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改)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改)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改)

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摘要: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作为第一个走出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助于加深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领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唯物主义

前言

本文主要以康德创立的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为出发点,结合早期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对辩证法的认识,去充分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以及后期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发展的唯物主义。最后结合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作出总结,进一步厘清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容

辩证法在西方文化绝大多数的哲学文献中都是指人的主观思维,只适用解释人类的精神,不适用解释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黑格尔辩证法主要内容是:(一)辩证法体现了精神存在的本质特征,

即精神(思想、观念)是在与其对立面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扬弃自身而得到发展的。从认识领域看,真理不是一个教条,是一个过程,绝对真理存在于永恒的认识过程之中。1”我们需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现实生活。(二)辩证法是获取真理的方法,即“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识开始,进而从意识辩证进展逐步发展”到真理。马克思《资本论》即是模仿这种方式写成,黑格尔《小逻辑》主要围绕三个概念,第一个概念为“纯存在”,最后一个概念为“绝对理念”,黑格尔认为人类精神就是从纯存在到绝对理念的整个过程。(三)完成新逻辑体系“正反合”的建构--这个体系的结构不是任意的编排,所有逻辑范畴都处在内在联系之中。“思想会从最简单、抽象和空洞的概念走向更为复杂、具体和丰富的概念,即“总念”。黑格尔将这种在康德那里已经被揭示并在费希特和谢林那里得到应用的方法称为辩证方法,并且与他们一样,他也将其区分为三个阶段。我们从抽象的普遍概念开始(正题);这一概念引起了矛盾(反题);矛盾概念在第三个概念中得到调和,因此是前两者的结合(合题)。举例而言: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存在持续的变化之中,原子论者认为两者既对又不对,有些事物是永恒的,有些事物是变化的。然而,新的概念会引起新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接下来会留在其他的概念中得到解决。于是,试图追溯实在之演进的辩证过程一直在继续,直到我们到达最终概念或总念,其中所有的对立都被消解并被保留下来。但是单一的概念,甚至最高级的概念,都不

1

能代表真理之全体;所有的概念都是部分真理;真理或知识是由整个概念系统构成的,其中的每个概念都是从基本概念发展而来2。”真理就是理性实在自身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是事物自身固有的发展过程的重现,以这种方式就可以追随上帝的思想进行思考。

黑格尔辩证法强调了对象自身的特质,辩证法可以解释人类精神,也可以解释自然界,不要将辩证法看作是对对象自身的描述,要用辩证的观点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过程

1、康德的“先验逻辑”和“二律背反”辩证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作是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康德作为这一哲学革命的带头人早在“前批判时期”所写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因此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这就动摇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点,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从而为辩证的自然观开辟了道路。后来康德探讨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提出“先验逻辑”作为普通的形式逻辑之上的逻辑的高级形式,含有辩证法的因素;提出了十二个范畴并将其分成四组,每组三个范畴,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联系,他多少已经猜测到每组中第三2弗兰克?梯利(著)贾辰阳.西方哲学史[D]解本远(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

个范畴是前两个对立范畴的综合。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理性企图去认识“自在之物”时,必然陷于自相矛盾、即所谓“二律背反”的学说,揭示出人的思想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内在矛盾的必然性,并且探讨了象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必然与自由等概念之间的矛盾,刺激了以后辩证思维的发展。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辩证法的观点也即代表着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的形成。

2、费希特的“自我”辩证

辩证法在费希特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费希特承认矛盾对立是发展的必然环节,“自我”必须要设立自己的对立面“非我”,才能存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斗争而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他明确地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费希特着重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他强调“行动”,认为“自我”不仅是认识着的主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动着的主体,因为行动才是生存的目的。主体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理论认识”,而且表现为“自我”凭自己主动的力量去克服“非我”的“实践活动”,“自我”就是“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费希特的这些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基本立场,他所说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实践活动,始终只是自我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因此主体的能动的方面只是被他抽象地发展了。

