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其中良性结节占大多数。目前目前以手术切除及药物治疗为主。经皮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肿瘤治疗新方法,是在超声此导下将消融电极经皮置入病灶内,通过加热作用引起病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最后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从而达到微创局部灭活病灶的目的。该方法微创、不用开刀、皮肤表面不留疤痕、对新发或复发病灶的治疗重复性好。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技术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的优势:

1、门诊治疗或住院1日。

2、局部麻醉。

3、创伤小,无手术疤痕、美观。

4、不损害正常的甲状腺组织,无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后不需要终身服药。

适应证:

(1)甲状腺良性结节,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存在主观症状,例如颈部不适或疼痛、呼吸或吞咽困难等;②美观需要;③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2)甲状腺恶性肿瘤,对失去再次手术、放疗及化疗机会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复发患者,可通过消融毁损病灶达到灭瘤或减瘤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禁忌症:

(1)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出血倾向。

(2)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治疗。

(3)胸骨后肿瘤。

术前准备:

(1)影像检查:超声或超声造影等。以详细了解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形态、大小、结节内部及周边血供情况及结节与周边结构的关系,确定最佳进针部位和途径。

(2)其他检查: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合并心肺疾病者检查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肺功能、喉镜检查。

(3)血液化验:血清四项、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血清降钙素等。

(4)穿刺活检:术前需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5)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治疗前向病人或家属说明病情并介绍射频治疗的意义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6)对有出血倾向者,术前后用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

并发症和处理:

(1)颈部灼热感及疼痛:较常见的并发症,有时会放射至头、牙、双肩和胸,一般于术中出现,降低功率或中止治疗即刻缓解,不需止痛药。

(2)发热:少见,主要是机体对射频高温的反应性发热及对坏死组织的吸收热,对症治疗即可消退。

(3)甲状腺外血肿:多于1月内消失。

(4)喉返神经损伤: 较严重的并发症,我科采用最先进最专业的的消融技术,最大程度避免神经损伤的发生。

(5)甲状腺功能异常:少见且轻微,无需用药,一般一周时会发现,一月后检查即恢复正常。

(6)其他并发症:罕见,如感染、重要结构损伤(包括喉部皮肤、气管、食管、血管等)。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2-02-20T15:03:06.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谷晓旭任昊施思 [导读]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谷晓旭任昊施思(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大连116001)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可伴粗大钙化,血供不丰富;恶性结节大多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呈实性低回声,可伴微小钙化,血供较丰富。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49-02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约3%~8%的人群有无症状性甲状腺结节[1],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恶性率为5%~10%[2]。彩超检查由于具有方便、无创、无痛、经济等优点而成为目前临床首选的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方法,我们根据分析超声检查中诊断的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将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特点,从而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大连市友谊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女性23例,男性13例,年龄25~78岁,平均49岁。均在术前行彩超检查。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 α10超声诊断仪,线阵式宽频探头。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后仰,充分暴露颈部检查区,探头置于颈前甲状腺部位,进行纵切、横切扫查甲状腺区域和颈部淋巴结,首先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数目,测量其大小,并观察其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周边有无声晕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及分布情况,将其分为3型:Ⅰ型,结节周边及内部无/少许血流信号;Ⅱ型,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内部无/少许血流信号;Ⅲ型,结节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对以上结果详细纪录,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36例中,良性者27例(共52个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共43个结节),甲状腺腺瘤7例(共9个结节);恶性者9例(共10个结节),均为乳头状癌。 2.2超声表现 2.2.1二维声像图特征 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边界、形态、内部结构、回声类型及内部微小钙化等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表1)。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声像图见图1。 表1 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声像图特征 图1.甲状腺右叶上极见大小1.2*0.9cm的实性低回声光团,侧后方声影(+),其内可见多发砂粒样钙化,周边及内部可见彩色血供,经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 2.2.2彩色血流分布特征 根据结节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分布类型,将统计结果列为表2。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血流分布以Ⅰ、Ⅱ型为主,而恶性结节的

