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_佟丽丽

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_佟丽丽
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_佟丽丽

活性多糖类活性物质最新研究进展

活性多糖类活性物质最新研究进展 海洋是一个化合物多样的世界。在已发现的海洋天然产物中,超过0.1%的化合物结构新颖、独特,活性十分显著,活性多糖类物质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已成为重要的有效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来源,本文浅析该物质的研究发展现状,国际最新研究以及未来趋势。 [关键词]活性多糖类活性物质现状最新研究趋势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活性多糖是指具有某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多糖化合物,如真菌多糖、植物多糖等。植物多糖比如枸杞多糖、香菇多糖、黑木耳多糖、海带多糖、松花粉多糖等多数是蛋白多糖,具有双向调节人体生理节奏的功能。 1 海洋活性多糖类活性物质发展现状 世界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正方兴未艾,走在这一领域前列的是美国、日本及欧盟,最近发展很快的是韩国。这些科技发达国家投入可观的科研经费,对海洋药物进行开发和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6000多种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其中有重要生物活性并已申请专利的新化合物有200多种,而在70年代只有少数几个有关前列腺素的专利申请,80年代至今则数量大增。在已发现的这些化合物中,不仅包括陆地生物中已存在的各种化学类型,并且还存在很多独特的新颖化学结构类型,尤其重要的是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一系列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化合物,其中有些已进行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美国是最早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国家,随后各国学者相继开展了海洋生物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心脑血管病、抗艾滋病等活性成分的研究。欧洲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海洋药物研究的地区之一,由于经济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德英意法西等国在海洋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一直居世界先进水平。反映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际海洋天然产物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rine Natural Products)每3年举行1次,自1975年第一届至今已举行了10届,其有有6次在欧洲召开,大会特邀报告的专家有50%以上来自欧洲。目前在海洋天然产物领域世界上已形成了欧洲、美国、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了在海洋生物高技术领域能够与美、日抗衡,西欧许多国家采取了强强联合策略,欧盟制定的海洋科学和技术(Marin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简称MAST)计划即是在这种形势下出台的,该计划实施至今已从7000多个海洋生物及15000多个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450多个具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综述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由褐藻、红藻、绿藻、蓝藻四大类海藻组成,其中,褐藻和红藻已经被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和工业利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实践中,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绿藻则未被广泛开发和利用,只有部分产量高的绿藻被用作饲料、饵料、肥料等,绿藻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程度远不如褐藻和红藻。然而,绿藻却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海藻,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7500~8000种。绿藻的分布很广,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海产种类约占10%,淡水产种类约占90%。海产种多分布在海洋沿岸,往往附着在10公尺以上浅水中的岩石上。绿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人们通过不断的提取、分离、鉴定,得知藻类中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是海藻多糖类。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的Percival研究组开始对孔石莼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研究,1961年,日本的三田对石莼的水提多糖水解后进行了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含有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等。至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绿藻多糖的序幕,此后相继有学者投入到绿藻多糖的研究中来,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迄今为止,日本和法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报道较多[1],而我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则较少。大量的研究证明,从绿藻中提取的天多 糖来源广泛、品种多、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1绿藻多糖的组成与结构 目前,人们只对绿藻门中某些种属的多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这些种属的多糖表现出了较强的生物活性。总体来看,对多糖研究较多的绿藻种属主要有石莼属(Ulva)、松藻属(Codium)、浒苔属(Enteromorpha)、礁膜属(Monostroma)、小球藻属(Chlorella)、刚毛藻属(Cladophora)等等。绿藻多糖主要位于细胞间质中,多为水溶性硫酸多糖。它也存在于细胞壁之中,细胞壁微纤维主要不是由纤维素组成,而是由木聚糖或甘露聚糖构成,另外,细胞质内尚有少量的多糖存在。水溶性硫酸多糖是绿藻多糖的主要成分,其组分和结构随绿藻种类的不同而不