3、谢林的“对立统一”辩证

谢林在哲学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对象本身含有

内在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对立面构成对象自身的同一。例如,“自我”不是如费希特所说的那样去设立“非我”,而是本身之中就含有自己的对立物“非我”,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而“自我”的一切活动就是由这种矛盾出发的。谢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这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他还用辩证的观点去解释象自由和必然那样的重要哲学范畴,指出它们并不是绝对对立,而是辩证地同一的,即“自由应该是必然,必然应该是自由”。但是,谢林哲学就其总体来说以无差别的“绝对的同一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他的辩证法思想只是在整个形而上学的体系允许的有限范围内活动。

4、黑格尔的辩证法

辩证法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到了黑格尔,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作了充分的、全面的阐述,把辩证法看作为系统的、自觉的思维方法和客观的发展规律。黑格尔明确地指出,辩证法是推动实在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原则,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灵魂。在哲学史上,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阐明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并力求给以普遍的应用。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的序列,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以辩证发展的思想为基础,探讨和论证了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特别着

重阐述了矛盾学说。

黑格尔责备康德对世界采取一种“温情主义”的态度,误认为矛盾不属于对象,而只属于理性本身。矛盾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天地间绝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能或不必在它里面指出矛盾或相反的规定”。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黑格尔认为“事物只因为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否则它就不是活生生的统一体。”矛盾和同一也不是根本对立的,毋宁说矛盾是从同一转化而来的,同一本身就孕育着矛盾,因此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黑格尔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以往哲学家们所探讨的许多哲学概念和范畴,都作了新的辩证的解释。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1)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批判

费尔巴哈认为,要实现主体与客体在社会历史中的统一,关键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费尔巴哈把黑格尔抽象思辩所表达的东西还原为真实的存在,用“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从现实的人出发,将人从理性世界重新带回到感性世界,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同时也巧妙地拟订了对黑格尔的思辩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3此外,费尔巴哈针对黑格尔用绝对精神否定感性存在进行批判,认为在黑格尔那里

3

“物质是精神的自我异化。所以物质本身就获得了精神和理性;但同时它又被看作不实在的、不真实的本质,因为只有从这种异化中复生的本质,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具有真正形式的本质。可见,自然的、物质的、感性的世界在这里所遭到的否定,就跟被原罪所败坏的自然在神学中所遭到的否定是一样的。”4这里费尔巴哈说的感性世界,已经不是原来英法唯物主义者说的那个与人相对立的感性自然界,而是人本身的感性存在和感性生活;也不是与人相对立的对象世界,而是与人相统一的生活世界。因此,费尔巴哈将现实的人作为其唯物主义的基础,试图把他的唯物主义引向社会生活领域,这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突破和超越。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在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批判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形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一样,在本体论上仍然是从抽象性上谈问题,把世界看成是两个实体:自然和人。费尔巴哈谈论的自然界不是他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而是抽象的自然界,只是从客体方面或者说是从直观上理解自然界,把自然当作感性对象,没有从主体性上也就是没有从实践出发理解自然,没有把自然当作人生活于其间的、受人的感性活动影响的自然。而费尔巴哈说的人也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的人,不仅拖着德国庸人的“辫子”,而且拖着整个旧哲学的“辫子”。费尔巴哈说的人是单个的人,他认为“现实的人类活动也就是一群单个的人的活动。”5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存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79页

5

在、类存在,不理解人的真正本质是实践的,人其实是受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制约的,不懂得人在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也不懂得人将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中介性作用,即没看到人通过对象化活动给自然打上人的烙印,也就形成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

三、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发展

黑格尔辩证法的重大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真理和人的认识看做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思想。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也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强调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这表现为主体从自身中树立起对立面,自身分裂为二,异化为客体,然后又克服和扬弃这种异化,征服客体。所以他指出,人不仅要理解世界,而且还要去“宰制”世界。在理论活动中,人研究世界,获得知识,以纠正自己的主观片面性;在实践活动中,人要按自己的观念“陶铸锻炼”世界,认识就是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和实践的观点。而费尔巴哈在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颠倒中,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从事物自身出发的能动性原则,他理解的“人”,有时候是经验的、个体的人,有时候又是超经验的“类本质”,所以他的唯物主义一旦放到社会历史领域,就变成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思考人的活动与现实世界关系的逻辑基点,将以往哲学从抽象上谈论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

