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变幅杆及其性能参数测试平台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超声变幅杆及其性能参数测试平台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超声变幅杆及其性能参数测试平台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2015届)

题目超声变幅杆及其性能参数测试平台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5月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超声变幅杆及其性能参数测试平台设计》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本文从已知的变幅杆大小端直径、工作频率和材料出发,对超声加工系统中的变幅杆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根据已有的变幅杆大小端直径,通过波动方程理论,完成对阶梯型、指数形、圆锥形三种变幅杆的外形设计计算。

2.利用有限元方法,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设计出的三种变幅杆进行动力学分析。先在SolidWorks中建立三种变幅杆的三维模型,再导入ANSYS中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模态分析是指在规定超声波发生器所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范围内,测定出变幅杆的各个固有频率。谐响应分析是指确定变幅杆的一个固有频率,并在变幅杆的一个固定断面施加一个正弦规律的振动,再测定变幅杆的自由端的振动变化。通过比较自由端和固定端的振幅大小变化,求出所设计的变幅杆的振幅放大比。

3.搭建实验测定平台。搭建了单独测定变幅杆放大系数的实验平台,还搭建了测定超声振动系统性能的实验平台,并对已有的变幅杆加以实验测定。通过阻抗分析仪、激光位移传感器等得到谐振频率、放大系数的实际测量数据,并判定了已有的超声振动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超声变幅杆;有限元;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实验平台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known diameters of both ends of ultrasonic horn, the working frequency and the material, the horn with the ultrasonic processing system were studied.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According to the diameters of both ends of ultrasonic, and by the theory of wave equation, complete the size calculation of tapered, exponential and stepped ultrasonic horn.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7145947.html,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plete the dynamics analysis of three horn by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First, we should set up 3D models of three horn in SolidWorks, and then import 3D models to ANSYS for modal analysis and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Modal analysi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ltrasonic generator vibration frequency range and determine each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horn.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is in the determined natural frequency of a horn, and the horn of a fixed section applied a sinusoidal vibration, to determine the vibration change of the free end of the horn. By comparing the amplitude change of the free end and the fixed to get the amplification ratio of the designed horn.

3.Set up the experimental test platform.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measuring the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ble amplitude rod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measuring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existing variable amplitude rod was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The actual measurement data of the resonant frequency and the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are obtained by the impedance analyzer and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system is determined.

Keywords: ultrasonic horn;finite element;modal analysis;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experimental platform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引言 (1)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 (1)

第二章超声波加工概述 (4)

2.1 超声波的特点 (4)

2.2 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 (5)

2.3超声加工的特点 (7)

第三章变幅杆的设计 (8)

3.1 变幅杆设计理论 (8)

3.1.1 变幅杆设计概述 (8)

3.1.2 变截面纵振动的波动方程 (8)

3.2 指数形变幅杆的理论计算 (10)

3.2.1 指数形变幅杆频率方程和谐振长度 (11)

3.2.2 指数形变幅杆的位移节点

x (11)

M (12)

3.2.3 指数形变幅杆的放大系数

p

3.2.4 指数形变幅杆的计算 (12)

3.3 圆锥形变幅杆的理论计算 (12)

3.3.1 圆锥形变幅杆的频率方程和谐振长度 (13)

3.3.2 圆锥形变幅杆的位移节点

x (14)

3.3.3 圆锥形变幅杆的放大系数

M (14)

p

3.3.4 圆锥形变幅杆的计算 (14)

3.4 阶梯形变幅杆的理论计算 (14)

3.4.1 阶梯形变幅杆的位移节点

x (15)

M (16)

3.4.2 阶梯形变幅杆的放大系数

p

3.4.3 阶梯形变幅杆的计算 (16)

第四章运用ANSYS对变幅杆的动力学分析 (17)

4.1 有限元方法简介 (17)

4.2 有限元方法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18)

4.2.1 模态分析的力学基础 (18)

4.2.2 谐响应分析的力学基础 (19)

4.3 变幅杆的动力学分析 (20)

4.3.1 变幅杆模型的建立 (21)

4.3.2 变幅杆网格的划分 (22)

4.3.3 变幅杆的模态分析 (23)

4.3.4 变幅杆的谐响应分析 (25)

第五章变幅杆性能参数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 (29)

5.1 实验目的 (29)

5.2 实验设备 (29)

5.2.1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29)

5.2.2 电荷放大器 (31)

5.2.3 示波器 (32)

5.3 实验测试系统的搭建 (32)

第六章超声振动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 (34)

6.1 实验简介 (34)

6.2 主要实验设备 (34)

6.2.1 激光位移传感器 (34)

6.2.2 阻抗分析仪 (35)

6.3 实验测试系统的建立 (35)

6.4 实验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36)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39)

7.1 总结 (39)

7.2 展望 (39)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超声波加工是一种近十几年来新兴的加工技术,目前已经在很多工业中得到了应用。超声波振动的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多,例如在在生活中的超声波清洗,还有生产中的超声波焊接等方面。且已经证明了超声波振动在其他很多行业中有诸多优点。这些行业包括汽车、食品加工、医疗、纺织等。通过超声加工,以达到产品性能的显著提升和质量的改进。

超声振动的能量在加工中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实现的。①超声波加工,这种方法是基于材料去除的磨料原理。是用被连接在超声变幅杆末端的被制成精确外形的刀具对工件进行研磨。②基于超声波辅助加工的传统加工技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关于第一种方法,即超声波加工方法。超声波加工所应用的加工的材料和范围十分广阔,特别适合于加工一些难加工或是需要高精度的材料,例如含碳量高的合金钢等。反复的高频振动冲击模式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性能并被改进成金属切削工艺[1],其中工件和刀具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看成是一个微振动的过程。

