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行政管理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能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公共管理与领导

2.经济管理与经济法

3.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

4.公共理论与行政伦理

5.行政法治方向

6.地方治理

7.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8.城市管理与市政学

9.公共管理与制度分析

10.政府组织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课程设置

五、培养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

行政管理学博士入学考试、中期考核必读书目(共同书目)(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

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3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

4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5、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6、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8、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入学考试必读)。

9、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0、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二)基础理论前沿论著

1、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

月版(中期考核必读)。

2、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3、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

核必读)。

4、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5、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月出版(中期考核必读)。

6、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中期考试必读)。

7、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入学考试必读)。

8、C·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本(中期

考试必读)。

9、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

期考核必读)。

10、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1、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入学考试必读)。

12、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本(入学考试必读)。

13、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中期考核必读)。

14、Sabtier:《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5、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中期考核必读)。(三)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1.艾伦·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出版(中期考核必读)。

3、迈耶和布鲁德尼:《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期考

核必读)。

4、郭志刚主编:《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本(中期考核必读)。

5、应国瑞:《案例学习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行政管理学博士各个“研究方向”入学考试、

中期考核必读书目

研究方向(一):公共管理与领导

1、费斯勒、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

学考试必读)。

3、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5、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6、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出)(中期考核必读)。

7、罗伯特·达尔:《多头政体》。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8、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9、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0、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1、斯蒂芬·L·埃尔金等:《新宪政论》三联书店,1997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2、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中期考

核必读)。

13、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政治理论》,上海三联1999版(入学考试必读)。

14、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5、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6、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入学考试必读)。

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8、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9、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20、徐湘林、格勒、赵建民(主编):《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中期考核必读)。

研究方向(二):经济法与政府经济管理

1.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译:《经济法》,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2.[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中文版见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3.[日]丹宗昭信、厚谷襄儿:《现代经济法入门》,中文版见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4.[德]罗尔夫·斯特博:《德国经济行政法》,中文版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5.[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文版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6.[法]阿莱克西·雅克曼、居伊·施朗斯:《经济法》,中文版见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7.[法]勒内·罗迪埃:《比较法导论》,中文版见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8.[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中文版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9.[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文版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0.[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1.杨紫烜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12.程信和:《经济法之探索》,载《经济法制论坛》2004年第2期(总第5期)(入学考试必读)。

研究方向(三):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

1、[美] V·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中期考核

必读)。

2、[美] 丹尼尔·J·伊拉扎:《联邦主义探索》(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中期

考核必读)。

3、[美] V·奥斯特罗姆等:《美国地方政府》(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

考核必读)。

4、[美] R·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中译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

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5、[美] 詹姆士·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中译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入

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6、[美] 约瑟夫·S·奈、约翰·唐纳胡:《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7、[德] 贝亚特·科勒-科赫等:《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中

期考核必读)。

8、[美] 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0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9、[美] S·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中

期考核必读)。

10、[美] S·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1、[美]E·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12、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3、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4、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5、舒庆、周克瑜:《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行政区经济透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16、谢庆奎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入学考试必读)。研究方向(四):公共理论与行政伦理

1、[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入学考试必读)。

2、[美]汉娜·阿仑特著,竺乾威译:《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入学考试必读)。

3、汪晖等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入学考试必读)。

4、刘军宁等编:《公共论丛》,三联书店(连续出版物)(入学考试必读)。

5、[美]R.T.诺兰等著,姚新中等译:《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华夏出版社,1988(入学考试必读)。

6、[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入

学考试必读)。

7、[美]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入学考试必读)。

8、[美]杰拉尔德·凯登著,[美]马国泉编:《行政道德文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入

学考试必读)。

9、许卓云:《从历史看领导》,三联书店,1994(入学考试必读)。

10、[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黄华光译:《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入学考试必读)。

11、瓦尔特·李普曼著,黄胃译:《公共哲学》,(台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8年版

(中期考核必读)。

12、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中期考核必读)。

13、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中期考核必读)。

14、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中期考核必读)。

15、H. George Frederickson, Ed,Eth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M. E. Sharpe, Inc.

1993(中期考核必读).

16、Rorert B. Denhardt,In The Shadow of Organizati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1(中期考核必读).

17、Terry L. Cooper, Ed, Handbook of Administration Ethics,Marcel Dekker, Inc, 1994

(中期考核必读).

18、Peter Madsen, Jay M. Shafritz, Ed,Essentials of Government Ethics, The Penguin

Group, 1992(中期考核必读).

