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生产异常状况报告

工厂生产异常状况报告
工厂生产异常状况报告

工厂生产异常状况报告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模板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公开文件,共4页) 一、目的: 规范品质异常处理流程,提高品质异常处理的时效性,确保来料质量及生产的正常运转,同时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制程、出货品质异常的处理。 三、定义: 3.1 来料品质异常: a、不符合相关检验标准要求,且不良率超过质量目标时; b、合格物料制程中发现重点物料不合格时; c、有经过改善且有效果确认,但又重复发生品质异常时。 3.2 制程品质异常: a、使用不合格的原料或材料; b、同一缺陷连续发生; c、不遵守作业标准或不遵守工艺要求; d、机械发生故障或精度磨损; e、其他情形影响到产品质量时。 3.3 出货品质异常: a、客户投诉或抱怨; 四、职责 4.1 来料品质异常: 品质:a.负责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异常描述”部分; b.负责将《来料检验报告》、《品质异常联络单》发送于采购,抄送工程、生产; c负责品质异常改善结果确认。 采购:负责将《来料检验报告》、《品质异常联络单》发送给供应商并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跟踪供应商及时回复“原因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将结果回复品质部. 4.2 制程品质异常: 品质部: a,负责品质异常之最终判定; b,负责确认品质异常责任部门; c,负责主导品质异常案例的处理过程; d,负责对责任单位的改善结果进行追踪确认

异常责任单位: a负责品质异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临时措施及长期改善对策并执行。 生产部: a负责品质异常的改善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其它相关单位: a在需要时进行异常改善的配合 4.3 出货品质异常: 品质部: a负责将品质异常通知各部门及确定责任部门; b负责异常改善后的跟踪确认; c负责处理客户抱怨 异常责任单位: a负责品质异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临时措施及长期改善对策并执行。 生产部: a负责品质异常的改善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营业部: a负责将客户抱怨反馈给相关部门。 其它相关单位: a在需要时进行异常改善的配合 五、工作程序: 5.1 进料品质异常: 5.1.1 依相关检验标准判定不合格,针对不合格物料标示“不合格”,并立即移至不良品区域。 5.1.2 异常成立4小时内开立《品质异常联络单》通知采购。 5.1.3 采购接《品质异常联络单》后4小时内转责任供应商。 5.1.4 供应商需于1个工作日内针对异常物料提出临时对策,如对异常内容有疑问,需在4 小时与品质相关人员确认清楚。 5.1.5 供应商必须在《品质异常联络单》要求的期限前(如无明确要求,默认为《品质异常联络单》发出后2个工作日内)回复完整的改善方案。 5.1.6 品质部对供应商回复内容进行确认,针对改善措施不合格部分予以退件,要求供应商重新回复。改善措施合格,则报告予以归档,跟踪后续进料品质状况,依5.1.7执行。 5.1.7 针对供应商改善后产品加严检验,连续追踪3批无异常予以结案,转正常检验;连续追踪3批中途发现不良现象仍存在,则重复5.1.2-5.1.7。 5.1.8 如供应商改善措施回复后连续2个月无进料,则强制结案,后续进料依正常检验执行。 5.1.9

产能评估与计划

生产型企业的产能评估与计划 生产能力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物、机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生产 生产是制造业管理的最主要部分,如何应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评估,即"产能"有一个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以利于在制订实际生产计划中和人、物、机的配合。若以超出"产能"的工作承载,情形会是有量而不能保质,难以满足顾客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上,关键是工作流程与监控手段是否得当,从订单需求的有效性到生产周期的确认;需要评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物料供应时间,销售有效性,生产部门如何"留力"和利于对"冲灯"的加急单、补单或暂缓单时的调整。 生产进度是涵盖了人、机、物主要资源的配合,反映了现场工作的实操性;也是检验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实通过人的活动流形成工作流状态,匹配于投入→转化→产出的过程。其作业模式,不仅体现为适合、灵活和有效。而且,在反响资金和成本效益方面;更检验其支持元素所产生的合力作用。 1、生产型企业的产能评估 作为制造型企业,如何进行自身的生产能力评估,即"产能"有一个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以利于在制订实际生产计划中和人、物、机的配合。若以超出"产能"的工作量承载,情形会是有量而不能保质,难以满足顾客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也会造成在制品与库存增加。如太少的"产能"又不能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同时也会造成成本浪费。因此,生产能力是需要根据当期现实情况加以分析和平衡的。见以下解读图示。

〖应用描述〗 生产能力衡量,简单地说是生产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每周或月)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常产能是过往生产设备的平均使用量,最大产能是生产设备所能最大程度产量,这是满负荷产量。它是一个理论参考值,是作为计划产能的参考。而作为计划产能是未有把相关主客观因素考虑在内工时计算。因此,标准衡量值也就是有效产能。它是使用机器和设备生产中,把维修、待料和生产过程返修的不良品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从而作为考核生产部门的标准(业绩指标)基准。 其生产能力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物、机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实操提示〗 对运用和涉及生产设备较多的企业产能分析和衡量,应注意: ★该企业生产机台的制造流程和承受能力,主要是机台运转的满负荷。同时,要预留材料准备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精)

