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好形意拳

怎样练好形意拳
怎样练好形意拳

怎样练好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传播较久、习者较多的著名拳种之一。它具有体用兼优,内外兼修、老幼皆宜,刚柔相济的技法特色。它的理论深湛,尤多隐讳,但它动作简朴无华,效果显著,故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由于它传播年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多种多样地衍变,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只有循理务实采长补短,才能在学练中得到认识以鉴别良莠,继而持之以恒地锻炼,就可以达到祛病强身和实战中应用的效果。

?

对形意拳衍变渊源的探索

?

学练形意拳能够事先对它的技法源流和衍变有所了解,有利于了解探索它的不同理论和技法特点,从而利于识别其理论和练法的优劣并其技术精华的学练掌握。对形意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传人上有过争议的,就形意拳谱,武术史料记载和现代人考证,此拳为中国明朝末年清朝初期山西姬际可(1602-1680年)所创。姬传曹继武,曹传戴龙邦,戴传李洛能,李传河北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西宋世荣、车毅斋等。这一传习关系得到大多数武林界史学界人士的承认。

拳名历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不同于王芗斋先生所传的意拳)的衍变,最后才定为形意拳。就拳技的衍变情况看,姬际可传的拳法和现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及河南马学礼所传的心意拳十大形等明显看出与形意拳的不同特点。例如步型上,他们所传都有是侧身弓箭步,而形意拳则是三体式桩步;在拳法上虽多是着重单势动作磨砺,利于实战,但在动作要求、名称的技法上经多番衍变与现在的形意拳不仅实质不同,而且面貌亦大不一样。

戴龙邦在中国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称为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虽用的是侧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但在技法上强调了内外合一,开始着重体会内在意识和呼吸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结合;强调了以丹田为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法的传统习练中突出了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这一飞跃的转变是技法上的

升华,无疑是对形意拳衍变的一大贡献。而李洛能(1808-1890)学自山西戴

龙邦,传入河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叫形意拳。他用似斧、似闪(似电)、似箭、似炮、似弹之形来提炼的精华动作,形成劈、钻、崩、炮、横这一形意五行拳的形和意。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排序,以达到强身治病,增进功力的目的。又把戴龙邦的十大形七小形以象形取意精化成为十二形,这就是改名为形意拳的由来,实际上也丰富了该拳种拳法内涵。特别是改掉侧身弓箭步练法,而代之以两腿弯曲,前三后七的三体式桩步和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及进步跟后脚的槐虫步,使形意拳打破武术都有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独具一格的“行如槐虫”的独特步型和步法。这是继戴龙邦之后,李洛能先生的一大创新,他无疑是形意拳的鼻祖。正因为李洛能先生深入精微,穷其奥秘才在技法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诣,不愧人称“神拳”。李洛能先生还能破除保守,广开艺门,传播广泛,门下名家辈出。现已传及海内外,实为后代造福非浅。

李洛能一源的形意拳以宋世荣、车毅斋等为主在山西广泛传播,现代人称“山西派”,而以郭云深、刘奇兰等为首发展衍变成“河北派”,繁衍近百年,传人已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及国外。

形意拳从李洛能开创至今年已传八、九代人,浑朴的拳法风格深受习练者的喜爱。就河北山西两大支拳技风格的练法来讲不能说没有差异,甚至一门弟子亦有刚柔、长短、活实等等。不同的练法和风格,可谓各有千秋。正是由于师承和个人条件的不同,各传人所学难免有深浅对错之别,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形意拳爱好者以科学的客观态度进行比较与鉴别,,择善而从之,否则将贻误自己并涉及后人。

形意拳经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以至意拳名称上的衍变,使之动作名称,动作要求,技法含义,拳法理论上都发生变化,就给我们识别是否是形意动作、理论带来困难。一些衍变前的老拳谱可不象古玩,秘笺越老越可贵。如果我们练形意拳的按《心意拳谱》或《心意六合拳谱》、《岳武穆九要论》的理论指导我们练形意拳,就会发现对不上号,理论不给指导训练,只有附有戴龙邦于乾隆十五年作《六合拳序》有叫《六合拳谱》的,有写《形意拳谱》的,也有迳写为《岳武穆之拳谱》的手抄拳谱适用于形意拳。其拳谱名称的不同系后人手抄者个人理解不同擅改标题所致。其内容除尚保留戴家《六合拳谱》部分内容外,又增加了……尚云祥先生从师中华武士会的创办人李存义先生。得李先生真传,以及诸前辈指教,尤得郭云深老先生厚爱,倾囊相授,深得形意拳术之三昧。尚云

祥先生虽博通武林各门技艺,却倾一生精力专攻形意,以致深得郭云深老先生三项绝技:崩拳、腹打、大杆子,并享有“铁脚佛”美号。尚先生平生耿直不事权贵,生平轶事甚多,晚年尤闭门简出,但英名远扬,声贯武坛。尚先生对形意提炼升华,有许多独特之处,在本篇文章里将有阐述。

?

概论形意拳与形意器械的构成及特点

?

