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图解

整车设计流程

整车设计流程 1、概念设计 1.1 设计内容市场定位分析、初期总布置设计、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造型设计指导书,参 考样车分析、供应商平台调查、成本分析、编制产品描述书。 1.1.1初期总布置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选定各分总成,初步确定整车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人体 布置和各类运动分析,视野分析,手触及空间分析和仪表可视性分析等。该过程借助三维设计软件模拟完成,分析出现的问题反馈到模型中进行调整,使所设计的汽车满足现代汽车高水平的驾驶操作性、乘坐舒适性和居住性等要求。 1.1.2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进行整车初步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分析整车性能满足产品定量 目标的程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1.3确定造型设计方向确定初步外部尺寸、整车技术参数、造型风格和内部配置。 1.1.4 参考样车分析对参考样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优势和不足,结合市场情况提出所开发产品的目 标定位。 1.1.5 供应商平台调查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货源可行性评估,评价他们在满足质量、供货能力及开发水 平的前提下提供总成和部件的能力。识别价格及质量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供应商,以满足产品定位的要求将所有涉及该过程的开发伙伴协调在一起,整合资源满足用户最大需求。在供应商和制造者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提升整个汽车生产链运作的效率,并增进更高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1.1.6成本分析确定各系统和整车的目标成本。 1.1.7编制产品描述书描述书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文件,将所要开发的产品项目的背景、目标、车型规 划、总成选择、装备、进度等进行详细描述。 1.2 团队一支有着丰富汽车理论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熟知中国汽车配套资源及现有车型。以 敏锐的眼光洞察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很好的把握中国汽车发展的潮流。 1.3 市场定位从消费者调查、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制造能力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2、汽车造型 2.1 分析造型设计任务书 2.2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样车准备 2.3 工程与造型的契合 2.4 确定设计理念,提出设计方案 2.5 阶段评审 2.6 初步草图设计 2.7 方向性评审 2.8 细化效果图草图设计 2.9 设计评审 2.10 效果图设计 2.11效果图评审 2.12 效果图修改及提交 2.13 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效果图 2.14 效果图批准 2.15 进入零部件造型的细节设计阶段 团队要求: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透过设计的表面来理解设计本身所代表的设计师对生活形态和消费心理的了解,赋予设计更多的实际意义。高雅的艺术品味、丰富的设计经验、全面的汽车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衍生的材料学、流体力学、热能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环保学等众多方面知识。对消费者及成本的了解以及极富魅力的创意思维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符合国际趋势和品牌定位的作品。 设计部门承担整车造型、总体布置及整车集成,内容涵盖了从美学表面的质感、动感、内外饰的创意、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到产品外型的最终数据发布。 高级技工的丰富经验成为专家系统,我们不再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设计迁就于生产”,而是通过

汽车内饰设计流程

汽车内饰设计流程概述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制造商们越来越重视汽车车型的开发,其中汽车内饰的开发是仅次于车身的一项重要的开发内容,它除了是反映汽车内部空间的功能之外,还要让乘客感到舒适,视觉的美观,操纵的方便等等要求。 汽车内饰包括仪表板、车门内饰、车顶内饰、柱内饰、侧围内饰等内部覆盖件,广义的还包括方向盘、汽车座椅、地板垫等内部功能件。汽车内饰通过多种材料和多种生产工艺而达到不同的效果,一般内饰的材料多用塑料ABS和改性PP等,还有其他的如皮革,植绒布,泡沫、玻璃钢等多种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更是多样化,除了一般的注塑以外,还有如吸塑、吹塑、挤出、PU发泡、热压、蒙皮、喷涂、电镀、焊接等几乎所有的塑料加工工艺,还有如仪表板先进的搪塑工艺等。 一个整车的内饰设计项目,首要的是设计效果图。效果图除了要美观,风格要和车身相衬,还必须满足各种功能要求,选配的附件尽量采用现有的或尽量不要改变尺寸,各种功能件的位置要符合整车布置和人机工程的要求。一般要设计三到五个效果图提供选择,从中间选择一个或综合几个效果图重新制作一个。 接下来根据平面效果图制作油泥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运用逆向技术在油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有时也可以直接在三维设计软件中构建数据模型,以减少设计成本。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必须进行人机工程校核,满足各项法规要求和其他功能的要求,满足各个选配附件的大小和位置要求,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结构分块,考虑各部件制造工艺和材料。满足这些条件后,还得考察模型的表面光顺性,一般外表面都必须达到A级曲面。完成数据模型后,可以渲染多个角度的效果图与平面效果图对比,并进行修改,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以上只是一个没有结构的外表面模型,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各个部件的结构设计。而为了更为直观的检验安装效果,我们通常需要在完成简易安装结构后制作手板样件。手板样件制作和试安装除了检验安装效果和误差外,还能优化结构设计和检验部件的制造工艺。 结构设计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作,需要的周期也是最长的。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有:部件的制造工艺性,结构的强度,安装工艺性,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干涉检查,运动校核和装配顺序等。这项工作是持续改进,逐步优化的过程。为了进行各项工艺检查,我们除了检验数据模型,也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部件做第二次手板样件,确保安装效果和制造工艺。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化数据模型,只有到试制样件装车,状态达到预期的效果后,并做项目总结,这样一个成功的内饰项目才告结束。

