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温度采集模块

模拟温度采集模块
模拟温度采集模块

模拟温度采集模块

4.12.1 设计目的及任务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基于模拟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采集和显示系统。

功能指标:

?AD分辩率:8位或以上

?温度采样精度:± 1℃

?测试温度范围:0~40℃

?电源电压:单电压5V

?可以和单片机结合并显示。

设计要求:所设计的温度采集、转换和显示电路应满足EDP实验仪系统设计要求,并能与整个系统有效结合。

以下是采用热敏电阻的温度采集系统的原理以及采用TLC1543 AD芯片的设计范例及其相应电路的讲解,仅供参考。

4.12.2 设计原理

系统大体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电阻和热敏电阻组成的电桥;

"由OP07组成的差动放大调理电路;

"由TLC1543组成的AD模数转换电路。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1、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电子元件,通常有两种类型的热敏电阻。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反之称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NTC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在温度测控、现代电子仪器及家用电器中有广泛用途。

2、调理电路

由于传感器直接输出的模拟量幅度一般较低,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传感器的后端一般要进行调理,调理电路通常选用运算放大器完成。本系统采用OP07组

成一个差分放大器完成后续幅度放大和隔离。

OP07 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具有极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压温漂、噪声电压。可广泛应用于稳定积分、精密绝对值电路、比较器及微弱信号的精确放大,其特点包括:

"低的输入噪声电压幅度—0.35 μVp-p (0.1Hz ~ 10Hz)

"极低的输入失调电压—10 μV

"极低的输入失调电压温漂—0.2 μV/ ℃

"具有长期的稳定性—0.2 μV/Mo

"低的输入偏置电流—± 1nA

"高的共模抑制比—126dB

"宽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14V

"宽的电源电压范围—± 3V ~± 22V

OP07运算放大器的引脚见图4-12-1。

图4-12-1:OP07运算放大器引脚图

设计用OP07组成一个差动放大器,用以放大电桥输出信号,如下图4-12-2所示:

Rf

Ui1

Ui2Uo

图4-12-2:采用OP07的差分放大器

输入信号分别加之OP07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当R2=R1,Rf=R3时,输出电压Uo 为

f

o i 2i11

R U (U -U )R =

3、 AD 模块TLC1543

AD 模数转换模块TLC1543的具体用法请参考4.9节。

4.12.3 参考设计内容

1、接口定义

EDP 试验仪热敏电桥模块接口定义见图4-12-3,可以采用面包板自行焊接。

2、设计原理

参考设计通过一个热敏电阻和三个固定阻值的电阻搭成一个电桥,通过取电桥两端的电压值(这样做精度更高),再经过一个差动放大器放大,可以有效抑制零点漂移。放大后的信号送入TLC1543 AD转换后经单片机处理。每一个采样放大后的电压值都对应单片机中已经建好的表中的一个温度值,这样就可以根据当前电压值得到目前环境下的温度,再通过LCD显示。原理图如图4-12-4,其中热敏电阻标称阻值为47欧姆。

图4-12-4:模拟温度前端调理部分设计参考图

整个温度采用系统的原理框图见图4-12-4。

3、软件设计方法

软件设计的关键是建立电桥输出电压和实际温度的对应表,即程序中的u_data{}数组。这个数组的数值均通过实验确定,输出的电压值送到TLC1543的第4通道。例4-12-1是温度采集模块的参考程序。

例4-12-1:温度采集模块的参考程序

#include

#include

uint read1543(uchar port);

uchar xdata ad_result[16]={0}; //AD转换结果

uchar bbb[]={" TLC1543 TEST "};

float JiZhun_AD=2.5;

float xdata u_data[30]=

{ 0.750,0.757,0.762,0.769,0.774,0.779,0.803,0.808,0.813,0.823,

0.833,0.837,0.842,0.847,0.854,0.862,0.863,0.864,0.872,0.876,

0.881,0.889,0.894,0.898,0.906,0.911,0.916,0.920,0.923,0.927,

};

//====================================

void main()

{

ulong AD_ad=0;

int i,T_data=0,U_data=0;

float AD_Data=0.0,TEMPRA TURE=12.5;

PORT=0x03; //BA口输出

lcd1602init(); //液晶初始化

lcd_clear();

while(1)

{

AD_ad = read1543(4); //4 - - - - 第4号通道(0--10)

AD_Data = ((float)AD_ad)*JiZhun_AD/1024+0.0005;

for(i=0;i<30;i++)

{

if(AD_Data < u_data[0]) TEMPRA TURE=26.0;

else

{

if( (AD_Data >= u_data[i]) && (AD_Data < u_data[i+1]) ) TEMPRA TURE=26.0+0.5*i;

else if(AD_Data > u_data[29]) TEMPRATURE=30.0;

