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车实验步骤-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车实验步骤

篇一: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嵌入式技术实践(一))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题目:智能小车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专业班级:自动化123班

学号: 21

学生姓名:谢斌

指导老师:王祖麟、张振利

日期: 201X年6月18日星期二

摘要

我们生活在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科技产品的更新的换代也是

越来越快。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就必须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所需。自动化作为处在科技前沿的专业,我们学生就要打好基础,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让同学们在做中学。同学们自己设计和制作智能小车,并从中深入了解

和理解自动化嵌入式。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人机对话,测量以及控制这些自动化

基本控制做基础。从理论到实践,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嵌入式,增长同学的实践

和设计能力。

应用P89V51RB2微控制器中端口、外部中断、定时器等基本模块,实现核

心控制,再结合驱动板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转向,最后加上红外传感器,实现小

车的智能寻迹。其中端口结合SPI实现人机对话;定时器与中断结合实现匹配定

时,捕获转速;端口、定时器的结合就实现了控制电机的方向与转速;端口与红

外传感器结合,让小车可以寻找黑线,这样就实现了智能寻迹。

关键字:

自动化;嵌入式;智能寻迹;实践;外部中断;定时器;能力

目录

第一章绪

论 .................................................................. (5)

1.1 课题背

景 .................................................................. . (5)

1.2 课题概

述 .................................................................. . (5)

1.3 设计要

求 .................................................................. . (5)

第二章统的系设

计 .................................................................. (6)

2.1 实践原

理 .................................................................. . (6)

2.2 实践器

材 .................................................................. . (6)

2.3 实践目

的 .................................................................. . (7)

第三章软件设

计 .................................................................. .. (8)

3.1 硬件开发的软件介

绍 (8)

3.1.1TKStudio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原理图的绘制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编程环境介

绍 .................................................................. (9)

第四章系统实

现 .................................................................. .. (9)

4.1 硬件实

现 .................................................................. . (9)

4.1.1单片机外

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电源模块

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循迹模

块 (5)

4.14 电机驱动模块 (5)

4.2 软件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实现效

果 .................................................................. .. (11)

结束

语: ................................................................ .. (12)

致谢 12

参考文

献 .................................................................. (12)

附录 12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学习了智能小车的的理论知识后,急需要一场智能小车制作实践实验以加深我

们对制板的认识及熟悉制做智能小车的工作流程。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学校与企业”三个

紧密结合,全面贯彻和落实“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这种在做中学的原则,以及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为学生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真刀真枪”地实践,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学习后,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相结合。在一定

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铺垫、学长们的实际操作引导下。展开技能实践。实验后加以对实验的看法,总结经验,研究智能小车的制作方法及对课题进行讨

论研发,特设下此课题。

1.2课题概述

学习智能小车以及板的制作流程,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增加理论与实践知识。

了解智能小车的制作与使用。

根据原理图焊接好单片机外扩、电源模块、循迹模块、驱动模块四块板子,调

试板子,确保板子正确后,将板子与车身用杜邦线正确连接做好实验课题。

1.3设计要求

第一:画出正确的原理图

第二:焊好板子,并使它能正常运行

第三:板上无断线,电路无短路与断路。万能表检测无错误。烧入程序后能显

示正确的实验现象

应用P89V51RB2微控制器中的端口、外部中断、定时器等基本模块,实现核心

控制,再结合电源板、电机驱动板来控制电机的转向,最后加上传感检测模块,实现小车的智能寻迹。

这次课程实践要求每一个人都动手都制作出一辆寻迹小车,真正

篇二: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

附1 实习总结

为期两周的电子工艺实习,我过得十分忙碌和充实。从茫然地走进实验室,到

学习最基本的焊接,到组装小车,再到无数次地调试程序,最后获得全院比赛

的二等奖,有很多的辛苦,但是有更多的收获。

焊接是电子工艺实习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我们小学期的第一课。最开始是焊接

基本的元件,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虽然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工作,但总是掌握不好电烙铁和焊锡,于是焊点有大有小,还有一些虚焊和漏焊

的点。直到按照老师的要求一点一点把整块板子焊满,才逐渐掌握了标准、规

范的焊接方法,最后烙铁往上一提很重要。到后来焊连着的四十个点时,焊点

已经比较整齐划一了。对于焊接这种基本功来说,反复练习真的十分重要,这

也考验了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焊接部分的小测试,是焊一个发光二级管交替亮的功能电路,老师要求正面用

