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评定

心脏康复评定初评

姓名:年龄:科室:心血管内科

诊断:急性广泛心肌梗死住院号:

目前功能情况:

综合情况:心功能B级;限制性肺通气障碍;运动耐力轻度下降;

ROM:双上肢、双下肢各个方向活动度均正常;

MMT:双上肢肩周肌群4-级,右髋关节外展肌群4-级,其肌群余均5级;

平衡:双足站立平衡3级,单足站立L/R:15/6秒;

柔韧:①座位体前屈试验 +14cm;②抓背试验L/R:+4/+2cm;

ADL:Barthel指数评分100分,生活完全自理;

生活质量:SF-36评分生理功能60分、生理职能0分、躯体疼痛62分、总体健康45分、活力60分、社会功能50分、情感职能0分、精神健康

60分、躯体健康总测量42分、心理健康总测量43分;

其他:无特殊;

治疗目标

远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近期:①提高各薄弱肌群肌力一个等级;

②改善柔韧性,各试验距离增加1-3cm;

③改善平衡,单脚站时间增加5-10s;

运动处方

1、热身:关节灵活操--心脏康复操,5min/次;

2、有氧:踏车74-80w,20min,以Borg评分13-15为度;

3、抗阻:橙色弹力带,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胸腹肌与上肢伸肌+下肢屈肌+上

下背部肌隔天交替,10次/组*3组/天;

4、柔韧:坐位拉伸相应训练肌群,15s/组;

5、平衡:单足站立膝部弹力带各个方向给阻力,2min/次;

6、整理:坐位放松,5min/次;

注意事项:①注意保护,避免跌倒;②关注血压、氧饱;③不断给予鼓励、指导。

评定者:

评定日期:

最新【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2、中止原因:(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分钟踏步试验 (2-mimute Step Test, 2mST)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第三章 心肺功能评定

第三章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 常用的心功能评定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如心脏功能分级、自觉用力程度分级)、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如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心脏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是心电运动试验。 一、心功能分级 通常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的分级方法,见表3-1. 表3-1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 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 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7、其他。 (二)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 1、按所用设备分类 (1)活动平板试验;(2)踏车试验;(3)便携式运动负荷仪;(4)台阶试验。

2、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 (1)极量运动试验:运动强度逐级递增直至受试者感到筋疲力尽,或心率、摄氧量继续运动时不再增加为止,即达到生理极限。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极量运动试验可按性别和年龄推算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 (2)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5%或达到(195-年龄)时结束试验。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3)症状限制运动试验:运动进行至出现必须停止运动的指征(症状、体征、心率、血压或心电图改变等)为止。停止运动的指征包括:①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胸闷、胸痛、心绞痛、极度疲劳、下肢痉挛、严重跛行、身体摇晃、步态不稳、头晕、耳鸣、恶心、意识不清、面部有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等症状和体征;②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不升高反而下降,低于安静时收缩压1.33kPa以上(>10mmHg); 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上升,超过29.33~33.33kPa(>220~250mmHg);运动负荷增加时舒张压上升,超过14.7~16.0kPa(>110~120mmHg);或舒张压上升,超过安静时2.00~2.67kPa(>15~20mmHg);③运动负荷不变或增加时,心率不增加,甚至下降超过10次/分;④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或上升≥1mm;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异位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或成对出现的期前收缩,R-ON-T,房颤,房扑,室扑,室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等;⑤患者要求停止运动。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用于冠心病诊断,评定正常人和病情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4)低水平运动试验:运动至特定的、低水平的靶心率、血压和运动强度为止。即运动中最高心率达到130~140次/分,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次/分;最高血压达160mmHg,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40mmHg;运功强度达3~4METs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低水平运动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或心脏手术后早期康复病例,以及其他病情较重者,作为出院评价、决定运动处方、预告危险及用药的参考。 (三)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症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3)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4)严重主动脉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6)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 2、相对禁忌证 (1)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同等病变; (2)中度瓣膜狭窄性心脏病; (3)明显的心动过速或过缓; (4)肥厚型心肌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性病变; (5)电解质紊乱; (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7)严重动脉压升高; (8)精神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最新【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 )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 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 ,收缩压>180mmHg 和舒张 压>100mmHg 。 2 、中止原因:(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 )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 分钟踏步试验

(2-mimute Step Test, 2mST ) 2mST 是计数受试者2 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进行2mST 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 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 时, 2mST 可以作为替代方案。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1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 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此外,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衰、心率大于110 次/秒、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均不能进行