形意拳是体用务实,简赅无华的武术拳种之一。它的五行、十二形多以一种技法反复操练的形式来练功、找劲,以适应实战的需要。当练功找劲有了一定基础,为了进一步适应在动态中能连续不断地变化动作和发劲,以提高实战素质和表演效果,才有了传统套路的形成。

器械是拳脚的引长,只要了解和掌握好各种武术器械的性能与形意拳中神意及功夫结合起来,自会相辅相成,互增技巧,在演练和实战中反映独特劲力和风采。

形意拳各支所传尽管有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因下面将阐述套路、劲力等技术问题,故作者将知者较少的尚派形意与众不同的练法和理论介绍给广大武术爱好者。揭人不揭之秘,言人不言之言,以利于后人学练提高。

1、形意五行拳是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按五行的“生克制化”

之理加以运用的。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崩拳之形似箭属木,炮拳之形似炮属火,横拳之形似弹属土。”五行拳是锻炼形意拳的根本,是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培养技法,加深功力为目的的。既然是按五行之说练五行拳,就不能不讲究“生克制化”,应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在五行拳中按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锻炼,才会加功增益少走弯路。如按多数练形意习惯顺序,则是金、木、水、火、土,反映到练拳上则成了劈、崩、钻、炮、横,顺序一颠倒则出现问题:一是金克木,一是水克火。《内经》云:“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本为增益而练,非要“过亢”而用,这种既有相生又有相克的练法,不但按五行之理说不通,而且在练功找劲上效果肯定不理想。

尚派形意五行拳的动作技法和运动形式,也是别特色的。其劈拳和钻拳就与一般练法有显著差别。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似斧之劲。有些人把鹰捉当成劈拳是不对的。而尚云祥先生所教的劈拳与鹰捉在形式上虽仅是拳与掌的区别,而实质上却有极大的差

异。鹰捉用掌声,是梢节发劲,劈拳用肘,是中节发劲。劈拳最可贵的是超出武术一般技法惯例,不用关节处打人,发劲。其劈劲的着力点在拳与肘之间的前小臂,故有“劈关肘打”之说。因之在技法上,它是别具特殊效用和涵义,成为形意拳知者甚少的精华之一。

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这一象形取意的要求,既有实用技法,又有健身秦用,缺一就失去了钻拳的真正价值。尚派形意所练的钻拳,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故不论是外形和内意都含有练功健身和实战作用,效益比其它练法较为显著。

2、形意拳传统套路

当通对五行拳练功找劲有了一定基础后,为进一步适应在动态中能连续不断地变化动作和发劲,以提高实战素质和表演效果,才逐步衍变形成了套路拳。

形意拳各支所传套路在名称和套路结构上基本相同,但因师承和个人悟性差异,在传授拳法时各有偏重,就会在身法劲力,刚柔,快慢等方面反映不一样。

形意拳每趟传统套路都有各自独具的特色,所以我们在练每趟传统套路时,必须充分理解其动作编排内含和技法特色,才能找出它特有的“劲”,才算有了练好这趟拳的基础。套路拳的锻炼会使神与威、气与力,以致素质耐力,技巧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得到高度的反映。所以练同一传统套路就具有全面的技术鉴定性,通过相互观摩研讨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作用。所以前辈们创造了一些套路被公认,流传下来成为传统套路。形意拳第一趟传统套路是连环拳,除它以外还有六合拳、八式拳、十二洪锤和杂式锤拳,此外还有五行对练套路五行炮,十二形对练套路安身炮。十二形拳中的猴形拳、鸡形撕把(一般称四把)和燕形拳因其技法动作变化多样,故也属套路拳。现代人为武术表演比赛或为教学却又苦于所会不多,需要自行编造一些套路,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但应实事求是向学生们讲明这是自编套路。如果自编套路确有长处可取,自会广为传习,不必伪称哪位前辈所传;也不能因某一形意前辈曾教过一些长拳传统的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就把它们做为形意传统套路传习下来。倘若蓄意混淆视听,则属于武德问题,愿为人师者戒。

3、在十二形的名称和特能上应去伪存真

李洛能学自山西戴龙邦,学得心意拳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为使象形取意的内容和劲力更趋全面,又增加了“鮀”(tuo)和“鸟台”(tai )两形,使之成为流传至今的形意十二形拳。顺序排列为龙、虎、猴、马、鮀、鸡、燕、鹞、蛇、(tai)、鹰、熊。

现代形意拳的各支派在学练原戴龙邦的十大形时,虽练法和要求略有不同,但象形取意所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唯在李洛能新增两形上,即鮀形、tai(鸟台)形的取物象形上,练法要求上出现分歧。现以尚派形意观点分述如下:

鮀(依传统用原字)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鮀”字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一般字典无此字。《辞源》《辞海》中指一种吹沙小鱼,与形意拳中之鮀毫无关系。老拳谱中注明即“剪子股”。人们俗称它“香油”,“卖油郎”。是灰褐色,长不过寸,六只长腿的昆虽,雨后的积水面上常见到它。动物世界称它为“水上游客”,是一种水生蝽类,学名“黾蝽”,是昆虫纲半翅目的昆虫。它才上我们所要学的浮游在水面上做左右曲线前进,既轻灵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昆虫。尚派形意练鮀形的手型是拇指与食指撑开,其它三指卷曲,这个掌型是学昆虫轻灵的爪儿。鮀形拳左右曲线向前进的方式乃效仿“鮀”浮游于水面上前进时的快速轻灵的运动特色,再通过左右转身回头的发力训练来达到“若遇人多,三摇两旋”这一拳谱要求的实战技法。因武术前辈有文化的较少,全凭心传口授,致使近代人在著书查字典音(tuo)动物时,只有“鼍”是会水的,而且还很凶猛,便误认为学的是它。其实“鼍”是扬子鳄,它并不是水族中身体最灵的,而是很重很笨的。它的爪子是在巴掌型的,运动起来不轻灵,较贪睡,但又很凶猛。它大水中仅头,颈部稍露水面,只是直线向前游水,不能浮于水面,更不会轻灵地左右曲线前进。所以我们所学所练的应是“剪子股”,俗名“香油”的昆虫“鮀”,而非扬子鳄的“鼍”。之所以产生一些错误的说法和练法,都是因不了解象形取意的目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造成的。(鸟台)(tai)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

(tai )字也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一般字典无此字,从们又不知其物,武断

臆测,才误为“骀”、“鸽”、“鲐”等错误。有人虽写出“鸟台”字,却不知是何物。或谓之类似鸵鸟只善直,何来竖尾之能?或谓之中国渤海湾里的一种回游和“鲐”鱼,有“护尾之能”。这些错误应该清除,道理应该弄个明白。其实“鸟台”是一种隼科尾短的小鹰,平时人称“兔鹘”,又叫“秃尾巴鹰”,猎户

