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版画的现状

当代版画的现状
当代版画的现状

当代版画的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版画在21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1方面伴随着失落、痛苦、徘徊、挣扎、绝望、觉醒、自律与希望等种种心理历程,在观念转化、语境变易、视觉革命和本体建设上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版画创作明显呈现出艺术自律性;而另1方面却逐步滑向中国当代美术的边缘,这是1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这其中固然有诸多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版画自身的问题:其1,在大的时代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版画发展缺少创新的理论建设与严肃的批评介入,版画创作没有明确的艺术主张与精神导向;其2,版画家的身份意识过于单1,艺术视野相对狭隘,对版画制作技术细节过于迷恋,作品缺少内在的精神涵量;其3,版画学术活动组织方式较为落后,“版画展览的运作1直没有摆脱单1模式,艺术主张与学术定位比较模糊,缺少多样化的组织运作,”(1)而评奖中的“游戏”规则还遗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记,这无疑降低了版画展览的学术标准与权威,难以引起艺术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与社会大众的兴趣;其4,有限的制作技术条件制约了版画向纵深发展。与其他的绘画形式相比,版画对制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有时技术占决定性因素,况且不同版种制作的工艺也不尽相同,所涉及的工具材料与设备繁多,因此,艺术家在熟悉版画的制作技术上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加之版画专业材料的匮乏和印刷设备的简陋,分散了版画家有限的精力,客观上也制约了版画的发展。至此,构建新型的版画理念,明确中国当代版画的精神走向与文化定位,丰富和拓展先人所制定的版画

规则以适应当代版画艺术发展,就显得10分迫切与必要。

版画理念的延伸与发展,须以艺术自律为原点,以独特的版画外显生态为基准,以当代社会主体精神与文化指向为参照,同时吸收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长处,来建构当代版画的理论内核,丰富当代版画的艺术表现力,确立当代版画的内在精神品格与外显风貌。当代版画应既有内在现实的人文观照,也有外部对传统表现语境的超越。只有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具有当代品格的版画力作。“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在本质上永远是精神的、观念的存在。”(2)任何艺术的发展都必须以人的思想观念表达与情感的寄托为主动因,版画的发展如果不能摆脱对技术的单1追逐,就难以实现它精神层面的超越,正如贡布里希所说:“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3)。”就中国当代版画目前现状来看,“已不是语言的陈旧,而是精神的失落。”(4)因此,建构当代版画理念的第1步便是主体精神架构的搭建,它要求版画家必须从狭隘的“版画圈”跳出来,由对材料和技术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通过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对当代人的文化心理与精神情感的体悟,用具有当代文化特质的版画形式语言予以揭示或表现,从而达到对人们精神的感染。其次是艺术家的个体情结应升华为对社会主体精神的把握,“艺术家的主见于自律精神应来源于对当代社会主体精神与艺术本质规律的体悟。”(5)诚然,艺术家个体的情结及表现固然重要,然而关注历史、民族、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发展,以及把握当代社会的主体精神是最重要的。如果艺术家的个体情

结不和上述的因素相融合,就难以达到对个体的超越,而使作品不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与普遍意义。

版画本体语言是版画独特的外显生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是版画有别于其他绘画形式独有的指纹掌印,它们由印版以及印版在其他物质上所形成的有意味形式的复数性痕迹共同组成。它们不仅具有特殊的形态美,同时也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如中国水印木版画中层次丰富的水墨韵致与西洋铜版美柔汀中丰富的层次变化,所折射出的文化品格完全不同。

在版画创作中,画稿、制版、印刷、作品展示是1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创造过程,前1个过程是后1个过程的基础与限定,后1个过程是前1个过程的反映与超越,每个过程都有创造性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版画创作中,很难说“印版”与“印刷”、“作品呈现方式”孰轻孰重。关键还在于艺术家对版画本体语言的文化体悟与技术把握,它意味着版画本体语言由过去版画创作中对绘画形象的依附到当代的剥离,由过去的“技术手段”转向有创造的主体,意味着版画本体语言从技术向思想的转换与飞跃。

在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情景之下,固守传统版画的诸多成规显然切入不了当代艺术的文化要求,“使版画创作局限在有限的表现,失去了艺术和当代文化、当下现实的深刻联系,又遮蔽了进入更宏大、更广阔、更自由的艺术领域的创作冲动。”因此,转换版画家的身份意识,注入现代人文关怀,提升版画本体语言的文化含量,强化版画的原创性、实验性与开放性,将版画从狭隘画种意识中解救出来,实现

浅谈中国画笔墨(精)

