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课程编码:16A31060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34 其中讲课:30 实验或实践:4 上机:0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推荐教材:沈政,林庶芝著,《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参考书目:1.邵郊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2.匡培梓著,《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8年。

3.李新旺著,《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4.[美]卡尔森(Carlson,N.R.) 著,《生理心理学》第六版,苏彦

捷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实质,理解掌握心理活动过程的生理机制、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的生物学机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心理观。

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基本课程知识的同时,还将生理心理学与心理学科其它课程相结合,为学生的心理学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增强整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传统经典研究与当前较新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挥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潜能,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将基础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生理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

2.理解掌握各种心理现象的种种生理机制。

3.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批判思维的能力。要求学生以小组和个人形式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包括课堂上小组讨论发言、课堂随机提问发言等。针对感兴趣的话题去进行简单的课

程研究工作(查阅资料,选题,收集组织材料,提出自己观点,撰写论文等)并能互相交流。在作业和考试等环节,要求真诚守信。在实验课中,尽量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既能做主试又能做被试,将实验操作与各种心理现象的有关理论知识相结合。

4.适当了解当前生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以及较新的研究。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

理论;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手段;了解学习生

理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理心理学学科性质;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生理

心理学研究技术。

[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基本观点

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一、脑机能定位论与等位论的统一性原理

二、经典特异神经通路与非特异弥散网络共同作用的功能原理

三、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信号处理机制并存的脑网络原理

四、多重信息加工过程与多重信息流并存的脑功能原理

五、神经信息与遗传信息的关联性原理

六、脑功能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包容性原理

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

一、研究途径

二、具体方法

(一)行为测量法

(二)神经化学技术

第二章:生理心理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重要神经结构的部位及主要功能;理解掌握神经

系统的活动与作用机制;了解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

一些基本知识。为后面各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学习打

下牢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涵义及原理;突触传递的原理;

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过程及特点;高级皮层功能紊

乱;抽搐性疾病。

[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解剖的术语

(一)解剖姿势

(二)方位术语

(三)关系平面

二、神经系统概貌

(一)组成

(二)基本结构

三、中枢神经系统

(一)脑

(二)脊髓

四、周围神经系统

(一)脑神经

(二)脊神经

(三)自主神经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活动机制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

(二)神经元的功能

(三)神经元的类型

二、静息电位

(一)含义

(二)形成机制

三、动作电位

(一)含义

(二)形成机制

四、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

(一)神经冲动传导及其特点

(二)突触传递

第三节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

一、概述

二、常见脑部疾病

三、高级皮层功能紊乱

第三章:注意的生理机制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注意的生理指标及有关研究;理解掌握注意的几

种神经模型;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事件相关电位;有意注意的生理指标变化;有意注意

的实验研究;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注意的生理指标及其变化

一、无意注意的生理指标

(一)基本指标变化

(二)无意注意的脑电变化

二、有意注意的生理指标变化

(一)平均诱发电位

(二)事件相关电位

(三)有意注意与ERP

第二节注意的神经模型与理论

一、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一)特异传导系统与非特异传导系统

(二)内侧丘脑——额叶系统,中脑网状结构,丘脑网状核

(三)理论内容

二、神经匹配模型

三、注意的神经网络

第三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一、定义与表现

二、病理

三、治疗

第四章:感知觉的生理机制建议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几种感知觉的神经传导通路以及脑机制;掌握主

要的感知觉理论;理解掌握常见的感知觉障碍及其机

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视觉信息的传导;听觉信息的传导;颜色感知机制;

视野与感受野;高级知觉通路;痛觉闸门学说。[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视觉的生理机制

一、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二、视感觉神经通路

三、视感觉缺陷

四、颜色觉

(一)颜色的属性(一)颜色觉的机制五、物体知觉

(一)视野与感受野(二)功能柱理论(三)超柱

(四)多模式感知(五)信息流

六、面孔知觉

七、失认症

(一)含义

(二)种类及病变部位第二节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二、听觉信息的传导(一)声感受器

(二)声波的传导路径三、声音信息的神经编码(一)音高

(二)音强

(三)音色

(四)声音定位

四、听觉障碍

第三节痛觉的生理机制

一、痛觉信息的传导

二、痛觉学说

(一)强度理论

(二)模式理论

(三)专一性理论(四)闸门控制理论

第五章:学习与记忆的生理机制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习和记忆的有关研究;理解掌握学习和记忆的