}

}

T_data=(int)(TEMPRA TURE*10);

U_data=(int)(AD_Data*1000);

ad_result[11]=T_data%10+'0';

ad_result[10]='.';

ad_result[9]=T_data/10%10+'0';

ad_result[8]=T_data/100+'0';

ad_result[7]=' ';

ad_result[6]=' ';

ad_result[5]='V';

ad_result[4]=(U_data%10)+'0';

ad_result[3]=(U_data/10%10)+'0';

ad_result[2]=((U_data/100)%10)+'0';

ad_result[1]='.';

ad_result[0]=(U_data/1000)+'0';

lcd_string(ad_result,2); //显示AD转换结果

lcd_string(bbb,1);

}

}

//==============================================

4、设计步骤

"把电源模块、CPU模块、电桥模块、AD模块、LCD模块插在正确的位置上,并把跳帽进行正确短接;

"建立Keil工程,编辑、编译源代码并生成可下载的HEX文件;

"连接串口线,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使用STC-ISP软件下载程序;

"观察LCD显示的数据,直到能够正确显示;

八、控温模块与温度采集

八、控温模块与温度采集 1、通过串行口采集数据 模块与计算机通过串行口连接如图6所示。计算机的串行口1或串行口2通过RS232到RS485转换器(可以选用ADAM4520)转换成为RS485标准,各个采集模块以RS485总线形式和计算机相连。ADAM4520的DATA+和DUT模块的T+相连,DATA-与T-相连。+24V 电源也对应连接。一般一个系统可直接连接32个模块,超过32个需要加中继器。 图6 采集模块连接图 在工作状态下,主机仅从DUT模块中读取数据。即主机发送读数据命令串,模块返回当前数据。模块响应时间一般小于70mS(9600波特时)。若超过70mS没有响应,可以重发。连续三次没有响应,进行错误告警。随产品提供各种语言数据采集源程序,这些程序也可以访问我们的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8c3927569.html,得到。 2、通过异步并行接口采集温度数据 (1)、隔离异步并行接口输出时序及应用

模块内有一波特率控制字除用以选择串行通讯波特率和奇偶校外,还控制DUT-4000的并行接口的输出时序。 验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校验请求字节通讯协议选择波特率其中,D7=0 串行通讯无校验方式;D7=1 串行通讯奇校验方式。D6=0 并行接口无条件输出,每2.16秒(不滤波0.72S)输出8个通道数据;D6=1并行接口请求输出,IN+和IN-为ON请求输出一次数据。D5=0 并行接口半字节输出,每次输出4位二进制数;D5=1 并行接口字节输出,每次输出8位二进制数。D4~D3选择通讯协议。D2~D0选择串行通讯波特率。 (2)、无条件半字节输出时序 当模块内波特率控制字的D6=0、D5=0选择并行无条件半字节输出,接口时序如图7和图8所示,选通脉冲STB可以是上升沿选通或下降沿选通,由板上的DIP开关S4选择。S4=OFF,上升沿选通(默认状态);S4=ON,下降沿选通。数据由D3~D0输出,每个半字节(4位二进制)输出时间为20mS(默认),选通脉冲STB高电平和低电平时间各为10mS。每个通道数据分4次输出,依次由低到高。数据为两个字节二进制补码,表示温度乘10的数据。每次连续输出8个通道共16个字节,输出时间为640mS。模块在滤波工作方式下每2.16S 转换完8个通道数据,然后按上述时序输出。不滤波方式下0.72S输出一次数据。并行接口的输出时间可以由设置程序设置,参见DUTSET说明。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4年春季学期 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践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传感网络是多学科的高度交叉,知识的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决定了其不需要较高的传输带宽,而要求较低的传输延时和极低的功率消耗。IEEES02.15.4/ZigBee 技术是近年来通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低复杂度的特点和高可靠性、组网简单、灵活等优势,逐渐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此次课设设计并实现了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的分布式温度湿度监控系统。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采集、SHT10、串口通信

正文: (4) 一、前言 (4) 二、基本原理 (5) 2.1 SHT10引脚特性 (5) 2.2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8) 2.3 CC2530串口通信原理 (9) 2.4 Zig Bee 简介 (10) 三、系统分析 (16) 四、详细设计 (18) 4.1硬件设计 (18) 4.2 软件设计 (21) 4.3 设计结构图 (21) 4.4 代码 (22) 总结 (33) 参考文献 (34)

正文: 一、前言 物联网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定制,适用于不同应用场合,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人类对环境信息的感知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某些特殊工业生产领域和室内存储场合对环境要求显得特别苛刻;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环境环境检测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包含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个层面;传输层常见的有温湿度、烟感、一氧化碳、压力等物联网传感器模块,传输层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部分,应用层包括各种终端。 在室内环境监测领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ZigBee 技术可以实现、准确、完整、可靠的反应环境信息,做到实时监控。 基本原理: 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到数据后,通过给RS232串口增加ZigBee功能,替代设备电缆线进行无线传输,串口传输设计为双向全双工,无硬件流控制,强制允许OTA(多条)时间和丢包重传。本次课设采用的senser节点中烧写EndDeviceEB程序,

