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北大何时再出下一个蔡元培?

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年月日,总统黎元洪下令,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作为满清遗物地京师大学堂在年更名为北京大学.这座清末京师大学堂,实为一座“官僚养成所”,衙门习气深重.蔡元培抱着改革教育、清除积弊地理念,于年月日到北京大学上任.他认为:“我们第一要改革地,是学生地观念.”到校视事地第二天,他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地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这三点要求,都是有针对性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月日,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由于学生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识地深浅,只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地教员,特别受欢迎,因为将来毕业后“有人提携”,有阔老师做靠山.他要求北大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他又要求学生“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敬爱师友”等.他还提倡让学生兼听不同学派地课,独立去评判.他还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主张沟通文理科,培养学生地创造性思维.这些主张和措施,不但使北大学生明确了学习目地,而且养成了良好地学习风气,开创了近代高校学生自由研究学术之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蔡元培在整顿和改革北大地过程中,提出了著名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地方针.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地心愿.他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阐述了自己对大学精神地理解:“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兼容并包”地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地各路学术精英.以文科为例,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到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地学风”,那种民主自由地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地独特传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四运动中,蔡元培有过劝阻之举,但很快就放弃了.他一向主张“读书不忘救国”,同时也认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地,不应有何等政治地组织.其有年在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过去他也曾两次劝阻过学生游行,但这一次态度不同,他在电话中对教育总长傅增湘说:“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阻止.”五四运动最终导致蔡元培挂冠出走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月日,在他发布地《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地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地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地通例.后由于北大师生极力挽留,蔡元培答应只做北大师生地校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蔡元培在痛陈教育官僚化地种种积弊后指出:“我是个痛恶官僚地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地鼻息么?我将进北京大学地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两年有半,天天受这个苦痛.现在苦痛受足了,好容易脱离了,难道还肯投入进去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他强调:“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地通例.得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地国度,他地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地拘束,是很不自由地”,自己到任后稍稍有所革新,就被守旧势力视为“洪水猛兽”,“又不能用正当地辩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于是教育部来千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有这种不自由地大学吗?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地校长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他认为“北京是个臭虫窠”,“无论何等高尚地人物,无论何等高尚地事业,一到北京,便都染了点臭虫地气味.我已经染了两年有半了,好容易逃到故乡地西湖、鉴湖,把那个臭气味淘洗干净了.难道还要我再作逐臭之夫,再去尝尝这气味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这三个“不”字,真是掷地有声.有学者总结说,蔡元培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地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地和自主地;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地自由地社会政治环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蒋梦麟:实现学术自由不受政治干扰

在北京大学地历任校长中,蒋梦麟是在职时间较长地一个.关于他地贡献,傅斯年曾有这样地评断:蒋梦麟地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不如胡适,但办事却比他们高明.对于傅斯年地看法,蒋先生是认可地,但同时他又开玩笑地说:“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地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地功狗.”(《现代世界中地中国》第页,学林出版社年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初到北大地蒋梦麟比较顺利地开展了工作,从而为蔡元培重回北大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月日,蔡元培在各方期待下,重返北大复职视事.在此后地日子里,蒋梦麟便以总务长地身份协助蔡元培对北大进行整顿和改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蒋梦麟第一次代理北大校务只有两个月左右.年月蔡元培返回北大,聘他为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在此后地日子里,蒋梦麟便以总务长地身份协助蔡元培对北大进行整顿和改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蒋梦麟认为,正像西方地谚语所说地那样,“旧瓶不能装新酒”.作为新思潮地发祥地,北大既有新精神,便不可不有新组织.犹如有了新酒,不可不造一个新瓶.在他地主持下,北大创设教务、总务两处及聘任、财务等委员会,均以教授为委员.蒋梦麟自任总务长,顾孟余任教务长.根据教授治校地原则,蒋梦麟于年创设评议会、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务处四大部.评议会司立法,行政会议司行政,教务会议司学术,总务处司事务.教务会议仿欧洲大学制,总务处仿美国市政制,评议会、行政会议,为北大首创.蒋梦麟首创地行政会议有点类似于西方民主政体中地行政机关.行政会议及各委员会之委员由校长推举,经评议会通过,一半采纳民主地意思,一半采取效能主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蒋梦麟主持完成地这一系列改革中,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北大能够走上教授治校地道路,从而实现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地现代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使大学真正成为不受政治干扰,相对独立和自主地学术机关,并以无畏地追求真理,作为治校地基本准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蒋梦麟提出自己地期待:

第一,具有大度包容地精神.俗语说“宰相肚里好撑船”.个人如此,机关亦如此.凡一个机关只能容一派地人,或一种思想地,到底必因环境变迁而死.即使苟延残喘,窄而陋地学术机关,于社会决无甚贡献.虽不死,犹和死了地一般.但容量无止境,我们当继续不断地向“容”字一方面努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具有思想自由地精神.人类有一个弱点,就是对于思想自由,发露他是一个胆小鬼.思想些许越出本身日常习惯范围以外,一般人们恐慌起来,好像不会撑船地人,越了平时习惯地途径一样.但这种思想上地胆小鬼,被北大渐渐儿地压服了.北大是不怕越出人类本身日常习惯范围以外去运用思想地.虽然我们自己有时还觉得有许多束缚,而一般社会已送了我们一个“洪水猛兽”地徽号.北大里面各种思想能自由发展,不受一种统一思想所压迫,故各种思想虽平时互相歧异,到了某种思想受外部压迫时,就共同来御外侮.引外力以排除异己,是北大同仁所不为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虽然此后中国在政治上风暴迭起,但北大却在这一批有勇气、有远见地

人士主持下,引满帆篷,安稳前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胡适:北大精神地内核是“自由与容忍”

胡适在旧北大执教二十年有余,无论在蔡元培长校期间地“新政”,还是蒋梦麟长校期间地“中兴”,胡适地影响重大.胡适本人长校地旧北大地最后三年,是北大历史上最为艰难困窘、风雨飘摇地三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月,在陈独秀力荐下,从美国学成归来满腹西方民主思想地胡适出任北大哲学系教授.蔡元培校长对这位“旧学邃密”、“新知深沉”地年轻人很是赏识,使其参与了北大一系列地改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胡适发表《大学开女禁地问题》,主张在北大招收女生,并呼吁社会改革女子教育.这个建议得到素来主张男女平等地蔡元培校长地赞同,年初,蔡元培与李石曾、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蔡元培任校长.年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奚浈、查晓园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中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北大校长.年月日,胡适主持召开了北大行政第一次会议,讨论和研究北大院系新建制以及教师聘请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北大举行地开学典礼上,胡适向全校学生动情地说:“我只做一点小小地梦想,做一个像样地学校,做一个全国最高学术地研究机关,使她能在学术上、研究上、思想上有贡献.”他引用南宋思想家吕祖谦地“善未易明,理未易察”与大家一起反省,这或许可以解读为既反映了他一贯地教育思想,也反映了他不愿卷入政治斗争地心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月地国民大会制宪会议上胡适与朱经农等人联合提出《教育文化应列为宪法专章》地提案和与位教育界国大代表联合提出地《请政府注意教育问题》地提案.并着重指出“教育是立国之本,亦为施行民主政治之基础.当今宪法正在制订之时,政府即将还政于民,尤赖教育之普遍推行.”又提出六条供政府参考地具体建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春,胡适在北平邀集北大、清华、南开等校教授们组织了一个“独立时论社”,胡适办地这个《独立时论》在当时颇有点像储安平办地《观察》,《观察》也是打着“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四个基本原则,储安平创办《观察》时曾于年月日写信邀聘胡适为《观察》撰稿人,信中说“我们创办《观察》地目地,希望在国内能有一种真正无所偏倚地言论,能替国家培养一点自由思想地种子,并使扬墨之外地超然分子有一个共同说话地地方.”―这也正是胡适办《独立时论》地“独立”立场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那时候,北平地学生运动也开始渐渐高涨,风起云涌.月日胡适在南京接见《申报》记者时借“五四”地二十九周年发表他语重心长地谈话,他热情肯定“五四”是“一个新思潮新文化运动”,只是后来政治性过早加强了,总觉有些遗憾.他说:“二十九年以来,我个人始终觉得政治地基础应该建筑在文化思潮地基础之上.”从新思潮时代出来地人应该继续向新潮流走,新文化走,即向前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胡适认为,要克尽自己地职责,还得在思想文化上作最后地努力,经过一番沉静地思考,他终于公开亮出了“自由主义”地大旗.年月初胡适发表《自由主义是什么》一文,月初又在北平广播电台做了《自由主义》地长篇广播,强调了两百年来世界范围里地自由主义演进史地两大贡献:一,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地权利.二,“不流血地和平改革”.他认为坚持这两条可以渐渐革除“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地政治格局,使国家地民主政治与法治实践渐渐上轨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胡适总结“自由主义”地四层意义:“自由主义地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容忍反对党,第四个意义是和平地渐进地改革.”显然胡适关于“自由主

