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物化(下)补考试题

2010 物化(下)补考试题
2010 物化(下)补考试题

湖南科技学院2010年上学期考试

化学 专业2007年级 物理化学 试题

考试类型:闭卷 试卷类型:B 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 、判断题(对的在( )内打“√”,错的打“×”,共14分) 1.法拉第定律适于任何温度和压力条件。( ) 2.反应级数可以是分数。( )

3.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基元反应。( ) 4.浓差电池的E Θ=0。 ( )

5.能用伏特表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 )

6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 ) 7.盐桥的作用是完全消除液接电势。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常温下,单原子理想气体的m ,V C = , m H = 。

2.在电化学中,凡能进行氧化反应的电极,皆称为 ,凡能进行还原

反应的电极,皆称为 。

3、 用10 cm 3 , 0.05 mol ·dm -3 的KCl 溶液和100 cm 3 ,0.006 mol ·dm -3 AgNO 3

溶液制得AgCl 溶胶。今若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沉: KCl 、Na 3PO 4、ZnSO 4,则它们的聚沉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 。

4、写出由FeCl 3水解制得的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已知稳定剂为FeCl 3) 。

5、 电解质Al 2(SO 4)3水溶液,质量摩尔浓度为b ,则其离子平均活度a ±与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

及b 的关系为a ±= 。

6、下列图中的四条极化曲线,曲线表示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曲线表示电解池的阴极极化曲线。

{j}

7、胶体系统在电场中,若分散介质不动,胶粒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若胶粒不动,而分散介质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

8、直链反应经历三个基本过程是

,,。

三、简答题(共14分)

1.一级反应有哪些特征?

2.离子独立运动定律解决了什么问题?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298 K 时,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0.01 mol·kg -1增加到0.1 mol·kg -1时,其摩尔电导率m Λ将( )

A m Λ增加;

B m Λ减小;

C m Λ不变;

D m Λ变化不确定; 2、298 K ,含Cl -、OH -、NO 3- 离子的无限稀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者为( ) A Cl -; B OH -; C NO 3-

3、某反应的速率系数k =2.31×10-2 dm 3·mol -1· s -1,初始浓度为1.0 mol·dm -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

A 43.29 s ;

B 30 s ;

C 21.65 s ;

D 15 s ;

4、在反应A ?→?1k B ?→?2

k C ,A k 3?

→?D 中,活化能Ea,1 > Ea,2 > Ea,3, C 是所需要的产物。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产物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5、某溶液中溶质B 的浓度为 c B (表面)< c B (体相),表明( )

A d σ/dc >0,Γ

B >0; B d σ/dc <0,ΓB >0;

C d σ/dc <0,ΓB <0;

D d σ/dc >0,ΓB <0。

6、∞Λm (25℃,AlCl 3)与∞

Λm

(25℃,31AlCl 3)的关系是( ) A ∞Λm (25℃,AlCl 3)= ∞

Λm

(25℃,3

1 AlCl 3) B ∞Λm

(25℃,AlCl 3)= 31∞Λm (25℃,3

1

AlCl 3); C ∞Λm (25℃,AlCl 3)= 3∞

Λm

(25℃,3

1 AlCl 3); 7、在一支干净的粗细均匀的U 型玻璃毛细管中注入少许纯水,两侧液柱高度相同。若用微量注射器从左侧注入少许正丁酸水溶液,两侧液柱的高度将是( ) A 相同; B 右侧高于左侧; C 左侧高于右侧; D 不能确定。 五、计算题((1-5题每空3分,第6题17分,共44分) 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可用下式表示b T

a

k ln +=

,k 的单位是mol ·dm -3·S -1,T 的单位是K ,则该反应是 级反应;实验活化能Ea= 。

2、20℃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10-3

N ·m -1

,汞的表面张力为483×10-3

N ·m -1

汞和水的界面张力为375×10-3 N ·m -1

。试判断:汞 (能或不能)在水的表面上铺展,依据是 。 3、298 K 时,0.003 mol ·kg -1的Na 2SO 4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I = 。

4、总反应的速率系数与各元反应速率系数的关系为 2

/12k k k k ?

??