多路温度采集系统

小型多路温控采集系统设计一.系统说明

本系统采用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控制温度采集及显示。 温度传感器选用DS18B20,其单总线的通信方式可以减少系统的线路连接。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和℃,可实现高精度测温。 同时本系统选用LCD1602作为显示器件,能够同时显示16x02即32个字符(16列2行)。其显示清晰,并可以显示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常用的符号、和日文假名等,满足了系统要求。 二.系统电路图 三、程序流程图 四、程序解读 注:程序分两部分。可以先用程序二读出各个器件的序列号,再将序列号填入程序一的SN[4][8]数组中,若要加入更多的器件可以扩大数组,并在程序中增加读显的循环次数。 1.程序一:已知各个器件序列号读取温度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TMP[4]; 0”1”0c1”2”3”4”序二:读取DS18B20序列号程序 注:读ROM时,只能有一个器件与单片机通信。可以逐个相连来读出其ROM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int sn[8]={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10}; sbit DQ=P3^7;//ds18b20与单片机连接口 sbit RS=P3^0; sbit RW=P3^1; sbit EN=P3^2; void delay1ms(unsigned int ms)//延时1毫秒(不够精确的)

线性光耦原理与电路设计,4-20mA模拟量隔离模块,PLC采集应用

1. 线形光耦介绍 光隔离是一种很常用的信号隔离形式。常用光耦器件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由于光耦电路简单,在数字隔离电路或数据传输电路中常常用到,如UART协议的20mA电流环。对于模拟信号,光耦因为输入输出的线形较差,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限制了其在模拟信号隔离的应用。 对于高频交流模拟信号,变压器隔离是最常见的选择,但对于支流信号却不适用。一些厂家提供隔离放大器作为模拟信号隔离的解决方案,如ADI的AD202,能够提供从直流到几K的频率内提供0.025%的线性度,但这种隔离器件内部先进行电压-频率转换,对产生的交流信号进行变压器隔离,然后进行频率-电压转换得到隔离效果。集成的隔离放大器内部电路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模拟信号隔离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使用线形光耦。线性光耦的隔离原理与普通光耦没有差别,只是将普通光耦的单发单收模式稍加改变,增加一个用于反馈的光接受电路用于反馈。这样,虽然两个光接受电路都是非线性的,但两个光接受电路的非线性特性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反馈通路的非线性来抵消直通通路的非线性,从而达到实现线性隔离的目的。 市场上的线性光耦有几中可选择的芯片,如Agilent公司的HCNR200/201,TI子公司TOAS的TIL300,CLARE的LOC111等。这里以HCNR200/201为例介绍2. 芯片介绍与原理说明 HCNR200/201的内部框图如下所示 其中1、2引作为隔离信号的输入,3、4引脚用于反馈,5、6引脚用于输出。 1、2引脚之间的电流记作IF,3、4引脚之间和5、6引脚之间的电流分别记作IPD1和IPD2。输入信号经过电压-电流转化,电压的变化体现在电流IF上,IPD1和IPD2基本与IF成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分别记为K1和 K2,即 K1与K2一般很小(HCNR200是0.50%),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HCNR200的变化范围在0.25%到0.75%之间),但芯片的设计使得 K1和K2相等。在后面可以看到,在合理的外围电路设计中,真正影响输出/输入比值的是二者的比值K3,线性光耦正利用这种特性才能达到满意的线性度的。

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题目: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 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响应快等优点。但由于其输出的是模拟量,而现在的智能仪表需要使用数字量,有些时候还要将测量结果以数字量输入计算机,由于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其实现环节就变得非常复杂。硬件上需要模拟开关、恒流源、D/A转换器,放大器等,结构庞大,安装困难,造价昂贵。新兴的IC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由于可以直接输出温度转换后的数字量,可以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情况下,大大简化系统软硬件设计。这种传感器的测温范围有一定限制(大多在-50℃~120℃),多适用于环境温度的测量。DS18B20可以在一根数据线上挂接多个传感器,只需要三根线就可以实现远距离多点温度测量。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该系统要求包含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可用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和键盘输入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设计的系统可以从键盘输入设定温度值,当所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进行报警,同时能实时显示温度值。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1)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及DS18B20的编程;2)矩阵式键盘的设计与编程;3)经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的实际调试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微机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要求可以从键盘上接收温度设定值,当所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进行报警(可以是声音报警,也可是光报警) 2、能实时显示温度值,若用Proteus做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四、课程设计内容 1、人机“界面”设计; 2、单片机端口及外设的设计; 3、硬件电路原理图、软件清单。 五、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报告中提供如下内容:

温度监测报警系统

温度监测报警系统

目录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 1 - 摘要.................................................................................................................................... - 6 - 关键词.................................................................................................................................... - 7 - 第一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 温度检测系统在国内外状况 (1) 第二章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3) 2.1 总体设计方案 (3) 2.2 温度检测及参数 (3) 2.2.1 温度检测 (3) 2.2.2 温度参数 (4) 2.3 A/D转换模块 (4) 2.4 传感器 (5) 2.4.1传感器的简介 (5) 2.4.2 AD590性能特点与内部结构 (5) 2.5 温度显示电路 (8) 2.6 单片机简介 (9) 2.6.1 AT89C51特性 (9) 2.6.2 引脚图 (10) 2.6.3 管脚说明 (10) 2.6.4 复位键控制模块 (12) 2.7 报警电路 (12) 第三章软件设计 (13) 第四章系统的仿真与实现 (15) 4.1 概述 (15) 4.2 功能特点 (15) 4.3 电路功能仿真 (16)

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150712117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高宇照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21 学号201150712117 系(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张秋慧(讲师) 完成时间2012 年 5 月13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 前言 . (1) 1.1 背景介绍 (1) 1.2 研究设计意义及目的 (1) 1.3 发展情况 (2) 1.4 本设计主要内容 (3) 2 设计任务及方案论证 (4) 2.1 设计任务 (4) 2.2 设计方案的论证 (4) 2.3系统框图设计 (6) 3 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7) 3.1系统模块及模块介绍 (7) 3.1.1 系统整体模块控制 (7) 3.1.2 模块介绍及原理 (7) 3.2 系统基本硬件组成设计 (14) 3.2.1微机芯片工作电路设计 (14) 3.2.2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15) 3.2.3LCD1602的显示设计 (17) 3.2.4 报警电路的设计 (18) 3.2.5 电源部分的设计 (19) 3.3 系统设计的电路结构图 (21)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22) 4.1 主程序设计 (22) 4.2 子程序设计 (23) 5 系统调试与性能分析 (27) 5.1 系统调试 (27) 5.2 性能分析 (29) 结论 (31) 致谢 (32)

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温度采集装置 班级:数控技术0901 学号: 课程设计时间:2011.12.5—12.11

目录 1 设计任务 (2) 2 确定设计方案 (3) 2.1 温度传感器—AD22100K (3) 2.2 A/D转换器—ADC0809 (4) 2.3 单片机的选择—80C51 (6) 2.4 显示器接口—LED动态显示接口 (8) 3 硬件电路的设计 (10) 3.1 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器的接口电路 (10) 3.2 A/D转换器与89C51的接口电路 (10) 3.3 89C51与显示器间的接口电路 (11) 3.4 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的设计 (12) 4 软件设计 (13) 4.1温度采集的主程序流程图 (13) 4.2 程序清单 (15) 5 心得体会 (20) 附录 (21) 温度采集装置 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温度采集系统,要求按1路/s的速度顺序检测8路温度点,测温范围为+20℃~+100℃,测量精度为±1%。要求用5位数码管显示温度,最高位显示通道号,次高位显示“—”,低三位显示温度值。 2、设计方案 2.1 温度传感器—AD22100K AD22100K是有信号调节的单片温度传感器,工作温度范围为-50~+150,信号调节不需要调节电路、缓冲器和线性化电路,简化了系统设计。输出温度与电压和电源电压的乘积(比率测量)成比例。输出电压摆幅为0.25V(对应-50℃)和4.75V(对应150℃),用5V单电源工作。 2.1.1 AD22100K的引脚图如2.1.1 图2.1.1 AD22100K的引脚图 注:1.V电源 4.GND接地 2.U输出 3、5~8 NC不连接

0-10V模拟量采集模块,模数转换器

C2000 MDV8为通道隔离增强型智能模拟量数字量采集器,8路24位高精度电压型模拟量输入(量程为-10V~10V),采用通道隔离、全差分输入、插补输出设计,确保设备适用于更加复杂的环境。2路数字量(干接点)输入,RS485接口光电隔离和电源隔离技术,有效抑制闪电,雷击,ESD和共地干扰。且支持用户标定,满足了几乎所有情况对精度的要求。为系统集成商、工程商集成了标准的Modbus RTU协议。通过RS-485即可实现对远程模拟量和开/关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下层设备通常有接近开关、机械开关、按钮、光传感器、LED以及光电开关等数字量开关设备及PH、电导计、温度计、湿度计、压力计、流量计、启动器和阀门等模拟量设备。 特点: →8路模拟量(电压量)输入; →2路数字量干接点输入; →I/O与系统完全隔离; →AI分辨率:24位; →AI输入通道采取全差分输入,支持标定,插补输出; →模拟量输入通道之间完全隔离,隔离度350VDC; →AI输入测量范围:-10V~10 V ; →采用Modbus RTU通信协议; →RS485通信接口提供光电隔离及每线600W浪涌保护; →电源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和防反接功能; →安装方便。 1.2 技术参数 模拟量接口AI 8路差分输入 AI分辨率24bit AI量程-10V~10 V(可标定)AI通道隔离度350V DC AI输入阻抗1MΩ 数字量输入接口 DI 2路干接点输入 DI保护过压小于240V ,过流小于80mA 串口通讯参数接口类型RS-485 波特率1200~115200bps 数据位8