灵芝多糖

灵芝多糖 灵芝属真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从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多糖类化合物是灵芝属真菌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灵芝多糖结构如分子量、单糖组成和糖苷键类型等,对其活性影响很大,本文列举了灵芝多糖结构通用的检测方法。已有实验证实,灵芝多糖的生物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方面。 灵芝是担子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药用真菌,古代就认为其有扶正固本、滋补强壮的功效,对其药性十分推崇。灵芝类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且因所用菌种培养方法、提取方法等不同而异.研究灵芝类的化学成分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比较灵芝属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如子实体、菌丝体、孢子体)所含的化学成分,通过药理及临床研究确定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分.目前研究较多的灵芝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化合物、多糖类、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呋喃衍生物、氨基酸多肽类、无机元素、脂肪酸等现代科学检测表明,灵芝在免疫系统的调节、通过增强宿主免疫调节功能达到抗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通过提高氧化酶活性而清除体内自由基达到抗衰老的作用、降血脂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医学作用。随着近年来对灵芝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灵芝多糖的主要研究进展。 灵芝多糖的结构 如同其他的生物活性大分子,灵芝多糖的生物活性依赖于化学结构,因此,要研究灵芝多糖生物活性的机理,不可避免的要研究其化学结构。对灵芝多糖的化学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单糖的组成、多糖分子量范围、单糖连接方式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灵芝多糖的化学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灵芝多糖化学结构由于灵芝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化学结构的某些方面是固定不变的。 灵芝多糖的组成

多糖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第23卷 第5期Vol.23 No.5 平 原 大 学 学 报 J OU RNAL OF PIN GYUAN UN IV ERSIT Y 2006年10月 Oct.2006 多糖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3 丰贵鹏 (平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 要:综述多糖研究的经典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5年来其活性的研究进展状况。关键词:多糖结构;多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活性 中图分类号:Q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44(2006)05-0128-03 多糖作为天然大分子物质同核酸、蛋白质一样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动物、植物、藻类以及菌类中均有存在,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与维持生命所需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就多糖的研究状况而言,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核酸和蛋白质的飞跃发展相比,显得 远远落伍。[1] 近年来,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飞 速发展,对多糖及其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2]一、结构研究 (一)经典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纸层析和Sep hadex 凝胶柱层析:在实验室常采用硫酸苯酚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总含量及其纯度,其中硫酸苯酚法尤为常用。此外,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80nm 和260nm 处有无吸收来判断多糖样品是否含有蛋白质和DNA 。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多糖结构研究中被 广泛应用。闫吉昌、崔春月、张奕等[3]用纸层析和Sep hadex 凝胶柱层析分析以库拉索芦荟为材料,经 热水抽提,乙醇分级沉淀,酶法和seveg 法去除蛋白质后得到的2种酸性多糖PSA1和PSA2,证实其均为单一组分。 甲醇解、气相层析质谱(GC/MS )、高效液相色谱(HPL C )、薄层层析:多糖的甲醇解是分析多糖组分的常用方法,GC/MS 常用于单糖的分离和鉴定。佘志刚、胡谷平、吴耀文等[4]用改进的甲醇解方法从 鲍鱼中分离出一种鲍鱼多糖HalA ,甲醇解后的产物经三甲硅醚衍生,进行GC/MS 分析,确定鲍鱼多糖HalA 主要由萄萄糖、半乳糖、甘露糖,以及少量木糖、岩藻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闫吉昌、崔春月、张奕等[3]用薄层层析和乙酰化GC/MS 分析库拉索芦荟中的多糖PSA1,发现其是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1.3;多糖PSA2主要由甘露糖组成。孟庆勇、刘志辉、徐美奕等[5]用薄层层析分析从半叶马尾藻中用热水浸提法获得的半叶马尾藻多糖,发现其组成可能为木聚糖。丁琼、张俐娜[6]等用GC/MS 、H PL C 方法分析茯苓菌丝体中的多糖,从 中提取出4种多糖组分,编号分别为PCM1、PCM2、PCM3和PCM4。PCM1、PCM2为酸性杂多糖由D —鼠李糖、D —木糖、D —甘露糖、D —半乳糖、D — 葡萄糖及葡萄糖醛酸组成。PCM3主要为线型β(1→3)—D —葡聚糖,PCM4由D —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NMR ):红外光谱是分析多糖结构的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判别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例如:利用890cm -1吸收峰来判别β-糖苷键的存在,840cm -1吸收峰来判别α-糖苷键的存在,吡喃糖苷在1100~1010cm -1间应有3个吸收峰,而呋喃糖苷在相应区域只有2个吸收峰,810cm -1和870cm -1是甘露糖的吸收峰,1260cm -1和1730cm -1是酯基或O -乙酰基的特征。此外,利用 红外光谱在3500cm -1处有无吸收常用来判断甲基 ? 821?3收稿日期:2005-12-23 修回日期:2006-06-26 作者简介:丰贵鹏(1982-),男,河南新乡人,主要从事生物化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微生物专题报告——食用菌多糖功能的研究概况 141201019 微生物学魏华 食用菌作为天然食药资源,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多种成分。食用菌多糖虽然含量比例仅占0.48-0.87%,却具特异的生物学功能活性。如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量,刺激抗体产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降血糖、降血脂;可显著增加脑和肝脏组织中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抗氧化、抗衰老;保肝、抗辐射等等。 1971 年,Maeda 等从香菇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这个研究发现影响重大,使更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真菌中的活性多糖[14]。截至目前,国内外已从食用菌中筛选出200 种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同时,对于多糖的研究不仅只是研究其的生物学活性,更多的是利用生物学手段研究多糖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3]。国内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研究糖类的作用机理时,紧密与中医药的理论相结合,进展甚快。70 年代以来,我国在云芝、银耳、灵芝、黑木耳、裂褶菌、冬虫夏草、猴头菌和竹荪等中分离得到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单一成分的多糖物质。目前,我国对药用多糖的研究仍多偏重于提取、分离、纯化、和研究药理活性等方面。虽然已有用于治疗癌症的商业化产品,但积累的临床资料仍很缺乏,大部分多糖产品尚处于实验阶段或仅用于保健品,还需重视新兴的糖生物学及工程学,提高研究水平。 1.食用菌多糖的种类 近年来研究报道的真菌多糖,主要有四类,葡聚糖、甘露聚糖、杂多糖、糖蛋白。 1.1葡聚糖 葡聚糖(Glucan),尤其是β(1-3)连接的葡聚糖具有多种活性[15-20]。如从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子实体中分离的多糖,分子量为1.89×104,可能的结构是主链为β(1-3)连接的葡聚糖,支链为β(1-6)连接的葡萄糖[21]。从黑石耳(Dermatocarpon miniatum)子实体中分离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多糖,主要结构为α(1-4)(1-6)连接的葡聚糖,分子量为1.80×106[22]。从栓菌(Trametes suareclens)中分离的多糖分子量5.0×10 4,主链为β(1-3)-D-Glucan,支链为β(1—6)连接的葡萄糖。从斜顶菌(Clitopilus caepitosus))多糖分子量1.32×106,主链为β(1-3)连接的葡聚糖,支链有较多的β(1-6)连接的葡聚糖链和较少的β(1-4)连接的葡聚糖链,分别连在主链的O-6 位和O-4 位。 1.2甘露聚糖