在超声波加工系统中,换能器是产生振动的,但是它产生的振动的振幅一般非常小,大约只有mm

.0,这种程度的振幅对于加工工件的磨料驱动是远

001

01

~

.0

远不够的[2]。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部件能够放大换能器产生的振幅,这个零件就是变幅杆,它能有效地放大振幅。在目前的生产和研究中中,设计比较简单和常见的有:指数形,阶梯形还有圆锥形形状的变幅杆。除此之外,为了得到各种不同形状变幅杆的优点,回避其缺点,以提高形状因数,增大放大系数,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复合型变幅杆,所谓的复合型变幅杆,实际上就是由两种或以上的普通变幅杆连接组合形成的。由于此次课题暂不涉及到复合型变幅杆,便不多赘述。下文对三种单一的变幅杆做详细的计算分析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对上述三种变幅杆的动力学分析部分,主要是模态分析还有谐响应分析。动力学的分析运用了有限元分析法,运用的软件是ANSYS。此外还设计搭建了测试变幅杆放大系数的实验测试平台,对现有的变幅杆进行了实验测试,以论证实验平台的可行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超声变幅杆动力学特性所需的外形及几何尺寸的选择提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

超声学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向,超声波加工技术就是这许多研究方向的其中之一,其发展迅速,发挥着重大作用。伴随着超声学的发展,超声加工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也正是超声加工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超声学的进步。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超声波加工实验首次开始进行,当时是由美国的一些物理学家参与研究。在那时,玻璃制品的加工还是非常苦难,所以超声波加工实验的对象就是玻璃。那时还没有涉及到超声变幅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1945年左右提出的。最开始,变幅杆的类型是纵指数形的,其目的是为了放大超声波的功率。后来,发现单一指数形形状的变幅杆不适合用于所有的生产情况中,在这个前提下,悬链形和复合型被提了出来,并运用到了实践中。对于变幅杆的外形形状在此之前一直没有一个参数加以描述,直到形状因数这个概念被提出,有了这个参数概念,变幅杆的设计理论更加趋于成熟,沿杆方向分布更均匀的高斯形变幅杆被发明了出来,以此获得了高位移的振幅。还有一个超声加工中非常重要的零件在这时被提了出来:振动方向变换器。基于此零件,大功率超声获得的途径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另一种结构也被提了出来:夹心弯曲换能器。此后,变幅杆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日本,在这一领域有了很多新的先进的发明,这些发明进一步推动了变幅杆的发展。随着变幅杆领域的快速发展,弯曲振动形的还有扭转振动形的都在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常规形状的变幅杆,在一些特殊领域工业中也出现了一些特殊形状的变幅杆,例如变厚度的盘形变幅杆等,虽然外形看上去不是变幅杆的外形,但是从功能上来说也属于变幅杆的范畴。

纵观变幅杆的发展历史,Y.S.Wong,W.K.H.Seah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变幅杆采用CNC加工就是他们提出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变幅杆的加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孙玉林教授对指数形超声变幅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对纵振扭转的能量还有指数衰减系数,及其具体选择方案做了研究[3]。

ANSYS对于变幅杆的设计优化运用的十分灵活是在埃及科学家S.G.Amin等提出了ANSYS软件包对变幅杆的具体仿真过程后实现的,他们自己还对双锥形变幅杆进行了仿真测试,过程中不是现在最常用的体单元,而是面单元,所做的这个仿真得出了变幅杆在不同截面处的振幅大小,这种仿真研究为工业实践中选择合适外形尺寸的变幅杆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方案[4]。

目前,有限元分析法等软件技术已经普遍被用来设计轴对称形状的变幅杆。随着有限元软件技术的发展,又有L.C.Lee等人运用这一类软件测定了变幅杆的固有频率,这在变幅杆的发展中是及其重要的一步,因为运用仿真得到了固有频率,这样子在设计时就能使变幅杆更好地达到固有频率,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5]。

有限元技术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变幅杆,它有非常广的运用范围,只在超

声加工领域,还能用于研究压电式换能器。B.Dubus等人就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普适结论。

当变幅杆承受负载时,其一些特性又有了不一样的结论,所以对于负载下变幅杆的特性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变幅杆总是在有负载下工作的,廖华丽等人就在这一方面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6]。

纵观变幅杆的发展历程,之前前辈们对于变幅杆的研究已经非常的透彻,本文只是在众多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在这个领域有关的研究。

第二章超声波加工概述

2.1 超声波的特点

超声波,顾名思义,也是声波的一种,声波是一种纵波。正常声波的频率范围是Hz

16。高出了这个范围,人耳便不能感受到了,这就是超声波,不被16000

~

人耳所感知的一种声波,当然还有低于这个范围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也不能被人耳所感知,但本次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是前者。超声波的运用,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在特种加工领域,利用超声波所携带的巨大能量,在材料加工领域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二是在信息采集领域,利用超声波强大的穿透能力来采集信息,且对人体几乎无伤害。超声波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所以它和声波的特性一样,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和波长、介质密度、频率等有关。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

=(2.1)

f

其中,式中:

c——超声波的传播速度()s

m;

λ——超声波的波长()m;

Hz。

f——超声波的频率()

2)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运动的轨迹可用余弦函数来表述,即以下公式:

()?

ω+

x cos(2.2)

A

?

=t

其中,式中:

x——质点运动的位移()m;

A——质点振动的振幅()m;

ω——圆频率()s

rad;

t——时间()s;

?——振动的相位角()

rad。

3)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样,超声加工利用的就是超声波所携带的巨大的能量,

所以超声波特性之下就是能够传递巨大的能量。要用能量强度来表示的话,垂直于传播方向,每平方厘米,可以高达上百瓦。这其中,九成以上能够利用在加工之中。

4)当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又会具有在其他介质中传播所不具有的特性,因为在液体中,超声波的高频率振动会带动着液体振动,液体质点在超声波的带动下,产生了有些区域稀疏,有些区域压缩的现象。但是液体基本上是不可压缩的,所以在稀疏区域和压缩区域的压力就会有正负交替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空化现象。空化现象指的就是瞬时的液体压力增大,能够达到几十个大气压,并伴随着液压冲击。就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这种特性,超声加工中刀具带动着磨料悬浮液,使得交变的脉冲压力作用于所要加工的工件表面,破坏分散表面固体物质,以达到加工效果。

