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1

今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项目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

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保护现状,并在大

学生及其他各类人群中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

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

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

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诸如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等,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

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

成正比。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

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

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

xx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

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狮舞、抬故事、梅山

傩戏等艺术……数不胜数,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xx地区的大部分人们对自的非遗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们想到,何不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

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

公众的保护热情呢?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的:

1.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

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

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

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

4.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

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5.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

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

活动成果:

1.活动激发和体现了公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们的活动旨在探索非遗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宣传

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保护

意识。活动过程中,公众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苏州

非遗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为拥有这些璨灿

的文化遗产而骄傲。

2.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它的独特内涵。

目前,xx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公

众对于娄底非遗的关注度不高。前面说到非遗的的传承

载体只能是人,而对于众多古老的技艺,并不是很容易

就能学会并且学成后相对一些赚钱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处。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另外

它的传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艺人授徒,传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遗之所以能被这样保护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和

内涵的。百年来业余生活的方式,已经在无形之中打上

了娄底独特的烙印。这些一旦失传,损失将是巨大的。

3.关于非遗保护的方法和规律总结。

活动中,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由国务院文件提

出的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由这十六个字可看出,非遗急需的是抢救其次是保护,这些古老技艺,少一样就没一样,不抓紧抢救就很

有可能失传!另外传承的同时也要寻求发展,以更好地

生存下去。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但凡此类保护都是要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而对于大部分付出这些

投入的单位也好,个人也好,其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非

遗技艺得以传承,而是他的经济利益是否值得那样的投入?其次,人们都是爱追求现代化的、更舒适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遗项目能否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通过几天的活动以及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

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非遗的保护上的建议:

第一、首先要在公众中宣传非遗的基本知识,要让

人们从而认识到非遗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

对非遗的认同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非遗历经几百

年已经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身份证。

具体的我们可以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传统戏曲节目

进社区、进校园,非遗作品展览之类的,当我们从自己

身边的非遗中看到自己先辈的身影,并联想到自己时,

难道我们不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而

自豪吗?我相信一旦有了这样的认同感大家就会自发地

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保护非遗是要有一定的民众根基的,并不是光靠一个传承人、一个保护单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非遗的保护也与此

有相通之处,我想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关于非遗的知识

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他们是要承担起保护非遗的

重任的啊!就好比现在一些小学课程中开设了京剧课,

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了,长大了自然会在不知不觉

中有了对京剧的保护热情。

第三、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我们已

有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政策来完

善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第四、对非遗传承人及普通艺人提高待遇,比如在

日本,对国家级的艺人每年都会拨放相当数目的扶助金

以供他们专心磨练技艺和培养传人。这样,艺人们有了

客观的收入后自然能心无旁骛地欠薪锻炼,发扬非遗技艺。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

传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扩大规模,“批量”式培

养艺人呢?

第五、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同时也应该也所创新,在

继承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发新的发展方向,以有利于自身

的生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了传统,创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有许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动后记:

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为我们有这样

璀璨而光辉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但同时也为它们艰难的

处境而揪心,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我们没有理由丢掉。

非遗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体现,而当我们盲

目追逐外来的一些新鲜的文化如圣诞节等等,我们渐渐

冷落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东西。谁还会想到我们过端

午节的意义?仅仅是去超市买一些速冻的粽子吃了意思

一下吗?会有人再郑重其事地亲手包了粽子并联想到我

们的屈原、我们泱泱大国的悠悠历史了吗?你会说有,

但你必须承认这样的人越发地少了……8月7号立秋,向来我们有立秋节气“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

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

凉爽的秋季。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没有“啃”瓜,甚至,

我是在立秋当天才知道有这个习俗的!不想说“悲哀”

这个词,但确实有很多无奈吧!

前些日子又听闻韩国要将“风水”申请为他们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贴吧内自然是哗然一片,韩国,你已经

不是一次企图窃取我们的东西了!但我们在指责韩国的

强盗行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为什么?如果我们

一早就已经将这些申请了、保护好了,他韩国还能有可

乘之机吗?难道真的要等到那么一天,端午节不是我们

的了、汉字不是我们的了、中药不是我们的了、风水不

是我们的了……我们一回首发现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东

西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吗?亡羊了还补的了

牢吗?我是很想平静地写完的,但到了最后这边自己又

有些愤慨了,因为韩国,更因为我们自己!