关系,变为从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发展的感性世界来把握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唯物主义,我们称为“实践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也谈论“实践”,但是他仅仅把实践狭隘的理解为要么是消费的实践,要么是犹太人卑污的商贩式实践,所以他推崇理论而贬低“实践”。马克思的唯物论正是在对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前提和基础上的批判上建立起来。马克思本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的表达了他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差别:“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6所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是以实践活动为其根本特征的的唯物主义,不同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即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并且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结语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哲学家,是研究哲学,以学术和理论的姿态存在。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费希特、谢林、马克思、恩格斯等作为哲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对整个

6

哲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唯物辩证法作为公认的伟大科学理论正式哲学家们对于哲学的不同领悟发展而来,帮助人们理解哲学的本质,人类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11]俞吾金,汪行福,王凤才,林晖,徐英瑾.德国古典哲学[D].人民出版社,2009.6.

[2]弗兰克?梯利(著)贾辰阳.西方哲学史[D]解本远(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

[3]邓晓芒.思辨的张力[D].商务印书馆,2013.3.

[4]吉丘比.经院辩证法[D].上海三联书店,2000.8.

[5]《西方哲学原著选读》[D],下册,商务印书馆,1982,第 455页.

[6]《费尔巴哈哲学选集》[D],下卷,三联书店,1959,第 447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77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79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08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3页

[11]於燕飞.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J].吉林:才智,2011.4.

[12]刘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改造[J].陕西:理论导刊,2000.8.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 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 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

黑格尔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理解 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但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开端本身应该是逻辑的,它是有根据的、间接的。哲学是一种人文科学,既然是一种科学,它也就需要一定的合理性,如何实现这种合理性,逻辑性的思考是必要的前提。通过逻辑性的思考研究纯粹的知识,而不混入经验性的知识,这样能不失哲学的科学性,才能更客观的思考哲学。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黑格尔哲学是正确的。 否定原则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是黑格尔辩证法一切方法的内在根据和核心的基本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提出了,辩证法有三大规律:量变和质变;对立的相互渗透;否定之否定。这三大规律都被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而最后一个定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整个体系构成的基本规律。这三大定律都包含了否定的原则在里面,如量变和质变规律,量变可以看作是一种渐进性的肯定的“变”,而质变则可以看作是一种否定性的“变”,当肯定性的变达到一定程度,从而引发否定性的变。又如对立和相互渗透,也就是对立和统一,对立可以看作是否定的,而统一可以看做是肯定的。而否

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进步的法则,事物的发展与进步必须靠不断的否定之前的状态来建立新的状态,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看到,在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性的思想够成了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灵魂。然而光是有否定的原则并不能完全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真谛,“灵魂”必须赋予躯体才能有真正的生命,才能起作用。那么黑格尔辩证法如何赋予其躯体呢?是反思。如我们前面所说,否定原则真正的来说是“自否定”,也就是说否定作为一条普遍的原则本来就有“反身性”,只有返回自身的否定才是真正一贯的否定,在这种意义上,否定就可以看作是反思的本质,而反思可以看作否定的体现。反思就如同一面镜子,通过镜子你可以看见你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通过反思你可以发现事物的否定原则,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本质的东西和实体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外在的影像,而是我们根据看到的,进行反思,也就是思维,思考,去探索它真正的本质,真正的面目。如此,才有了我们人类这么辉煌的文明。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逻辑、认识论和本质论的统一体,第一次成为一种贯穿于自然界、历史和人类精神中的普遍规律和法则,这在哲学史上是空前的。如何充分的、正确的估价这一点,仍然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黑格尔辩证法尔.txt