灵芝多糖的功能研究

灵芝多糖的功能研究 摘要: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对灵芝多糖在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灵芝多糖;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活性Functions of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Abstract:Ganoderma polysaccharide is uppermost effective component in Ganoderma lucidum,having many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s.This paper summarized survey about Ganoderma polysaccharide’s anti-oxidant、immunoregulation、reducing blood glucose and lipid、anti-tumor。 Key words:Ganoderma polysaccharide;anti-oxidant; immunoregulation;reducing blood glucose and lipid;anti-tumor 灵芝多糖是从多孔菌科植物灵芝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近年来灵芝多糖主要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抗氧化:张志军等[1]对灵芝多糖的还原能力及其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通过采用铁氰化钾还原测定灵芝多糖的还原能力,对灵芝多糖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多糖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另外,谢韶琼等[2]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可减少H2O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丙二醛的沉积,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张璐璐等[3]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对·OH具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并能较强抑制过氧化脂质反应的能力. 免疫调节:耿卫朴等[4]探讨中药灵芝多糖和当归多糖对人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发现灵芝多糖和当归多糖均明显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同时还能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并抑制T淋巴细胞凋亡.灵芝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主要有[5-7]:直接或间接激活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促进未分化的脾细胞在体外增殖,显著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DHA聚合酶A的活性及促进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表达,从而实现其免疫调节功能. 降血糖:曹佳等[8]以四氧嘧啶诱发小鼠发生糖尿病,研究了人参、灵芝、何首乌和枸杞四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参、灵芝、何首乌和枸 杞四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均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浓度,血糖降低率分别为29.61%、35.26%、33.66%和28.49%.其中以何首乌和灵芝的降糖效果最为明显,而人参和枸杞次之.方敏[9]在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 [摘要]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中.它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等功能。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多糖的来源、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多糖;来源;生物活性;提取方法 1 概述 多糖(polysaccharide, PS)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由糖苷键线性或者分枝连接组成的链状聚合物,广泛地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海藻等几乎所有的有机体中。多糖除了作为生物体的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外,还是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943年,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被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应用越来越广。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分离技术的提高,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多糖作为生命物质参与生命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功能,如受精、着床、分化、发育、免疫、感染、癌变、衰变等等[2],突破了多糖作为支持组织和能量来源的传统观念。20世纪70年代发现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凝血、诱导干扰素产生、促进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等功能。 2 多糖的来源 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多糖按照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藻类多糖和动物多糖等。 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我国今年来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的药物活性已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免疫调节功能是植物多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药用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免疫活性多糖。植物多糖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有黄氏多糖、当归多糖、刺五茄多糖、芦荟多糖等[3]。目前在中草药中的某些品种,特别是生物活性明确的中草药来源的多糖,如何能较快达到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是很迫切的

