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概论实验 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多进制数字调制

通信原理概论实验  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多进制数字调制
通信原理概论实验  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多进制数字调制

《通信原理概论实验》实验报告

班级:计科101 学号:

姓名:日期:2013年5月21日

实验序号:实验三

实验名称:

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

实验目的:

(1)使用MATLAB产生三种基本的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

(2)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

实验要求:

请按照本实验说明的实验内容部分的信息独立完成本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请参照实验报告模板的格式。

实验内容:

1.参考第4次和第5次实验的相关代码,编制一个函数ASK,用于对任意的二进制序列产生对应的2ASK信号。

提示:本程序的代码结构和前两次实验大体相同,可在原来的程序基础上修改得到。首先要有一个输入序列,然后依次处理该序列中的每一个符号。对于2ASK 来说,如果对应符号1,则输出载波,否者输出0。输出载波的代码片段为:

for j=1:t0

y((i-1)*t0+j)=sin(2*pi*fc*j/t0);

end;

注意:

(1)fc是载波的频率(因此之前需要定义一个fc),如果fc=1,则一个二进制符号调制后输出1个周期的正弦波,如果fc=2,则输出2个周期的正弦波,等等。

(2)该函数编制好后,在MATLAB的命令窗口输入:

x=[1 1 1 0 1 0 1 0 1 ]; %这个二进制序列可以任意修改

ASK(x) %执行函数,输出显示对应的2ASK信号

(3)程序最后一行使用:axis([0,i,-1.1,1.1]); 控制显示的刻度范围。

显示结果:

2.修改程序,编制一个函数FSK,用于对任意的二进制序列产生对应的2FSK 信号。(注意:要求本题目用两种方法实现:

(1)直接根据是符号0还是符号1,输出不同的载波。输出载波的方法同上,但注意要有两种不同频率的载波。

(2)将FSK分解为两路不同的ASK信号之和,分别求得两路ASK,然后相加得到FSK。注意两路ASK对应的二进制序列正好相反。)

function y=FSK(x)

%输入x为二进制码,输出y为编好的码

t0=200; %每个码元200个点

t=0:1/t0:length(x); %时间序列

fc=1;

fc1=2;

for i=1:length(x) %计算机码元的值

if x(i)==1

for j=1:t0

y((i-1)*t0+j)=sin(2*pi*fc*j/t0);

end;

else

for j=1:t0 %如果输入信息为1,码元对应的点值取1

y((i-1)*t0+j)=sin(2*pi*fc1*j/t0);

end;

end

end

N=length(y);

temp=y(N);

y=[y,temp];

plot(t,y);

axis([0,i,-1.1,1.1]);

title('FSK');

显示结果

3.修改程序,编制一个函数PSK,用于对任意的二进制序列产生对应的2PSK信号。(注意:PSK信号的产生应该有一个前提规定,即什么样的波形表示0,什么样的波形表示1,请在程序中用注释说明这一点。)

y((i-1)*t0+j)=sin(2*pi*fc*j/t0); %该波形表示0

y((i-1)*t0+j)=-sin(2*pi*fc*j/t0); %该波形表示1

显示结果:

4.修改程序,编制一个函数DPSK,用于对任意的二进制序列产生对应的2DPSK 信号。(注意:要求本题目用两种方法实现:

(1)直接根据是符号0还是符号1,输出DPSK波形。

(2)将原始二进制序列的绝对码变换成相对码后,再进行绝对移相得到DPSK 信号。不管用哪种方法,均需要有一个前提规定,即什么样的相位差对应什么符号,请在程序中用注释说明这一点。)

function y=DPSK(x)

%输入x为二进制码,输出y为编好的码

t0=200; %每个码元200个点

t=0:1/t0:length(x); %时间序列

fc=1; %初始频率

p1=1; %始初为sin,且遇到符号0变化,1不变化

for i=1:length(x) %计算机码元的值

if x(i)==1

if p1==1

for j=1:t0

y((i-1)*t0+j)=sin(2*pi*fc*j/t0);

end;

p1=1;

else

for j=1:t0

y((i-1)*t0+j)=-sin(2*pi*fc*j/t0);

end;

p1=0;

end;

else

if p1==1

for j=1:t0

y((i-1)*t0+j)=-sin(2*pi*fc*j/t0);

end;

p1=0;

else

for j=1:t0

y((i-1)*t0+j)=sin(2*pi*fc*j/t0);

end;

p1=1;

end;

end

end

N=length(y);

temp=y(N);

y=[y,temp];

plot(t,y);

axis([0,i,-1.1,1.1]); title('DPSK');

实验名称:

数字调制系统—多进制数字调制

实验目的:

(1)使用MATLAB产生多进制数字调制信号。

(2)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

实验要求:

请按照本实验说明的实验内容部分的信息独立完成本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请参照实验报告模板的格式。

实验内容:

1.参考第6次实验的相关代码,编制一个函数MASK,用于对任意的二进制序

列产生对应的MASK信号(如M=4)。

提示:需要将原始的序列分成每两位为1组,按照特定组合来决定输出的载波的振幅。

注意:程序中用axis函数来控制好显示的刻度范围。

代码:

输入值为x=[1 1 0 1 1 0 0 0];

function y=MASK(x)

%输入x为二进制码,输出y为编好的码

t0=200; %每个码元200个点

t=0:1/t0:length(x); %时间序列

fc=1; %初始频率

for i=1:2:length(x)-1 %计算机码元的值

if x(i)==1 & x(i+1)==1 %遇到分组11

for j=1:2*t0

y((i-1)*t0+j)=3*sin(2*pi*fc*j/t0);

end;

end;

if x(i)==1 & x(i+1)==0 %遇到分组10

for j=1:2*t0

y((i-1)*t0+j)=2*sin(2*pi*fc*j/t0);

end;

end;

if x(i)==0 & x(i+1)==1 %遇到分组01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j/t0);

end;

end;

if x(i)==0 & x(i+1)==0 %遇到分组00

for j=1:2*t0

y((i-1)*t0+j)=0;

end;

end;

end;

N=length(y);

temp=y(N);

y=[y,temp];

plot(t,y);

axis([0,length(x),-3.1,3.1]);

title('MASK');

显示结果:

2.修改程序,编制一个函数MFSK,用于对任意的二进制序列产生对应的MFSK

信号(如M=4)。

function y=MFSK(x)

%输入x为二进制码,输出y为编好的码

t0=200; %每个码元200个点

t=0:1/t0:length(x); %时间序列

fc=1; %11时初始频率

fc1=2; %10时初始频率

fc2=3; %01时初始频率

fc3=4; %00时初始频率

for i=1:2:length(x)-1 %计算机码元的值

if x(i)==1 & x(i+1)==1 %遇到分组11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j/t0);

end;

end;

if x(i)==1 & x(i+1)==0 %遇到分组10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1*j/t0);

end;

end;

if x(i)==0 & x(i+1)==1 %遇到分组01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2*j/t0);

end;

end;

if x(i)==0 & x(i+1)==0 %遇到分组00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3*j/t0);

end;

end;

end;

N=length(y);

temp=y(N);

y=[y,temp];

plot(t,y);

axis([0,length(x),-1.1,1.1]);

title('MFSK');

显示结果:

3.修改程序,编制一个函数QPSK,用于对任意的二进制序列产生对应的QPSK

信号(M=4的MPSK信号),假设使用0o、90o、180o、270o 4种相位,事先先确定好相位和二进制代码组合的对应关系,请在程序中用注释说明这一点。输入值为:x=[1 1 0 1 1 0 1 1 0 0 ];

function y=QPSK(x)

%输入x为二进制码,输出y为编好的码

t0=200; %每个码元200个点

t=0:1/t0:length(x); %时间序列

fc=1; %初始频率

for i=1:2:length(x)-1 %计算机码元的值

if x(i)==1 & x(i+1)==1 %遇到分组11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j/t0+1.5*pi); %遇到11分组,初始相位为270°

end;

end;

if x(i)==1 & x(i+1)==0 %遇到分组10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j/t0+pi); %遇到10分组,初始相位为180°

end;

end;

if x(i)==0 & x(i+1)==1 %遇到分组01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j/t0+pi/2); %遇到01分组,初始相位为90°

end;

end;

if x(i)==0 & x(i+1)==0 %遇到分组00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j/t0); %遇到00分组,初始相位为0°

end;

end;

end;

N=length(y);

temp=y(N);

y=[y,temp];

plot(t,y);

axis([0,length(x),-1.1,1.1]);

title('QPSK');

显示结果:

4.修改程序,编制一个函数QDPSK,用于对任意的二进制序列产生对应的

QDPSK信号(M=4的MDPSK信号),假设使用0o、90o、180o、270o 4种相位差,事先先确定好相位差和二进制代码组合的对应关系,请在程序中用注释说明这一点。

代码实现:

function y=QDPSK(x)

%输入x为二进制码,输出y为编好的码

t0=200; %每个码元200个点

t=0:1/t0:length(x); %时间序列

fc=1; %初始频率

p=0; %初始相位为0°

for i=1:2:length(x)-1 %计算机码元的值

if x(i)==1 & x(i+1)==1 %遇到分组11

p=p+1.5*pi;

p=mod(p,2*pi);

end

if x(i)==1 & x(i+1)==0 %遇到分组为10

p=p+pi;

p=mod(p,2*pi);

end

if x(i)==0 & x(i+1)==1 %遇到分组为01

p=p+0.5*pi;

p=mod(p,2*pi);

end

if x(i)==0 & x(i+1)==0 %遇到分组为10

p=mod(p,2*pi);

end

for j=1:2*t0

y((i-1)*t0+j)=sin(2*pi*fc*j/t0+p); %遇到11分组,移动相位为270°end;

end;

N=length(y);

temp=y(N);

y=[y,temp];

plot(t,y);

axis([0,length(x),-1.1,1.1]);

title('QDPSK');