黑格尔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几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但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体系,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在我目前所知的黑格尔辩证法的应用中,我最欣赏的就是他对自我意识的评论。他认为自我意识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如果意识要对自身存在进行考察,它就必须基于某种对照。也就是说,人必需要有一个“非我”作参照物,才能了解何谓“自我”。自我意识绝不是一种简单的以个体为中心的意识而已。对于全人类而言,“人本”问题类似对于个人来说的“自我”问题。探讨这个问题之所以举步唯艰,正是因为人类只有以动物为参照物,才可能了解自己。但人的精神,却在一切动物中保持着超然的地位,这将精神的自我认知抛入了没有参照物的绝境之中。人最深沉的爱的是爱自己。但他必须须通过爱别人,或者恨别人的方法来展示自爱。无论是看着自己考卷上红色的一百分沾沾自喜,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我,都是在通过外人对“属于这个自我的外物”的评论中获得着对自身价值的认识。通过一组外部对象,自我意识建立了起来。但立即,自我意识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外部对象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讽刺。于是,自我意识与本来无关的外部间就构造了一种特殊的爱恨(love-hate)关系。 “欲望就是自我意识的不满足状态” 。这是一个蹊跷的悖论关系。一方面,没有“非我”就没有“自我”;另一方面,没有“自我”也不会有“非我”。于是,自我意识从诞生那天起,就 被卡在了“我”和“世界”之间进退不得,无限摇摆。解决这种痛苦的最主 要手段就是通过把外物变成自我的一部分,来消除其外在性,使我们暂时停歇内心的挣扎,为“自我”找到一个落脚点。这正是物质欲望的本质。 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真正“合理内核”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而用于修正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的(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是基础主义的,即他们主张用普遍原理为知识奠基),即他认为并不能象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所说的那样,能够一次性的找到普遍公理,然后以其作为理论的基础。这表现在他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发展思想。 他的“正题-反题-合题”,应该理解成“某种我们认为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对普遍概念或原理的反对——新的普遍概念或原理”,这里的普遍 概念或原理只是相对意义的,而不是演绎派所说的绝对意义的。至于绝对意义的普遍概念或原理(绝对意义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本应该是只能通过无限步骤的辩证发展才能够达到,但黑格尔却自信的认为在他当时的德国精神里达到了——即在他的哲学里达到了,就象马克思坚定的认为资本主义之后应该是共产主义一样。这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问题,但还有一些更严重地问题。我以前曾说过一个“辩证法悖论”问题——即辩证法如何看待辩证法自身?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反普遍原理的,但是辩证法是不是普遍原理呢?显然黑格尔是作为普遍原理的,这样辩证法就要反

理论联系实际之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之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经细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用辨证法观点来了解我们的人和事: 了解情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和出发点,也是坚持唯物论、辩证法的根本。按照哲学原理,了解情况必须要结合实际,了解得全,了解得准,做到周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的基本内核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黑格尔是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宝贵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认为辩证法不是从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而是概念自我发展,把自然,社会的辩证发展看成是概念辩证法的表现,从而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黑格尔创立的关于“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合理内核”,是唯物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就是永恒发展的思想。恩格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得出人类历史是永恒发展的,并不具有最终性质,虽然科学证明人类可能灭亡,但人类的终结并不是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出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理解: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批判改造,清洗出它的合理内核,创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飞跃.。

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基础

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基础/来源 不懂得黑格尔就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一样,不研究西方哲学的历史,尤其是不钻研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发源地即古希腊辩证法,也就不能深入理解黑格尔。海德格尔曾指出,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结构是“彻头彻尾希腊式的”(伽达默尔《黑格尔辩证法。六篇解释学研究论文》杜宾根,1980,第105页) 这不光是说,在古希腊辩证思维中可以找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根据,而且应当理解为“通过对古代辩证法,它产生的必然性、它的表达方式、它所遇到的和要解决的问题等等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理解黑格尔辩证法最内在、最深刻的逻辑契机。” 黑格尔辩证法在古希腊有两个起源,一个称之为语言学的起源,它导致黑格尔辩证法的“逻各斯logos”主义、理性主义和方法论倾向;另一个称之为生存论起源,它赋予黑格尔辩证法以“努斯Nous”精神、历史主义和能动的本体论特征。 一、语言学的起源 1、语言的追寻 总所周知,古代希腊早期的哲学家们主要探讨的是自然哲学的问题,在自然界中找到一种始基和万物的本原,其中一切东西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第一位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找到的是“水”,他的学生那克西曼德则认为它是“阿派郎”即“无定形的东西”;阿克西米尼(那克西曼德的学生)则提出“气”作为万物的本源。 因此哲学的开端便是把世界认作水—一种有单纯的普遍性或一般的流动性的东西。黑格尔指出这一思想的文化根源“古代的传统是:一切都从水中产生,水便是誓言。” 哲学之所以称之为哲学,就在于超越有限的感性世界的个别特征,而进入一个无所不包并可用来解释这一世界的世界概念。 “即使没有泰勒,任何一位哲学家的最佳选择就是把水看作万物的本原。” 亚里士多德解释说“本原之所以是本原就在于不能用另一个本原对之加以规定,否则它就不是本原,而是受限制的东西了,因此真正的本原只能是不受限制的东西,即“无定形”的东西。 “世界上无定形的东西并不只有水一种。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四大基本元素(水火土气)除了土之外,其他三种都具有“无定形”的特点,此外,以当时人的思维水平,还不可能将“无定形”作为一种抽象的共相和“属性”从事物、“东西”中单独抽出来,当做万物的始基(这一步是柏拉图的理念论才达到的,甚至连巴门尼德的“存在”也还未能达到这一水平,他将存在设想为一个圆球形的“东西”)因此,我认为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严格的说应该译作“无定形的东西”,亦即一切无定形物的总称。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哲学原理 1、两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P34: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的观点P36: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客观的和规律性。 2、三大规律 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P39:(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普遍存在,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