养其雏儿,磨去爪锋,专用来捕捉野兔。而野生的“鸟台”,多站高枝上,头常朝下,尾朝上倒竖着,便于俯窥狡兔野鸟,见之能疾扑捉(中国华东、华丽北一带农村能看到),这就是“鸟台”所独有的特异习性和技巧--竖尾之能。我们学它是用两臂上分后下来象其尾,向前上方借肋腹发劲,以学它的竖尾之能。这就弥补了原十大形所没有的“肋腹打”这一特殊技法。形意拳经所谓“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这十四处是头、肩、肘、手、胯、足、左右算上共十三处,加上臀尾则十四处,而“俱不脱丹田之气”是就明“丹田”不仅是十四处打法的发劲之源,而且能用它打人。拳经曰:“肋腹打去意沾阴,好似还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僵一显奇能”,既然拳经把它列入打法之一,就必须发挥肋腹打的作用。事实上也只有发挥肋腹打的作用,才能符合形意拳从上下、左右,身躯前后都能发劲头打人的技法特点。郭云深与尚云祥先生身材矮小,但他们形意拳悟得精微,功夫精纯都擅长腹打(人们称为丹田气打)而名贯大江南北,武林内外。故拳经“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应改成“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才对。

4、拳械一体,相得益彰

形意传统最大特点就是拳械是一体,也就是“器械是臂的引长”。所以说形意有什么拳,就有什么器械,只是不同器械有它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在运用中发挥不同的性能而已。

正因为它以拳为本,同一器械有之与一般练法不同的内涵,加之形意前辈视后学业者非得上乘拳法后才教之,故形意器械知者人稀,会者更少,致使当代不少形意名家在传授器械时,只能教些长拳传统器械,如“三才剑”,“七星剑”,“武当剑”等。当然适人所需,各人所追求的不同。但所练是否是形意传统器械,传人与学者都应有清楚的认识和监别能力。

形意器械为把形意身手特有的劲运用到器械上,掌握和使用好它的技法,而许多单趟练习的器械基本功,那就是五行(劈、崩、钻、炮、横)的刀、剑、棍、枪单趟套路。通过反复单练每一劲力,达到身械合一,会显示出独特的技法来,除五行各单趟器械外,还有五行、连环、六合、八式、十二洪锤等器械套路,除此之外,还有稀有器械麟角刀、凤翅镗、双沉香拐、双锤、铁筷子(峨嵋刺)和文杖等。这些器械无一不体现形意内外合一,拳械一体的独特风格和技术特点

怎样学好形意拳

形意拳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播和演变,至今无论拳谱转抄还是演练技艺,都有出现许多差异。为使广大爱好者,初学者对它有一清楚认识并尽快找出规律,提出我们的看法,或有益于同好们。

1、针对形意拳特点的抻筋拔骨训练

形意拳讲内外合一,上下相随,一动无不动。为完成这些拳法要求,就是“龙折身”。形意拳经曰:“龙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式”,是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在运动中,身体能随需要缠绕弯曲而不伤其身,身力还得发。为象形取意,练形意拳的人,应在一些武术柔韧训练外,再增加一些特别的抻筋拔骨练习。如要求:四指直并拢,虎口抻开大于90度,整个立掌与小臂夹角要小于90度。要求:塌肩坠肘;抻拔出肩窝,肘窝,拳心外拧旋到小指向上。要求:正压踝关节,要求脚掌与小腿之间夹角越小越好;侧压踝关节要求仆腿伸直,与脚夹角小于90度。其它一些抻筋拔骨动作,可根据自身条件,动作要求,单独抽出一动作或一劲力进行静态或动态的训练。

2、桩功是个宝

桩功即三体式。形意先贤有句名言:“万法皆出于三体式。”说明三体式是形意至关重要的入道之门,故称为“形意母式”。尚派形意认为三体式和鹰捉,一个是母式,一个是母拳,是开启形意奥秘的钥匙。

练形意一开始就练三体式桩,就会听许多关于它本身的技击和体疗的故事。

如某形意前辈三体式一站,从们就推不动,拉不动,甚至抱不起,摔不倒,如树生根一样,这就是三体式桩站出来的。郭云深曾当人戏试其技,三体式一站,令壮汉五人,各持腊杆齐力顶其腹不能动。郭老先生丹田一省气,反把五有摔出丈外。北京武术传习所有一马某擅双跺子脚,脚到墙塌,威力骇人,向尚云祥先生逞能,先生三体式一站,让他来踹,一踹未动,二次跃步倾力再踹,尚先生丹田一省气,反把马某摔出老远,倒地不能起。可见桩功在自卫克敌发劲上的作用。

形意前辈能有“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的本领的气概,岂不知他的威力之根在脚,发于腿,主宰在腰,而桩功正是他威力的基础。

前面说了三体式桩功在技击上的作用,而它的祛病强身作用也是经实践证明的。它对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妇女病有较好的体疗作用,并且比练拳的疗效还好些。若细化三体式桩功的抻筋拔骨要求,会在静态锻炼中起到动态起不到的作用,使身体各部位受到较大负荷,筋骨、、肌肉都得到锻炼。加上气沉丹田的横隔呼吸,不仅加强了血液和淋巴系统新陈代谢,还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特别是“惊起四梢”和“发动内五行”的精神作用,意动气行,对中枢神经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心脏呼吸和消化系统产生保健作用,所以日益被子当代人所按受,作为健身体疗的方法之一。

