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办一所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7953035.html,

办一所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作者:张爱平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8年第08期

长沙市高新区真人桥小学位于雷锋街道真人桥村,现有学生141人,教师14人,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几年来,学校工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直播间》接连报道,吸引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外校多批次来参观交流,学校还迎来了教育部领导的视察。

乡村小规模学校怎样实现优质发展?

一、让文化引领发展,发掘小学校的优势

找准定位。我应聘到真人桥小学后,首先问了自己两个最朴素的问题: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人民教育》上一篇题为《建设小而优、小而美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文章给了我们启发。经教师会讨论,我们提出要把真人桥小学建设成一所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小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之后,学校的一切行动都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提炼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为梳理构建好学校的文化体系,我们依据学校的校名、学校地处国家高新区和雷锋家乡等特有资源,提出将“致远致新、学做真人”作为学校的校训,從而明确了学校的核心精神。同时,我们将这个核心精神具体化,明确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研究设计了校徽等文化标志,学校文化体系初步形成。

形成特色。全国各地有无数所乡村小学,但只有一所叫真人桥小学,而且坐落在长沙市高新区。如何办出我们的特色?我们认为,学校的特色应当是内涵与形式的统一,在内涵层面,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就是我们独特的追求;在外显层面,我们在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要贯彻落实长沙市高新区创新型园区建设的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教育教学特色来建设,目前已初现成果。

二、用管理激活队伍,彰显小学校的优秀

对农村小学发展调研报告

对农村小学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铜陵市郊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发展 城乡均衡发展 指导教师 团队信息成员 一、调研动机 暑假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我觉得不应该浪费掉,应该做点事情切实地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是通过纸面了解社会和生活。因此,家住农村的我以近地之宜,对农村教育的变迁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研。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的发展情况,发达程度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现在,而行政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则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行政决定政策的方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塑造大环境,大背景,而教育能为民族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所以,能否切实办好教育直接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有70%是农村人,这个时代,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教育事业,城市永远走在农村前面。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木片往往能够决定木桶的盛水量,而农村教育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恰恰充当短木片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农村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 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铜陵市郊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住宿条件,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调研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所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间较长能够见证本校教育事业变迁的老教师,以及现在任教的教师和周围村里的学生家长。四、调研方式 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走访,首先采访在学校任教的教师,其次随机走访周围村子的学生家长。以及实地探访小学。 五、调研状况 我所调研的是我的母校铜陵市显化小学,始建于1952年,是铜山镇建校较早的一所小学,学校座落在池州市境内,紧临318国道,校园里景色怡人。现有教学班八个,230多名学生,16名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7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近几年来有多位教师论文荣获国家级奖,近30多篇论文荣获市区一、二、三等奖,学生50多人次获市、区级表彰,在全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第六届市体局组织的象棋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称号,在“特色教育”上狠下功夫,现已初见成效。 校园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整洁的校园,配备有微机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和150米环形跑道和师生篮球场,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 建校以来,显化小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很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1994年后,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和为学生终生发展提高,提出“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一系列的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学,尤其在郊区率先进行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正待结题的近二年研究的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学校多次获市区“先进学校”、市“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奖、”市、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称号。2007年我校语、数教研组分获市区级优秀教研组称号,2002年被评为省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昂首走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向着更新的办学理想前进。

浅谈如何管理农村小规模学校

育人为本发展特色 -------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教学点全体师生向在百忙中莅临我校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教学点下辖**两个行政村,服务半径2.5千米。学校占地面积6575平方米,建筑面积3486平方米,其中两层砖混结构教学楼一幢,2003年撤乡并镇后,原**乡合并到了**镇;**小学调整为今天的**四年制教学点。现有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名,教职工7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2人,普师1人。下设校中园一所,在园幼儿29人,教职工2人,均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学校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2套,图书阅览室、音体美器材室、师生餐厅、视频监控室设置齐全。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一)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1)实行定期听、评课制度和随时推门听课制度,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由授课教师按照说课要求进行说课,做好总结,搞好各项教研工作,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2)搞好各种形式的巩固测验,做到堂堂清、课课练,严格实行月考制度,并做好试卷分析,学校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查缺补漏,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3)组织安排好早读和早自习,一、二年级星期一至星期五均为语文早读,三、四年级星期一、三、五为语文早读,星期二、四为英语早读,都由相应学科老师跟班辅导,使学生到校后能充分利用自习时间搞好学习,保障了充裕的教学时间。 (4)我校教学成绩逐年攀升,连续四年被**镇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其中2016--2017学年度教学质量检测中被**学区评为“团体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二)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根据两个学期绩效工资发放的实际情况,按照优绩优酬的原则制定了我校绩效工资发放的量化方案,在参加各项活动中成绩优异或获得好评的教师予以加分,已经全体教师通过。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教学行为。 ①制定并执行了《**教学点教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教师要按时签到、提前侯课;要按时上下班、按时上下课;课堂上不准接打手机、不准超进度备课;作业及时全批全改、要有激励语言;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好各种常规记录。