在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P43: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P44: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经过了第一次否定,是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五对范畴P38 五对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在事物的确定关系中,因果区分是确定的,不能倒果为因,也不能倒因为果;但在事物发展的无线链条中,因果区分又是不确定的、相互转化的。方法论意义: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要素的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哲学的一大特色。黑格尔站在近代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了古代哲学的辩证法传统,用辩证法来克服近代哲学机械世界观的局限,以辩证法为结构,第一次使形而上学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辩证法乃是黑格尔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辩证法既是黑格尔对哲学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是其哲学中受到人们批评最多而且遭到人们误解最多的地方。譬如我们现在专门讨论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本人肯定会不以为然。因为他的辩证法与他的哲学体系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毋宁说辩证法就是他的哲学体系。所以,我们实际上既不可能脱离辩证法来讨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不可能脱离他的哲学体系来讨论他的辩证法。换言之,理解黑格尔的哲学首先应当理解他的辩证法,而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又必须把握他的整个哲学。 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一部重要哲学着作,他代表了当时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的分析批判。他认为人的精神、思想是人脑的属性,是附属于肉体的,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把精神和思维看作一种脱离人脑而独立的东西,“没有感觉,没有人的,在人之外的思维”是十分荒谬的。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等于处女借圣灵而生救世主”。 卡尔·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时,没有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其合理成分,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写了一本《费尔巴哈论纲》来分析评价他认为费尔巴哈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 黑格尔哲学方法是辨证的,体系却是形而上学的、或者说本体论的,这种体系束缚了辩证法的贯彻——缺乏实践性和革命性,科学性也不彻底。 说实话,我很喜欢黑格尔哲学,世界上需要有这么一部书!严整庞大,深刻完备,令人崇敬不已…… 但可以了,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到此终结,它本身具有基督教唯心主义的明显特征不说,剥离这些之后,这种沉重的体系也妨碍为革命实践而进行的科学反思;虽然哲学家、思想家少不了做这种细致而广泛的研究工作,但这种体系构建很容易形成僵化的教条,需要一种生机勃勃的思想形式和哲学形式。 “哲学家总是按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批判反思学术和现实,具体指导社会实践,这样的哲学是理想的哲学——而“思想大全”式的黑格尔哲学应属一代风尚之神品,在科学发展全面挺入旧哲学各个领域的今天,这种哲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内核及对我们的意义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内核及对我们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黑格尔辩证法变化三大规律逻辑 论文摘要: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绝顶,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辩证法因素,并把它系统化。他把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他自己的哲学体系,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体系。对于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哲学界传统观点已盖棺定论,即合理内核是专指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即马克思所说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而在当代,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依然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本文的核心人物,黑格尔。或许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这个哲学界的泰斗,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应该活多或少的听说过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中得一个核心即是辩证法,而这个辩证法的起源正是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且发扬光大。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之一、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生于符腾堡斯图加特城的官僚世家。父亲是税务局的书记宫。黑格尔童年时代就进拉丁文学校学习。由于他笃信宗教的父亲的执意主张,1788年黑格尔进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作为神学院的学生,他却更喜欢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他和另一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交往甚密,喜欢豪饮、交际,经常到郊外散步。 黑格尔在神学院学习了两年哲学、三年神学。这段时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急风骤雨年代,德国封建统治的衰朽大厦在法国革命雷声的滚动下颤抖。在革命初起的阶段,巴黎起义的人民攻下巴士底狱,制宪议会发布《人权宣言》。黑格尔憧憬法国革命,支持法国革命,和他的一伙同学在图宾根近郊种植了一棵"自由之树",宣扬自由、平等之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但黑格尔对法国革命的同情态度,只表现在对法国革命者的理论的支持而已。当革命深入发展、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时,他就由害怕革命变为憎恨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诬蔑人民"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说"他们的行动完金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思怖的"。黑格尔还竭力为普鲁士的反动政府辩护,说普鲁士国家是历史发展的顶峰。黑格尔的政治观点,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它一方面对封建统治心怀不满,有进步要求,另一方面又不敢采取实际行动,由畏惧人民群众而走向反动。1793年,黑格尔通过考试,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离开神学院以后,黑格尔先后在瑞士、德国的法兰克福等地当家庭教师,以研究希腊文化和康德哲学作为业余爱好。1798年,他的第一部著作《论理学》出版。次年,他的父亲去世,留给他一笔遗产。他写信给谢林说:他已经差不多可以过悠闲的贵族生活了。他希望到一个有众多藏书和鲜美的啤酒的地方定居,从事正规的学术研究。谢林回信说:"到耶拿来吧!"这样,他于1801年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来到耶拿。耶拿是当时普鲁士的大学城,是青年知识分子荟萃的地方,也是当时学生运动的中心。经过谢林的介绍,黑格尔到耶拿大学任哲学讲师,并和谢林一起主编《批评的哲学》杂志。他向耶拿大学递交了一篇用拉丁文写的学术论文,论述行星的运行轨道,得到很高的评价。1805年,三十五岁的黑格尔升为教授。次年,他发表了《精神现象学》一书,论述他的哲学观点。这年,由于拿破仑军队入侵耶拿,他被迫逃离耶拿大学安静的小别墅,来到巴伐利

