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设问教学点滴

数学课堂设问教学点滴

数学课堂设问教学点滴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在数学问题情景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存在着认知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分式的计算,大多数学生对分式的加减运算都懂得先通分再加减。可问学生能否用其它方法进行化简。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二是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

在合适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若思考时间很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或不完整,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的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回答时,又不断重复问题,或另外找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在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因为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却很活跃。

2、启发应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一般要让学生先思考一番,必要时也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使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学生的教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摘要:数学是高中课堂上的必修课,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出现的教学方法,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更能促进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提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提问;有效 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还是教师实施教育与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统一。处理好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又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本文中笔者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具体探讨了如何有效进行提问的若干策略。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

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3.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产生疲倦心理。适当地设置问题,丰富课堂的教学过程,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提问的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并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为了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应该掌握如下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提问时同样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提的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关注学生、理解学生。一方面,教师提问时要考虑到学生整体的年龄和语言接受水平,用语要简明扼要,避免繁复,词不达意;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要避免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的情况。2.提问必须有序。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整堂课提问的主次和先后,力求做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使所提的问题前后贯通。有序提问还要注意提问设计的渐进性,即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设计提问。3.重视知识的迁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作者姓名:张卫华 工作单位:奉新县冯川一小 论文题目: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冯川一小张卫华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数学知识的传递,其间关乎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语言的力量来完成。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和粗浅认识: 1. 数学教学语言的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严密性很高的学科。要表达数学的思想,传达数学的知识,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很高。数学教师对概念、规律、法则等知识点的叙述要严谨,一定要在自己熟练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叙述。 例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句话如果说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就不严密了。这两句话虽只有一字之差,所表达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添”表述的是一种动作与行为,而“加”所表述的是一种运算过程,显然,在这句话中,用“添”更确切。 再例如,老师平时喜欢说诸如“57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正确,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57”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还有像“是、比、占、转化”等,都是数学语言中的精华,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使自己的思维更严密,从而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 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当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营造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深入思考,开启思维。 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去年过第16个生日,而奶奶的孙子去年过第18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当学生的思维“断路”时,教师引导学生想:(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

专业读书心得《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笔记作为教师,能读到《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我觉得是很幸运的,读了这本书后对我帮助很大。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这些都给初出茅庐的我以很大的启发。 比如前段时间,我班学生上课发言明显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的表述也不尽人意,刚开始以为是他们年龄还小,表达能力欠缺,可就在我无意中看到这本《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书时,顿时让我的心里又惊喜又后悔,惊喜的是我有收获了一份财富,后悔的是曾经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书中刘可欣老师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 书中刘可欣老师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另类”、“错误”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议论,甚至是蔑视,如果此时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往往就再也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而刘老师她不会回避这样的问题,她会抓住这个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不会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于是,我把刘老师的这种方法用在了课堂上,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就连我们班最内向,而且成绩也差的王星会同学也举手回答问题了,像她这样的还有赵东钰、刘恒基、李宗林等。让我感受到他们由胆小、懦弱、犹豫逐步变得大胆、放松、表达自如了。

我想: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表述中,表达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在不断的交流中,思维才能得以提升和发展,才能相互启发影响衍出新的智慧。 通过这段时间的听课和被听课,有不少的收获,可是也发现了自己有许多的不足。结合听课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最深的是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好的老师在上课前充分备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课堂上富于表现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不会觉得学习是老师安排的一项任务,而是自己想要去参加,想去与同学交流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有序的交流,共同进步。自己还要在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堂生成时的应变能力上多下功夫。 学校进行的自育自学实践课,个人认为老师在小组讨论时一定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仔细观察倾听,为后面的回顾点拨做好准备,哪些是孩子已经明白的,哪些学生还说不清楚,说到哪一步了,老师都要能在小组讨论时一一了解,这样在点拨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切中关键。我自己在进行试验时,可以先进行同桌讨论示范,目前就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好像孩子还不能真正实行,先同位同学交流,慢慢在扩大到4人小组中,可能要好一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课前准备,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备好,在课堂上多一些互动,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思考交流,少一些机械练习,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学习天地。 田立莉老师曾感慨地说:“课堂教学,这是最平常又最广泛引人重视的教育问题。最平常是因为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天天在课堂里教