3、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

形意拳经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要求练形意者在练上步时,必须练出前趟后蹬之劲。这不仅显示形意拳进步快且远的特点,而且如铁犁翻地,能将对方拔根趟起来。可惜知此技法的有很少,以致人们对上述拳经要义多有曲解,失去真意,唯有尚派形意注重这一上步趟劲的练习,使这一形意绝技传流下来。

4、虎未扑食头早抱,出洞入洞紧随身。

在当今武术刊物上,仍有人对形意拳四象之一“虎抱头”引出不少议论。“虎抱头”与“虎豹头”在中国文字中读音相同,因一些人不懂“虎抱头”的形与意的含义,臆测误解而产生。

尚云祥先生讲形意动作,一开始就强调“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这是形意拳出入手的根本原则。因肘不离肋,手不离心会使身臂构成一体,臂借身而力大,身借臂而力得发。再加上钻、翻、拧、裹、坠等,使之身体上下,内外构成一体。而“出洞入洞紧随身”不仅将上述涵义引深,而且是出入手刹那间的动作要求。在形意拳里“洞”指的是人的嘴,“出洞入洞”是说出入手时肘贴肋,掌(拳)都是从嘴前走。在手未离身前,手是在头下抱着。这正和虎要扑食跃出时,前爪抱在头下形意相同,故名“虎抱头”。所以把它列为四象(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一。

5、练功找劲,不重招法。

尚派形意只讲练功找劲,基本不讲招法。尚云祥先生曾讲:“不论什么高抛、绝招,都有不是灵丹妙药,都有会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甚至有时反被他人所乘。”不但不讲招法,倒常常讲些不好理解,又难于运用的技法:“或把或拳望着就是”,“宁要不是莫要停留”,“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我们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只有在实践中追求这些技法,才能得到形意拳的真正精华。

6、论形意拳三乘功夫

形意拳有刚(明)、柔(暗)和化劲三步功夫的三种劲的划分,在锻炼和运用中疾用骤发的为铡劲,缓动遂发的为柔劲,不意而发的为化劲。这三种劲同是在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气的基础上求得的。现在有不少练形意的人不懂刚劲作用,甚至不会刚劲练法,只会人云亦云地比划套路,人们一问起,他就会说我是在练形意第二层功夫柔劲呢。其实他不知这样下去既误己又误人。要知道形意突出特点是“硬打硬进”,没有平素训练的爆发刚劲作本钱行吗?所以尚云祥先生年过七旬时还说:“我若再有三十年阳寿,我就再打它三十年刚劲!”这是尚老先生经过实践验证的经验之谈。有了刚劲基础,就能不借上步的冲力,不借他人之力,沾哪哪有,想发就放。再从缓动遂发,沾身纵力中去找柔(暗)劲,以及柔极自化,周身通灵,则形成条件反射的不意而发化戏亦可逐渐得之。

养功养道见天真

静心内修之道

形意拳经对“静心内修”之法,有用气诀、引气法、周天法、得真法等单独论述,但极其简略,这也是“道不轻传”神秘化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且由于拳经传抄或理解差异,尽管同一方法,因理解不同,效果也不大一样。

仅就被引用和传播最广的“引气法”(即小周天法)来说,从文字内容到实质解释,都出现很大差异。根据尚云祥先生口授和对个别字作过几个谱的比较,以“眼观鼻,鼻对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才是较正确的。应该弄清它的内涵,否则影响还是很大的。

所说的“眼观鼻,鼻对脐”是在四肢放松,脊椎中正,项关节松开的情况下,头微前倾,半合睛则眼看鼻尖,鼻尖对着肚脐,使这三点接近在一条垂直线上(闭目合睛,姿式亦同,则意为内守)。这个姿势是为了便于精神内守,易通任、督两脉,返还先天胎息之状态。但因拳谱传抄错误,有的把“眼观鼻”写成“目视鼎”;把“鼻对脐”写成“鼻观脐”或“鼻视脐”,这就讲不通了。所说的“处处行迟不可移”,这“迟”字有写成“持”的,实际这个“迟”,是涵有必须做到,要求“缓慢、自然、不匆忙”的意思。所说的“彻开二六连环锁”这个“彻”字有写成“打”或“撤”的,实际只有这个“彻”才是表示“通”或“透”关窍的意思。“二六连环锁”在“气以直养”的功道中,指的是“十二重楼”即喉管。在周天法中这“二”指的是前任、后督两脉。“六”指的是身后督脉的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和接督脉通任脉的三丹田(上丹田即泥丸宫,被视为藏神之所,百神之主;中丹田亦名土釜,即黄庭宫,被视而不见为藏气之所,炼气之鼎;下丹田亦名玉池,被视为藏精之所,采药之处)。自泥丸宫下行,到下丹田,有逆呼吸基础,是较易行的。然而督脉自尾闾上行,通三关,特别是玉枕关较难,故有运转“河车”以冲过阻碍之说。这任、督两脉,是人身阴阳两脉的统枢,故有“任、督通,百脉皆通”之说,因之走小周天就是要彻开这两脉、六关的连环阻碍,以求百脉皆通。所说的“一点灵光吊在眉”,有人误认为是“一盏明灯吊在眉”,并说是任、督既通,百病皆消,目光炯炯有神。这是因抄谱讹传而产生的误解,实际绝不仅仅是目光的问题。应该说:会使自己的灵性在泥丸宫处发挥异样的光彩的作用。因为打通任、督周天是许多内功功法的必经之路。如“离内阴外阳,坎内阳外阴”,“取坎填离”以求“水火相济”;“性在天边晃,命在海底逛“,性命相见以求“性命双修”,等等,无一不是气通三关,以上达于泥丸宫。养灵性也罢,会元神也罢,以至什么“开天门”也罢,无一不是在泥丸宫处作文章。

