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如

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的方法

如图所示),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读数并记录。

②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要点诠释:

(1)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润洗后,瓶内壁会附着一定量的待测液。 (2)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液体用水冲稀,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

(3)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否则装入的液体会被稀释,影响结果。 3、实验步骤(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 溶液为例)。 ①滴定管的检漏。

②洗涤:分别取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注意分析它们的结构),用清水洗净,再用标准酸液和待测碱液各润洗2~3次,润洗液必须从滴定管下端排出。

③装液:向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液,赶走气泡,使液面刻度在“0”刻度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录读数,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一定体积碱液到洗净的锥形瓶中。

④滴定:往锥形瓶中加入2滴~3滴酚酞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标准盐酸(先快后慢)。当滴定快到终点时应一滴一摇,若指示剂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视为已到终点。滴定时应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如图),两眼注视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

⑤计算: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排除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应依原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求出

(HCl)(HCl)

(NaOH)(NaOH)

c V c V =

要点三、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依据:

(A)(A)(B)(B)

c V c V =

或(B)(B)

(A)(A)c V c V =

若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分析误差时应设

定c 标、V 待为不变值,将所有因素归结到V 标上,凡使V 标偏大的因素均使c 待偏高,反之亦然。归纳起来,中和

要点诠释:读数误差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来理解和记忆。如开始仰视读数,滴定完毕俯视读数,结果偏低;开始俯视读数,滴定完毕仰视读数,结果偏高,如图。

读数时使眼睛和液面凹面最低点及刻度线保持水平,读取与液面凹面相切处的数据。 要点四、实验测定酸碱反应曲线。

实验原理:

在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对于强酸强碱的反应,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当反应接近反应终点(pH≈7)时,很少量(一滴,约0.04 mL)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突变(如图所示),酸、碱的浓度不同,pH突变范围不同。

要点诠释:酸碱反应曲线是以酸碱混合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出一条溶液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它描述了酸碱混合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其中酸碱反应终点附近的pH突变情况,对于定量测定碱或酸的浓度实验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具有重要意义。

附:参考实验记录表:

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

说明:此处pH的测定使用pH计,读数保留两位小数,如7.0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仪器的使用和指示剂的选择

例1)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和滴定中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甲为酸式滴定管,

乙为碱式滴定管,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如KMnO4溶液)一般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碱性溶液一般装

在碱式滴定管中。指示剂的选择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指示剂,强酸滴定强碱

用甲基橙或酚酞指示剂。当指示剂可以有多种选择时,选择的指示剂最好是到达滴定终点时由浅变深

发生变化。中和滴定时,一般情况下是把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入待测的未知浓度的溶液中,

但把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滴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只要操作正确,也可以求得待测溶液

的浓度。

【点拨】在中和滴定实验中,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是放在锥形瓶中还是滴定管中是人为规定的,只要指示剂和滴定管能够和实验要求相符合(指示剂变色范围在终点pH突变范围之内,滴定管不过大或过小)即可。

举一反三:

【变式1】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由于滴定速率太快,当混合溶液变红时,不知NaOH是否过量,判断它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

A.加入5 mL盐酸进行滴定B.返滴一滴待测盐酸

C.重新进行滴定D.以上方法均不适用

【答案】B

类型二、中和滴定的操作及误差分析

例2、(2015天津一中)某学生用0.100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 cm~3 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思路点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的第一步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然后润洗滴定管。

【答案】(1)BDCEAF(2)洗去附着在滴定管内壁上的水,防止将标准液稀释而带来误差(3)偏高

(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解析】(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DCEAF。

(2)无论是盛放标准液还是待测液的滴定管都必须润洗,因为滴定管内壁上附着的蒸馏水会对放入的溶液稀释而引起测定误差。

(3)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使锥形瓶内壁上附着待测液,导致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大于20.00 mL,最终在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偏多,使测定结果偏高。

(4)本实验中采用酚酞作指示剂,故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了滴定终点。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过程。

举一反三:

【变式1】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下列错误操作将对c(碱)有何影响?(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等填空):A.盛标准酸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未排除就开始滴定________;

B.振荡时液体飞溅出来________;

C.开始读标准酸时用仰视________;

D.终点读标准酸时用俯视________;

E.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________。

【答案】A.偏大B.偏小C.偏小D.偏小E.无影响

(新加)【变式2】(2015西城实验中学)右图是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10.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的图像,依据图像推出盐酸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下表内各组中的()

c(HCl)/(mol·

【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30.00 mL NaOH溶液恰好中和10.00 mL盐酸,则3c(NaOH)=c(HCl),表中A、D组属此种情况,但A组中c(HCl)=0.120 0 mol·L-1,c(H+)=0.120 0 mol·L-1,pH<1,不符合图像;D组中c(HCl)=0.090 00 mol·L-1,pH>1,加入20.00 mL NaOH后溶液的