奇偶校验 None 停止位 1 流量控制 None 通信协议 Modbus RTU 串口保护 串口ESD 保护 1.5KV 串口防雷 600W 串口过流,过压 小于240V ,小于80mA 电源参数 电源规格 9-24VDC (推荐12VDC) 电流 100mA@12VDC 浪涌保护 1.5kW 电源过压,过流 60V ,500mA 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湿度 -25~85℃,5~95%RH ,不凝露 储存温度、湿度 -60~125℃,5~95%RH ,不凝露 其他 尺寸 72.1*121.5*33.6mm 保修 5年质保 MDV8外观

SHT11温湿度采集模块

SHT11温湿度采集模块 通讯接口功能说明(V1.1) UART通讯数据格式: 起始符:一个数据包的开始 停止符:一个数据包的结束 地址说明:接收下位机的地址(FF为广播地址),是本机地址则将接收数据,否则丢弃该数据包 字节数说明:说明数据段的长度(0~65535字节) 命令码说明:(可扩展) 1、00检测命令定义:检测下位机的状态。返回时使用1字节数据段: 01=正常 00=传感器坏或者没有连接 2、01设置测量精度:使用1字节数据段: 01= 8bit 湿度/12bit 温度 00=12bit 湿度/14bit 湿度 例:对1号下位机设置高精度 80 01 0001 01 00 7F 1号下位机将回传 80 01 0001 01 00 7F

3、11测量湿度和温度:使用0字节数据段。 例:让2号下位机测量湿度和温度80 02 0000 11 7F 2号下位机将回传 80 02 000B 11 12 07060504 13 00020908 02 7F (湿度76.54%和温度29.8℃奇偶校验码02) 4、21批量传输数据:若下位机有数据存储功能,此命令可回传历史数据(预留) 数据段格式说明:分三部分 1、湿度数据开头字符12,后面紧跟4字节湿度数据(BCD码),其中前2字节为 整数部分,后2字节为小数部分。 例:06070504湿度为67.54% 2、温度数据开头字符13,后面紧跟4字节温度数据(BCD码),其中前3字节为 整数部分,后1字节为小数部分,第1字节值为0F(负值)、00(温度百位为0)、01(温度百位为1)。 例:0F010203温度为-12.3℃ 00020908温度为29.8℃ 01000302温度为103.2℃ 3、数据段数据校验码,校验方式: 奇偶校验、数据长度:1字节。采用异或累加 算法。校验范围:数据段前两部分。 上位机每发送一个数据包,对应下位机将回传一个相同地址码和命令码的数据包,表示正确接收命令。对于高精度同时测量湿度和温度,最长回传时间小于400毫秒。 UART波特率暂定为9600bps。

基于组态王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组态王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11届欧阳丰学号:200794303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化要求随着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分布 式系统发展以及控制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通讯需要,组态软件设计的监控系统广受欢迎并逐步普及。为了温度的监测和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设计了基RS—232总线和组态王的温度监测系统。上位机利用组态王设计数据显示与曲线绘制的图形界面,通过RS—232总线与下位机通信 ,下位机采用单片机实现数据的采集并通过串行通信上传数据,将 DS18B20采集的温度信息实时显示出来并传送给上位机。本文给出了系统总体结构、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实现流程图。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准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组态王DS18B20 RS—232 温度监测通信协议

Design o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Kingview Ouyang Feng NO:2007943037,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2011, Dep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engY i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 Abstract: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ceasing progress, industrialization requirements 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increases, a distributed system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rol equipment and monitoring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eds, configuration software design of monitoring system and gradually popularizing popular. To achieve remot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working, the remot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is designed. In the system, the PC communicates with the MCU through RS232 bus. The MCU gets the temperature data from DS18B20, a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Then data are displayed and sent to the PC. In the article,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the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circuit and the software flow chart are given. Practice indicates that the system has advantages of accurate measurement, wide temperature range and convenient controlling. Key word:Kingview; DS18B20; RS—232; T emperature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华南理工大学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外文原文名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MCS-51 series 中文译名MCS-51系列的功能和结构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一班 学生黎杰明 学生学号 3 指导教师吴实 填写日期2016年3月10日 页脚.