子宫肌瘤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同意书

xx医院 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冶疗术诊疗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1.疾病介绍: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20% ,临床症状可有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出血多可致贫血等。 2.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及利弊: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药物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开腹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髂内动脉黏堵介入治疗等,手术切除子宫造成女性特征和生殖器官结构的改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近年来保留子宫和生殖功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微创治疗不仅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 而且可维持子宫生理功能,主要高频聚焦超声(HIFU)、微波、射频消融治疗。HIFU易受肠道气体干扰及肥胖体型影响,且价格昂贵,复发较多。微波和射频分别为电磁波产热、交流电流产热,从而引起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微创局部灭活肿瘤的目的。射频消融有冷循环和自凝刀射频,由于冷循环射频出血少、很少形成窦道或碳化等,更受年青女性青睐。 适应证: ( 1 ) 月经干净后3 ~ 7 天。( 2) 没有严重内外科疾病,特别是心、肾、肝、脑和肺疾病。( 3) 肌瘤平均直径≤4 cm 且数目少于3枚疗效较好。( 4) 没有妇科炎症。( 5) 体温低于37. 5℃。 注意事项:如患者盆腔及双下肢膝盖以上区域存在等金属异物务必告知手术医生,含金属的节育器取出待子宫出血干净后方可手术,另外如存在骨折内固定钢板、螺丝、血管内金属支架、滤网等,医生均需调整手术方案,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治疗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介入治疗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尽管该操作全部在超声直视下实施,可以在超声引导下选择进针的最佳路径,从而将穿刺损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但并发症仍不可能完全避免。我理解此操作、治疗过程中及以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1)穿刺过程及穿刺后疼痛不适; 2)损伤周围脏器如直肠、膀胱或血管神经组织,可出现血尿、血便,出血多需手术治疗可能; 3)术后感染,严重者可能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4)药物过敏,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5)术中、术后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危及生命需急诊手术治疗;

解读甲状腺结节超声报告,十六点就够了!

解读甲状腺结节超声报告,十六点就够了! 一、结节部位 左上、左中、左下、峡部、右上、右中、右下举例:描述:左侧甲状腺(中上/背/肋)中上背侧面 二、结节数目 甲状腺腺体内被超声所能检出的结节个数。 1.分类:单发/多发 2.临床意义: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单发——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48%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中;单发和多发结节患甲状腺癌的概率相似。目前强调超声检查时应对每个结节的超声特征单独进行分析,以甄别多发结节中的恶性结节。 三、结节大小 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一般在纵断面进行测量。以上径线应包括结节的声晕。 临床意义:结节纵横比(A/T):在横切面上计算A/T ●纵径(A)是指结节与皮肤垂直的最大前后径。●横径(T)是指结节与皮肤平行的最大径。●A/T≥1:多见于恶性结节A/T <1:多见于良性结节。随访●结节3~6个月随访前后比较,径线增大大于20%,其中两径至少均大

于2mm ,或容积≥50%为结节增大。 ●良恶性结节均可增大。恶性结节快速增大见于未分化癌、淋巴瘤、高级别甲状腺癌等。良性结节增大多见于结节出血囊变、腺瘤等。甲状腺癌分类和处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1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其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措施存在一定特殊性。●甲状腺癌大小不同,临床治疗措施也不相同。 结节是否恶性与结节大小无关。小结节同大结节一样具有恶性可能性。 四、结节形态 1.分类: 椭圆形或圆形:A/T ≤1直立状:A/T>1不规则形 临床意义: 椭圆形或圆形:多见于良性结节,部分恶性结节。直立状:多见于恶性结节,部分良性结节。不规则形:多见于恶性结节,局灶性甲状腺炎,部分良性结节。 五、结节纵横比 为结节的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1,≤1 六、结节边界结节与非结节的连接面。1.分类: ●清晰:结节的50%以上和周围甲状腺实质分界明确。 边界清晰 ●模糊:结节的50%以上和周围甲状腺实质分界不明确。