=1×10-2 mol·L-1

pH=-lg(1×10-2)=2,正好符合题意。

高考化学知识点讲解考点34酸碱中和滴定

考点34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 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

中考酸碱盐知识总结与专题练习(有答案)

酸碱盐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 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盐 + 水 (4)碱 + 酸→盐 + 水 (5)盐 + 酸→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3)酸+碱→盐+水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 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发明黑火药 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 D.发现了新元素 3.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l溶液、③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4.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 B.2种 C 3种 D 4种 5.CuCI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C.Zn和Cu D.Cu和Mg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09996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 O3) 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 ·H2O) H 3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二、酸 1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酸→盐+氢气 Fe+ H2SO4== FeSO4+ H2↑ Mg +2HCl == MgCl2+H2↑ (3)金属氧化物+酸→盐+ 水 CuO + H2SO4==CuSO4+H2O Fe O3+6HCl==2FeCl3+3H2O 2 (4)碱+酸→盐+ 水 2NaOH+H2SO4==Na2SO4+2H2O(无现象,借助于指示剂) Ca(OH)2+2HCl==CaCl2+2H2O (5)盐+ 酸→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三、碱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水 CO2 +Ca(OH )2== CaC O3↓+H 2O(检验CO2) CO 2 +2NaOH== N a2CO3+H2O (吸收CO2) (3)酸+碱 →盐+水 H2SO 4+2NaOH== Na 2SO 4 +2H 2O 2HCl+Ca(OH)2== C aC l2 +2H 2O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2NaO H+CuS O4== Cu(OH)2↓+Na 2SO 4 3C a(OH )2+2FeC l3== 2Fe(OH)3↓+3CaC l2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 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14 碱性增强 (2)p 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不能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试纸不能事先用水湿润。 (3)酸雨:正常雨水的p H约为5.6(因为溶有CO 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知识点 一、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 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地基基础部分 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 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一般而言,土是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空隙中的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粒径级配?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土中土粒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对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的土可用筛分法,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的土可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分析。 3.什么是自由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范围以外的水,它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一下的土骨架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传递水压力并产生浮力。毛细水则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中,土粒之间形成环状弯液面,弯液面与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成为毛细压力,这种力使土粒挤紧,因而具有微弱的粘聚力或称为毛细粘聚力。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哪些? 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体中土粒的排列和联结形式,它主要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换算指标? P6 6.熟练掌握土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P7-8 7.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无粘性土一般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和砂土。天然状态下无粘性土具有不同的密实度。密实状态时,压缩小,强度高。疏松状态时,透水性高,强度低。 粘性土粒之间存在粘聚力而使土具有粘性。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别划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及流动状态。 8.什么是相对密度? P9 9.什么是界限含水量?什么是液限、塑限含水量? 界限含水率: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液限:由流动状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有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缩限:由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10.什么是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他们各反映粘性土的什么性质? P10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各采用什么指标进行定名? 粗粒土:粒径级配 细粒土:塑性指数

