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期末复习

社会学期末复习
社会学期末复习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连线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联系实际分析题;论述题。

1、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是什么?

社会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各种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是科学的“王后”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实证主义传统);另一类侧重以个人及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反实证主义传统)。

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

整体性:指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变革。

综合性:包括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现实性:由于社会学研究的是具体的现实社会,所以社会学研究具有区域性和本土化倾向。

实证性:社会学强调从社会事实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来进行分析研究。

4、社会学的创始人是谁?社会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孔德。

1838年出版《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时孔德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

5、“社会有机体论”由谁提出的?“社会事实论”由谁提出?解释社会学是谁的社会学理

论?

社会有机体论:赫伯特·斯宾塞

社会事实论:迪尔凯姆

解释社会学:韦伯

6、当代社会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实用化:当代社会学研究更多地面向社会现实问题,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学实用倾向。

定量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逐渐由定性转向定量。当今所进行的抽样调查,大多发放大量的问卷。虽然定量化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和推论社会事实,但过分依赖定量方法,忽视定性分析的作用,反而会使研究结果偏离社会事实本身。

多元化:众多社会学派中,没有一个学派能够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显示了社会学理论越来越明显的多元化倾向。

本土化: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与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及历史传统等因素紧密相连的。因此当代不少社会学家,为了摆脱外国社会学理论模式的影响,在积极地探索建立具有自己国家和民族特点的社会学,是社会学根植于本国的本土上。

7、“社会安全阀理论”是谁提出的?

科塞

8、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翻译发表,题名为什么?

群学肄言

9、名词解释:社会;社会结构

社会: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就是指社会整体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

10、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自然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

人口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1、“差序格局理论”是谁提出的?

费孝通

12、名词解释:文化;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文化:1.广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特质:是指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小单元。(通过文化特质体现出来)

文化结丛(文化丛):是指若干功能上相互整合的文化特质群。

文化模式:是指互有关联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结丛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

主文化:又叫做主流文化,是在一个文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

亚文化:又叫做副文化或支流文化,是在一个文化系统中在次要位置上的文化。

反文化:是指一种否定和排斥一定社会形态中的主流文化的文化。

13、文化的特性是什么?

象征性:指一切具体的文化现象都只不过是一定文化类型的反映或象征

复合性:指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的组合。

多样性:指不同国家、民族、社会集团、社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共享性:指文化具有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所共享的特征。文化的共享性可以导出文化的其他特征。正因为文化具有共享性,它才能得到传播和传递。

14、文化的主要运行规律有哪些?

文化的积累与传递,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

15、什么叫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有哪些?什么叫终身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社会文化的内容:教导生存技能、传递社会文化、完善自我理念、培养社会角色。

终身社会化:由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个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少儿时期的社会化

2)青年期的社会化

3)中年期的社会化

4)老年期的社会化

16、心理学家把哪个阶段的社会化称为人的“心理上的断乳期”?

青年前期的社会化

17、什么叫社会角色?按不同的标准给社会角色分类。

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具体的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心的反映。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按不同标准给社会角色分类:

1.根据人们货的角色的方式不同,可将社会角色分为天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将社会角色划分为规定性和开放性角色。

3.根据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可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能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18、社会角色的扮演包含哪些阶段?

角色期待:也叫角色期望,它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

角色领悟:也叫角色认知,它是指角色扮演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角色实践:也叫角色行为,它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19、什么叫基本群体,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基本群体的特点是什么?

基本群体,亦称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它是指成员之间有着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较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

特点:规模较小:基本群体大多是小型群体,成员相对少是彼此能够有足够机会接触和交往的重要保证。但基本群体不能少于2人。

面对面的互动:这样的接触能加深成员间的全面了解,促进成员关系亲密。面对面

的互动式基本群体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群体成员难以代替:群体成员在基本群体里扮演多种角色,参加各种活动,表现其

全部个性。

非正式控制:由于群体成员间关系亲密,所以基本群体的维持往往不是靠正式控制

维系的,而是通过习俗,道德,社会舆论等非正式控制手段来维系。

聚合力和持久力强:由于基本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生存依赖关系和归属感,这就决

定了它的聚合力和持久性强,在关系到群体利益和荣誉的时候。群体行动上的聚合

力作用就会充分变现出来。

20、角色失调有哪几种情况,分别加以说明。

1.角色紧张。个人在其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所引起的在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称之为此。