浅谈中国画笔墨 王千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它的收敛众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独有的画面效果。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本文认为笔墨主要有技法和精神气韵两个层面,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对于笔墨来讲,意象是第一位的,笔墨从属于意象。笔墨是中国式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写意画独特风格的命脉。无论是写意花鸟画笔墨发展的历程或是中国画家个人笔墨的修炼过程,也都体现着笔墨精神的重要性。经过历代画家对中国画的研究,尤其是笔墨书法化、绘画的终极境界便不再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展现逼真的造型对象,而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抒写适意的主体精神。 笔墨是传统水墨画的主要技巧方式。它原出于对媒介材料的把握,在历史过程中积淀为高度成熟的视觉“语言”。它具有灵活的结构性,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笔墨不同于“肌理”。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画史上,笔墨高于并重于色彩。笔墨有高下优劣之分,其衡量标准是有传统共识的。不同的笔墨形态、风格与不同的艺术品位和精神(人格)品位相关联。由这种关联体现的笔墨品质被称为“格调”。它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笔墨的最高要求。笔墨对于绘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种表现主题的媒材,更重要的是一种带有观念和文化指向的语言,中国画借助线、墨、色等手段,在绘画中表现为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从王原祁传统文人笔墨重性情化到现代实验水墨画家徐冰笔墨中的表现性和抽象性的呈显,笔墨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从而使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之间存在着"似与不似"的美学观念。“游”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人格力量以及审美情操之间的一个中介,艺术的魅力也全在一个“游”字上。游则动,动则灵,则有生命力,中国艺术的最本质的因素就在于表现人的生命精神、哲学精神。正是在“游”这种美感心态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渊源下,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才那么韵味无穷,那么轻松、自然、豪放。“观万象达于心而后立象”,“游心”于笔墨,表现出来的才是画家所要塑造的艺术