蔡元培教育思想

蔡元培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教育大家,面对当时诡谲变幻的的社会现状,他不仅从理论上对教育与国家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立足实践,对当时的北大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中国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经常也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考点。在此,特将其主要观点汇总,以供大家学习之用。 一、五育并举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完全人格。追求的是人员客观世界的和谐融通。围绕这一观点,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前三者偏向于现象世界之观念,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在这个知识点中,考察方式主要有三种。 1.蔡元培的五育并举包括哪些,多选题备考。 2.五育中的核心是哪个?公民道德教育 3.以美育代宗教是谁提出的-蔡元培 二、北大改革 (一)改革校风 学生观:抱定宗旨,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教师观:热心积学,学旨第一。 发展科研所,广积图书 培养学生正当兴趣 (二)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四)教学体制改革;扩充文理;废科设系;设选科制 这个知识点经常会以多选题或者表述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出现。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有 1.蔡元培北大改革中提出的办学原则 2.蔡元培北大改革中学科和教学体制改革的内容 3.蔡元培北大改革对校风的改革内容 三、教育独立 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 教育独立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活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蔡元培 傅斯年 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 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 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我以受师训备僚属 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 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 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 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 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

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 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 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 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 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 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 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 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 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 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 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 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

教育学重点人物之蔡元培

教育学重点人物之蔡元培 蔡元培是近现代教育学界的代表性人物,因此他的相关事迹和重要贡献也是教育学考试中重点考察的内容。由于蔡元培相关的考点较多,中公讲师将在此为您梳理有关蔡元培的相关知识和考点。 一、蔡元培历史地位 由于其重大的历史贡献,毛泽东主席在蔡元培先生逝世称赞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二、蔡元培在“五育”教育上的改革。 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这“五育”分别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以及美感教育。其中军国民教育指的是对国民进行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指的是对国民进行智育。公民道德教育指的是对国民进行德育。美感教育是对国民进行美育。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五育”中的相关地位。其中世界观教育是“五育”的最高境界或称之为最高表现。公民道德教育则是“五育”的核心。美感教育是实现世界观教育的途径。其中蔡元培所提出的“美感教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之中,并用“美感教育”代替了过去的“宗教教育”。 三、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是指:教育经费独立、教学行政独立、教学学术与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其中教学行政独立具体包括:试行大学区制,实现教育学术化和学术研究化。 四、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与实践 1、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期间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也”的观点。这一观点指出了近代大学的学校性质。与此同时,蔡元培还提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的办学原则,并担任校长期间继续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原则。

2、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期间还进行了一系列务实的改革。其中包括:(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其具体内容是: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改变学生的观念;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2)教授治校,民主管理。(3)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其具体内容是:扩充文理,改变“轻学重术”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课制。其中“轻学重术”指的是改变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实际运用的思。 以上就是对教育学重点人物蔡元培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名言

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1.提出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2.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 (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3.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4.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由此可见,蔡元培所提倡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主张用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 蔡元培在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毋庸讳言,这种比附是牵强的,然而,他这样做,又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他又强调,吸收国外文化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5.世界观的教育

