 2、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发展水平; 3、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答案: x-== 年平均增长速度:100%100%22.9%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销售额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16年的销售额将达到什么水平? 答案:2010年—2014年的数据有5项,是奇数,所以取中间为0,以1递增。设定x为-2、-1、0、1、2、 年份/销售额(y)x xy x2 2010 320 -2 -640 4 2011 332 -1 -332 1 2012 340 0 0 0 2013 356 1 356 1 2014 380 2 760 4 合计1728 0 144 10 b=∑xy/∑x2=144/10=14.4 a=∑y/n=1728/5=345.6 y=345.6+14.4x 预测2016年,按照设定的方法,到2016年应该是5 y=345.6+14.4*5=417.6元 五、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2013年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为20万元,45万元,35万元,2014年同2013年相比,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增长8%,10%,6%,产量分别增长12%,6%,4%。试计算: 1、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增长的百分比及增加的绝对额; 2、三种产品的总产量增长的百分比,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生产成本; 3、利用指数体系推算单位产品成本增长的百分比。 试计算: 1、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4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某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的任务仅实现一半。(错)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错)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4、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错) 5、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对) 6.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比率大于1,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于季.的影响使实际值高于趋势值,(对) 7.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错 8.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错) 9.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错) 10.和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错) 11.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对) 12.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错) 13.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4.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对) 15.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错) 16.计量是随机变量。(对) 17.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错) 18.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9.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错) 20.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样本均值是可知的。()答案未 21.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错) 22.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对) 23.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 24.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25.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 26.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错) 27.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错) 28.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78分,82分,96分,这4个数字是数量指标。(错) 29.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错) 30.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对) 31.析中,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水平法和方程两种。(错) 32.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对 33.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错) 34.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对) 35.民旅游意向的问卷中,“你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归属于事实性问题

统计学(计算题部分)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898884868775737268 75829758815479769576 71609065767276858992 6457838178777261708 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70分为及格,70 —80分为中,80 —90分为良,90 —100 分为优。 要求: (1) 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 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 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 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 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 平均成绩: -Zxf 3080 “ x 77 7 f 40(分) (4) 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 ( 1)

Z f [Nf.986(件)100 29.50 (件丿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V 甲96二0.267 X 36 cr 8.986 V 乙0.305 X 29.5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 3?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 )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 / n = 190 / 200 = 95% 抽样平均误差: —Pd-P) V n= 1.54% (2)抽样极限误差△ p= t ?卩p = 2 X 1.54% = 3.08% 下限:X - △ p=95%-3.08% = 91.92% 上限:x △ p=95%+3.08% = 98.08% 贝V: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 98.08% )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 X 2000=1838 件98.08% X 2000=1962 件) ⑶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t= △ /卩) 4 ?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 平均分数77分,标准差为10。54分,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间范围。 解: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u ▽10.54 ' \ 1.67 In 彳40 计算抽样极限误差: x -八x =2 1.67 =3.34 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190 件. 考核成绩 绩的区 下限=乂- : x=77 -3.34 =73.66 (分)

脚手架计算例题讲解

扣件式落地双排脚手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 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GB 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GB 50017-2003)等编制。 脚手架搭设体系剖面图

脚手架搭设体系正立面图 脚手架搭设体系平面图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搭设参数 脚手架从地面开始搭设,搭设高度H:36.4m; 顶步栏杆高:1.2m;立杆距离墙长度a:0.5m; 横杆步距h:1.8m;总步数:20步; 立杆纵距la:1.5m;立杆横距lb:1.05m; :0.3m;扫地杆距地:0.3m; 小横杆伸出立杆长度a 1 采用小横杆在上布置,搭接在大横杆上的小横杆根数为2根;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 × 3.5; 连墙件布置方式为二步二跨,连接方式为扣件连接; 连墙件扣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为1; 脚手架沿墙纵向长度l:185m; 2.荷载参数 (1)活荷载参数 结构脚手架均布活荷载:3kN/m2;结构脚手架同时施工层数:1层; (2)风荷载参数 工程所在地,基本风压Wo:0.4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城市郊区); (2)静荷载参数 1)脚手板参数 选用木脚手板,按规要求铺脚手板; 脚手板自重:0.35kN/m2;铺设层数:1层; 2)挡脚板参数 选用木脚手板(220×48×3000),铺脚手板层设挡脚板 挡脚板自重:0.08kN/m;挡脚板铺设层数:1层; 3)防护栏杆