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 薛华夏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公管51班 学号: 2235136 指导教师: 陈叶职称: 讲师 2009年5月22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引言 (2) 一、中国书画市场概述 (3) (一)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现状 (3) (二)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特点 (3) (三)中国书画市场造假历史 (4) 二、中国书画市场存在的问题 (4) (一)精品难觅,赝品横行 (4) (二)反品充斥,拍卖行警钟长鸣 (5) 1.竞标不付 (5) 2.抬轿 (5) 3.过分包装,假拍屡见不鲜 (5) (三)作伪手段多样,鉴定证书难辨 (5) 三、发展中国书画市场的对策 (6) (一)建立良好的中国书画市场管理体制 (6) (二)针对反品充斥,拍卖行警钟长鸣问题的对策 (6) 1.拍卖行应与画廊、艺术博览会协调运作 (6) 2.学术研究与市场形成积极互动 (7) 3.加强对艺术经纪人才的培养 (7) (三)针对作伪手段多样,鉴定证书难辨问题的对策 (7) 1.建立中国书画材料数据库 (7) 2.完善经验鉴定评价体系 (8) 3.构建书画鉴定的科技应用体系 (8) 4.建立中国书画鉴定数据库 (8) 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薛华夏 指导老师陈叶 摘要:书画交易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内容,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书画的份额更是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不少拍卖公司每年推出的春秋大拍,全是书画作品。在一些文艺论坛上,来自书画界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应该规范书画市场,呼吁大家冷静投资,看清火热市场背后的真相。通过对这个热闹得如一场戏的中国书画市场的解读,可以让大家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市场,看到其中的不足。中国书画市场,进行艺术创新、引进法律手段、展开学术批评、形成良性机制,这些,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书画市场;造假;投资理财;拍卖;画廊 Countermeasure on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nting Market in China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XUE Huaxia Tutor CHEN Y e Abstract: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of art trade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market in the content of works of art auction market in China, the painting is the share accounted for by七八十, many auction companie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each year large picture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are . In a number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forums, fro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both experts in the industry about the painting should be normative market to appeal for calm investment, to see the truth behind the hot market. Through the excitement of this show was like a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rket, allowing you a more rational look at this market, see deficiencies. Chinese painting market art innov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legal means to conduct academic criticism, the formation of a benign mechanism, which, I am afraid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Key word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market;False;Investment managing finances;Auction;Decorated corridor 书画交易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内容,美术市场的空前繁荣,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进来。这一切似乎表明中国书画已真正与市场经济挂上了钩,画家及市场都应该高兴才是。然而,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及当前书画市场的表现时,却是忧心忡忡。在一些文艺论坛上,来自书画界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应该规范书画市场,呼吁大家冷静投资,看清火热市场背后的真相。通过对这个热闹得如一场戏的中国书画市场的解读,可以让大家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市场,看到其中的不足。中国书画市场,进行艺术创新、引进法律手段、展开学术批评、形成良性机制,这些,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透过中国书画市场的现状,看到其未来发展走向,也为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内容摘要: 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更加肆意疯狂.他们通过经济的掠夺,使我国的封建经济制度受到严重的破坏解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操纵与控制.致使我国逐步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日趋崩溃,失去了对文学艺术的控制,近代再没有皇家出面组织美术活动.然而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并不麻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百余年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进行反抗斗争.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取得了不断的胜利.在孙中山领导的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资产阶级新民主革命给美术带了新生机,是过去为封建社会及其统治阶级服务的美术,改变成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中国革命促使美术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近代中国画虽然受到压制和排斥,但是在广泛吸收、借鉴传统中国画及多方面艺术影响的同时,它依然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有生命的发展着。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山水画花鸟画近现代中国画海派吴昌硕齐白石 正文: 在中国古代称绘画或为丹青或为水墨。自从西洋画大量传入后,才对应出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名称“中国画”。受外来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坛传统绘画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发生了变化,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在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提出反对封建政治纲领的同时,对于文化艺术也很重视。一方面取缔、改造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雕塑、绘画、打倒“圣人”孔丘的偶像,反对描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及仙佛鬼怪的人物画。另一方面,重视民间美术的宣传作用和组织管理,设有专业的机构,将民间画工、画师以及手工艺人组织起来,进行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石刻等制作。现存太平天国的美术作品尤以壁画为多,浙江绍兴、金华、安徽绩溪、江苏苏州、江宁、宜兴和南京等地有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较多表现的是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伴随着历史的推演,中国近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又也要求中国画适应新的审美需要,在文化知识界展开了对传统绘画的分析批判。 传统的中国画充分表露画家对当代生活的兴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肖像画得到了重视,提出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事实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反映,也从而使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发展。花鸟画的发展要晚于山水画。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的玄思想盛行以及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在这一时期并未出现独立的山水作品,只是山水多作人物的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较为古拙。由于题材表现技巧的不断丰富,渐渐的使山水画不但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而且形成风格炯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了金碧山水一派;而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王维以诗人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致,创“泼墨”之法;张璪的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一个侧面道出一个艺术家对山水画的创作的追求与理解,等等。在盛唐之时,山水画启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精品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一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2019年,党若干会议指示:当前农村应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位臵,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积极响应常熟理工学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自己的家乡郸城县参加实践,对农村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研农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现实意义!同时,从个人来说,深入社会基层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自己来自农村,通过调研,自己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瓦. 三、调研方式采用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四、调研地点**市**县**乡的**村庄: 五、调研对象村里各个年龄阶层的村民 六、调研时间2019年1月12日—2019年1月15日 二、农村的经济、教育、生活情况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我的家乡所在的村落极其周边的村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所需要求,经济状况有待提高. 村民的经济基本上是靠外出打工以及地里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收入其实很低,主要是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农民要付出很多劳动,况且现在的各种化肥农药种子价格很高,除去这些费用后,收入就很少了. 相对于种地来说,外出打工成为越来越多村民所追逐的经济之道,这种方式经济流入周期段,经济效益高,对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务工者来说,外出务工很自由,而且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氛围,对其个人素养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向城市的迈进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大家前来查阅。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应对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意义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字数在800字左右) (一)选题背景国外: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关于题款在中国画中的作用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外没有发现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重大贡献。国内:对中国画题款的研究早在明清时就有人对其进行论述,如: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张岩的《试论中国画的题款与题跋》,徐亚非《中国画的题款艺术》,沈树华的《中国画题款艺术》等,这些论著都只限于对题款的形式、特点、样式方面的论述总结。都是从题款的形式、特点构图等方面论述,内容大都是绘画时的心德体会,而对题款在画面中的空间表现关系、审美表现、构图等很少提及,即便提到也是借用别人的观点,寥寥数语,也都没有进行深刻详细的论证。对题款在画面中的各种表现缺少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阐述。正是这样就启发了我对本选题的研究。因此,对题款在画面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无疑是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对画作题款时怎么题?题在什么位置?题款对画面有什么影响?题款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等等方面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参考作用。同时,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审美取向上也做了清晰的梳理,为了解和研究中国画的历史也有一定的帮助。对于解决题款在画面中的表现,不仅仅从题款的形式、结构上去研究,更应该从与画面的空间关系、审美追求上去分析,讲到与画面的空间关系就涉及到落款的位置,讲到与画面的审美追求就涉及到文人画中的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但包含书法的用笔,诗文的和谐,也包含了用印的考究,因此,研究题款在画面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意义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尤其是伴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兴起,题款和绘画的结合更加的讲究。题款在画面中的表现丰富了绘画的内容,同时也使画面的空间和审美更加的丰富。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随着文明的’发展,文字和绘画的功能分工明确起来,绘画单靠图画形象也不能使观者一目了然其内涵,因此便加以文字说明,也就衍生出题款。用