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几百年流传下的东西能毁在我

们手里吗?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2

在这个长达一月的寒假里,我参加了xx文化中心第42期的传统文化学习,讲座的主题是:幸福人生。这是

一次封闭学习。不但学习了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学

习如何将之付诸实践。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里给了我不

少触动。在这里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达中心的时间是下午,xx文化中心位于xx市xx 区的一个比较偏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这是社会给界爱

心人士筹资建设起来的。虽然简陋一些,但是也让我体

会到他更深一层的含义。

刚到文化中心的时候,就发想了一件事。人们见面

时是鞠躬礼。起初我不明比为什么。中心的老师在第一

堂课上给了大家一个答案。要学会谦卑,最实际的方法,就是低下头,放下身份。这才是鞠躬的目的。养成这种

习惯,人自然而然就学会谦卑。如同一个永远装不满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输更多的东西。学会鞠躬,做到谦卑,是我在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获。

第二天在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天都没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了一套健身操。然后按秩序进入课堂向孔夫子敬礼后进行早读。早读的内容是国学经典——《弟子规》和孝经。我曾经看过百家讲坛上有关于《弟子规》的解读。内容是明白的。本以为学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上课根本脱离了书本!因为咬文嚼字不是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讲座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健康、教育、经济、和谐、礼仪。

而第一天早上的学习内容是:健康。

主讲师是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彭鑫博士。他不仅介绍了饮食和常见病的关系。还提出了五行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应关系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事实依据。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和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文化与健康的理论。此外他还用事实论据告诉我们素食与健康的关系。在这里,他提倡的健康饮食和绿色饮食是基于现代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现代低碳生活的要求来提出的。

在文化中心的日子里,三餐都是吃素的。经过这次讲座,没有人抱怨。结束的时候很多的学员都自发的要

求坚持下去。要知道坚持吃一个月的素食所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树18棵。而养活一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面积是一个素食者的12倍。在人口激增的今天,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事实。正如广告上经常出现的口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也如彭新博士说的,保护环境,从吃素做起。

晚上的主题是“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人们有一个共同感的语言,就是音乐。当我看到乐谱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歌曲我并不陌生。然而,当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问题不是那些唱歌技巧。讲师来自于汤池。当她唱起《母亲》这首歌的时候,我想,是我太感性了,泪湿了眼眶。抬头看去,周围的人也都是一样。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我们接受了好几场关于“孝”的事迹报道会。

有22年照顾植物人父亲的儿子,也有用相机记录父母三十年光阴的摄影展。孝经有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这里,我深切的感觉到,不管身处什么养的年代,孝,都是道德的根本。是立身立德的根本。而我在这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

礼者,天地之序也。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现在有很多礼仪培训的课程,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古

语有云:德挥动于内,而礼发于外。在学习和运用各种

礼仪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更多“德行”方面。李越老

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企业管理者成

为一个讲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是

道义而非金钱。至于当今社会,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而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想起以前在院学生会里工作和当亚运志愿者的的日子,

不得不说,礼仪确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的白墙上用这样子一句话——学为人师。刚进

入中心时我发现不光是见面要鞠躬,这里的每一位,包

括学员,都被称为“老师”。上了课,才知道,只一句“老师“不光是相互尊敬。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鞭策

的力量。来到这里,不光是受教育,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人人都有这种精神,整个环境就不同了。本次讲座

的大部分学员是大学生。刚来的时候对于鞠躬,食素,

剩饭,早起都不太适应。可是几天的讲座下来,大家都

能做到。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安安静静地,大家自己

改了过来。想起在学校学习的生活。不得不让我感慨中

国的传统文化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小到一个教室,大到

整个社会,如果人人如此,那么社会不就和谐了吗?英

国的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就提出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

会问题,除了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别无他法。

而在现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缺失。关于国学的教育更是引来各方争议。然而看见日

韩两国尊孔重道,对于源于中国的文化了解至深的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在这几十年里,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是否失去了什么。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们学习xx思想,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和事物,却没有让我们完全的抛弃传统文化。精华

的部分会流传下来。问题在于,如何辩证的继承和发扬。我认为文化的传播,并不单是口头的“告诉”。“身教”不但是老师们应该做到的,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学会

“身教”,那么周边的人也会受影响。这就是教育。

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从社会经济活动中不良现

象开始说起的。贪婪,欺诈,骄奢,不诚分别对应了不仁,不义,不礼,不信。如果做到了仁义礼智信,所谓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时机,也未必没