数学课堂之有效教学点滴谈

数学课堂之有效教学点滴谈 有效教学是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高效、有所收获的教学,是一线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它同样也是我追求的目标。 一、有效教学之“好学” 一次,上数学课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可有的学生竟然还忙着写作文《假如我是一名老师》,于是我便心生一计:“咱们别假如‘我是一名老师’了,从这节课开始咱就做个真正的老师,那么你想怎么上课呢?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说来让人惊讶,五分钟不到学生们就都交上来了。看着手中这一沓作业纸,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大家有如此高的热情,那从今天起咱们的数学课就由你们这些小老师来上好了,咱们来个‘优秀小数学老师’的评选。”学生们一下来了兴致,兴高采烈地议论起来,接下来我明确了几点要求:第一个老师由我从这些纸条中抽出,下课后由他再抽出下一位小老师,依次类推;前后两个老师要有充分的交流,以完成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等衔接工作;上完每节课的老师都要写一份小小的感悟等。然后我便随手抽出一张纸条,当时我心里一紧啊:这可是全校有名的学困生啊,我将

如何收场?算了,豁出去吧。然而当我想再多给他些时间准备的时候,他却表示没必要了,我以为他没有严肃认真地准备,心里A有些生气,但我还是真诚地鼓励他走上讲台。 他的聪明让我真的无话可说,他因为自己知识上的缺憾,就只设计了授课的大致流程,然后每一个环节都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完成,很会借势用力啊! 下课时,我激动地表扬他“开了个好头”,同时也在心底深深地自责,不应该对他有那种怀疑;又暗自庆幸,幸亏没有表现出自己的那份不满,才没有打击一个到现在都还在积极努力的孩子。好多学生从那次活动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上精力更集中了,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有效教学之“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无疑兴趣是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 单纯的数学知识让人感觉枯燥乏味,学生肯定不会有兴趣。因此,数学教学时我们要从现实生活出发,给学生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样一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利润问题”时我们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某某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六折优惠。有一件衣服标价240元,如果你想买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五华县桥江中学薛文锋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有法可依,有道理可循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和使用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结课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密切配合的创新艺术,是既古老又恒新的话题。笔者就这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后指出,只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师生共演,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系统状态,使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结课艺术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活动是个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次面对的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个性,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不论是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要求我们教师不拘于几种思路,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来。本文在自己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导入艺术,激活求知欲望 大凡成功之课总是一开头就能吸引学生。开头的方式很多,不论选用哪种都离不开主题,提要钩玄,铿锵有力,迅速进入正文。通过精彩的几句话,激发起学生渴望新知的强烈欲望。一段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段好的导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更快地使学生进入角色;一段好的导语可以使学生明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一)从解释课题入手,为新课奠定基础 课题是一节课内容的重点和核心,教师从解释课题入手,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情况,而且为进入新课铺垫心理基础。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这样的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这种方法能强化学习的意向性,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二)课前设置悬念,触发学习热情 悬念是触发激情和热情的情境之一,悬念设于课头,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1]。例如老师一上讲台,就神神秘秘地说:“你们每人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稍作停顿,“你们算得的结果个位数字一定是0”。顿时教室里象炸了锅似的,“老师,你会算命吧。”“等你学了字母表示数,你也会算了。“老师,快说快说。”再如,在讲授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下,不查表如何求cos75°的值?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积极思考起来,过一段时间,教师问:cos75°=cos45°+cos30°对不对?学生觉得似对非对,带着疑问等老师回答。这时教师就可马上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讲求cos75°的方法,即学习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此时,学生们求知欲望极强,会带着疑问认真听教师讲课。 (三)演示实验,吸引注意力 演示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以其直观和形象深受师生喜爱。以实验本身作为导课手段,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讲解椭圆定义时,可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在一块长30米宽26米的长方形空地的中间设置一个水池,要求池边是一条光滑曲线,并且长方形空地的四边中点到水池边缘的距离均为10米,使水池具有对称美。问水池的形状是怎样的图形?如何在地面上画出?要准备些什么工具?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再进一步提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取三条长度不等的没有弹性的细绳,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数学科组

