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5期高三政治国内外大事及小测验《半月谈》

2020年第5期高三政治国内外大事及小测验《半月谈》
2020年第5期高三政治国内外大事及小测验《半月谈》

国务院通过有色金属产业

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研究部署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峡库区航道复建工程

全面完工

2月26日,随着三峡库区淹没复建的最后一座航道码头建成,历经12年建设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干流航道淹没复建工程全面完工。据长江航运规划中心综合评价表明,实施长江三峡库区干流航道淹没复建工程后,长江三峡库区每月事故发生率与工程实施前对比降低了27%,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7.9万个,拉动GDP 增长约20亿元。

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月28日下午来到中国政府网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全程进行了文字和视频直播。电脑显示屏上,许多网友“闻讯赶来”,通过新华网论坛向总理问好,并踊跃在线提问。

食品安全法6月1日起施行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食品安全法分为十章共104条。这部食品安全法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东盟峰会共商应对危机

东盟10国领导人2月27日至3月1日聚会泰国中部海滨城市华欣,出席第14届

东盟首脑会议。这是自2020年12月《东盟宪章》生效以来东盟领导人首次聚会。在本次首脑会议上,东盟国家领导人重点讨论了正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签署了《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东盟全面投资协定》,以及进一步落实东盟服务贸易框架协定等经济合作文件。

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

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l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在嫦娥一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实现软着陆以及在撞月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积累了经验。

《西藏民主改50年》

白皮书发布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3月2日在拉萨举行《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说,白皮书运用大量的历史史料和新旧对比,揭露了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极端黑暗、残酷和落后,揭示了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安监总局通报

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事故

新华社3月2日报道,针对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安全监管总局近日发出通报,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2月22日2时20分,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煤矿南四采区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

两会在京开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全同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小测验

1.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卫星在北京航天

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

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A.长征一号 B.中星九号 c.嫦娥一号

2.东盟10国领导人2月27日至3月1日聚会泰国中部海

滨城市,出席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

A.清迈 B.华欣 C.曼谷

3.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和物流业调整

振兴规划,研究部署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A.有色金属产业 B.房地产业 C.矿产业

本期小测验答案

1.C

2.B 3.A

2020年第13期半月谈评论: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量

2020年第13期半月谈评论: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 量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本是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 特征。不过,随着下行压力的持续增大,令人心生警觉的是,一种急 躁焦虑情绪在潜滋暗长。 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还是硬道理。面对种种困难,保障平稳增长,我们自应有一种紧迫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期,还得涵养发展定力,保有发展自信,坚持发展创新。 公共领域投资,依然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新的空间。 我们习以为常的高速增长已经风光难再,我们驾轻就熟的三驾马 车也已奔跑乏力。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出口遭遇困局,居民消费保持 平稳,不会大落大起,放眼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还大有潜力可挖。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都还是发展“短板”。于是,我们看到中央 接连出台增大投资政策,责令相关部门提升审批效率。 新的投资政策坚持的是改革的思路,鼓励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的供给,保障的是融合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发展。不过,一 些地方又出现传统增长思路复归,唯GDP论又在冒头;一些地方违反国 家政策限制,还在以各种变通方式延续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 置资源制造洼地效应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一些地方以前因为要重点保 障生态功能松绑GDP总量考核而庆幸的政府官员,又开始投身拉项目、拼工业的竞争行列,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重新列为政绩考核、上级督查 和干部考察内容。有基层干部反映:“‘唯GDP论’虽然未写进官方 文件,但它隐藏在领导讲话里,散落在各个考核文件中。” 这些地方 的政府心态变化可见一斑。

新兴产业成长,正展示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新的愿景。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正在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吹响号角。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能不能成为撬动中国企业挺进高端制造业的有力支点? 令人欣喜的是,长三角正崛起机器人国际巨头生产基地,珠三角的年轻机器人群落也在异军突起,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400多家小型制造商,还有在建或已经运营的3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区。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拥而上的大跃进乱象。本土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的总裁感叹,“机器人热已经达到110度了”。很多地方,有点机器人的概念就堆到一块儿。“即使公司还处于机器人概念设计的阶段,还没有相关的产业规划和产品,但已被当地政府树为机器人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缺失,是中国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困境挥之不去的梦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盲目投资”,是风电、光伏等多个先驱行业以前付出巨大代价的成长弯路。而机器人产业是否会重蹈覆辙?它的蓬勃声势能不能成为中国制造涵养国际竞争力的优良生态? 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成中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的引擎。 互联网的出现,为产业融合、分工深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工具和重要的集成平台。“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为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水平和变革传统行业的经济形态,催生着新的动力,展示了新的机遇。 如何充分释放这个动力,把握这个机遇?还须祛除种种浮躁现象。 一是炒作概念。我们不能以为只要自己站到了一个风口,就什么都能飞起来,以为讲了一个互联网神话,就能够找到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终南捷径。还是听一听百度CEO李彦宏的忠告吧:风口论包括猪论充满了投机思维,如果每个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挺危险的。理应清醒,“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业内专家介绍,看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关键是看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