有生机。中山大学的钟茂森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

明了这个论点。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想立而不倒,同

样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这种支持来源于内心。

在中心的生活很充实,很感动。我学会了忏悔自己

的过往,感恩别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相信在未来的日

子里,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作为中国人,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吸取它的养分,做一个合格的中华儿女。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3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宣传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为期两周时间,感受颇深,收获多多。

了解了在民众心中中医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及他们的平时就医方式,了解方式,以及中医药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优缺点。

现逐一述说如下:我们选择的目标群体为xx郊区东八间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众。

选择理由:

1、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

2、处在城乡结合的过度地段,选择就医方式有中医及西医,在调查过程中有所对比,符合当前医学治疗状况;

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

4、交通方便,有利于我们团队每天方便定时到达,

并按计划实施方案;

5、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

6、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我们采取的活动方式为现场义诊,包括量血压,测

心率,穴位贴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现场演示,

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宣传册,现场咨询,现场讲座及讨论。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获得大量资料,经分析

总结,当面了解发现,中医传统文化及中医药在大众心

目中的地位:67%的人认为中医药效果良好;59。6%的人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优于西医;25%的人称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89。1%的人认为中医实惠但不方便,

治病效果较慢;21%的人不了解中医;13。2%的人不相信中医;53。5%的人平时习惯选择中医就诊;68。9%的人

认为现如今中医应当在保健领域加快步伐;91%的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比较好。

通过了解,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部分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了解中医,亲身体验并感知。少部分人只是见过中医诊治,但并未就医过,只有

很少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讲座等了解。

在对他们的回访中,我们总结出中医药的缺点和普

及中医药将遇到的问题:

1、中医疗效较慢,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人们首选西医,中医逐渐被忽视;

2、中医药治病,熬药繁琐费时,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条件下,为了方便,节省时间,人们不愿去抓草药,熬

草药;

3、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

4、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

5、国家对中医药的宣传及重视程度处在“点”的状态,并未达到“面”的效果,力度范围还不够;

6、中医药的宣传缺乏现场或生动的展示,在宣传过程中如果能亲身体会和参与就诊活动,可谓眼见为实,

心服口服;

7、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但还是有其更多的优点:

1、中医治本,缓解症状的同时,调整机体内部环境,功在千秋;

2、中医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症中有绝对优势,通过长期坚持服药,可做到完全恢复或临床症状消失或维持

当前正邪相抗衡的动态平衡;

3、药物天然,副作用小;

4、在保健养生方面独具特色,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5、医疗费用较西医廉价,适合各类群体,减少有病不治,小病变大病,有病没钱治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药传统文化还需要大力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医,了解中医,并使中医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者,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远期目标。

本次活动开展期间,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并亲身体验了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为许多老人测血压,心率,呼吸,为他们的健康做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以及在今后如何调理预防。在养生保健方面也给他们发放指导手册,以便他们查阅学习,大大方便实惠了众多中老年人。

甚至为有些病人当场解除疾病痛苦。我们也通过此次活动的反复宣传,了解了目前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大众的认知与需求度,从而为我们今后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掌握了重要信息扫清道路。亦让我们在学习中与现实相结合,真正让中医以一种更合理的,贴心的方式,让患者去感知接受。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4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为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

养相结合,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我选择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xx镇

中心学校来完成此次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希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活动地点简介

xx镇中心学校,位于xx省xx市xx区,是xx镇教

育系统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了党总支委员会,下辖两所

初级中学,5所完全小学,共有教职工318名,在校中小学生4850人。学校年逾半百,以*****和“****”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桃花源中

育人,几十年硕果累累。选此处作为活动地点原因在于

这里人口流动量极大,多为教师和学生,对民族文化有

较高的理解和素质基础作为支撑,使我们中国民族文化

的弘扬活动得到更有利的推动。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

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精神思想,及书法、印章、

传统歌舞、戏剧、乐器、文房四宝,丝绸瓷器等实物,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

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

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而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也是传统文

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冲突危机、社会

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

作为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

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

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面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

程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以和合为中心思想构建中

华文化标志城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首先建成和谐社会、和

谐世界的典范区,使周礼尽在鲁国的古风具有更深远的

寓意;应该为建构一个和谐、安宁、幸福的人类社会而贡献出独有的价值示范效用;应该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动力。这些正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并予以实现的。