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当代艺术潮流的走向

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当代艺术潮流的走向 应四川茂鑫红色文化书书院应聘之语,邀与我们在校应届毕业生来谈论中国当代绘画与当代艺术走向。若论作者资格,与其资深老画家和艺术界各位学者,那必是不够格的。其一,文化知识底蕴不够。其二,对于本专业知识的了解也没有过多的研习。因此,凡绘画史论之言只能听他人,不能自叙。今厚脸论侃,不觉不能服及读者,然言语自由,写作无罪,仍见笑与大家。 观今中国画的发展,如果单从绘画史论来说中国传统绘画,莫过于太繁琐,显然一大堆陈芝麻之事件,大家几乎都知晓。然而走进今天的传统绘画界来看,不免难发现,传统绘画在大时代下在衍变,已成为当今绘画史上一大焦点。作为一个从旁观到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对其发展应当是要辩上几句的,为此,观者若有异议,我自是无法共鸣。 众所周知,国画发展至今,已逐渐进入变革的过渡时期。自中国本体绘画与西方绘画碰撞、摩擦、与融合之际。“变”则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所谓的“东西阴阳”之分,早已成为20世纪初期话题。而这一批改革画家徐悲鸿、陈师曾、林风眠、高剑父等都已成改革画家里开创性画家之一,为中国美术史画上了重要的一笔。然而在当下,中国画的过渡,作为一名当代的国画本科艺术生,面对艺术大千世界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疑问与观点。比如说:其一:中国画与外来绘画的嫁接,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该如何走?当然,创造成多元化趋势的发展是必然的。然而,在选择画种嫁接时,是否可以移植与适合中国绘画发展或与名族文化较易融合的呢?或是取其精华,而不是”拿来主义“? 西画的引进。东西绘画阴阳之说。所说的不过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区别,虽有大相庭径之处,却也能相互融合。西方注重写实、明暗、光影。而国画却着注重于写意、趣味、身临其境。不论“重形轻意”还是“重”意轻形,或是光影、透视、明暗。两者之间却存在于东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而我认为传统绘画之根本在于“道儒家哲学”因而国画写意却为首要,其次为形体。就如顾长康所说的“传神论”或白石先生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精髓,该为保留,以传后世。至于全盘抛弃之说,那便是太过之鲁莽。 东方绘画着力于写意,出自中国道家精髓,而西方绘画讲究以科学性的实用。两者之间其实是在文化上存在着“东方哲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矛盾;唯心与唯物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东西绘画融合取其重点十分重要,这就在于画者致力于东西之分。如近当代许多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关山月、傅抱石、黎雄才等,取其西方绘画色彩、结构、素描关系等来融合当代山水画,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的面貌。 当然,日本岩画的引进。在当代中国画嫁接外来文化之中也是影响颇大的。从文化差异上来说,日本古代到明治维新时期,与中国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壁画形式作为中国画传入到日本,在从日本绘画中分化出来,可想而知,岩画与中国画是大同小异。在融合之际,并没有多大的冲突与摩擦。当代许多画家在吸取日本岩画的精髓下,也得到充分的肯定,由此可见,东西之间的融合,本体绘画嫁接外来绘画是可以行的,在当代只不过尚未成熟,也许在未来的几年,当代国画即将走上融合成熟的正轨。

当代艺术的概念

当代艺术的概念 艺术与前现代东方艺术相交汇的切入点。介绍许多西方艺术家受到东方哲学思想影响的案例,来说明在当今西方博物馆的收藏中随处可见的东方艺术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对西方许多画家创作抽象形式的作品所提供的思想借鉴,这种借鉴以及由此而来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作品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形象。同时亚裔艺术家及中国文化诠释者在美国的持续努力也促进了这种交汇。 即艺术批评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艺术鉴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的特点,艺术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

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赞美中国画的句子

赞美中国画地句子 赞美中国画地句子 、徐悲鸿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强调"尽精微、致辞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地"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地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地效果,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地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地诞生.他地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本世纪最大地主流画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喜欢画国画,我最爱画竹子地细细地叶,疏疏地节,最爱她顶天立地,胸怀坦荡地精神;我也爱画池塘中冰清玉洁地荷叶,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也深深感到了我;我还爱画展翅翱翔地苍鹰,学习它面对崎岖和坎坷所表现地顽强不屈,奋勇向前地精神……国画地创作拥有无限瞎想地空间,国画地内涵是一种修养.这让我深深地爱上国画,尤其是写意画.国画本身不仅带给人们身心无限地愉悦,关键在于通过国画地意境,感受它给我们带来心灵地震撼……国画家要经过长时间,几十年地磨练,达到炉火纯青地境界,才能把自己地心灵感悟和大自然地景物融为一体,這就是神与物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画历经数千年地沧桑巨变发展到今天,艺术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觉得常画常新,常见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地中国味.那么,什么是中国画妙不可言地中国味呢?简而言之就是‘土’.中国画是在中国这块古老而神奇地土地上生长起来地艺术奇葩,蕴涵着中国人地信仰,智慧,哲学思想,人生感悟,审美习惯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顺着一级一级从云端莫名延伸出来地石阶,缓缓地向上.周边是郁郁葱葱地不知名地小树,蜿蜒着身子,向有光地地方蹿着.山涧树叶掩映地地方,隐隐地透出古老而质朴地屋脚,还有袅袅炊烟,悠闲地从叶儿地间隙里散开,散开……远处,是黛色地长眉一样地山峦,云吞噬了它地脚,它却欣然任自己消失在梦似地烟云中.流水上地小桥,在雨后显出了清亮地灵动.如针地细雨缝补着大地地外套,却不经意地撩起了江面晶莹地欢笑.孤船里地人,只是静静地望着,望着水青色绸缎似地江面,还是那远方地山呢?这是纸上地画,也是我心中地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画,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地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地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地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地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地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地有折扇、团扇等.我是中国人,我爱画中国画,我也以中国画为骄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细细品味画家地这幅巨型国画,一个突出地感觉是它地“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画面表现出来地“生命地节奏”或“有节奏地生命”地视觉形象,就是一幅画中各形式要素间有机联系形成地“一气贯通”、“浑然天成”地感觉.请看,画面中每一种景物都在动,云蒸霞蔚是动,旭日东升是动,山势挺拔是动,城市拔节是动,瀑布飞流是动,鸟语花香是动,但所有这些地“动”都在帮衬高架上动车地“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绘画历史悠远,是中华文化中地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墨笔、线条为骨架,写实与表意相结合,强调画地意境与神韵,既简明大略又深邃悠远,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地风采.而其中地线条则是中国画地精髓所在.它是表达物象结构地骨架,是中国绘画中最基本、最简练、最具概括性地艺术语言,具有独特地艺术魅力.中国画地独特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中国画重视空白地运用,有"虚实相生"地效果;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地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地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画,顾名思义,是中国地画,也是中国地骄傲,更是中国人地骄傲.当然,我也以中