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 ELOPMEN T 2003 Vo1115 No 14   收稿日期:2002207224 修回日期:2002209225 湖北省“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1AA204B03) 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进展 李小定 荣建华 吴谋成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 武汉 430070) 摘 要 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灰树花多糖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的进展情况。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 灰树花(Grif ola f rondosa (Dicks ,ex Fr )S.F. Gray )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层菌纲(Hg 2menomycetes )、无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 2iomyceidae )、非褶菌目(Aphylloph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树花菌属(Grigola )真菌,又名贝叶 多孔菌、千佛菌、栗子蘑、云蕈、莲花菌等,日本称之为舞茸(Maitake )。其药用作用最早记载于日本坂然的《菌谱》中,“味甘、平、无毒,可治痔疮”。子实体具有独特的芳香味,口味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与生物活性物质,是近年来我国和日本正在推广的一种珍贵食、药兼用真菌。在日本,灰树花的栽培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日本重点发展的六大食用菌之一,其销量仅次于香菇和金针菇。虽然我国灰树花的驯化栽培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分布于河北、吉林、广西、四川等地。1984年Ohno 等[1]报道了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对灰树花多糖的化学结构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已逐步展开,其对人体生理功能良好的调节作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大量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实验证实,灰树花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抗HIV 病毒、调节血糖、血脂及胆固醇水平的作用。目前,以灰树花及灰树花多糖为原料的保健品已风靡日本与美国,已上市的产品主要有日本的MAITEX 系列产品、美国的GRIFRON 、MAITA KE 系列产品及我国的保力生胶囊、栗磨胶囊等。 1 抗肿瘤作用 Ohno 等[3]从灰树花子实体中用热水提取得到 的Grifolan 21N 显示了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以每只小 鼠20μg 的剂量腹腔注射5次后,对小鼠S 180实体瘤的抑制率为98%,肿瘤完全消退的小鼠为7/10。从菌丝体中提取的三种多糖对小鼠S 180实体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经腹腔注射,用热水提取的LMHW 的抑制率为24%,肿瘤完全消退的小鼠为1/10,相同剂量下用冷碱和热碱提取得到的LMCA 和LMHA 的抑制率分别为77%和71%,肿瘤完全消退的小鼠都为3/10,冷碱提取物显示了最强的抗肿瘤活性。Ohno 等[5]还研究了无抗肿瘤活性的多 糖对灰树花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发现β21,62葡聚糖(Islandicin )可提高其活性,而α21,42葡聚糖 (Starch )可降低其活性。Nanba 等[6,7]的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多糖是所有研究过的真菌多糖中抗肿瘤活性最强的,经与其它真菌多糖的对比实验发现,灰树花多糖对肿瘤的抑制率为8613%,而相同剂量下香菇多糖、双孢蘑菇多糖、金针菇多糖、糙皮侧耳多糖的抑制率分别为7710%、7113%、6117%和6217%。用含20%灰树花粉末的饲料喂养MM46(胸腺癌)肿瘤小鼠一个月,肿瘤被完全抑制的小鼠 占40%,另外的60%与对照组相比肿瘤抑制率为90%。他们还发现脲、胍等变性剂会破坏一些真菌 多糖的立体构象,导致生物活性的变化,如香菇多糖经变性剂处理后β2三股螺旋结构消失,不具有抗肿瘤活性,不具活性的茯苓多糖经8mol/L 尿素处理后活性明显增强,灰树花多糖与裂褶菌多糖经变性剂处理前后活性无明显改变,这大大拓宽了灰树花多糖的应用领域。灰树花多糖不仅可以抑制已经开始生长的肿瘤,还对肿瘤的发生以及由于癌细胞在血液和淋巴液中的转移而引起的次级灶的形成有较强的抑制效果。Nanba 等[8]用灰树花子实体热水提取物M T 21和M T 22以1mg/kg ~20mg/kg 的剂量 4 63