? ??=312,则该反应的表

观活化能与各元反应的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a E = 5、A 、B 和AB 间发生的如下正、逆反应都是元反应A+B ?2AB ,若正反应的m r U ?=-12.0 kJ ·mol -1,逆反应的活化能E a =74.5 kJ ·mol -1,正、逆反应的指前因子相等,则正反应的活化能E a = ;逆反应的m r U ?= ;1000K下,定容反应的平衡常数c K = 。 6、将以下化学反应设计成电池,并写出电极反应表示式,

()()(KPa Cl s Ag s AgCl 1002

12+→ 已知298 K 时,该反应的θ

?m r H =1.27×105 J ·mol -1,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熵分别为:

计算298 K 时,电池的电动势E 、Δr G m 及温度系数P )T

E

(??,可逆过程的热效应。

物 质 Ag (s )

AgCl (s ) Cl 2(g ) θ

m S /J ·K -1

·mol -1

42.70

96.11

243.86

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试卷一 一、选择题( 共15题30分) 1. 下列诸过程可应用公式dU = (Cp- nR)dT进行计算的是:( C ) (A) 实际气体等压可逆冷却 (B) 恒容搅拌某液体以升高温度 (C)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D) 量热弹中的燃烧过程 2. 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B )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因为绝热可逆ΔS = 0 (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绝热不可逆S > 0 (C) 不能断定(A)、(B) 中哪一种正确所以状态函数S 不同 (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故终态不能相同 3.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ΔF。( C ) (A)>ΔG (B) <ΔG (C) =ΔG (D) 不能确定 4. 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 C ) (A) S (B) (G/p)T (C) (U/V)T 容量性质除以容量性质为强度性质(D) CV

5. 273 K,10p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 C ) (A) μ(l) >μ(s) (B) μ(l)= μ(s) (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 6.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A) 和纯水(B)。经历若干

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μ(纯水)>μ(糖水中水) ,水从(B) 杯向(A) 杯转移) ( A ) (A) A 杯高于B 杯(B) A 杯等于B 杯 (C) A 杯低于B 杯(D) 视温度而定 7.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 D ) (A) 1 (B) 2 (C) 3 (D) 4 * Φ=C+2-f=2+2-0=4 8.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C ) (A) 3 种(B) 2 种 (C) 1 种(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S = 5 , R = 3 , R' = 0,C= 5 - 3 = 2 f*= 2 -Φ+ 1 = 0, 最大的Φ= 3 , 除去硫酸水溶液与冰还可有一种硫酸水含物与之共存。 9. 已知A 和B 可构成固溶体,在A 中,若加入B 可使A 的熔点提高,则B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A ) (A) 大于(B) 小于 (C) 等于(D)不能确定 10. 已知反应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2+(3/2) H2= NH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C )

空气理化检验试题

空气理化检验试题

————————————————————————————————作者:————————————————————————————————日期:

空气理化检验试题(卫检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分) 1.碱熔钼兰比色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时,混合熔剂的组成 为。 2. 常用的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有 和。 3.影响铅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毒性的性质主要有和。 4..聚氯乙烯滤膜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5.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通常分,和 。 6. 在氟试剂—镧盐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氟化物的方法采样时通常在采样夹中安 装两层滤膜其中第一层为,第二层为。 7. 粉尘分散度的主要测定方法是 和。 8. 二硫腙光度法测定空气中铅时,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用 浸泡,进行除处理。 9.流量计校正后适宜在使用,不适宜在使用。 10. TVOC是 指。11.用二硫腙比色法测定空气中铅时,所用的二硫腙氯仿应用液的浓度应控制为用调零,b=1cm,λ=510nm条件下, 其A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 1. 根据大气层的温度分布、化学性质和其他性质的变化,大气层可以分为五层,其中空气污染主要发生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2. 已知空气中SO 2的浓度为20 m g/m 3,SO2的摩尔质量为64,因此空气中 的S O2的浓度也可以表示为( )p pm 。 A 12 B 7 C 8 D 10 3. 单个采集器的采样效率大于90%时,可用( )方法计算采样效率。 A y ≈ b a a +×100% B y=a b a -×100% C y=R a ×100% D y ≈a b a +×100% 4. 空气检验中采集气体量必需大于最小采气量,是为了避免( )。 A 假阳性 B 假阴性 C 阳性 D 阴性 5. 气泡吸收管常用于采集( )状态的物质。 A 气体和气溶胶 B 气体和蒸气 C 气溶胶和蒸气 D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 6. 一个10L 的湿式流量计的最大校正范围是( )L/m in 。 A 0.1~0.5 B 0~12.5 C 0~25.0 D 5~30 7. 在空气理化检验中常需要采集平行样,平行样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台采样器的两个采集器的进气口相距( ),同时采集两分样品。 A 1~10cm B 1~20cm C 1~5cm D 5~