19、Adams, Guy & Danny Balfour. Unmasking administrative evil. Thousand Oak: Sage

Publication, Inc, 1998(中期考核必读).

20、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Summary View. Chandler & Sharp Pub.,

1980(中期考核必读).

研究方向(五):行政法治

1、【法】莫里斯·奥里乌著:《行政法与公法精要》上、下册江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

1999年6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2、【法】莱昂·骥著:《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江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1999年6

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3、【法】莱昂·骥著:《宪法学教程》,江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1999年6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4、【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入学考

试必读)。

5、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上、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中期考核

必读)。

6、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7、【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入学

考试必读)。

8、【日】盐野宏著:《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9、【日】美浓部达吉著:《公法与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中期

考核必读)。

10、【德】弗里德赫尔穆·胡芬著:《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中期

考核必读)。

11、【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商务印书馆,2002年6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12、【德】汉斯·J·沃尔夫等著:《行政法》,(第一卷)、(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

8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13、【英】马丁·洛克林著:《公法与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5月第1版(中期考

核必读)。

14、【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著:《美国行政法的重构》,商务印书馆,2003年5月第1

版(入学考试必读)。

15、翁岳生编:《行政法》,上、下册,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6、陈新民著:《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入学考

试必读)。

17、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入学考试必读)。

18、应松年、袁曙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

社,2001年5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19、Stephen G. Breyer, Richard B. Stewart, Cass R.Sunstein, Matthew L.Spitzer: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Problems, Text, and Case, Aspen Law & Bussiness,1998, Fourth Edition(中期考核必读).

20、【英】亚力克斯·卡雷尔著:《宪法与行政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第1

版(中期考核必读)。

研究方向(六):地方治理

1)夏尔.德巴什:《行政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入学考试书目)。

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入学考试书目)。

3)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入学考试书目)。

4)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入学考试书目)。

5)戴维.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入学考试书目)。

6)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入学考试书目)。

7)董礼胜:《欧盟成员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入学考试书目)。

8)刘君德等著:《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入学考试书目)。

9)文森特. 奥斯特罗姆等著:《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入学考试书目)。10)克里斯托弗.波利特等著:《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入学考试书目)。

11)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中期考核书目)。

12)文森特. 奥斯特罗姆等著:《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中期考核书目)。13)克里斯托弗.波利特等著:《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中期考核书目)。

14)丹尼尔.伊拉扎:《联邦主义探索》,上海三联书店,2004(中期考核书目)。

15)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中期考核书目)。

16)青目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中期考核书目)。

17)W.Ivor 詹宁斯:《法与宪法》,三联书店,1997(中期考核书目)。

18)罗伯特.达尔:《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商务印书馆,2003(中期考核书目)。19) 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中期考核书目)。

20)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中期考核书目)。

研究方向(七):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1、希克:《现代公共支出管理方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斯基亚沃-坎波和托马西:《公共支出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

必读)。

3、里德和斯韦恩:《公共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5、理查德·马斯格雷夫、佩吉·马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6、杨肃昌:《中国国家审计:问题与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7、楼继伟主编:《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管理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入

学考试必读)。

8、黄佩华:《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9、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入学考试必读)。

10、费雪:《州和地方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1、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中期考核必读)。

12、戈登·图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

期考核必读)。

13、布坎南、布伦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4、尔姆斯、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北京大学2004年版(中期考

核必读)。

15. Patashnik, Eric. 2001. Putting trust in the US budget: Federal trust funds and the politics of

commit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中期考核必读).

16.Albert C. Hyde. Eds. https://www.360docs.net/doc/8b8264602.html,ernment budgeting: Theory, process, and politics.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中期考核必读).

17.Khan Aman & W.Bartley Hildreth. Eds. 2002. Budget theory in the public sector.

Westpoint: Quorum Books(中期考核必读).

18.Khan Aman.Eds. 2004.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public sector.

Westpoint: Quorum Books(中期考核必读).

19.John Bartle. 2001. Evolving theories of public budgeting. New York: JAI Press

(中期考核必读).

20.Gerald J. Miller, W.Bartley Hildreth & Jack Rabin. Eds.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 Boulder: Westview Press(中期考核必读).