浅析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现状

艺术论坛Arts circle ARTS CIRCLE 2011/7浅析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现状 TEXT /王雪峰 一、关于继承传统山水画的几个不同观点崔如琢认为,谈中国画首先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给传统文化定位,那么就必须先了解历史。他认为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商周的青铜器开始,所以有人认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文化是悠久的,可是事实不是如此。崔如琢认为,虽然在商周到乾隆、嘉庆时期,中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从鸦片战争时期到1949年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文化开始衰退,甚至到“五四”以后,传统文化已经开始以偏概全。在“85美术思潮”后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山水画处于一种对传统的否定后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一些画家抛开传统,借签西方的观念,不择手段,大搞加胶撒盐,拓印对印,水油泼撒一起上,以新奇的肌理效果为能是,这种作品在全国大展中风光五、六年后便黯然失色。究其原委是这些肌理、痕迹,在绘画过程中不是画家心手相通留下的“心迹”,背离了绘画的本体。基于山水画发展历史背景,也产生了在继承传统中的不同看法,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尊重传统,学习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高度概括,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国山水画的精华。山水画中的传统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需毕生精力临摹、学习、继承,并传承下去。2,借鉴传统,发展传统。他们认为传统是一种精神,并非特指现象和物质。山水画中的传统虽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味学习传统必定带来保守、僵化,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3,反对传统,另立传统。他们认为传统本来就是创新血液的原动力,是一种趋势。当代社会的现代文化迅速发展,原有山水画形式雷同,缺乏革新和时代气息,应另辟新路,体现出新的文化面貌。二、当代山水画发展现状问题分析由于国画家们对于传统的不同的理解,和国外各种文化的涌入,山水画领域的各种艺术形式开始产生、发展。以下就针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现状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只注重传统笔墨画风与绘画技巧。当代许多画家都只是沉醉在传统笔墨的营造之中,关起门来不断自我宣泄情感,对于外面的景物、时事漠不关心。“人类永无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非真实本身而仅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着。”这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一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非常精彩,这似乎成了对只会注重山水画的技术,用墨,技法,而闭门造车,临摹再临摹的画家最有力的判断。这位女作家想表达的意思是说,照片不是真实本身,而是对真实的解释,就像投射在壁上的影子,但是人们依然为此沉醉。“把思想当做现实”,沉浸在理念的影像中沾沾自喜。2,在利欲横流的现实与传统艺术造诣权衡中迷失。世俗与现实的挤压,都挤压在书本上,挤压在或大或小的画室里,埋头苦干,满满的几个大书架上,古今山水画书籍满满当当,朋友邀约,娴熟的笔墨挥毫,不一会儿,“很好看的”一幅山水画呈现眼前,得到美誉几许,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品尝。3,为迎合时代,抛弃传统,过分迎合西方文化。在古代山水画家中,不仅注重画风,更注重的是,颜料的开发,与运用。然后,在现代中国山水画画家当中,有些打着创新的旗号,滥用颜料与胶盐,甚至是不择手段地想在颜料创新上打开名号,把中国山水画搞得乱七八糟、不伦不类。三、给予中国当代山水画现状提出几点综合建议1,走出城市,贴近自然,传承传统。笔者认为,中国山水画最大的一个通病就是闭门自傲,自我宣泄情感,与现代中国山水情怀隔绝。中国山川秀丽,或平原、高原、塞北、丘陵,或大片大片的海水,或大片大片的绿林,再经几条大河贯穿其中,蜿蜒有致,曲曲折折,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这本来就是一幅绝佳的中国山水长卷!再经春夏秋冬四季换装,不同美景映入眼帘,祖国的博大精深,或崇山峻岭或树林葱郁,或五彩斑斓的春的倒影或皑皑白雪的冬的湖面,如此美景难以一一胜收,我们需要把它们慢慢地记录下来。“人类永无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飞真是本身而仅仅是真是的影像中陶醉着。”这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一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觉得这话非常精彩,也足以表明我写这篇小文的目的,今天我们不谈山水画的技术、用墨、技法,今天我们且谈山水画题材、构图、内容以及其他。这位女作家想表达的意思是说,照片不是真实本身,而是对真实的解释,就像投射在壁上的影子,但是人们依然为此沉醉。“把思想当做现实”,沉浸在理念的影像中沾沾自喜,难道这就是人类的天性?“把思想当做现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可这类事情做得多了也就“坏”了。在象牙塔或者平日画室里,我们都在反复练习山水画的技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不倦,看是勤奋得很。正在其中自以为乐时,慢慢也会被 自己的这种做法所厌倦。学习技法,掌握技巧,从巍巍山川到滚滚石头,从茂密树林到片片绿叶关系。今天临摹黄山巍巍,明天临摹秦岭险峻。前段时间画出平原风光,这段时间来一阵海天一线,书本上的记录被一遍一遍的“刻录”了出来,中 国人看到的是又一代新的画家传承了老一代的作品,并且是“青出于蓝”。外国人看到的是色彩的又一幅同样的“黄山”与“秦岭”。一层不变的“刻录着”或者说是重复着一样的事情或东西,现实经济社会的变形挤压,在这座“围城”里兜兜转转,好不喜欢。 可是,要突破的,始终是会突破的。要突破,或许要走出去领略和感悟。我们也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我们需要山水画的创新,需要自己真正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把思想当做现实”。 2,画风创作,人品必须高于艺品。古语有云,看一个人的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山水画也是一样。绘画成就是人生成功的映射,而人生必然少不了人缘、天资、刻苦勤 学。人缘其实也看一个人的人品,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养成品德。重气节、格调、尊师之德,人品必然高于艺品。画 蓄势足,运线坚韧有弹性,不剑拔弩张。表现出来的山水画必然也是朴茂郁劲,大气氛沉稳坚实。不追逐西方潮流,不涉及世俗,表现出中国山水画新的画风。 3,中国山水画必须要在不断实践中悟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宋代吴自牧的《梦粱 录·小说讲经史》中就有这么一句:“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悟道”乃佛学道理,佛家经常以打坐来静思,悟道佛学。在艺术当中,我们将悟道与山水画创作融为一体,将感受的某一机缘。 在创作时也必须有悟道。画家将悟道与智慧相结合,将平凡自然景致画的生机顿出,如同天造而成,在画面上成为欢跃的精灵。画的灵魂尤为重要,在现代画家当中,注重的只是笔锋与画技,却把“悟道”的真理忘却。 四、总结 改革开放6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文化也在不断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和西方国家的收藏者,都开始关注中国山水画。然而在物质与艺 术的不断影响当中。许多创作画家,都只注重画技和笔锋,却忘记去体会和表达中国山水画的真正涵义。本文就谨以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下中国山水画遇到的问题,以上提出几点建议权作引玉之砖。 【王雪峰,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73