外文原文版出处:《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journal》1990, V ol.33 (12), pp.16-ff 译文成绩:指导教师(导师组长)签名: 译文: MCS-51系列的功能和结构 MSC-51系列单片机具有一个单芯片电脑的结构和功能,它是英特尔公司的系列产品的名称。这家公司在1976年推出后,引进8位单芯片的MCS-48系列计算机后于1980年推出的8位的MCS-51系列单芯片计算机。诸如此类的单芯片电脑有很多种,如8051,8031,8751,80C51BH,80C31BH等,其基本组成、基本性能和指令系统都是相同的。8051是51系列单芯片电脑的代表。 一个单芯片的计算机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一个8位的微处理器(CPU)。(2)片数据存储器RAM(128B/256B),它只读/写数据,如结果不在操作过程中,最终结果要显示数据(3)程序存储器ROM/EPROM(4KB/8KB).是用来保存程序一些初步的数据和切片的形式。但一些单芯片电脑没有考虑ROM/EPROM,如8031,8032,80C51等等。(4)4个8路运行的I/O接口,P0,P1,P2,P3,每个接口可以用作入口,也可以用作出口。(5)两个定时/计数器,每个定时方式也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或定时控制实现计算机。(6)5个中断(7)一个全双工串行的I/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I口/发送器(UART)),它是实现单芯片电脑或单芯片计算机和计算机的串行通信使用。(8)振荡器和时钟产生电路,需要考虑石英晶体微调能力。允许振荡频率为12MHz,每个上述的部分都是通过部数据总线连接。其中CPU是一个芯片计算机的核心,它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是由算术单元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算术单元可以进行8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ALU单元是其中一种运算器,18个存储设备,暂存设备的积累设备进行协调,程序状态寄存器PSW积累了2个输入端的计数等检查暂时作为一个操作往往由人来操作,谁储存1输入的是它使操作去上暂时计数,另有一个操作的结果,回环协调。此外,协调往往是作为对8051的数据传输转运站考虑。作为一般的微处理器,解码的顺序。振荡器和定时电路等的程序计数器是一个由8个计数器为2,总计16位。这是一个字节的地址,其实程序计数器,是将在个人电脑进行。从而改变它的容可以改变它的程序进行。在8051的单芯片电脑的电路,

虚拟仪器温度采集系统

内蒙古科技大学虚拟仪器期末大作业 题目:虚拟仪器温度采集系统 姓名:王伍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1067112240 班级:测控10-2班 教师:肖俊生 时间:2013年6月18日

一、设计题目:虚拟仪器温度采集系统 二、设计要求: 1.连续采集温度信号,并存储 2.温度上下限报警功能,上下限可调 3.华氏、摄氏可转换显示 三、设计思路: 该设计是以计算机和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为核心,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完成对温度信号进行数据采集,计算机主要完成温度信号的分析、显示和控制等功能。设计中采用Intel 公司的89C51 单片机完成数据采集,采用A D 5 7 4 完成数据的A/D 转换。图2 为AD574 与89C51 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1.设计虚拟前面板 温度监测软件设计本系统以labview8.5 作为开发工具。现以仿真数据为例来讲述系统软件对温度的监测、报警及显示功能。利用labview8.5编程使温度可以在华氏和摄氏之间随时进行切换,同时对温度实时监测。当温度超过上限要求时会及时点亮报警灯进行报警并显示每次采集过程中累加的报警次数,报警的上限值可以通过前面板的输入控件改变其值。采集进度定义为每次采集100 点。为了防止程序陷入死循环每次采集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0ms。开始采集后在整个采集过程中可以暂停采集以便随时对温度进行观察。 2、编辑流程图 每一个程序前面板都对应着一段框图程序框图程序用

LabVIEW 图形编程语言编写.可以把它理解成传统程序的源代码。框 图程序由端口、节点、.图框和连线构成。其中端口被用来同程序前 面板的控制和显示传递数据.节点被用来实现函数和功能调用.图框 被用来实现结构化程序控制命令.而连线代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流.定义了框图内的数据流动方向 3、运行检验 检验是否能够完成系统的功能.改变相应参数进行进一步验证.以方便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从而方便实际器件的设计、调试。4、功能描述 创建一个VI程序模拟温度测量:把创建的温度计程、序 T(hermometerVI1作为一个子程序用在当前新建程序里.先前的温 度计子程序用于采集数据.而当前的程序用于显示温度曲线.并在前 面板上设定测量次数和每次测量间隔的延时;再创建一个新VI程序,进行温度测量,并把结果在波形图表上显示:利用新创建的VI程序.再输入新的字符串;据采集过程中。实时地显示数据;当采集 过程结束后,在图表上画出数据波形.并算出最大值、最小值和平 均值(此处只使用摄氏温度单位):修改TemperatureAnalysis.VI DemoReadVohageVI程序以检测温度是否超出范围.当温度超出上限(High Limit)时,前面板上的LED点亮,并且有一个蜂鸣器发声。5、设计过程 创建一个VI程序模拟温度测量假设传感器输出电压与温度成 正比。例如.当温度为70时,传感器输出电压为0.7V。本程序也