5)反射和折射是波所具有的通性,超声波也不例外。当超声波从一种介质传向另一种介质中,就会产生折射,同时也伴随着反射。但反射的量的多少,即所反射的能量的多少要取决于一个常数:波阻抗(密度与波速的乘积c )。超声波所进过的两种介质的波阻抗的值差距越大,超声波所不不能通过的,即被反射的能量就越多。在变换了介质材料状态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即例如从固体传向液体等类似的情况,超声波几乎会反射所有能量。在相邻的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两固体之间肯定会有缝隙,这会对超声波的反射造成巨大的有利条件,为了减少能量的损失,改善超声波的传递,往往会在两个固体之间塞上填充物,例如凡士林等,这样既能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也能起到减少超声波反射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2.2 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

在超声加工的过程中,换能器是直接连接着电源的。换能器能转换电能为机械能,将电震荡转换为同一频率、垂直于被加工零件表面的超声机械振动,但是换能器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幅仅为mm

~

.0。所以需变幅杆对其进行放大,变

005

01

.0

幅杆放大后为mm

05

.0,放大后的振动可驱动端面刀具做超声振动。在刀具振~

1.0

动的过程中,磨料悬浮液(其中包括磨料、水或煤油)在刀具的带动下,做出高速的振动,磨粒直接快速作用到材料上,使加工区域的材料变形、开裂,一直到被加工工件表面需要去除的部分散碎成微粒,如图2.1所示。

图2.1超声波加工示意图

刀具的不断振动带动了磨料悬浮液的不断搅动,促使了悬浮液中的磨料对工件表面进行快速打磨。在这过程中,又因为超声波是在液体中传播,所以伴随着空化现象,这样工件的表面就会形成液体空腔,悬浮液就会渗入到工件的缝隙中。空化作用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均匀了磨料悬浮液和加快了加工产物的排除。就是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下,各个环节的不断重复循环,实现了超声加工。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超声加工是磨粒在磨料悬浮液中,在超声振动的作用下冲击、抛磨材料表面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有空化现象和侵蚀的作用,但是这两样是辅助,主要还是悬浮液中磨料的振动。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脆性材料更适合超声加工,因为其材料受到冲击作用时较易被破坏。

超声加工设备是对机床、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振动系统还有磨料悬浮液循环系统的总称。上述中的超声振动系统是以换能器为先的加上变幅杆和刀具的总称。超声变幅杆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放大换能器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以适用于刀具对超声加工的需要。且不同超声振动系统中使用的变幅杆形状一般是不同的,即沿变幅杆长度方向上截面面积变化情况不同。振动在通过变幅杆时,一路传播下来,对每个截面来说,所携带的能量是不变的,即如果在横截面积非常小的截面,所携带的能量也是一样的,那么对于这个截面来说,能量密度就会非常大,振动幅度也会随之提高。另外为了使得变幅杆起到放大振幅的作用,最终能够输出足够大的振幅,换能器所产生的振动的频率应该近似等于变幅杆的固有频率,使两者能够达到共振的状态。这就给变幅杆在设计之初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变幅杆的谐振长度应该是等于超声波波长的一半,或者应该是整数倍的。

2.3超声加工的特点

超声加工非常适用于加工脆性硬性材料,例如石英等等。加工范围也十分的广阔,不仅仅是切割打磨而已,还有打孔等等各方各面都可以运用超声加工。当然超声加工也适用于加工耐热导电性金属材料,包括高碳钢等等。目前超声加工应用非常广泛,在各行各业都有其身影。目前应用的由超声焊接、超声切削、超声波清洗、超声钻孔等等,还包括医学界的超声波CT。从而可见,超声波的应用和前景都非常广阔。

由于超声加工工件时,去除工件材料的原理主要是依靠磨粒瞬间局部的冲击作用,所以工件表面所受的宏观切削力非常小,切屑应力和切削热也很小,故不会使被加工工件产生变形和烧伤,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被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一般可达到m

63

~

.0,尺寸精度可达mm

Raμ

08

.0

±,这样的加工精度同样适用于

.0

03

加工窄缝、薄壁、低刚度的零件。

超声加工中的刀具可以使用较软的材料,做成较复杂的形状,且刀具和被加工工件之间不需要复杂的相对运动,就能够加工不同的复杂的型腔和型面。所以,一般来说,超声加工系统的机床结构比较简单,操作和维修也较数控加工中心等其他加工设备简单。

另外,超声加工系统不受被加工材料是否具有导电性的限制。对超声加工来说,被加工工件的材料脆性越大越容易加工,材料硬度越大,或强度韧性越大越难加工。因为超声加工加工工件时,直接接触工件的是磨料悬浮液,而不是刀具,所以说,刀具起到的作用和普通车床上是不一样的,因此刀具的硬度没必要那么高,可以低于工件材料,但是和工件材料直接接触的悬浮液中的磨粒,其硬度是必须大于工件材料的。此外,超声加工还可以与其他多种加工方法相结合,形成各种复合加工工艺,例如生产中经常应用的超声电火花加工,当然还有超声电解加工、超声振动钻削等。

第三章 变幅杆的设计

3.1 变幅杆设计理论

3.1.1 变幅杆设计概述

超声变幅杆的主要功能是把超声波的振幅放大至刀具有效加工所需的大小。超声变幅杆也可以看做是把振动能从换能器传递到刀具的工具。它是通过与换能器达到共振来是实现工作。超声变幅杆的设计制造过程需要非常小心,要校核再校核。设计不合理的超声变幅杆会有损设备的机械加工性能,会对振动系统产生破坏并对超声发生器造成巨大的损坏。

超声波传播原理和简单机械振动系统的振动还有质点理论是超声变幅杆的理论设计基础[2]。

通常,超声变幅杆是由具有高疲劳强度和耐磨的金属制成的。超声变幅杆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其共振频率的确定和正确的谐振波长的确定。变幅杆的谐振长度如上文所提到的,应该是超声波半波长的倍数。简单几何形状(圆柱形)的超声变幅杆的谐振频率是能够确定的。对于复杂几何形状的变幅杆的谐振频率通常通过有限元的方法来确定[7]。

超声变幅杆的主要性能需有由放大系数来评估

01A A =

? (3.1)