显示结果: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与实验室建设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依据国内主流教材内容设计,涵盖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化、同步技术、信道编码等主要教学内容,实验平台的技术方案与教材一致,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实验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用学习理论指导实验,避免互相脱节的麻烦,获得理论与实践的双赢。 本实验平台共由24个实验模块组成,可分为信号源模块、终端编译码模块、线路编译码模块、信道调制解调模块、二次开发模块、各种测量通信接口模块,以及控制显示模块等几大类,各模块功能叙述如下: 1、液晶显示模块 显示实验模块及其工作方式以供选择。 2、键盘控制模块 (1)选择实验模块及其工作方式。 (2)学生可自己编制数字信号输入,进行编码或调制实验。 3、模拟信号源模块 提供同步正弦波、非同步信号(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音乐信号等模拟信号,可通过连 接线发送到各终端编码模块。 4、用户电话接口模块 提供用户电话接口,进行用户摘挂机检测,可发送语音信号,接收语音信号。 5、数字信号源模块 (1)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编程输出各种数字信号 (2)通过计算机输入数字数据信号 (3)薄膜键盘键入编制数字信号 (4)EPM240芯片,学生二次开发编程输出各种数字信号、控制信号等 6、噪声源模块 提供白噪声信号,可加入到调制信道中模仿信道噪声干扰。 7、抽样定理与PAM实验系统 完成抽样定理的验证实验,及PAM通信系统实验。 注:提供多种频率的方波及窄脉冲信号抽样 8、PCM编译码系统模块 完成PCM的编码、译码实验; 完成两路PCM编码数字信号时分复用/解复用实验。

注:可改变时分复用的时隙位置,时分可复用路数及进行时分数据交换,加深学生对时分复用概念的理解 9、增量调制的编码模块 完成增量调制的编码实验,可进行模块或系统实验。 注:提供了三种编码时钟 10、增量调制的译码模块 完成增量调制的译码实验,可进行独立模块或系统实验。 注:提供了对应的三种译码时钟 11、AMI/HDB3编译码系统模块 完成AMI编译码功能、HDB3编译码功能。 注:提供对全“1”、全“0”、伪随机码、手工编制数字信号等进行编码译码 12、卷积编码实验模块 完成卷积编码实验。 注:通过对地址开关拨动编制数字信号输入,可模拟在信道中插入误码,分析卷积编译码的纠错能力 13、卷积译码实验模块 完成卷积译码实验。 14、VCO数字频率合成器模块 完成对1KHz、2KHz和外加数字信号的倍频输出。 15、频移键控FSK(ASK)调制模块 完成频移键控FSK调制实验, ASK调制实验。 注:①可对方波,伪随机码,计算机数据等信号的调制输出; ②可对已调信号进行放大或衰减输出; ③可在已调信号中加入噪声,模拟信道干扰 ④可完成本实验箱的自环单工通信实验,也可完成两台实验箱间的双工通信实验 16、频移键控FSK(ASK)解调模块 完成频移键控FSK解调实验,ASK解调实验。 17、相移键控BPSK(DPSK)调制模块 完成相移键控BPSK(DPSK)调制实验。 注:①可对方波,伪随机码,及计算机数据等信号进行调制输出;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一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宋虹 ************* *********************

实验_ --------------------------------------- 2实验目的 ---------------------------------------- 2实验内容 ---------------------------------------- 2基本原理 ---------------------------------------- 2实验步骤 ---------------------------------------- 9实验结果 ---------------------------------------- 11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o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 码(HDB,)、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AMI译码输岀波形。 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s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 5KB, 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泄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左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岀点: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BS-0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岀点/测试点(2个)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NRZ-OUT(AK)NRZ信号(绝对码)输岀点/测试点(4个) 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数字通信原理 题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17年12月1日

目录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二实验二数字调制......................................十六实验四数字解调与眼图..............................二十三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 3 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 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 高密度双极性码(HDB 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 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 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 3 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 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 ?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性能分析