半月谈半月评论:房价问题

半月谈半月评论:房价问题 令人担心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广东房地产销售明显过热,房价大幅攀升,大有代替上海、浙江带动新一轮房地产过热的苗头。 2、目前有三股强大的力量可能使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夭折: 首先是金融机构有一股前新未有的投资冲动,多个数据可以反映这种冲动,即一季度房地产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大幅扩张,同比 增长48.5%,比2005年一季度快36.4个百分点,比2004年一季度 最热时期的增幅还快17.8个百分点。第二股力量是地方政府。多数 地方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放慢,也就是投资 不能慢,投资不能慢主要是房地产不能慢,因为房地产是地方财政 和多种城市经营动作的“摇钱树”。 第三股力量是投机资金的大量存在。现在许多人非常关注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但增长最快的是游资(国内和国际), 这些游资现模非常大,而且与其他几股力量结合,将会对房地产等 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3、2000年以来,商品房及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涨幅突破了两 位数,2004年分别为14.4%和15.2%.。东部地区房价涨幅最高,而 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全国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比如上海、杭州,平均房价涨幅连续两三年超过15%以上。而且,房价上涨过 快现象呈现蔓延态势,由上海、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涨地区向中、 西部地区扩展。与此同时,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带动了二手房交易 价格上涨。 目前房地产的需求不是较变为阶段性、结构性的需求过度扩张。2005年全国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仅占销售面积的73%,东部和部分中 心城市成为突出,上海销售面积已经连续四年大于竣工面积。有些 地方拆迁规模反弹所带来的被动性住房需求上升,也加剧了供求矛盾,进一步促进房价上升。有13个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超过30%,其中6个地区超过50%,最高的达到115%。

半谈时事评论环境保护

半月谈时事评论:环境保护 【- 半月谈】 半月谈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必读刊物,出国留学网( )为您整理出公务员半月谈的时事政治,方便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rue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遏制。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放任污染企业的生产,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

保护环境,构建资源友好型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为此,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立法机关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起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草案,要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按照法定的程序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召开立法听证会、座谈会或者在有关网站、环境报刊上公布环境立法草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环境保护法规及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之后,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制定法律的机关要不断完善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根据实施情况和实施机关的评估建议及时地按照法定程序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同时也应明确规定在何种程度的污染事件发生后,采取什么等级的措施来控制和处理。 其次,建立健全环境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确定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岗位的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并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环境行政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机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半月谈时评:互联网金融需完善

2020半月谈时评:互联网金融需完善 监管要和其他金融业态一样,接受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在北京某写字楼内,一对年老的夫妇无助地哭泣,楼内曾红极一时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人去楼空……近来的媒体报道中,类似的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例并不稀罕。在网络借贷(P2P)、养老投资、贵金属交易、外汇期货等领域,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冲击着“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必须及时采取严厉措施加以整治。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业态,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也为其创造了相对阻抑的发展环境。但鼓励创新的开放态度,却被某些不法分子当成捞取不义之财的机会,一些非法集资行为戴着“普惠金融”的帽子,披着“金融创新”的外衣,通过庞杂的线下营销队伍搞地毯式推广,部分行为与传销无异。一旦资金链断裂,随之而来的便是卷款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危机的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社会安定。 互联网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着繁复的经济和社会原因。 首先是老百姓手中的闲钱缺乏足够多的投资渠道,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的宣传凑巧契合这种需求,加上部分媒体有意无意的“增信”,缺乏辨识能力的投资者简易上当。其次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互联网公司的高效方便凑巧填补了空白。最严重的是,作为一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尚处于监管真空状态,监管责任主体不清撤、监管体制不健康和监管规则不完善等问题比较危机。 经常发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风险事件,是很好的风险警示案例。 面对鱼龙混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者首先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你看中的是别人给的收益,别人惦记的却是你的本金”,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高收益产品背后隐藏的陷阱。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是金融行业颠扑

半月谈时评之扶贫搬迁规划

半月谈时评之扶贫搬迁规划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计划五年内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 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 人口的脱贫问题。 易地搬迁要搬哪些人?搬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搬后怎么脱贫?国家发改委22日举行新闻通气会,披露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看点一:要搬哪些人? 《规划》明确,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经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981万人。迁出区域范围涉及22个省的约1400个县。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在通气会上介绍,从迁出区域看,主要包括四类地区:一是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基本 发展条件的地区。这类因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为316万人。二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或 限制开发区。三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 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地区。这类地区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40万人。四是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此外,考虑到迁出区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具有同质性,还有部分生活在同一迁出地的非建档立卡人口需要实施同步搬迁,各地结 合自身实际计划安排实施同步搬迁人口600多万人。同步搬迁人口 可与建档立卡人口共享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但不 享受中央相关住房建设补助资金。 看点二:搬到哪里去?