超声引导下腹部射频消融中文版

超声引导下腹部射频消融 全世界大概两种不同的技术比起其他技术已经被更普遍的使用在肝脏或者肾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经皮酒精注射(PEI)和射频消融(RFA)。1988年,Livraghi在意大利描述了使用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细胞癌[5]。除了亚洲外,1990年,Shiina也同样描述了使用乙醇注射治疗肝细胞癌[6]。比起其他技术,乙醇消融存在一些优势和缺点。在肝细胞癌更高发一些国家中,由于资源局限不允许购买高端设备治疗比如冷凝治疗。乙醇,纯酒精,相当易得和价格不贵。使用乙醇治疗的缺点可能是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消融,并且主要应用在小肝癌(小于3cm)。对于肝脏其他恶性肿瘤,此种方法不能使用,比如结直肠癌转移到肝脏,因为转移癌比较硬而酒精不能在病灶中传播开。 另外一项技术在全球已经流行,基本原理是射频电灼,在1990年,它被McGahan被描述[7]。McGahan 的文章描述了在超声引导下对动物肝脏局部使用射频能量和使用18-20号针单极电灼,针尖末端未绝缘,并同时对在超声观察到的病灶使用电流。从病理学上讲,损害病灶回声相当于凝固性坏死区域。作者们相信此项经皮技术有很大的潜力,原因有5个,(1)损害病灶可以清楚地控制。(2)此项技术可以重复使用。(3)存在较少的并发症。(4)在操作时可以不用住院。(5)此项技术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最初对射频消融的研究集中在使用一个单极针用来组织消融。除了针尖,其余部分是绝缘的,针尖可以允许电流通过和使周围组织凝固性坏死。很快就被发现,损伤病灶只局限在1-1.5cm。以此同时,射频技术已经精炼,很多作者证实新的方法可以增大组织坏死的区域。举例说,Goldberg 和他的同事证实增大组织破坏可以使用多个针[8]。Lorentzen证实了射频消融使用冷却电极针确实可以增加组织凝固性坏死面积[9]。Gili和他的同事描述了使用多叉针(Leveen 针)作为射频消融针叶可以增加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10]。在这篇文章中,射频消融方法、使用不同技术和可疑的区域都讲被详细讨论。 材料和草案:经皮消融 接下来讲述什么时候应用射频消融或者其他经皮消融术。 损伤区域用CT 或者MRI或者两者一起证实,注意肝脏损伤区域临近结构是很重要的,比如膈肌,胆囊,和临近肠子,肾脏损伤区域输尿管或者临近肠子。 病变的区域需要很小心的记录。比如,大多数大约3-4cm小病灶,一般病人易选择使用射频消融或者其他消融技术。对于大肿瘤,完全使用消融治疗成功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外科联合其他技术将会被考虑。内科医生应该评估一些因素,不能做射频消融,比如,难以处理长时间出血或者没有适当穿刺途径。 必须明确将要消融的病灶是良性还是恶性(图1和2)。举例说,病人有其他部位癌症病史,现肝脏出现新的病灶,在射频消融之前经常先穿刺活检。因为肝脏原发病灶的话,就没有必要穿刺活检。总的来说,如果存在新增强,边界清晰肿块位于肝脏内的恶性肿瘤,有典型CT特点和甲胎蛋白升高,那活检就可能没有必要。活检可能用来明确肝细胞癌分化好坏。另外,肾脏病灶活检经常在治疗前操作,证实固体肿块可能是良性肿瘤比如是嗜酸细胞瘤或者不含脂肪的错构瘤。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肝脏穿刺活检技术简称肝穿刺。当前肝穿刺的方法主要用于慢性肝病和肝脏移植等方面。一、适应症 1.慢性肝炎目前慢性肝炎是肝穿刺的主要适应症。年龄大于40岁的部分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肝脏病理学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多需借助肝活检。 2.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酸转肽酶(GGT)增高等。 3.药物性肝病对于病史不详,与慢性肝炎鉴别存在困难时,可借助肝穿刺病理诊断。 4.不明原因黄疸适用于超声未见肝内胆管扩张,黄疸鉴别有困难临床偏向肝内胆汁淤积。 5.感染性疾病常见疾病包括组织胞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病、结核等。 6.代谢性疾病包括血色病、Wilson病、糖原累积病和淀粉样变等。 7. 器官移植在肝脏移植的围手术期,肝穿刺有助于判断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二、禁忌症 1.重度黄疸,大量腹水和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比较应小于3秒,血小板计数应大于50×109/L。 2.充血性肝肿大。 3.右侧胸腔及膈下有急性炎症。 4.血友病患者。如有强烈指征应通过输入Ⅷ因子改善凝血状况后施行。 三、操作步骤 1.肝穿刺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如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 穿刺前应测量一次血压,以了解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情况。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立止血1000U。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穿刺目的及可能出现之并发症,训练患者数次深呼吸后屏息。 用品准备无菌肝穿刺包、一次性活检枪(16G)、灭菌超声探头、灭菌手套、高弹力腹带、利多卡因、标本固定液等。 2.肝穿刺操作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先用普通超声探头确定最佳穿刺点及进针路径,避开大的血管及胆管,并测量穿刺点至肝包膜距离。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超声操作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根据测量皮肤至肝包膜距离,局麻至肝包膜。 换灭菌超声探头,涂灭菌耦合剂,嘱患者屏息或平静呼吸,取枪迅速进针至肝组织约2cm,激发活检枪后迅速拔出。 拔针后立即消毒按压创面止血,再胶布固定,高弹力腹带束紧。 取出穿刺组织,以固定液固定根据临床需要送检病理。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可在显示器下监控进行,从而避开重要器官和较大血管及胆管,是较为理想诊检技术。一次性活检枪,进针速度极快,很好地避免切割副损伤。 四、术后处理 穿刺后出血最常发生在术后的3-4小时,一般在术后6小时内密切监测,如有内出血表现明显,应考虑输血,必要时邀外科医生协助。穿刺后出血是第一位的严重并发症,但发