数学示范课要追求课堂教学艺术 石门中学黎岗 (一)教学艺术概论 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 一.教学艺术的涵义 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的艺术,是指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 例如说听某教师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就是指他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方法,并巧妙地创造美的形象,讲课者具艺术感染性,使听者感愉悦,从而获得知识。 此定义具有“真、善、美”的内涵,遵循规律“真”,使学生乐学,体现“善”,形象的感染体现“美”。 教学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组织艺术、讲解艺术、板书艺术,表现、观察、启发、答题、批评、鼓励、控制、协调等方面艺术的综合运用。 总之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中心要素是教师的灵感和热情、创造性地设计使二者辩证统一。正如卢梭语:“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导仁:“今教童子,必使共趋向心中喜悦,则喜进自不能已。”:“要领导教学和教学过程,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1.1.教学的形象性 形象性是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绘画与声音等方式,对于外部和内心世界的各种现象进行描绘、描述,引起接受者感知的特性。 为了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借助比喻、描绘手法、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学生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初步的印象(表象),经过思维的加工,形成数学概念。进而培养想象力,展开表象重组,形成的知识的框架和思维基础。这样对学生的启迪有着重要作用。例《周长》演示:用圆规画圆、绳系物画一圈; 操作:剪几个圆纸片,量周长; 描述:祖冲之并圆周率的故事。 2.教学的情感性 情感是学习的动因,它渗透在学生的一切活动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①以理育情,用知识的科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情感;例:奇妙的数学:人体是对称形体,成人头长相当于全身长的1/7,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约等于身长。人的大腿与小腿长度之比是1:0.618......。②以情感染,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带动了学生;例:吴正宪善于调动学生情感。③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交融。 3.教学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教学设计的求异性和独创性,实际工作中一般教师的教学往往小异而大同,没有什么特色。而教学艺术要体现关系明显的特色。备课常备带新,设计精益求精,施教灵活机断,驾驭师生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具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能把知识、修养和机智熔于一炉,使学生在听课中领悟科学美、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语言美和文字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获得求知欲的满足;通过教材的内存思想,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培养前进的意志,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二)课堂教学艺术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 发表时间:2018-06-14T15:06:19.80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0期作者:刘虎祥 [导读]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中,每一位教师都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中,并且对于帮助学生学习、督促学生进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422115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中,每一位教师都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中,并且对于帮助学生学习、督促学生进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何在高中课堂中应用提问来达到有效的、预期的教学目标,如何发挥提问的价值,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有效提问 一、提问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结合学过的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层层递进 其实提问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的一种表现。这种提问不仅仅指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也包含着学生有关不会的问题向教师的提问。提问是课堂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并且对于一节效率极高的课堂来讲,在课堂中提问的环节一定非常的丰富。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运转,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学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的效率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也是保证课堂质量的有效前提。然而如何进行提问的?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教师一定要找到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然后设计一些难度逐渐递进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诱导,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提问所提出的问题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问题一定要有其价值,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结合一些教育理念来给学生提出,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钻研课本教材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开阔思路,将学过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应用中。 二、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上课之前,教师肯定会对课堂进行充分的准备。没有准备的课堂,也就是没有目标的课堂,没有目标的课堂,是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情况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精心地在课前,就准备好想要提问的问题。这样也更能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同时还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减少老师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时间。举个例子,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立体几何图形的空间相关内容时,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一些教学工具——自制立体几何图形。让这些教学工具在课堂上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加加深,对这一集合概念的了解,再将这些图形实际结合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中去,还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且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能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首先教师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要以一种明确的态度和目的来进行教学,这样也更方便检验学习成果。 三、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兼顾到所有的学生 进行有效提问的过程中,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不同之处,在学习程度和能力的表现中也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教师在课上提出的问题有些学生能够回答上来,让有些学生却不能回答上来,这样的问题还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兼顾到所有的学生,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来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堂中,全部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更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来进行提问。或者,教师可以将问题简单的设计为几种不同的难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回答全部的问题,而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从中选几个较为基础,简单的问题来进行回答,有难度的题目,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思考,但是不要求他们能够得到正确的、完整的结果。否则,如果问题只是针对少数人来进行提问的,这样很可能让另外一部分的同学对课堂提问的环节失去兴趣,他们可能也会在课堂中出现走神、不学习的现象。