记者了解到,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在前期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采取集中安 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安置人口占搬迁 人口总规模的76.4%,分散安置人口占搬迁人口总规模的23.6%。 在集中安置人口中,依托中心村或交通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的占39%,在周边县、乡镇或行政村规划建设移民新村集中 安置的占15%,在县城、小城镇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安置区集中安 置的占37%,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的占5%,其他集中安置方式占4%。 杨椠介绍,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规划》明确,建档立卡搬迁户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执行不超过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这要作为一条红线,确保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不因建房而举债。 《规划》还明确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安置区道路约11万公里,饮水管网约14万公里,供配电网约 12万公里,学校及幼儿园约1600万平方米,卫生室约570万平方 米等。 看点三:钱从哪里来? 据了解,《规划》根据各地建设总规模、平均工程造价等数据测算,实施约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所需投资约6000亿元,加上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建设投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 程规划总投资约9500亿元。 杨椠介绍,《规划》明确了约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的资金筹措来源。其中,除大幅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外,首次引入 了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大大拓宽了资金渠道。一是安排中央 预算内投资约800亿元。二是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三是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约1000亿元。四是安排低成本长期贷款 总规模3400多亿元。五是由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自筹约300亿元,目 的是体现扶贫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家 园建设,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光荣脱贫。

2020年第七期半月谈时评:创新文化

2020年第七期半月谈时评:创新文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的口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响亮。创新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促。 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谈及加快创新的话题,自然离 不开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进、制度的变革。我以为,不可疏忽的还有文化的进步。创新的根基,还在全社会的创新观念、创新心态和创新素养。 创新的本质是自由,思想自由。让人们的想象力、创意力、思 想力,从传统的框框束缚中从权威的遮蔽垄断中从权力的随意干预中,勇敢地解放出来,在相互激荡中多元碰撞中问题挑战中,自由 地迸发自由地生长自由地实践,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智慧,就会喷 薄而出,尽情涌流。 如何培育社会的创造力?还得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毋庸置疑,应试教育的路已越走越窄,格式化的讲授,标准化的答案,空 洞化的说教,有意无意地在压抑着孩子们的天性。教育的使命,既 是传承知识,更在培养新人。天空多么辽阔,大地多么丰饶,儿童 的天真烂漫、憧憬梦想,是多么阳光!独立的人格力量,创新的人生志业,正是要在这一片广阔和丰饶中发育、生长、成熟。可是,我 们看到的却是在同一个模式中的温驯听话,在同一种取向中的蹑手 蹑脚。有专家直陈其弊: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扼杀掉,再 要求他们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所幸的是,在社会舆论的呼唤中, 在用脚投票的倒逼中,中国教育开始了痛切的反思。新一轮教育改革,既要从教育公平正义切入,更要向自由全面发展着力。 社会是校园的镜像。万众创新,需要不拘一格的包容,让各种 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各种新奇的探索互相砥砺;需要体制变革的激励,让全社会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颠覆性创新已形成科技新潮,新生