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入选33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于超声探头压迫瘤颈同时,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浓度为100 U/mL)。分析假性动脉瘤的类型、大小、瘤径长度及宽度、凝血酶用量及其疗效,观察其并发症。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型25例,复杂型8例。动脉瘤平均体积为(9.0±5.0)cm3,瘤颈部宽度(2.7±0.7)mm,颈部长度(5.9±0.9)mm,平均凝血酶用量(299±110)U。30例一次成功,3例第一次注射后复发,经第二次注射后成功,其中单纯型1例,复杂型2例。未发生动脉或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与单纯型相比,复杂型动脉瘤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重指数及瘤腔体积更大,所需凝血酶剂量更多(P<0.05);两者在瘤径长度及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假性动脉瘤;凝血酶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 for femoral arterial pseudoaneurysms(PSA). Method:33 patients with femoral arterial pseudoaneurysms caused by coronary interventions were studied. After the tumor necks were compressed with ultrasound probes,thrombin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tumor cavitie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rombin was 100 U/mL. The size and type of the PSA,length and width of PSA neck,thrombin dose,therapy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In 33 patients,25 were simple PSA,and 8 were complex PSA. mean volume of PSA was (9.0±5.0)cm3,mean width and length of PSA neck was (2.7±0.7)mm and (5.9±0.9)mm,respectively. Mean thrombin dose was (299±110)U.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irst injection was 90.9%. 3 patients had PSA recurrence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but were cured after the second injection. No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or infections occurred.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t the first time. 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during or after the operations,and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a three-month follow-up. There was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in the age,sex,body weight index and mean volume of PSA in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not different in mean width and length of PSA neck(P>0.05). Conclusion: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 is easy,safe and effective. It should be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postcatheterization pseudoaneurysms. 【Key words】Color doppler echo;Pseudoaneurysm;Thrombin 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pseudoaneurysm)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3%~8%[1]。它是指行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形成一个或多个瘤腔,收

乳腺病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乳腺病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当乳腺病变通过综合影像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疑诊乳腺癌拟进行手术治疗者,需要对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中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USCNB)因其无放射性,操作简便快捷,实时显示等优势成为国内目前应用最多的穿刺取材方式。 3.1适应症 临床可触及到且超声可显示的乳腺瘤样病变或非肿块性病灶,需明确良恶性(B1-RADS 4)。 临床触及不到但超声可检出的乳腺瘤样病变,需明确病变性质。 影像典型的乳腺癌及复发性乳腺癌,术前及治疗前活检,指导治疗。 新辅助化疗后为了评价疗效,需再次行病理检查,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3.2禁忌症 患者一般状况差、无法耐受穿刺术。 超声无法显示病变。 有严重出血倾向。 4.进针区域内皮肤破溃、感染或结痂。 3.3操作前准备 (一)患者准备