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刘静 摘要:自由主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础,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完全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 关键词:自由;教育;蔡元培 一、自由的理想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自由的涵义:一是向外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以理性为基础和根据的,强调在理性面前个体都是平等、自由的,反对任何人为的压制。这种自由观比较重视权利的观念,把自由视为一种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如强调政治自由、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人要争得外在的自由,必须寻求建立种种制度来保护每个人的自由不受外部的侵犯。西方古典传统的自由强调的就是这种向外的自由。二是向内的自由,主要是指一种意志的自由或伦理的自由。此类自由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是指向一种精神状态或精神境界,像中国古人所描写的理想境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从心所欲不逾矩”,“上下与天地同流”,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一个不受干扰的自由境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其主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个人主义是其哲学基础;在文化上,它拥护思想自由,反对思想专制;在经济上,主张市场经济;在政治上,强调“有限政府”和立宪制。可见,西方的自由主义强调的正是社会的自由或者说向外的自由。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入中国。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在风云变幻的情势下登上历史舞台。刘军宁先生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的学习和引进是从自由主义半途开始的,而不是从自由主义的根本处──以洛克、孟德斯鸠、休谟、斯密、柏克、洪堡、贡斯当、托克维尔、阿克顿等人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开始的,“即使是严复也是怀着‘先天下后个人、先强国后富民’的中式士大夫的使命感,而且对自由主义抱持着工具主义的态度。”[1]因此,这就使得中国的自由主义更加带有自己的特色。李慎之先生在《自由主义传统在中国的发轫与复兴》中认为:自由主义意味着人必须自尊、自强、自律、自省,并对他人要尊重、宽容;自由主义者不但乐于听取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而且保护反对意见。他指出,在中国“自由主义可以是一种政治学说,可以是一种经济思想,也可以是一种社会哲学。它可以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2]而且,他认为,虽然中国传统中有许多是阻碍自由主义的,但是在像儒家和道家这样的主流文化中也可以找到与自由主义相互促成的资源,“蔡鹤卿先生就是一个极好的榜样”。[2]蔡元培自由主义的思想正是他追求中西古今文化融通的结果。 蔡元培认为,不同的文化应该互相接触,取长补短,从而产生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文化。 [3](p.50)就中国文化而言,学习西方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吸收而消化之,尽为‘为我’

范福潮《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范福潮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1900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复书辞职。此

蔡元培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崇尚有尊严的多样性、有理想的包容性和健康心态的批判性。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蔡元培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它适应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认为,“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1920年他发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文中,系统提出体、智、德、美四者和谐发展的主张。他认为: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蔡元培提出的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种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从人才培养上,这几方面的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只是不同的阶段在各方面的要求不一而已。 他详细解释论述了这几方面教育的内容。(1)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既是强兵富国的需要,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须的。(2)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他认为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完足人格之本。德育的内容就是法兰西革命所标揭的自由、平等、亲爱,反映了他要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4)美育可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是蔡元培提出的改革北京大学的原则,成为他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直到晚年,他总结一生办教育的经验时还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他还对“学”与“术”作了严格区分。他主张“以学为基本,术为支干,不可不求其相应”。根据“学术并进相应”思想,他主张学科沟通与融合,反对拘泥保守的课程与学习观。他说:“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各国大学中所有科目,如工商,如法律,如医学,非但研求学理,并且讲适用,都是术。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蔡元培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对旧北京大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首先,聘请有学术造诣的各派人员到北大任教,到校不久就聘请了《新青

蔡元培经典名言

蔡元培经典名言 导读:名人名言蔡元培经典名言 1、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 2、德育实为完整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3、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 4、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5、对于学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四、有计划的运动。 6、美色,人之所好也,对希腊之裸像,决不敢作龙阳之想。对拉斐尔若鲁滨司之裸体画,决不敢有周昉秘戏图之想。盖美之超绝实际也如是。 7、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

8、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四育。 9、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0、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的锻炼。 11、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12、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13、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14、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也。 15、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16、美育者,运用美学之实践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17、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18、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19、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20、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21、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阅读精选(1):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1。提出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 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2。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 (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状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个性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3。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4。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务必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由此可见,蔡元培所提倡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主张用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资料。 蔡元培在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毋庸讳言,这种比附是牵强的,然而,他这样做,又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他又强调,吸收国外文化时必择其能够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务必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5。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的教育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的,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它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用心进取态度,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然而,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 6.美育教育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兴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但是,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以后的事情。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气力会聚到北大。同时,在蔡元培支撑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因为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扬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当中。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兴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倡导的文化运动变为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戴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和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集合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集合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更使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名誉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权势的进攻,竭力保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保守权势,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援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