申论备考之六脉神剑

申论备考之六脉神剑 随着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出炉,国考的备考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2000年以来,国考申论的选题往往都紧贴当年的国家政策重点、改革难点和社会热点。例如,2006年初,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分放在突出位置。而当年举行的2007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部分,就涉及了农村土地被侵占、农民上访、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性质决定了其考试内容必然围绕着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重点问题。因此,关注、梳理当前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对申论备考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鉴于此,半月谈网校公职考试研究院向广大考生推出申论备考之“六脉神剑”,即六点国考申论备考策略。 多练:吃透最新大纲,勤练历年真题 大纲和真题是国考申论复习备考的最重要资料,也是考生制胜的重要筹码。在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考试时间将首次调整为180分钟,比往年延长30分钟。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为了让考生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进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考查考生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考试区分度,提高对考生的要求。 因此,在备考时,要选取历年国考申论真题,特别是近四年真题,严格按照新的考试标准作答,并仔细核对答案,查找不足和失分点,加强对申论真题的深入了解。做题不在数量,考生要学会站在命题者和阅卷者的角度,研究每套题的材料特点、主题热点、作答要求、解题思路、作答技巧、判分标准等,多积累一些答题技巧、申论文章写作经验、理论政策和时政热点,把握申论命题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多看:关注时政热点,提升理论修养 理论政策水平体现着公务员的基本政治素养,考生只有通过加强理论政策学习,才能在申论作答中,准确把握材料主题、增加文章写作深度。考生应着力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了解并掌握重要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表述;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并能有效地和2014年申论考试主题相结合。 国家政策文件和报刊、网络等媒体是申论命题材料的主要来源,考生要充分利用时间,尽可能多地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发展现状、相关影响,以及国内外在解决这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 《半月谈》是考公务员申论资料必备之一,那么各位考生要如何利用《半月谈》来复习公务员申论呢?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 《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半月谈》始终坚持高格调的大众化,高品位的通俗化,坚持以时事政策为主。以基层读者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办刊方针,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了主旋律,又体现了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半月谈以积极热情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己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出台确定报道选题,及时准确地解读中央的方针政策。"念真经"、"不走调",以先进文化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唱响、唱好主旋律。 半月谈是考公务员申论复习必备资料之一。大部分考生在报名公务员考试之前对申论完全没有了解。如何写申论才能拿到高分是考生复习申论普遍关心的问题。学宝云课堂网校的老师介绍说其实申论考试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得以提高,最好的办法是多阅读,多读那些反映社会热点同时又包含公共管理思想和政治精神的文章,《半月谈》就是非常好的复习资料。 首先,《半月谈》具有权威性和针对性。《半月谈》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重要党刊,其内容广泛,包括时事

政治、时事热点和新闻,还包括对政策的解读、时评等等。可以说,《半月谈》反映的思想就是就是党的思想,它能够帮助考生及时掌握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考生政治素养。同时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主编介绍说《半月谈》的内容也极为精炼,通常是有重点的报道和评论国内时政热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三农”问题是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半月谈》的相关报道,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国家针对“三农”问题的立场、采取的政策、措施等。在了解这些基础上,考生便拥有了写作相关主题的充足的材料,当然就不会出现无话可写、无点可论的现象。 其次,《半月谈》的语言风格、行文方式与公务员考试的要求非常接近,是考生借鉴和模仿的范本。特别是每一期的评论文章,应该说是很好的申论写作素材,对提高申论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这些评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想性,多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帮助考生形成严谨的思维能力,从公务员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报道某个热点话题,通常从问题入手,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而透过现象分析反映现实问题,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正是申论写作的所具备的能力么?当然,对于一些申论好文好句、权威论述,我 们可以背诵下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最后,《半月谈》往往是申论给定材料的来源。申论考试通常是聚焦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而作为时事政策的权威顾问,《半月谈》恰好符合了申论材料的要求。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教材编辑部老师举例说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试卷就 是从《半月谈》上摘选了大段材料,在这一次申论考试的试卷中,无论是地市级的还是省部级的试卷,申论主题都能在《半

半月谈2020年第21期评论:创新是跨越“陷阱”的原动力

半月谈2020年第21期评论:创新是跨越“陷阱”的 原动力 “十三五”,一幅更为壮阔的发展蓝图承载着我们特别厚重的期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迈向世界发达国家 行列。 目标宏伟,挑战巨大。当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 平后,因为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内生动力不足, 社会矛盾凸显,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这就是国际上通常认定的 “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必须直面这个“陷阱”。 放眼世界,贸易规则在升级,经济格局在重构,技术革命在兴起。聚焦中国,经济增长在下行,产业结构在变革,发展动力在转换。何 以解忧?惟有创新。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也是跨越陷阱的原动力。怎样去进一 步唱响这主旋律,增强这原动力? 培育企业家精神,它是创新的文化引领。 这是一个投资者意识普遍觉醒而又分外浮躁的时期,也是一个企 业家精神特别宝贵而又持续流失的年代。发展转型的历史重任在拷问 中国的每一个企业家—— 我们是自甘于先进的跟风模仿,还是砥砺着自主的创新锋芒?诚然,在企业发展的起步时期,在市场成长的初级阶段,“山寨”版现象很 难避免,学习型模仿也不失为一条捷径。但是,当中国制造向着中国 创造挺进之际,模仿之路势必越走越窄。真正的企业家,将会从创新 和探索的风险中握有发展的成功机遇,在激情和胆略的投入中收获市 场的慷慨馈赠。我们是热衷于企业的规模扩张,还是追求着产品的独 一无二?中国的企业家,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排行榜情结,一当与政 府官员的GDP崇拜链接,就会产生追求低成本平面扩张的强烈冲动。