物理化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OO六一二og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A卷 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废—*.计算题。(本大题6分) 将某电导池盛以0.02 mol dm3 KC l溶液(25C时其电导率为0.277 S m1), 在25C 时测得其电阻为82.4 Q,再换用0.005 mol dm 3K2SO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 Q。求: (1) 电导池常数K(l/A); (2) KSO溶液的电导率; (3) KSO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二. 问答题。请回答下列各题。(本大题4分) 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 (非沉淀剂),或将溶胶适当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化学观点加以解释。 三.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10分) 均相反应2A+B3Y+Z在一定温度体积下进行,测得动力学数据如下: 其中C A,0及C B,0分别表示A及B的初始浓度;A,0表示A的初始消耗速率,即,假定反应速率方程的形式为 (1) 确定分级数,的值和总反应级数; (2) 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四.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6分) CH 4气相热分解反应2CHGR +H2的反应机理及各元反应的活化能如下:

已知该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试求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五.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8分)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在 25C 时为1.448 V : Pt | H 2 ( p ) | HCl ( b=0.1 mol - kg -1, =0.796 ) |Cl < p ) | Pt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 计算氯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E (Cl |Cl 2 |Pt )。 六. 推导题。(本大题6分) 气相反应2A(g) Y(g), 是二级反应,反应开始时只有A ,压力为p”, 试推导反应系统的总压力p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七. 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本大题共 22小题,总计60分) 1、 (3分)在等温等压下影响物质的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因素:( ) (1) 是表面积A; (2)是表面张力 ; (3) 是表面积A 和表面张力 ;(4)没有确定的函数关 系。 2、 (3分)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总大于同温度下平液面的蒸气压。是不是 ? 3、 (2分)微小颗粒物质的熔点 与同组成大块物质的熔点 的关系是:( ) (1) ; (2) = ; (3) ; (4)不能确定。 4、 (4分)朗缪尔等温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2) CH CH 3- +H- E I =423 kJ -mol CH + CH4GH +H- 日=201 kJ -mol -+ CH 4 CH 3- +H E 3=29 kJ -mol -+ CH 3- CH 4 E -i =0 kJ -mol (D

2010—2011学年度 第一期 物理化学 试题(A)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期物理化学试题(A)答案 1.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 12345678910 A A A A A A B B C B 111213141516 A A B D A C 2.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正确的 用“T”表示,错误的用“F” 表示。) 12345678910 T F T T F T T F T F 3.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5:3 。 2. 2Q/T。 3. -1702J 。 4. 0.7 。 5. 4mol 。 4. 解答题(每1小题5分,共10分) 1. 证明: (5分) 2. 在环己烷-异丙醇双液系相图绘制实验中,由于阿贝折射仪温度 低于混合物沸点温度,如果折光率测试过程不够迅速,将导致 测试结果与真实组成存在偏差,结合相图分析测试结果中哪种 组分在什么条件下含量会偏高?

答:(1)绘制环己烷-异丙醇双液系相图示意图。(3分) (2)根据相图分物系点在最低共沸点左右进行讨论。(2分) 5. 计算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6分,共22分) 1. 将温度为25℃,压力为101.325kPa,体积为1dm3的理想气体在 等温情况下膨胀到10 dm3,求此过程中的ΔH、ΔS、ΔA和ΔG。解:等温过程ΔH=0 J (2分) 设该过程为可逆过程: ΔS =Q/T=-W/T=233.3/298.15=0.782 J/K (2分) ΔA=W=-233.3 J (2分) ΔG=ΔA +Δ(pV)=-233.3 J (2分) 2. 25℃标准压力下,将1 mol CaO和1 mol CaCO3分别溶于1 mol·L-1 的HCl中,放热为193.3 kJ和15.02kJ,请计算25℃时1kg的CaCO3 变为885℃的CaO和CO2需要多少热量?已知CaO和CO2的平均比 热容分别为0.895 J·g-1·K-1和1.013 J·g-1·K-1。 解:25℃时 写出反应方程式 (2分) △r H m?=–15.02+193.3=178.3 kJ/mol (4分) Q=n(△r H m?+Q1)=(1/0.1)×(178.3+81.435)kJ=2597.4 kJ (2分) 3. 反应 2NaHCO3(s) = NaCO3(s) +H2O(g) +CO2(g)在温度为30 ℃和 100 ℃时的平衡总压分别为0.827kPa和97.47kPa。设反应焓 Δr H m?与温度无关,试求NaHCO3(s)在平衡总压等于外压 101.325kPa时的分解温度。(p?=100kPa) 解:平衡时H2O和CO2的分压p=p总/2,(1分) K?= p(H2O) p(CO2)/p?2=( p总/2 p?)2 所以T1=303.15K时,K1?= [0.827kPa/(2×100kPa)]2 =1.71×10-5(1分)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选择题 1.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 2.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B) 在等温过 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 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 Δ(pV)<0则ΔH<ΔU。 3.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C) 很多物质的生 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 都是相对值 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 为零。 4.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 2