硬线布线,背面用软线连接。由于一开始设计布线的时候,元件之间距离比较近,导致在背面焊接连线时必须把线剪得特别短,我们两个人一个扶着线,一

个焊,位置十分不好把握,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旁边的焊点,又需要吸掉重焊,

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们的工作进行得十分慢,到中午很晚才焊完。虽然焊

完后通电顺利地亮了,但以后再布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背面连线的问题,把

原件之间的距离排得大一些。

基本焊接技术后就正式进入小车的组装了。小车的零件有很多都不认识,电路

板也很复杂,刚拿到手里有些摸不着头脑,还好说明书上对焊接步骤有详细的

说明。在焊芯片和散热片的时候,我们把顺序搞反了,应该先焊散热片,再根

据螺丝孔的位置焊芯片,才能把两个元件固定在一起。但我们先焊了芯片,把

散热片插在板子上后,发现两个孔怎么也对不上,可是芯片已经焊死了,即使

用吸锡器也拆不下来。最后我们只好在散热片上又钻了一个孔,才勉强把螺丝

拧上去。所以焊接的顺序是极其重要的,不光要考虑元件的高低,还要考虑元

件之间的关系,才能少做无用功。还好其他步骤我们没有再出问题,小车焊出

来后把测试程序烧进去,也能够正常的跑。

进入程序编写阶段,我们两个人先一起在测试程序的基础上编写了一个逻辑,

预想了小车在行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主要使用了if??else

if??else的多层嵌套。这个逻辑我们梳理了好长时间,在纸上画了逻辑图,想

办法把所有的情况都包含进去。除了正常行进的程序,我们还添加了轮子卡住

时的情况。对于延时函数中的参数,我们先写了一个待定值,这要在以后的调

试中不断调整。当这个基本的程序写好后,我们把它烧进单片机试验了一下,

结果是不出意料的磕磕碰碰。于是,漫长的调试阶段开始了。

我相信对于每一组同学来说,调试都是最劳心劳力的工作。因为前期的工作比

较标准化,大家的工作内容有着高度一致性,可以互相帮助、讨论,但是调试

阶段就是靠每个组自己的思考、观察和调整了。因为每个车的焊接情况都有差别,大家各自编的程序也不一样,所以小车跑的时候出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

的第一个任务是是小车顺利冲出班级内测的小跑道,然后还有全院比赛的大跑

道等着我们。

在小跑的调试中,我们组的分工是:我负责观察每次测试时问题出在哪里,我

的搭档负责根据我找出的问题调试。我们调试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传感器的灵

敏度,小车转弯的幅度,和转弯的优先级。传感器的灵敏度直接决定了小车转

弯的位置,如果传感器感应距离太近,小车就容易直接撞到障碍上;如果传感

器感应距离太远,小车则会转弯太早,无法进入预定轨道。小车转弯的幅度是

靠延时函数的参数来控制的,参数较大,小车容易转过头撞在障碍上;参数较小,小车转的幅度不够也会撞在障碍上。经过反复的测试,我们终于把传感器

的灵敏度和小车转弯的幅度调得比较合适,小车走迷宫的前几个弯道也很顺利,但是总卡在出口处。经过不断地讨论和思考,我们发现是程序中的优先级问题,当前方和右方都无障碍时,我们编写的是“前进”,但根据迷宫的实际状况,