结果呢?风光很可能就是浮云。谁能够在市场凛冽的寒冬中屹然挺立,在金融危机的压抑中笑傲江湖?必定是那些拥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占领行业的技术制高点的坚守者。他们有甘于寂寞的定力,有百折不回的韧性,有把品质做到极致的专业伦理。就像德国的那些企业,一个个以“质量过剩”为荣,虽然大多隐姓埋名,却也赫然是单打冠军。我们是沉湎于个人的财富积累,还是崇尚着社会的价值创造?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本性。但是,往前多走半步就会误入歧途。那些热衷于舍本逐末逃离实业赚取快钱投机套利的企业,行走的终非大道。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有更为高远的视野和境界。为社会增添光彩,让生活更加美好,这将使企业研制的每一款产品、发展的每一步创新,都沉淀下更为厚重的文明进步的价值。 建设包容性制度,它是创新的力量泉源。 包容性制度倡扬的是发展自由。我们常常自得的政府主导业已显现压抑企业创新主体的种种弊端,我们早已娴熟的行政干预也极易带来扭曲市场机制的诸多隐患,更不必讳言其为权贵资本的滋生留下更多机会。还是要坚定释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大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正是当下政府改革的核心内容。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动权力清单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已是响鼓重槌。当然,要一朝破除既得利益的藩篱,还显得分外艰难。包容性制度保障的是公平竞争。好的企业并不依赖政府给钱、给优惠政策,而是要求一碗水端平,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打破垄断格局,放宽市场准入,维护竞争秩序,规范产业政策,拆除贸易壁垒,保护知识产权,保障税负公平,让所有的竞争主体在法治化的同一个轨道上运行,这是企业家的热望,也是企业家的诘问。包容性制度指向的是共享经济。共享则理应是合作的,开放的,多赢的,这正是现代社会的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和创新路径。今天的企业,在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中,尤其注重企业间的联合突围、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和众筹型的战略投资。今天的政府,也尤其注重在与市场的分工互动中,为企业构筑创新的生态系统、开放的网络体系和公共的服务平台。

2020半月谈时评:实现教育公平,摆脱

2020半月谈时评:实现教育公平,摆脱“成才困境” 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公平。 复杂的农村,折射复杂的中国。而当复杂的农村问题遇到已进入改革深水区、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时,又会带来怎样的冲突与困扰?日前,一组“关注农村教育农村娃”系列报道正是聚焦于此引发关注。 过去一段时间,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阻断社会阶层固化与贫穷代际传递的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切实提升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 但遗憾的是,比例的提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的成才困境。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回报率不高,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选择尽早打工就业,宁可到大城市做“北漂”“上漂”,也不愿参加高考。另一方面,那些走入大学校门的农村学生,不少在毕业之际又陷入择业困境——由于缺少社会关系与创业渠道,就业之路较城市孩子狭窄;回到家乡,又有些不甘,也需要重新适应,成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夹心层群体”。 这也提醒我们,社会公平需要结果公平,更需要机会公平。就教育领域而言,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公平,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进入重点大学的农村与城市生源比例,以及就业机会的均等获得。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让农村娃成才,提供一个贯穿成长全过程的公平舞台,比仅仅在高考招生那一环节提供特殊关照更为重要。 如何为农村孩子提供贯穿成长始终的公平舞台?首先,需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尽快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让农村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输在高考之前的整个基础教育环节。