1.患者需提供近期的血常规及凝血检查结果,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感染等,结果异常暂时不能穿刺。经过治疗,以上检查结果正常后再行穿刺活检。 2.穿刺当日不必空腹,应适当进食进水,以免穿刺前后因紧张或疼痛,发生虚脱等症状。 3.患者需仔细阅读并亲自签署《穿刺知情同意书》,了解穿刺过程、穿刺风险及可能并发症,有疑问及时咨询相关医生。 4.精神紧张患者应消除紧张情绪后再行穿刺,必要时可服用适量镇静剂或更改穿刺日期。 (二)器材准备 穿刺针组织学检查所用活检针根据内径的大小分为不同型号,国外最常使用14G活检针,而国内医院更多使用16G及18G活检针,针长10-20cm左右,配以自动活检枪使用。细胞学或抽吸液体使用20-22GPTC针。 探头乳腺穿刺多采用高频探头,如肿瘤位置较深需应用穿刺架引导时也可采用低探头。因探头多为工程塑料质地,且匹配层不宜反复擦拭,所以穿刺前探头的消毒不宜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拭、熏蒸及高温消毒等方式。目前常用一次性无菌防护套套在探头外面并固定好后使用。 穿刺引导架乳腺穿刺可不使用引导架,根据肿瘤深度自超声探头的一端倾斜相应角度进针,一般可清晰显示穿刺针全貌(图1,图2)。当乳腺肿瘤位置深在,与胸壁或大血管关系密切且肿瘤穿刺径大于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分析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5T14:03:45.3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作者:钱章君1 朱荣峰2(通讯作者)[导读]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发症反应轻微,操作简单、方便,减轻患者痛苦。 (1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宜兴 214200)(2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临床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ALT、AST和P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LB无明显差异(P>0.05);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经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30例肝癌患者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86.67%,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76.67%,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63.33%。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发症反应轻微,操作简单、方便,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关键词】超声;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04-02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的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以手术切除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由于病灶位置、主梁及患者自身情况差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1]。临床有研究指出,射频消融治疗可利用高温使癌变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肝癌临床疗效接近于手术治疗[2]。在射频消融治疗中,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操作,超声具有无放射性、无创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电极针进针的准确性,减少对周围脏器的损伤,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患者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2.19±7.20)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继发性肝癌15例(胃,结肠,直肠癌转移),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满足单发肿块<5cm,多发肿块1~3个小于或等于3c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采用迈德射频消融治疗仪,电极针采用伞形针,采取全麻下手术,患者取仰卧位,穿刺表面皮肤进行消毒,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启动射频发射系统,经皮肝脏置入电极针,电极针放至肿瘤远端处,打开伞形子针,进行消融,病灶≤3cm的进行原位一点布针治疗,病灶>3cm进行多点布针消融,目标能量25KJ,电极输出功率80~120w,直至肿瘤大部分或全部凝固。在射频消融过程中,超声监测器始终保持电极针发热中心位置与邻近脏器距离≥1cm,部分需进行二次消融治疗的患者可在间隔3~10d后再次消融治疗[4]。 1.3 统计学处理 采集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相关指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各阶段肝功能ALT、AST、ALB和PT水平和治疗后各阶段生存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水准α=0.05进行分析。 2.结果 2.1 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改善情况的分析 观察分析30例患者的治疗后阶段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示,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ALT、AST和P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LB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30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观察比较30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其中出现发热2例、感染1例、肝区疼痛1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经给予退热、抗感染、止痛、引流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 2.3 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生存率分析 分析30例患者术后各阶段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半年,30例肝癌患者存活26例,生存率为86.67%;治疗后1年存活23例,生存率为76.67%;治疗后2年存活19例,生存率为63.33%。 3.讨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是通过电极针直接传导热效应,使电极针周围局部温度骤升,使肿瘤细胞内的蛋白质变质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消除癌变肿瘤细胞的治疗目的[5],这与本次临床课题研究成果相一致。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经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作为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周围邻近脏器,减少对肝脏的损伤,然而在临床疗效上效果欠佳,患者在治疗后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6]。临床有研究指出,超声介入引导下进一步提升了电极针进针的精准度,可以实时显示患者病灶的空间位置、形态、血管分布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可以一只手持超声探头引导,另一手进行进针操作,提高了超声与电极针进针的统一性,减少周围脏器受高温损伤,对于腹水较多的患者,严格控制针道适当处理,并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可适当改善患者的腹水症状[7]。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 经皮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简称肝穿活检)自从1880年由Ehrlich首先应用于糖尿病肝糖原含量研究以来,因其简单,可在床边操作,且可获组织学诊断,故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断肝脏疾病常用的手段。在B型超声仪问世之前进行的肝穿刺往往是盲目的,自超声技术应用以后,尤其是在1972年Holm和Goldberg发明穿刺探头以来,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 适应症: 1、不明原因的肝脏肿大及黄疸。 2、全身性疾病疑有肝脏受累,如肝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对肝炎进行诊断、分型及判断治疗效果。 4、确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碍 2、中等量以上腹水 3、右侧胸腔感染 4、肝包囊虫病、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脏浊音界明显缩小者 5、位于肝脏表面的肿瘤穿刺宜慎重 6、患者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 2、检查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 3、术前3日肌注维生素K,每日3—8mg 。训练呼吸运动,以取得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合作。 4、术前常规禁食2-4小时。 5、准备好穿刺探头、穿刺针、穿刺消毒包,消毒超声耦合剂和组织固定剂(如4%甲醛、组织化学液等)。 穿刺操作: ①选择穿刺点:经B超定位选择右侧腋前线至锁骨中线第7、8、9肋间肝脏切面较大处,避开胆囊、大血管及肝脏上下缘;对于明显肿大的肝脏可在肋缘下穿刺,选择肿大或有结节的部位穿刺。 ②体位: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③消毒、麻醉: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消毒穿刺局部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以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穿刺点皮肤、肋间肌、膈肌与肝包膜。 ④经皮穿刺:嘱病人平静呼吸,术者持一次性活检枪于选定的穿刺点穿透皮肤、肌层进至肝包膜时,令病人呼气后屏气,快速推动穿刺针进入肝实质或者占位前缘,激发活检枪并快速拔针,整个过程只需1-2秒钟。 术后处理: ①穿刺点以碘伏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并固定,多头腹带紧束肋部及上腹部加压包扎2小时;