研究方向(八):城市管理与市政学

1.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 198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3.B.盖伊.彼得期:《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

必读)。

4.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5.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编:《行政管理学》(第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

学考试必读)

6.书章著:《现代公共管理概论》,长春出版社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7.夏书章著:《市政学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8.夏书章、徐理明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9.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

学考试必读)。

10.薜澜等著:《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1.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2.夏书章著:《知识管理导论》,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3.夏书章著:《新加坡行(市)政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4.夏书章著:《香港行政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5.李瑞环:《城市建设随谈》(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6.李瑞环:《城市建设随谈》(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7.夏书章主编:《行政效率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8.拉塞尔.M.林登著:《无缝隙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9.夏书章、汪淑钧:《行政奇才——周恩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20.徐晓林、杨兰蓉编著:《电子政府导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研究方向(九): 公共管理与制度分析

1、郭小聪主编:《政府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入学

考试必读)

3、[德] 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美] 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著:《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5、[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6、[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7、[美] 盖瑞·J.米勒著:《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8、[美] 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9、[美] 乔·B.史蒂文斯著:《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0、[美] 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11、[美] 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著:《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研究方向(十):政府组织与管理

1.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3.B?盖伊?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雅米尔?吉瑞赛特:《公共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5.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6.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7.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政治理论》,上海三联1999版。(中期考核必读)8.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9.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0.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1.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2.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3.克里斯托弗、波利特等著:《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4.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5.拉塞尔·M·林登著:《无缝隙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6.应松年、袁曙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17.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8.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9.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20.罗纳德·克林格勒、约翰·纳尔班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020版博士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黑体小四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 本学科点有长久的研究历史和良好的工作基础,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招收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方向的研究生。在西北大学“211工程”中一直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于2001年获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批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项目),也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专业点”的主要支撑学科。本学科点拥有良好的研究平台,是“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分,拥有可进行全球变化生态、群落与种群生态、生理生态和分子生态研究的实验室

群及智能型人工气候室1座和秦岭野外研究监测基地1个。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5人。近五年来,共承担了各类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16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和中科院先导专项子课题各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项。近五年共获得包括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励11项,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博士生具有扎实、深入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在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动物生态学:秦岭被列为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依托此自然资源优势,着重开展秦岭动物多样性、物种濒危灭绝机制、自然保护区理论及功能区确立等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对秦岭川金丝猴的社群结构和维持群稳定性机制及其生态学和保护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学、冬眠生理学、白蚁生理与生态研究等。 2、进化生态学:利用最新的、高效的分子技术,研究濒危种、特有种和具有重大生态经济价值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合古地质、气象、生态数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10)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层次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和本方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为宽阔的教育学视野;熟悉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能够比较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文献研究、论文撰写及国际交流;具有独立从事并承担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开展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能够承担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部门的教育技术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为人品格。 二、研究方向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2.信息技术教育 3.知识工程与教育软件 4.现代远程教育 5.教育技术与社会服务支持 三、修业年限 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基本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的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为:博士生在读期间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成绩优异;答辩前至少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学习要体现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注重培养博士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设组长一名。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博士生入学两个月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4.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授课,或派出博士研究生到其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最新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料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1,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从事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级人才。 2.掌握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国际前沿课题及其发展动态。 3.在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受到科研全过程的训练,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相关领域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达到学校要求。 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和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具备用外文独立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在国际会议上用外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普通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生、直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 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最新整理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doc

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领域 能源与环保(环境学院、核研院) 先进制造(机械系、精仪系) 电子与信息(电子系、计算机系、微纳电子系、软件学院)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在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应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培养方式 工程博士生的培养结合重大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实行校企合作、多学科交叉培养。采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并根据研究课题组成指导小组;工程博士生的校内导师由我校认定的博士生导师担任,企业导师由重大工程技术合作企业或相关领域资深专家担任,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跨学科的论文研究,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作为指导小组成员。 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四、课程设置 工程博士生课程要求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特点设置,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可根据工程博士生的知识结构、行业背景和研究需要按需选课。 1、学位课程与环节( 不少于 10 学分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考查春秋工程领域重大专题研讨课1学分考查秋企业调研1学分考查春秋工程领域前沿讲座1学分考查秋自选课程 五、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研究成果要求: 工程博士生在学期间应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并完成一项重大工程技术研究课题,作为主要撰写人完成综合性工程科技报告。公开发表的与重大专项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署名清华大学,并须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内外已授权发明专利; (2)以排名前1/2身份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3)领域认可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4)设计方案已被采纳实施或研究成果鉴定通过; (5)EI检索论文1篇。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篇一: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根据《关于公布的通知》(西交研[20XX]59号)文件精神,即日起开始启动我校20XX年“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高年级优秀博士生继续安心于科学研究,力争在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我校在读博士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读博士期间学位课成绩优良,学位论文开题并已经做出了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愿意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已有成果。