安康学院 学年论文﹙设计﹚ 题目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性能分析 学生姓名任永森学号 2009222343 所在院(系)安康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 09级(1班) 指导教师张申华 2012年 6月8日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性能分析 (作者:任永森) (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9级,陕西安康725000) 指导教师:张申华 【摘要】本文以双模噪声为背景噪声,详细分析了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它是对原建立在高斯噪声基础上通信与信号处理理论的完善与补充,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双模噪声相干检测非相干检测高斯型混合 Anti-noise performance of M-ary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 Author: Ren Y ongsen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ka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09,Ankang 725000,Shaanxi) Directed by Zhang Shenhua Abstract:The bimodal noise background nois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binary digital modulation noise immunity performance of. It is to build in the Gauss noise based on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theory perfect and supplement, has certain common sense.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nalysis. Key words:Bimodal Noise coherent detection noncoherent detection Gauss hybrid 0 引言 通信与信号处理理论一般是建立在高斯噪声基础之上的,它对建立在高斯噪声基础上的数字调制系统中的背景噪声为高斯噪声时的性能分析理论上已经比较完善。非高斯噪声研究是现代信号处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以涉及地球物理各个领域。在信号处理方法中,特别是对于各种污染非高斯噪声的接收信号的检测和处理,用高斯噪声进行近似分析不能得到满意效果,所以在处理信号和数据时,首先要分清混有那类噪声,建立其数学模型进行处理。非高斯噪声比高斯噪声更具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实验一熟悉MATLAB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主要操作命令。 (2)掌握简单的绘图命令。 (3)用MATLAB编程并学会创建函数。 (4)观察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实验内容 (1)数组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输入A=【1 2 3 4】,B=【3 4 5 6】,求C=A+B,D=A-B,E=A.*B,F=A./B,G=A.^B并用stem语句画出A、B、C、D、E、F、G。 (2)用MATLAB实现下列序列: a)x(n)=0.8n 0≦n≦15 b)x(n)=e(0.2+0.3j) 0≦n≦15 c)x(n)=3cos(0.125πn+0.2π)+0.2sin(0.25πn+0.1π) 0≦n≦15 d) 将c)中的x(n)扩展成以16为周期的函数x16(n)=x(n+16),绘出四个周期。 e) 将c)中的x(n)扩展成以10为周期的函数x10(n)=x(n+10),绘出四个周期。 (3) 绘出下列时间函数图形,对x轴、y轴以及图形上方均须加上适当的标注: a)x (t )=sin(2πt) 0≦n≦10s b) x (t)=cos(100πt)sin(πt) 0≦n≦14s 三、程序和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 1、A=[1,2,3,4] B=[3,4,5,6] C=A+B D=A-B E=A.*B F=A./B G=A.^B A =1 2 3 4 B =3 4 5 6 C =4 6 8 10 D =-2 -2 -2 -2 E =3 8 15 24 F =0.3333 0.5000 0.6000 0.6667 G =1 16 243 4096 >> stem(A) >> stem(B) >> stem(C) >> stem(D) >> stem(E) >> stem(F)

华南理工大学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推荐文档)

AMI、HDB3码实验 1、说明AMI码和HDB3码的特点,及其变换原则。 回答: AMI码的特点:1、无直流成分,低频成分也少,高频成分少,信码能量集中在fB/2处; 2、码型有了一定的检错能力,检出单个误码; 3、当连0数不多时可通过全波整流法提取时钟信息,但是连0数过多时就无法正常地提出时钟信息。 变换规则:二进码序列中“0”仍编为“0”;而二进码序列中的“1”码则交替地变为“+1”码及“-1”码。 HDB3码的特点:1、无直流成分,低频成分也少,高频成分少,信码能量集中在fB/2处; 2、码型有了一定的检错能力,检出单个误码; 3、可通过全波整流法提取时钟信息。 变换规则:(1)二进制信号序列中的“0”码在HDB3码中仍编为“0”码,二进制信号中“1”码,在HDB3码中应交替地成+1和-1码,但序列中出现四个连“0”码时应按特殊规律编码; (2)二进制序列中四个连“0”按以下规则编码:信码中出现四个连“0”码时,要将这四个连“0”码用000V或B00V取代节来代替(B和V也是“1”码,可正、可负)。这两个取代节选取原则是,使任意两个相邻v脉冲间的传号数为奇数时选用000V取代节,偶数时则选用B00V取代节。 2、示波器看到的HDB3变换规则与书本上和老师讲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个差别。 回答:示波器上看到的HDB3编码器的输出P22点的波形比书本上的理论上的输出波形要延时5个码位。原因是实验电路中采用了由4个移位寄存器和与非门组成的四连零测试模块去检测二进制码流中是否有四连零,因此输出的HDB3码有5个码位的延时。 3、用滤波法在信码中提取定时信息,对于HDB3码要作哪些变换,电路中如何实现这些变换。 回答:首先,对HDB3码进行全波整流,把双极性的HDB3码变成单极性的归零码,这个在电路上是通过整流二极管实现的;然后,把归零码经晶体管调谐电路进行选频,提取时钟分量;最后,对提取的时钟分量进行整形来产生定时脉冲。 PCM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1.PCM编译码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其中,低通滤波器:把话音信号带宽限制为3.4KHz,把高于这个频率的信号过滤掉。

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DOC)

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 MATLAB 及SIMULINK 建模环境简介 MATLAB 是美国MathWorks 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 和SIMULINK 两大部分。 Simulink 是MATLAB 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 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 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 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 是一种基于MATLAB 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 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 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从消息传输角度看,该系统包括了两个重要交换,即消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交换,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交换.通常前一种交换由发收端设备完成.而后一种交换则由调制和解调完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一、2ASK 调制解调 基本原理 2ASK 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其信号表达式为: ,S (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 t t S t e c ωcos )()(0 ?=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一AMI、HDB3编译码实验

数字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一AMI、HDB3编译码实验 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评分:_______