组态王与多个模拟量采集模块通讯

使用组态王与多个模拟量采集模块通讯如何使用组态王软件与多个模拟量采集模块通讯,构成一个采集系统呢?其实做起来很简单,采集模块一般都支持485通讯,只需要将几个采集模块用485数据线并联起来,再用232转485模块与电脑相连,就可以用组态王进行数据通讯了。连接示意图如下: 以下示例中就展示如何通过组态王进行简单配置与四个模拟量采集模块组成一个简单采集系统的过程。 首先根据需要采集的数据的信号类型及量程选择采集模块,本示例中选用DAQM-4202,它具有8个模拟量采集通道,并且每个通道都能按照需要设置量程。 打开产品自带光盘,使用上位机软件设置采集模块的通讯参数、设备地址以及每个通道的采集量程。本示例中分别设置四个采集模块地址为1、2、3、4,波特率9600、无校验。分别按照需要设置个模块量程,有-10 ~ 10V, 0 ~ 20mA等多个量程可选。

接下来要在组态王中配置相应设备。打开组态王软件,新建一个项目,在左侧设备选项中,选择COM1,双击新建,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设备驱动PLC 莫迪康ModbusRTU 。

接下来点下一步,按照提示分别设置设备名称、设备地址、通讯方式

等内容。分别将四个模块添加到设备组态中。 接下来在数据库选项中选择数据词典,添加每个采集通道对应的变量。点击新建,在弹出窗口中设置变量的名称、选择变量类型为I/O 实数,最小原始值0、最大原始值65535,此处的最大值最小值为选择量程的上下限,按需要填写。下方设备连接选择刚添加的采集模块,每个通道寄存器地址可以从说明书中查到,数据类型选择USHORT。

以此类推,分别添加每个通道的采集值变量。 在画面选项中新建一个窗口,添加文本显示控件,连接到建立好的数据变量上之后,简单的采集系统就搭建完成。 保存工程,用串口通过232转485模块将采集模块连接到电脑上,运行新建的工程,在采集模块采集通道上加上相应的信号,就能在电脑

温度采集解决方案

目 录 第一部分:产品介绍.............................................- 3 - 一、适用行业...............................................- 3 - 二、产品结构...............................................- 3 - 三、用户需求...............................................- 3 - 四、产品特点...............................................- 5 -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 8 - 一、系统简介...............................................- 8 - 二、远端部分设计...........................................- 9 - 三、网络部分设计..........................................- 12 - 四、中控部分设计..........................................- 13 - 第三部分:系统基本配置........................................- 20 -第四部分:常见问题的解答......................................- 21 -第五部分:设备技术指标........................................- 23 -第六部分:成功案例............................................- 26 -

基于LabVIEW的模拟温度采集系统

《虚拟仪器设计基础教程》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基于LabVIEW的模拟温度采集系统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N111 姓名:丁奇峰沈嘉祺陈挺 指导老师:文晓刚 日期:2015.1.8

基于LabVIEW的模拟温度采集系统 摘要: 利用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作为温度采集监测系统的开发平台,实现对温度的采集、显示、监测、报警等功能。利用图形化虚拟仪器技术不仅简化了系统硬件,软件实现也很方便,同时图形化的显示使结果更直观、准确,并给出了模拟的系统程序。 引言: 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仪器测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处理功能,突破了传统仪器在数据处理、显示、传输、存储等方面的限制。本文利用虚拟仪器平台,通过编写LabVIEW 软件对温度进行测量,可以减少硬件的重复开发,有利于系统的维护,也便于系统软件升级。 虚拟温度采集监测系统可对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并且对数据进行一定的监测,可以广泛的运用于需要温度监视的装置,成本更低,实现简单,可扩展性好,功能强大。 一、虚拟仪器 1.1 虚拟仪器概述 虚拟仪器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其功能由用户设计和定义,具有虚拟面板,其测试功能由测试软件实现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虚拟仪器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功能来模拟传统仪器的控制面板,以多种形式表达输出检测结果;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软件功能实现信号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处理;利用I /O 接口设备完成信号的采集与调理,从而完成各种测试功能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使用者用鼠标或键盘操作虚拟面板,就如同使用一台专用测量仪器一样。 1.2 虚拟仪器的图形化开发平台 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它广泛地被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实验室所接受,视为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LabVIEW 的编程环境包括两个面板:前面板和程序框图面板。通过编制虚拟仪器的前面板来模拟真实仪