3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 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答案:C 。因绝热时ΔU =Q +W =W 。(A )中无热交换、无体积功故ΔU =Q +W =0。(B )在无功过程中ΔU =Q ,说明始末态相同热有定值,并不说明内能的变化与过程有关。(D )中若气体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所做的功显然是不同的,故ΔU 亦是不同的。这与内能为状态函数的性质并不矛盾,因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5.关于节流膨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节流膨胀是绝热可逆过程(B)节流膨胀中系统 的内能变化(C)节流膨胀中系统的焓值改变(D)节流过程中多孔塞两边的压力不断变化 答案:B 6.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A )Q H =p < 0 (B )Q =H p >0 (C )Q =H =p <0 (D ) Q H =p <0 答案:C 。节流膨胀过程恒焓绝热且压力降低。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最新版本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 (每空4分,共100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2、GB5009上的准确称取是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为 ±0.0001g。 3、采样应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和 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4、食品理化实验室个人防护设施主要包括护目镜,工作服,口罩, 手套。 二、选择题: 1、食品理化检验包括(ABC) A、快检筛查 B、定性 C、定量 2、法定计量单位包括(AC) A、mol/L B、% C、kg D meq 3、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BCDEFGH): A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B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C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D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E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F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G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H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4、掺伪或中毒样品采样应注意(B) A 代表性 B典型性 C普遍性 5、一般样品在检验后应保存(A)个月 A 一、 B 三、 C 六、D九 6、罐头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同一批号,包装小于250克时,采样应 不少于(D)个 A 3、 B 6、 C 9 、D10 7、下列单位哪些是错误的写法?(AC) A mg/Kg、 B g/100g、 C PH 、 D mol/L 8、被测物质含量在<0.1mg/kg时回收率一般应在(D)范围内 A、95~105 B、90~110 C 80~110 D 60~120 9、需要强检的设备有(ABC) A高效液相色谱仪 B 分光光度法 C滴定管 D烧杯 10、定性检验方法的技术参数包括(ABCD)等 A适用范围 B原理 C选择性 D检测限 三、判断题: 1、食品理化检验的特点是样品组成单一,干扰小。(×)

第二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试题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试题(A ) 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 系统对环境做功为负(W<0),环境对系统做功为正(W>0),则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为 ( ) A) ΔU = Q – W (B) ΔU = Q + W C) ΔU = W – Q DΔU = – Q – W 2. 两种理想气体在等温下混合( ) (A )ΔU = 0 ΔH = 0 ΔS = 0 ΔG = 0 (B) ΔU = 0 ΔH = 0 ΔS > 0 ΔG = 0 (C )ΔU > 0 ΔH < 0 ΔS > 0,ΔG < 0 (D) ΔU = 0 ΔH = 0 ΔS > 0 ΔG < 0 3. 下列哪个关系式不是化学势 ( ) (A) C s,v,n B n U )(?? (B) C s,v,n B n H )(?? (C) C T,p,n B n G )(?? (D) C T,v,n B n F )(?? 4. 在等温等压下,溶剂A 与溶质B 形成一定浓度的稀溶液,采用不同浓度表示的话,则 ( ) (A)溶液中A 、B 的活度不变 (B)溶液中A 、B 的标准化学势不变 (C)溶液中A 、B 的活度系数不变 (D)溶液中A 、B 的化学势值不变 5. 已知FeO (s) + C (s) = CO (g) + Fe (s),反应的Δr H m θ >0,Δr S m θ>0,且都不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一定( )(A ) 高温有利 (B ) 低温有利 C 与温度无关 (D )与压力有关 6. 已知水的四种状态:(1)100℃、p θ、H 2O (l);(2)99℃、2p θ、H 2O (g); (3)100℃、2p θ、H 2O (l);(4)100℃、2p θ、H 2O (g)。它们化学势高低顺序是 ( ) (A) μ2 > μ4 > μ3 > μ1 (B) μ4 > μ3 > μ2 > μ1 (C) μ4 > μ3 > μ1 > μ2(D) μ1 > μ2 > μ4 > μ3 7. H 2O 、K +、Na +、Cl – 、I – 体系的组分数是 ( ) (A) C = 3 (B) C = 5 (C) C = 4 (D) C = 2 8. 设反应 A(s) = B(g) + C(g) 的Δr G m (J·mol -1) = – 4500 + 11(T/K),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 (A) 高于409 K (B) 低于136 K (C) 高于136K 而低于409 K (D) 低于409 K 9. 公式pV r = 常数的适用范围是 ( ) (A ) 任何气体的绝热变化 (B ) 理气的任何绝热变化 (C ) 理气的任何可逆变化 (D ) 理气的绝热可逆变化 10. 如图A 与B 是两组分恒压下固相部分互溶凝聚系统相图,图中有几个单相区 ( ) 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11. 在同一高温热源与同一低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热机其效率为ηR ,不可逆热机效率为ηIR ,则二者关系为 ( ) 不能确定 (A) = (B) < (C) > (D) 12. 270 K 和大气压下 1 mol 水凝结成冰,对该过程来是说,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 (A) ΔS 体+ΔS 环> 0 (B) ΔS 体+ΔS 环< 0 (C) ΔS 体+ΔS 环≥ 0 (D) ΔS 体+ΔS 环= 0 二、填空题(共18分,每空2分) 1. 1mol 某理想气体从始态T 1=273 K ,p 1=2×105 Pa 经恒温可逆压缩至末态压力p 2=4×105Pa ,则该过程中系统对环境所作的功为 kJ 。