2020西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

2020西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 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自治区公共财 政保障范围,完善自治区、地(市)、县(区)、学校分级管理机制。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及助学金制度,已覆盖全区近92% 的农牧民子女及城镇贫困家庭子女。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政策,对在校生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配发汉语字典, 并落实各项补助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含取暖费)标准,逐年提高寄宿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并提供每生每年 150元交通补助。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接受残疾学生 随班就读学校经费保障。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安全 保障长效机制,支持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 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 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 改造工程,逐县(区)、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全 面改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从最薄弱环节入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把学校饮水、暖廊、 太阳能澡堂和高寒学校风雨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度项目计划,着力补齐基本办学条件“短板”。2017年第一季度累计落实义务教 育阶段学校基本资金12.6亿元,其中“全面改薄”中央专项资金 4.8亿元、维修改造资金0.7亿元、基本公共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建 设资金7.1亿元,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66所、建设高寒高海拔 学校风雨操场67个。 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制定关于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 班额工作专项规划,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 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人口政策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状况等因素,科学调整完善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优化城镇教育资源 配置,实现城乡中小学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基本均衡。探索学区制建设管理模式,促进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乡村少年宫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中心小学 乡村少年宫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中心小学,坐落于宋家村,教学环境优雅,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5人,教职工34人,是一支年轻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作用,积极开展活动。 一、机构制度建设 1、组织机构安排到位 我校成立了专门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考核“少年宫”建设,由校长担任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主任,德育主任杨志国、少先大队辅导员担任副主任,由学校副校长和学校五位保安负责安全保障,由总务处主任负责后勤保障,规范了管理,健全了机制。 2、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我校少年宫确立了少年宫活动室管理制度、少年宫辅导员职责、少年宫学员守则、少年宫安全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职责。规范了参与师生的活动行为;制定了详实的活动计划和规划,各项目组也制定了小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 3、活动项目确立 根据我校的实际,把学校原有的艺体兴趣小组和少年宫社团进行有机整合,开设了绘画、合唱、篮球、乒乓球、经典诵读、等多个活动项目。 4、活动措施到位 (1)人员安排到位。各项目负责具体到人,主管辅导和纪律。 (2)各室场地到位。场地不全时与其它室交替使用。 (3)器材配备到位。学校配备与学生自备相结合。 (4)时间保障到位。利用周日下午第七节课时间活动。 (5)学生管理到位。每次活动都要点名造册,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反馈给各班级。 二、硬件建设 学校对学校少年宫设施设备进行修缮、添置。学校将教学楼作为乡村学校少