仔细琢磨,约在一千几百年前,中国道家就似精于现代的解剖学,不仅了解到它的作用,而且在《黄庭内景经》中竟提出:“脑神经根字泥丸”,还有什么“一面之神宗泥丸”,令人惊讶的是它的揭示,正符合现代医学解剖验证的机体部位和功能。这也给我们提供了鉴证的线索。对人们常说的头顶的什么“昆仑”、“黄宫”、或“乾顶”是泥丸宫,看来是不够确切的,只能说是提个概念,就象说“性在天边一晃”一样,总有点隐讳,只是说说大概是在头上。因之又产生有人把百会穴当成泥丸宫的。我们可以理解,既叫着“宫”,就肯定有一定的范围,而一点点的穴绝不是宫,只能说是宫的窍。实际“一点灵光吊在眉”,这个“眉”字倒有些点破玄机,但也没点明具体位置,因而人们又有把“天心”、“印堂”当成泥丸宫的。而我得师传,却指在“双林树内”。持这一说法的虽少,却和“脑神经根字泥丸”、“一点灵光吊在眉”以及和生理解剖的验证,倒都能对上号。

从而证明大脑和大脑皮质也不是泥丸宫,因为它解决不了静修内功,所谓高级阶段所出现的不饮食、不呼吸等等特展示生理现象。只有脑干中央部分(包括神经网状结构)由延髓而上到两个丘脑包围的第三脑室。这一不大的区域,才是上行、下行、接收和支配五官、内脏、躯体的感觉、觉醒、呼吸、血压、体温、饮食、排泄、生长、发育以及躯体运动和自卫本能等起决定作用的。它不上行大脑之下、中央区域。所谓位于“中央无极上”范围又不大,因此可能就是它被命名为“泥丸宫”的由来。它正是从两眉中间往里去,在头的中央位置上,也正是“性在天边晃”之所在。对它的修炼能起到常人所不能起到的生理作用。故云“一点灵光吊在眉”(实际这个“眉”字还是隐讳,而不点明),也就是说在这里会使灵性发挥异样光彩和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进功道效果,益寿延年,还可以理解到许多道、佛家内功奇迹的谜底,也就是能知道它们功窍和生理的关系。

静修内功该追求什么?

如果我们理智些,不迷信,都明白人类为了穷宇宙之谜,已经上月球,奔金星;为了探矿藏、寻水源,什么深山绝域、天上人间,可谓无处不被人类所征服!什么陈抟、吕洞宾这些老祖、仙人们,说他们长生不死,可是现在又在何处?不言而喻,没有什么人能超世永存的。他们所以高人一筹的,是能够“生脱烦恼、豁达过人、大智长寿、无病以终”,这也是因内修而求得的超脱。现在也有人修道练内功妄想得道成仙,当练练内功,身体精神好了,又有了一些幻觉反应,便飘飘然不知所以了,什么“天门开了”,想入非非;有的不懂“秘食功法”或“食气辟谷法”,竟想断绝人间饮食;不懂“胎息”进程,也想不事人间呼吸,可笑又可怜!因之,最后终不免过早的因衰极虚脱而亡。实际有人追求这些,就算他掌握到个中窍要,不饮食、不排泄、长眠或久坐,甚至有的可不呼吸,但也不等于他长生不老,超尘生成仙。何况这样做,不管体质消耗多小,但也不等于不消耗。既然有损而无补,最后也不过“油耗尽而灯自灭”,闹个消极的“安乐死”,实际也不是幸福的。我讲这些绝不是反对宗教,而是就这类实例,引为迷心者戒!

我们现在该认识到,有条件的练练它,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整,是强身、养精神的好方法。“人生是苦海”,这话也有道理,只要活着不论躲到哪,烦恼也是避免不了的,就是君王、霸王也不会例外。而善于修道练内功的,因为精神有寄托,练至“心无其心,身无其身”之是,亦是极大的舒适和乐趣,也是对身体、精神最大的补益。正因为身心舒畅,也能尽量排除烦恼,豁达处世,以致老而不衰,能有所为,行动自如,神思清晰,既不病苦,又不累人,活到人类应有的天年,这样不论对社会、对家庭,不增负担,就受尊敬,自然生活美满,身家幸福,

最后能无病而终,乐享天年。我说这才是我们要修炼的目的。真能如此,也就成了“陆地仙”修得其果矣,这才是我们该追求的。既不必要,也不应该去追求那些违背生理和社会条件的什么“奇迹”和“超尘”之举。不知向道者们以为然否?

形意拳经有云:“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这谈的是形意拳的功和道要诀。

深知内涵,功道乃明

上述这段话,除了有点消极保守思想外,给人们启迪还是很深的。因为它点明了形意拳所悟的功和道是什么,进而使用人们知道该去追求“还虚返先天”这个窍要;知道“养练丹田气”这个根本。而掌握“返光天”、“见天真”这个窍要,就能返本还真,从自然中去掉拙力而求得真劲;掌握“养练丹田气”这个根本,就能气沛周身,发挥技法在体用中的妙谛。这确实是形意拳的功与道的得真关键。

这段话还突出一个“养”字。也就是说,“练之得法,不受干扰”,谓之“养”。因为人们练功常受酒、色、忧、愤的干扰,或因盲目蛮练,不得方法而走弯路。只有在锻炼历程中,注意到“养”,才能减少干扰,法出自然而求得实效。故云:养是练功之本,功成之源。故前辈们曾说“练艺容易养艺难”,因之再三强调“三分练,七分养”,一再强调排除干扰,“行、立、坐、卧不离功”。这些话虽然简单,但实际做起来,确非容易。许多前辈却因摆脱不了困窘、忧愤的干扰而遗恨终生。现在社会、生活条件好多了,武术又为国家所提倡,又多有名家启迪,我们是该很好地利用。