式中 A0——超声变幅杆输入端的振幅,

A1——超声变幅杆输出端的振幅,

对放大系数的基本要求 1>? (3.2)

3.1.2 变截面纵振动的波动方程

在设计和应用变幅杆的过程中,为了简便起见,可以从理论上把变幅杆考虑成是由均匀、各向同性材料所构成的变截面杆。并且当变幅杆的尺寸远远小于波长时,在不计损耗的前提下,并且纵波一定是沿着变幅杆的中心轴方向进行传播,那么在杆的各个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应该是均匀的[8]。

图3.1变截面杆纵振示意图

图3.1所示的是变截面杆纵振的示意图,图中的x 轴是变幅杆的中心对称轴,作用在微小体元(x ,dx x +所限定的区间)上的张应力为

dx x ??σ,利用牛顿定律,

加以推导,可以得处变幅杆理论的关键动力学方程[9]:

dx t S dx x S 22)

(???=???ξρσ (3.3) 其中:)(x S S =——杆的横截面积函数;

)(x ξξ=——质点位移;

x

E x ??==ξσσ)( ——应力函数; ρ——杆材料的密度;

E ——杨氏模量。

当处于简谐振动的情况下,式(3.3)又可以改写成

(3.4)

上面这个式子就是变截面杆纵振动的波动方程,其中222c k ω=,k 为园波数,ω为园频率,ρE c =为纵波在细棒中的传播速度。可以根据边界条件

]()()(,0)[(00初始振幅)和===??=??x x t x u x x ξξ来求解此方程[10],利用此方程,可以求得引起和振动波产生共振的变幅杆的长度以及在这个长度下的振幅的变化情况。但上述公式是有适用前提的,只是在变幅杆的截面函数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情况下,例如:阶梯形,指数形,圆锥形等变幅杆。对于截面函数更为复杂的或者是复合型的变幅杆,式(3.4)中的S 对x 的一阶导数就不是常数,即所说的式(3.4)的一次项先系数不是常数,那么这个方程的求解就会变得困难。

本文所研究的课题的变幅杆的工作频率为KHz f 20=,变幅杆的截面都为圆截面,变幅杆所用的材料45钢,纵波在变幅杆中的传播速度为s mm c 196.5=[1]。此02122=+??????+??ξξξk x x S S x

次研究的课题,将对指数形、圆锥形和阶梯形变幅杆进行理论设计及计算。下文将展开具体公式推导和计算。

3.2 指数形变幅杆的理论计算

图3.2指数形变幅杆

图3.2所示的为指数形变幅杆。变幅杆在坐标原点(0=x 处)的横截面积为1S ,(l x =处)的横截面积为2S 。而作用在变幅杆输入端(0=x 处)以及输出端(l x =处)的力和纵波振动速度分别为?

?2211,ξξF F 和,。取指数形变幅杆的横截面为圆截面时,圆截面半径的函数为x e R R β-=1。

其中,式中N l R R l S S l ln 121ln 121ln 1===β; 2

121R R S S N N ==—面积函数,— 那么这样就可求得方程(3.4)的解为: t j e x K a x K a x e ωβξ)'sin 2'cos 1(+= (3.5)

其中式中,22'β-=K K 。

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计算,可以省略去时间因子t j e ω。那么,应变分布的表达式可以写成:

)'cos '2'sin '1()'sin 2'cos 1(x K K a x K K a x e x K a x K a x e x +-++=??βββξ

(3.6)

且变幅杆的边界条件为两端自由:

?????=??=??-=?-====??=??=?

==l x x l x t l x x x x t x ξξξξξξξξξξ22000110 (3.7) 3.2.1 指数形变幅杆频率方程和谐振长度

从上文式(3.6)和边界条件(3.7)中的00==??==??t x x

x x ξξ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0'sin '12=???

????????? ??+l K K ββ 且由于02'1≠+???

?

??????? ??ββK ,所以可以得到频率方程 0'sin =l K (3.8)

或 πn l K =' ?=3,2,1n (3.9)

2

''

2'λλπππ

N N K n l === (3.10) 因为22'β-=K K ,可以得到指数形变幅杆中纵波的传播速度

21'??? ??-=ωβc c

c (3.11)

通过上述式子可以得出结论,在指数形变幅杆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是和圆频率有关系的,当满足关系

12

? ??ωβc 或 πβ2c f > 时,必须按照以上公式来设计指数形超声变幅杆,声波在变幅杆中的传播才能实现,振动能才能从变幅杆的输入端传到输出端。

把式(3.11)代入到式(3.10)中,结合式l N ln =β,就可以计算出谐振长度l :

2

ln 122ln 12??? ????? ??+=+=πλπn N n n N f c n l (3.12)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前文公式中所出现的'λ和λ分别指的是纵波在指数形变幅杆和均匀细杆中的波长。

3.2.2 指数形变幅杆的位移节点0x

根据边界条件(3.7)以及式(3.5)、式(3.6),可以确定出常数11ξ=a ,12'ξβ

K a -=,

将其代入式(3.5)中,可得到质点沿轴向的位移分布方程为

??

?

??-=x K K x K x e 'sin ''cos 1ββξξ (3.13) 当0=ξ时,可以求出位移节点

')'cot(0K x K β

= 或 ??? ??=ππN arc l

x ln cot 0 (3.14) 3.2.3 指数形变幅杆的放大系数p M

根据式(3.13)可以得出 10ξξ==x

??

? ??-==l K K l K l e l x 'sin ''cos 1ββξξ ??

? ??-====l K K l K l e x l

x p M 'sin ''cos 0ββξξ 把频率方程πn l K ='代入到上述式子中就可以得到放大系数P M 为

N l e P M ==β (3.15)

3.2.4 指数形变幅杆的计算

根据课题所给数据,mm 871=φ,mm 172=φ,按照面积系数计算公式,求得面积系数1176.5=N 。为了减小变幅杆尺寸,本方案采用半波长变幅杆,在公式(3.12)中,取1=n ,计算求得谐振长度mm l 66.145=,进而求得3102.11-?=β。接着判定πβ2c f >是否成立,31022.92?=π

βc ,满足要求,说明设计出的此尺寸变幅杆能够传递声波。再根据式(3.14)计算出位移节点mm x 61.500=,根据式(3.15)计算出放大系数1176.5=p M 。

3.3 圆锥形变幅杆的理论计算

图3.3圆锥形变幅杆

图3.3所示的为圆锥形变幅杆。假设作用在此圆锥形变幅杆两端的力和振动速度分别为1F ,?1ξ和2F ,?