半月谈关注民生文章

半月谈,关半月评论,关注民生根本 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波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了今年必须完成的三项重大任务,我们对其中的任何一项任务都不能掉以轻心。但有越来越多的同志在实践中自觉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保民生上,还有更多的同志从理论上呼吁所有发展都要围绕民生展开,社会群众更是从感情上对民生建设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与期待。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体现发展目的还是破解发展难题乃至走出经济困境,关注民生都是关键、是核心、是根本。 首先,关注民生是体现发展目的,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试金石。 我们承认,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就没有相应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社会就业的解决,民生的保障就无从谈起;没有相对的社会稳定,就没有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环境与前提条件。但再重要、再不可少,这些都只是为了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与民生水平的切实提升这一目的服务的工具,是属于手段层面的内容。 人类社会不论干什么事情,目的与手段都不能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过来。发展当然是如此。如果处理不好这一关系,就会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有GDP的不断攀升而没有民生的改善与提升。这种状况在过去一些地方的一些发展过程中已经有前车之鉴乃至令人痛惜的教训。而这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之所以产生,就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发展的异化,增长本身成为了目的,稳定本身成为了目的,结果我们很多同志为增长而增长,为稳定而稳定,干了不少活,费了不少劲,不仅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甚至还种下了苦果,留下了隐患。所以,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我们的增长是为了保障民生的增长,我们的稳定是为了更好民生的稳定。 其次,关注民生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治本之策。 在目前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保增长、保稳定的紧迫性与必不可少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中国三十年来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在9.6%以上,近些年来更是屡屡突破10%甚至12%,这么高速的经济增长突然嘎然而止,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层面乃至社会政治层面产生巨大冲击。我们承受不了这样的冲击,也不愿承受这样的冲击。因而通过有效行为保增长,保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必须的选择;另一方面,在经济繁荣期,各种社会问题容易被顺水推舟在不经意间解决而使得社会能相对稳定,一旦经济滑坡,泡沫退去,各种问题就会凸现出来,在不能得到比较妥当解决的情况下,社会不稳定现象就会出现,产生一系列威胁。为了消除可能的隐患,未雨绸缪的保稳定同样不容忽视。 但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虽然可以称之为是必不可少的权宜之计。因为,在整个世界经济大气候不景气的背景下,在我们宏观调控成效尚未真正巩固的环境下,在产能过剩和结构低下问题没有真正改观的情况下,保增长并不是想保就能保得了的。如果把握不好度,甚至容易引发经济更剧烈的下滑;同样,在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消除不稳定深层原因的情况下,保稳定也不是想保就能保得了的。过于刚性的行为,简单捂盖子的思维会招致更大的不稳定。

2016年第22期半月谈评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第22期半月谈评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 成公不等待决胜省考就现在!2017年地方公务员课程火热开售中>>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内“三期叠加”,全球经济低迷,“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何处去?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次将人们的目光锁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关键词上。 剑指结构性之“危”。 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错位。当日益富裕的国人的消费外流,无论“扫货”高档奢侈品,还是性价比高的普通日用品,一些人惊呼:“中国人暴买!”当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传统产品需求下降,创新、优质产品供给不足时,企业家直言:从“有没有”到“优不优”,国内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但本土企业有效供给相对不足。 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失联”。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小微企业遭遇金融机构“雨中收伞”,融资难、融资贵让成长型企业感叹:“有技术、有市场、有前景,就是缺钱。”一些地方实体经济虽苦撑已久,但金融活水可望而不可即。 房地产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失衡。当制造业谋求转型升级,却面临需求下滑、成本上涨两头“挤压”,一些业主转战暴利市场,“干实体,不如赚快钱”。当一些三四线城市楼市库存难去,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泡沫难消,“鬼城”与“蜗居”尖锐对比。“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来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声音,引发全社会共鸣。 解决结构性之“危”,我们在“去”与“稳”、“实”与“虚”、“短”和“长”之间,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点。

聚焦结构性之“变”。 曾经,颇具“比较优势”的中国制造驱动经济快速增长。如今,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后发优势”日趋减少。曾经,一度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一些地方创出经济“奇迹”。如今,此路再也不通,中国经济正进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的发展阶段。 远离“雾霾灰”,呼唤“天空蓝”,PM2.5的数值牵动人心。如何既要发展,也要生态?一年间,中国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压舱石”。 一年间,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神威·太湖之光”夺得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冠军、上海磁悬浮列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商用高速列车……科技创新“飞天潜海”。一年间,“互联网+”不断刷新人们想象力,电商2.0让“剁手族”乐此不疲;“共享经济”新体验渗入生活,带来多元个性化服务;“知乎”“分答”“喜马拉雅”把知识付费、知识变现玩成了“夏日狂欢”……经济升级亮点频频。 然而,“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过剩产能”死灰复燃;企业杠杆率过高,政府举债行为亟待规范……从生产到消费,从企业到政府,结构性失衡顽疾让市场资源错配仍时有发生,让转型升级受到制约。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确已成为中国经济巨轮再次扬帆远航的现实羁绊和痛点根源。中央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无疑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面向更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深化改革。此次,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重要表述,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重要议题,凸显改革统筹推进、重点突破。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新情况的有效办法,抓住了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的“衣领子”“牛鼻子”。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曾经片面的把甜言当作鼓励,把蜜语当作呵护,使数学课堂评价失去了实效性,学生或变得麻木,或变得贪婪,种种负面效应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因此我们在半月谈中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专题研讨,通过问题的征集、课堂对照、论坛跟帖等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结合大家的观点与网上资源,我们搞了这次“集成性讲座”,所谓“集成” 就是指集中了大家的经验、汇聚了大家的智慧,由我进行综合整理的一个汇报性质的讲座,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能存有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聊友批评指正。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前,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美丽! 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我想我们要实现这样四个转变: 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变。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双边对话式到多边互动式,不仅是由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学生,不仅是一对一的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小组内外的群体评价,不仅是真实的人物来评价,还可以是虚拟的学习伙伴来评价,例如:在某教师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做题闯关后屏幕上出现:祝贺你过关!的字样与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另一方面,