所以,能够兼顾到所有人的提问,才是最正确的提问,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信心与热情,又能够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解决掉给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很多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后,就不再提起了,学生思考过的问题没有得到验证,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思考问题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因此教师一旦给学生提出问题,在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一定要给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给出的答案中的所有状况,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提问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要能够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所有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抓学生的学习心理,给学生设计好每一个提问,让学生在提问的环节中不断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身的探索创新学习能力。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利用好提问,这一环节,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沈建红郦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术期刊.《中学数学研究》,2007,(7)。 [2]张忠强《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术期刊.《科技信息》,2012,(17)。 [3]单健《浅析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术期刊.《中学数学参考》,2012,(9)。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2-04-28T09:50:24.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许惠珍 [导读] 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常乐中学许惠珍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下面我来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上的一些见解。一、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例如;在证明梯形中位线性质时,提问学生如何做辅助线时在学生正确作出辅助线后,(我思考后不能正确作出),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这样作?学生回答后,教师最后指出通过作辅助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处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是数学的一种想方法。 二、互动式的艺术 课堂导入的设计,不再仅仅为新课的铺垫服务,它更多的关注于如何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切身体验“数学”就在身边,进而形成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师必须把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控制权,在互动中,要放得开,收得住。 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能充分利用学生个体间不断碰撞的智慧火花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思考、讨论代替不必要的分析、讲解,集思广益,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促进思维灵感的产生。 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小组成员在组内合作操作,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 三、评价的艺术 所谓课堂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我们主张积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因为它是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还是沟通思想情感、推进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消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则会干扰课堂教学的进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对形成学生积极的思维起副作用。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加以肯定、表扬、鼓励,回答错误时,不能挖苦言语,你有没有听课,用“你真笨”等带刺,伤害学生的自尊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客观、正确的教学评语,是学生及时获得对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评语,可指明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的评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迸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记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客观的把握这些问题,及时改迸教法,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始终完善、和谐地迸行。 四、课堂反思的艺术 一堂好的数学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反思,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求学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教师要反思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科学地设计探究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教学艺术探讨永无止境,还有很多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每一位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而成为专家。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天津马天艳) 内容摘要: 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特征入手,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分析,从教学设计、学习方式、课程整合、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通过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证明了数学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关健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有效教学”理论层面的探讨不少,但教师缺乏的不是理念的灌输,而是实践层面教师教学行为有针对性的引领。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策略入手,探讨有效教学教师行为的跟进与改善,寻找有效教学的路径,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性,是指学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利于他们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素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能引起学习数学的动机;二是明晰数学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三是能投入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四是要指导学生自主的数学学习。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分析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但仔细考究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从理论层面上看,理念未能内化——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观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主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的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可见,课堂教学对生命观照的重要。 可是在当今的课堂中还有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流向。殊不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的唯一载体。舍却生命,还谈什么教育? 2. 从实践层面上看,理论与实践未能融通——缺少教学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人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当今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也就是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里面了许多数学界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个人观点、对于课堂教学理念的解读与讲述。田立莉校长的为学生所需而教是乐的观点深有体会。 一、知学生所需做学生 把自己当回学生,真真切切地当回学生,你才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多情,理解学生的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继而,在课堂上就会有等待、有期待、有善待。你的教学思想将是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探究,唤醒学生思维,濡染学生身心的数学精神;你的教学行为将提升学生理解数学价值,最终使学生的心充满着——数学美丽。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但此时的我们大多都早早忘记了那时的我们需要什么,孩子的渴望、天真、大胆、毫不掩饰的想法,往往被老师“驳回”“视而不见”“喧宾夺主”,作为教师,我们更多的应是理解、宽容,向田老师说的,真真切切当回学生,为学生的“不是”喝彩!某位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把7个苹果平均分在2个盘子里,问每盘几个?还剩几个?”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得出答案。列出算式:7÷2=3(个)……1(个),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没有剩,只要把剩下的一个苹果用刀切成