这段话提到的“养功、养道”是指练形意拳必须掌握的法门和要诀,养练它内外兼修的功和道。具体点说,“养功”就是养技术、劲路,整饬内外,以求功纯劲整,而能矫健制敌;而“养道”则指内练五行、四梢、精、气、神,而能体健气旺,神威夺人。因之说形意拳的养功、养道是内外兼修的固灵根而动心的武中道艺。这个“道”与“修性命、媾阴阳、养灵根而静心”的修道是两码事。特别对初学者更须明白,这两者不是必须兼备才能练好形意拳。具体地说,也就是平素练功能够“气以直养”,法出自然,不走周天,经络也照样畅通。不追求修道的“三华聚顶”、“五气朝元”,也照样可以“锁住心猿与意马”,达到“精养灵根气养神”。形意拳既是技击实践的武艺,通过它的养功、养道的锻炼,是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而至劲整气沛,内劲自生。再能功到悟精,更会哪用哪到,这是

多少前辈实践证明了的。所以在初练阶段,在思想上不要受丹道之学的干扰而致无所适从。因形意之道,是务实的而非悟空的。

形意拳经中通篇累牍计的是内外兼修的武技之道,但也单列有引气、周天等静心修道之法。前辈们口传也有“浑元一气”、“大小周天”和“性命双修”等功法,也属道家内修之法。但这些指的是突出为修身养性的,或是练内外兼修形意拳耐用有余力、有条件者;特别是造诣已深或功成人老,退养余年,为了内外交融、动静一体,耄耋不衰,益寿延年者;尤其是对练桩功,求静中之动和在找劲中求动中之静不足者,为了加深理解和运用“静为本体”以悟灵性,“动为作用”能感而通,再做做静心内养道功,是会有助于攀登技术高峰的。但这绝不是说必须先搞好它能练好形意拳,也不是必须先搞好内功,才能找到真劲。

形意之艺非易,道也非空

形意拳既是内外兼修的道艺,故拳经所指的“养道”之道,与超世出尘修道之道不同。形意之道,道非空;形意之艺,艺也非易!

何以见得?仅就形意拳艺的技法来说,拿最根本的起落、钻翻、三节、六合来讲,真弄明白也不容易。如果再进一步追求“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俱要全,气伏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就更不容易。只讲手打三分已够难,再讲脚打七分尤其难,再要动五行、惊四梢、气伏心动、硬打硬进就更难。按尚先生说,“硬打硬进”可不是愣打猛撞,而是动也打、静也打,不借惯力,不借他力,想打就能放,才算是硬打硬进。按这样说法岂不更难?另外从“硬打硬进”的实质来讲,它绝不仅仅是刚劲的技法要领,而却是贯串形意拳三乘功夫的基本功技击之道。所以说要想把这些外动、内涵的精华,都能练熟悟精,已不得不倾尽心力,磨砺一生。仅就找劲来说,还不是什么特高神妙的东西,可是尽管你千锤百炼地苦练,尚难求得“一锤定音”之效,哪还顾得什么周天与经络?如果把形意拳之道和丹道之术揉合到一起,确会影响后学们的思想和技术进程,实不可取。当然也该明确,形意之气虽非易,但也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形意名家、高手代代辈出,正是反映它技术易精的鉴证。

这么说有人会问:“形意拳的内劲和技击效果既是靠武艺、道艺练出来的,亦即与修道的内功无直接关系。那么对形意拳三乘功夫的说法,就不好理解了!说三种劲是能过练功找劲而求得的,这好理解。而谈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则纯属修道内功能范畴,又与形意拳有什么关系?就更不好理解了。

这问题说来很简单,因为“形意之道,道貌岸然非空”,实践出真知,且有医理可循。形意拳既是内外兼修,并着重神与气的运用,操之以恒,养之有素地练它,就可以气血充盈、强筋壮骨、充沛精力,健脑益髓,因之人们用它来作体疗工具。而所谓的“易”与“洗”并不是换,而只是使筋骨更坚韧,脑力更慧敏而已。我们可从一些日常事例中得到鉴证:有一练武之人,黑夜从两米高处踏空,身体横落,肋骨跌在物的楞角上,而筋骨虽有肿痛却无折损,不能不使人惊异而信服,他因练功而得“易骨、易筋”之效。这类动骨不伤的实例还有。另外有许多人因练功不论搞科学探索还是学术研究,咸谓头脑敏锐,精力充沛而逾常人。不怪他们说真有健脑益髓之功啊!这样实例更多。这些实例就是说形意之道,道非空,易骨、易筋、洗髓是见之于实效的。

至于谈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这确是道家内功“三炼”,即所谓的“三华聚顶”,它更是锁心猿、拴意马,不见于外形的内功静练。而形意的三乘功夫也锁心猿与意马,但所不同的是,它既有其内练之静,尤重其外练之功。所谓化气、化神,还虚,不仅表现在体健神奕上,且能从较艺、实战中得到验证,这就是“形意之道,道非空”之又一验证。因它在练刚(明)劲阶段,既筑练功基础,又使精足气壮、骨质坚韧,洎至六合严整,内劲自生,由于劲尤增气壮之威。这不仅是内在的自我精神气质的感觉,而且是可以体现于外在的体用之实,故曰能“练精化气”,进一步“刚至柔生”。在找柔(暗)劲阶段,由于周身抻拔之结果,故操之能腾其膜,长韧其筋。在精足气壮的基础上,又能逐渐敛神入微,达及体表,因神足而就会灵感逾于常人,故在技法上不仅能“沾身纵力”、“缓动逐发”,而且能“独之自应”、“沾之即有”,故曰能“练气化神”。再进一步“柔极悉化”,在找化劲的阶段中,既能刚能柔,气沛神敛,就可逐步地“刚柔悉化”、“感而遂应”,甚至能有“还虚、返真”之妙,而致达到“不意而发”之奇,故曰能“练神还虚”。这正是从技法的深化入微,而达到“精、气、神”的灵感运化。该说并不是空话。信乎尚云祥先生所说的:“在形意拳中讲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并不是神话。是有理可循,有道可通的”。只可异吾侪奔波生活、工作,究之不深,练之不精,功力有限,难怪不遗憾此生。这些外动、内涵的作用,更说明形意拳是内外兼修的既是武艺,又是道艺。一句话,形意拳是务实的,练之不难,却也非易,道义虽深,却也非空,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愿有志有德者得之,但要取其技艺之精华,只有练功、找劲从实处着手。先究养功、养道,其后有条件再究静心养性之道。切莫混淆,方可不自误或误于人。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c6953444.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8c6953444.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最新形意拳实战散打应用