微生物多糖的研究进展样本

微生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08级2班杜长蔓 摘要: 就微生物多糖的种类, 生物合成、提取与纯化、实现了工业化的微生物多糖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望了微生物多糖开发利用的前景。微生物多糖主要指大部分细菌、少量的真菌和藻类产生的多糖。微生物多糖由于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理化特性独特等优点而使其在食品和非食品工业备受关注,特别在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微生物多糖在细胞内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 ①黏附在细胞表面上,即胞壁多糖; ②分泌到培养基中,即胞外多糖; ③构成微 生物细胞的成分,即胞内多糖。而其中的胞外多糖具有产生量大、易于与菌体分离、可经过深层发酵实现工业化生产。一般微生物多糖的生产主要是利用淀粉为碳源,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进行生产,也有经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作用制成的。能够产生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可是真正有应用价值并已进行或接近工业化生产的仅十几种。近几年,随着对微生物多糖研究的深入,世界上微生物多糖的产量和年增长量在10 %以上,而一些新兴多糖年增长量在30 %以上。到当前为止,已大量投产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有黄原胶(Xant han gum) 、结冷胶 ( Gellan gum) 、小核菌葡聚糖(Scleeroglucan) 、短梗霉多糖( Pullulan) 、热凝多糖(Curdlan) 等。微生物多糖和植物多糖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生产周期短,不受季节、地域、病虫害等条件的限制; 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③ 应用广泛,例如已作为胶凝剂、成膜剂、保鲜剂、乳化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据估计,当前全世界微生物多糖年加工业产值可达80 亿左右。 关键词: 微生物多糖; 生物合成; 提取与纯化;开发应用 0引言

灵芝多糖的功能特性

灵芝多糖的功能特性 摘要:对灵芝多糖的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及其应用和展望。 关键字:灵芝多糖功能应用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about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aride's function appli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so on . Keyword: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aride function appliance 一、灵芝多糖的功能: 1、免疫调节功能 迄今为止,关于灵芝多糖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其免疫功能可能是灵芝多糖能直接或间接激活 T 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等免疫细胞、促进未经纯化脾细胞在体外增殖,增强 DNA多聚酶a的活性及促进白细胞介素分泌等实现其免疫功能。据报道,许多适量灵芝多糖可明显增加T细胞增殖、T 细胞表面表型表达及 T细胞诱生 IL-2 能力,增强 T 细胞DNA多聚酶活性、增加 T 细胞亚类数量和功能具有明显免疫增强和恢复作用。 2、抗辐射 辐射对机体造成损害的机制之一是产生大量自由基,引发一系列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细胞中核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破坏,最终对各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辐射引发免疫功能降低,基因突变等也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3、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灵芝多糖能防止肿瘤的发生和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已用于临床治疗肿瘤。实验证明,大多数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是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 通过增强宿主免疫调节功能即宿主介导抗肿瘤活性来实现的灵芝多糖并无细胞毒作用,即不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而是通过增强Ma的吞噬功能,促进T 淋巴细胞增殖, 增强T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诱导某些免疫因子产生等途径来抑制肿瘤生长。 4、灵芝多糖的抗衰老作用 近代的科学研究证明,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糖类生理活性物质除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外,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山西农业大学的陈书明等研究了灵芝菌丝体中含氮多糖对动物机体红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含氮多糖对实验小鼠红细胞内SOD 的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邢国庆等的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口服液可提高 SOD 含量,增强机体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终止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 延缓衰老。雷林生等的研究证明, 每日喂小鼠灵芝多糖 25mg/ kg 和50mg / kg ,连续4d,可明显增强老年小鼠脾细胞内 DNA 多聚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44. 0%和 58. 4%。 5、灵芝多糖的抗血栓、抗血凝作用 灵芝的水溶性部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灵芝子实体经水提、乙醇沉淀制得的灵芝多糖( GLPS)精品,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 P< 0. 01)。GLPS 能明显抑制大鼠的血栓形成( P< 0. 01) ,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 0. 01) , 同时能明显延长部分凝血时间( P<0. 01) 。说明GLPS 具有抗血栓和抗凝血的作用,以每日 200、100、50mg/ kg 灵芝多糖给小鼠喂药7d,可明显地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每日以140、70 和35mg/ kg 灵芝多糖喂大鼠7d,能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时间, 抑制血瘀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并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浆比粘度。 6、抗氧自由基作用