年宫活动的主场地,坚持一室多用原则对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整合。 三、活动开展情况 扎实抓好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少年宫活动质量。学校少年宫从全校教师中精心选拔了具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少年宫的辅导老师。根据我校的实际,把学校原有的艺体兴趣小组和少年宫社团进行有机整合。做到了定人,定活动时间(每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七节课),确保了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到了每个项目活动都有一名或几名辅导员和辅助教师负责、督促、指导。使得少年宫活动逐步趋于规范化、有效化。 四、取得的成效 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少儿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项活动井然有序。举行了多项小型技能竞赛活动,使少年儿童在知识技能、道德情感、文明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度的提高,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快乐充实。 五、存在的问题 1、场地修缮、器材设备购置资金还有缺口,制约了我校乡村少年宫的发展和壮大。 2、专业辅导教师、兼职辅导员缺乏,也局限了活动项目的开展。 3、图书、音像资料欠馈乏。 六、今后的打算与规划 1、学校乡村少年宫还在初建,虽还缺乏经验。我们相信,也有能力在今后狠抓少年宫的管理,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在上级配备的设备器材到位之后,让少年宫的各项活动特色化、趣味化,成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素质教育提高的主阵地。实现“以读养德,以德促智,以技促能”的目标。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模式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7953035.html, 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模式的探究 作者:何丽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7期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就像一个万能的公式,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師,都要将这种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不同的学校和教师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幸福,让教育回归本原就可以了。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就像一个万能的公式,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将这种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不同的学校和教师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幸福,让教育回归本原就可以了。多年以来,我一直对小班化教学在不断地研究实践,下面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和我的认识,来谈一谈小班化教学中我的教学改革情况。 一、课前备课精细化 我安排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能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哪些内容存在疑问,课堂上我重点指出重难点和疑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还可以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备课中我会考虑到学生的合作交流。一节课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交流,又需要交流几次,我在备课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备课中我会研究教法。毕竟备课是我出于自己的想法而设立的,没有考虑到学生及课堂中的意外事情的发生。考虑我该如何表达,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备课中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到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备课中千方百计的想着让学生如何去学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时间;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暴露问题。在备课中我还有尽可能多的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总之,在备课上我不仅仅是思考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学情、研究教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二、课堂中讲授精准化 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尽量少讲或不讲,做到精讲多练。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课堂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及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把所学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将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找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课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柿树中学周其中 近年来,在我县乃至全国,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纷纷撤并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从优化育人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来说,肯定有一些可取之处,对此本人不敢妄加评论。但我从身边的事实以及从网上浏览的一些信息来看,草率撤并,这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值得思考。 一、违背了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由此可见,法律对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甩下包袱,将一些所谓的薄弱学校纷纷撤并,以此来说明教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其实,谁知道,这些学校的撤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现在,有些地方,方圆二十里内(有些地方范围更大)无一所中小学校,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就开始陪读,直到高中毕业,一陪就是十几年。有人做过估算,陪读孩子,一年少则几千元,多则一、两万,十几年就是几十万啊,而且那些陪读的家长都正直壮年,白白的浪费了劳动力。我认为“陪读”是中国教育的怪胎,是家长对学校管理的不信任,是人民群众多教育的不满意。也许有人说,陪读,早就有了,与学校撤并无关,但我觉得,撤并学校更加催化了陪读的普遍,人为地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减轻人民负担,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背道而驰。 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据初步了解,撤并的一些中小学校,都存在这几种情况:低价变卖、周边群众非法侵占、闲置荒废。众所周知,在当年“两基”验收时,为了达标,这些学校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基金投入,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而撤并后有的学校则被低价变卖,连同土地一起,价钱甚至还不到当初投入的十分之一!而且这点钱更不可能上缴国库,摇身变成少数人的“活动经费”,而那些被周边群众侵占的、或者闲置荒废的,久而久之,也都不了了之了。也许有人说不必大惊小怪,咱共产党现在有的是钱,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的是光环,还在乎这点小钱?是啊,我国现在是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再说,即使有钱了,就能如此浪费吗?就能让少数人慷国家之慨吗? 三、潜在的安全隐患大。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很多领导逢会必讲的一句话,殊不知,一些农村学校的撤并,就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被撤并的学校一般都是地处偏僻的地方,交通本身就不方便,能够到条件好的学校去陪读的,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得到就近的学校继续上学,而现在去的学校,最近的都在十里以外,有的甚至超过二十里路。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还不具备住宿的条件,学生只能早出晚归,途中的安全谁能保证?谁去监管?而且运送学生的车辆又多为无证经营,其中甚至不乏“三无”车,超载是不言而喻的。2010年12月27日,在湖南衡南就发生了三轮车运送小学生时坠河,造成14名学生死亡6名学生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笔者曾经对部分家长河车主做过调查。车主们告诉我他们的苦衷:以一辆核准七座位的面包车计算,如果每趟只能运送七名学生,每位学生每学期400元,总共就是2800元,一

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小学始建于1906年,于2014年春搬迁到新校区。学校现占地面积85亩,校舍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750人,教职工8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1.切实加强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将少年宫建设好、管理 好、运行好,学校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学校校长担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并配备了3名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行管理、设备维护、项目实施、辅导员队伍建设、检查考核、财务管理、档案整理等工作。管理办公室细化了人员分工,明确了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公室制订完善了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运行 的规章制度,包括主任、副主任、校内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少年宫工作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各功能活动室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少年宫的规范运行。 3.加强检查考核。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将教师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兼职 工作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置适当的考核比重,作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评选的主要依据之一,激发教师参与少年宫工作的积极性和事业心,确保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有序规范、运转正常。 三、加强资金管理,用好项目经费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首批20万元项目资金下达后,学校严格执行上级规定,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资金使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计划,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房屋修缮和装备配置上。(14万元由市文明办组织器材集中采购发放给学校,6万元有学校用于修缮和馆室布置) 四、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场地器材