2ξ,且变幅杆在坐标原点(0=x )处的直径为1D ,在另一端部(l x =)处的直径为2D ,可得到函数的关系式为

2)1(1x S S α-=

)1(1x D D α-= 其中,式中 Nl

N l D D D 1121-=-=α 2

1D D N = 此时,波动方程(3.4)的解为

()Kx a Kx a x sin 2cos 111

+-

=αξ (3.16) ()()Kx a Kx a x Kx K a Kx K a x x sin 2cos 1211cos 2sin 111+--+--=????? ????? ??ααξ

(3.17)

3.3.1 圆锥形变幅杆的频率方程和谐振长度

通过式(3.17)和边界条件

00==??==??l x x

x x ξξ 可以得到频率方程 ()11)tan(2-??? ??-=l K Kl

Kl αα (3.18)

或 2

2)()

1(1)tan(Kl N N Kl Kl -+= (3.19) 通过式(3.18)可以求出根0)(Kl ,将其代入下式便可求出圆锥形变幅杆的谐振长度

0)(2Kl l π

λ=

(3.20) 3.3.2 圆锥形变幅杆的位移节点0x 根据式(3.16)和式(3.17),运用边界条件

00,10==??==x x

x ξξξ 可以确定出常数 K

a a 1211,ξαξ=-= 把21,a a 代入到式(3.16)中可以得到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

??

? ??--=Kx K kx x sin cos 111ααξξ (3.21) 在式(3.21)中,令0=ξ,可计算出位移节点0x :

??

? ??=αK K x arctan 10 (3.22) 3.3.3 圆锥形变幅杆的放大系数p M

放大系数p M 的计算公式为

??

? ??--=Kl NKl N Kl N M p sin 1cos (3.23) 3.3.4 圆锥形变幅杆的计算

根据式(3.19),先求出()0Kl 。求得()456.30=Kl ,再根据式(3.20)求得谐振长度mm l 0.142=。然后求位移节点0x ,求出310666.5-?=α,21043.2-?=K ,根据式(3.22),求出位移节点mm x 32.610=。最后根据式(3.23)求出放大系数49.4=p M 。

3.4 阶梯形变幅杆的理论计算

XX大学关于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模板】

XX大学教务处文件 教发]2019: ___号 XX大学关于 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质量,现将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照《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首都师大校发[2013]_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文件执行,特别提请各院(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学生需下载填写并按下表所列顺序打印装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其中需要学生填写的内容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体录入,需个人签字的部分应该手工填写,手册封面参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封面格式要求》(附件1)(需白色铜版纸打印),由学生本人按照封面格式要求制作,内容用_4纸打印。 2.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详见《管理办法》中的“附件: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部分,学校根据写作规范制作《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模板》(理科参考附件8,文科参考附件9),供学生参考

二、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各院系要抓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工作。督促教师和学生按要求填写《XX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及时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总结。 四、坚持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应从严把握,优秀率应不超过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5% ,优良率控制在50%以内。教务处将继续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并请校内外专家对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 五、中期检查及答辩工作 1. 院(系)中期检查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第四- 六周前完成。 2.答辩资格审查在第八学期第十周前完成;正式答辩在第八学期第十一周前完成;补答辩在第八学期第十二周前完成。 3.在人人参加答辩的基础上,院系组织争优答辩。各院(系)需在2020 年__月___日周一之前将答辩及争优答辩的时间及地点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便于学校随机抽查。 4. 根据教育部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要求,院系推荐的2020 届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将通过中国知网等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进行重复率检测,检测结果作为评选校级优秀论文的依据。市级优秀论文推荐事宜将依据 ________ 市教委、学校工作的最新安排另行通知。 5. 答辩成绩需毕业审核之前在教务系统中以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分等级制录入。 六、各院(系)需在2020 年__月__日周五前将以下材料提交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一)纸质及电子版材料 1.推荐优秀毕业论文:上交推荐优秀毕业论文纸质打印版一本和优秀毕业论文电子版全文(必须为 ____ 格式);《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推荐汇总表》(附件10)电子版和纸质版; 2. 评选优秀指导教师:上交《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推荐汇总表》(附件11)电子版和纸质版。 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附件12)电子版和纸质版;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 1991年9月教务处制订 2000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3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4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5年10月教务处修订 2006年11月教务处修订 2010年10月教务处修订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本管理办法除指明对毕业设计有特殊要求外,有关毕业论文的要求均适用于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为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学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选题 (一毕业论文的题目由学生所在学院于第七学期初(第7周公布并由学生选定,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拟与所学专业有关的题目,经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后确定。 (二毕业论文题目应与所修读专业有密切关系,应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为主,应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其范围大小和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

(三学生选题应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申请表》,报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在所指导学生完成开题申请表后,应适时召开开题报告会,组织学生就所选题目进行交流、评估,确定是否同意学生的选题。 (四毕业论文原则上为一人一题,如确需二人以上共同完成同一选题,须由指导教师同意并报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批准,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部分的研究工作。 (五开题申请表一经批准,学生不得随意改变论文题目。个别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者,须向指导教师说明理由,经指导教师、学院审核同意后,方可改变。 二、撰写 (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应查阅、研究写作论文所必须的文献资料,在正文中形成独立章节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求如下: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指在学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文献综述的字数应为800—1000字。 3.学生必须翻译两篇与选题直接相关的外语文献,外语文献应为专业论文或论文核心部分,译文汉字总字数不得少于2500字。 (二学生对所研究的论题应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独立见解。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楚,文字简练、通顺。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 作计划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1、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形成系统化和综合化的知识体系。 2、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流程 1、选题:拟出选题→审核小组审核选题→领导组决定选题→师生双向选题→领导组审核确认→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 2、开题:学生调研、搜集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撰写工作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开题指导小组组织开题报告会决定是否开题→不适当题目更换新题