实验一 AMI、HDB3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由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码HDB3码的编码译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伪随机码基带信号实验 2.AMI码实验 ① AMI码编码实验 ② AMI码译码实验 ③ AMI码位同步提取实验 3.HDB3编码实验 4.HDB3译码实验 5.HDB3位同步提取实验 6.AMI和HDB3位同步提取比较实验 7.HDB3码频谱测量实验 8.书本上的HDB3码变化和示波器观察的HDB3码变化差异实验 三、基本原理:PCM信号基带传输线路码型 PCM信号在电缆信道中传输时一般采用基带传输方式,尽管是采用基带传输方式,但也不是将PCM编码器输出的单极性码序列直接送入信道传输,因为单极性脉冲序列的功率谱中含有丰富的直流分量和较多的低频分量,不适于直接送人用变压器耦合的电缆信道传输,为了获得优质的传输特性,一般是将单数性脉冲序列进行码型变换,以适应传输信道的特性。 (一)传输码型的选择 在选择传输码型时,要考虑信号的传输信道的特性以及对定时提取的要求等。归结起来,传输码型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传输信道低频截止特性的影响 在电缆信道传输时,要求传输码型的频谱中不应含有直流分量,同时低频分量要尽量少。原因是PCM端机,再生中继器与电缆线路相连接时,需要安装变压器,以便实现远端供电(因设置无人站)以及平衡电路与不平衡电路的连接。 图1.1是表示具有远端供电时变压器隔离电源的作用,以保护局内设备。 图1.1变压器的隔离作用 由于变压器的接入,使信道具有低频截止特性,如果信码流中存在直流和低频成分,则

基于MATLAB的二进制数字系统的调制(包括2ask,2fsk,2psk,2dpsk)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的实现 院(系):信息与通信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摘要 MATLAB 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论文中介绍了《通信原理》课程中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用MATLAB 软件编写M文件实现产生数字基带信号及对其进行四种方式的调制、解调的系统仿真。关键词:数字频带传输系统;MATLAB软件;数字调制

目录 引言 (1) 1 MATLAB简介 (1) 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原理及实现 (2) 2.1 二进制振幅键控 (2) 2.1.1ASK调制原理 (2) 2.1.2ASK解调原理 (3) 2.1.3仿真结果及分析 (4) 2.2 二进制移频键控 (4) 2.2.1FSK调制原理 (5) 2.2.2FSK解调原理 (6) 2.2.3仿真结果及分析 (6) 2.3 二进制相移键控 (8) 2.3.1PSK调制原理 (8) 2.3.2PSK解调原理 (9) 2.3.3仿真结果及分析 (9) 2.4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10) 2.4.1DPSK调制原理 (11) 2.4.2DPSK解调原理 (11) 2.4.3仿真结果及分析 (12) 3 心得体会 (13) 谢辞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引言 通信就是克服距离上的障碍,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消息。消息有模拟消息(如语音、图像等)以及数字消息(如数据、文字等)之分。所有消息必须在转换成电信号(通常简称为信号)后才能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相应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幅度是连续的,如电话机、电视摄像机输出的信号就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幅度是离散的,如电船传机、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输出的信号就是数字信号。 通信系统可分为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消息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较模拟通信系统而言,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易于实现集成化、便于与计算机连接等优点。因而,数字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近二十年来,数字通信发展十分迅速,在整个通信领域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在大多数通信系统中已代替模拟通信,成为当代通信系统的主流。 本文利用MATLAB软件来仿真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包括2ASK,2FSK,2PSK,2DPSK调制、解调过程。 1 MATLAB简介 美国Mathworks公司于1967年推出了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缩写为Matlab)这就是Matlab最早的雏形。开发的最早的目的是帮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更好的授课和学习。Matlab是一种解释性执行语言,具有强大的计算、仿真、绘图等功能。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也是目前在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方面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确切的说,Simulink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它支持线性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离散时间模型,或者是两者的混合。系统还可以使多种采样频率的系统,而且系统可以是多进程的。在Simulink环境中,它为用户提供了方框图进行建模的图形接口,采用这种结构画模型图就如同用手在纸上画模型一样自如、方便,故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点击和拖动就能完成建模,并可直接进行系统的仿真,快速的得到仿真结果。但是Simulink不能脱离MATLAB而独立工作。 Ma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而且利用Matlab产品的开放式结构,可以非常容易地对Matlab的功能进行扩充,从而在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同时,不断完善Matlab产品以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能力。 利用M语言还开发了相应的Matlab专业工具箱函数供用户直接使用。这些工具箱应用的算法是开放的可扩展的,用户不仅可以查看其中的算法,还可以针对一些算法进行修改,甚至允许开发自己的算法扩充工具箱的功能。目前Matlab产品的工具箱有四十多个,分别涵盖了数据获取、科学计算、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金融财务分析以及生物遗传工程等专业领域。

通信原理实验-BPSK传输

实验九 BPSK 传输系统 一、 实验前的准备 (1)预习帧成形及其传输电路的构成;预习自定义帧结构的帧同步系统电路的构成。 (2)熟悉实验指导书附录B 和附录C 中实验箱面板分布及测试孔位置,定义本实验相关模块的跳线状态。 (3)实验前重点掌握的内容: 了解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熟悉软件无线电BPSK 调制和解调原理; 明确波形成形的原理; 明确载波提取原理; 明确位定时提取原理。 二、 实验目的 加深对PCM30/32系统帧结构、帧同步系统及其工作过程、系统话路、信令、帧同步和告警复用和分用过程的理解; 三、 实验仪器 (1)ZH5001A 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2)2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 四、 基本原理 理论上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可以用幅度恒定,而其载波相位随着输入信号m (1、0码)而改变,通常这两个相位相差180°。如果每比特能量为E b ,则传输的BPSK 信号为: )2cos(2)(c c b b f T E t S θπ+= 其中 ???===1 180 000 m m c θ 一个数据码流直接调制后的信号如下图所示:

在“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中,BPSK的调制工作过程如下:首先输入数据进行Nyquist滤波,滤波后的结果分别送入I、Q两路支路。因为I、Q两路信号一样,本振频率是一样的,相位相差180度, 所以经调制合路之后仍为BPSK方式。 采用直接数据(非归零码)调制与成形信号调制的信号如下图所示: Tb 归零码 载波 直接调制 成形调制

图 3.2-6 BPSK 实验方框图 BPSK调制原理框图如上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衡量一个数字通信系统性能优劣的最为主要的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下 面主要针对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二进制差分相移 键控(DBPSK)以及四进制差分相移键控(DQPSK)数字调制系统,分别从误码 率、频带利用率、对信道的适应能力以及设备的可实现性大小几个方面讨论。 1. 误码率 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是指系统克服加性噪声影响的能力。在数字通信系 统中,信道噪声有可能使传输码元产生错误,错误程度通常用误码率来衡量。 在信道高斯白噪声的干扰下,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取决于解 调器输入信噪比,而误码率表达式的形式则取决于解调方式:相干解调时为互erfc r k形式(k只取决于调制方式),非相干解调时为指数函数形补误差函数(/) 式。 图1和图2是在下列前提条件下得到: ①二进制数字信号“1”和“0”是独立且等概率出现的; ②信道加性噪声n(t)是零均值高斯白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为0n,信道参 恒定; ③通过接受滤波器后的噪声为窄带高斯噪声,其均值为零,方差为2n ; ④由接收滤波器引起的码间串扰很小,忽略不计; ⑤接收端产生的相干载波的相位差为0。 调制方式 相干解调非相干解调 P e 解调方式

图1 各种数字调制系统误码率 2ASK 1 (/4)2erfc r /4 12r e - 2FSK 1 (/2)2erfc r /2 12r e - BPSK 1 ()2erfc r — DBPSK ()erfc r 12r e - DQPSK (2sin ) 2erfc r M π —

图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曲线 图3a MD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 图3b MPSK 信号的误码率曲线 (1) 通过图1从横向来看并结合图2得到: 对同一调制方式,采用相干解调方式的误码率低于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的误码率,相干解调方式的抗噪声性能优于非相干解调方式。但是,随着信噪比r 的增大,相干与非相干误码性能的相对差别越不明显,误码率曲线有所靠拢。 (2) 通过图1从纵向来看: ①若采用相干解调,在误码率相同的情况下,2224ASK FSK BPSK r r r ==,转化 成分贝表示为 22()3()6()ASK FSK BPSK r dB dB r dB dB r dB =+=+,即所需要的信噪比的 要求为:BPSK 比2FSK 小3dB ,2FSK 比2ASK 小3dB ;BPSK 和DBPSK 相比,信噪比r 一定时,若 () e BPSK P 很小,则 ()()/2 e DBPSK e BPSK P P ≈,若 () e BPSK P 很大,则有 ()()/1 e DBPSK e BPSK P P ≈,意味着 () e DBPSK P 总是大于 () e BPSK P ,误码率增加,增加的系 数在1~2之间变化,说明DBPSK 系统抗加性白噪音性能比BPSK 的要差;总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报告(4ASK和4PSK)

4PSK和4ASK的MATLAB仿真 一、实验目的: 学会利用MATLAB软件进行4PSK和4ASK调制的仿真。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为日后从事通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画出4PSK和4ASK图形,进一步了解4PSK和4ASK调制的原理。 (1)设二进制数字序列为0 1 0 1 1 0 0 0 1 1 0 1 0 0,编程产生4PSK调制信号波形。 (2)设二进制数字序列为1 1 0 0 1 1 0 0 1 0 0 1 1 1,编程产生4ASK调制信号波形。 三、程序和实验结果: (1)4PSK程序 clf clc clear T=1; M=4; fc=1/T; N=500; delta_T=T/(N-1); input=[0 1 0 1 1 0 0 0 1 1 0 1 0 0] input1=reshape(input,2,7) t=0:delta_T:T for i=1:7 hold on if input1([1 2],i)==[0;0] u=cos(2*pi*fc*t);plot(t,u) elseif input1([1 2],i)==[1;0] u=cos(2*pi*fc*t+2*pi/M);plot(t,u) elseif input1([1 2],i)==[1;1] u=cos(2*pi*fc*t+4*pi/M);plot(t,u) elseif input1([1 2],i)==[0;1] u=cos(2*pi*fc*t+6*pi/M);plot(t,u) end t=t+T end grid hold off 实验结果:

2ASK的数字调制与解调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3年春季学期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题目:2ASK的数字调制与解调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2班 姓名:李晗 学号:10250228 指导教师:李英堂 成绩:

摘要 现代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的调制解调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最早的模拟调幅调频技术的日臻完善,到现在数字调制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的传输更为有效和可靠。二进制数字振幅键控是一种古老的调制方式,也是各种数字调制的基础。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2ASK 调制与解调系统。用示波器观察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用频谱分析模块观察调制前后信号频谱的变化;加上各种噪声源,用误码测试模块测量误码率;最后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来分析该系统性能。文中还介绍了基于MATLAB 如何实现2ASK 调制解调的系统仿真。仿真主要采用MATLAB 脚本文件编写程序。结果表明了该设计的正确性。本文研究了基于MATLAB 的2ASK(幅度键控)调制解调的系统仿真,并给出了M 文件环境下的仿真结果。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摸拟到了实际中的2ASK调制与解调情况。 关键词:2ASK;Matlab;调制;解调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3) 二、2ASK调制与解调原理 (4) 2.1 2ASK调制原理 (4) 2.2 2ASK解调原理 (6) 三、程序设计 (8) 3.1 数字信号的ASK调制 (8) 3.2 数字信号的ASK相干解调 (9) 四、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11)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通信原理数字锁相环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三数字锁相环实验

实验3数字锁相环实验 一、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 在电信网中,同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同步的种类很多,有时钟同步、比特同步等等,其最终目的使本地终端时钟源锁定在另一个参考时钟源上,如果所有的终端均采用这种方式,则所有终端将以统一步调进行工作。 同步的技术基础是锁相,因而锁相技术是通信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锁相环分为模拟锁相环与数字锁相环,本实验将对数字锁相环进行实验。 图2.2.1 数字锁相环的结构 数字锁相环的结构如图2.2.1所示,其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参考时钟、多模分频器(一般为三种模式:超前分频、正常分频、滞后分频)、相位比较(双路相位比较)、高倍时钟振荡器(一般为参考时钟的整数倍,此倍数大于20)等。数字锁相环均在FPGA内部实现,其工作过程如图2.2.2所示。

T1时刻T2时刻T3时刻T4时刻 图2.2.2 数字锁相环的基本锁相过程与数字锁相环的基本特征 在图2.2.1,采样器1、2构成一个数字鉴相器,时钟信号E、F对D信号进行采样,如果采样值为01,则数字锁相环不进行调整(÷64);如果采样值为00,则下一个分频系数为(1/63);如果采样值为11,则下一分频系数为(÷65)。数字锁相环调整的最终结果使本地分频时钟锁在输入的信道时钟上。 在图2.2.2中也给出了数字锁相环的基本锁相过程与数字锁相环的基本特征。在锁相环开始工作之前的T1时该,图2.2.2中D点的时钟与输入参考时钟C没有确定的相关系,鉴相输出为00,则下一时刻分频器为÷63模式,这样使D点信号前沿提前。在T2时刻,鉴相输出为01,则下一时刻分频器为÷64模式。由于振荡器为自由方式,因而在T3时刻,鉴相输出为11,则下一时刻分频器为÷65模式,这样使D点信号前沿滞后。这样,可变分频器不断在三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最终目的使D点时钟信号的时钟沿在E、F时钟上升沿之间,从而使D点信号与外部参考信号达到同步。 在该模块中,各测试点定义如下: 1、TPMZ01:本地经数字锁相环之后输出时钟(56KHz) 2、TPMZ02:本地经数字锁相环之后输出时钟(16KHz) 3、TPMZ03:外部输入时钟÷4分频后信号(16KHz) 4、TPMZ04:外部输入时钟÷4分频后延时信号(16KHz) 5、TPMZ05:数字锁相环调整信号 二、实验仪器 1、J 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多进制数字调制2

导入新课: 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人们对频带利用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多进制数字调制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获得了广泛应用。 讲授新课: 课题二 多进制数字调制 一、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由于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频带利用率较低,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些限制。在信道频带受限时 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通常采用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所谓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就是用多进制的基带信号去调制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相应地有多进制振幅调制、多进制频率调制和多进制相位调制。 与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在相同的码元速率RB 下,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信息速率比二进制高; )/( log 2s bit M R R B b 2)在相同的信息速率下, 多进制码元速率比二进制系统的低,增大码元宽度,可以增加码元的能量,并能减小码间干扰的影响。 二、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系统 1、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MASK)的原理 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又称多电平调制,它是二进制数字振幅键控方式的推广。M 进制数字振幅调制信号的载波幅度有M 种取值,在每个符号时间间隔Ts 内发送M 个幅度中的一种幅度的载波信号。 四进制数字振幅调制信号的时间波形 M 进制数字振幅调制可以看成是M 个不同振幅的2ASK 信号的叠加。 b) 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M 进制数字振幅调制可以看成是M 个不同振幅的2ASK 信号的叠加。 M