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最新)

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 见(最新) 按照X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X教联〔X〕50号)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结合我县实际,县教育局、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联合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 指导意见>重点任务清单》,请按照责任分工,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1.科学制订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工作要求: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年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布局规划中涉及小规模学校撤并的,县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严格履行规定程序。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

复办学的,按程序予以恢复。坚决防止因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责任分工:县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义务教育学校(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完成时限:X年5月底前,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上报县政府备案,同时报送县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2.推进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的要求,统筹推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行“一学校一台账”“一项目一清单”,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规范管理,坚决防止建设超标准学校、豪华学校。X年秋季开学前,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责任分工:县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义务教育学校。 完成时限:X年7月底前,建立学校办学达标台账和建设项目清单;X年秋季开学前,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精编)农村中小学校工作计划

农村中小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团结奋进宽容自律踏实创新”的校训,加强管理,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谋得学校工作的跨越发展。一方面,成立春招工作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大力宣传职招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学生送入职高就读。另一方面,加强中招冲刺阶段的组织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升入省示范高中就读。 二、主要工作目标与工作措施 1、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倾力打造平安校园。 (1)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 学校校长与各分管的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各分管校长与各班主任、各村小校长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和卫生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进一步细化安全责任分解,将学生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考虑进去,确保不留死角。 (3)全程管理,落实值班制度 在全方位管理的基础上,学校拟定一系列措施,对学生在校实行全程管理。继续执行随堂签制度,加强值班力度,派专人对宿舍进行管理。尤其要重视对狮石的学生的管理,

安排专门的宿舍,请求熟悉狮石的教师协助管理。周六、周日行政轮流对其进行管理。 (4)加强村小教学点的管理 村小教学点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几年学校的整体的办学质量,本学期,学校将有组织地对各村小的情况进行评估。加强指导,尤其重视对村小校长管理能力地培养,尽力提高村小质量。 2、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 班主任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学校分三个阶段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开学初,进行班主任日常工作培训,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和安全管理目标;学期中间,对班主任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着重探讨差生转换、班风扭转问题。按阶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学期结束,总结各班主任工作。 (2)、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学校将通过一系列有效地途径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的做法一是广泛来源于公务员之家/与外校进行联系,积极派员参加教研活动;二是给他们创造展现空间的平台,鼓励他们上公开课、示范课;三是充分运用远教资源,运用卫星资源和光盘资源,学名家名师的做法;四是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远程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小规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小规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农村小规模教师培训”的几点体味 这次培训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进展基金会、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主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提供公募支持。以助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别辜负乡村孩子们的期待,使孩子们有一具更好的以后为宗旨。 当收到这次培训的邀请函的时候,我便感觉到这次培训对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的特殊呼唤,很荣幸成为200名幸运乡村教师中的一员。经过漫长的买票、改签、退票,终于在过完春节的几天后,烟花正月下扬州。 在培训期间,认识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王雄副院长以及各位教育专家,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听到了各位专家和老师分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故事,经过丰富的体验式课程,多样化的互动式学习,收获颇丰。有些是能马上感觉到的,有些也许是需要时刻才干感觉到的,有些是很不明白的,有些也是别能理解的甚至是排斥的。总的来说,经过这次培训,激发了教师们的成长内驱力,帮助了教师探求自我进展的道路。鼓舞教师关怀每一位学生,发觉那些困境学生的潜力和优势,使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多样化的组织、指导、设计和评估办法。支持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伙伴自治的优秀团队。提高课程开辟与实施能力,推动多样化、融合性的阅读。鼓舞教师让学生参与班级和校园的改善,建设魅力班级,魅力校园。 48课时十一具模块的学习,让我对乡村教育乃至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来自南京市扬子二小的潘月俊校长在“困境儿童:理解与支持”为主题的案例学习的课堂上提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他认为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是趋利避害的。我也在很长一段时刻里也是这么来概括人性的,但是总觉得如此说有些别够严密。也许用追求欢乐,躲避痛苦来概括更合理一些。做教育,了解儿童心理,理解人性是特别关键的,而人的心理,人性又是多么的难于把握。在学校做教学过程中,碰到不少我们认为的咨询题儿童,不少老师凭固有的经验去处理对待,经验很重要,但是能应用一些科学的办法,会让我们做出更准确合理的推断和行动。 来自海门东洲小学的曹亚男老师在她的“温暖的多样化阅读”课程里分享了她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经验。她分析学生别爱阅读的几点原因: 1.“玩”是孩子的天性,阅读大概是和天性很难挨边的情况; 2.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困难; 3.推举的数目别符合学生阅读的兴趣; 4.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她还提到多样性的阅读,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会让阅读更加有效果。其中包括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影视阅读和自然阅读。 别免让我想起在傍海的学生们,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上我们依然特别关注的,关于语文的学习,阅读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支教老师的一般话,口语交际潜移默化地妨碍着苗族孩子们,在听说方面我们无需花费多少精力即可做得很好,而在读写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我们早晨拿出一节课的时刻来晨读,包括朗诵和自由阅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寻了一些他们比较喜欢且适合的读物,经过多样性的阅读形式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适应,如今看上去孩子们关于阅读依然比较有兴趣的,我总很小心地去做一些阅读辅导,生怕损害到他们的兴趣,如今很想知道他们经过这时期的阅读究竟收获了多少,用一具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向来是困扰我的咨询题之一。也许,需要的是耐心地等待。固然我依然看到了更多需要做的改变。比如鼓舞他们整本书的阅读,提高他们的同意能力,适当地鼓舞他们写作,创作自己的作品。 在培训期间,不少校长和老师都反应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很低,教学资源匮乏,教育