第六章 心肺功能评估

第六章心肺功能评估 心肺功能是人体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基础,是人体运动耐力的基础。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虽然分属于两个生理系统,但功能上密切相关,其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接近,康复治疗互相关联。本章侧重于心肺功能与运动和康复训练相关的内容,力图使读者从新的视角理解心肺功能。 一、概述 1、循环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将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能量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激素、电解质等运输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同时也流经肺和肾等脏器,将代谢的最终产物加以排泄。循环功能取决于循环驱动力、心脏和血管结构的完整性和柔顺性/弹性、组织代谢状态。循环功能障碍导致这些物质的运输困难,产生缺氧缺血症状。 2、心脏功能心脏的功能主要是泵血,即产生血液循环的驱动力。心脏的泵血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舒张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功能减退将导致循环功能障碍。 3、呼吸功能呼吸功能指气体代谢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能力,不仅包括通气功能,还应该包括换气功能。呼吸可以分为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 4、内呼吸指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氧气进入细胞,参加有氧代谢,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再将二氧化碳排出细胞的过程。内呼吸取决于全身循环状态、组织微循环状态、细胞代谢状态和血液气体状态。内呼吸是机体代谢状态的象征。 5、外呼吸指气体在肺泡进行交换,并通过气道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的过程,取决于气道功能、肺泡功能、呼吸肌功能和肺循环功能。通气功能-通过呼吸使空气进入肺泡,然后再排出体外;换气功能-通过肺泡壁的毛细血管二氧化碳弥散进入肺泡,然后随呼气排出,同时将氧气吸收进入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组织进行代谢。

心肺康复宣教资料

心脏康复定义: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总合,从而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正常位置,并能自主生活。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功能评定对心脏病的诊断、了解心脏功能储备和适应能力、制定康复处方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临床情况持续—间歇活动的能最大代谢当量(METs) 量消耗(kcal/min) Ⅰ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 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4.0~6.0 6.5 功Ⅱ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 能一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3.0~4.0 4.5 分Ⅲ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 级较一般体力活动为轻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 2.0~3.0 3.0 或心绞痛。 Ⅳ患者心脏疾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休息时也有心功 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1.0~2.0 1.5 心功能Ⅰ级心功能Ⅱ级 心 功 能 Ⅳ 级心功能Ⅲ级

肺康复定义:是对于有症状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 肺功能低下的表现:1、呼吸短促2、呼吸快浅3、说话不够气4、运动易出现疲劳5、咳痰不够力。 肺功能减弱分级 0级:日常生活能力和正常人一样。 1级:一般劳动较正常人容易出现气促。 2级:登楼、上坡时出现气促。 3级:慢走100米以内即感气促。 4级:讲话、穿衣等轻微动作便感到气短。 5级:安静时就有气短,不能平卧。 肺功能低下的后果:1、对心血管的影响:易加重高血压、诱发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疾病。2、对神经系统影响:缺氧会直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甚至损伤脑组织。3、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使整个组织细胞能量代谢出现障碍,免疫力下降,出现细胞变性。出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慢性病。 肺功能低下的常用训练方法: 1、腹式呼吸,主要锻炼膈肌。 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为1:2或1:3 2、缩唇呼吸。 可以防止呼气时小气道狭窄,有利于肺内气体排出,吸气时,用鼻子吸气,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完整版)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 一、概述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有氧运动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氧运输功能通过心脏的循环,把氧气及能量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产生缺氧缺血状态。 2、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主要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 3、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持续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及骨骼肌的代谢。心肺功能下降会影响运动能力;长期制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心肺功能的减退。 4、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可用于评价心脏疾病病人的新功能,并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治疗。但是,该方法,主要依据病人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评定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具体功能分级标准如下。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感到舒适,低于正常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祝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80%)和特异性(71%-97%)。主要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根据心电图st段偏移情况诊断冠心病。 2、鉴定心律失常运动中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强度;运动中心率失常减少或消失提示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限制运动和日常生活。 3、鉴定呼吸困难或胸闷的性质如果在运动实验中诱发呼吸困难和胸闷,多属于器质性疾病。 4、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运动试验中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负荷越低、心肌耗氧水平越低、st段下移程度越大,则说明冠状动脉病变也越严重,预后也越差。运动试验阳性无症状的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大。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心肺功能评定)

第三章心肺功能评定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掌握心功能分级、心电运动试验。 教学内容 1、心功能分级:

2、心电运动试验: 1)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2)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律失常、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3)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按所用设备分类(1)活动平板试验:活动平板(Treadmill)试验又称跑台试验,其是让受检者按预先设计的运动方案,在能自动调节坡度和速度的活动平板上,随着活动平板坡度和速度(运动强度)的提高进行走-跑的运动,以逐渐增加心率和心脏负荷,最后达到预期的运动目标。(2)踏车试验:坐位和卧位踏车试验(Bicycle Ergometer)等为下肢用力的试验,用于下肢运动障碍者的手摇功率计(臂功率计)试验为上肢试验;(3)便携式运动负荷仪;(4)台阶试验;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1)极量运动试验(maximal exercise testing):极量运动试验可按性别和年龄推算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做为终止试验的标准。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以测定个体最大作功能力、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2)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 -年龄)的85%或达到参照值(195 -年龄)时结束试验。此试验可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3)症状限制运动试验:运动进行至出现必须停止运动的指征(症状、体征、心率、血压或心电图改变等)为止。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用于冠心病诊断,评定正常人和病情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4)低水平运动试验(low level exercise testing):运动至特定的、低水平的靶心率、血压和运动强度为止。即运动中最高心率达到130~140次/分,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次/分;最高血压达160mmHg,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40mmHg;运动强度达3~4METs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此法目的在于检测从事轻度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耐受能力。低水平运动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或心脏术后早期康复病例,以及其它病情较重者,作为出院评价、决定运动处方、预告危险及用药的参考。

心肺功能评定题库1-2-10

心肺功能评定题库1- 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有关心电运动试验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运动时收缩压应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步升高 B.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则收缩压相应增高5~12mmHg C.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则心率相应增加8~12次分钟 D.正常人运动时收缩压达280mmHg和或舒张压达160mmHg为高限 E.正常运动时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甚至明显下降提示血管舒张功能良好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手摇车运动()。 A.试验原理与踏车运动不同,并且将下肢踏车改为上肢摇车 B.试验原理与踏车运动相似,只是将下肢踏车改为上肢摇车 C.试验原理与活动平板试验相似,而且要用上肢摇车 D.试验原理与踏车运动相似,下肢踏车与上肢摇车均可 E.试验原理与踏车运动不同,下肢踏车与上肢摇车均可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时间肺活量是指()。 A.尽力吸气后快速呼出的气量 B.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完全呼出的最大气量 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 D.快速吸气后快速呼出的最大气量 E.尽力吸气后尽最大努力快速呼气时第1s所能呼出的气体容量出处: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8478005.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反映体力活动能力的最佳生理指标是()。 A.无氧阈(AT) B.代谢当量 C.无氧能力 D.最大吸氧量(VO2max) E.峰值吸氧量(VO2peak)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VO2max表示()。 A.吸氧量 B.最大吸氧量 C.最小吸氧量 D.峰值吸氧量 E.无氧阈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详解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心肺康复宣教资料讲课稿

心肺康复宣教资料

心脏康复定义: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总 合,从而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正常位置,并能自 主生活。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功能评定对心脏病的诊断、了解心脏功能储备和适 应能力、制定康复处方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临床情况持续—间歇活动的能最大代谢当量(METs) 量消耗(kcal/min)Ⅰ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 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4.0~6.0 6.5 功Ⅱ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 能一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3.0~4.0 4.5 分Ⅲ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 级较一般体力活动为轻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 2.0~3.0 3.0 或心绞痛。 Ⅳ患者心脏疾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休息时也有心功 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1.0~2.0 1.5 心功能Ⅰ级心功能Ⅱ级

肺康复定义:是对于有症状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 肺功能低下的表现:1、呼吸短促2、呼吸快浅3、说话不够气4、运动易出现疲劳5、咳痰不够力。 肺功能减弱分级 0级:日常生活能力和正常人一样。 1级:一般劳动较正常人容易出现气促。 2级:登楼、上坡时出现气促。 3级:慢走100米以内即感气促。 4级:讲话、穿衣等轻微动作便感到气短。 5级:安静时就有气短,不能平卧。心功能Ⅳ级 心功能Ⅲ级