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辨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时代变了,马克思已经“过时”了 此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它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这种理论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为我们树立了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

曾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不断增强辨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提高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的世界观、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性

他的“正题-反题-合题”,应该理解成“某种我们认为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对普遍概念或原理的反对——新的普遍概念或原理”,这里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只是相对意义的,而不是演绎派所说的绝对意义的。至于绝对意义的普遍概念或原理(绝对意义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本应该是只能通过无限步骤的辩证发展才能够达到,但黑格尔却自信的认为在他当时的德国精神里达到了——即在他的哲学里达到了,就象马克思坚定的认为资本主义之后应该是共产主义一样。这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问题,但还有一些更严重地问题。我以前曾说过一个“辩证法悖论”问题——即辩证法如何看待辩证法自身?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反普遍原理的,但是辩证法是不是普遍原理呢?显然黑格尔是作为普遍原理的,这样辩证法就要反对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逻辑性质(概念性质、命题性质)的,他是把辩证法作为逻辑学来做的(即思辨逻辑、辩证逻辑)。他的“正题”是指演绎派和归纳派所说的“普遍概念”、“普遍命题”,只是演绎派是从绝对意义上说的,归纳派通常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而黑格尔接受了归纳派的这种思想,通常也是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的,要不会也不会有所谓的反题了;他的反题是对正题的反对性概念、命题和事例;合题则是更高层次、更基本的普遍概念和命题。 黑格尔正是用这种“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思想,去修正传统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传统形式逻辑仅指传统演绎逻辑,而不包括归纳逻辑,因为归纳逻辑并不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而是“从多个小前提中归纳出大前提”。 许多人所犯的错误,就是以为辩证法好像是对整个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的颠覆。其实形式逻辑是通过演绎与归纳的互补和交替运用,来弥补演绎逻辑的不足的,即,归纳1→演绎1→归纳2→演绎2→归纳3→演绎3→……。这里的“归纳1”得到的就是黑格尔的“正题1”,然后再通过“演绎1”对“正题1”进行推演,如果推演的结果与事实相符,就说明我们暂时还没有碰到“反题1”;如果推演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就说明“反题1”出现了;然后,我们再通过“归纳2”将“正题1”与“反题1”归纳成“合题1”,而“合题1”其实可以看成新的正题,即“正题2”,这样新一轮的“辩证”(“破缺循环”)又开始了。 形式逻辑正是通过归纳与演绎的互补和交替运用来弥补双方的不足的,而这里的“辩证”其实就表现为归纳与演绎的交替运用,也就是我说的“破缺循环”,而不是逻辑本身。这是早在亚里斯多德就表达了的思想。 黑格尔并未遵循亚里斯多德的正确道路,而只是吸收了经验主义、归纳派的一些正确思想,用于修补笛卡尔派的唯理主义思想。因此黑格尔的哲学其实是修正后的笛卡尔的唯理主义,这是人们将黑格尔的哲学也定为