2.角色冲突。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的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3.角色不清。它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

4.角色中断。它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

5.角色失败。它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

21、家庭主要具有什么功能?家庭的历史形态有哪些?按照家庭结构来分类,家庭有哪

几种主要的类型。

功能:经济功能、人口在生产的功能、满足性需要的功能、教育功能、赡养与抚养功能、感情交流功能。

历史形态: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结构分类: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类型

22、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特点是什么?社会组织的分类。

什么是社会组织:从静态角度把社会组织理解为一种与初级群体不同的次级群体,即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单位;另一种是从动态的

角度把社会组织理解为将分散的社会成员聚合进来,并对他们的行动进行

有效协调和管理的过程,也即社会的组织化过程。

特点:与初级群体相比,有如下基本特征:

1.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个社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这与初级体群体自然而成的形成有根本的不同。

2.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这是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组织能够存在的依据。

3.有一个复杂而正是的结构:它保证组织内部分工有序、指责分明,各成员、个部门得以

协调一致的行动

4.有一组不依附于任何特定人的组织角色:组织的基本要素就是能够脱离特定个人的组织

角色。组织成员参加组织就是在扮演这些组织角色。

社会组织的分类: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宗教组织、群众组织。

23、名词解释: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

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指组织内部各种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

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指组织内部成员间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组织及其相互关系。

24、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对组织有什么正反功能?

积极:1.缓解工作中的紧张。

2.寻求各种实际问题的帮助。

3.获得心理安全感。

消极1.容易产生小团体主义,不利于正式组织的团结和合作。

2.容易助长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干扰和阻碍正式组织的方针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3.容易传播小道消息,混淆视听,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4.有些非正式组织可能成为反社会的犯罪小群体,对组织、对社会都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性

25、什么叫科层制?科层制的特点有哪些?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组织内部有严格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其主要特征是:

1.权利分层,职务分等。

2.因事设职、专职专人。

3.量才用人,按绩晋升。

4.规章成文,按章办事。

5.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26、什么是社会分层?韦伯的分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帕累托的精英理论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韦伯是西方分层研究的开拓者。他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因此,他主张从收入、权利、声望三个角度综合考虑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平等问题。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式普遍存在的和永恒的,但他内部的上层成员和下层人员并非凝固不变。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根源于人们生而俱来的自然差别(先赋条件)社会成员归属于哪个阶层,主要取决于人们天生的能力和才干。

27、关于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分别持什么观点?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分层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报酬,如财富、权力和名望等,激励人们更勤奋的工作。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分层的消极作用。认为社会分层严重限制了非特权阶层的机遇,阻碍了社会智力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同时社会分层具有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功能。认为由于社会分层制度根于不公平的报酬分配,所以容易触发非特权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对立、不满、怀疑和不信任情绪,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和骚乱。

28、什么是社会流动?按照不同标准给社会流动分类。社会流动概念首先由谁提出的?

社会流动也称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分类: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由索罗金提出

29、什么叫社区?简要分析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个人、群体和组织在社会活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社会文化规范结合而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构成要素:1.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人是构成社区的主体,是社区的第一要素。一定规模

的人口是社区存在的前提,社区的

要义在于人,在于人的集合。

2.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范围的地域是社区存在的基本的自然环境条件。

3.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社区的设施是社区成员的生产与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

件。

4.一定形式的社区组织与规范:社区的各种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共同准则,是社

区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有社区制定的各

种乡规民约往往对社区生活有着重要的规范

和引导作用,有利于社区利益的整合和社区生

活的协调稳定。

5.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的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素。30、“社区”这一概念首先是谁提出的?

德国:滕尼斯

31、什么是城市化?

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的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的实质是城市文明在社会生活中的扩张,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变迁过程。

32、名词解释:社会制度;制度化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

制度化:制度化是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制约并逐渐模式化的过程。包括两层含义:1.它是指人类社会行为的定型化与模式化。2.它是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所制约。

33、社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方面?社会制度的基

本功能是什么?本源的社会制度包括哪些?