进制数字振幅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这M 个不同振幅的2ASK 信号功率谱密度之和。尽管叠加后频谱结构很复杂,但其带宽与2ASK 信号的相同。 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信号的带宽:基带22B f B s MASK == c) MASK 信号的产生及解调 MASK 信号的产生方法与2ASK 类似,差别在于基带信号为M 电平。 将二进制信息n 位(n=log2M )分为一组,然后变换为M 电平,再送入幅度调制器。除了可以采用双边带调制外,也可以用多电平残留边带调制或单边带调制等。基带信号的波形最简单的为矩形脉冲,为了限制信号频谱也可用其他波形如升余弦滚降波形,或部分响应波形等。 MASK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即包络检波,或相干检测。 三、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系统 1、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 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MFSK)简称多频调制,它是2FSK 方式的推广。 时域表达式:( )()t t s t e i i MFSK ωcos = ()???<<<<=”时发送的符号不为“0,在时间间隔0”时发送的符号为“0在时间间隔 ,i T t i T t A t s s s i ωi 为载波角频率,共有 M 种取值。通常可选载波频率 fi=n/2T ,n 为正整数,此时M 种发送信号相互正交。 2、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一、二、四报告

中南大学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3) 实验二:数字调制 (7) 实验四:数字调解和眼图 (11)

实验内容: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 3 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 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 密度双极性码(HDB 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 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 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 (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码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2.数字调制 -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验证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绝对码(AK)、相对码(BK)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 、2FSK 、2DPSK 信号的方法。 3、掌握BK 与2PSK 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AK 与2DPSK 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 4、了解2ASK 、2FSK 、2DPSK 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数字调制分为二进制调制和多进制调制,二进制调制是多进制调制的基础。在HUST TX 系列实验设备中只包含二进制数字调制,多进制调制实验由仿真软件实现,需要仿真软件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当然也可以使用有关商业软件或自己开发。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数字调制模块。信源模块向调制模块提供数字基带信号和位定时信号。调制模块将输入的绝对码AK (NRZ 码)变为相对码BK 、用键控法产生2ASK 、2FSK 、2DPSK 信号。调制模块内部使用+5V 电源。 数字调制模块的原理方框图如图2.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2.2所示。图中CLK-IN 接信源模块晶振的输出信号CLK ,NRZ-IN(AK)接信源模块的输出信号NRZ-OUT (AK ),BS-IN 接信源模块的输出位定时信号BS-OUT ,它们已在印刷电路板上连通。 图2.1 数字调制方框图 数字调制模块上有以下信号测试点: CAR 2DPSK 和2ASK 的载波信号测试点

? BK 相对码测试点 ? 2DPSK 2DPSK信号测试点,V P-P>0.5V ? 2FSK 2FSK信号测试点,V P-P>0.5V ? 2ASK 2ASK信号测试点,V P-P>0.5V 图2.2 数字调制模块电原理图 图2.1中各单元与图2.2中元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2(A)U18B:双D触发器74LS74 ?÷2(B)U9B:双D触发器74HC74 ?滤波器A V1:三极管9013,电感L1,电容C7 ?滤波器B V6:三极管9013,电感L2,电容C2 ?码变换器U18A:双D触发器74LS74;U19A:异或门74LS86 ? 2ASK调制器U22:三路二选一模拟开关4053 ? 2FSK调制器U22:三路二选一模拟开关4053 ? 2PSK调制器U21:八选一模拟开关4051 ?放大器V5:三极管9013 ?射随器V3:三极管9013

数字通信原理阶段作业

第一次阶段作业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严格地说解码器输出的是PAM信号。 A.正确 B.错误 2.±127△的样值,各自对应的码字完全相同。 A.正确 B.错误 3.某位码的判定值与先行码的状态(是“0”还是“1”)有关。 A.正确 B.错误 4.A律13折线编码器编码位数越大越好。 A.正确 B.错误 5.A律13折线的量化信噪比高于A律压缩特性的量化信噪比。

A.正确 B.错误 6.带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若取fs≥2f M会产生折叠噪声。 A.正确 B.错误 7.PCM通信系统中的D/A变换是A/D变换的反过程。 A.正确 B.错误 8.参量编码的特点是编码速率低,语声质量高于波形编码。 A.正确 B.错误 9.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不能用于模拟通信。 A.正确 B.错误

10.模拟信号的幅度和时间均连续。 A.正确 B.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l=8的A律13折线编码器中,当段落码为011时,它的起始电平为 A.0 B.16△ C.32△ D.64△ 2.样值为301△,它属于A律13折线的(l=8) A.第4量化段 B.第5量化段 C.第6量化段 D.第7量化段 3.A律13折线编码器编出的码字是 A.线性码 B.非线性码 C.线性码或非线性码 D.以上都不是

4.A律13折线第5段的量化信噪比改善量为 A.6dB B.8dB C.12dB D.18dB 5.PCM通信系统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 A.模拟压扩法 B.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C.自适应法 D.非自适应法 6.解决均匀量化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低的最好方法是 A.增加量化级数 B.增大信号功率 C.采用非均匀量化 D.以上都不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2380441.html,ITT规定话音信号的抽样频率选为 A. 6.8kHz B.>6.8k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