中考化学重难点: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与分析

中考化学难点: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一)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盐 + 氢气 ( 3)碱性氧化物 + 酸→盐 + 水 ( 4)碱 + 酸→盐 + 水 ( 5)盐 + 酸→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 3)酸+碱 → 盐+水 (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 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 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 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 常见沉淀:AgCl ↓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 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五、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 2)处理工厂的废水 (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 1) ( 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 3)酸雨: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因为溶有 CO2) pH<5.6 的雨水为酸雨 中考化学难点: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二) 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金属==盐+ 氢气 例:2HCl+Fe=FeCl2+H2↑ (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89674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 二、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1.单质: 1)金属: 2)非金属 + 氧气 → 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3)水: 3.酸: 4.碱: 5.盐: 0 +2 Fe → Fe 氧气→氧化物 金属 + 酸→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性氧化物+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 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CuSO 4→CuSO 4·5H 2O 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 金属→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酸+ 碱性氧化物→盐+水 碱→盐+水 盐→酸+盐(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可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盐+水(可溶性碱) 酸→盐+水 盐→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碱+ 金 属:Fe 、Cu 、Mg 、Al 单 质 稀有气体:He 、Ne 、Ar 非金属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CO 2、SO 2、SO 3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其它氧化物:H 2O 、CO 、Fe 3O 4 化合物 酸 物质 碱 盐 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 可溶盐:K +、Na +、NH 4+、NO 3-、SO 42-(除BaSO 4)、Cl - (除AgCl) 难溶盐:AgCl 、BaSO 4、CaCO 3、BaCO 3、Ag 2CO 3 可溶碱:NaOH 、KOH 、Ba(OH)2、Ca(OH)2 难溶碱:Cu(OH)2、Fe(OH)3、Mg(OH)2 无氧酸:HCl 、H 2S 含氧酸:H 2SO 4、HNO 3、H 2CO 3、H 3PO 4 可溶:K 2O 、Na 2O 、BaO 、CaO 难溶:CuO 、Fe 2O 3、MgO 固态非金属:C 、S 、P 气态非金属:H 2、O 2、Cl 2、N 2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目标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中和滴定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原理:n 元酸与n ′元碱恰好完全中和时:nc 酸V 酸=n ′c 碱V 碱。如果用A 代表一元酸,用B 代表一元碱,可以利用下列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 (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c A V A V B 。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以及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实验仪器:pH 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夹、量筒、铁架台。 实验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实验步骤: (1)查: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先用蒸馏水洗涤两滴定管,然后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遍; (3)盛、调:分别将酸、碱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厘米处,并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然后赶走滴定管内部气泡,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处于某一刻度,并记下读数。 (4)取: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 mL 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5)滴定: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意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6)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7)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根据c B =c A V A V B 计算。 二、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实验中,产生误差的途径主要有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 式分析,c 待测=c 标准·V 标准V 待测 ,当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 标准、V 待测均为定值,c 待测的大小取决于V 标准的大小。 下列为不正确操作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 (1)仪器洗涤 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高);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误用待测液润洗(偏高);③碱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低);④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偏高)。 (2)量器读数 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偏高); ② 滴定前仰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视(偏低)如图所示; ③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偏低)。 (3)操作不当 ①酸式滴定管漏液(偏高);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变小(偏高);③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偏低);④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⑤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时,溶液由橙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偏高);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变橙色,5 s 后又褪去(偏低)。 知识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1.土: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物理风化原生矿物(量变)无粘性土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次生矿物(质变)粘性土 生物风化有机质 2.土具有三大特点:碎散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 3.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4.固相:土的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1)土的矿物成分: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2)土的粒组: 粒度:土粒的大小。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3)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①△颗粒级配表示方法: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的土的粒径。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②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的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用来定量说明天然土颗粒的组成情况。 公式: 不均匀系数Cu= 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60×d10)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有效粒径; 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30%的粒径,称中值粒径。 级配是否良好的判断: a.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b.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呈台阶状,同时满Cu>5和Cc=1~3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③颗粒分析实验:确定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筛分法:(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 水分法:(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 5.液相: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粘土粒表面吸附水(表面带负电荷) 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 成薄膜状的水。 分类: 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是指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土中水。

酸碱盐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酸碱盐知识笔记整理 ?一酸 ?1、酸的涵义: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H+)的一类化合物。 ?HCl=H+ +Cl-H2SO4=2H++SO42- ?2、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3、pH试纸能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即H+ 和OH-的浓度的大小)。 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pH 湿润相当于稀释) ?4、酸碱指示剂: ?⑴定义:在酸和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⑵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许多花汁也可作指示剂)?⑶作用:指示剂可以定性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⑷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石蕊试液(紫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5、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⑴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⑵与活泼金属活泼金属+酸→盐+水 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注:单质铁与稀酸反应生成亚盐。)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可用于工业上除锈。 ?①与铁锈反应。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6HCl+Fe2O3=2FeCl3+3H2O ?②与氧化铜反应。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2HCl+CuO=CuCl2+H2O ?③CuO+H2SO4=CuSO4+H2O ?④Fe2O3+3H2SO4=Fe2(SO4)3+3H2O ?(注这几个反应也属复分解反应,化合价前后不变) ?⑷与碱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①HCl+NaOH=NaCl+H2O ?②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3HCl+Al(OH)3 =AlCl3+3H2O Cu(OH)2+H2SO4=CuSO4+2H2O ?⑸与某些盐反应: ?①与鸡蛋壳(CaCO3)反应: ?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 ?②AgNO3 + HCl = AgCl↓+HNO3(检验Cl-的方法,具体原因以后再讲)?③BaCl2+H2SO4=BaSO4↓+2HCl(检验SO42-的方法,具体原因以后再讲)?6、酸的个性: ?⑴浓盐酸和浓硝酸均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会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打开浓盐酸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和练习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①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反应实质。 ②学会酸碱中和滴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指示剂的选择。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③能正确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 【知识回顾】 【知识点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3.关键:①准确测定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 【知识点2】滴定管 ①酸式滴定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碱式滴定管——碱性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精确度——0.01ml ③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蒸馏水,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知识点3】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药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知识点4】指示剂的选择: 变色要灵敏、明显, 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指示剂选用酚酞。 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知识点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1.准备:①洗涤②查漏③润洗④装液体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④计算 【注意】 ①滴定时在瓶底垫一张白纸; ②滴定时左手控制旋钮、右手振荡锥形瓶、目光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③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④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⑤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知识点5】滴定终点判断 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知识点6】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c(待)=, 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练习】 1.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2.现用0.10 mol·L-1的盐酸滴定10 mL 0.05 mol·L-1的NaOH溶液,若酸式滴定管未润洗,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应是() A.10 mL B.5 mL C.大于5 mL D.小于5 mL 3.某稀NaOH溶液的浓度大约在0.07—0.08 mol·L-1之间,实验室现有①0.1 mol·L-1②1.0 mol·L-1③5.0 mol·L-1的三种标准盐酸,若要通过中和滴定法确定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则应选用的标准盐酸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均可 4.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时,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时,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④K2CO3杂质,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A.仅① B.仅② C.②③ D.②③④ 6.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L-1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7.右图是滴定前后液面所处的刻度,则消耗溶液的体积为A.V1 mL B.V2mL C.(V2-V1)mL D.(V1- V2) mL 8.图10-2为1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依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 量浓度正确的是( 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KMnO4某酸性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mol· 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