最新形意拳实战散打应用 最新形意拳实战散打应用 一、龙形拳散打应用 (一)上打下撩(伏地龙形) 我以前手向对方点打,对方防手反击,我则后手里旋向后架格对方之手,接对方之势;前手着力对方防守之机,即向侧伏身反撩击打 对方腹及小腹部,使对方失控,见机变招。 注意:此招点打为虚,伏身反打为实,在突然变招中使对方防不胜防;在前手着力,后手即接招,同时下打,快速灵活,一晃便打。 掌握好:形意拳龙形拳,前手钻变招刁,拿手反打,要极力前伸,好比“拳如炮形龙折身”,龙折身犹如蜇龙潜伏,不弯不曲,不折 不伏。 (二)上挑下踹(老龙卧道) 对方用拳向我贯来,我前手迎击上挑,或以点打进攻;与对方着力,我即着力内旋后架格拦对方手腕,在架拦对方的同时,后脚向 前蹬踹对方膝关节以上部位;后手同时前奋探打对方头部、耳门关等 部位。蹬踹着力而下顺势而踩。 注意:前手架拦与蹬踹要协调一致,劲力奋达,英勇奋进;不管 脚的蹬踹着力与否,后手的探打必须连续连击。 掌握好:形意拳之龙形拳在技法上望膝而起,望脚而落;望胸而起,望腹而落;腰际旋转,抽身调膀至关重要。 二、虎形拳散打应用 (一)双拳攻鼻(虎形拳进击法)

对方与我快速火拼,双手连连向我进攻,左右互搏,双方拳互打,我必须瞅准机会,双手猛然向下卸力化解,双手将其力引进使其无 着力的地方。我双手下卸力之时着力外旋上搓,同时前脚寸进,后 脚跟进;同时双臂由口前内旋翻手向对方面部扑打,以虎形拳(双阳拳)向对方鼻梁攻击。 注意:对方只要与我出现互拼、互打,我即在脑子中要闪电般的反映出虎形攻击技法,并予以实施。在攻击鼻梁时两肘夹肋,保心 护面,瞄准扑鼻,以寸劲弹抖,向对方狠狠攻击。此招为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掌握好:形意拳虎形拳在散手中的扑劲运用,此招双臂合抱,中门封闭比较安全,好比是猫扑鼠之一瞬间,缩身只待一触即发,只 是束身落劲,才会利用于全身的发劲,犹如猛虎扑羊,体现出快速 迅猛疾毒的冲扑劲来。 三、马形拳散打应用 (一)双拳攻胸(马形拳进击法) 对方以双拳向我上路攻来,我即双手上钻迎击对方来势,双手起钻,双臂护胸,双手护腮,前脚跟进,同时双手内旋着力粘就顺势 由上向下栽捶打击对方颌、腮、胸乳部任何部位,以着力为准;前脚 奋进,后脚跟进,两肘裹劲,拥身以整劲而上,粘就转动吐栽随身。 注意:对方来势,快速反应,双手上钻的同时脚要快速奋进,后脚摧进,一粘即旋,不给对方以回旋余地而反击。 掌握好:形意拳马形拳双拳齐击俯身崩击,双拳并手,丹田提气、由两腮崩出,从上而下栽捶;此是一个阴盖阳打的过程,以化劲而进,以刚劲而打,以暗劲而发,对方来势既不远迎,不又远避,不僵不直,粘就沾随,圆活不滞,连绵不断,沉肘心灵,才为真灵。 四、猴形拳散打应用 (一)肘撞膝顶(猴子爬杆)

蹲踞式跳远(水平三)教案

课题:蹲踞式跳远 学习阶段:水平一(二年级) 授课教师:白继峰 工作单位:安吉昌硕小学 课的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激励的语言和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探究、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诊断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协调素质和弹跳力,体验跳远时的身体动作感受,培养身体正确姿 势,提高观察力和时空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自信、果断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想象力丰富的身心特点,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本课以独特的活动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利用标志的不同的摆放方法,阶梯性的创设了各种跳跃的难度,通过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序渐进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课题“蹲踞式跳远”这一学习目标选择了两个教学内容: 跳跃: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助跑和踏跳的结合的动作方法。在练习中,逐步了解和掌握起跳方法,发展跳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起跳动作协调有力 教学难点:落地屈膝缓冲。 六、教材分析与结构程序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前言 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不禁拍案叫绝。李老绝对可 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 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 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 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 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原来形意 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 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 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 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 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 辞辛苦。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经过 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 非。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 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 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第 1 页 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 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 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 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 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 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 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 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