神经解剖基础、神经化学机制、突触机制;了解几种

主要的记忆障碍。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解剖基础、神经化学机制、突触机

制。

[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学习和记忆的一般问题

一、概念

二、学习的类型

三、记忆的类型

四、记忆形成的巩固假说

第二节学习和记忆的神经解剖基础

一、初级动物实验研究

二、联络皮层

(一)前额叶皮层

(二)颞顶枕联络区皮层

三、颞叶皮层

四、海马

五、其它结构

第三节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化学基础

一、蛋白质与学习和记忆

二、乙酰胆碱与学习和记忆

三、儿茶酚胺与学习和记忆

第四节记忆的神经突触机制

一、突触结构与记忆

二、突触传递效能与记忆

(一)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程增强LTP

(二)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程压抑LTD

(三)生化机制

三、突触结构与突触效能的关系

第五节记忆障碍

一、含义

二、种类

第六节环境、教育与脑

一、环境、教育对脑结构方面的影响

二、环境、教育对脑化学的影响

第六章:思维和语言的生理机制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类大脑不对称性的基本表现以及相关研究;理

解掌握大脑功能一侧化与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理

解掌握失语症的表现及其病理;了解思维生理机制的

几种假说;了解思维障碍的生理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以及相应的研究技术;大脑

半球的语言功能及失语症。

[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

一、两半球结构的差异

二、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研究技术及方法

(一)速示法

(二)双耳分听实验

(三)眼球转动法

(四)电刺激

(五)开颅手术

(六)Wada实验

(七)裂脑术

三、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一)认知方面

(二)情绪方面

四、功能不对称性与性别差异

五、功能不对称性与个体发展

六、功能不对称性与利手

第二节失语症

一、概念

二、种类及病变部位

三、机制

第三节思维障碍

一、阳性精神分裂症

二、阴性精神分裂症

三、综合型

第七章:情绪的生理机制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有关情绪机制的理论假说;了解情绪的生理反应;

理解掌握情绪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及神经化学基础;了

解几种变态情绪的生理基础;了解药瘾、行为瘾的生

理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与情绪有关的中枢神经结构和神经递质。

[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情绪理论

一、詹姆士——朗格理论

二、坎农——巴德理论

三、林利斯理论

四、帕佩兹理论

五、认知理论

第二节情绪的反应

一、植物神经系统变化

二、激素与神经递质的变化

(一)激素

(二)神经递质

三、脑电

四、情绪反应与测谎

第三节情绪的有关中枢神经结构

一、额叶与颞叶

二、丘脑

三、下丘脑

四、边缘系统

第四节恐惧、愤怒、愉快的机制

一、恐惧

(一)杏仁核

(二)大脑皮层

二、愤怒与攻击

(一)脑机制

(二)生化机制

三、愉快与奖赏/脑内自我刺激行为

(一)实验研究

(二)有关部位

(三)有关神经递质

(四)推广运用

第五节情感性精神病的机制

一、单胺假说

二、神经内分泌理论

第六节药瘾与行为瘾

一、社会性物质嗜好

二、毒品

三、行为瘾

第八章:运动的生理机制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掌握运动尤其是与意志密切相关的随意运动的生

理机制;了解几种精神运动机能在临床上的常见类型。[教学重点与难点] 随意运动的神经机制;锥体运动系统与锥体外运动系

统的功能、通路等。

[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肌肉

二、运动单位

三、运动终板

四、感受器

第二节运动的有关神经结构

一、脊髓

二、网状结构

三、基底神经节

四、大脑皮层

五、小脑

六、锥体系统与锥体外系统

(一)锥体系统

(二)锥体外系统

第三节运动障碍

一、动物模型

二、(人)精神运动障碍

(一)概念

(二)类型及表现

第九章:本能与动机的生理机制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掌握睡眠时相及其特点;理解掌握睡眠和觉醒的

神经机制;了解睡眠的功能以及睡眠障碍;掌握与饮

水、摄食有关的脑机制与化学机制;了解人类肥胖问

题以及神经厌食症;了解性行为的生理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睡眠的过程、类型及表现;睡眠的神经解剖与化学机

制;摄食的脑机制与化学机制。

[授课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授课内容]