供应商来料异常管理流程 1. 目的: 规范来料产品的异常处理流程控制,提高来料合格率。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外购零部件及外包加工件。 3. 职责与权限: 3.1生技部:负责检测治具的制作。 3.2质量中心:负责来料异常的提出、分析、处理。 3.3生产部:负责来料异常协助处理。 3.4研发部:负责来料异常的分析、处理。 3.5生管部:负责确认来料品上线使用时间。 3.6采购部:负责来料异常与供应商的纠通取得异常的处理。 4. 名词定义: 4.1不合格:未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4.2 A类: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4.3 B类: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4.4 C类: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5、异常处理流程控制 5.1 IQC依据检验指导书、封样、评估报告等资料检验,发现来料品不满足质量要求。 5.2 IQC将自已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经工程师、部门主管核对确实为不合格品。 5.3 IQC 立即填写《供应商异常矫正单》进行处理。 5.4 质量中心主管主导组织针对异常讨论,参与人员:采购、PIE、质量中心经理、研发工程师、研发总监、厂部厂长及其相关人员。 6、异常分类: 6.1 外观不良:表面有划痕、水印、字体不清、表面气泡、砂眼、黑点、缺料、油污、毛刺、变形、色差、氧化及电镀层脱落、标识规格错误、无料号贴纸、无出厂检验报告等。 6.2性能不良:尺寸与图纸不符、适配过大,过小、色温,波长,亮度不符、电压,电流不符等。 7、异常处理方式 7.1将不良品返回供应商进行返工、返修、报废等。

生产现场异常情况处理办法

生产现场异常情况处理办法 本办法为规范长春市科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过程中现场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并参照ISO/TS16949相关要求制定。 一、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类异常情况而影响产品实现过程时,各相关部门需采取的手段和应尽的职责。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产品的制造过程。 二、定义 异常——车间在执行制造部下达的生产计划时,碰到的各种影响制造过程因素。 材料——围绕着制造过程,车间领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底质易耗品;上道序车间直供上线的半成品;第三方物流投送的毛坯、零件、部件。 三、职责 1 制造部 1.1 负责生产现场异常情况的协调、跟踪 1.2 负责生产现场异常情况有关责任方处理后的落实、检查工作 1.3 负责生产现场异常情况有关责任方职责不明的现场判定 1.4 负责生产现场人力资源跨车间的调度 1.5 负责生产现场异常情况时工艺的调整 1.6 负责生产现场异常情况的通报 2 经营发展部 2.1 负责制度重叠、脱节的修订和更改 3 质量部 3.1 负责生产现场有关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配件质量异常情况的处理 3.2 负责生产现场监测、测量仪器异常情况的处理

4 设备动力部 4.1 负责生产现场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 4.2 负责生产现场设备事故的处理 4.3 负责生产现场安全事故的处理 5 采购部 5.1 负责生产现场紧急采购物资的采购工作 6 人力资源部 6.1 根据制造部的意见负责车间人力资源的调剂和培训工作 7 产品开发部 7.1 负责协助制造部、质量部就生产现场异常时有关技术文件的处理 8 第三方物流 8.1 负责生产现场异常情况时物料的补充和更换 四、培训和资格 本办法所涉及的相关操作人员,须接受本办法的培训。 五、工作内容 1 车间加、拖班 1.1 制造部调度统一安排生产车间加班、拖班。一般情况提前一小时书面通知,紧急情况电话通知。其他部门根据通知自行安排配合。 2 动力(水、电、压缩空气、冷气)出现异常 2.1 正常生产时,停水、电、压缩空气、冷气前,设备动力部须提前二小时通知制造部,特殊情况电话紧急通知有关车间。制造部调度及时进行跟踪,并在生产现场异常情况通报表中进行通报。

产能规划

产能规划 产能规划的步骤 1.估计未来能力需求 在进行产能规划时,首先要进行 需求预测。由于能力需求的长期 计划不仅与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关,海域技术变化,竞争关系以及生产率提高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所预测的时间段越长,预测的误差可能性就越大。 在制造业企业中,企业能力经常是可以利用的设备数来表示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把市场需求(通常是产品产量)转变为所需的设备数。 将这些设备信息输入APS,通过APS可快速实现未来能力的评估。 2.计算需求与现有能力之间的差 当预测需求与现有能力之间的差为正数时,就需要扩大产能,当一个生产运作系统包括多个环节或多个工序时,能力扩大必须考虑到各个工序能力的平衡。当企业的生产环节很多,设备多种多样时,各个环节的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往往不一致,既有富余有瓶颈的环节。而富余的和瓶颈的环节又随着产品品种和制造工艺的改变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是由瓶颈环节的能力所决定的,这个制定能力计划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否则的话,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某瓶颈工序能力紧张——增加该工序能力——未增加能力的其他工序又变为瓶颈工序。 利用APS可快速发现瓶颈环节,方便企业管理者决策。 3.制定候选方案 处理能力与需求之差的方法可有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不考虑能力扩大,任由这部分顾客或订单失去。其他方法包括能力扩大规模和时间的多种方案,包括积极策略,消极策略