世界未来需要一个中华文明轴活动及采访的过程让我也很有触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

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文化更优秀,并让这种优秀深植与每个人的心上。

结束语

在此次活动中,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和听到大众的声音,让我们知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直都进行再每个人的心中,而且这条路还需要每个人,长期的坚持和

努力。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

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

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

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

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而本次实践也使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调查、观察、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多

了一份热爱和敬仰,希望通过自己以后的不懈努力,在

继续学习追求精华的路上越走越远。此次调研活动必将

给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走进生活中地传统文化案例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案例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二)、课程实践 单元与课型设计:“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共计9课时。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课堂2课时(方法指导课,开题活动课),课余1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4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课余4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2周。

红色革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

红色革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 这次社会实践是我参加的第一个社会实践,当初报 名参加的目的很简单:既然班里有这个社会实践,假期 里我也没什么安排,只是要留在学校里上小学期,那么 这个社会实践我为什么不参加呢?就怀着参不参加无所谓,与其没事儿干还不如参加找些乐趣的心态,我报名了社 会实践。但随着我对社会实践的深入了解,我对此的态 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在实践的初期被分到了策划组,就是根据要求提 出实现社会实践的计划。当时是在五一假期期间,我经 过思考,提交了不是很成熟的策划案。受于当时能力和 学识的限制,我的策划不是很成功,但也被有选择的吸 收了。我当时反思了一下,但是由于还要上课和受于其 他杂事的干扰,我没有认真细想,就自嘲自己策划实践 方向错误,不再理会社会实践的事情。 到了后来,下学期学业结束,小学期开始了。社会 实践开始了新的工作,我被分配到了问题设计组。在设 计问题前,组长召开会议来说明我们要做的工作和注意 事项,在会上确定了我们出题的方向和做了简单的分工。在会议前,我细心准备,阅读资料,设想了要调查和统 计的许多方面,并在会议上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自己

的见解。可是,我看的资料主要是一些南皮县的官方介 绍和统计数据,我难以对南皮县有直观的感受,于是有 些建议我提的不切和南皮县当地实际,略显空泛;加上组员疏于准备,参与度和积极度不高,整个会议基本上都 是我和秦晋琦组长在发言,以我们两人之力来做这个关 键性工作当然会有疏漏,工作一时间难以难以开展,我 们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后来提交会议上安排的作业的时候,看到组员所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我意识到了 调动大家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后来组长有事离校,我无 法看到我所在的组无法完成既定任务,我自觉出面,越 俎代庖,做了组长应该做的事情。当时,我想调动组员 积极性但毫无头绪,于是就自己做了大部分工作,整理 出来了详细的任务分工。然后我把任务分工发给各组员,同时还写了给组员的一封信,陈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借 此来让他们明白自己将要处理的工作,并增添他们对工 作的热情。但说到底我还是新手,虽然想要担起重任, 但无奈才疏学浅,缺乏经验,不仅自己写的任务分工有 些纰漏,需要修改,那封信也没有取到预期的效果。后 来实践队队长修改了我的任务分工,我组组员也重新设 计了问题,终归完成了任务。 再往后,小学期也结束了,我们来到了南皮县,开 始了实地考察。我被分到了住房和交通组。到了南皮县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春节期间感受传统文化,了解民风民俗。 二、调查对象: 寒假期间的各个传统节日。 三、调查内容: 这些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以及意义。 四、调查方式: 资料法。 五、调查时间: 1月15日~2月11日 六、社会实践调查结果: 在这期间,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元宵节这三个。首先,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

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其次是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最后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七、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是悠久的、深厚的,更是不可玷污与冒充的。或许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听说过这件事:那就是我们的邻国,韩国与日本竟然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去申请专利~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事情。当然,这也提醒着我们也该重视起这些传统节日,这些民风民俗;不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 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下面是出guo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请点击出guo查看。 今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项目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保 护现状,并在大学生及其他各类人群中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 极大的困难。诸如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等,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