3、实践:学生调研、实验、实践→指导教师每日进实验室指导→每周召开一次组会 4、检查:各组不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系领导组进行中期检查。 5、论文撰写:→指导教师指导撰写并修改论文→系领导组定期检查→定稿 6、答辩: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答辩小组组织答辩会 7、成绩:评定总成绩→未通过答辩者在规定时间补答辩 8、总结:各小组进行工作总结→系领导组进行工作总结→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 9、装订:教务处领取毕业论文封皮→按规定装订毕业论文文本→存档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在系主任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科研团队具体组织实施。团队负责人分别为:赵明根、张海容、任光明、赵三虎。系主任和分管毕业论文工作的副主任全面负责本系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配备、时间安排、进度检查、答辩组织、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等工作。要加强管理,精心组

织,严格要求,经常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1、科研团队各成员按照选题原则确定题目(学生也可自己提出有创意的题目报团队负责人),选题一定是指导教师本人的科研方向并能独立全程指导,题目首先由团队负责人审核,再由审核小组审核(选题审核小组成员见附件1),填写题目报表,领导组决定,然后将课题向学生公布。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能力等情况自选题目,但需调整解决一题多人争选或有的题目无人选的情况。 3、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书。 4、各团队组织学生开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填写《忻州师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将有关审核意见填入《忻州师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表》。系主任和分管副主任对《开题报告》及《进度表》进行随机抽查。 5、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阶段,能使低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一同进入实验室,查阅文献,熟悉仪器,夯实基础知识,参加每周一次的组会(要求指导老师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汇报)。可以是大组会(以团队组织),也可以是小组会(指导教师小组)。

超声变幅杆外文翻译--超声加工技术中超声变幅杆的设计

4300汉字,2500单词,1.5万英文字符 出处:Nad M. Ultrasonic horn design for ultrasonic machining technologies[J]. Západo?eská Univerzita, 2010, 4(1).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翻译题目超声加工中超声变幅杆的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超声加工技术中超声变幅杆的设计 M Nad 摘要:许多工业的应用领域和生产技术都基于超声波的应用。在许多情况下,超声现象也运用于加工材料的工艺流程中。使超声加工技术起作用的设备主要元件就是超声变幅杆,也就是所谓的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设备尤其是超声加工设备的性能取决于超声变幅杆外形的合理设计。本文展示了不同几何形状的超声变幅杆的动态特性。对各种不同形状的超声变幅杆的几何参数特性(固有频率、振动形态)都进行了分析。模态分析的模型是用有限元(FEM)数字模拟的方法实现的。本文也展示了各种超声变幅杆的可比参数。 ? 2010 西波西米亚大学版权所有 关键词:超声波;超声加工技术;模态特性;超声变幅杆;纵向振动;有限元理论 1.绪论 超声现象的使用在许多工业应用中日趋增多。超声波振动被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且有较好的效果,例如:超声波清洗,塑料焊接,等等。且已经被证明在其他许多应用中有很好的作用。这些应用包括汽车、食品加工、医疗、纺织和材料连接,且主要应用于加工制造业。性能和质量的显著提升是通过在加工工艺中使用超声振动实现的。 超声振动能量在加工技术中的应用是由两种不同的途径实现的。第一种途径,称为超声波加工,是基于材料去除的研磨原理。刀具的一端连接在变幅杆上,制成精确的外形对工件进行研磨。第二种方法是基于超声波辅助加工的普通加工技术。超声波振动被直接传递到切割工具上,直接运用于切割过程中。这些技术被应用于高精密加工和韧性材料还有难切削材料的加工,如高碳钢,镍基合金,钛铝—碳化硅金属基复合材料。反复的高频振动冲击模式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性能并被改进成金属切削工艺[2,5,9,10],其中工件和刀具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看成是一个微振动的过程。 超声波振动能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好处和切割工艺的改进。据报道,在最近公开的研究工作中,切削工具的高频超声波振动已显著降低切削力和刀具磨损,表面光滑度达到了25—40%,圆度改善达到40—50%。在切割低碳合金钢时,超声波振动装置中切削力降低了50%左右,并可生产出比传统切削更小和表面光洁度更高的芯片。

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实施办法

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实施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掌握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整个本科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申请学士学位的依据之一。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我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一步规范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参评对象 全校应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二、评选标准 1、论文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写作较为规范,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立论正确,观点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思路清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资料翔实,语言流畅,结论正确合理。 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外文资料翻译通顺正确,毕业论文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答辩时概念清楚,语言表达准确,并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设计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设计说明书完备,设计方案较为科学,计算、实验分析严密、正确,结论合理,数据可靠。艺术类设计版面及其他相应表现手段完整、规范,整体制作效果好。 整个设计过程充分体现出作者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答辩时概念清楚,思维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毕业设计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 三、评选程序 1、教务处根据各系部的专业结构、学生人数下达指标到各专业; 2、各系部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指标,组织评审推选上报。

本科生数学毕业论文

本科生数学毕业论文 《关于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摘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早已步入课堂,为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彻底改变了“粉笔”+“黑板”的教学,融生动逼真的动画,清晰的文字注解和悦耳 的声音于一体,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空间,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 术与以往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化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变为熟悉的、具体的知识,营造情境、开辟思维空间,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是实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它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点,传 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以抽象性为主的初中数学,涵盖了抽象的、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很久以来,许多教师积累不少传统教学的一些直观、形象的解决方法,然而,没有从 根本上处理这些抽象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反 复显现,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料及技巧、技能训练的典型习题,画图、演算、证明示范,营造一种新颖的教学情境,变“动态”为“静态”,“连续”为“定格”,让“微观”表 现“宏观”,“抽象”呈现“具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帮助学生 建立数学结构,更好地观察数学现象,分析探索数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帮助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一举两得,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营造情境,激发欲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集声、光、色、形于一体,以图像 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给学生新异的刺激,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 形象,多种感官同时接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多媒 体技术以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诸多实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课件演示 三幅图:一架飞机、一个等腰三角形、人民大会堂,一一闪现,红线显现对称轴,学生观赏,图像模拟逼真,活跃氛围,营造意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求知欲,调动学生参 与意识。 第二,实现生动、形象的显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进行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演示,取代教师冗长的讲授,使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 生动、易懂、易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成绩较差的观察演示轻而易举地获取新的 数学知识。例如教学“正方形”一课,多媒体课件将平行四边形较长的一组边同步缩短, 使“一组邻边相等”,然后使一组对边绕着同一邻边的两个端点同步旋转,使“一个角是 直角”,演示“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正方形概念的形成,再演示“矩形→正方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集模版