或者中间策略的选择,也包括新设施地点的选择,还包括是否考虑使用加班,外包等临时措施,等等。这些都是制定能力计划方案所要考虑到内容。所考虑的重点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候选方案。一般来说,至少应给出3-5个候选方案。 利用APS模拟排程,制定多种可供选择方案。 4.评价每个方案 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从财务的角度,以所要进行的投资为基准,比较各种方案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以及投资回收清况。这里,可使用净现值法,盈亏平衡分析法,投资回收率法等不同方法。定性评价主要是考虑不能用财务分析来判断的其他因素,例如,是否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符,与竞争策略的关系,技术变化因素,人员成本等等,这些因素的考虑,有些实际上仍可进行评价时,可对未来进行一系列的假设,例如:给出一组最坏的假设:需求比预测值要小,竞争更激烈,建设费用更高等等:也可以给出一组完全相反的假设,用多组这样的不同假设来考虑投资方案的好坏。 企业管理者利用APS模拟与评估功能,对多个方案进行选取。 产能规划的制定的三个时期 长期计划:长期计划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产能规划。长期计划中涉及的生产性资源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能获得,也将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消耗完毕,如建筑物,设备,物料设施等等。长期计划是基于对企业的长远利益的考虑而制定的产能计划。长期计划具有战略性质。 中期计划:中期计划是指在半年至18个月的时间内制定的月计划或季度计划。这里,雇员人数的变化(招聘或解雇),新工具的增加,小型设备购买以及转包合同的签订等情况发生时,中期计划可能需要调整。 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指小于一个月的生产能力计划。这种类型的生产能力计划关系到每天或者每周的生产调度情况,而且为了消除计划产量与实际产量的矛盾,短期计划需要作相应的调整,这包括超时工作,人员调动或替代性生产程序规划等。 产能规划的层次性是指对于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生产计划能力的意义不同,具体如下: 公司层级:企业副总经理总心的是企业内部各工厂的总体生产能力的大小,因为他(她)要为实现这些总的生产能力而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这些资金需要多少呢?可以通过分析总体生产能力得到答案。财政学的投资预算部分涉及到这些方面的知识。 工厂层级:工厂的经理(Plant manager,PM)则更关心全工厂的生产能力状况,他(她)们必须决定如何以最优方式利用工厂的生产能力以满足预期的需求量。由于一年中需求高峰时的短期需求可能会远远大于计划产量,因此经理必须预测可能出现的需求高峰,并且安排好在什么时候储存多少产品以备急需。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范本

word整理版 XXXXXXXX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 YCCL---2012 编制:版号: 审核: 受控状态: 批准: 分发号: 2012. 3 . 发布2012. 3 . 实行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 1.0目的: 规范品质异常处理作业,使品质异常发生时处理过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使品质异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改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相同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处理品质异常的成本,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0范围: 品质异常、制程异常、出货前异常、客户抱怨 3.0定义: 3.1品质异常 3.1.1产品品质异常: 3.1.1.1不符合相关检验标准要求,且不良率超过质量目标时。 3.1.1.2有经过改善且有效果确认,但又重复发生品质异常时。 3.1.1.3客户抱怨及退货时。 3.1.1.4其它情形,影响到产品品质时。 3.1.2 制程异常 3.1.2.1不遵守操作标准操作。 3.1.2.2虽然照操作标准操作,但因各种标准不完善,以致无法控制变异原因。

3.1.2.3使用不合格的原料或材料。 3.1.2.4机械发生故障或磨损。 3.1.2.5其它情形,可能存在品质隐患时。 4.0职责 4.1质控部: 4.1.1负责各生产部门质量异常不良的提出 4.1.2负责不良现象及不良比例的确认和判定,临时对策效果的确认及不良物料的处理。 4.1.3负责质量外观不良类的最终判定与裁决。 4.2技术部: 负责结构类和功能类质量异常的分析与临时对策的提出。 4.3生产部门: 负责按质控部/技术部临时对策的执行,并配合处理相关不良品处理。 4.4业务部: 负责接收客户投诉并反馈信息至技术、质控,投诉分析完成后把 处理结果反馈至客户。 4.5其它部门: 在问题涉及时负责问题的分析、措施的提出及执行。