汽车内外饰工程设计要点

1、整车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2、汽车动力性指标通常的评价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典型的汽车总体结构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内外饰、电器。 4、国际中规定汽车正面碰撞最低车速为:48km/h。 5、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定)中最高为5+。 6、驾驶舱布置需要与总布置(主要部门)协调。 7、汽车漏水的主要原因:车门变形不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条设计不合理、装配误差。 8、立柱类的小件装配到车身上时不需要设计专门的定位导向柱。 9、遮阳板的主要功能是遮挡强光影响,防止驾驶员眩晕。 10、与NVH性能关系密切的内饰件有:顶盖内衬、地毯、发动机仓隔热垫。 11、MOLDFLOW软件可以分析注塑件:变形情况、在模具中的流动情况、材料充模情况。 12、设计顺序:效果图、CAS面、油泥模型、A级面、工程化。 13、效果图分析内容:产品成型工艺性、安装可行性、成本可行性。 14、在车辆开发CAS面和模型阶段,仪表板设计人员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对仪表板进行可行性分析:组合仪表视野分析、内部凸出物法规校核、前除霜风口、侧除霜风口位置可行性分析。 15、设计塑料件时某些地方可以不放拔模斜度,拔模斜度要考虑产品是否有皮纹。 16、2D图的功能包括:指导模具制作、指导零部件入厂验收、指导生产。 17、快速样件的作用:验证外观效果、验证设计结构、验证装配可行性。 18、运用START MODEL格式进行设计的好处:便于修改、提高设计效率、规范数据设计过程。 19、增加加强筋或安装点可以有效改善产品强度。 20、顶盖内衬成型方式:热压。 21、处理皮纹亮度高的方式:模具喷沙、产品工艺参数调整。 22、工装样件提供时如检具未验收,可采取全尺寸检测方式确认工装产品与设计数据的符合性。

汽车内饰表面装饰工艺介绍

本文将针对汽车内饰表面装饰的几种主流工艺从技术、成本、环保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文中“IMD”=IMR “INS”=IML/IMF)第一部分:水转印、IMD、INS工艺比较 一、工艺描述 1、水转印:将已成型的塑料基材压印浮在水面上的水溶性薄膜,转印薄膜上的花纹,再以透明面漆保护其花纹及对表面做光泽调节。流程为转印-薄膜清除-烘干-喷面漆,如下图所示: 2、INS(Film Insert Molding):将带有外观效果的INS薄膜预先吸塑/高压成型,把多余的膜边冲切,再把冲切好的薄膜壳片放置在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流程为薄膜加热-高压空气成型(或者吸塑成型)-刀模裁切-已成型薄膜壳片放入模腔-合模,注塑成型-开模,完成总成件,如下图所示: 3、IMD(In-Mold Decoration):带有外观效果的IMD薄膜(圈材)被安装在输膜机上,而输膜机则固定在注塑机上,在注塑开模时让薄膜输进模具中间,合模后让胶料注射,让薄膜贴覆在模具上同时与胶料成型。流程为薄膜输送-薄膜定位,取模件-注塑成型-后处理,清理飞边,如下图所示:

二、技术对比 1、花纹包覆可行性方面 水转印 翻边高度(H)可让花纹包覆在300mm范围内 不需要考虑R角(R)的锐度 可以完全包覆圆柱形基材(如整体注塑方向盘) 通过电铸模后加工工艺可对花纹拉伸严重部分加饰,修饰效果较佳 可以对大型零件包覆(例如:SGM老别克新世纪IP 1.3m长,内侧深度超过200mm;德国戴母勒奔驰Smart Car门板外饰整体通过水转印加饰) 可以通过面漆工艺及底漆调节去控制最终产品表面光泽度、饱满度、花纹色泽及花纹层次的深度(而不需要重新开发薄膜,重新制版印刷) 遇到零件形状变化大而花纹选择偏向有规则性的所谓技术性花纹,虽然包覆不受限制,但部分边角位置可能会出现花纹拉伸而导致外观上有花纹的规则性变弱的情况;但天然花纹(如木纹)的外观表现较佳 INS(Film Insert Molding) 翻边(H)极限约40mm,但同时R角(R)必须设计在10mm以上;而如果R角(R)在1mm以下,其翻边(H)只可以在5mm以下(而且要取决如零件的整体三维形状) R角考虑要很充分,与花纹包覆的翻边深度要经常做出让步及妥协 三维形状变化大的零件,加工难度高,或不能把薄膜包覆完整 花纹包覆不到地方(开口部分)可通过刀切露出基材原色,但如果基材上存在注塑缺陷或颜色无法满足外观设计(如金属效果),必须通过单模多片薄膜的insert工艺或电铸模后加工工艺完成(工艺难度增加) 对大型零件包覆难度较高或质量难以控制 在翻边及R角配合情况下(包覆可行性高),对包覆技术性花纹薄膜的最终外观效果较佳(但可能仍存在轻度花纹拉伸变形) IMD(In-mold Decoration) 翻边(H)极限为5mm左右,同时其R角(R)也不能少于10mm 由于IMD薄膜比INS薄膜更薄,翻边与R角的考虑与妥协要求更高 一般只考虑对平面产品、翻边不大于1mm产品上用这工艺 基本上很难做到产品上留下开口部分(如开关板) 对大型零件包覆难度较高或质量难以控制 对包覆技术性花纹(以上条件容许下)外观效果较佳,但由于薄膜很薄,天然花纹(如木纹)的外观效果则很差 有关INS及IMD的定义解释: R角(R)和翻边(H) 的关系(只作参考*) INS:

汽车内饰设计多实例解析.

汽车内饰结构设计流程分析 提纲: 1、造型设计数据输入、输出 2、安装结构初步分析 3、结构设计细化. 4、最终数模整体后期分析 5、模具件试装分析、调整! 国内汽车设计起步比较晚,真正的自主设计(也只是在逆向阶段)也是最近这几年的事,而内外饰的设计相对来说又更晚,原因可能是主要是因为以前设计大家主要是把精力集中在白车身的设计上,认为只要把白车身设计出来了,这车也就出来。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用户也不大注重车的外形要求吧。直到最近这几年,能买得起车的用户越来越多,而对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光是性能,对外形的要求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样一来,使得在设计汽车的过程中,对汽车内外饰在设计过程中所占的份量也越来越多。外饰是第一眼就看到的,其重要度自然不用说,而汽车内饰,对于用户来说,是要与自己亲密接触所占时间最长的,是可以直接影响到自己部分。它的外形美观与否、舒适的好与坏、各部件的操作方便与否等等,都直接影响了用户心情。而组成这些部分的完整,需要合理的安装结构来保证。以下是我个人对内饰设计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有些看法可能比较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我想这些应该是可以原谅的,毕竟个人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常的有限。 接下来按几步来分析: 一、配合造型设计提供数据: 内饰设计从造型到A面,最后结构设计,看似是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其实这几方面都是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在内饰造型初始时,需要有一些以下内饰相关的输入条件: 1、主断面:在汽车设计之初,通常会在一些重要部位作一些主断面,作为以后要重点控制参数,不管是结构还是造型都需要考虑此参数。 2、硬点:硬点参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硬点对控制整车布置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造型之初就提供与内饰布置有关的硬点参数,使造型能正确表达整车的设计参数。比如侧围护板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车身直口边及门框密封条的硬点参数,使侧围各护板内表面位置是正确的。 3、拔模方向:内饰的内表面一般都有皮纹,而皮纹也都有拔模角度,不同的皮纹拔模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内饰造型的同时确定拔模方向,使在此就能初步控制内表面拔模角度,减少给结构设计带来不方便,甚至是因错误而返工带来的损失。皮纹拔模角度一般是:细皮纹在3度拔模角左右,粗皮纹在5度拔模角左右,当然,这得因不同的皮纹来定。 内饰拔模方向确定原则:一般为整车坐标某坐标轴方向,或是此拔模方向在某坐标平面内(即与某坐标轴垂直); 4、内饰整体外观参数确定:内饰整体外观参数主要是各护板间的间隙、段差、分型线等,这些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饰整体外观的品质;而这些参数都是需要合理的安装结构、生产工艺水平来决定的,因此使在造型之初,需配合造型合理确定此参数,既能使整体外观协调,又能合理设计安装结构。 二、安装结构初步分析确定: 在内饰造型的同时,可也进行内饰安装结构的初步分析确定,也就是进行安装断面的设计.此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确定: 1、与车身的安装方式:对于内饰件与车身的安装方式,主要要求能达到安装简单、快捷、牢固、可靠等。一般安装都是选用卡扣连接安装,对每个部位工作环境、性能要求、安装要求等进行分析,以选择或设计合理的卡扣,达到最佳的性能。在安装方式设计过程中,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要求各护板或总成在坐标Z方向有一硬安装方式,可以是金属卡片安装,也可以是护板上一些加强筋安装,或是某一零件支撑护板等,其作用主要使护板在Z轴方向有一支撑力,避免卡扣损坏,影响护板安装。 2、内饰件间的安装方式:内饰件外观品质有两个主要因素是间隙和段差,而这两因素主要是由内饰件间的安装方式来控制的,这除了合理安装方式(包括结构、位置等),还要有合理的定位方式(尽量用点、线定位,避免用面定位,特别是大面定位)。