(1)社会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公认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系统性

(2)四种基本要素: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3)3个基本功能:行为的导向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传递功能

(4)在本源的社会制度中,包括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

34、什么叫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社会控制通常是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的各方面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制、限制与制裁。

手段:习俗、道德、、宗教、纪律、法律,政权

35、什么叫越轨?越轨行为对社会发展的正反功能体现在哪里?

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是指偏离或违反社会大多数成员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消极破坏作用:

1.直接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2.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3.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正功能:

1.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发展。

2.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3.越轨行为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36、概括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六点:1.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经济发展的工业化。

3.社会组织功能的分化与互补化。

4.社会生活空间城市化。

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6.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的发达。

37、名词解释: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上,通过立法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达到调试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制度。

38、社会变迁的类型。概况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两种基本形式:社会渐变和社会革命。

主要内容: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狭义的社会现代化指的是工业化和民主化。

39、谈谈你对科层制这一现代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理解。

科层制化推动了社会组织以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理性向前发展,随着社会的全面科层

制化,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收到科层制组织的制约和影响。但是这种科层制并非

完美无缺,它本身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在矛盾与问题。首先,科层制面临着难以克服的

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合理性的内在矛盾;其次,科层制容易引发各种官僚主义。(p186)

如何克服弊端?一是加强组织内部的民主化程度,运用民主来克服科层制中的日趋严重

的专制集权倾向,二是加强组织外部的控制。

40、联系自己的实际,分析网络社会的来临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正反

4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终身社会化的理解。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2《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查试题(精选、)

2013 -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评阅人 : __________ 总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 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 16题,每小题 1分,共计 16 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 ( ) 号 学 ) 线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名 姓 A. 生命回顾 B. 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C. 怀旧 D. 给予老年人物质帮助 2.“去机构化”是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在( )产生的、对照顾方式谋求改革的 运动。 A. 中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3. 1987 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 ( ) A. 社区照顾 B. C. 社区服务 D. 4.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认为, ( ) ①成熟型 ②摇椅型 ③防卫型 A. ① B. ①② C. 的概念来代替“社区福利服务网 络 社区管理 社区福利 是人格调适良好的类型。 ④愤怒型 ⑤自怨自艾型 5. 社会脱离理论属于( )的观点,是 1961 年由卡明和亨利提出的,也是在老 答卷说明 : 1、本试卷共 7页, 6个大题,满分 100 分,100 分钟完卷。 2 、开卷考试。 3 2011 封 ) 密 (

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6.1999 年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 ) A. 实现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目标 B. “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的口号 C. “应当教育普通大众消除对于老龄化的消极看法、 各种不正确的说法和陈旧观 念” 的观点 D.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草案 11.1966 年,霍恩和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人的智力包含了两个主要因素,其中 ( )是一个人生下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 A . 晶态智力 B. 固态智力 C. 液态智力 D. 气态智力 12. 相互作用理论主要包括( ) ①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②标志理论 ③社会损害理论 ④社会重建理论 A .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3. 衡量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指标体系通常可以划分为( ) ( )为主要内容的团体辅导活动。 A. 座谈会 B. 社会交往 C. 健康讲座 D. 游戏活动 8. 下列哪项不是属于“由社区照顾”的类 型。 () A. 非正式照顾 B. 机构照顾 C. 居家照顾 D. 日托照顾 9. 老年人再婚,首先是 ( ) A. 物质上的需要 B. 精神上的需要 C. 互相照顾的需要 D. 生理上的需要 10. 基本养老金是由( )构成 7. 老年小组工作在针对相对健康且具有活动能力的社区中的老年 人时, ①基础养老金 ②补充养老金 ③个人账户养老金 ④医疗保健养老金 A. 功能派 B. 互动派 C. 批判派 D. 冲突派 主要是以开展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绪论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 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 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名词解释】 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