《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集模版》(字数5000字以内) 一、理工科专业格式 毕业论文标题(黑体三号字) 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小四号宋体) 指导教师:xxx(小四号宋体) (空两行) 摘要(四号黑体)(空两格)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200字左右。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空一行) 关键词(四号黑体)(空两格)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小四号宋体)关键词3-5个为妥。 (空一行) ABSTRACT(空两格)This is abstract in English外文摘要以200个左右实词为宜,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空一行) KEY WORDS(空两格)keyword1;keyword2;keyword3 1.前(空一字符)言(三号黑体) 前言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章标题1(三号黑体)

变幅杆设计理论

变幅杆设计理论 超声变幅杆又称超声变速杆、超声聚能器。在超声技术中,特别在高声强超声设备的振动系统中是很重要的。其主要作用是把机械振动的质点位移或速度放大,或者将超声能量集中在较小的面积上,即聚能作用。我们知道,超声换能器辐射面的振动幅度在20kH范围内只有几微米。而在高声强声应用中,如超声加工、超声焊接、超声金属成型(包括超声冷拔管飞丝和铆接等)和某些超声外科设备及超声疲劳试验应用中,辐射面的振动幅度一般需要几十到几百微米。因此必须在换能器的端面连接超声波变幅杆,将机械振动幅度放大。除此以外,超声波变幅杆还可以作为机械阻抗变换器,在换能器和声负载之间进行阻抗匹配,使超声能量有效地从换能器向负载传输。 超声波变幅杆的性能可以用许多参数来描述。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是:共振频率(共振长度)、放大系数、形状因数、输入力阻抗和弯曲劲度等。放大系数是指变幅杆工作在共振频率时输出端和输入端的质点位移或速度振幅的比值;形状因数是衡量变幅杆所能达到最大振动速度的指标之一,它仅与变幅杆的几何形状有关,值越大,所能达到的最大振动速度也越大。输入力阻抗定义输入端策动力与质点振动速度的复数比值。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求输入力阻抗随频率及负荷的变化要小。弯曲劲度是弯曲柔顺性的倒数。变幅杆越长,弯曲柔顺性越大,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这是需要避免的。弯曲劲度也与变幅杆的几何形状有关。 在超声波焊接的应用中,人们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出各种类型的变

幅杆。最简单也是较常用的变幅杆有:指数形,悬链线形,阶梯形和圆锥形变幅杆。这类变幅杆称为单一变幅杆。此外,为改善变幅杆的某些性能,如提高形状因数,增加放大系数等,还研究出各种组合型变幅杆,这类变幅杆由两种以上不同形状的杆组成。在实际应用中还出现一些由多个单一变幅杆级联工作的组合系统,这是另一个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变幅杆外,在某些应用中有时还需要一些非杆形的振动振幅变换器,其形状有盘形、长方形等,我们称其为变幅器。有些变幅器不但有振动变幅的变换功能,而且还有振动方向的变换功能。

数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数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学创新举措,对小学数学教育 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充分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 注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对教材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处理基础上,能够突 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型教学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积极进行信息反馈与评价,这对优化教学方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现状,提出优化策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与信 息技术更好整合应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在教学实践应用 中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下面是对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常见的问题总结:1目前教育体制下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在实践调查中了解到仍有部分教师对小 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认识不深,且不具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教学水平 参差不齐。由于小学生各个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不高,尚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 过程中接受新知识与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都直接影响了教育的顺利开展。2在小学数学 教育中存在的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交流问题。在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下,已经形成了以教 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这 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接受和探索,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3目前,我国教育多以 试卷方式进行学生知识的考核,即应试教育。只要适应考试、通过考试,就能打上所谓 “好学生”的标签。此种方式并不是不好,起码说明学到的知识学生都会了,但这也仅仅 能够证明学生学会了知识。其实,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此类问题也是亟 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分析 1.提升师生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为取得更好效果,要全面提升师生整体素质。教师在数 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应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学习, 达到灵活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电脑课件教学,通过制作PPT 等形式通过多媒体的影音配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在课后教师也要掌握利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后作业的收、留。如利用微信、QQ等交流工具和平台解答问题,做到教师素质的迅速提高。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交流工具对课上不懂的问题进行课下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文档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文档 Graduation thesis of the year 2020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1、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形成系统化和综合 化的知识体系。 2、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严谨的 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流程 1、选题:拟出选题→审核小组审核选题→领导组决定选 题→师生双向选题→领导组审核确认→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

2、开题:学生调研、搜集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撰写工作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开题指导小组组织开题报告会决定是否开题→不适当题目更换新题 3、实践:学生调研、实验、实践→指导教师每日进实验室指导→每周召开一次组会 4、检查:各组不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系领导组进行中期检查。 5、论文撰写:→指导教师指导撰写并修改论文→系领导组定期检查→定稿 6、答辩: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答辩小组组织答辩会 7、成绩:评定总成绩→未通过答辩者在规定时间补答辩 8、总结:各小组进行工作总结→系领导组进行工作总结→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 9、装订:教务处领取毕业论文封皮→按规定装订毕业论文文本→存档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一、基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装订顺序: 1.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3.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理工类): (1)选题背景; (2)方案论证;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4)结果分析; (5)结论或总结。 注:文科及其他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5.致谢 6.附录 7.参考文献 (二)内容要求 1.任务书、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等项内容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正文内容层次结构序数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

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简述自己完成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最主要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译文要求: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并说明出处。 11.论文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文科0.8—1.2万(其中外语专业不少于3000个单词),理工科不少于1.5万字(含图表);外文翻译不少于1.5万印刷符号、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10万印刷符号。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2千汉字以上,要求与译文相同。 12.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用A4开纸打印,并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封面