一、绪论 1.1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1.土: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散粒堆 积物。 2.地基:地基是指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由地层构成,但地层不一 定是地基,地基是受土木工程影响的地层) 3.基础:基础是指墙、柱地面下的延伸扩大部分,其作用是将结构承受的 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 础) 4.持力层:持力层是指埋置基础,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 5.下卧层:下卧层是指卧在持力层下方的土层。(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远远小 于持力层的强度)。 6.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7.土的工程性质:土的散粒性、渗透性、压缩性、整体强度(连接强度) 弱。 8.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强度条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即结构传来的荷载不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p f ≤;②变形条件:按正常使 s≤ 用极限状态设计,即控制基础沉降的范围使之不超过地基变形的允许值[] 二、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土的三相组成: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简称为三相体系。 2.2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一)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矿物颗粒的成分有两大类:(1)原生矿物:即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2)次生矿物:系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后而形成的新的矿物(如粘土矿物)。它们的颗粒细小,呈片状,是粘性土固相的主要成分。次生矿物

中粘性矿物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 亲水性。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它的晶胞是由两层硅氧晶片之间的夹一层铝氢氧晶片所组成称为2:1型结构单位层或三层型晶胞。它的亲水性特强工程性质差。伊利石它的工程性质介于蒙脱石与高岭石之间。高岭石,它是由一层硅氧晶片和一层铝氢氧晶片组成的晶胞,属于1:1型结构单位层或者两层。它的亲水性、膨胀性和收缩性均小于伊利石,更小于蒙脱石,遇水稳定,工程性质好。 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在工程性质中,粒度不同、矿物成分不同,土的工程性质也就不同。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而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先粗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三个统称,再细分为六个粒组: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粒、砂粒、粉粒和黏粒。 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土的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由曲线形态可评定土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若曲线平缓则粒径大小相差悬殊,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工程中常用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来反映土颗粒的不均匀程度。 6030 u d C d =()2 301060c d C d d =? 1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10%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3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30%的粒径,称为中值粒径; 60d —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工程上对土的级配是否良好可按如下规定判断 ① 对于级配连续的土:Cu 5,级配良好;5Cu ,级配不良。 ② 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上呈台阶状,采用单一指标Cu 难以全面有效地判断土的级配好坏,需同时满足Cu 5和13Cu = 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级配 不良。 确定土中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称为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① 筛分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粗粒土)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1 / 2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 2O 2Fe(OH)3 ΔFe 2O 3+3H 2O ②常见沉淀:AgCl ↓ BaSO 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 3↓ CaCO 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读数为整数)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金属》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zSQ)、盐酸(HCl)、硝酸(HNO) V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NH?H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俊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2、 (1)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猷试液变色 (2) 金属+酸盐+氢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反应) (3)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 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5) 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生成物要有气体或水或沉淀) 3、三种离子的检验 1 2、碱的通性(指可溶性碱的性质。可溶性碱有NaOH Ca(OH)2、KOH、Ba(OH)2) (1) 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猷试液变红色 (2)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3) 酸+碱盐+水