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思维方式

一百多年前,人类近代文明史上的两位思想巨擘: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人类全部思想精华,创立了伟大的划时代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最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学说,便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每一名共产党人和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内容上的学习研究,到对其产生这一伟大学说的主观辩证思维方法上的积极探讨,应该说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一、辩证思维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思维探源和思维揭示 辩证法思想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思想现实,而辩证思维方法则是辩证法思想的思维现实。从哲学认识论方面说,辩证法是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真理,从思维学方面说,辩证法又是一种思维方法,作为思想形态的辩证法和作为思维形态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态。 辩证法并不割断自己的发展历史,从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产生、形成到近代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辩证法思想走向成熟。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辩证法,却是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改造中诞生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彻底结合,产生了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成熟,是思维科学和辩证思维方法发展成熟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思维本质的揭示,按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思维是客观存在在人的主观方面的反映。人们在承认思维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的同时,还必须承认人的主观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辩证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形式等)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 那么,辩证思维的确立是不是对逻辑思维的否定?不是。辩证思维不仅不是对逻辑思维的否定,而且是对逻辑思维的一种发展和再运用。辩证思维非但不能抛弃逻辑思维,而且还要以其为基础和内在依托,把逻辑思维的科学规律、原则和方法,坚决、彻底地贯彻到辩证思维的全过程并加以充分的运用。逻辑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必然基础和科学保证,辩证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革命性发展和科学运用。没有逻辑思维参与的辩证思维是混乱的思维。逻辑思维在辩证思维中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可以用逻辑思维来代替辩证思维呢?也不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尽管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思维规律,但是二者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 是现实的” 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理念就是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客观的,即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原因及其表现)即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即社会存在的性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这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主要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青年学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所决定的。) 二、唯物辩证法部分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作出具体的分析。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角度一:(1)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任何整体都由部分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优化部分的结构,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角度二:整体与部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体现在: (1)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区别。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唯物主义是指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第一,意识第二,这与唯心主义对立。辩证法是指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问题,这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 目录 编辑本段 唯物主义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