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能力的计算 在采纳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服装企业,企业生的能力能够通过综合平衡的方法来确定,裁剪、缝纫、包装是服装加工过程的三个要紧环节。其中缝纫环节是服装加工的主导生产环节。主导生产环节的能力决定了其差不多生产车间的能力,同进也差不多限定了工厂的生产能力。同时考虑到主导生产环节与其它生产环节的能力平衡了,当两者的能力不一致时,假如辅助部门的能力不足,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来提主它的能力,以保证差不多生产车间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一般来讲,该工厂的生产能力由缝纫车间的能力决定。 工厂的缝纫车间的生产能力,应该是车间内各缝纫班组生产能力的总和。 关于各班组生产能力的计算,考虑到企来自身情况并非由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决定。其约束因素要紧包括班组人数、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工序安排、工作时刻以及加工产品的复杂度等。以上因素集中反映在每日的生产量上,因此在评估各班组生产能力时能够利用以往收集的班组日生产量,除去一些不相关因素,得到班组在正常上班时刻的正常生产量。最后利用企业代表加工产

品统计各班组的生产能力,从而能够得出整个工厂的生产能力。 具体步骤: (一)利用正态分布统计已往各班组日生产量,具体方法是将近期连续性生产某种型号产品的日生产量 按大小排列,并分段计算出在每段中日生产量出 现次数,并将出现次数最多的段的中间值作为班 组的日生产量。

同时也能够考虑用日生产量的平均值,但必须考虑班组出现的个不数据差异较大的时的阻碍,最后,还应该将班组因转产的缘故导制日生产过低进行权衡。 (二)统计在前段时刻的加班情况,通过一定系数的转化,计算出正常班次时刻生产的日生产能力 P正=8/11*P加 有条件的话能够将转化系数详细到各班

产能评估管理规定

产能评估管理规定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1.0目的 规范产能评估流程,确保生产线产能满足客户交付需求,提前识别产能瓶颈并采取措施,避免交付问题。 2.0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 3.0职责 3.1制造部:负责物流计划的执行。 3.2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方案和产能提升方案制定。

3.3物流部:负责客户订单信息,预测订单信息的收集和计划工作的安排。 3.4采购部:负责委外资源的协调和调用,紧急物料协调。 3.5市场部:负责及时与客户沟通协调及报警工作。 4.0流程 4.1新项目产能评估 特殊工艺或特殊工装设备识别,在公司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在项目前期必须确定,外协加工或公司内部采购新设备加工。内部采购新设备的,进行《设备采购流程》。 试生产启动时,零部件事业部根据客户一年预测信息(或量产前三个月预测信息),进行产能评估分析。完成产能分析报告。 4.2周产能评估 每周四下午物流部物流计划科长组织相关人员,开周产销协调会议,将下周及下下周客户的预测发布,并由主计划人员确定目前实际产能情况,制造部各科室进行下两周的产能评估,会议中若有不能完成的,及时提出,进行计划变更或资源调整等,确保客户交付。 4.3月产能评估 每月(25-30号)物流部物流计划科长组织相关人员,开月度产销协调会议,将下月及下下月客户的预测发布,并由主计划人员确定目前实际产能情况,制造部各科室进行下两周的产能评估,会议中若有不能完成的,及时提出,进行计划变更或资源调整等,确保客户交付。4.4年产能评估 每年12月中旬,市场部将客户下一年预测发布给物流部,物流部将信息反馈给制造部,其中包括第二年要停产的项目和要新量产的项目的年预测量和月预测量,制造部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有项目进行产能分析,完成《年度产能分析报告》。并根据《年度产能分析报告》列出第二年的人、机、料、法、环的新增或减少计划,并完成第二年的部门年度预算。完成各项预算表格。并根据实际情况执行预算。 5.0产能评估原则 5.1.注塑车间产能按每月正常工作22天,每天22小时工作制计算。 5.2.涂装车间产能按每月正常工作22天,每天11小时工作制计算。 5.3.装配车间产能按每月正常工作22天,每天11小时工作制计算。 5.4.客户包材装类:包含目前给客户供货的包材的实际统计数量及周转数量,并确认是否能满足本周,本月或本年的周转要求,是否符合成本预算等,不符合周转要求时,必须完成《包材申请专题报告》,报公司批准并进行包材采购。