单片机实验温度采集系统

单片机原理与运用 课 程 设 计 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温度采集与显示系统2012年7月4号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智能电子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产、工业 控制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单片机又称为嵌入式微型控制器,在智能 仪表、工业控制、智能终端、通信设备、医疗器械、汽车电器、导航系统和家 用电器等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当今电子信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 技术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温度采集与显示系统,详细 描述了利用液晶显示器件温度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原理,重点对传感器与单片机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地介绍了数字温度 传感器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进而对各部分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STC89C52结合构成了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 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单片机综合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编程及调试能力,通过对 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进行系统的编程和调试,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环境和 仿真调试工具及仪器仪表的实用,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代码的编写和编译,掌 握利用单片机硬件仿真调试工具进行单片机程序的跟踪调试和排错方法,掌握 示波器和万用表等杆塔工具在单片机系统调试中应用。 关键词:单片机STC89C52、DS18B20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器LCD1602、AT24C02数据存储芯片

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测量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学习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为了进行数据处理,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把温度信号通过单总线从数字温度传感器传递到单片机上。单片机数据处理之后,发出控制信息改变报警和控制执行模块的状态,同时将当前温度信息发送到LED进行显示。本系统可以实现多路温度信号采集与显示,可以使用按键来设置温度限定值,通过进行温度数据的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达到控制蜂鸣器和继电器的目的。 我所采用的控制芯片为AT89c51,此芯片功能较为强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对芯片的外围扩展,来达到对某一车间温度的控制和调节功能。 关键词:温度多路温度采集驱动电路 正文: 1、温度控制器电路设计 本电路由89C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ADC0809、窜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164、数码管、和LED显示电路等组成。由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将其

电压值送入ADC0809的IN0通道进行模数转换,转换所得的数字量由数据端D7-D0输出到89C51的P0口,经软件处理后将测量的温度值经单片机的RXD端窜行输出到74LS164,经74LS164 窜并转换后,输出到数码管的7个显示段,用数字形式显示出当前的温度值。89C51的P2.0、P2.1、P2.2分别接入ADC0809通道地址选择端A、B、C,因此ADC0809的IN0通道的地址为F0FFH。输出驱动控制信号由p1.0输出,4个LED为状态指示,其中,LED1为输出驱动指示,LED2为温度正常指示,LED3为高于上限温度指示,LED4为低于下限温度指示。当温度高于上限温度值时,有p1.0输出驱动信号,驱动外设电路工作,同时LED1亮、LED2灭、LED3亮、LED4灭。外设电路工作后,温度下降,当温度降到正常温度后,LED1亮、LED2亮、LED3灭、LED4灭。温度继续下降,当温度降到下限温度值时,p1.0信号停止输出,外设电路停止工作,同时LED1灭、LED2灭、LED3灭、LED4亮。当外设电路停止工作后,温度开始上升,接着进行下一工作周期。 2、温度控制器程序设计 本软件系统有1个主程序,6个子程序组成。6个子程序为定时/计数器0中断服务程序、温度采集及模数转换子程序ADCON、温度计算子程序CALCU、驱动控制子程序DRVCON、十进制转换子程序METRICCON及数码管显示子程序DISP。 (1)主程序 主程序进行系统初始化操作,主要是进行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 (2)定时/计数器0中断服务程序 应用定时计数器0中断的目的是进行定时采样,消除数码管温度显示的闪烁现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环境温度变化率进行采样时间调整。每当定时时间到,调用温度采集机模数转换子程序ADCON,得到一个温度样本,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传送给89C51单片机,

温度数据采集系统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和接收显示硬件电路主要包含温度数据采集、发送、接收和显示等模块,温度数据采集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DS18B20,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采用无线数据收 发模块PTR2000,整个系统采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各模块的协调控制,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介绍。 3.1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3.1.1 DS18B20 的性能特点 DS18B20 是由 DALLAS 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单线型智能数字温度传感器,是新一代适配微处理器的智能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具有体积小、接口方便和传输距离远的特点,在一根通信线上可以挂很多个 DS18B20,很方便。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独特的 1-Wire 接口,只需要一个端口引脚就可以进行通信;(2)具备多节点能力,能够简化分布式温度检测应用中的设计;(3)不需要外部元件; (4)可以直接从数据线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在 3~5.5V ;(5)在待机状态下可以不消耗电源电量;(6)测量温度范围在-55~+125℃;(7)在-10~+85℃时测量精度在±0.5℃;(8)可以用程序设定 9~12 位分辨率;(9)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温度的上下限报警设置。DS18B203 脚封装的管脚排列图如图 3.1.1 所示。、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