超声引导下大肝癌消融处理技巧及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大肝癌消融处理技巧及疗效分析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大于5cm的肝癌的处理技巧及疗效。方法:根据肿瘤位置,腔静脉旁、膈顶、靠近肠管、靠近肾脏等部位,可以在腹腔相应部位置入腹腔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直至肿瘤与相关部位水隔离至大于1cm,靠近胆囊旁肿瘤,如人工腹水能使胆囊与肿瘤分开,仅行人工腹水,如果肿瘤与胆囊脏面相邻或压迫胆囊,用18G穿刺针进入囊壁内,注入生理盐水使胆囊壁脏、壁层分离,分离距离达1cm以上,注入盐水50ml-180ml左右,若肿瘤紧贴肝门部,胆囊内进行置管,抽尽胆汁,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清亮,持续灌注冰生理盐水至胆管暂时成为平卧、头高足低位,全麻下消毒铺巾,在右下腹部用18G穿刺针进入腹腔内,置入导丝,扩皮器扩张,置入16G中心静脉导管,注入生理盐水1800ml,至肠管与盆腔包块的距离大于1cm。超声造影及CDFI明确血流供应情况,先阻断主要供血管,单针多角度进针抵达血管处,固定消融,消融完成后CDFI显示血流信号消失。后避开大血管及周边脏器,消融针进入瘤体内,由深至浅、由下至上逐层进行消融,消融方式采取固定加移动结合的消融方式,至肿瘤基本为强回声所覆盖,彩色多普勒观察无明显血流信号,待瘤体内气体强回声基本消散后进行超声造影,如明显瘤体内无造影剂进入,结束消融。 结果超声造影显示术中完成消融治疗肿瘤体积100%,术后病人无不适,安返。