WM工厂生产能力评估(FCCA)-验厂要求

WM工厂生产能力评估(FCCA)----验厂要求 ·工厂质量体系 1.0 工厂的设备和环境 1.0.1在生产,修整,成品,检验,包装和装载等车间的照明充足。 1.0.2在生产,成品和包装车间,工具设备要保持干净整齐, 1.0.3工具设备等有单独的校验区域,配备校验工作台,并有适当的通风条件 1.0.4要有书面的对设备工具的有害物/发霉和潮湿的管理计划,和经常进行检查的纪录。 1.0.5不能发现有窗户破损和屋漏等情况。 1.0.6必须有检针器 1.0.7工厂必须严格执行尖锐物管理程序,防止剪刀,刀子,刀片,碎玻璃和断针等混在产品里面。(非常重要!) 1.0.8工厂有备用的电力供应设备:发电机等。 1.1 机器的校准和维护 1.1.1工厂的机器和设备适与生产沃尔玛的产品。 1.1.2工厂有定期清洁和修理机器设备的书面制度和程序 1.1.3工厂的机器设备清洁,运行状况良好。 1.1.4在机器,设备和工具上用标签标明上一次维护/校准的日期和时间表 1.1.5需要修理的机器,设备和工具等需要使用标签标明,以避免误用。 1.1.6工厂有适当,整洁的存放区域存放需修理的工具,将其摆放在有标签标明的架子上。 1.1.7工厂有机器,工具,备件和设备的相关文件和最新的详细目录。 1.1.8工厂拥有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准和设备的维修组,以对机器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校准。 2.0 质量管理体系 2.0.1工厂已经建立起适合他们产品和程序的质量管理体系 2.0.2.工人和检查员熟悉该质量政策和目标 2.0.3工厂有书面的客户反馈体系和书面的召回程序。 2.0.4工厂的质检人员和生产活动是相分离的。(非常重要!) 2.0.5生产管理人员和质检小组一起工作并讨论解决质量问题。

怎样为公司计算生产能力

怎样为公司计算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 一、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 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 Ki=ti/to 式中:Ki—i产品的换算系数; ti—i产品的时间定额; 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二、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

产能评估分析报告

产能评估分析报告 (目前现有资源配置下生产基本状况) 主旨:产能评估及思考 Ⅰ目的:清晰目前“现有资源”下产能能力,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对企业订单形成良性有序的生产作出基础依据。 Ⅱ针对范围:裁床、一、二车缝车间 Ⅲ依据:根据2009年4月至今(有资料可查)裁床、车缝产量及2008年2009年(截止09年12月27日)品检统计车班入检总数量。 Ⅳ背景现状:现有已下订单待生产总单量约56万(90%为新款)、其中已下裁片至车间部 分约30万(299682件)、待安排部分约26万。 Ⅶ生产状况: 1.2:根据此表结合目前现状可得出如下基本信息及思考。 1.2.1:在近30万裁片周转的现状下,在人员流动较频繁的现行状态下,基本保持30人的日人员出勤率能基本保持现有生产的需求。 1.2.2:在流动性的保持30万裁片连续状态下,现有人员配置数量是有能力维持明年生产700万的目标。 1.2.3:裁床日人均产量510件是个基本常量数值。是维续良性运转最基本的产量要求。 1.2.4:同时需检讨本工序本月产量为何比基本常量下降15%.原何?1:新款熟练度不够?2:新款工序部位繁多?3:人员进出频繁操作技能下降?4:管理无定位,整天处于无序忙碌中。对基本产能无数据性的准确性了解,凭经验大其概?5:物料供应,单量不足?何应对?!

4.通过2、3图表分析结合目前现状可得出如下信息和思考。 4.1:根据以往季度货品类型单月所占比率、单月产量、人员日均出勤数等综合考量,车缝日均70件/人是基本产量要求。 4.2:2009年车缝所呈现的人均日产量数值是成下降趋势。且降幅将近高达40%。这是非常严重的现实。必须从生产流水、人员配置、机器使用率、管理思路和方式等方面检讨。 4.3:在日人均70件产量,维持现有人员出勤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按2010年改革让员工月休4天的思路下。要达成明年700万产量目标值的完成,产能空缺率高达38%,高峰时将更甚。 4.4:虽然目前现实大环境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但是在一个一线生产人员配置为250人左右规模实体中,20%人员的流失或异动是非常高的数值。需特别引起重视和调动资源予以改善的。 Ⅷ附录: 目前胸衣类、短裤实际产能均数(一车间为例,品检统计车班入检交接数据) 由此表可以看出本月实际日平均生产数量约为7000件/日。短裤Ⅰ组(12月份日平均出勤

工厂评估

工厂评估工厂评估

概述 工厂评估就是评价工厂的能力能否满足 Target 的要求和预期。 Target 每年都会评估所有 Target Sourcing Services(TSS)和 Quality Assurance Initiative(QAI)工厂是否达到 Target 标准要求。TCPS 在必要时可进行较频繁的评估。这些评估由在全球各地的Target Compliance and Production Services( TCPS)负责执行。 备注: ?工厂评估是按每个工厂地址进行,而非供应商/工厂关系。 ?根据 TCPS 的决定,工厂评估可由 Target Approved External Business Partner (Target 授权外部商业合作伙伴)执行。 目录 1. 工厂评估目的 2. 工厂评估准备 3. 工厂评估内容 4. 工厂评估流程 5. 推荐的工厂测试设备、能力和流程 目标 ?理解 Target 的工厂评估流程以及为何重要的原因 ?了解何时进行工厂自身评估 ?了解 Factory Evaluation Corrective Action Plan(工厂评估纠正行动计划,即 CAP)的预期目标 ?了解测试产品所用的设备和工艺 资源 POL:产品开发 > 要求和程序 > 品质保证(服装或杂货)> 工厂评估/商业合作伙伴管理(BPM) 1. 工厂评估的目的