一所乡村学校的发展

一所乡村学校的发展 姓名:xx 专业:xx 内容摘要:坐落在贵州的大山里,一所山里的中小学如雨后的春笋,在这穷乡僻壤之地生根、发芽、生长,他带领了无数的学子从大山里走出,从局限的世界里走出,从束缚的思想里走出。它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无数孩子追求梦想的思潮。 教师的使命,承载着一所学校的命运,多年以来,学校一直默默地坐落于县城的边陲之地,然而近些年以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补教师对责任的重视,学校正以蓬勃之势发展。 这只是我身旁的例子,我相信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典例,我坚信,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终将会持续并超越世界更前的国家。 关键字:乡村,教育,发展,责任。 正文:1.1学校环境的变化。 十年风雨,万千变化。回想当初,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学子,但那也是六七年前的事了,那时初中与小学是分离的,初中部已的楼房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楼房只有三层,第三层也只有两间房罢了,整个楼房都有一定的倾斜,楼的前方是用电线杆撑住的,在而今看来已经是严重的危楼,而整个村二三十年的初中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关键中走过的。还记得那是零八年,当汶川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依然记得那是两点二十八分的时候,因为当时正要上课,平素成绩不好的我正昏昏欲睡,忽感一下摇晃,还以为同学推我一把,然后问了同座时间,然后我记住了那一刻永远的定格。 1.2 而今回到当初的学校,已经时过境迁,原来分离的中小学已经合并到了一起,所有的楼房已经重新翻修,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学生食堂,图书馆,机房等设施(以前也有图书馆和机房,但小到几乎不能算,只有几十册图书和十几台电脑)。和以前相比,现在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以前无论多远,都只能是每天徒步上学,还记得以前有一位同学,每天上学要走上十几公里的路,每天五点钟起床在家里吃了早餐大概五点半就走山路上学,去赶上每天七点二十开始的早课,由于当时学校周边没有租房,学校也没有食堂,她只能每天下午放学后回家,然后第二天又早起,中午只能靠从家里带来的冷饭或者买两个包子之类的充饥,就这样她和几个同伴走完了小学和初中,就这样,这位同学走出了大山,并且和我同年考上了省内的一所高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想起她,真是最不易的一个例子,在这个破旧的完全开放没有围墙的简陋的楼房里,她使自己走了出去。 1.3 而今交通也便利了许多,以前都是泥泞的山路和凹凸不平马路,来往的车辆也少得几乎看不见,现在村里的油路已经通了,而且能直达学校门口,由于政府关于修路的补助金,使得许多的小组都已经铺好了水泥路,就在近来几乎全部覆盖。 2.1教育重视度的变化。从贵州九年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以来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进一步重视,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拨大笔经费用于改善乡村教育问题。有许多的问题我此经依然历历在目,从九年义

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最新)