xx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狮舞、抬故事、梅山傩戏等艺术……数不胜数,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xx地区的大部分人们对自的非遗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们想到,何不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呢?这 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1.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 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 4.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5.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 1.活动激发和体现了公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们的活动旨在探索非遗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宣传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高淑兰)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下我们对洋节付出的情感明显多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记得情人节是哪一天,记得圣诞节是哪一天,知道平安夜是怎么回事,知道母亲节甚至是父亲节的来历,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忽视中,端午节寂寞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若不是与一部分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恐怕我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学校决定要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的: 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活动框架: 1、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经验和生活世界,一改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探访红军足迹,坚定革命信念——记厦门大学古田红色实践 队暑期社会实践 一、出征 20XX年7月27日上午,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厦门大学古田红色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探访红军足迹,坚定革命信念“主题社会实践正式开启。 本支实践队伍由人文学院辅导员朱晓芳和历史学系7位同学组 成。 古田红色实践队是今年暑期厦门大学742支实践队伍之一, 是厦门大学校级实践队。实践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辅导员朱晓 芳任党支部书记。按照实践队的计划,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将在福 建龙岩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临江楼纪念馆 和蛟洋文昌阁旧址等地方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主要内容有参观 红色革命遗址、访问红军战士后代和调查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与内容等。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希望进一步学习党史知识,深切体 会红色文化,在历史现场感受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坚 定社会主义和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磨练意志品格,增长本领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历练,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成 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实践队在此之前已经召开多次会议,明确了实践主题和目的,研究和讨论了实践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分配了每一名 实践队员的任务。实践队队员热情高涨,为即将开始的”红色之 旅“加油助威。 二、探访上杭历史文化 为深入了解上杭县红军足迹和革命遗址,7月28日,古田红 色实践队一行八人走访了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文化股股长钟思群,并实地参观考察了上杭县博物馆(临江楼)。之后,实践队走访了老党员王其新一家。一天的丰富收获另队员们早已忘记那炎 炎烈日和不断流下的汗水。 上午九时许,实践队来到了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还没等 我们进门,钟股长就满怀热情地出门迎接我们。座谈中,实践队 围绕上杭历史文化特别是毛泽东与红军遗迹以及开展的爱国主义 教育活动先后向钟股长请教了”上杭主要的红色遗址“、”毛泽 东九次到上杭后来革命形势发展的关系“和”文化局主要以何形 式开展包括哪些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钟股长循序渐进,一一作答,并赠送《上杭苏区永流芳》给我们每一名实践队员,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多多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队员们纷纷鞠 躬致谢。钟股长谈笑风生,使得座谈寓教于乐,轻松愉悦。 下午二时许,实践队来到上杭县博物馆,即伟大领袖毛主席 曾经居住过的临江楼。它因毛主席的一首伟大人生战歌《采桑子 ·重阳》而名扬天下。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和相关文献记载,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

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

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以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我的祖国是多民族国家,我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生活在蒙古族的聚集地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这里有很浓厚的民族气息,也很高兴能借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为更多的人介绍我的家乡和我的民族。 蒙古族在中国来说算是少数民族里人数很多的一个民族,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有了蒙古族最初的祖先,匈奴人,在数千年的游牧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多专属的民族节日和习俗。同汉族人一样,蒙古族人民也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

2017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8c13669404.html,)/社会实践报告 〔2017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跟父母商议进行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一方面锻炼自己独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支持与热爱,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于是在20xx年8月1日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根据地景区游览。 调研方法:亲身探访 调查对象:革命老红军 提出的问题:老红军对当地的影响 ▲正文 ▲一实践的原因 (一) 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一个独生子女,自小就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心无牵挂,手不劳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有机会自己独立生活,就连现在身在青岛上学,也是月月回家。 (二) 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人人都说90后的孩子是毁了的一代人,我认为这很片面,我们并不是不爱党不爱国,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流通发达的时代,接

受了方方满面或是好的或许是不好的东西,但我们骨子里是充满激情与斗志的,我们决不允许别人看不起或辱骂中国, 一点都不行。就像父母跟孩子一样,我们可以埋怨父母这不好那不好,但别人却不行,别人说我们的父母不好我们会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总是用激烈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 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式,农业经济的转型了解红军在当地的经历,关于红军的一些民间传说,红军是怎么样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 ▲二实践内容 此次我共去了夏蔚、双山、王庄、大战地、云头峪五大景区。景区内东、西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及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百年天主教堂、圣母山圣母堂、沂蒙红嫂园、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景点融教育、爱国、休闲、参与于一体。令您体悟战争的残忍,珍惜和平,爱好和平。同时感触异国情调,欧洲风情。景区不仅可开展“红色之旅”,自然、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崮崖众多、农业观光资源丰富,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之地。 ▲三收获与感想 这次往沂蒙山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学习再学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

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以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 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

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

了解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了解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Understand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Pro gram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F estivals