?验证品质与制造工艺是否与 Target 的标准和需求相符,若有必要,提供改进日程表并由 TCPS 负责跟进。 ?记录工厂的产能和实力,以便在下达订单时作为参考。这包括: o品质能力–在案品质计划及其在工厂的实施情况 o产品能力–产品类型及所用原料 o生产能力–生产产品所用的设备类型 o处理能力–工厂(包括设备和工人)当前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满负荷运行,以及增加产能的可用提升空间。 ?工厂评估结果与纠正行动计划将与工厂列表中的所有供应商共享,同时会复制给 BPM 中的工厂合作伙伴。 2. 工厂评估准备 在 TCPS 开始工厂评估之前,工厂需要收集以下文档。评估员在进行工厂评估时会审查所有文档。在工厂评估之前准备这些文档可提高工厂评估的效率。 仅供评估员审查的工厂文档包括: ?已填写的工厂自我评估表 ?品质保证手册 ?品质保证检查报告 o来料 o在制原料 o包装 o上两个月的尾检报告 ?主要设备清单 ?设备保养(包括预防性保养)计划和记录 ?产品规格(如果适用) ?原材料收发记录 ?员工培训计划和记录 ?产前会议流程和记录 ?供应商考核流程、记录、原料规格和采购单 ?内部测试手册和记录 ?上两个月的疵品统计报告和运输记录 ?工厂组织图 ?工厂营业执照 ?观测品质级别 (OQL) 检测标准 ?交付能力记录 ?金属检测记录(适用的产品) 3. 工厂评估内容 ?概述信息 o工厂概况

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能力的计算 在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服装企业,企业生的能力可以通过综合平衡的方法来确定,裁剪、缝纫、包装是服装加工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缝纫环节是服装加工的主导生产环节。主导生产环节的能力决定了其基本生产车间的能力,同进也基本限定了工厂的生产能力。同时考虑到主导生产环节与其它生产环节的能力平衡了,当两者的能力不一致时,如果辅助部门的能力不足,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提主它的能力,以保证基本生产车间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一般来说,该工厂的生产能力由缝纫车间的能力决定。 工厂的缝纫车间的生产能力,应该是车间内各缝纫班组生产能力的总和。 对于各班组生产能力的计算,考虑到企来自身情况并非由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决定。其约束因素主要包括班组人数、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工序安排、工作时间以及加工产品的复杂度等。以上因素集中反映在每日的生产量上,所以在评估各班组生产能力时可以利用以往收集的班组日生产量,除去一些不相关因素,得到班组在正常上班时间的正常生产量。最后利用企业代表加工产品统计各班组的生产能力,从而可以得出整个工厂的生产能力。 具体步骤:

(一)利用正态分布统计已往各班组日生产量,具体办法是将近期连续性生产某种型号产品的日生产量按大小排列, 并分段计算出在每段中日生产量出现次数,并将出现 次数最多的段的中间值作为班组的日生产量。 同时也可以考虑用日生产量的平均值,但必须考虑班组出现的个别数据差异较大的时的影响,最后,还应该将班组因转产的原因导制日生产过低进行权衡。 (二)统计在前段时间的加班情况,通过一定系数的转化,计算出正常班次时间生产的日生产能力

P正=8/11*P加 有条件的话可以将转化系数详细到各班组。

产能评估与计划

生产型企业的产能评估与计划 生产能力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物、机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生产 生产是管理的最主要部分,如何应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评估,即"产能"有一个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以利于在制订实际生产计划中和人、物、机的配合。若以超出"产能"的工作承载,情形会是有量而不能保质,难以满足顾客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上,关键是工作流程与监控手段是否得当,从订单需求的有效性到生产周期的确认;需要评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物料供应,有效性,生产部门如何"留力"和利于对"冲灯"的加急单、 补单或暂缓单时的调整。 生产进度是涵盖了人、机、物主要资源的配合,反映了现场工作的实操性;也是检验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实通过人的活动流形成工作流状态,匹配于投入一转化一产出的过程。其作业, 不仅体现为适合、灵活和有效。而且,在反响资金和效益方面;更检验其支持元素所产生的合力作用。 1生产型企业的产能评估 作为制造型企业,如何进行自身的生产能力评估,即"产能"有一个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以利于在制订实际生产计划中和人、物、机的配合。若以超出"产能"的工作量承载,情形会是有量而不能保质,难以满足顾客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也会造成在制品与增加。如太少的"产能"又不能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同时也会造成成本浪费。因此,生产能力是需要根据当期现实情况加以分析和平衡 的。见以下解读图示