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修改词: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编辑本段 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 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辨证唯物论还揭示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即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因、状态及发展趋势。如果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来谈联系、运动、发展,那就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入手。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即“黑格尔创立的关于“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理论的过程中,重点首先是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哲学观念”,我们怎么去理解哲学的功能、价值和意义,是前提性思考。没有这个前提性,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理论的理解就会走偏。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摘要:乔治威廉福利德里希黑格尔作为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威廉福利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ich Hegel)于1770年生于斯图加特,在图宾根学习神学和哲学(1788年-1793年),并且在1794年至1801年间,曾在法兰克福和瑞士做过私人家庭教师。 辩证法在西方文化中绝大多数的哲学文献里都是指人的主观思维,只有主观辩证法没有客观辩证法。观点明确。辩证法只适用解释人类的精神,不适用解释社会和自然界。在古希腊时期尤其是在柏拉图时代,辩证法是指在对话中寻求真理的过程。柏拉图著作多是对话体,主人公为苏格拉底及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提出问题,苏格拉底的学生回答问题进而也提出问题,人们针对问题作出不一样的回答,在回答中进而发现新问题,从而发现每一种回答都不是最后的结论。中世纪的神学家、经院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一种辨析的方法。经院辩证法是指重新组合材料变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对不同教义进行辨析进而形成新的教义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后都是为了说明宗教教义的正确性。经院哲学家们将辩证法看作是论析、辨析的工具。《经院辩证法》刘小枫 黑格尔新理解三意思: 一、辩证法体现了精神存在的本质特征--精神(思想、观念)是在与其对立面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扬弃自身而得到发展的。精神是在不断的扬弃自己的对立面,一个对立面是在不断的扬弃自己的对立面的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实质的阐释“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从认识领域看,真理不是一个教条,是一个过程,绝对真理存在于永恒的认识过程之中。”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现实生活。 二、辩证法是获取真理的方法--“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识开始,进而从意识辩证进展逐步发展”到真理。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到最复杂的东西,而最复杂的东西从真理的角度讲又是最简单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即是模仿这种方法写成,黑格尔《小逻辑》中分为三个概念分别为纯存在,最后概念为绝对理念。黑格尔认为人类精神就是从纯存在到绝对理念的整个过程。黑格尔认为理解真理小逻辑就是在解释绝对精神的本质特征,自然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从而才能理解什么事绝对精神。肯定、否定 三、完成新逻辑体系的建构--这个体系的结构不是任意的编排,所有逻辑范畴都处在内在联系之中。肯定、否定、新命题正题、反题、新问题、 黑格尔强调了对象自身的特质,辩证法可以解释人类精神。也可以解释自然界,不要将辩证

黑格尔辩证法论文

黑格尔《小逻辑》读书笔记 黑格尔认为:哲学和宗教一样,不以假定的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那样会有一定现成的认识方法,它们都以真理为对象,认为上帝才是真理。哲学和宗教研究的是自然结合人的精神及他们和上帝的关系。但按照时间顺序,人的意识对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能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因而我们要指认识的必然性、还要对其推断进行证明,但是这个可信的哲学的开端在哪里呢?黑格尔为了避免无穷倒退,认为,这同科学一样,开端于一个假设,哲学的开端就是假定思维的存在,它是自由活动的,自己创造自己,是独立自为的,“一切都从这里逻辑的发展出来,没有一点多余的、外加的东西。”但他并不把这个开端看作是笛卡尔所认为的静止的思维,而当做一个充满却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和契机的、运动的开端,“它并不完备,总是有待于完善,向内深入,回溯到自己的根本,更待本质性的地方。”这样逻辑的开始就不是一个死的东西,而是一个辩证的行动,他以这样一个“一”为起点,把辩证的精神贯穿认识的始终。 人区别于动物得到地方就是人能思维,而哲学就是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方式,在哲学的特殊思维方式中,思维就是认识,把握对象概念的认识。对对象概念的思维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其他形式的、总是作为情感直觉等形式而出现思维相区别。在我们的意识中,思想和概念的规定性的要素充满了我们的意识的内容,而哲学通过思考,以概念代替表象。 黑格尔首先指出,表像是同现实对立的,它是偶然的东西,可能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一般的哲学家爱把理智抽象出来的东西当做真实可靠的,他们把这种抽象看作是外在静止的东西,但理念也不是永远应当如此的,因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性,而不是他们的外在浅显的表现。但哲学取材于对于当前外界自然和当前的心灵和心情的自己的直观和知觉,那种以经验出发,获得规律和普遍命题和关于事物当前的思想被称作经验科学,是自然哲学,但却不是真正的哲学,因为它虽能认识自然世界,却不能把握自由、精神、上帝。只有思辨的思维才能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因为他直接来源于直接的事实、给予的材料、权宜的假设),使事物的解释具有必然性。而只有哲学使科学自由且具必然性,因为哲学是种体系,真理也必然在自身中展开,也应该是全体的,每一环节都是必然的。他认为我们对于一般的知识,哲学只需要证明其特有的知识方式,而对于真理的知识,哲学却必须首先证明自己有能力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