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摘要:近几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综述了多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抗衰老、抗胃溃疡、抗凝血等几个方面的药理活性。 关键词:多糖;药理活性;作用机理 多糖是由单糖聚合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之一。现已发现的天然多糖化合物有数百种,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在生物体中,糖类不仅作为能源物质,更重要的是参与了生命现象中细胞的各种活动[1]。很多药理和临床实验证明,多糖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主要从多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抗衰老、抗胃溃疡、抗凝血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其药理活性的研究概括。 1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许多多糖具有增强免疫的功效,其中包括香菇多糖、人参多糖、灵芝多糖、黄芪多糖、灰树花多糖、花粉多糖、海带多糖等。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多糖能起到刺激机体的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成熟、分化和繁殖,增加巨噬细胞非特异性细胞毒,诱导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促进抗体形成,活化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及变更途径等作用[2]。而且由于多糖是通过宿主中介起作用,所以多糖药物没有细胞毒性,不影响正常细胞。多糖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多糖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K细胞活性,促使IL-1、IFN-r的产生,消除Ts 细胞,达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冯鹏等发现灵芝多糖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如增强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细胞毒T细胞功能、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及促进细胞因子如IL-1、IL-2、IL-6、IL-12的生成[4]。②多糖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李海花[5]对灰树花多糖的研究发现,灰树花多糖在180mg/kg和120mg/kg剂量下,可明显增强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并能提高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③多糖能促进B细胞分化、增加抗体生成。孟达理等[6]发现,麻黄多糖能显著提高绵羊红细胞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水平。SB Han等[7]报道,从桔梗(PG)根中分离的一种多糖能够显著地增加IgM的产生,促进B细胞增殖,刺激巨噬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转录和产生。 2 抗肿瘤 恶性肿瘤是常见的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富含多糖的物质可作为抗肿瘤药物或辅助药物,如灵芝、人参、香菇、银耳、云芝、芦荟、仙人掌等[8]。迄今为止,在我国已投放市场的多糖药物包括香菇多糖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云芝多糖胶囊、黄芪多糖、云芝肝泰、灰树花胶囊等,已有广泛的应用[9]。多糖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直接杀伤肿瘤细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第25卷第5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5 No.5 2 0 0 5年9月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Sep., 2 0 0 5 文章编号:1001-3776(2005)05-0049-05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王丽霞1, 2,杜德清2 (1. 中南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分析、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同食用菌多糖较难鉴别、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需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多糖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构效关系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食用菌;多糖;免疫调节;生理活性;提取纯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食用真菌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具有种类繁多、世代短、生物量大、易培养、分布广和营养成分丰富等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食用真菌中独特的多糖功能成分。据杨革报道[2],真菌的多糖含量在0.48% ~ 0.87%。食用菌多糖是一种很好的免疫调节增强剂,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起到扶正固本、强身保健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利用进展更为迅速,且正朝抗癌、增寿、强力、益智、美容以及提高免疫力和防止衰老等方向深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食用菌中能显著增强癌症患者抵抗力的生理活性物质即为食用菌多糖[3]。食用菌多糖的生理功能、化学结构以及构效关系正成为多糖研究的前沿阵地,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多糖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4]。为此笔者对食用菌多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食用菌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不同食用真菌多糖的鉴别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即使同一属真菌中的不同种真菌所产多糖也不一致(包括多糖种类、多糖结构、分子量大小等)。目前也没有一份较为可靠的不同真菌多糖的图谱(例如能表明结构差别的红外图谱等)。从纯种发酵液(即只用一种已知真菌菌种发酵所得液体)或从已知真菌子实体中提取的多糖可以进行结构和定性、定量分析[5]。 食用菌菌丝多糖分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对于提取深层发酵液中的食用菌多糖,常规提取一般是首先将菌丝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打浆处理,然后用热水提取法或其他方法从菌丝中提取胞内多糖,从滤液中提取胞外多糖,一般是把滤液先过滤,再浓缩,最后用有机溶剂沉淀而得到。从多糖水溶液中提取多糖,首先可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去掉小分子物质(单糖、寡糖、氨基酸、短肽、无机盐等),然后设法去掉水分(各种合适的干燥方法、超滤以及有机溶剂沉淀法等)[6]。 根据多糖类物质易溶于热水而不溶于高浓度酒精的原理,食用菌多糖的提取通常采用水煮醇沉(热水提取及酒精沉淀法)的常规方法。其提取工艺流程如图1。 食用菌多糖除常规的水提法外还有一些其它提取方式。据王竟等人报道[7],担子菌的发酵产物中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聚合物(主要为多糖类),其分子量一般在1 000 d以上,对于这些发酵多聚物的提取他们采用了超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极端微生物通常分为六个类群: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为了适应生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生理机能,以适应环境。