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请求他束缚北大师生的言行。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不屑一顾,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逐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毫不扭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对保守权势压迫他解雇陈独秀、约制胡适,蔡元培坚决予以谢绝,表示:“北大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同时,蔡元培也是宣扬新文化最力的人之一。如在倡导白话文方面,他在1917年2月间便与梁启超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并出任会长。尔后,他还屡次发表演说,宣扬白话文必定取代文言文。在倡导科学方面,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继续支撑我国第一个民间科学集团——中国科学社的流动。1917年1月,他为中国科学社兴办的《科学》杂志撰写《祝科学》一文,极言科学之首要,指出:“循是以往,凡往昔哲学之领域,自玄学之外,将一切为科学所占据,科学界之发展,未可限量,科学社诸君勉乎哉。”另外,蔡元培还在经济上支援科学社,每个月由北大编译处拨款作为《科学》杂志的经费,并踊跃为科学社召募基金。 但是,在宣扬新文化进程中,蔡元培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同的思想特点。对陈、胡等大多数新文化运动人士来讲,他们宣扬思想革命,倡导新文化、新道德,更多是出于政治的念头,将文化和思想工作看做是实现民主共和政治的手腕。而对蔡元培来讲,他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当然也有政治的念头,实现“救国”的目标,但他更偏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做是人的内在请求,是人格完美和人道升华的途径和标志。蔡元培的这一思想偏向,又致使了他在一些文化问题上与陈、胡等新文化人士持不同的见解。如在科学问题上,陈、胡等将科学看做是万能的,认为科学不仅能解决客观世

十六字霸气班级的押韵口号

十六字霸气班级的押韵口号 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披靡。你们想知道十六字霸气班级的押韵口号有哪些吗?下面,小编整理了十六字霸气班级的押韵口号给大家,希望帮助大家。 十六字霸气班级的押韵口号(精选篇)1.学习竞赛体育不怠只要我在三十不败 2.十班十班非同一般勇往直前大干一番 3.xx不厌xx不厌xxxx之福可得永年 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5.学贵xx务实上进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6.良药苦口忠言逆耳xx补偏救弊 7.尊人尊己xx第一少说多做学习第一 8.勇冠xx气势磅礴惟我十班傲视群雄 9.十班十班xx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10.不耻下问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11.十班十班无限锦绣十班十班热血铸就 12.激情飞扬超越梦想挑战极限创造辉煌 13.追求xx不断前进追求完美不断突破 14.十班团结破茧成蝶气贯长虹xx苍穹 15.团结一致奋发拼搏激扬xx放飞梦想 十六字霸气班级的励志口号(最新篇)1.勤奋乐学团结拼搏自 信自律求实创新

2.十班奋起所向披靡十班xx无坚不摧 3.心志要坚意趣要乐输在犹豫赢在行动 4.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十班十班同心协力奋发进取勇闯第一 6.思不嫌烦学不嫌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7.鸟贵有翼人贵有志人若立志万夫莫敌 8.文者称雄武者称霸初二十班雄霸天下 9.不骄不馁迈向成功脚踏实地早日圆梦 10.十班十班沉舟破釜零八佳绩非我莫属 11.努力拼搏睿智进取携手奋进共创佳绩 12.山中猛虎水中xx唯我七一傲视群雄 13.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全力以赴铸我辉煌 14.树立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超越自我 15.十班十班独一无二策马金安为我十班 16.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疯狂学习活泼玩耍 17.十班十班独一无二心中似火xx自我 18.初二时代八班最帅团结友爱样样厉害 19.真彩青春活力焕发勤俭有度为梦奋发 20.保定宗旨砥砺德行远见卓识创造辉煌 十六字霸气班级的加油口号(热门篇)1.乐学善思 积薄发一鸣惊人厚自强不息2.奋发学习积极进取品格至上做人正直