应该“右转”才能顺利出去。当我们修改了这个问题后,小车就能走出迷宫了,不过成功的几率并不是很高,中间还有许多的磕磕碰碰。

在小车与障碍的不断碰撞中,传感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线会比较容易脱落,导致

走迷宫的过程中小车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于是我决定把原本插在电路板上

的连接线直接焊死在板子上。但是三个10pin排针挨在一起,焊点都离得很近,

焊的时候还是很困难的,还好在搭档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此后传感器的稳

定性就比较好了,不会再出现连接不好的问题。

当小车路线基本正确后,我们又不断调整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小车转弯的幅度,

让小车在行走在道路的中央,转弯也更准确。最后验收时我们走得十分顺利,

一次都没有撞障碍,用了11秒多走出了迷宫。

小迷宫走成功后,我们开始向大迷宫进发。这一个阶段我主要负责硬件的改装,我的搭档主要负责程序的调试。刚开始我们观看了几组跑大迷宫的小车,速度

都比我们快好多,于是我们决定再加电池。之前我们的小车是四节电池供电,

现在要加到六节(我们怕八节太多不好控制)。这需要在小车上再加一个电池盒,还要把其中两节电池的位置用导线短路。由于小车已经装得比较慢了,我

最终把电池盒加在了小车底下的前方。在用导线短路的时候,由于电池盒是塑

料材质的,烙铁一碰到烧化,所以焊接时需要非常小心。这样加上两节电池后,小车的前部变重了,跑的时候经常头点地,于是我又在尾部绑了两节废电池增

加重量,这样小车跑起来平衡性就比较好了。

由于马力加大,小车冲得比原来快了,再加上大迷宫比小迷宫跑道宽,所以转

弯的地方幅度全都有变化。而且根据大迷宫的实际情况,我们还需要改动一些

之前预设情况,比如当前方和左方都无障碍时,优先左转;当左方和右方都无

障碍时,优先右转。这样又经过了多次测试和程序的改进,我们的小车才跑的

比较顺畅了。可是我们又发现,一旦小车侧面卡在障碍上,就很难再前进,于

是我们决定在小车前方加一个导轮,这样就可以让小车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滑过去。添加导轮需要把电路板裁开,用来连接导轮和小车。电路板材质较硬,裁制、打孔都费了很大的劲,我左右两边分别裁了一块三角形的板子用来连接导

轮和小车。导轮是在瓶盖中间钻孔制成的。第一次做出来的导轮没有超出车轮

的宽度,位置也容易移动,所以在实际跑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于

是我每边又加了一块长方形的板子,这样把两个导轮之间的距离拉得更长一些。每个节点我从原来的一根螺丝换成了两根螺丝固定,这样即使遇到碰撞也不会

改变位置。经过这样的改进后,导轮就比较完善了,能够在调整小车的方向上

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小组的大动力车来讲,我们的小车主要求稳。在比赛的前一天晚

上,我们已经能大部分测试都走出迷宫了,并且成绩稳定在12到13秒。这主

要是因为我们的小车从头到尾碰障碍比较少,很少卡住。

再跑迷宫能力已经比较好的的情况下,我给小车设计了外观。由于我们的导轮

做得很像触角,我们索性给小车起名为“金龟号”,取形似金龟子之意。还给

小车加上了绿色的外衣,更美观一些。

最后的全院比赛,我们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以12秒多的成绩获得了二等奖。近两周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得到了回报,我十分开心。这次的小学期,和大

二小学期时的理论课不同,需要我们自己动手,一点一点把一堆零件变成智能

的迷宫小车。纵使反复调试的过程中烦躁过,也迷茫过,纵使加班加点付出了

很多的辛苦,但当反复看着小车最后成功跑出迷宫的视频,我觉得这一切都是

值得的。我所为之高兴的,不是最后的奖项,也不是奖金,是我和我的搭档合

作的劳动成果,是在这个小学期里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很多次失望时候终于成

功的满足。感谢电路中心给了我们这个平台,让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做了一件很

有意义的事情。小车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把它培养出来,看着它不断地成长,从跌跌撞撞到顺利跑出迷宫。我想,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

附2 程序代码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t 100

sbit IN1 =P1^0;

sbit IN2=P1^1;

sbit IN3=P1^4;

sbit IN4=P1^5;

sbit LED1=P2^6;

sbit LED2=P2^7;

sbit S1=P1^6;

sbit recieve_left = P3^3;

sbit recieve_right = P3^6;

sbit recieve_front = P3^0;

uint count = 0;

篇三:小车实验报告 11111

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 机器人创新实验

课程代码: 6003199

学院(直属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年级/专业/班:201X级机设(3)班

学生姓名:熊炯赖新星罗超万小红

学号: 26101637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李炜

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一、成员分工:(5分)

学号班级任务分配姓名

万小红 33201X080301037201X级机设(3)班巡线小车原理分析及完成实验报

赖新星 33201X080301010201X级机设(3)班巡线小车组装与程序分析及完成

实验报告熊炯33201X080301026 201X级机设(3)班巡线小车测试与程序编

写及完成实验报告罗超33201X080301016201X级机设(3)班巡线小车程序导

入与修正及完成实验报告

二、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和设计)(20分)