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的实施意见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片区)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黔强省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是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先后启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教育“9+3”计划、基本普及15年教育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措施,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类学校仍是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27号),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教育,着力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切实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到XX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省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入与

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2022年,两类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补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办学吸引力持续巩固提升,促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融合发展,加快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群众对乡村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确保学校布局与城镇、乡村建设以及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树立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市(州)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 (三)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适合农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满足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要求,合理确定校舍建设标准,全面提高学校建设水平,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规划用地的依据,也是项目设计审查和工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乡(镇)及以下农村普通中小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第四条农村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确保师生安全。在抗御重大意外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疏散场所。 第五条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学校的总体规划在满足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应严格执行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注重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第六条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一节建设规模 第七条农村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学制、学校规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确定。 第八条学校规模和班额宜根据生源按下列规定设置:

一、小学:非完全小学为4班,30人/班;完全小学为6班、12班、18班、24班,近期45人/班,远期40人/班。 二、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近期50人/班,远期45人/班。 第九条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指标。 一、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分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新建学校应按规划指标进行校园总体规划,首期建设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应低于基本指标的规定。 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规模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1、1-2、1-3的规定。 表1-1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规模和生均建筑面积规划指标 第二节项目构成 第十条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三部分构成。

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 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40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X府发〔X〕17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发〔X〕11号)精神,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常住人口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全覆盖,为建设“大美X、区域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免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城乡全覆盖。到X年,县域内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

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三、工作任务 (一)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1.努力办好乡村学校。正确处理公平、质量与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在居住分散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根据需要建设寄宿制学校,形成有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的合理学校布局结构。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不断完善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按标准配备必要的设施,保障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正常运转。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并优先用于学前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2.同步规划建设城镇学校。按照城镇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并及时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学校规模、数量与城镇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学校用地及建设实行联审联批制度,在学校用地和方案审批阶段,规建和住房保障、国土资源、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征得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一些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分析