结论大肝癌患者一般应用全身化疗或者局部栓塞,本例患者化疗效果不佳,局部栓塞亦很难阻断所有血管,对于不能切除的手术患者来说,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于腹腔实性占位不失为一种选择,对于减轻肿瘤负荷,增加化疗药物效果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可以持续观察,如果瘤体再度增大,引起相应症状,可再次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维持患者持续带瘤生存。是否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因风险较大,受限于术者的经验,尚需病例的累积。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 年2 月~2015 年2 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12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 例。观察组在术前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照组术前未行超声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确诊率与误诊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85.7% 高于对照组的69.6%,误诊率14.3% 低于对照组的30.4%,均P<0.05。本次行超声检查确诊48 例,在42 例术后确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5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5 例,桥本甲状腺炎2 例;6 例术后确诊的恶性肿瘤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超声检测能够提高患者的确诊率、降低误诊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仔细检查、反复辨认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并注意与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81-01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变,其患病率高达70%以上[1],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将甲状腺结节定义为甲状腺内散在病灶。研究发现[2],依靠影像学诊断,约30% ~ 70% 的结节可被及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可有效区分结节为实质性肿块、囊性或二者混合,具有敏感性高,经济方便,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中。 本文就112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2 月~ 2015 年2 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12 例,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确诊,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49 例,女63 例;年龄24 ~ 67 岁,平均(38.2±5.8)岁;良性96 例,恶性16 例。均为偶然或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少数有吞咽不适感。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1.2.1 仪器与设备采用美国GE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5.0 ~14.0MHz、2.8 ~ 10.0MHz。 1.2.2 检查方法取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肩及颈后部垫软枕,呈头低颈高位,根据受检者位置及显示情况适当调整。行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观察甲状腺体内、甲状结节内和周边的血流分布和形态,检查其双侧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肿大(判定标准[3]:纵横比<2,则皮髓质比例增大),记录相关数据。本试验超声检查均由从事超声工作3 年以上的专业医生完成;所得图像由2 位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及内科医师共同复阅。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85.7% 高于对照组的69.6%,误诊率14.3% 低于对照组的30.4%,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诊断结果本次行超声检查确诊48 例,在42 例术后确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5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5 例,桥本甲状腺炎2 例;6 例术后确诊的恶性肿瘤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见表2,图1。 男,52 岁,超声可见左右侧叶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楚,无明显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散在点样强光点,CDFI 可见边缘中心点样血流信号,结合临床考虑结甲,做穿刺活检。手术左侧叶结节切除送病理,结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其中良性结节占大多数。目前目前以手术切除及药物治疗为主。经皮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肿瘤治疗新方法,是在超声此导下将消融电极经皮置入病灶内,通过加热作用引起病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最后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从而达到微创局部灭活病灶的目的。该方法微创、不用开刀、皮肤表面不留疤痕、对新发或复发病灶的治疗重复性好。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技术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的优势: 1、门诊治疗或住院1日。 2、局部麻醉。 3、创伤小,无手术疤痕、美观。 4、不损害正常的甲状腺组织,无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后不需要终身服药。 适应证: (1)甲状腺良性结节,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存在主观症状,例如颈部不适或疼痛、呼吸或吞咽困难等;②美观需要;③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2)甲状腺恶性肿瘤,对失去再次手术、放疗及化疗机会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复发患者,可通过消融毁损病灶达到灭瘤或减瘤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禁忌症: (1)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出血倾向。 (2)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治疗。 (3)胸骨后肿瘤。 术前准备: (1)影像检查:超声或超声造影等。以详细了解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形态、大小、结节内部及周边血供情况及结节与周边结构的关系,确定最佳进针部位和途径。 (2)其他检查: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合并心肺疾病者检查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肺功能、喉镜检查。 (3)血液化验:血清四项、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血清降钙素等。 (4)穿刺活检:术前需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5)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治疗前向病人或家属说明病情并介绍射频治疗的意义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6)对有出血倾向者,术前后用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

(完整word版)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清晰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由触诊发现的4%~7%增至19%~69%,而且,在触诊发现的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中,20%~48%经超声检查发现为多个结节,在女性和老年人群更为多见。 一般而言,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结节有原发性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屯状腺滤泡细胞癌、Hürthle细胞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MTC)、淋巴瘤以及罕见的继发性转移癌等[1]。临床上,甲状腺恶性肿瘤以前2种多见,分别占70%和15%左右。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愈后较好。值得庆幸的是,甲状腺结节大多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仅占其中的5%~10%。不过,Burgess和Tueker[2]。报道,近1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尤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更为明显。所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非常关键。以下简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发病隐匿,较少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通过体格检查或自身触摸或影像学检查而发现。临床上,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必须对甲状腺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仔细检查和评估,并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证据包括:(1)颈部接受大剂量放射线辐射或射线治疗史;(2)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

腺瘤综合征(MEN)或乳头状甲状腺癌家族史;(3)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4)男性患者甲状腺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病变;(5)结节增长迅速,且直径超过2cm;(6)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7)结节质地硬、形状不规则、固定;(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下列4种情况甲状腺结节恶性变的可能性相同: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触及的结节、意外甲状腺结节(即偶然瘤)[3]。另外,现有资料提示,甲状腺小结节和甲状腺大结节具有一样的侵犯性,能侵犯甲状腺包膜、周围淋巴结,故认为结节大小不是判断其是否有侵犯性的指标[4]。 总体而言,病史和临床表现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仅仅起到参考作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确诊需要参考其他辅助检查指标。 二、实验室检查 虽然绝大部分甲状腺结节功能都正常,但促甲状腺素(TSH)仍被推荐为必测项目[5]。检测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灵敏性,以区分甲状腺功能正常、减退(甲减,TSH升高)和亢进(甲亢,TSH降低)。大多数权威指南提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应首先行TSH测定,如果TSH低于正常,下一步行甲状腺核素显像,以判断结节是否为功能性。因为除极少数的甲状腺滤泡性腺癌表现为热结节外,功能性结节绝大多数均为良性病变,因此,显像确定为功能性者一般不需要再行细胞学检查。如果TSH正常或增高,应做甲状腺超声或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适合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血流频谱、AFP水平及生存率变化。结果术后1-2周40例病灶内动静脉血流频谱几乎消失,术后1个月25例患者肿瘤体积缩小20%以上,术后半年87%的患者AFP明显下降,所有患者随访1-9个月,平均5个月,目前均存活。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杀伤肿瘤较彻底,对机体损害较轻,疗效确切而满意,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肝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安全、方便、价廉的特性,3cm以下肿瘤已完全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毁损【1】我们总结2007-2008年收治46例行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现分析如下: 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1-12月收住的经影像学和临床诊断为肝癌而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肝癌的诊断标准为: 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有肝癌临床表现,,同位素检查、超声显像、CT检查、肝动脉造影、X线横膈征、肝功能酶学检查等。有3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和良性肿瘤者。(3)AFP≥500ng/ml持续1个月以上或AFP≥200ng/ml持续2个月以上,排除其他引起AFP升