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名词解释】 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简答】 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名词解释】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 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选择】 4、心理上的断乳是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 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 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3、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 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 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4、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 体育活动的过程。 以终生体育的思想为指导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质也是实现社会体育广泛普及化、经常化和终身化。 5、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一)由政府走向社会 (二)由人治走向法治 (三)由行政走向市场 (四)由经验走向科学 (五)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6、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要素:(一)余暇 (二)生活节奏 (三)生活空间 (四)生活消费 (五)行为习惯 7、健康的10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8、体制: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 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9、体制的指标: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4.心理发展状况 5.适应能力 10.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是,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 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社会学教程》每章要点及思考题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 小结: 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卡尔·马克思(1818—1883)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 实证方法 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 思考题: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小结: 1. 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生活的体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 2. 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的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行动者反映了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3. 社会关系从更加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行为模式,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可分为三大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的功能包括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6.文化纷繁多样,各具特色。在同一族群内,也会存在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存在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态度。 7.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它的出现主要是发现、发明和传播。两种文化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的冲突。 关键术语 社会 社会关系 文化 主文化 亚文化 我族中心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18.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19.社会化

社会学原理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社会学原理》复习纲要A 一、单项选择题 1.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文 2.一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同 D.角色失败 3. 在违法的行为发生后,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手段来予以制裁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消极的控制 B.内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4.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称为()。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 子女成婚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 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8. 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生活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9.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0. 学校教育属于()。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11.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A.功能整合 B.结构整合 C.符号整合 D.关系整合 第 1 页共4 页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政治期末考试

①结合当代西方流行的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谈一谈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是怎样体现的,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的必要性。 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是社会学方法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它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社会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下面就以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结构功能主义与社会生物主义比较分析中讨论其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以及其必要性。 一、当代西方流行的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1.实证主义方法 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强调社会与自然的相同性,实证主义只叙述事实,而不说明事实,只求知其然,而不问其所以然。 2.人文主义以及解释学方法 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强调对人文世界的意义必须加以理解,而理解是一个历史的流程,即理解者的主观世界与文本所提供的世界融合的过程,其中,理解者的期望和设想是理解的出发点,只有理解者顺利地带进了他自己的假设,理解才是可能的。 3.社会唯实论 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以社会的整体性为背景,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关系为对象,从对社会事实的观察出发,对社会材料做出分析,确立各类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其规律,再这一过程中坚持就社会现象来说明社会现象。 4.社会唯名论 代表人物霍布斯把社会分析归结为个人分析,把个人分析归结为心理分析,把心理分析又归结为无意识分析,然后再从个人心理出发吧社会建构起来。社会行为被看做是个人行为的相互作用,个人行为则受心理支配,因此社会研究本质上是对个人心理的研究 5.结构-功能主义 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关系系统,再分析过程中,坚持整体决定部分,关系决定要素 6.社会生物主义 把生物进化论原则应用到社会领域,以此来说明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是如何体现的 相比于前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它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一个理论系统体系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开放,一是对内开放。首先是对内开放。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必须保持互动的开放性,这个系统才能对外保持开放性。其次是对外开放。系统只有不断从环境中吸取新能量,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也是如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说,首先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其次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地对待一切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地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收其有益的东西以发展自己。 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流派众多,提出了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诠释学的研究方法、人本主义的研究方法、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等等。 以上所有这些方法都表现为两种基本倾向,一是科学主义(又名实证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规范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二是人文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主张运用阐释学的方法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否认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对待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应该采取批判的和开放的态度。一是批判的态度。所谓批判的态度,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二是开放的态度。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以平等的心态度积极地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

社会学教程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教程 1. 填空题。 a. 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的基本思想。 b?文化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c. 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慢斯和布劳。 d?农村社区及社会社区:.社会学一般根据社区的结构、功能和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 (一)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密度较低; 同质性强。 2. 经济活动较简单,商品交换水平较低; 3. 社会结构简单,居民的阶层分化程度较低; 4. 社区设施和文化生活比较简单; 5. 居民的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比较慢,有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二)城市社区: 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社会 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 2. 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达; 3.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 4. 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5. 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 e. 集体行动概念提出者: 2. 名词解释。 a.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b.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与非理性互动。 c. 文化及其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文化的特征 1、超生理性、超个人性 2、复合性

《社会学概论》期末综合练习题(二)