第一节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制

一、人类睡眠的情况

(一)两种睡眠类型

(二)成人整夜的睡眠过程及特点

(三)人类睡眠的个体发展

(四)睡眠的个体差异

二、睡眠的神经解剖、化学机制

(一)解剖机制

(二)化学机制

三、睡眠功能

(一)睡眠剥夺

(二)睡眠的功能

四、睡眠障碍

(一)失眠

(二)睡眠过多

第二节摄食行为的生理机制

一、摄食行为的脑机制

(一)有关实验研究

(二)饱中枢与进食中枢

(三)其它脑区

二、摄食行为的神经化学机制

(一)多巴胺

(二)肾上腺素

(三)5—羟色胺

(四)乙酰胆碱

(五)内腓肽

三、摄食行为的周缘机制

(一)消化器官

(二)化学物质

四、肥胖症与神经厌食症

(一)肥胖症

(二)神经性厌食症

第三节饮水行为与渴的生理机制

一、原发性饮水

二、次发性饮水

三、解渴感

第四节性行为的生理机制

一、性行为的神经中枢

二、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

三、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第十章:人格的生理机制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格生理机制的有关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格生理机制几种理论的比较。

[授课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

[授课内容]

第一节个性与气质的经典假说

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与变态人格

第二节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

第十一章:实验教学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增加学生对生理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程中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领会心理的生理基础,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裂脑人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心理活动与皮阻、皮温的关系。

[授课方法] 学生操作或演示。

[授课内容]

实验一听觉信息传导与听觉障碍建议学时:1

观察电动模型,理解掌握听觉信息的传导过程以及听觉障碍的神经机制。

实验二裂脑人实验建议学时:1

观看裂脑人实验视频,了解速示法在生理心理学中的应用,理解掌握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实验三心理活动的皮阻反应建议学时:2

测量心理活动引起的皮阻变化,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表现。

撰稿人:王荣审核人:王树青

生理心理学论文详解

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因情感,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大学生抑郁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开展大学生抑郁状况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况离不开对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浅显地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及有关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相关理论产生影响因素 University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more commo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work, lif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A long period of depression, and ev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Some schola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depression affects human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jor risk factors [1].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emotional, employment, study pressure, depression,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but also by the community's attention. Therefore, students carry out research and related depress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withou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press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Students plain depress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factor.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epression relevant theories Impact factors 一引言 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处于特定环境的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变化、学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出现和近年来学校的扩招收费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剧,导致其抑郁症明显增多。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2】李彤最新一篇关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其中男生抑郁者所占比例为34.45%,女生所占比例为42.03%。【3】而北京市卫生局最新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万人正在罹患抑郁症,其中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发生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1、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称为…… 或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带电离子因膜内外的浓度差造成了膜内外大约负70-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极化现象)。 2、神经冲动的传导:全或无定律、级量反应 All-or-none law: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即“无”反应;而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即“全”反应。 (该定律只适用于单根神经纤维中,只说明兴奋的传导过程,而不是产生过程) 级量反应:在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中,首先引起一个局部反应,而局部反应的大小与刺激的大小有关,只有当总和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累加超过了阈值,就会产生一个脉冲。 3、突触类型:轴-轴、轴-胞体、轴-树 4、突触传递的特点: (1)单项传递:前膜——〉后膜 (2)突触延搁:从感应器接收到刺激到效应器开始出现反射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3)易化作用:部分去极化后对下一次冲动更容易引起反应。 (4)抑制:前膜释放的递质并不能使后膜产生兴奋,反而是抑制。 (5)总和:微弱刺激反复作用,使后一神经元阈下兴奋产生叠加,足以使其产生神经冲动。 (6)疲劳:当递质的消耗比释放更快的时候,突出产生疲劳。 (7)药物的作用:特异性的阻断或促进突触传递。 5、E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的反应,使更容易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I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过极化的反应,使更难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6、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中介的化学物质,统称神经递质。

生理心理学-(李新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详解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的概念 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解释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研究方法 1.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抑制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 2.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3.电记录法 4.生物化学分析法 5.分子遗传学技术 6.脑成像技术:CT技术PET技术 研究对象:人和高等动物基本行为的胜利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3.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时间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 进行寻根究底的 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 相同之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都比心理生理学广泛 2.生理心理学用动物做实验,心理生理学则大多数以人为被试 3.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和方法来记录数据,而心理生理学则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数据。 第二章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路执行网络 上行多巴胺(上行DA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行5-HT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 丘脑闸门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兴奋作用,有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只有能通过站们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到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人类的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一是前额叶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二是前额叶病人往往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行为操作之间进行转移。顶叶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是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参与注意过程 中脑上丘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视觉定向的作用。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并且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丘脑枕核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损伤后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对视觉形状的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最新生理心理学讲义:神经解剖学知识