了解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前言: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对每个步骤的详细分析研究,以确定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主题由来: 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时,学生们的漠然反应体现了他们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知之甚少。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了这样一个主题。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春节的一些习俗活动,感悟春节中的伦理、情感、文化、信仰等内涵。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活动内容: 参与并描述春节某一个习俗活动的过程,然后谈一谈对这一习俗的看法,最后自拟题目写成一篇短文。 活动方式:以个人参与活动为主。

活动过程: 积极参与“过春节”各项活动,有选择地确定某一习俗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查找资料明确这一习俗的发展变化。 交流汇报: 假期回来以班级为单位,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最佳,然后在全年级展示。 活动评价: 能够积极参与春节习俗活动,描述过程具体、不掺假,要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想法。 附过程管理表格: 活动主题 姓名 时间 参与活动描述 习俗来历 你的感想 (适合八年级学生用)“来自家乡的报告”活动方案

参观革命遗址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革命遗址社会实践报告 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对当代人缅怀历史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这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接下来整理了参观革命遗址社会实践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月至8月,光电学院光之翼小分队赴卢沟桥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卢沟桥地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社会调研。整个实践活动包括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问卷调查、访谈法,分析问卷以及得出结论后向有关部门反馈。 7月11日,光之翼小分队前往卢沟桥进行第一部分的活动;参观抗战纪念馆及卢沟桥。一大早,实践团成员从学校出发,乘公共汽车前往卢沟桥。到达后,实践团成员首先参观了极富历史古韵的宛平城。随后,成员们排队进入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始了一系列的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仔细地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成员们都觉得收获颇深。参观结束后,成员们又以北京理工大学实践团的名义在留言薄上写上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卢沟桥。站在卢沟桥上,成员们感慨万千,仿佛能看到当年战争的场景。参观完卢沟桥,实践团成员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初步考察,为之后设计调查问卷奠定了基础。

7月12日至31日,实践团成员通过开讨论会,网上讨论等方法研究出了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经过不断地修改和讨论,实践团成员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内容。 8月1日,实践团成员第二次赴卢沟桥开展第二部分的实践活动;发放问卷并且和附近居民游客进行访谈。上午,实践团成员在抗战纪念馆门前的休息地区向许多游客发放了调查问卷,虽然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是成员们相互鼓励。为了提高效率,成员们又分散地向卢沟桥方向分发调查问卷。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遇到了许多在参观完卢沟桥地区后有很多想法的游客,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刻的交谈,为得出最终的建议奠定了基础。 在发完问卷后,实践团成员联系了卢沟桥文化旅游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但由于工作人员十月前都不在卢沟桥地区,原计划进行的当面采访改为电话交流,负责人孙涛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可以把相关建议发送到办事处的邮箱里,并对于我们反馈建议表示感谢和欢迎。 接下来,小组成员把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汇总,得出了一些结论。根据这些内容,实践团成员写了《给卢沟桥文化旅游办事处的一封信》,并期望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 至此,光之翼小分队的实践活动已经基本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成员们回忆了卢沟桥的抗战岁月,缅怀了抗战先烈,感受到了相关部门对卢沟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为卢沟桥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献计献策,承担起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寻找红色记忆社会实践报告一、指导思想:

社会实践传统文化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系别:环化系 班级:环测1303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结合的独特体现。暑假,我对家乡信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在河南省南部的南部,有一个“豫南明珠”——信阳。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信阳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信阳在西周时期,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有楚汉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信阳是中华姓氏,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一次,信阳也具有较为古朴的文化气息。 就在信阳的好山好水中,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 信阳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你看那)军队伍真威风, 百战百胜最英勇, 粉碎了蒋贼的大围攻你看那一杆红旗飘在空中红军队伍要过冲红色战士最光荣。 ——<<八月桂花遍地开>> 当红色的春风吹过这片肥沃的土壤,土壤便养育出淳朴的信阳人;当红色的雨水滋润这方善良的人民,信阳人民便沉淀出独具豫韵的信阳民歌。 信阳市素称河南的歌舞之乡,在民间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高淑兰)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高淑兰)

————————————————————————————————作者:————————————————————————————————日期: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下我们对洋节付出的情感明显多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记得情人节是哪一天,记得圣诞节是哪一天,知道平安夜是怎么回事,知道母亲节甚至是父亲节的来历,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忽视中,端午节寂寞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若不是与一部分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恐怕我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学校决定要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的: 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活动框架: 1、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经验和生活世界,一改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并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他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他们抛在了九霄云外。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通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可以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可以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