近现代国画大师

近现代国画大师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家是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并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绘画工作者,主要包括传统国画家和现代中国画家。 国画家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以下近、现代中国国画大师,基本以“出生年月”为序: (一)近代(1840~1919)著名国画大师 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4~1957)、黄宾虹(1865~1955)、徐悲鸿(1895~1953)、刘海粟(1896.3~1994)、潘天寿(1897~1971)、李苦禅(1899.1~1983)、 张大千(1899.5~1983)、林风眠(1900~1991)、傅抱石(1904~1965)、李可染(1907.3~1989)、 陆俨少(1909.6~1993)、石鲁(1919.12~1982)等。 (二)其他近、现代国画大家 近代(1840~1919): 陈半丁(1876~1970)、张善孖(1882~1940)、萧谦中(1883-1944)、刘奎龄(1885~1967)、于非闇(1889~1959)、朱屺瞻(1892~1996)、吴湖帆(1894~1968)、溥心畲(1896~1963)、高希舜(1896~1982)、丰子恺(1898.11~1975)、黄君璧(1898~1991)、钱松岩(1899~1985)、 关良(1900.12~1986)、王雪涛(1903~1982)、董寿平(1904.2~1997)、蒋兆和(1904.5~1986)、胡洁青(1905~2001)、赵望云(1906~1977)、叶浅予(1907~1995)、何海霞(1908.9~1998)、 吴作人(1908.11~1997)、黎雄才(1910.5~2001)、唐云(1910.8~1993)、谢稚柳(1910~1997)、梁树年(1911~2005)、郭传璋(1912~1990)、陈大羽(1912~2001)、启功(1912.7~2005)、 关山月(1912.10~2000)、于希宁(1913~2007)、黄苗子(1913~)、秦岭云(1914.2~2008)、张民权(1914~2001) 、赵琗艇(1915~) 、俞致贞(1915~1995)、魏紫熙(1915.1~2002)、赖少其(1915~2000)、崔子范(1915~2005)、白雪石(1915.6~2011)、苏葆桢(1916.5~1990)、 刘力上(1916.7~)、田世光(1916.10.27~1999)、张仃(1917~2010)、宗其香(1917.11~1999)、 刘继卣(1918.10~1983) 现代(1919~1949): 尹瘦石(1919.1~1998)、吴冠中(1919.7~2010)、宋文治(1919.10~1999)、李斛(1919~1975)、