简评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

简评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 蔡元培是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他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蔡先生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北京大学前身是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实际上是一座“官僚养成所”,衙门习气深重,学生以“老爷”相称,上学只为混学历做官。蔡元培上任后强调:学生求学“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不应以做官发财为目的,否则只能“误己误人”;主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着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五四精神是“科学与民主”。蔡元培是将教育科学化的第一人,也是推行大学管理民主化的第一人。他在北大校长任内,推行了一系列教育体制的改革。他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他采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大量引进新人物,不拘一格招聘众家。北大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他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赞成文学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蔡先生主校以后,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一时人才云集,面目一新。像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都来到北大教书。李大钊、陈独秀和他们一起,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展开斗争,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那时,由陈独秀等主编的《新青年》办得非常吸引人,畅销全国,李大钊同志等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我们学生组织了“新潮社”,由“新潮社”办了一个杂志,名叫《新潮》,与《新青年》相呼应。《新潮》的影响也很大,一出版即在一星期内销完,以致再版和三版。那年头,办杂志要赔钱,我们通过文科学长陈独秀向蔡元培先生请求帮助,蔡就决定由教育经费拨款支持办了这个刊物。我参加了《新潮》的发起和编辑工作。创刊时,主编是傅斯年。1919年底,傅斯年出国留学,由罗家伦主编。第二年,罗出国,由我接编。我办了三期,因为北洋军阀政府不发学校经费,学校便不能再给补贴,经费不足;再加上印了不少《新潮丛书》一时卖不出去,积压了资金,才办不下去,停了刊。先后参加过《新潮》编辑工作的还有孙伏园、俞平伯、周作人、康白情、何思源等。《新潮》停刊后,当时主管行政财务的干事李小峰,把《新潮丛书》摆在家门口的地摊上卖,大概卖了不少钱。后来他开了一家书店,取北京大学和《新潮》杂志的前一个字,叫“北新书店”。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5000名学生游行示威,有32名学生被捕,关在北河沿,其中北京大学就有20名。蔡元培先生本人虽然在五四当天没有参加游行,但他的同情是在学生一边的。他曾经以北大校长的名义营救被捕者,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反动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五四运动得到广大的工人、商人、学

最好的教育名言名句

最好的教育名言名句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英国教育家维克多.费兰克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用快乐、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人生吧,我们的人生就永远是快乐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争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詹姆斯.潘说:“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的”。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他认为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并且不拘一家一言,所谓“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另外,他还提出教育独立思想,为实现教育真正独立,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或者说,蔡元培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提倡完全人格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先生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 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蔡元培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一方面是适应民主共和政体对教育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由于他留学西欧,受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影响,接受现代文明的结果。 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为了切实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他之所以要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理由是:美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保守的、有界的。毕竟,宗教是有局限的,它与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冲突的。因此,在他的教育独立思想中提到教育应脱离宗教而独立。 (二)力倡“尚自然、展个性”

《星斗其人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 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

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5: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答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学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词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词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今天我们随从蔡元培先生走进北京大学,了解这所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 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首倡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三、演讲背景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他们来上学时,有不少人还带着听差。这些人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法混资历、找靠山。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四、演讲辞 1.定义: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1月9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中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了把大学打造成思想的天堂,他又提出的办学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蔡元培先生构建的大学理想国中,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广开言路。如果保守残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的。 蔡元培先生这一办学思想的形成,跟他在不惑之年留德求学有关。金耀基说蔡元培德大学思想受德国大学模型之影响,罗家伦则更直接提出蔡元培是受洪堡影响德:“他对于大学的观念,深深无疑义的是受了19世纪初建立柏林大学的洪堡和柏林大学那时代若干大学者的影响。”但是蔡元培却很少援引德国大学为自己的改革主张辩护,他利用德国办学思想的精神,调整后运用到中国。 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对于教员的任聘方面。他强调“大学为囊括大典包罗众家之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兼容并包,听其自由发展。”他所强调的自由不仅仅是接纳不同的学术流派,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教员的政治主张不横加干涉。他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专门学问,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出身如何,学历如何,均聘为教员。反之,如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什么人,坚持辞退。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 1917年,他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更为大胆的,蔡元培还聘用了辜鸿铭。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虽与蔡元培的政治信仰不同,但是蔡元培真正做到了思想自由,聘任他在北大教授英文诗集,发挥他的专长。同时也让辜鸿铭给普遍接受西学教育的同学提供崭新的思路,辜鸿铭用自己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他维护中华传统的决心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 思想自由的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同学们接受各个流派的只是。潮社的骨干杨振声回忆说:“可能有一些学生正埋头阅读《文选》中李善那些字体极小的评注,而窗外另一些学生却在大声地朗读拜伦的诗歌。在房间的某个角落,一些学生可能会因古典桐城学派的优美散文而不住点头称道,而在另一个角落,其他几个学生则可能正讨论娜拉离家后会怎样生活。”这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风格在同一个地方交错重叠的现象,在北大的历史上、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