1.电动小车寻迹原理

巡线小车红巡线原理采用了红外线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

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

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单片机就是

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红外探

测器探测距离有限,一般最大不应超过3cm。

2.首先明确设计要求:

(1)自动寻迹小车从安全区域启动。

(2)小车按指定路线运行,自动区分直线轨道和弯路轨道,在指定弯路处拐弯,实现灵活前进、转弯、倒退、过桥等功能,在轨道上划出设定的地图。

(3)小车完成指定运行任务后,停止在终点位置上。

3.系统方案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本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寻迹传感器模块、直流

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电压比较模块等模块构成。

4.小车主体设计:

经过反复考虑论证和参考其他资料及老师的模型,我们制定了左右两边分别用

一个电机驱动的方案。即左边和右边的轮子分别用一个转速和力矩基本完全相

同的直流减速电机进行驱动。当小车需要直线前进时,两个电动机同时正转,

实现直线前进。当小车左边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即需要左转时,此时左轮反转,右轮正转,实现一个差速,达到向左转向的目的。当小车右边传感器检测到黑

线时,即小车需要右转,即右边车轮反转,左边车轮正转,达到向右转向的目的。

小车总体布局示意图

当循迹传感器照到黑线时输出点平0,照到白线时输出1.如上图所示,A,B,C

三路。

三路巡线小车控制逻辑:

a、 A B C 状态为 1 0 1,B路正照到黑线上,小车前进

b、 A B C 状态为 0 0 1, A,B 照到黑线上,小车左转弯

c、 A BC 状态为 0 1 1 , A 在黑线上,小车左转弯

d、 A BC 状态为 1 0 0 , B,C在黑线上,小车右转弯

e、 A BC 状态为 1 1 0 , C 在黑线上,小车右转弯

f、 A BC 状态为 1 1 1 , A B C 都不在黑线上,小车保持上一次状态不

g、

A BC 状态为 0 0 0 , A

B

C 都在黑线上,小车停止。

三、实验步骤:(图文说明设计过程中关键步骤)(30分)

1.确定小车所需的主要材料

ArduinoUNOR3 控制器1块

亚克力控制板1块

电机2个

普通轮子2个

【推荐】小车实验步骤-范文模板

万向轮1个

杜邦线1排

电机驱动板1块

巡线传感器3个

电池盒1个

螺钉、螺母若干

2.确定各部件的位置

1)初步确定位置。

2)位置方案可行性论证。

3)方案确定可行后,对底盘进行处理,利用热风机吹平底盘。4)在底盘上进行划线,确定位置。

5)利用钻床进行打孔。

3.根据拟定方案,搭建小车

小车搭建主要过程为:

1.适当安排电机安装位置

2.安排万向轮安装位置

3.安排电池盒固定位置和方法

4.安排控制板固定铜柱安装位置

篇四:小车实验报告

【推荐】小车实验步骤-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车实验步骤 篇一: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嵌入式技术实践(一))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题目:智能小车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专业班级:自动化123班 学号: 21 学生姓名:谢斌 指导老师:王祖麟、张振利 日期: 201X年6月18日星期二 摘要 我们生活在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科技产品的更新的换代也是 越来越快。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就必须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所需。自动化作为处在科技前沿的专业,我们学生就要打好基础,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让同学们在做中学。同学们自己设计和制作智能小车,并从中深入了解 和理解自动化嵌入式。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人机对话,测量以及控制这些自动化 的

基本控制做基础。从理论到实践,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嵌入式,增长同学的实践 和设计能力。 应用P89V51RB2微控制器中端口、外部中断、定时器等基本模块,实现核 心控制,再结合驱动板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转向,最后加上红外传感器,实现小 车的智能寻迹。其中端口结合SPI实现人机对话;定时器与中断结合实现匹配定 时,捕获转速;端口、定时器的结合就实现了控制电机的方向与转速;端口与红 外传感器结合,让小车可以寻找黑线,这样就实现了智能寻迹。 关键字: 自动化;嵌入式;智能寻迹;实践;外部中断;定时器;能力 目录 第一章绪 论 .................................................................. (5) 1.1 课题背 景 .................................................................. . (5) 1.2 课题概 述 .................................................................. . (5) 1.3 设计要 求 .................................................................. . (5) 第二章统的系设 计 .................................................................. (6)