2020年第六期半月谈时评:中国制造新境界

2020年第六期半月谈时评:中国制造新境界 出境游的人群日见拥挤,历史性地突破1亿人次大关;海淘族的 能量尽情释放,境外消费踏上了1万亿元新台阶;“马桶盖”之类的 从高端奢侈品波及日常消费品的热议,激起社会舆论一波又一波的 拷问。中国消费者愈益自由地享用“全球化红利”,他们用脚投票,给中国制造留下了沉甸甸的话题。 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是中国消费的新引擎,也是中国制 造的新境界。 中国经济历经多年高速的增长,社会财富业已完成初步的积累,广大民众在日益丰裕的生活中升腾起色彩斑斓的梦想。他们的消费 意识迅速觉醒,消费品位明显升级,消费自信也日益增强。他们急 不可耐地要在经济新常态的市场转折中赢得自己的话语权,要在中 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争取应有的参与权。由此,我们迈进了一个 彰显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这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重构,中国制 造业也在这一重构中深刻地改变着发展的版图。我们不必拘泥于 “马桶盖”引发的购买力外流之争,不必沉湎于“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妄自菲薄。蓦然回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波波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浪潮中,以人性化为标识的产品革命从未停步。高科技元素、生态化品质和人性化设计,正在给中国制造敞开一扇扇新的机遇之门。 追求用户体验,是产品人性化的鲜明表达。 全球化天地中,消费者获得了更多自由的选择;多元化区隔中, 消费者拥有了更为细分的市场;数字化革命中,消费者赢得了更多主 体的权利。“你有,我有,人人有”,以往同质化的产品制造,排 浪式的消费景观,模仿性的社会心态,都遭遇了颠覆性的冲击。从 功能性诉求到情感性诉求,从满足用户消费,到为用户创造价值, 追求用户体验成了众多企业深入人心竞争制胜的最有效的砝码。

半月谈:努力创新社会管理

半月谈2011年第5期评论:努力创新社会管理中国社会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为了给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有序安定的环境,我们需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来应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而创新社会管理,功夫在“服务”之中,我们要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公共服务来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首先是理念的创新。 对社会管理来说,管理是手段,服务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社会管理的最高境界与理想目标是服务不是管理,不是把社会管死,而是着眼于增加社会活力,调动社会积极性,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管理实践表明,稳定不是死气沉沉,秩序不是鸦雀无声。人民群众自愿参与的社会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社会管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的社会稳定才是真正的社会稳定。 当然,为实现社会服务确实需要一定的管制与审批,需要一定的管理形式,但归根结底管理是为了更好服务,而不是相反。比如,政府不是为审批、管制而存在,而是为社会服务而存在。温家宝总理说:“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说出了社会管理的真谛。政府减少审批事项,减少不适当的规制,不再抱着公章收费,靠着许可拿钱,是走向现代社会管理的开始。 以城市管理为例。保持城市的良好秩序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小商贩摆个小摊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也是一种就业。为了城市美观和交通秩序需要依法依规对摆摊加以管理,但在实行管理之前首先应该提供服务,提供能集中摆摊又不收或少收管理费的地方。不少城市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探索。 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提高服务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更需要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如何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就要看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服务水平了。是否能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调解复杂矛盾,有效保障群众权益,直接反映着我们服务水平的高与低。 我们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通过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为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制度化的平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我们要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到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中,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社会信息,并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综合分析和研判,加强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切实提高社会预警能力。我们还要从矛盾纠纷多发、有些判决难以定纷止争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多种办法,统筹化解矛盾纠纷。

半月谈时事评论:雷锋精神

半月谈时事评论:雷锋精神 一、精彩论述(可用于大作文写作)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二、作用与意义 ①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 ②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④对于凝聚干部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对策举措 1.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①建立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 ②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确保学雷锋活动有力有效开展。 ③各行业和群众团体、各雷锋纪念馆和学雷锋团体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2.营造良好氛围。