检验员考试题和答案

质量检验员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部门:得分: 一、判断题(15分): 1、“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2、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广义质量的概念。() 3、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标准有关的固有特性。() 4、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5、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6、过程方法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系统。() 7、质量控制是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去实施检验。() 8、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9、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应追求的目标。() 10、质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管理性检查活动。() 11、质量检验不包括查验原始质量凭证。() 12、过程检验特别应重视首件检验。() 13、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检验。() 14、感官检验属主观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多,因此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检验手段。() 15、自检、互检、专检这“三检”应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为辅。()

二、单选题:(15分) 1、质量是一组固有()满足要求的程度。 A:特性B:品质C:行为的特性D:特征 2、质量定义中特性指的是()。 A:物理的特性B:行为的特性C:可区分的特征D:可区分的特性 3、从适合顾客需要的角度对产品质量下定义被称为()。 A:符合性质量B:广义性质量C:满意的质量D:适用性质量4、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是()特性。 A:赋予B:固有C:增加D:以上皆是 5、以下()不属于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A:领导作用B:过程方法C:预防为主D:全员参与 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特性可以是固有或赋予的;B:成品完成后因不同要求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特性;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7、《产品质量法》于()年7月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 A:1998 B:2000 C:2002 D:1993 8、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具有责任的违反()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2010物化A卷试题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9—2010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本科班08级及专接本班09级化学专业 《物理化学》课程 A 卷 学生姓名: 班级: 考试120分钟、考试课闭卷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为m 的FeCl 3溶液(设其能完全电离),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FeCl 3的活度a 为( ) A.4±??? ??γ θm m B.444±??? ??γ θm m C.±??? ??γθm m 4 D.4427±??? ??γθm m 2、在298K 的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 A. Al 3+ B. Mg 2+ C. H + D. K + 3、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θ1E 和θ2 E :① 1/2H 2(θp ) + 1/2Cl 2(θp ) = HCl(a =1) ② 2HCl(a =1)= H 2 (θp ) +Cl 2(θp ) 则两个θE 的关系为( ) A.θ2E =2θ1E B.θ2E = -θ1E C.θ2E = - 2θ1E D.θ2E =θ1 E 4、已知Tl 3+,Tl +丨Pt 的电极电势θ?1=1.250V ,Tl +丨Tl 的θ?2=-0.336V ,则电 极Tl 3+丨Tl 的电极电势θ?3 为( ) A.0.305V B.0.721V C.0.914V D.1.586V 5、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Cl -的活度无关的是 ( )