『应用描述〗 生产能力衡量,简单地说是生产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每周或月)所能生产的数量。正常产能 是过往生产设备的平均使用量,最大产能是生产设备所能最大程度产量, 这是满负荷产量。它是 个理论参考值,是作为计划产能的参考。而作为计划产能是未有把相关主客观因素考虑在内工时计 算。因此,标准衡量值也就是有效产能。它是使用机器和设备生产中,把维修、待料和生产过程返 修的不良品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从而作为生产部门的标准(业绩指标)基准。 其生产能力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 "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 物、机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实操提示〗 对运用和涉及生产设备较多的企业产能分析和衡量,应注意: ★该企业生产机台的制造流程和承受能力,主要是机台运转的满负荷。同时,要预留材料准备 理论参考値 基本極计值 生产能力质与重辺程T 趋 主 产 能 力 C 产 能 〉 标淮筒重值 二

怎样为公司计算生产能力

怎样为公司计算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在计算生产能力时要把握本经验文档所描叙的以下内容: 1.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 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 Ki 的计算公式如下: Ki=ti/to 式中:Ki ——i 产品的换算系数; ti——i 产品的时间定额; to ——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即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2.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式和材料就越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从而能达到更大的生产能力。此外设计的特定产品组合也必须加以考虑,因为不同产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1 目的: 为了使品质异常发生时处理过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使重大品质异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防止相同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品质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本公司或客户需求2 范围: 来料检验、制程控制、出货检验 3 定义:重大品质异常是指品质问题严重有必要开具《品质异常报告》,并由品质部进行特别跟进的质量事件 3.1来料检验 3.1.1当进料检验需要品质工程师确认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制程控制 3.2.1 制程外观不良达10%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2 制程组装不良达8%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3 制程性能不良达3%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4 制程条件不能满足工艺需求而导致停线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5 制程连续3天重复出现的品质问题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出货检查 3.3.1 出货检查外观不良达5%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2 出货检查性能不良达2% 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3 出货检查连续3天同一款产品重复出现同一个的品质问题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备注:以上描述的不良范围每个月月底按照品质异常汇总进行修订,逐步强化。 4 运作流程: 4.1 在生产过程中,当作业人员发现产品出现品质异常时第一时间通知生产组长确认,由生产组长开出《品质异常报告》给到生产主管确认后交予生产文员进行编档之后交品质工程师。 4.2《品质异常报告》的填写必须清楚地写明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批量数、批号、异常数量、不良率、异常状况的描述 4.3 品质工程师对异常的现象进行初步确认,并在《品质异常报告》签收,然后找到PIE,由PIE对异常进行分析处理。 4.4 PIE接到《品质异常报告》后,需在一个小时内对原因进行分析及给出临时方案,如一个小时完成不了,需上报上级主管给予协助处理,现场原因分析清楚后,PIE针对生产实际状况制订临时方案,临时方案里面必须包括仓库原材料库存,生产在制品,成品的处理,并将临时方案填写至《品质异常报告》中; 4.5 由PIE,品质,采购对临时方案进行评审确认是否可行,如异常是设计或者制程不良时,无需采购对临时方案进行评审,当异常为来料不良时,才需采购对此加工方案进行评审)。 4.6 生产部按照评审合格的的方案进行实施。由PIE对异常临时解决方案进行指导,品质部持续跟踪处理结果是否可行。 4.7 品质工程师按照PIE给出的原因分析找到相关责任部门,要求半个工作日内(采购部因需与供应商沟通,可与品质部协商延长此时间,但需在报告上注明。)给予出长期纠正预防措施。(涉及到来料问题,需采购联系供应商解决,并由PIE及品质工程师对供应商回复进行跟进验证). 4.8 品质工程师依《品质异常报告》进行跟踪验证、确认效果 4.8.1 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实施改进措施 4.8.2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改进措施

产能评估

连载(1):生产型企业的产能评估与计划 生产 生产是制造业管理的最主要部分,如何应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评估,即'产能'有一个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以利于在制订实际生产计划中和人、物、机的配合。若以超出'产能'的工作承载,情形会是有量而不能保质,难以满足顾客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上,关键是工作流程与监控手段是否得当,从订单需求的有效性到生产周期的确认;需要评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物料供应时间,销售有效性,生产部门如何'留力'和利于对'冲灯'的加急单、补单或暂缓单时的调整。 生产进度是涵盖了人、机、物主要资源的配合,反映了现场工作的实操性;也是检验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实通过人的活动流形成工作流状态,匹配于投入→转化→产出的过程。其作业模式,不仅体现为适合、灵活和有效。而且,在反响资金和成本效益方面;更检验其支持元素所产生的合力作用。 1、生产型企业的产能评估 作为制造型企业,如何进行自身的生产能力评估,即'产能'有一个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以利于在制订实际生产计划中和人、物、机的配合。若以超出'产能'的工作量承载,情形会是有量而不能保质,难以满足顾客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也会造成在制品与库存增加。如太少的'产能'又不能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同时也会造成成本浪费。因此,生产能力