全球汽车内饰件分析

关于汽车内外饰件行业的市场信息收集 王鹏 简介: 汽车内饰件通常是指汽车内部装饰所用的一些产品,种类很多,像仪表板、门内护板、顶棚、地毯、方向盘、座椅系统等,不过现在大部分产品不仅仅是只起到装饰作用,还需要兼顾功能性、安全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汽车外饰件是用于汽车车身外面,用于保护车身和美化车体的一些外观件,要求防护与美观兼顾,像前后保险杠、扰流板、格栅、饰条、侧裙、挡泥板等。汽车内外饰件大都是一些非金属件。 市场概况: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内外饰行业提供庞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内外饰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行业产值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20%以上,行业规模几乎占了整个零部件总体规模的1/4。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内外饰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北、华北几个地区。其中华东地区无论是在公司数量还是产业规模上都要领先于其它地区,产值约占全国的1/3,其次是中南地区,主要围绕东风和广汽分布。近几年西南地区也发展很快,除了原有长安、力帆等汽车集团外,像大众、一汽、华晨等整车厂落户西部,很多零部件企业纷纷跟进。 得益于整个汽车行业的景气繁荣,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民族企业,像上海延锋、江南模塑、华翔集团等,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一定竞争力。不过大部分中下游的企业日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好过了,原材料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需求增速都大于供求增速,基本不会出现明显降价,而且很多产品都是客户指定材料供应商,没有选择权,另外对于下游客户又缺乏议价能力,很多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还要承受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利润空间有限。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汽车产业链的整合进度会逐步加快,中国内外饰行业产能分散的状况会得以改善,一些弱小的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会逐渐被淘汰。 汽车内外饰行业发展的方向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安全、节能、环保和舒适。安全方面:汽车发生事故后,最先受到冲击的往往是汽车外饰件,同时,驾乘人员最先接触的就是内饰件,所以内外饰件在行车安全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很多企业结合这些法规在很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和标准,将越来越多的安全理念融入到内外饰件的开发过程中,如丰田汽车的主动头枕技术,具有吸能特性材料的使用。节能方面:据预测,汽车自重降低10%,油耗就会降低6-8%,所以说到节能必须要提的就是轻量化,替代材料的是使用是实现轻量化主要途径之一,如兰博基尼碳纤维车身,丰田汽车的天然纤维内饰以及纳米保险杠,江森自控和丰田纺织的轻量化座椅,当然一些轻质材料成功应用的案例非常多,现在几乎可以在每款中高端车上都能看到。环保方面:环境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