两半,放在2个盘子里,这时每个盘子里的苹果是3个半。”我们的小朋友说的多有道理呀!只是要让他们用一个数表示3个半,他没办法做到,但这是新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珍贵啊!”其实这就是数学知识的扩展,是以后学习分数、小数产生的背景,是以后老师想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啊!只要我们稍作分析,学生就如获至宝,他们期待着什么时候能学到分数、小数,分数、小数又是怎样的一种数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们: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期待学生吧! 二、为学生所需做老师 我是谁?我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决策者。 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而是“参与”“组织”“合作”“引导”。从“学讲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已经退居幕后,自觉退到教师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在小组讨论期间,专心聆听,但不干涉小组活动,当小组学习进程停滞时,教师才加以干预。教师知而不答。听一位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时,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那么大杯的容量就是小杯的3倍。为什么可以这么转换?”此时学生有疑问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课标学生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课堂学习铺路搭桥,同时引入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展示目标,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在迫切需要中进行学习。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1)。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出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课改教材七年级(下)6.3节时,可设疑“为了装饰墙报,准备用长80分米的彩条围一个长方形,但好的作品太多,怎样围才能张贴出更多的作品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情境研究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情境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12-02-07T11:51:08.660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14期供稿作者:曾广军[导读] 这些问题的选择,必须是学生知道但是又不是很了解的,不能立即解决,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 曾广军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一线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设问情境的创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创造有效的设问情境,让学生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这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情境设问研究新制定颁发的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的要求,更实际非常具体。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的掌握动手能力,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现阶段采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课堂情境模式的应用,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要求存在。 受传统教学观念中的满堂灌的影响,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只有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地位和处境,才能够针对现阶段的学生特点和新课标的实际需求做出正确的课堂内容选择,和课堂模式的安排。其中,笔者将在下文中集中的讨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情境在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设问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良好的情境设问来实现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如何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来实现对课堂整体的把握,针对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情境研究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从数学学习的本质内容来说,数学的教学工作,是不可能离开情景教学模式而单独存在的,可以说,数学知识据有较强的实际应用特点,只有在适应的环境中,数学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美丽,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课堂授课过程中还是针对学生的课后习题安排中,都需要从情景模式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在恰当的环境中养成一种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应用习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层面上展开学习,同时对现实情境的应用,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之一。“环境”内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同样也是教师任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巧设悬念策略是创设情境方式的一种,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学生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来说,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新课改中提出,教师必须在认知冲突中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这也就是对情景设问模式的要求。让学生先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些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期待的情绪,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尽快的对知识点的掌握起到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通过对设问方式的应用,也可以更好的对课堂节奏进行把握。这种设问模式的精髓所在,就是通过学生形成的对知识的迫切需求,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要求,将会为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产生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的趣味性等要求做出深刻的思考,只有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认真的对设问的问题进行推敲,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仅仅是某些学生。这一过程中,可适当的穿插数学中的历史事迹,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的认识到所学习的内容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二、在探究过程中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从我国现阶段的教学课程安排和教学特点来说,情景化的教学模式的安排需要在兼顾知识全面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尤其是突出对数学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重点讲解,强调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原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数学这门课程就是生活事件反映在这一学科的缩影。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教师课堂授课中必须要重视的内容之一,只有和社会问题紧密相关,才能够对学生的好奇心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去学习新知识,发现新观点,解决新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动向,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教学思维进行把握,学好高中数学这门课程。 三、在课堂小结中设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小结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课堂小结,哪怕仅仅是几个字,对学生起到的概括总结方面的帮助都是巨大的。可以说,课堂结束之前的时间段内,是教师提出设问的最佳时机,因为这一阶段从学生的生理角度来说,已经非常疲惫,心情都在渴望下课或者放学,这时候,就不适合再进行其他内容的讲解,而这一时间段内提出新的悬疑,有利于学生通过课后的时间对这一问题做出一定的研究,从而降低教师在课堂授课的难度,为课堂任务的完成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这些问题的选择,必须是学生知道但是又不是很了解的,不能立即解决,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总之,设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点燃胸膛中的求知之火,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课堂目标,只有对精心设置的问题在教学任务中进行有效的贯穿,才能够实现对整体课堂教学的控制。同时,通过教师的课堂小结等方式,为学生的进步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精心设问,刺激学生心智不断向前追求,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1] 周秋霞. 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师),2010,(08) [2] 林艳莉. 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和认识[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 叶有福.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06,(11) [4] 魏守涛.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