本科数学毕业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Vandermonde行列式的 相关性质及其应用 学号: 姓名: 年级: 专业: 指导教师:

姓名郭燕华学号 09420773010 论文修改意见 指导教师年月日

浅析Vandermonde行列式的相关性质及其应用摘要: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行列式无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它是后续课程线性方程组、矩阵、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基础。而行列式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Vandermonde行列式是一类很重要的行列式。本文系统的阐述了Vandermonde 行列式的相关性质及其应用,通过各种方法说明了行列式中的一些计算问题以及如何利用Vandermonde行列式计算一般的行列式,用多个例子论述并总结了Vandermonde 行列式在科研和实践生活中如何更好的应用。 关键字: 行列式;Vandermonde行列式;Vandermonde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预备知识 (2) 2.1 定义 (2) 2.2 行列式的性质 (2) 2.3 行列式计算中的几种基本方法 (3) 2.3.1 三角形法 (3) 2.3.2 加边法或升级法 (4) 2.3.3 递推法或数学归纳法 (5) 第三章行列式的一种特殊类型Vandermonde行列式 (6) 3.1 Vandermonde行列式的证法 (6) 3.2 Vandermonde行列式的性质 (7) 3.2.1 推广的性质定理]7[:行列式 (7) 3.2.2 一个Vandermonde行列式为0的充分必要条件 (9) 3.2.3 V andermonde行列式的偏导数]8[ (9) 3.3 Vandermonde行列式的翻转与变形 (11) 3.4 Vandermonde行列式的应用 (12) 第四章小结 (17) 第五章参考文献 (18) 第六章谢辞 (19)

超声变幅杆设计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超声变幅杆及其性能参数测试平台设计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精品-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1.1 超声变幅杆综述 超声加工是利用超声振动的工具在有磨料的液体介质或干磨料中产生磨料的冲
击、抛磨、液压冲击及由此产生的气蚀来去除材料,或给工具或工件沿一定方向施加 超声频振动进行加工,或利用超声振动使工件相互结合的加工方法[1]。如图 1.1。
图 1.1 超声加工示意图[2]
近几十年以来,超声加工,包括复合加工的发展极为迅速,工艺技术在深小孔加 工、难加工材料加工方面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难加工材料领域解决了很多的 技术问题,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难加工材料的研究促进了超声加工技术的发展,从而 进一步促进了新材料的发展,不难发现,超声加工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3]。
而本课题所要研究的超声变幅杆是超声波振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 超声波换能器一起共同组成了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高频电能转化为 机械能的装置,超声波变幅杆是一个无源器件,本身不产生振动,只是将超声波换能 器输入的振动改变振幅后再传递出去,完成了阻抗变换。
超声波换能器在合适的电场激励下能产生有规律的振动,其振幅一般在 10 m 左 右,这样的振幅要直接完成焊接和加工工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将换能器合理地连接 一个超声变幅杆,超声波的振幅便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只要材料强度足够,振幅 可以超过 100 m 。超声波变幅杆亦可起到提高振速比、提高效率,提高机械品质因 数,加强耐热性,扩大适应温度范围,延长换能器的使用寿命的作用。超声波换能器
-精品-

本科优秀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没有请人代做。 3、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学校有权保留本毕业设计(论文),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或向上级有关部门送交本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本工程是某办公楼结构设计,该楼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5337.6m2,建筑总高度为22.95m,不考虑抗震。建筑上,本楼拥有完善的功能。本设计的主要工作为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荷载统计、内力分析及构件配筋计算等。设计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结构施工图。为手算方便,整个结构采用典型的一榀框架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第⑨轴横向框架的结构设计。在确定了框架布局之后,进行了各种荷载、作用的计算,分析了结构的内力,找出了最不利的内力组合,进行了配筋计算。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室内楼梯的设计,并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本设计书包括如下部分: 1.工程概况; 2.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荷载计算; 4.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5.框架结构受力分析及截面设计; 6.楼盖设计; 7.楼梯设计; 8.基础设计。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design of an office which is a six storie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it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5.33.76m2.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s 22.95 meters , not considered earthquake seismic. The main work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ject. Load includes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internal force components, such as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Design results is working drawings. As convenient of the hand count, the use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of a typical frame structure design calculation. The design for the first ⑨main horizontal axi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In determining the layout of the framework, the various loads, the role of the calcul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force structure to identify the most advers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a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carried out in the design of the interior staircase and the completion of a platform board, bench plates, beams and other platform components, and reinforcement of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mapping work. This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chapters: 1.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2. The lay out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numeration sketch 3. The loads calculation 4.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ng 5. The frame structure load combination and section design 6. The floor board design 7. The stair design 8. The foundation design Keywords:reinforced concrete;frame;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工作,提高论文撰写质量,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及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A.封面;B.题目;C. 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D.目录;E. 正文;F. 注释;G. 参考文献;H. 致谢(可选)。 (一)封面 封面由学生自行打印。 (二)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题目过长可设副标题。 (三)中外文摘要(中文在前,外文在后)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不少于800 字,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 “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四)目录 目录要与正文题序层次一致,按级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主要参考文献等。 (五)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六)注释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论文中的注释不得少于20个,且一律采用尾注。 (七)主要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

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数学专业)

***大学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子课题题目 姓名 ******* 学号 ******10 所属院系数学系 专业年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 ******* 201**年 5 月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激发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初中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有用地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成功的诀要,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在数学课堂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因此不喜欢数学,那么数学课堂应该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将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变得丰富有趣,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强大动力,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本篇论文从学生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因素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生学习现状影响因素提高兴趣

Abstract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excit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mak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master the new mathematical knowledge,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mathematics study interes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the interest is the secret of success in learning is beginning of knowledge, is foundation of the desire for knowledge. We all know that a lot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dry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many students are so don't like math, then mathematics classroom should to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s the goal, the tedious mathematical theory of knowledge, learning to become rich and interesting, students learning new knowledge to change the pressure of learning power,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learning. This paper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n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increasing intere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