浅析当今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今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民乐县人民法院 李荣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亿万人民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这不仅是政府的任务,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因为社会是否和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家庭来维持和决定的。现今全国上下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广大的农村。那么农村家庭中的婚姻家庭的和谐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的大局。据我院和相关部门2010年1----12月份来收到的有关婚姻家庭的纠纷情况如下:我县法院今年1—11月共受理民事案件件,其中离婚纠纷案件件,抚养纠纷案件件,遗产继承纠纷案件件,因非婚同居而引发的纠纷件,除了件为城镇居民外,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占总受案数的 %,比去年同期增加 %。比较近3年我县法院的受案情况,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比例均偏高,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从司法、公安、妇联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县共接待来访的婚姻家庭问题的案件近余件,占总来访的案件的20%,内容多为家庭暴力、离婚居高不下、老人和小孩的抚养等。从民政部门了解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每20对新人结婚,就有1对离婚。近年来,因为婚姻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农村,因各方原因,所受教育和经济的限制,走上犯罪道路的比较多。这样不但影响了家庭和谐,而且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纵上情况归纳为:当今农村婚姻家庭

的首要问题是婚姻;其次是老人赡养;再次是离异小孩与女孩的抚养;最后是同袍兄弟的亲情问题。 一、夫妻离异增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婚姻离婚率最高。 1、婚恋快来快去。此类婚姻的特点是快速,快速相恋、快速结婚、快速离婚。整个婚恋过程完全是由感觉做主,喜欢就结婚,不喜欢就“拜拜”。甚至还来不及了解对方就已经各走各路。这类婚姻的主角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后出生的潇洒男女。他们的感觉是没有悲伤,但是双方的父母亲友大多会因此成为陌路人,双方的家庭也会因此背负较重经济负担。如我县南古镇的肖女与王男,俩人在广东打工,春节回家时在车站相识,一路结伴,到家时已是相见恨晚。考虑到请假不易,两人便决定在休假期间把婚结了。双方父母花费了六万余元,喜气洋洋筹办了婚礼。但喜气未过,一对新人就因春节给亲友拜年而闹起了别扭,吵吵闹闹过了春节,双方均感觉很累,便在去广东打工之前到法院办理了离婚手续。俩人了了,但双方父母却相互指责、埋怨个不休。 2、无所谓型婚姻可合可离。此类婚姻对象对与谁结婚抱无所谓态度,反正合则和,不合则离。因此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不主动,一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县法院受理的殷某离婚一案,赵某常年在外打工,父母在家为她物色了对象,匆匆见面之后,便任由父母安排婚事。婚后一月多,夫妻双双各自在外打工。3年后,殷某向本院请求离婚时,才道出双方缺乏了解,婚后没有夫妻感情的事实。 3、打工族婚姻无保障。由于我县地处西北,农村经济相对沿海城市落后,农村家庭在外务工者居多,因客观环境限制,夫妻未能经常共同生活,聚少离多的夫妻生活和外界的诱惑,使打工族的婚姻家庭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这种婚姻家庭一旦出现问题,由于缺乏恢复

国画专业生存现状调查

艺术品知识 柳倩 春节过后,全国各地院校的艺术校考再次拉开了帷幕。日前,一篇名为《国画艺考生脱节:书画后继无人令人担忧》的报道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文中指出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专业的报考情况不容乐观,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专业方向计划招生名额有5个,但考生没达到计划数的6倍——30人。再加上近几年持续有媒体报道国画传承面临人才断层、困乏的问题,难道我国的中国画专业真的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吗?笔者进行了采访。 生源不存在问题 笔者将各大美院近两年的招生计划人数进行比较发现,多数院校中国画专业的招生人数在40人至50人左右。湖北美术学院2013年中国画专业计划招生96人,比去年112人有所减少,但依然是各大美院中招生人数最多的院校,而招生人数最少的是中央美术学院。 今年,中央美术学院计划招收中国画专业本科生35人。央美招生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表示,传统艺术专业和其他美术类专业相比计划招生人数较少,是考虑到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并没有涉及到生源的问题。 央美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告诉笔者,国画专业的招生人数是根据央美中国画学院的师生比率、教学空间以及学院的“高精尖”人才培养方向设定的,人数虽然少,但生源质量高,不存在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每年的报考人数、考生水平都会有或增或降的波动,但波动幅度很小,均属正常范围内。 各大美院的招生人数维持定量,并无过分增减,难道只有