物化下学期试题

《物理化学》试题(下册) 一、选择(30分) 1. 基元反应中反应级数n 和反应分子数m 的关系 ( ) (A) m > n (B) m < n (C) m = n 2. 同种液体在相同温度下受到的压力 ( ) (A) 凹凸平〉〉P P P (B) 凹平凸〉〉P P P (C) 凸平凹〉〉P P P 3. 在As 2S 3负溶胶中,聚沉力最强的是 ( ) (A) NaSO 4 (B) NaCl (C) AlCl 3 (D) MgSO 4 4. 复合反应 A = 2 B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1k k 和 则dB/d t 为( ) (A) 122k [A]-2k [B] (B) 2122k [A]-2k [B] (C) 2222k [A]-k [B] 5. 某反应的C 0减少一半,则t 1/2也减少一半,该反应为 ( ) (A).零级 (B) 一级 (C)二级 (D)三级 6. 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 ( ) 1 2 3 4 (A) 1 (B) 2 (C) 3 (D) 4 7. 0.1mol/kg NaCl 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0.219,则电解质的平均活度为 ( ) (A) 0.0219 (B) 0.00219 (C) 0.0524 (D) 0.00524 8. 在毛细管的右端加热时,毛细管中液体向哪个方向移动 ( ) Δ (A) 向左 (B) 向右 (C)不动

9. 对一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成正比 (B) t C ?→?1作图位一条直线 (C) 速率常数的单位()1 -t (D) 只有一种反应物质 10. 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总是 ( ) (A) 大于1 (B) 小于1 (C) 等于1 (D) 不确定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 (B) 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面的中心 (D)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指向曲面的中心 12. 一级反应的特点是 ( ) (A) 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 (B)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正比 (C) 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 (D) 738 4 :2:3t t = 13. 一定体积的水,分成许多小水滴,下列物理量增加的有( ) (A) 表面张力 (B) 液面的附加压力 (C) 饱和蒸气压 (D) 比表面, 14. 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2F 与以一定电流放电2F 下列量不同的是 ( ) (A) 对环境作的电功 (B) 与环境交换的热量 (C) 电池反应的G ? (D)电池反应的H ? 15、下列气体钢瓶颜色正确的是 ( ) (A) 氧气钢瓶 蓝色 (B) 氢气钢瓶 绿色 (C) 乙炔气体钢瓶蓝色 (D) 氮气钢瓶绿色 二、填空(10分) 1、分子分散系统粒子的大小 。 2、反应分子数只能是 数。 3、二级反应以 对t 作图得一直线。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上册)

《物理化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理想气体经过节流膨胀后,焓____(升高,降低,不变)。 2. ()0T dH dV =,说明焓只能是温度的函数,与_____无关。 3. 1molH 2(g )的燃烧焓等于1mol_______的生成焓。 4. 物理量Q 、T 、V 、W ,其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与过程有关的量是 ;状态函数中属于广度量 的是 ;属于强度量的是 。 5. 焦耳汤姆逊系数J-T μ= ,J-T 0μ>表示节流膨胀后温度 节流膨胀前温度。 6. V Q U =?的应用条件是 。 7.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表达为:“功可全部变为热,但热不能全部变为功而 。 8. 用ΔG ≤0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_________。 9.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为 。 10. 写出热力学基本方程d G = 。 11. 卡诺热机在T 1=600K 的高温热源和T 2=300K 的低温热源间工作,其热机效率η=___。 12. 高温热源温度T 1=600K ,低温热源温度T 2=300K 。今有120KJ 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低温热源,此 过程ΔS =________。 13. 1mol 理想气体由298K ,100kpa 作等温可逆膨胀,若过程ΔG =-2983J ,则终态压力为 。 14. 25°C 时,0.5molA 与0.5mol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混合过程的ΔS= 。 1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种过程变化到终态,若变化过程中 pV γ不变,则状态函数(ΔS 、ΔH 、ΔU 、ΔG 、ΔA )中, 不变。 16. 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溶液中任一组分在任意浓度范围均遵守拉乌尔定律的溶液称为___________。 17. 25°C 时,10g 某溶质溶于1dm 3溶剂中,测出该溶液的渗透压Π=0.4000kpa ,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________ 18. 氧气和乙炔气溶于水中的享利系数分别是717.2010Pa kg mol -???和 811.3310Pa kg mol -???,由享利定律系数可知,在相同条件下,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于 在水中的溶解度。 19. 28.15℃时,摩尔分数0.287x =丙酮 的氯仿-丙酮溶液的蒸气压为29.40kPa ,饱和蒸气中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287x =氯仿。已知纯氯仿在该温度时的蒸气压为29.57kPa 。以同温度下纯氯仿为标准态, 氯仿在该溶液中的活度因子为 ;活度为 。 20. 混合理想气体中组分B 的化学势B μ与温度T 及组分B 的分压p B 的关系是B μ= ,其标准态选为 。 21. 吉布斯-杜亥姆方程的表达式为 。 22.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是 。 23. 苯的标准沸点是80.1℃,则在80.1℃时苯的饱和蒸气压是为 Pa 。 24. 纯物质两相平衡的条件是 。