生理心理学讲义:神经解剖学知识 神经解剖学知识 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3.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自主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4.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5.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占大脑皮层90%)。 6.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

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7.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8.边缘叶: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9.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10.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11.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12.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13.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它的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 14.脑干的背侧面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中脑的背侧有4个凸出,称四叠体,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系统同时活动,只是程度不同。 二、定向网络 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1.顶叶 ●对侧疏忽综合征。 (1)对侧疏忽综合征主要表现: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2)对侧疏忽综合征原因:对损伤的大脑半球同测线索的过度注意; 注意损伤大脑半球对侧的目标出现了困难。 (3)对侧疏忽综合征特别与右半球顶叶损伤有关。 此外,研究发现,右侧顶叶同时主管对身体左右两侧及其对外部空间事物的注意力,而左侧顶叶只管对身体右边的注意。 (4)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 注意力集中时,顶叶某些神经元放电会增加且持续。顶叶皮层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2.中脑上丘

最新心理咨询师《生理心理学》讲义第一章感觉

心理咨询师《生理心理学》讲义第一章感觉 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重点题)(问答题)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此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重点题)(问答题)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其电活动显著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填空)眼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信息,这种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前者将外部刺激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后者激发视网膜上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光感受功能,产生是感觉信息。 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通过眼外肌肉的反身活动,保证使运动着的物体或复杂物体在网膜上连续成像的机制,也就是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重点题)(问答题)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

为共轭运动。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重点题)。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问答题)非随意的眼动 (重点题)(问答题)微颤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适应现象(感受器的适应)?考试大论坛 答: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 追随运动:是观察缓慢运动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的角速度可达500/秒。 颜色视觉信息的光生物化学基础 (填空)(选择)光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视杆细胞之中,是产生明暗视觉信息的基础。颜色视觉的光生物化学基础在于视锥细胞内的视蛋白结构不同。 视网膜上有哪几种细胞?排列方式及电传导方式?(填空)(选择)

生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生理学解释、个体发育解释、演化解释、功能解释 生理学解释:把行为与脑和其他器官的活动联系起来 e.g.激素影响脑活动的化学反应脑活动控制肌肉收缩 个体发育解释:描述一种结构或行为是怎样发展的,包括基因、营养、经验以及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e.g.抑制冲动的能力从婴儿期开始发展直到青少年期,反映出大脑额叶的逐渐成熟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演化解释:重建一个结构或行为的演化历史 e.g.人类起鸡皮疙瘩是从远古祖先那里演化而来的 功能解释:描述了为什么一个结构或一种行为是这样演变的是这样演变的 e.g.一个恐惧的动物会看起来更大;更具恐吓性带尾鹰在秃鹫群中飞翔,保持姿势与秃鹫一样,便于捕食 例子:鸟鸣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生理学解释:与鸣叫关联的大脑区域在睾酮的影响下发育,因此,繁殖期雄性鸟的这个区域比雌鸟或未成熟鸟大,由此雄鸟鸣唱个体发育的解释 个体发育的解释:在很多物种中,年幼雄鸟需要听成年雄鸟的叫声来完成学习。鸣唱的发展需要一组特定的基因。鸣唱的发展有关键期 演化的解释:某些种类的鸟有相似的叫声。滨鹬和阔嘴鹬使用特定的频率呼叫,说明其来自相同的祖先功能的解释:大多数鸟类中,只有雄鸟鸣唱;雄鸟只在繁殖期鸣唱,且只在自己的领地上鸣唱。鸣唱是为了吸引异性,捍卫领地 伴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 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在两性上都有,依赖于性激素的激活,只在某一性别中起作用 行为的演化 演化:在一群人中,一代与一代之间,各种基因在频次上所发生的变化 关于演化的常见误解 行为或结构的使用或废弃会导致某种特征在演化上增加或减少 —拉马克演化:用进废退学说 —肌肉力量遗传;小脚趾遗传 人类停止演化了 —具有比平均数数量多子女的人的基因会在人口中扩散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