①新闻媒体要重视学雷锋活动的宣传报道,制定学雷锋活动新闻宣传方案,形成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宣传报道机制。 ②扩大学雷锋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频率频道,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 ③加大思想道德建设正面宣传力度,营造抑恶扬善的舆论环境。 3.注重群众参与。 ①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青少年,多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群众乐于接受的渠道,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来。 ②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统一组织活动与群众自发开展活动结合起来,把集中活动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公考励志——你愿意为上岸付出多少

你愿意为上岸付出多少———所有牛逼后面都是苦逼堆砌的高墙,所有苦逼后面都是傻B样的坚持。 正式上班两月有余了,一直想给还奋斗在公考路上的朋友们写点什么,可才疏学浅,又没有什么独特的方法或是经验,一直也没有下笔。这周在党校培训,正好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对自己的上岸历程做一个回顾,一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进步,另一方面,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照镜子,正衣冠的机会。 正式开始备战公考始于2011年8月,奋斗了两年才上岸,我想这也足以说明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我和大部分人都一样。我想讲讲我的经历,如果你想从这里找到所谓的捷径那么你可能要失望了,没有捷径。如果非要说有捷径,那就是“书上有路勤为径”,如果非要找一个能帮你上岸的东西,那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起初没打算考公,原先的工作不错。想法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原因不赘述,总而言之,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想被前女友看不起,不想被前女友她爸看不起。 从八月份开始备考我几乎放弃了90%的外出娱乐和活动以及人际沟通的机会,工作之外,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准备看书,一点都不夸张。如果你没有这个动力,那表明你还没有被逼到这个份上,你还没有做好要上岸的准备。 现在回头来看,刚开始的复习有点偏科,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行测上,申论当时只买了一本XX的万能模板。一直认为申论就是考写作文,而自己语文从小就不好,尤其怕写作文,150分的试卷从来都是90多分,即使补短时间也补不上来,便想着把精力放在行测上,提高行测分数来弥补申论的劣势。每天早晨八点半上班,用一个小时时间把前一天的错题复习一遍,九点半到十一点办业务,十一点到十二点看半月谈,下午复习申论,晚上七点到九点掐时间做一套题,然后对答案,对完就回去睡觉,日复一日,到考试时共做了30套左右行测模拟题,申论一套没做只看了书。十一月底,检测复习成果的时候到了,12年国考,我报了家乡气象局,只为练手,为十二月省所报的地税局做准备。国考行测有15道左右没做,63分,申论有一道小题没做,45分(第一,面试放弃)。12月省考,行测5道左右没做,81.8分,申论答完,45分,与第一名差两分,没进面。也许你认为2分不多,你会说你曾经只差一分就上岸了,可如果你多考几次就会发现,在笔试环节能真正拉开分的很好,进面与不进面,第一名与第二名往往差的就是这一分两分甚至0.X分,可要提高这0.X分,却需要很深的积淀。 反思自己的失利,原因主要有:一是急功近利,二是偏科,三是答题慢。 针对以上问题,三月份开始,我有针对性的调整了备考思路: 一是脚踏实地夯基础。下午时间全部用来做专项(当时买了X公的分模块书,一共五本),早晨早起一个小时,七点开始复习前一天的错题,早晨其他时间用来看半月谈,晚上一三五做行测真题,二四六做申论真题。 二是集中精力补短板。此时我开始参加申论版的互帮团,两周做一套小组安排的真题,然后组内互评,从第五期开始参加的,一直到到第十七期(13年国考前)。可以说,正是通过申论互帮团,我开始走出申论复习的误区——只看不写,然后申论逐步开始提高。同时组内互评在YY上的讨论对自已的面试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帮助,当然这是后话了。 三是参加实战增经验。有些考试离我近,为了练手我就报名参加,这当然要付出金钱,时间,还有承受原单位人的闲言碎语。12年6月我参加了某省省考,报了某市财政局,行测75.2,申论56。笔试第一,放弃。7月报名参加了家乡邮政管理局的考试,行测63.3,申论53.5,第一,面试被刷(这个当时有点想去,就去参加了面试,结果被第二名给超了)至此,我的申论终于上50了! 8月份,由于发现前两次考试的行测数量关系部分都答不完,而且好多不会做,便花一百多元钱买了YY上的一个数量关系讲座,改变了原来数量关系死算的思维方式,然后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数量关系不再是我的弱项,我也开始调整做题顺序,以前由于费时间多而且好多不会,数量关系总是放在最后,现在我的做题顺序变为了:常识→资料分析→ 数量关系→言语理解→逻辑判断。 12年11月,备考13年国考过程中,有幸和互帮团的考友一起聆听了风中听雨版主的申论讲座,受益匪浅,将之前所谓的模板,所谓的策论文、政论文都化为了无形~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再也不愁申论没话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