高的因素。纳入标准:(1)肿瘤数目小于3个,单个肿瘤直径小于5cm;(2)不适合或不愿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排除标准:(1)肺动脉高压(2)弥漫性肝癌(3)晚期广泛转移患者(4)失访和死亡的患者。 符合入选条件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在21-81岁,平均年龄56岁。右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有15例,其余为体检时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36例(78.3%)、ChildA37例(80..4%)、ChildB8例(17.4%)、ChildC1例(2.2%);24例(52.2%)同时伴有AFP 增高,肿瘤直径在0.7-5cm,平均2.8cm;肿瘤数目1-3个,平均1.5个,伴有肝硬化38例(82.6%). 仪器设备 引导采用GELOGIQ7、GEVIVID4及Acuson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5.0MHz。射频仪器采用四川绵阳电子仪器厂生产的LDRF-120S 射频治疗仪。射频发生器功率10~120 W,频率400 kHz。 方法 患者术前取平卧或侧卧位,超声观察肝脏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门脉有无栓子,有无肝内外转移,测量瘤体大小,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区的血流分布情况,测量瘤体周边或瘤体内血流速。然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好进针路径,利多卡因局麻,用小圆刀切开一长5 mm皮肤切口,将直径3.5 mm射频针快速进入肝脏肿瘤内部,射频针完全伸展后针尖到射频针中心位置的距离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其中良性结节占大多数。目前目前以手术切除及药物治疗为主。经皮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肿瘤治疗新方法,是在超声此导下将消融电极经皮置入病灶内,通过加热作用引起病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最后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从而达到微创局部灭活病灶的目的。该方法微创、不用开刀、皮肤表面不留疤痕、对新发或复发病灶的治疗重复性好。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技术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的优势: 1、门诊治疗或住院1日。 2、局部麻醉。 3、创伤小,无手术疤痕、美观。 4、不损害正常的甲状腺组织,无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后不需要终身服药。 适应证: (1)甲状腺良性结节,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存在主观症状,例如颈部不适或疼痛、呼吸或吞咽困难等;②美观需要;③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2)甲状腺恶性肿瘤,对失去再次手术、放疗及化疗机会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复发患者,可通过消融毁损病灶达到灭瘤或减瘤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禁忌症: (1)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出血倾向。 (2)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治疗。 (3)胸骨后肿瘤。 术前准备: (1)影像检查:超声或超声造影等。以详细了解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形态、大小、结节内部及周边血供情况及结节与周边结构的关系,确定最佳进针部位和途径。 (2)其他检查: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合并心肺疾病者检查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肺功能、喉镜检查。 (3)血液化验:血清四项、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血清降钙素等。 (4)穿刺活检:术前需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5)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治疗前向病人或家属说明病情并介绍射频治疗的意义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6)对有出血倾向者,术前后用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 并发症和处理: (1)颈部灼热感及疼痛:较常见的并发症,有时会放射至头、牙、双肩和胸,一般于术中出现,降低功率或中止治疗即刻缓解,不需止痛药。 (2)发热:少见,主要是机体对射频高温的反应性发热及对坏死组织的吸收热,对症治疗即可消退。 (3)甲状腺外血肿:多于1月内消失。 (4)喉返神经损伤: 较严重的并发症,我科采用最先进最专业的的消融技术,最大程度避免神经损伤的发生。 (5)甲状腺功能异常:少见且轻微,无需用药,一般一周时会发现,一月后检查即恢复正常。 (6)其他并发症:罕见,如感染、重要结构损伤(包括喉部皮肤、气管、食管、血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