一:选择题 1 病人能分辨男女老少,可以识别陌生人面貌的某些特征,却不能根据熟人的面貌判断熟人的身份,甚至不能识别配偶儿女。病人患有(面孔失认症) 2 主要研究动物生态行为规律与脑功能的关系。(神经行为学) 3 上行多巴胺系统起源于(基底神经节的黑质)(中脑的腹侧被盖区) 4 有机体对刺激输入的反应强度是习惯化和敏感化两种作用的整合。注意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双重过程模型) 5 每种感受器只有(一种)适宜刺激。 6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睛) 7 味觉的辨别力使人能主动的选择食物,这是受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的影响。 8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遗传)(刺激图形在视网膜成像的方位) 9 (视知觉理论) 10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匹配理论。 11 (非陈述性记忆)是具有自主或反射性质的记忆,又称内隐性记忆。不依赖意识和认知过程,几乎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需要多次重复才能逐步形成。 12 在丰富化环境中(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增高,大脑皮质重量增加,突触数目增多)相比于贫乏化环境。 13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感觉性失语症)、弓形束(传导性失语症) 14 能理解语言,但不能用语言对话,能发音,不能组成语言,电报式的(运动性失语症) 15 参与恐惧性情绪活动的有(岛叶皮层前部)(内侧额叶皮层)(扣带回前部)(眶额皮层) 16 (多巴胺)与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关,被描述为一种使人产生“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17(横断损伤)在外科手术条件下用刀在脑的不同水平上横断,使断脑之间的上下联系中断。 18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二简答题: 1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P5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 ①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②可逆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3)刺激法:包括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ERP)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

生理心理学自考试的题目02-07,部分带选择详解

2007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物质中是逆信使物质的是() A .去甲肾上腺素 B .一氧化氮 C .多巴胺D.乙酚胆碱 2.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 睫状肌收缩引起晶状体曲率变大,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这称为() A?瞳孔反射B.分散C.共钝运动 D ?调节反射 3.一些低等哺乳类动物中,存在一种习得行为模式,它仅仅发生于出生后的早期阶段, 其习得行为特征存在于母一幼关系中。它是() A .程序性学习B.认知学习C.情绪性学习 D .印记式学习 4. 经典饥饿中枢是() A. 下丘脑外侧区 B .下丘脑腹内侧核C.背侧下丘脑 D .隔 5 .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正常讲话和叫出物体的名字,但却不能重复别人的话,也不 能按别人的命令作出相应反应。这种是() A. 传导性失语 B.命名性失

语C.完全性失语 D .运动性失语

6 .变化性朝向反应中存在的特异性脑事件相关电位波是( ) 9 ?锥体外系的神经纤维可来自于许多脑结构,但不包括( ) 10 ?非联想性的学习中,重复刺激引起感觉阈限下降的现象称( ) 11 .在知觉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脑中枢位于( ) 12 .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 A .脊髓腰段 B .下丘脑性两形核 C .下丘脑腹内侧核 D .颞叶 皮层 13 .艾森克理论中,包括三个重要的与生理心理学有关的概念,其中不包括( ) A .驱力 B .皮层兴奋性水平 C .条件反射能力 D .自我 14 .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晚成分是指( ) A . 10至50毫秒 B . 10至500毫秒 C . 50至500毫秒 D . 50至1000 毫秒 A. MMN B .顶负波 7 ?视皮层功能超柱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 .方位柱 B .眼优势桩 &睡眠过程中生长激素分泌最高的时期是( A ?慢波1期 B ?慢波3朋 C . P3 D . P1 ) C .颜色柱 D .空间频率柱 ) C .异相睡眠 D .慢波4期 A .大脑皮层 B .纹状体 C .脑干网状结构 D ?下丘脑 A ?习惯化 B .敏感化 C .条件反射 D .非条件反射 A .颞下回联络皮层 B .顶区联络皮层 C .枕区联络皮层 D .前额叶联络皮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1、内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他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因此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 2、稳态: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如一定的体温,酸碱度、血糖水平,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3、体液调节:机体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各种提液途径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某种图书的组织细胞,改变细胞的活动,从而实现其调节功能。 4、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解。由于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活体也因素的作用。 5、实验性切除: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的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 6、脑电图:一般是在大脑皮层没有接受明显的刺激输入条件下记录到的脑电活动,故又成为自发脑电图。 7、计算机轴断层技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脑的组织病变技术。 8、诱发电位: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这是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为诱发电位。 9、联合区:除了视区、听区、语言区介绍的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功能分区外,其他部分的皮层被称为联合区。 10、胼胝体:是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它将半球内相应的新皮层区连接起来,负责两个半球之间的信息传递。 11、边缘系统:边缘叶与附近的一些皮层及皮层下的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系统,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机能系统。12、外周神经: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分布于全身,将脑和脊髓与全身器官联系起来。 13、脑神经:与脑部相连的12对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14、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15、神经核:脊髓灰质内有各种不同大小,形态和功能的神经细胞,其中大多数神经细胞的包体常聚集成群和成层。 16、神经元: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约含有1011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17、静息膜电位: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就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之为静息膜电位 18、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性的电位变化。 1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联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通讯。20、神经传递: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并于轴突终扣处释放,经突触间隙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使信息得以传递。 21、反射:机体对某一刺激的无意识的应答22、反射弧:由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五个组成部分。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23树突:胞体伸出许多纤维,它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入胞体。 24轴突:由胞体发生的单根突起,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末梢,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轴突末梢。 25化学性突出:是以化学物质作为通信的媒介而传递信息。 26单线式联系:一个突触前神经元仅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生理心理学重点详解