因此,研究适应机理并利用其特殊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极端微生物能产生多种极端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极端环境(extreme environment) 泛指存在某些特殊物理和化学状态的自然环境,包括高温、低温、强酸、强碱、高盐、高压、高辐射和极端缺氧环境等,适合在极端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 Margesin and Schinner,2001【1】; Rothschild and Mancinelli,2001【2】;骏等,2006【3】;敏和东秀珠,2006【4】).海洋极端环境一般是指与正常海洋环境绝然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主要包括海底热泉、海底冷泉和泥火山环境,其次还包括高盐度(卤水)、强酸化、缺氧和滞流等海洋环境。海洋极端微生物通常为化能自养生物(chemoautotroph),在分类体系上属于细菌和古细菌类,生活在无光、无氧或少氧环境,能利用一些海底热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小分子(H2、H2S和CH4 等)合成能量进行有机碳固定和新代,具有独特的基因类型、特殊生态群落、特殊生理机理和特殊代产物,有些属于共生生物(endosymbiont)。 一、极端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生理特点 1.1 极端嗜热菌(Thermophiles) 一般最适生长温度在90℃以上的微生物,被称做极端嗜热菌【5,6】。已发现的极端嗜热菌有20多个属,大多是古细菌,生活在深海火山喷口附近或其周围区域【7】。如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0℃,8O℃以下即失活;德国的斯梯特(K Stette)研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降至84℃即停止生长;美国的巴罗斯(J.Baroos)发现一些从火山喷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嗜热菌的营养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1.2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 一般指生活环境pH值在1以下的微生物,往往生长在火山区或含硫量极为丰富的地区。多为古细菌,其体环境保持pH值7左右。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产物排出体外。嗜酸菌往往也是嗜高温菌。 1.3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7-2764(2004)01-0037-0104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孙 群 阚健全 赵国华 陈宗道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活性多糖具备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而活性多糖的功能与结构关系密切。关于活性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最前沿领域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对活性多糖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活性多糖;构效关系;一级结构;高级结构 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多糖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物质,但在较长时期内未受到重视,所以多糖的研究比蛋白质核酸晚,现在已知自然界组成多糖的单糖已超过百种。近几十年来,人们不断发现糖类物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如促进免疫、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抗病毒等。所以常把多糖称为“生物应答效应物”(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er, BRM)或活性多糖。而它的化学结构则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为此,构效关系成为当前糖化学和生物学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1 活性多糖一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1.1 活性多糖组成和糖苷键类型 主链糖单元的组成决定了多糖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多糖,其生物学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主链糖单元的组成可将多糖分为两类:同多糖和杂多糖。同多糖是指主链的重复单元相同的多糖;杂多糖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连接而成的多糖。从菌体中获得的活性多糖一般是由葡萄糖构成的(香菇多糖、裂褶多糖、灰树花多糖等)。葡聚糖是自然界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多糖的基本结构单元,据推测,它可能是生物产生宿主防御机制的基本诱发基因[1]。 从高等植物中获得的具有激活补体作用的多糖一般为酸性杂多糖,酸性部分主要为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Kiyohara H研究甘草根中的果胶多糖发现一些中性低聚糖也具抗补体和促进有丝分裂活性。Hirano M[2]等对多糖活性决定簇研究中认为分支区与补体作用、促进有丝分裂和调节巨噬细胞Fc受体兴奋有关。例如柴胡、当归和甘草的果胶多糖PG-2含有收稿日期:2003-10-16 作者简介:孙群(1979-),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营养学带 (KDO)糖链。这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壁中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相似,因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表面发现有数个脂多糖(LPS)受体分子,其中一个LPS受体有一种对LPS上KDO起决定作用的潜在特殊属性。现已知在人体的单核细胞产生IL-1时,LPS中LDO基团起重要的信号作用。因此,含有KDO 氨基酸残基的特异性果胶可能被细胞表面上的LPS受体所识别,从而启动了一些相应的生物活性。 硫酸化均多糖比硫酸化杂多糖更具活性,如岩藻依聚糖和葡聚糖等均多糖的磺酸化酯比肝素等杂多糖磺酸酯有更强的抗HIV-Ⅲ,抗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Ⅲ的活性[3]。关于多糖的类型与活性的一般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多糖主链上糖苷键的类型也是决定多糖活性的重要因素。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是由β(1→3)键连接的β-D-葡聚糖往往具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若骨架结构主要由(1→6)键或其他键连接,则抗肿瘤活性就很低。香菇多糖、猪苓多糖、裂褶多糖和核盘菌多糖都属于含有β(1→3)键连接的D-葡萄糖残基为骨架葡聚糖,因此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有较强的抑制力,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除了葡聚糖外,其他多糖的活性也受到糖苷键类型的影响,如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甘露多糖为(1,6)键型;活性半乳多糖则以(1,3)键型连接。 1.2 官能团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1.2.1 羧甲基化 多糖羧基化后对活性有很大影响,如淀粉无活性,但其羧甲基产物羧甲基淀粉(CMS)和羧甲基直链淀粉(CMA)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4]。CMS和CMA对小鼠S-1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为50%,且使小鼠的胸腺增重,胸腺细胞数增多,还能促进大鼠移植膀胱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这主要是依赖T细胞 104