是需要根据当期现实情况加以分析和平衡的。见以下解读图示。 〖应用描述〗 生产能力衡量,简单地说是生产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每周或月)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常产能是过往生产设备的平均使用量,最大产能是生产设备所能最大程度产量,这是满负荷产量。它是一个理论参考值,是作为计划产能的参考。而作为计划产能是未有把相关主客观因素考虑在内工时计算。因此,标准衡量值也就是有效产能。它是使用机器和设备生产中,把维修、待料和生产过程返修的不良品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从而作为考核生产部门的标准(业绩指标)基准。 其生产能力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物、机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实操提示〗

工厂规模评估表

工厂规模评估表(1)-产能评估 说明:厂方请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工厂规模评估表(1)/(2)其中一份填写即可 当厂方确认无法提供财务文件来证明工厂规模时,审核员应向厂方建议用此方法进行评估。 -审核员必须向厂方解释清楚此表的使用方法,事后如厂方对评估结果有异议,要进行修改,只能通过向TüV提供正式财务文件来证明。 -产能评估表由生产厂方依据最近一年的生产情况或产品实际生产能力填写,在审核中,应审核员抽查要求,厂方有义务提供相关的生产记录(例如:某类产品的生产量月统计报表)来证明所填内容的真实性。 -若对以下产能宣称存有疑问,而厂方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明,TüV与GMC审核人员保留在报告中注明该产能可疑的权利。 -旺季每月产能=旺季每月产量X产品平均单价年估计产能=旺季每月产能X 12 -此表行数不够填写请自行增加附页。 产品名称旺季每月产量 (件或套)每年旺季所属 月份 产品平均单价 (人民币元) 旺季每月产能 (人民币元) 年估计产能 (人民币元) 总计(人民币元): 其中出口估计总额(人民币元): 工厂名称: 厂方评估人: (签字盖公章)TüV审核员:(签字) TüV审核员意见:

工厂规模评估表(2)-产能评估 说明:(审核报告编号:)-当厂方确认无法提供财务文件来证明工厂规模时,审核员应向厂方建议用此方法进行评估。 -审核员必须向厂方解释清楚此表的使用方法,事后如厂方对评估结果有异议,要进行修改,只能通过向TüV提供正式财务文件来证明。 -产能评估表由生产厂方依据最近一年的生产情况或产品实际生产能力填写,在审核中,应审核员抽查要求,厂方有义务提供相关的生产记录(例如:工序生产量日报表)来证明所填内容的真实性。 -若对以下产能宣称存有疑问,而厂方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明,TüV与GMC审核人员保留在报告中注明该产能可疑的权利。 -旺季每月产能=瓶颈工序日产能X 25 X 产品平均单价年估计产能=旺季每月产能X 12 -此表行数不够填写请自行增加附页。 产品名称瓶颈工序描述瓶颈工序日产 量(件或套) 产品平均单价 (人民币元) 旺季每月产能 (人民币元) 年估计产能 (人民币元) 总计(人民币元): 其中出口估计总额(人民币元): 工厂名称: 厂方评估人: (签字盖公章)TüV审核员:(签字) TüV审核员意见:

FCCA验厂生产能力评估概括

沃尔玛FCCA验厂生产能力评估概括 1.0 Factory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工厂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 1.0.1 There is sufficient lighting on: Production, revising, finishing, inspection, packing and loading areas? 在生产,修理,加工,检验,包装及装载的区域是否有足够的照明? 1.0.2 The facility maintains clean and organized production, finishing and packing areas. 工厂是否保持清洁,在生产,加工和包装区域是否有秩序? 1.0.3 Facility has separate inspection area with inspection table and proper ventilation. 工厂是否有单独的检验区与检验台并且通风良好? 1.0.4 Facility has documented pests/mildew and moisture control program, which includes frequent inspections. (In-house or 3rd party) 工厂是否有害虫/霉菌和湿度的控制程序文件? 是否有经常巡查(公司内部或第三方检查)? 1.0.5 No broken windows or leaking roofs that may result to product contamin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audit. 在审核其间有没有发现窗户破损及房顶漏水可能导致产品污染。 1.0.6 (Critical) Factory implements strict sharp tools control procedure to prevent scissors, knives, blades, broken glasses, and needles to be mixed with product. (严重) 工厂是否实行严格的利器控制程序,以防止剪刀、小刀、刀片、碎玻璃及针等混入产品中。 1.1 Machine Calibration and Maintenance机器设备校准和维护 1.1.1 Factory has documented system and procedure for scheduled equipment cleaning and repairs. 工厂是否有书面的文件系统和程序计划安排设备的清洁及维修。 1.1.2 Factory machines and equipments appear to be clean and in good running condition. 工厂的机器和设备是否清洁及运行良好。 1.1.3 Machines, equipments and tools are properly labeled with date of last maintenance/calibration and schedule. 机器、设备和工具是否有最近的维护/校准日期及计划日期的标识。 1.1.4 Machines, equipments and tools that need to be repaired are properly labeled to avoid accidental use. 需要维修机器、设备和工具是否有维修标识以避免意外使用。 1.1.5 Factory has proper, clean and organized storage area of critical tooling (i.e. injection moulds) with labeled shelv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