2018-2019年高中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重点回眸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图1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串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 二、数据处理 1.挑选纸带并测量 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0点),每5个点(相隔0.1 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2所示.(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图2 2.瞬时速度的计算和记录 (1)计算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x n+1 2T .例如,图中计数点4的速度v4= x4+x5 2T ,其中T=0.1 s. (2)设计表格并记录相关数据

3.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 (1)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象大致布满坐标纸. (2)描点:在坐标纸上描出各个坐标点的位置. (3)连线: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或直线“拟合”这些点. 4.实验结论 如果画出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做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图象和纵轴的交点表示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初速度. 三、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 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开头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 s =0.1 s. 5.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布满坐标纸. 6.利用描出的点作v-t图象时,不要将相邻的点依次相连成折线,而应使大多数点在直线(或曲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或曲线)两侧,个别离线较远的点舍去.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1.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答案】BC 【解析】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A错误;小车开始时靠近打点计时器是为了使小车的运动距离较大,B正确;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为了使打点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使尽量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要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C正确;钩码个数太少,打点密集,钩码个数太多,打点太少,都会带来实验误差,D错误。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解析版)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考点精讲 考点1: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 1.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信息,代入计算式v n=x n+x n+1 2T,即用以n点为中心的一小段时间间隔 的平均速度代替n点的瞬时速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像,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若所得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表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利用v­t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二、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三、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槽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增减所挂槽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直流电源,而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交流电源 B.它们每隔0.02 s打一个点 C.它们的工作电压均为220 V的交流电源 D.使用它们计时时,必须先拉动纸带,再立即接通电源 (2)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A .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火花计时器 B .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拖动纸带运动 C .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打点计时器 D .将电火花计时器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3)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若工作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打点如图乙所示,则打点计时器打A 点时小车的速度v A = m/s ,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加速度a = m/s 2。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 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像,量取其倾角θ,由公式a =tan θ求出加速度 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像,由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 度 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解析】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使用220 V 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6 V 以下,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时,它每隔0.02 s 打一个点,故A 、C 错误,B 正确;使用它们时必须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故D 错误;(2)实验步骤要遵循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的原则进行:先将电火花计时器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再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拖动纸带运动,最后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火花计时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DCBA ;(3)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v A =0.55 m/s ;根据推论公式

智能小车项目书模板范文

智能小车项目书模板范文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追求,智能小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智能小车拥有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行动等特点,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智能小车,实现小车的自主导航、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通过此项目,我们可以掌握智能小车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机器人控制等知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项目目标 1. 设计一款智能小车,实现自主导航、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 2. 了解智能小车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技术,掌握机器人控制的基本原理。 3.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项目内容

1. 硬件设计:包括小车底盘、电机、传感器、单片机等硬件的选择和搭建。 2. 软件编程:使用Arduino等开发板进行编程,实现小车的自主导航、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 3. 机器人控制:通过对机器人控制的学习,掌握机器人的控制原理和方法。 4. 实践演练:在实际操作中,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提高小车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项目计划 本项目计划周期为三个月,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1个月): 1. 硬件选型和搭建,包括小车底盘、电机、传感器、单片机等硬件的选择和搭建。 2. 学习机器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编写小车基本的运动控制程序。 第二阶段(1个月): 1. 实现小车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包括使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感知,实现小车的自主避障和导航。 2. 编写小车的自主导航和避障程序。 第三阶段(1个月): 1. 实现小车的自主充电功能,包括使用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对充电台进行识别和充电。 2. 优化小车的硬件和软件,提高小车的性能和稳定性。 3. 编写项目报告和演示视频。 五、项目预算 本项目的预算为3000元,主要包括硬件和材料费用、运输费用、实

斜坡小车实验报告模板

斜坡小车实验报告模板 斜坡小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斜坡小车在不同斜度下的运动情况,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器材:斜坡、小车、直尺、秒表。 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当外力合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步骤: 1. 将小车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并用直尺测量小车的质量m。 2. 将斜坡架于一定高度的支架上,使其与水平桌面成一定角度θ。 3. 将小车放置于斜坡上,确保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4. 确定斜坡的高度h和斜坡上某一点到地面的水平距离l。 5. 用直尺测量水平桌面的长度L。 6. 用秒表记录小车从斜坡上滑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7. 重复实验3-6,但改变斜坡的角度θ,继续记录实验数据。 8.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 质量m:100g 斜坡高度h:50cm 斜坡长度L:100cm