理化检验试题

理化检验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游标卡尺读数时应先读尺身上的整数,再读表盘上的小数,两数相加___ 2、普通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毫米, 3、机械制图中粗糙度符号为______ ,等级为12.5的表面比等级为6.3的等级要高,表面更光洁。 4、公差是指实际参数值的允许变动量,一个尺寸为24± 0.15,其基本尺寸为24 毫米,最大极限尺寸为24.15毫米,最小极限尺寸为23.85毫米,公差为土0.15 毫米。 5、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一常用的强度判断依据有一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 &断裂前金属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_ 断后伸长率_和_断面收缩率_。 8、钢铁五元素的测定是指C_、Si_、Mn、S_、P。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钢铁产品理化检验用样品必须与原产品为(B )。 A、同一种钢 B、同一炉号 C、同一批 D、同一规格 2、脆性断裂端口没有明显的宏观(B ),断口平齐,呈带金属光泽的结晶体。 A、断口缺陷, B、塑性变形 C、外来污染 D、弹性变形 3、维氏硬度的代表符号(B) A.、HR B、HV C、HB D、HBS 4、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D ) A、抗压强度 B、屈服强度 C、疲劳强度 D、抗拉强度 5、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D) A、冲击 B、多次冲击 C、交变载荷 D、静态力 &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C) A、强度 B、硬度 C、热膨胀性 D、耐腐蚀性 7、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A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大些,但不可过大 D、小些,但不可 过小 8、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A ) A、越好 B、越差 C、无影响 D、难以确定 9、对于脆性材料,其抗压强度一般比抗拉强度(_______ )(A) A、高 B、低 C、相等 D、不确定 10、今欲用冲床从某薄钢板上冲剪出一定直径的孔,在确定需多大冲剪力时应采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为(_______ )( C) A、抗压性能 B、弯曲性能 C、抗剪切性能 D、疲劳性能 11、.工程中测定材料的硬度最常用(____ )(B) A、刻划法 B、压入法 C、回跳法 D、不确定 12、一般来说,材料的强度越高,则硬度越(____ )(A) A、大 B、小 C、不变 D、不确定 13、一般来说,试验温度越高,则材料的冲击韧性越(______ )(A) A、高 B、低 C、相等 D、不确定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345 中的Q 代表()(B) A、抗拉强度 B、屈服强度 C、刚度 D、硬度 15、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利用电火花放电对(_____ )产生电蚀现象实现加工的。 A、所有材料 B、坚硬材料 C、磁性材料 D、导电材料。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什么叫金属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 答: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各种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力。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 2、低碳钢拉伸试验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 答:1、弹性阶段;2、屈服阶段;3、强化阶段;4、颈缩阶段 加工硬化现象是指,当变形超过屈服阶段后,材料又恢复了对继续变形的抵抗能力,即欲使试件继续变形,必须增加应力值,这种现象就叫加工硬化现象。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试卷(一)

一、 判断题(每题1分,5题,共5分) 1. 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与反应的压力无关。( ) 2.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解质溶液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 3. 盐桥的作用是导通电流和减小液体接界电势。( ) 4. 原电池正极的电极电势为正值,负极的电极电势为负值。( ) 5. 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指出它的反应级数。(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18题,共36分) 1. 1000 K 时 ,CO (g) +O 2 (g) == CO 2(g ) 其K 1= 5.246×1012; C(s) + CO 2(g) == 2CO(g) 其K 2= 1.719×10 -5 则反应C(s) +O 2(g) == CO (g) 的K 3为:()。 (1) 1.109×10-6 (2)1.036×10-10 (3) 9.018×107 (4)4.731×1020 2. 影响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的因素为:()。 (1) 催化剂; (2) 温度; (3) 压力。 3. 对某些电解过程应用法拉第定律产生偏差的原因是:()。 (1) 应用的温度范围不当; (2) 应用的浓度范围不当; (3) 电解过程不可逆; (4) 过程中有副反应发生。 4. 准确测量通过电解池的电量用银电量计或铜电量计,而不用电流表和计时器 (如秒 表),主要原因是:()。 (1)电量计便宜;(2)电量计使用方便; (3)电解电流难于恒定;(4)物质质量的测准比较容易。 5. 在298.15 K 时,质量摩尔浓度为0.1 mol ·kg -1和0.01 mol ·kg -1HCl 溶液的液 接电势为E J (1);质量摩尔浓度为0.1 mol ·kg -1 和0.01 mol ·kg -1 KCl 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 J (2),则有:()。 (1)E J (1)=E J (2);(2)E J (1)>E J (2); (3)E J (1)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化学试题A卷