(4) 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CuO +HO 2Fe(OH)3 4_Fe2Q+3H2O ②常见沉淀:白色沉淀:AgCl $ BaSO4 $ Mg(OH) 2^ BaCO3$ CaCOj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 才可以发生。 四、金届 一、金届材料 1、金届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届光泽。 (2) 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 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金届之最: (1) 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届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届元素 (3) 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届(铁>铝>铜) (4) 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届(银>铜>金>铝) (5) 铭:硬度最高的金届(6)鸨:熔点最高的金届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届(8)饿:密度最大的金届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届(10)最早被人类广泛利用的金届 3、合金:由一种金届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届(或金届与非金届)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届特 性的物质。 ★: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届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 (2) 可塑性好、易丁加工、机械性能好 (3) 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届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届可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 点 原理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有机染料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于是,人们就利用它们来确定溶液的pH。这种借助其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pH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的变色原理是由于其分子和电离出来的离子的结构不同,因此分子和离子的颜色也不同。在不同pH的溶液里,由于其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的比值不同,因此显示出来的颜色也不同。例如,石蕊是一种有机弱酸,它是由各种地衣制得的一种蓝色色素。 HIn在水中发生电离 如果用HIn代表石蕊分子,HIn在水中发生下列电离:HIn═In-+H+ 如果在酸性溶液中,由于c(H+)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c(H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红色(酸色)。如果在碱性溶液中,由于c(OH-)增大,

OH-与HIn电离生成的H+结合生成更难电离的H2O:使石蕊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于是c(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蓝色(碱色)。如果c(HIn)和c(In-)相等,则呈现紫色。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都是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范围叫做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由实验测得的。 注意:强酸滴定弱碱时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时用酚酞。其他情况可用紫色石蕊试剂。 酸碱指示剂选择编辑 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颜色变化变色范围(pH) 石蕊(一般不用) 红-蓝 5.0~8.0 lt;5.0呈红色 5.0~8.0呈紫色 gt;8.0呈蓝色 甲基橙(一般用于酸式滴定) 红-黄 3.1~4.4 lt;3.1呈红色 3.1~ 4.4呈橙色 gt;4.4呈黄色 酚酞无-红 8.2~10.0(注意:酚酞遇浓硫酸变橙色,一般用于碱性滴定)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中考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的酸和碱 注: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 (1)浓盐酸的挥发性: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挥发性越强。 雾是小液滴,烟是固体小颗粒,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HCl)气体与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不是白烟。 (2 (3)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物)、腐蚀性(化)、脱水性(化,是腐蚀性的一种) (4)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绝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因为浓硫酸密度比水大,而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浮在浓硫酸之上,造成局部沸腾。 (5)其他常见的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 2.酸的化学性质(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 +

(1)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熟石灰、烧碱: ①石灰石→生石灰:↑+23 CO CaO CaCO 高温 ②生石灰→熟石灰:CaO + H 2O = Ca(OH)2,放出大量的热 ③纯碱→烧碱:Na 2CO 3 + Ca(OH)2 = CaCO 3↓ + 2NaOH (2)其他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 )、氨水(NH 3·H 2O ) 4.碱的化学性质(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注:并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如H 2O 、CO 。

5.浓硫酸、氢氧化钠事故的处理: (1)浓硫酸: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氢氧化钠: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6.常见的干燥剂: (1)浓硫酸:因能与NH 3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NH 3 (2)氢氧化钠固体:因能与CO 2、SO 2等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CO 2、SO 2 (3)生石灰:吸收水分,食品的干燥剂,CaO + H 2O = Ca(OH)2 (4)铁粉:吸收氧气、水蒸气,抗氧化剂,食品的保鲜剂 7.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1)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 (2)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8.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1)NaOH + HCl = NaCl + H 2O 该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便于观察,在NaOH 溶液中滴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消失,证明NaOH 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中和反应关键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以上反应虽然有盐和水生成,但都不是中和反应。 所以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9.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3)水: 二、酸碱性和酸碱度 1.酸碱性:酸性、碱性、中性。注意:呈酸性不等于一定是酸、呈碱性不等于一定是碱。如纯碱不是碱,但其水溶液呈碱性,pH>7。 2.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 表示,范围:0~14。 (1)pH = 7 时,溶液呈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pH < 7 时,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越接近7,酸性越弱;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3)pH > 7 时,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越接近7,碱性越弱;滴入紫色石蕊试 酸性氧化物 +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 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CuSO 4→CuSO 4·5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