中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八年级5班 如今的少年一代,在小学就开始有独立消费的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花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例如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方面,虽然高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是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迹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因此,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

2019年弘扬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报告

2019年弘扬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解放,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之路。在建党90周年、建国62周年之际,为宏扬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操,我们特举行红色我心”寻访红军足迹,亲历革命路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伟人豪情壮志,感受当年红军生活的艰苦,感知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实践目的: 一.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人人都说90后的孩子是毁了的一代人,我认为这很片面,我们并不是不爱党不爱国,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流通发达的时代,接受了方方满面或是好的或许是不好的东西,但我们骨子里是充满激情与斗志的,我们决不允许别人看不起或辱骂中国,一点都不行。就像父母跟孩子一样,我们可以埋怨父母这不好那不好,但别人却不行,别人说我们的父母不好我们会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总是用最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式,农业经济的转型了解红军在当地的经历,关于红军的一些民间传说,红军是怎么样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红色之旅”活动,相信我们的队员会以先烈们为榜样,更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为家乡、为我们祖国做出贡献。师生们通过此次活动看到了革命前辈的光环,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大家追求理想信念、报效祖国的决心,加深了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激励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本次红色之旅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思想的触动,更是灵魂的震撼与境界的再次提升。 我们同学通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伟人“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通过瞻仰革命先烈铜像、默哀、宣誓等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革命先烈的尊敬与崇拜。向当地导游,住户了解当年那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聆听革命老人深情讲述的红色革命人物事迹,观看那些犹存的物件,现实图片来缅怀那些革命先烈。 实践团队准备将这次社会实践中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制作成“红色之旅”材料以供更多的同学们阅读了解,通过政治学习等形式,让我们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历史,重温抗战历史,接受精神洗礼,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Word版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4年月至月 调查对象:普通民众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便捷,中国和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传统文化却逐渐出现衰退甚至消失的迹象,就此迹象,我对民众做 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付样卷: 传统文化调查问卷 2014年1月尊敬的朋友,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分钟时间来填写这个调查表。对于每个问题请认真思考,在您认为的答案上打一个对号,多选题会注明,谢谢您的参与!祝您新年快乐!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A 很少 B 了解一点 C很多 D 模模糊糊 3.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 A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一般般 C 可有可无 D 有消极作用 E 其他 4. 你认为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C说不清 D 其他 5.中国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A 只读过一部 B读过两部 C 读过三部 D都读过 E都没读过 6.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国学? A应该 B 不应该 C 没必要 D 不清楚 7.下列那个节日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A.端午节 B.重阳节 C.万圣节 D.元宵节 8.您一般从哪里了解传统文化的?(可多选) A.长辈讲述的 B.朋友说的 C.网络上 D.电视上 E.报纸 F书籍 G.其他

9.对于传统文化和精神你认为 A.不用特别注意,随它去 B.应该摒弃,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文化 C.应该大力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D.不知道 10.对于近来外来文化侵袭,如日韩文化,你的态度是什么? A.无所谓 B.很痛心,反感崇洋媚外 C.支持外来文化,很喜欢 D.应该理智 11.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和它本身的文化繁荣和影响力有没有关系?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2.最后,请你选出你认为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A.节日本身 B.风俗习惯 C.思想精神 D.饮食艺术 E没什么重要的 F.认为都很重要 感谢您的参与,祝您一天愉快! 现在就调查结果作出分析: 一当代人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多数人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而且对于积极的传统文化还是很提倡的,但是,很多人只是知道有这个传统,却已经不知道其来历和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大部分人对传统民族艺术都没有过学习经历,可见,民族文化在民众中传播和延续是举步维艰的。有些学生竟然连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记不住,可见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小。 二当代人对外国文化的态度 从结果来看,现在的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打到很高的地步,并且,很多学生更喜欢西方的文化,更愿意参加西方节日,从这点可以看得出现代人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但也从侧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 三部分人年轻人钟爱西方文化的原因 首先,西方文化比较开放,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瘦时代欢迎,再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和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使得年轻人更喜欢西方文化,而我们传统文化因为历史悠久,再加上比较保守便不容易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才导致现在的情况。 三个问题解析: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传统文化中能适应社会生活变迁的,就会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而传统文化中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变迁的,就会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我们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就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对其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