南京工业大学 物 理 化 学(B ) 试题(A )卷(闭)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使用班级 浦高材0706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选择题:(20分) 1、一理想气体在恒定外压为101.325kPa 下,从10L 膨胀到16L ,同时吸热125.6J 、则此过程的△U 为 焦 耳? ( ) A 、-248 B 、+842 C 、-482 D 、+482 2、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绝热可逆膨胀,(2)多次恒外压膨胀,达到同一压力值p 2,则焓变()1S ?和()2S ?之间有何关系? ( ) A 、()1S ?>()2S ? B 、()1S ?<()2S ? C 、()1S ? =()2S ? D 、()1S ?和()2S ?无法确定 3、A 和B 形成理想溶液,已知373 K 时纯A 的蒸气压为133.32kPa, 纯B 的蒸气压为66.66kPa,与此二元溶液成平衡的气相中的A 摩尔分数为3 2时,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 ) A 、 1 B 、 3 2 C 、 21 D 、41 4、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下列因素当中的哪一个而改变( ) A 、系统组成 B 、标准态 C 、浓度标度 D 、化学反应式中的计量系数γB 5、在相同条件下有反应式(1)A+B=2C, ()1Θ ?m r G , Θ1K ,(2)1/2 A+1/2B=C, ()2Θ ?m r G , Θ2K ,则对应于(1) 和(2)式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变以及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 ) A 、()1Θ ?m r G =2()2Θ ?m r G ,Θ1K =Θ2K B 、()1Θ ?m r G =2()2Θ?m r G ,Θ1K = 2 2)(ΘK C 、()1Θ ?m r G =()2Θ?m r G , Θ1K = 22)(ΘK D 、()1Θ ?m r G =()2Θ?m r G , Θ1K = Θ 2K 6、物质A 与B 的系统在蒸馏时可按一定比例构成低共沸混合物K 。已知纯物质时,A 与B 的沸点之间的关系为T b (B)>T b (A)。若将任意比例的A +B 系统在一个精馏塔中精馏,则塔顶馏出物应是( ) A 、纯 B B 、纯A C 、低共沸混合物K D 、不一定 7、25℃时,NH 4Cl 、NaOH 、NaCl 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Λm 分别为149.9×10-4S ·m 2·mol -1、248.7×10-4S ·m 2·mol -1,

生物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河南科技学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A ) 适用班级:园林131-134 注意事项:1.该考试为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为考试周; 3.满分为100分,具体见评分标准。 一、名词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2、氨基酸的等电点: , 3、氧化磷酸化: 4、乙醛酸循环: 5、逆转录: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蛋白质多肽链形成α-螺旋时,主要靠哪种次级键维持( ) A :疏水键; B :肽键: C :氢键; D :二硫键。 2、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基团分布为( )。 , A :疏水基团趋于外部,亲水基团趋于内部; B :疏水基团趋于内部,亲水基团趋于外部;

C: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随机分布;D: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相间分布。 3、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A+G;B:C+T: C:A+T;D:G+C。 4、DNA复性的重要标志是()。 A:溶解度降低;B:溶液粘度降低; C:紫外吸收增大;D:紫外吸收降低。 " 5、酶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A:升高反应活化能;B:降低反应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D:升高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6、鉴别酪氨酸常用的反应为( )。 A 坂口反应B米伦氏反应C与甲醛的反应D双缩脲反应 7、所有α-氨基酸都有的显色反应是( )。 A双缩脲反应B茚三酮反应C坂口反应D米伦氏反应 ? 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B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环 C 辅基脱落D蛋白质发生水解 9、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征之一是( )。 A肽键平面充分伸展B氢键的取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C碱基平面基本上与长轴平行D氢键的取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 10、每个蛋白质分子必定有( )。 Aα-螺旋Bβ-折叠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 # 11、多聚尿苷酸完全水解可产生( )。 A 核糖和尿嘧啶B脱氧核糖和尿嘧啶C尿苷D尿嘧啶、核糖和磷酸 12、Watson-Crick提出的DNA结构模型( )。 A是单链α-螺旋结构B是双链平行结构 C是双链反向的平行的螺旋结构D是左旋结构 13、下列有关tRNA分子结构特征的描述中,( )是错误的。 A 有反密码环 B 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C 5'-端有-CCA结构 D 3'-端可结合氨基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