一些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分析 【摘要】在国家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一些乡村学校却一步步走向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所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该所学校在现代化的发展之中,作为乡村中传递知识的主要场所,并没有日益繁荣,反而日渐衰落。这种衰落是多种原因交织、慢慢衍变而成的,比如学龄儿童的减少、师资力量的弱化、村民对于教育的失望、撤点并校的国家政策,等等。乡村学校的衰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乡村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乡村学校乡村教育师资弱化 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自此之后,该法律又经过多次修改,以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推进,国家更是不遗余力。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地区实施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整体上农村的义务教育确实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另一种情况也在发生,即一些乡村学校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反而在慢慢地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个普通乡村——李村的学校为例,来探讨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 一、乡村学校的现状 李村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以丘陵地形为主,距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50千米左右,煤矿、铁矿等矿资源丰富,是河北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李村有728户居民,3 200多口人,该村除了拥有煤矿、铁矿等厂矿,还建有一家全国闻名的集体制药厂,这些企业为该村居民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同时该村在绿化、建设等方面都走在河北省前列,是建设新农村的模范村。20世纪90年代,李村的学校曾经一度十分繁荣,教室里坐满了学生,但最近几年却变得冷冷清清。 近几年来,李村及其邻村的学校都存在生源与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伴随而来的还有学校建制的残缺。一般来说,一个1000左右人口的村庄,学校一般只筹建到三年级,人口达到三四千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拥有完整的小学,而这样的村庄又比较稀少,通常是附近十几个村庄中才有一个,比如李村就是附近八个村庄中唯一一个小学建制齐全的村庄。以李村3千米之外的陈村为例,该村人口将近900人,村小只有3个年级,加上校长共3位教师,一名教师管理一个年级,也就是一个班,各科课程全兼。除校长外的两名教师都是本村的代课教师,初中尚未毕业。学生的人数也十分有限,全校有将近40名学生,每个班只有十几名学生。邻近的王村,学校只有校长一个人,而他的学生只有两名,最后这两名学生也到镇上去读书了,村小在王村已经成为了历史。即使李村人口较多,学校建制比较健全,但衰败之象已经显露无遗。20世纪90年代李村学校繁荣之时,学生人数多达五六百人,现在仅三百人左右,更多的教室开始闲置,乡村小学已经开始衰落了。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6-01-08T11:37:51.4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1月总第175期供稿作者:张昆[导读]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草滩乡教育管理中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张昆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草滩乡教育管理中心730700 2006年,甘肃省顺应城镇化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少的局势,适当加大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农村学龄儿童的减少,城区和水川区学校发展步伐的加大,农村小规模学校、特别是教学点的发展严重滞后,且日渐萎缩,甚至出现大量的“麻雀学校”和“空壳学校”,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为什么农村小规模学校会面临难以维系的境遇?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意义?又该怎样使其不断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这一系列问题在现实中迫切需要解答。2014年5月至8月,我们课题组对X乡的8所小规模学校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全乡农业人口1.36万人,辖7个自然村,42个社,局域面积320公里。共有小学8所,在校学生389人;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378人。 一、学校离乡镇及县城的距离 学校距离县城最近的为45公里,最远的为102公里,平均距离为77.38公里;学校距离乡镇中心小学最近的7公里,最远的32公里,平均距离为22.63公里。就近入学基本上不太可能,学生面临上学难等问题。 二、学校办学规模 该乡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8所。50~100人规模的学校1所,占比12.5%;20~49人规模的学校2所,占比25%;10人以下的学校5所,占比62.5%。20人以上学校分别设1~6年级,平均班额最大的9.17人,最小的3.5人。10人以下学校中设4个年级的2所,分别为一、二、三、五年级和一、三、四、五年级,班级学生1人的4个班;设3个级的1所,为一、三、四年级,1人的班级1个;设两个级的2所,分别为一、二年级,1人的班级3个。 三、生源减少情况 8所小规模学校近四年生源减少情况如下:因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步落实,导致学生自然减少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此为生源减少的原因之一。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查阅8所学校四年的《小学基础教育学校统计报表》,2011年转出87人,占当年学生数的15.76%; 2012年转出52人,占当年学生数的12.26%;2013年转出26人,占当年学生数的13.60%;2014年转出11人,占当年学生数的7.05%。四年共转出176人,占学生总数的13.34%。辍学5人,辍学率为0.38%。 四、硬件设施 第一,校舍情况。 调查显示,8所小规模学校,生均用地面积最小的4800平方米,最大的1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最小的474平方米,最大的1012平方米,均高于国家规定的生均用地面积指标和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1958年—1978年建设的占20%,均为过去村民集资办学遗留下来的土木结构房屋,属D级危房,无维修加固的价值;1980—2000年建设的占50%,大部分属于“整村推进”项目的砖木结构房屋,目前屋面下陷,墙体明显出现裂缝,门窗腐朽,加上年久失修,现已成D级危房;2011—2006年建设的占30%,属于“义教”和“危改”项目,均属于无构造柱、无上圈梁的C级危房,再加之墙壁没有及时粉刷,地坪不能及时维修,现已破败不堪。第二,课桌凳情况。 学生上课用的双人木质课桌凳,大小不一,高矮不齐,更谈不上以年级、学生身高配备课桌凳。第三,音、美、体实施情况。 7 0%的学校有一架电子琴,100%的学校没有美术设施,加之无音、美教师指导,即使是仅有的电子琴只好闲置;100%的小学有运动场,但均属于简易场地,遇雨天到处泥泞积水,旱季尘土飞扬,这样的场地,无论从学生安全还是身心健康方面考虑,根本不能保证“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30%的学校没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91%的学校不能因地制宜自制传统的体育用具,虽然农村孩子不缺乏体力劳动,但由于缺乏体育设施和正规的体育活动,农村孩子从小就远离了现代体育运动精神。第四,图书、实验情况。 为保证学生阅读书籍的便利、客服小规模学校无图书室的困难、响应县教育局的号召,2011年100%的小学开展了“图书进教室”工作,但图书的数量也不容乐观,现有的图书80%以上是七八十年代派发的,仅有的20%新增图书,由于学校缺乏以年级高低派发的意识,怎能谈及增长知识、提升素养? 第五,食堂情况。 8所小规模学校,仅有一所有食堂,其他学校均为原多余出来的教室办公室,缺乏一定的卫生条件。第六,其他配套设施情况。 100%的学校分别配发过“两箱三仪”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设施,但由于年代已久设备老化;近三年实施的数字资源全覆盖工程,又因为缺乏相应的师资,有80%的学校将其作为摆设。五、师资情况 第一,工作量情况。 这些学校最少的有2个班,最多的6个班,基本上实行包班教学。如果单从“以生定编”的要求来看,这些学校的师资配备都是足额的、宽松的、但是从教师素质和教师承担的工作量来看,与城区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差之甚远,从表一可窥见一斑。表一. 小规模学校教师工作量统计表(201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