(3)身心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博士入学时间满3年且攻博身份为国家统招统分。 (4)已公开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理工医类申请人应已在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经管人文类申请人应已在SCI/SSCI/AHCI源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所属学科权威期刊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 3.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全校选拔名额20名左右,本次不具体分配各学院推荐名额。请在读博士生积极申报,于20XX年10月26日(周一)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需报送的电子版材料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需报送的书面材料为: (1)《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博士培养方案

博士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见附表。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突出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允许提前答辩并申请学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提出延长报告或申请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均按结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学分。 博士生学位考试课程应包括: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学时:课内学时;学分:学分。 、外国语 博士外语不安排课堂教学,通过博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获得个学分。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而奋斗。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疑难问题,能对下级技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或基本达到主管技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临床检验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临床检验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学制和培养方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基础理论课学

习时间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及诊疗技能训练为一年半,培养方向专门研修(含论文工作)为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三)临床血液学检验 (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五)临床输血检验 (六)临床分子诊断学 四、课程体系设臵 (一)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自然辩证法 18 1.5 社会科学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3 社会科学部 3.英语 144 12 外国语言学系 4.统计学及SPSS软件应用 70 5 公共卫生学系 (二)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检验与临床 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实验室管理 30 2 医学检验系 (三)专门课程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3.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原理与实践 30 2 医学检验系 4.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划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数 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根本特点是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的量的侧面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并指导人们能动 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起着思想库的作用;又是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的重要 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我校数学学科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是湖南省重 点学科。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十五” 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学科是1981年湖南省首批硕士 学位授予点之一,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数学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历层次高、势力 强劲、教学与科研水平高的学术梯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 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 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 练应用计算机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

能力和较强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 学术交流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本学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的最长年限为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 年。

西南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有效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宽广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实际工作。 二、招生对象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教育博士培养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4至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在2年内完成,学员脱产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第二阶段为学位论文的撰写,在2~4年内完成。 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综合考试、论文写作与答辩等环节。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课程学习阶段导师小组集体指导,论文阶段导师负责。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符合教育发展对专业化管理者和决策者、专家型教师及教育家培养的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水平;课程结构应体现综合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采用模块课程和学分制;课程教学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及教育调查等方法,并加强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课程总量应不少于20学分。

1305(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docx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 依据,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依托周秦汉唐文化传统、西北民族 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传统、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艺术传统,立足西安, 辐射西北,面向全国,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知识和理论,以具有与当代先进 文化知识相融合的艺术理念,活跃国际艺术和艺术教育交流,扩大学术开放的 视野,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服务。本培养方案切实遵循博士研 究生教育的规律,同时反映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特点、学术 特色,是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各方向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和基本要求, 也是各方向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一、培养目 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文社会学科 方面掌握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设计学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学术 创新研究能力,从事设计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治学态度严谨,掌握系统设计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当代国际视野,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能够通过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 究方法,独立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创造性科研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作、翻译能力和一 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外语为工具,熟练进行本学科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掌握 设计学科国际前沿动态。 二、学科及学科方向简介( 3-4 个) (一)学科简介

博士生培养方案

数学物理专业(0701Z1)培养方案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Mathematical Phys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数学物理学科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针对物理学研究已提出的重大原则问题,使用解析方法和半解析方法进行研究,定量地得到问题的结果,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案。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促使数学本身在理论、方法和技巧上的发展。数学物理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数学分支,而是能掌握多种数学技能,并擅长于建立物理世界的数学模型,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交叉人才。 5. 在数学物理学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并具备独立科研能力,成为受欢迎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6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 (一)研究方向 1.引力与宇宙学。 2.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 (二)导师简介 李新洲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曾被聘任为第15届国际引力与广义相对论学会学术委员,曾任第五届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长,现任国际刊物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编委。已在Phys. Rev.,JHEP,JCAP,Phys. Lett.,Class. Quantum Grav.,Nucl. Phys.等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13部,论文已被40多个国家的学者他人引用2000多次。他首创的广义采他函数正则化方法,得到国际学术界同行公认;他对国际著名学者提出的“正质量猜测”给出的反例,得到原提出者的认同,并修正了猜测的叙述。他在数学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等学科领域内均有建树,曾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在内的9项省部级奖项,由他培养的一位博士成为科学大师霍金的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制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用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专业能力要求(详见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最短不少于四年,最长不超过八年。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 1.公共学位课程设置 2、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见各专业) 3、补修课程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3门,具体课程由导师在个人培养计划中安排,跟硕士研究生上课,但不计学分。 四、学分要求 1.总学分要求 不低于15学分,不超过17学分。 2.学分分配 公共学位课程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选修课程5-7学