中国美术学院一所院校出现了生源问题?国美副院长王赞解释道,国美中国画专业的招生人数在全国美术院校中不算少的,今年中国画专业本科生4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为55名,其中人物、山水、花鸟专业方向各15名,综合专业方向10名。国美从2012年开始,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的要求,在浙江省范围内试行。今年继续实行这一改革措施,从中国画专业55个名额中划出13个名额用于改革试点的招生,报道中提到的“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专业方向”计划招生名额占其中的5个,此专业方向没达到计划数,是由于多数考生没有接受过中国绘画基础训练,对用传统方式考试有所顾虑,不能归为生源问题。 对传统考试方式缺乏认知 全国八大美院均设有中国画专业,在校考时,多数院校参看素描、色彩等西方画法的成绩,只有国美和央美两所院校设臵了书法等传统考试方式。 王赞介绍,国美中国画专业始终保持注重传统绘画学习和培养的目标,改革试点招生的13个名额中,5名按中国画传统方式考试,考试科目为:写生、命题创作、书法三科(均为传统考试方式);其他8个名额按中国画特色要求考试,考试科目为:素描、线描人物、速写三科。 国美教授卓鹤君表示:“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确实有很大区别,我不很赞成中国画教育花很大气力进行色彩教学与素描教学。”据介绍,自2012年9月开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正式实行两端加两段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画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专业分科教学的宗旨是以东西方文化“拉开距离”为学术脉络;综合专业教学的宗旨是以东西方文化“调和中西”为学术脉络。中国画系和书法系在“书画同源”艺术精神和价值判

如何欣赏当代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c5576383.html, 如何欣赏当代艺术 作者:田华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8期 摘要:随着全球艺术的发展,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作品。把握和理性欣赏当 代艺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了解当代艺术的作品所体现的内涵和深远意义,让人们深刻思考,实现与作者的共鸣,或者升华思想。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作品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来表明什么是当代艺术:“艺术不是用来认识的,但是,它给我们带来思考”(康德);“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传达”(列夫·托尔斯泰)。这两句话体现出当代艺术是每个作者个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作者将思想表达出来,挖掘人性的每一个方面,用自己独有的手法公布给世人,使世人去了解,去思考和反思人性。这就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即可以吸引你去深层次思考人性。看不懂当代艺术,是因为没有了解足够多作者的背景,没有融入当时的历史环境。 1 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区别 1.1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 现代艺术是按照时间去划分的,当代艺术是按照思维划分的。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很容易混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但是,“当代艺术”不仅体现了“现代性”,而且还体现了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的作品和所体现的思想就是当今时代的特征。 1.2 对当代艺术作品的理解 如果你用美来衡量一件艺术作品是好是坏,肯定是对当代艺术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因为当代艺术的标准不是好不好看,而是重不重要,用美不美是衡量不出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和价值的。 所有的艺术作品,体现出的有四种现象:第一种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作品象征的是有关于社会的思考,关于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于环境和身份的个人思考,最后引起的是对人性的反思。第二种是反映过去的社会状况,就是过去的当代历史作品,放在当今,也能有很深远的意义和轰动,所象征的也是社会、文化、环境、身份以及历史的深刻含义,最终体现出来的也是对人性的思考。第三种是对人性的思考,象征的是生存,最终体现的是人性某一方面的特质。第四种就比较特别,是一种没有较大内涵的单纯的视觉吸引,往往单纯视觉吸引的当代艺术作品更能引起人们的猜想,也很容易出现单纯的炒作,不能引起任何深层次的反思。

2020年国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国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国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的国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希望大家前来查阅。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选题背景应对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意义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字数在800字左右) (一)选题背景 国外: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关于题款在中国画中的作用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外没有发现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重大贡献。 国内: ___画题款的研究早在明清时就有人对其进行论述,如: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张岩的《试 ___画的题款与题跋》,徐亚非《中国画的题款艺术》,沈树华的《中国画题款艺术》等,这些论著都只限于对题款的形式、特点、样式方面的论述总结。都是从题款的形式、特点

构图等方面论述,内容大都是绘画时的心德体会,而对题款在中的空间关系、表现、构图等很少提及,即便提到也是借用别人的观点,寥寥数语,也都没有进行深刻详细的论证。对题款在画面中的各种表现缺少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阐述。正是这样就启发了我对本选题的研究。因此,对题款在画面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无疑是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对画作题款时怎么题?题在什么位置?题款对画面有什么影响?题款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等等方面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参考作用。同时, ___画的发展脉络、审美取向上也做了清晰的梳理,为了解和研究中国画的历史也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解决题款在画面中的表现,不仅仅从题款的形式、结构上去研究,更应该从与画面的空间关系、审美追求上去分析,讲到与画面的空间关系就涉及到落款的位置,讲到与画面的审美追求就涉及到文人画中的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但包含书法的用笔,诗文的和谐,也包含了用印的考究,因此,研究题款在画面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意义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尤其是伴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兴起,题款和绘画的结合更加的讲究。题款在画面中的表现丰富了绘画的内容,同时也使画面的空间和审美更加的丰富。自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