第六章 心肺功能评估

第六章心肺功能评估心肺功能是人体吐故纳新、 新陈代谢的基础,是人体运动耐力的基础。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虽然分属 于两个生理系统,但功能上密切相关,其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接近,康 复治疗互相关联。本章侧重于心肺功能与运动和康复训练相关的内容, 力图使读者从新的视角理解心肺功能。一、概述1、循环功能循环系 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将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能量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激素、电解质等运输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同时也流经肺 和肾等脏器,将代谢的最终产物加以排泄。循环功能取决于循环驱动力、心脏和血管结构的完整性和柔顺性/弹性、组织代谢状态。循环功能障碍 导致这些物质的运输困难,产生缺氧缺血症状。 2、心脏功能心脏的功 能主要是泵血,即产生血液循环的驱动力。心脏的泵血功能的主要影响 因素包括: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舒张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功能减 退将导致循环功能障碍。 3、呼吸功能呼吸功能指气体代谢过程中的气 体交换能力,不仅包括通气功能,还应该包括换气功能。呼吸可以分为 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 4、内呼吸指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氧气进入细胞,参加有氧代谢,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再将二氧 化碳排出细胞的过程。内呼吸取决于全身循环状态、组织微循环状态、 细胞代谢状态和血液气体状态。内呼吸是机体代谢状态的象征。5、外 呼吸指气体在肺泡进行交换,并通过气道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的过程, 取决于气道功能、肺泡功能、呼吸肌功能和肺循环功能。通气功能-通 过呼吸使空气进入肺泡,然后再排出体外;换气功能-通过肺泡壁的毛 细血管二氧化碳弥散进入肺泡,然后随呼气排出,同时将氧气吸收进入

心肺康复评定项目

心肺康复评估(体适能)常用方法: 1、身体成分BMI、腰围、腰臀比、颈围、生物电阻抗、皮褶厚度; 2、心肺功能:CPET、6MWT、2MST、2MWT等 2MST:2分钟踏步试验(确定高度为髂前上棘-髌骨的中点,每一次抬都得到这个高度,若抬不到就不计数,计录所抬次数) 3、肌力、耐力: 上肢30秒手臂弯曲:优势手抬哑铃肘屈曲-伸直为一次,计录能完成次数;受试者坐位,肘关节固定,哑铃女3-5磅、男5-8磅; 下肢30秒椅子站立,坐-站为一次,计录能完成次数;受试者起始坐位,43cm凳子,双手交叉置于胸前; 下肢坐-立位试验:要求用最少的支撑完成5次“立位-原地盘坐-起立”满分10分进行打分,多用一个支撑点扣1分; 握力:握力计测得; 4、柔韧性:(正式开始前做2次预试验,后做2-3次取最佳) 肩关节抓背测试(测两中指间距离); 核心肌群改良转体测试(测量所能达到刻度); 双下肢及下背部坐椅前伸(测量中指指尖与脚趾间距离) 5、平衡(可做2-3次取最佳) 双脚站,3级平衡法; 单脚站,超过1分钟记良好,少于1分钟则记录具体秒数,左右交替,脚抬离地面15-20cm,双腿不能相碰,若身体歪斜或脚落地则终止; 功能性前伸:上肢前屈90°,膝关节维持伸直,握拳尽量往前够,脚跟不能离地,记录最初及最后长度,得出移动的距离; 2.4米起身行走测试:受试者坐43cm的凳子,背靠后背,双手置于大腿上方,正前方2.4米处放一标示点,听口令起身绕标示点一圈回来坐上凳子且还原开始姿势,计所用时间; 测试之前充分讲解并示范,若不能完成测试记NT并记录原因(若为疼痛要仔细评估疼痛的位置、性质、深度、程度,因为有些疼痛是我们可以干预的;若为关节活动度不足也需具体记录活动角度,通过训练也是可以改善的),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再测试一次数据与上一次做对比评测治疗效果。测试方法即可为训练方法,也鼓励多种花样训练。

康复治疗评定量表

康复评定量表 项目量表 躯体外观情况 人体形态评定 身体姿势评定 体格评定 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心肺功能评定心功能评定P2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学会) 自觉用力程度分级(R P E)P2肺功能评定 呼吸功能分级评定 呼吸困难分级 P3 平衡功能评定 B e r g平衡量表 P3 M A S平衡功能评定 P6 F u g l-M e y e r评定法 P7 肌张力评定肌张力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方法 P7 痉挛 改良A s h w o r t h(M A S)P8 F u g l-M e y e r评定法 P8 上肢及手功能评定 B r u n n s t r o m评定 P11 F I M评定 P12 简易上肢功能评定(S T E F) 偏瘫手功能评定 P14 C a r r o l l上肢功能测试 (U E F T)P14 S o l l e r m a n的手A D L能力测试 项目 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标准 P15 感觉功能评定浅感觉脊髓节段性感觉支配及其体表检查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 S) 脊髓A S I A评定 p16 认知功能评定 认知 G l a s g o w昏迷量表 P18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 M S E) P19 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 A S I)注意数字距检查 记忆 R e y-O s t e r r i e t h复杂图形 记忆测验 韦氏记忆量表 知觉 视觉空间 认知障碍 A l b e r t线段划消测验 `S c h e n k e n b e r g二等分线段 测验`高声朗读测验`绘图测验失用症意念性失用检查内容及误反应表现 情绪-情感障碍评定抑郁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