分。 博士研究生可以选修第二外国语,所选语种可为日语或法语,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选修课程按照研究方向由导师与博士研究生共同决定。 3. 学分计算方法 除公共学位课程外,其它课程理论教学20学时为1学分,实验教学30学时为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学科和导师应尽可能为博士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试验、实习、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并创造条件,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的精神。此项活动要纳入学科工作中。 为了使博士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动态和掌握学科前沿,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如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其中必须作1次以上学术报告,经导师、学科和学院评定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六、论文发表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在一级期刊上发表;或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二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被SCI、EI或ISTP检索。以上要求发表的论文均需署名第一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者排序为博士生第一、导师第二或导师第一、博士生第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已不是单一的规格与模式,对于科研型、应用型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做出不同要求和安排。 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由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方式采用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研究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一般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医学院儿科学专业(代码:100202 )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 一、培养目标:通过科学训练(包括科研意识训练、科研方法训练、文献综合训练、选题训练、开题训练、实地考察训练、研究报告撰写训练等)的模式,重视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儿科学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或负责团队的科研工作,在儿科学学科及相关领域上做出创造性科研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基础,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制:3.5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与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脑损伤等;(2)遗传、环境、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健康;(3)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新生儿、婴幼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5)儿童血液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四、课程学习要求 最低总学分14学分,其中公共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7学分,专业选修课1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课程学习:一般要求在一年内完成。 2、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或seminar 6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做读书报告2次。完成累计6次计2学分。 3、开题报告:不迟于第2学年冬学期(12月底前),应在本学科公开、集中进行。 4、中期综合考核:第1学年夏学期(6月底前)。 5、预答辩、论文答辩:第4学年冬学期前。 6、专业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并能用外文书写论文或摘要,指定选修1学分。 7、发表论文:详见《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 六、其他 专业选修课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可在培养方案外选择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课程1-2门。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科分类,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可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一方面,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如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卫生法学(Health and law)、医疗保险学(Medical insurance)等加盟,使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另一方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两门主干三级学科也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如社会行为与健康(Social behavior and health)、医院管理(Hospital management)、医学教育管理(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卫生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卫生政策与卫生体系科学(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sciences)等,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深入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致力于揭示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属性,分析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双向影响,概括和总结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社区实践,发展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本学科培养的人才除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外,大多在卫生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岗位上工作,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中南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目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该学科的社会行为与健康研究方向是国家重点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领域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知识面较广、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博士学位申请者的背景、课程学习情况和毕业研究论文领域,按国家规定可授予医学博士或管理学博士学位。 本学科要求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坚实、宽广的知识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深入农村与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工作;具有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以分析和解决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获得创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3) 一、适用学科 公共管理学(publicmanagement),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43。 二、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非营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高级人才。 三、研究方向 1、公共政策; 2、政府管理与创新; 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 4、公民社会与管理; 5、教育经济与管理; 四、知识结构 公共管理博士学位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1.基础理论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注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 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 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的要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以及工科研究生课程。 五、主要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请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研究生科备案。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核所学课程知识,口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研究能力。考试内容覆盖学科专业课程,考试时间为第三学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0-11-06 21:14:39 浏览次数:863 一、适用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教育学门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品质、拥有坚实宽广的理论与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博士生应能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重大研究课题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学原理λ λ大学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λ 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3、博士生培养以学术研究工作为主,同时根据培养要求及学位论文的需要,继续学习一些专业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4、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以担任一年工作量的助教工作(在职博士生除外),具体内容以聘任合同方式确定。 五、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博士生,应当对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文献有较全面的了解,对高等教育的性质、内涵及功能等有较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所从事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深入的把握,并能掌握国内外关于本专业最新的理论进展动态,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之中。熟练掌握1至2门外语。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