斜坡角度θ 水平距离l 下滑时间t 10° 20° 30° 40° 50° 实验结果: 斜坡角度θ 加速度a 10° 20° 30° 40° 50°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随着斜坡角度的增加,小车的加速度也增加,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2. 当斜坡角度为0°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加速度为0。 3. 当斜坡角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小车下滑速度迅速增加,加速度增大。 4. 由于实验中使用的小车质量较小,所以摩擦力的影响较小,加速度主要受到斜坡的倾斜度影响。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不仅巩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观测和数据分析。同时,实验结果也让我对摩擦力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确保小车始终是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斜坡倾斜度过大导致小车的脱离。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安全性,确保实验过程中没有其他人员靠近。

实验报告: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报告: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2016届17班刘福寿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使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运动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 3、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的点,求出若干个测量点的瞬时速度,绘制v-t图像,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钩码、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连接 2、将挂有重物的细绳跨过滑轮与小车相连接。 3、将打点计时器的开关闭合,同时让小车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取下纸带,在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始点,把每打五次的时间作为单位时间。在纸带上从第一个点开始,每隔5点依次标上1,2,3,……,测出位移x1,x2,x3……。 5、算出两相邻位移之差Δx1= x1- x0,Δx2= x2- x1,Δx3= x3- x2,……,求出Δx n +Δx(n+1),利用公式v=(Δx n +Δx(n+1))/(Δt n +Δt(n+1)),算出瞬时速度速度v1,v2,v3,……的值 6、利用公式a=(Δx(n+1)-Δx n)/(t(n+1)-t n),算出加速度a1,a2,a3,……的值。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1、钩码质量为50g时

2、钩码质量为100g时

3、v-t图像和a-t图像

六、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法: 1、模板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实验时应选用较光滑的木板 2、纸带拖动时与限位孔及打点器内部摩擦。将平板的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平稳的滑行,以抵消小车收到的摩擦阻力。 3、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对图像上的点一一比对、纠正,舍去试验中误差较大的数据;反复试验,取数据的平均值 七、实验结论 当钩码质量一定时,小车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保持不变,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当改变钩码的质量时,加速度也随之改变。试验总体成功。

探究小车速度实验报告范文

探究小车速度实验报告范文 高三物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 3.会利用v-t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一般用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 3.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象,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如果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高三物理实验命题特点 (1)考实验原理: ①物理量的测量原理;②验证、设计实验的原理; ③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④画实验的原理图。

(2)考仪器使用: ①知道仪器的构造;②明确仪器的操作规程; ③掌握基本测量工具和实验器材的读数与使用。 (3)考选择实验器材: ①从给定的器材中确定所需;②补充试题中遗漏的器材; ③替换不合理的器材。 (4)考实验步骤: ①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②给步骤排序或改错; ③补漏或删除多余的步骤。 (5)考安装调试: ①按正确的次序安装器材;②电路实物连接。 (6)考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 ①确定有效数字;②利用公式处理数据; ③利用图像处理数据;④会分析实验现象和误差原因。 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策略 1、加强实验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是实验的主体,没有操作过程就没有实验。课程标准强调了“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这表明每个考生都必须独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而是否真的做过实验,对试题的理解和给出的解答是不一样的,只有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才可能达到课程标准中“能灵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标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教案 引言: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四年级上册学生理解橡皮筋如何作为能量储存器来驱动小车的原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能够探索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并体会到能量转换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能量储存原理; 2. 掌握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基本原理; 3. 发现橡皮筋松紧对驱动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1. 小车模型:可自制或使用玩具车模型; 2. 橡皮筋:准备多个不同材质和长度的橡皮筋; 3. 弓箭:可用于射击实验; 4. 棍子:用于调整橡皮筋的拉伸程度; 5. 规则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6. 记录表格: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实验步骤:

1. 收集所需材料并摆放在实验桌上; 2.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3名学生; 3. 观察各类橡皮筋的外观差异和长度; 4. 测量不同橡皮筋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5. 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上; 6. 将另一端的橡皮筋拉伸,并将其固定在桌子上; 7. 松开橡皮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8. 重复实验,使用不同的长度和松紧程度的橡皮筋,并观察记录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学生观察到橡皮筋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够储存能量; 2. 较长橡皮筋的拉伸程度较大,储存的能量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也越远; 3. 橡皮筋拉伸程度不同,对小车的驱动效果有影响,拉伸程度大则小车驱动效果好; 4. 学生发现不同材质的橡皮筋可能产生不同的驱动效果,可以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到橡皮筋作为能量储存器可以驱动小车的原理。他们观察到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位置的关系,以及橡皮筋的长度和松紧程度对驱动效果的影响。同时,学生还发展了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的能力,并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橡皮筋的其他应用。 六、延伸活动:

小学科学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小学科学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用气球驱动小车 引言: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本次实验的主题是“用气球驱动小车”,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气体的压力转化为运动能力的原理,并且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材料、步骤以及实验后的讨论和延伸活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实验目的: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能够: 1. 了解气体的压力能够驱动物体运动的原理; 2. 掌握使用简单材料制作驱动小车的方法; 3. 锻炼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实验材料: 1. 一个气球; 2. 一辆小车模型; 3. 细丝或者细线; 4. 手动气球泵; 5. 计时器;

6. 录音设备(可选)。 实验步骤: 1. 将气球插入手动气球泵,用气球泵将气球充气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细丝或者细线将气球封口,确保气球不泄气; 2. 将气球封口处与小车模型的后部相连接,可以使用细丝或者细线固定,确保气球与小车连接紧密; 3. 将小车摆放在一条平整的直线上,确保小车可以顺利前行; 4. 准备计时器,并将其放置在起点位置; 5. 记录实验数据开始之前的气球大小、形状,以及小车摆放的位置; 6. 计时器启动后,轻轻按压气球,释放气体,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用计时器记录小车到达终点时的时间; 7. 实验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运动轨迹、到达终点时的气球大小、形状,以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其他现象; 8. 结束实验后,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统计和讨论,并鼓励他们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9.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总结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实验讨论和延伸活动: 1.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探讨小车的速度与气球大小、形状的关系。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气球,观察对小车速度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气球充气程度对小车速度的影响。他们可以尝试调节气球的充气程度,观察不同充气程度的气球对小车速度的影响;

(完整版)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

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2(用) 实验目的: 1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2 •会处理纸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 3 •会设计表格法记录数据。 4. 会用v —t 图象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信息.计算各时刻小车的速度,用 图象寻求速 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 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实验步骤: 1. 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 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小车 另一端连接纸带。 3. 启动电源,然后释放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关 闭电源 4. 换上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 (1) 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 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 0点。 (2) 从起点0开始,每5个点(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 2、3、4、5、6 点。 2•采集数据: (1) 用刻度尺测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记录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2) 根据 —皂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2T v-t

计数点编号 (从0点开始计数) 123456 相邻两计数点间时 间间隔 t/s 0-11-22-33-44-55-6 0.10.10.10.10.10.1 相邻两计数点间距 离x/cm X01X12X23X34X45X56 1.40 1.90 2.38 2.85 3.35 3.87 各计数点的速度 v/cms-1 16.5021.4026.1531.0036.10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误差分析: 1 •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 2.作v—t图象时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章节的第8课设计制作小车(二),主要延续了第7课的内容,通过设计制作小车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 -掌握小车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小车。 -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小车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他们对于实际操作和动手制作活动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可能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结果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上节课制作的小车,并让学生回顾制作过程和小车的运动方式。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车。你们还记得它是如何运动的吗?学生回答:通过推动或拉动小车,它会前进或后退。