《社会学概论》期末综合练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即指一个社会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整个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镜中自我”的概念是(B)初次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的管理思想属于( B )。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现代管理理论 6、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 C )。 A、米德 B、库利 C、韦伯 D、托马斯 7、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C)。 A、组织系统 B、规则系统 C、实用设备 D、象征性的设备 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B)。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遵从 D、反叛 9、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D)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10、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 C )中的观点。 A、《人类的目标》 B、《人类处在转折点》 C、《增长的极限》 D、《超越浪费的时代》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答: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目前我国家庭还存在的问题:①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②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③独生子女问题;④老人赡养问题;⑤离婚问题。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答: 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社会学原理》期末试卷A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社会学原理》期末考试A 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下方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D C A A B C C 1.社会学一词最早就是由( D )提出来得 A 、涂尔干 B 、马克思 C 、斯宾塞 D 、孔德 2、社会学得研究对象就是( D ) A 、社会结构 B 、社会运行 C 、社会制度 D 、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浊浪掩红日,狂沙浸炊烟”得意境迥异,从社会学得理论角度来瞧,它体现了( C ) A 、要素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B 、要素相同,导致结构相同 C 、要素相同,要素之间关系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D 、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相同,导致结构不同 4、孔德认为人们得思想或智慧要经历得三个阶段依次就是( D ) A 、神学、实证、形而上学阶段 B 、形而上学、神学、实证阶段 C 、实证、神学、形而上学阶段 D 、神学、形而上学、实证阶段 5、从费孝通教授得学术经历可以瞧出( C )得重要性 A 、家庭研究 B 、社会问题研究 C 、社区研究 D 、民俗研究 6、根据不同文化在文化系统中得地位与作用,可以把文化分为( A ) A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B 、科技、规范、语言、价值 C 、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 D 、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与边际文化 7、 把宗教、哲学、艺术、道德称为文化,把科学技术创造得物质成果称为“浅薄得文明”得观点出自( A ) A 、德国部分古典哲学家 B 、马林诺夫斯基 C 、克罗伯 D 、傅立叶 8、一般地说,家庭建立得基础就是( B ) A 、生产关系 B 、婚姻关系 C 、亲子关系 D 、抚养与赡养关系 9、在19世纪30年代之前就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得就是( C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圣西门 D 、卢梭 10、西方国家得逆城市化转变就是指( C ) A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B 、城市人口流向卫星城 C 、城市人口流向农村 D 、城市人口流向卧城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下方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BCD E C D BCD E ABCD E ABD E A B ABCD E ABC D AB C AB C 1、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得主要角度有( ABCDE ) A 、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B 、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C 、阶级结构 D 、经济、政治、文化 E 、阶层结构 2、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得主要特点就是( CD ) A 、稳定性 B 、封闭性 C 、双重性 D 、过渡性 E 、整合性 3、家庭得结构主要有( BCDE ) A 、血缘家庭 B 、核心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E 、其她家庭 4、以下属于社会资源得有( ABCDE ) A 、经济利益 B 、政治权力 C 、职业声望 D 、生活质量 E 、知识技能 5、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 ABDE ) A 、社会现象就是纯客观得 B 、只有被证实了得知识才就是科学 C 、自然科学得方法不适合社会科学 D 、社会学研究应排除思辨哲学 E 、必须遵循价值中立 6、社会角色根据追求得目标可以归结为( AB ) A 、功利性角色 B 、表现性角色 C 、规定性角色 D 、开放性角色 E 、自致角色 7、“控制大城市规模”其本意指( ABCDE ) A 、降低大城市人口得自然增长率 B 、控制大城市得人口机械增长 C 、控制大城市得用地规模 D 、引导大城市人口与部分工厂企业向中小城市与卫星城疏散 E 、通过发展中小城市与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之不盲目流向大城市 8、个人社会化得内容就是( ABCD ) A 、教导生活技能 B 、培养社会角色 C 、传递社会文化 D 、完善自我观念 E 、提高生活质量 9、聚众行为得主要表现形式有( ABC ) A 、骚乱 B 、狂欢 C 、恐慌 D 、赌博 E 、斗殴 10、随机抽样得方法主要有( ABC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滚雪球抽样 E 、偶遇抽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结构 答:社会结构就就是指社会整体得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对稳定得关系。 2、社会化 答:所谓人得社会化就是作为个体得生物人通过与社会得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经验,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新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得过程。 3、社区 答:社区就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得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得大集体,就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得内容,就是宏观社会得缩影。 4、社会流动 答: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得转变。社会流动得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得程度密切相关。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得变化,大多数人流动得方向与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得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瞧作就是社会变迁得指示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述评