食用菌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食用菌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芦菲, 李波, 索晓敏, 李斌, LU Fei, LI Bo, SUO Xiao-min, LI Bin 作者单位:芦菲,李波,LU Fei,LI Bo(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索晓敏,SUO Xiao-min(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河南,新乡,453003;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李斌,LI Bin(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英文刊名: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2010,31(2)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21条) 1.郑建仙功能性食品 1999 2.陈睿杰,刘允坚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1(2) 3.郭舜民,郭尧惠天然药降血糖成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0(1) 4.孙悦迎,张鑫,王峰鬼伞菌粉降糖降脂功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 2005(1) 5.Manohar V;Talpur N A;Eehard B W Effects of a water-soluble extract of maitake mushroom on circulating glucose/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KK mice 2002(01) 6.Yang K;Jeong SC;Lee HJ;Sohn DH;Song CH Antidiabetic and hypolipidemic effects of Collybia confluens mycelia produced by submerged culture in streptozotocin-diabetic rats.[外文期刊] 2006(1) 7.周慧萍;孙立冰;陈琼华猴头多糖的抗突变和降血糖作用 1991(04) 8.Kibe T;Sobue S;Ukai S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hypoglycemic aetivities of two polysaccharides from a hot water extract of Agrocybe cylindracea 1994 9.Hwang Hi;Kim SW;Lim JM Hypoglyecmic effect of crude exopolysaccharides produced by a medicinal mushroom Phellinus baumii in strop 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2005(26) 10.Higaki M;Eguehi F;Walanabe Y A stable culturing method and pharmacological of Agaricus blazei 1997(Suppl 1) 11.Bailey CJ;Turner SL;Jakeman KJ Effect of Coprinus comatus on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 mice 1984(06) 12.阮芳铭,赵岚,周昌艳,俞云亮,郭俊生,杨焱,贾薇,季红光,郭苗莉四种食药用菌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期刊论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8) 13.Li SP;Zhang GH;Zeng Q;Huang ZG;Wang YT;Dong TT;Tsim KW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with antioxidation, isolated from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外文期刊] 2006(6) 14.Kiho T;Yamane A;Hui J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a polysaccharide (CS-F30) from the cultural mycelium of Cordyceps sinensis and its effect on glucose metabolism in mouse liver 1996(02) 15.季晖,涂红湖,李耐三,赵守训,缪振春人工虫草菌丝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3(1) 16.季晖,涂红湖人工虫草碱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3(5) 17.巫光宏,伍志权,何典路,蔡丽仪,曹苏杰,黄卓烈,詹福建虎奶菇菌核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4) 18.Yuan Z;He P;Cui J Hypoglycemic effect of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 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 Quel on Genetically Diabetic KK-A Mice 199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