铺脚手板层设防护栏杆,每步防护栏杆根数为2根,总根数为8根; 4)围护材料 2300目/100cm2,A0=1.3mm2密目安全网全封闭。 密目网选用为:2300目/100cm2,A0=1.3mm2; 密目网自重:0.01kN/m2; 二、小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考虑活荷载在小横杆上的最不利布置,验算强度和挠度时不计小横杆的悬挑荷载,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 1.均布荷载值计算 作用在小横杆上的荷载标准值: q=0.038+0.350×1.5/3+3×1.5/3 = 1.713 kN/m; 作用在小横杆上的荷载设计值: q=1.2×(0.038+0.350×1.5/3)+1.4×3×1.5/3 = 2.356 kN/m; 2.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 M= ql2/8 =2.356×1.052/8 = 0.325 kN.m; 最大应力计算值σ = M/ W =0.325×106/5.08×103=63.917 N/mm2; 小横杆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σ=63.917N/mm2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ν = 5ql4/384EI = 5.0×1.713×10504/(384×2.06×105×12.19×104)=1.080 mm; 小横杆实际最大挠度计算值ν=1.080mm 小于最大允许挠度值min(1050/180,10)=5.675mm,满足要求! 三、大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小横杆把荷载以集中力的形式传递给大横杆,所以,大横杆按照集中力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计算小横杆传递给大横杆的集中力时,计入小横杆的悬挑荷载。 1.小横杆传递给大横杆的集中力计算

(完整版)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一、主要术语 描述统计 ....: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推断统计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观测数据 ....: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异众比率 ....: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 四分位差 ....: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 。 显著性水平 .....:假设检验中发生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P-.值.:也称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或实测显著性水平,是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来的概率。 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样本观测结果与原假设为真条件下期望结果的吻合程度,来检验总体是否服从某种分布。一般地,可以用于任何假设的概率分布。 独立性检验 .....: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多个总体比例差异检验 ..........:检验多个总体比例是否都相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 .......: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反映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股票价格指数 ......:是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 二.简答和计算P41—P42: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的特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滚雪球抽样和空间抽样。 2.6你认为应当如何控制调查中的回答误差? 回答误差是指被调查者接受调查时给出的答案与实际不符。导致回答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理解误差、记忆误差及意识误差。 调查一方在调查时可协助被调查者一方共同完成调查,被调查方不了解的调查方可帮助解释、阐明,这样可减少误差。 2.7怎样减少无回答?请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你所考虑到的减少无回答的具体措施。 可通过优选与培训采访人员、加强调查队伍管理、准确定位调查对象、保证问卷的送达率等加以预防,采取物质奖励、消除疑虑、提前告知和事中提醒等加以控制,采用多次访问、替换被调查单位、随机化回答技术等方法来降低无回答率。 2.8如何设计调查方案? 第一步:确定调查目的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第三步: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第四步: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第五步: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等

统计学计算题目解析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1)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第 1 页/共 15 页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5、已知某企业2004年非生产人员以及全部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求该企业第四季度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表:某企业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 6、根据表中资料填写相应的指标值。 表:某地区19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计算表

7、根据表中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并填入相应的位置。P61 8、根据表中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并填入相应的位置。P62

9、某百货商场某年上半年的零售额、商品库存额如下:(单位:百万元) 试计算该商城该年上半年商品平均流转次数(注:商品流通次数=商品销售额/库存额;6月末商品库存额为24.73百万元)。 10、某地区2000-2004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p71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简洁法计算); (2)预测2006年该地区粮食产量。

11、已知某地区2002年末总人口为9.8705万人,(1)若要求2005年末将人口总数控制在10.15万人以内,则今后三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2)又知该地区2002年的粮食产量为3805.6万千克,若2005年末人均粮食产量要达到400千克的水平,则今后3年内粮食产量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几?(3)仍按上述条件,如果粮食产量每年递增3%,2005年末该地区人口为10.15万人,则平均每人粮食产量可达到什么水平? 12、根据表中数据对某商店的销售额变动进行两因素分析。 13、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p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