人口学复习大纲

人口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人口与人口社会学 1、人口的概念: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人口的特征:(1)人口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人口结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空间结构:人口密度 社会结构:阶层不同、婚姻状况等 3、人口变动:人口状况受社会、经济和人口自身各方面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动。(自然、机械、社会变动) 4、人口与社会的关系:(1)人口系统对社会的影响: (2)各种社会因素对人口系统的影响: 5、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产生的标志: 狭义人口学:指对人口变量、以及人口变量和人口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 产生时间:17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 产生标志:英国的约翰·格兰特于1662年发表《一句死亡表所做的自然和政治的观察》广义人口学:含义:用人口学的角度,使用人口学的指标和研究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产生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产生标志: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理论》 6、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重点为马尔萨斯的理论研究)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两个前提:(1)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两个级数: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在不加抑制的前提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土壤肥力递减规律 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持续不断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 (3)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两个抑制:积极性的抑制预防性的抑制 7、全球人口增长趋势:(1)世界人口增长不断加快(2)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分布将发生重大改变(4)人口大国格局重新排序 8、人口平衡公式:年末人口=年初人口+(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 净增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增长 9、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年初人口)/年平均人口 10、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11、世界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1)采集狩猎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增长率的原始的静态人口状态 (2)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具有不稳定性。 (3)工业社会时期人口增长特点:第一阶段:欧洲人口膨胀(1650-1950)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1950以后)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2012年秋季)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的过程 A从独立设置社会课程到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再到设置德育课程 B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 C从设置德育课程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再到独立设置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C从注重生活礼仪教育到独立设置社会领域课程再到确立德育课程。 2、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班杜拉 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直表明,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大约在()个月间。 A、12-15 B、5-18 C、18-21 D、21-24 4、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 A、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B 、儿童依恋的发展 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5、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

A、回避型与拒绝型 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C、积极型与消极型 D、主动型与被动型 6、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既有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这是() A、移情 B、依恋 C、共情 D、同情 7、多数研究认为,()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A、3-6岁 B、3岁前 C、6岁以后 D、1-3岁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我国的教育目的 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 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 A、教师的教学技巧 B、教师的专业知识 C、课程计划 D、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围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社会学教程》期末试题(07年6月)

“社会学通论”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结构方面的问题 B、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问题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社会制度与社会控制问题 2、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用解释性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科”的社会学家是() A、马克思 B、孔德 C、韦伯 D、斯宾塞 3、由马克思所著并被认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学著作是() A、《社会学原理》 B、《实证哲学教程》 C、《资本论》 D、《自杀论》 4、在中国学者中,最早使用“社会学”一词的是() A、严复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孙本文 5、美国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兴起时期的领袖是() A、帕森斯 B、萨姆纳 C、达伦多夫 D、帕克 6、美国社会学家米德认为,社会互动是以()为中介的。 A、社会行动 B、符号 C、经验 D、奖励与惩罚 7、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距离被称作() A、自致角色 B、先赋角色 C、角色距离 D、代沟 8、对个体实施社会化的机构主要有家庭、学校和() A、个体 B、领导 C、社会 D、工作单位 9、家庭在库利的分类中属于典型的()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10、从婴儿期到青年期的社会化称作() A、反向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1、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一般有三种,以下哪一种不被包括在内() A、合作 B、竞争 C、冲突 D、集体行为 12、从文化的相对差异性来看,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称为() A、物质文化 B、主流文化 C、精神文化 D、亚文化 13、在社会学历史上,社区研究的两种典型类型是() A、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B、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 C、经济型社区和文化型社区D、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14、与社会相比,社区这一概念更强调社会生活共同体和()的特征 A、社会群体B、地域界限C、群体规范D、群体意识 15、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等属于() A、规范文化B、理念文化C、智能文化D、物质文化 16、“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 A、米德 B、戈夫曼 C、加芬克尔 D、霍曼斯 17、对于社会组织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组织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 B、社会组织成员间有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C、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较,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