普博生在读期间,各类课程的最低限度学分为: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1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不包括自学课程)。课程设置见附录。 直博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8(不包括自学课程)。课程设置见附录。 本科或硕士阶段学习非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需补修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专题研究两门硕士课程,补修学分不记入总学分数。 六、前沿讲座(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30次由本专业举办的前沿学术讲座,要有记录。报告人应为在本专业研究领域有重大成就、研究状况居于前沿的国内、外学者。博士生在参加讲座时应踊跃提问,积极讨论;博士生从参加的讲座中选择10个相关问题写出书面评论或报告,每个问题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经导师签字后留存,申请答辩前交人文学院业务办记载成绩)。此外,博士生还至少参加若干次其他专业举办的前沿学术讲座。 博士生在论文研究期间,每学期至少应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l、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作好课程学习计划。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进行。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博士生入学后,根据培养基本要求和本学科要求,在三个月内拟定出系统的个人培养方案。 2、文献阅读和选题报告 博士生入学一年左右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就选题的科学依据、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重点与难点、研究特色、课题条件、预期目标等做出论证。选题报告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以导师为主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选题报告会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参加。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确定后如有重大变动,必须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同意,并重新作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院研究生科备案。 3、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由研究所统一组织,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博士生导师组成员负责命题部分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化学(专业代码:0703Z2)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思想素质过硬,积极献身于科学事业。 2.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针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 能够运用化学及食品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并解决各类食品化学及食品安全的热点科学问题。掌握相关的研究工具和手段,探索食品原料及食品新资源的营养及功能成分、构成特点、微观结构、构效关系及这些化学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转化及控制原理和途径。 4. 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身心健康,在食品化学研究中做出有重要意义的创造性成果。 二、研究方向 1. 食品营养化学 2. 天然产物化学 3. 食品生物化学与营养代谢 4. 采后生理生化 5. 食品安全检测 6. 现代食品分析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导的指导小组,鼓励组建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的导师团队。培养过程以提高和锻炼科研能力和素质为主,强调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学风。专业课程学习可结合其专业特点、研究方向及培养目标,采取形式多样、易于激发兴趣和创新

的灵活高效的授课方式。要求完成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和最低学分要求。 脱产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生的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累计在校年限不超过6年。论文选题、研究及撰写计划、开题报告等应在第三学期之前(含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小组审查通过后即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及撰写阶段。 四、培养计划及考核方式 培养计划:在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所带领的导师组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研究方向,制定适合各个学生培养和成长的具体学习、研究和工作计划,对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制定细致的规定和说明。培养计划原则上需在学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完成,并经导师组和培养单位审核通过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并实施。 考核方式: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等,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教学实践、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成绩可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位学生至少需要取得13个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 (I)公共必修课(学分:5) 1. 政治理论2学分 2. 第一外国语3学分 (II)专业课及选修课(学分≥4~6:各培养单位决定具体课程数目,但不得少于2门,2~3学分/门) 1. 专业学位课:6学分 (1)光谱分析与结构解析60学时3学分

武汉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要求博士生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人类、民族、国家和人民服务。 2.要求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具体要求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理论、企业财务理论及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本领域中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要求博士生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暂设五个方向。 1.市场营销管理 研究微观营销与宏观营销理论、应用及其发展,以及探讨现代营销手段与方法。 2.企业经营管理 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探讨企业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 3.企业财务管理 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及其发展,尤其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理论和实践,以及探究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 4.金融管理 研究金融理论与金融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探讨现代金融管理手段和方法。 5.企业发展环境研究 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决策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 230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五、综合考试 一般在第四学期举行综合考试。考试目的是检验博士生知识面是否博与精深。考试前应组织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专家组成,并报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综合考试一般考二至三门课程,主要采用口试方法。综合考试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六、学位论文 第三学期末以前,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认可后方能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工作。论文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研究计划、主要参考文献。论文要求立论正 231

半导体芯片系统设计与工艺博士生培养方案

半导体芯片系统设计与工艺博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集成电路系统结构 .嵌入式系统与系统芯片设计 .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 .小尺寸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芯片封装与测试 .集成电路工艺 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博士生毕业时间由博士生导师决定。提前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向系提出书面申请,并经主管系主任批准。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则作肄业处理。 .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生总学分≥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览表 半导体芯片系统设计与工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一)培养方式和方法 .导师负责制。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根据研究方向特点,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进行定期指导。指导小组成员要尽可能地吸收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参加。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博士生导师应把博士生思想教育和业务培养统一起来,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和育人环境。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案实践,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博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案任务(讲课、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 鼓励参加专业学术实践,专业学术实践是指到国内外重点大学或实验室或企业进行科研活动与专业实践,执行学校相关规定。 . 按照学校有关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进行交叉学科研究计划,为高水平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 (二)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采用考试,其他课程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考查。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