第二环节:教学新知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小车图片,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教师: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小车,请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展示图片或实物,如手推车、自行车、火车等) 教师:这些小车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吗? 学生回答:手推车可以用来搬运物品,自行车可以骑行,火车可以运输乘客和货物。 教师:很好!不同的小车有不同的结构和用途。那么,我们如何制作一个小车呢?请看下面的步骤。 教师使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小车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教师: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轮子、连接轴和固定车身。你们可以根据这些步骤来设计和制作你们自己的小车。第三环节:实验设计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自由讨论和设计自己的小车实验。 教师:现在,我将你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你们可以自由讨论,决定小车的形状、材料和连接方式等。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 示例: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探究的流程步骤: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分析寻找小车的运动规律——习题巩固训练。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讨论,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设计实验与实验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能动手完成实验; (2)会根据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和瞬时速度的计算; (3)能作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2)领会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 (3)通过学生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通过实验,培养团队精神,培养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 【课型】实验探究课 【教学重点】 1、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3、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2.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第3课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3课《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从一组橡皮筋图片引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弹力,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环节,让学生回顾玩橡皮筋的感觉,思考“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第二部分“探索”环节,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组装橡皮筋小车,第二个活动主要研究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第三部分“研讨”环节,这部分主要包括两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弹力为小车运动提供了动力;第二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第四部分“拓展”环节,教科书利用图片,为“如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在橡皮筋可承受范围内,被拉得越长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资料部分对橡皮筋产生的力做了科学的解释。 在前两课学习了用拉力、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小车后,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力——弹力。本课仍以“动力”和“小车运动”为线索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主要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效果和产生的条件。以橡皮筋为例,通过实验来了解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也经常使用,比如发射小球、拴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但是,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于哪里,这种动力对小车的行驶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学生还不太明白,但却十分感兴趣。因此,本课以“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为教学起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也为后续制作小车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学习指导)第1章实验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Word版含答案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平行:纸带和细线要和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小车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要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6.准确作图: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 2.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 3.纸带运动时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 4.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线并不是一条直线。 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 考点1实验思路与实验操作 典例(2018·北京高考)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 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 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A、B、C、D、E、F、…所示。 C. 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 D. 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丙所示。

第6课 《运动的小车》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6课《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3.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4.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5.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6.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7.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了解能量的存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观看《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视频资料。运动的小车或其他物体有能量吗?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运动的汽车撞在树上或其他物体上,会产生破坏,说明运动的汽车具有很大的能量;气球运动起来也可以带动其他物体,所以运动的气球也有能量。表示物体做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可分为动能、势能(重力能)、热能(热量)、电能、光能、化学能(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核能等。一种能量形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能量形式。如踢出去的足球打碎玻璃,这是足球动能的作用;电力可以带动洗衣机运转,这是电能的作用。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什么样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什么现象,可以说明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讲授新课 敲击实验。 实验目的:体验挥动橡皮槌带来的能量。 实验材料:橡皮槌、音叉。实验步骤:(1)第一次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 (2)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3)说一说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实验记录:橡皮槌敲击实验记录单 实验结论:挥动的橡皮槌具有能量,而且速度越快,能量越大。观看《敲击实验》视频资料。 撞击实验。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实验目的:探究小车的运动速度与撞击力量的关系。实验材料:小车木块、木板、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小旗或其他标记。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器材,用小旗或其他标记记录木块的起始位置,让小车从第一个比较高的坡度的斜面上自由滑下来,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实验报告范文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实验 报告范文 实验一 让小车动起来 【研究问题】如何让小车动起来【我们的猜测】给小车施加外力【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回形针、垫圈。 【实验步骤】 ①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小车和回形针上。 ②将回形针弯曲,以便在其上套上垫圈。 ③将小车放在长桌子的一端,分别取三根长度不同的绳子(绳长如下表所示),拉直绳子后,逐渐在回形针上套垫圈,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时小车的起始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只改变绳子的长度。)【实验结论】 ①小车由静止到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②使小车运动的外力是垫圈的重力。垫圈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向下的力,垫圈的重力让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③当垫圈垂挂在空中,因受到向下的重力而对绳子产生拉力时,垫圈对小车有拉力作用而垫圈在桌面或地面上,受到向下的重力但对绳子不产生拉力时,垫圈对小车没有拉力作用。 ④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约等于桌子的高度比较合适。 实验二

用气球驱动小车 【研究问题】用气球驱动小车【我们的猜测】反冲力作用下,小车会运动【实验材料】装有喷气嘴的小车、气球、软尺。 【实验步骤】 (1)选择一块平滑的地面来进行喷气小车实验。在实验场地上画岀小车跑道,并标出起点。 (2)将气球吹胀后,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气球颈部,不让气体漏出。把小车放在起始位置,对准跑道方向,然后迅速松开手指,让小车自行驶出。 (3)调整喷气嘴的方向,观察小车运动的方向。 (4)测量并记录小车行驶距离。 【实验结论】在这个装置中,我们利用气球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反冲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2实验三 用橡筋驱动小车 【研究问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我们的猜测】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实验材料】安装好的小车一辆、软尺一把、记录表。 【实验步骤】 (1)实验小组内分配任务。确定一人为操作员,负责缠绕橡皮筋和行驶小车;确定两人为测量员,负责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确定一人为记录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