生理心理的定义、研究对象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或动物的行为、经验以及心理活动的进化、发育和生理学机制 的学科。 ●·研究对象:以人的心身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PET和FMRI的原理 1.正电子闪射脑扫描(positrum emission tomograph,PET)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H3探测脑细胞的活动情况,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三维摄影机扫描,显示人在某种思维活动中同位素在脑内相应区域的分布图。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当人脑因在内外刺激作用下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脑激活区的血流、血容积及血氧消耗增加,这导致磁共振信号的差异,从而可反映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 ●一是调节大脑觉醒水平和维持适当紧张度;二是接受、加工和分析来自外部和内部环 境感觉信息的;第三是计划、调节和执行不同复杂活动的。“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活动的,所有的行为都需要这三大功能系统的相互作用。 ●每一个功能系统都有着分层次的结构,至少是由彼此重叠的三种类型的皮层区组成 ●同时脑中的每一部分或区域都在每一种行为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 ●神经元 ●尼氏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 ●树突-“树突棘” ●轴突-始端无髓鞘、兴奋阈低、神经冲动的 ●始发部位。 ●髓鞘-始段远侧端开始 ● CNS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 ●周围神经由施万细胞构成 ●神经胶质细胞 ●数量为神经元的十倍; ●所占脑内细胞比例与进化程度呈正比; ●大胶质细胞-主要组成;包括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感觉上皮支持细胞 静息电位及其机制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细胞膜存在着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是存在于静息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故称跨膜 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细胞膜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人体生理心理学类

人体生理心理类: 第一篇(Baby hypothesis) In our lab today, we'll be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babied can count as early as five months of age. The six babies here are all less than six months old. You'll be watching them on closed-circuit TV and measuring their responses. The experiment is based on the well-established observation that babies stare longer if they don't see what they expect to see. First, we're going to let two dolls move slowly in front of the babies. The babies will see the two dolls disappear behind a screen. Your job is to record, in seconds, how long the babies stare at the dolls when the screen is removed. In the next stage, two dolls will again move in front of the babies and disappear. But then a third doll will follow. When the screen is removed, the babies will only see two dolls. If we're right, the babies will now stare longer because they expect three dolls but only see two. It seems remarkable to think that such young children can count. My own research has convinced me that they have this ability from birth. But whether they do or not, perhaps we should raise another question --- should we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bility by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at such a young age? They have great untapped potential, but is it good for parents to pressure young children? 第二篇(sleep) Do you have trouble sleeping at night? Then maybe this is for you. When you worry about needing sleep and toss and turn trying to find a comfortable position, you're probably only making matters worse. What happens when you do that, is that your heart rate actually increases,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relax. You may also have some bad habi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roblem. Do you rest frequently during the day? Do you get virtually no exercise, or do you exercise strenuously late in the day? Are you preoccupied with sleep, or do you sleep late on weekends? Any or all of these factors might be leading to your insomnia by disrupting your body's natural rhythm. What should you do, then, on those sleepless nights? Don't bother with sleeping pills. They can actually cause worse insomnia later.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drink milk or eat cheese or tuna fish. These are all rich in amino acids and help produce a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brain that induces sleep. This neurotransmitter will help you relax, and you'll be on your way to getting a good night's sleep. Until tomorrow's broadcast, this has been another in the series "Hints for Good Health." 第三篇(Children interact)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shyness and discuss recent research on ways to help children learn to interact socially. Many people consider themselves shy. In fact, forty percent of people who took part in our surv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