形意拳实战技法选粹

形意拳实战技法选粹(七星十四处打法) 孟庆威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和精髓,不讲技击的武术只能说是中看不中用的“舞术”。历代形意先师都有“形意技击秘法”之传。所谓“秘法”即“打有目标、顾有诀窍、进退有度、开合有法”。武术界同仁熟知的车永宏的“游鼍化险,绝地逢生”,郭云深的“连珠崩拳”,买壮图的“鸡形四把捶”,宋世荣的“燕子取水”,刘奇兰的“龙形特技”,张树德的“马形技法”,布学宽的“狮吞手”,刘剑的“截手连珠炮”,宋铁麟的“阴阳把”,孙德宜的“反手割脖、顺手牵羊”,吕加麟的“连三腿”等等都是诸位先师的拿手绝活;技击泰斗李复祯的“五花炮、绞捎子、连环手法虎扑子”更是形意界众所周知的绝招。继承、挖掘诸位先师在散手技法上的宝贵遗产,对弘扬中华武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使中华武术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向广大武术爱好者就形意拳术中常用的实战技法作一简单的介绍,不妥之处,敬请诸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形意拳古谱中有左右上下“十四”打法之论,即头、手、肘、肩、胯、膝、脚。无论哪种打法,形意拳历代先师均反复强调了手、眼、身法、步的高度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必须手脚并用”,“光是手到不为能,手足齐到艺为真”,“打人如亲觜,贴身近打全凭腿”。往往听到一些外行讲:“形意拳用腿的地方不多”,其实,在形意散手技法中,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腿,进退转侧,扭身调膀,吞吐趋避,离开了步法的灵活多变,无论多么高明的技法都无济于世,所以,在下面介绍的形意散手技法中,步法的作用必须放在第一位。 一、头打技法 头为“十四”打法之首,主要有顶、摆、撞三种打法。“顶”有前顶和上顶,“摆”有左右之分,“撞”有前撞和后撞之别。头打的主要部位是对方的眼、鼻、口、耳、两鬓以及胸部。关于头打的要领是:“头打起落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列举头打三例: 1、对方以双峰贯耳来攻我,我以双手左右分顾其双手,同时以寸步跟进,用头直击对方的面部(图1、2)。 2、对方以顺步右崩拳击胸或腹部,我则侧身迂回使对方攻击落空;我从侧面贴近对手并以两臂封闭对方的攻击之手臂,用头摆打其面部或胸部(图 3、4)。

健美操基本功训练方法

健美操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正压腿、侧压腿和后压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 1、正压腿:双脚并拢站立,抬起左脚将脚跟放在把杆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两手扶在左腿膝盖上。两腿伸直、挺腰,同时一定要收髋,上体向前屈,向前向下做振压腿的动作,逐渐加大力量,然后换腿做。根据柔韧性程度,可依次用肘部、前额甚至下颌去接触脚尖。 2、侧压腿:身体侧对把杆,右腿支撑,脚尖稍向外撇,左脚举起,脚跟发在把杆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右臂上举,左掌放在右胸前。两腿伸直立腰、开髋,上体向左侧振压。髋部和腰部在这个练习中得到锻炼。 3、后压腿:背对把杆,并腿站立,两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体。右腿支撑,左腿提起,脚背搁在把杆上,脚面绷直。上体后屈,并做振压动作。左右腿交替进行。髋部、腰部和颈部可以得到练习。

侧压腿和后压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侧压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后压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二、把上踢腿 1、踢前腿 2、踢旁腿 3、踢后腿 三、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四、认识节拍练习 五、跳跃动作组合:跑跳、开合跳、吸腿跳、弓步跳、弹踢腿等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我所习练的北派拳法为形意拳,太极拳。现在把这两派功夫的功力训练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真功夫是要练成这样的:滑如冰,粘如胶,软如棉,硬似铁。太极拳是这样的,形意拳的核心其实也是一样的。 太极拳技击讲“挨得上,打不上”,形意拳要硬打硬进无遮拦。太极如水,打他时如入水中无处着力。形意如山,打他时如遇大山无法撼动。 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的打击力,且越是高手越是喜欢对方猛扑硬撞,以使对方自做自受,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技击基本功,训练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 以下对此基本功做一简略介绍:要把传统技击架作为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最好先找个明白理论和方法的师傅, 拳论指出:“入门引路须口授”。没有师傅带是不可能入门的。必须是明师!·不一定要名师! 先练桩功找对身形后,再练拳架发力等法。除练拳架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刻苦练习发劲,一个动作,一个式子要练它上百遍、千遍、万遍,甚至十万遍、直至纯熟。但练习发劲仍然要遵守原则。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未到落点,就浑身鼓劲。有了一定的

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了解技击运动规律。我个人认为可以习练涉猎其它门派拳法如: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等。 还可参照练习外国搏击术如:拳击,摔跤,柔道,泰拳等。实战技击训练的基本功训练大致如下: 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负重步法等等。 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功力操练,是对拳功的深入锤炼和发展。桩功训练才能使定势尽快产生功力,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练习桩步稳固,要配合呼吸行气,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应练习30分钟桩功。 除此以外,调架子时,尽可能地将势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拉长时间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腰腿功夫除在上述练法中获得以外,还要练习踢腿、下腰以提高柔韧性,重在追求腰腿功夫。年轻人还可进行如单腿跳、蛙跳、负重跳、旱地拔松(即深蹲跳提膝高抬)、单足独立深蹲起、悬垂举腿等等,来加强腰腿腹背韧性功力的训练。 单操是对拳架中各种动作,发劲的反复操练,也是对拳架的锻炼。 单操手也可作为实战散手练习,但要准确掌握技击意图。实

讨论形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形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形意法在跳跃运动教学项目中的运用;形意法在学前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这些自然景物和动物形象而生动地把长拳的动作比喻出来,突出体育教学的节凑感。 【关键词】形意法,游戏法,语言法,重复练习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游戏法、授课法、重复练习等。对于相同的体育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同样的教学方法也可运用到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也就是说针对于相同内容的体育教材,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即因材施教,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善于模仿,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来模仿或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形意法。它主要运用于低年级体育教学当中,不但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而且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形意法在跳跃运动教学项目中的运用: 首先,通过引发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课

堂,启发他们的思想,扩展他们的思维。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问同学们在动物园见到过哪些动物?能否模仿它们的动作?接着再问及与本课有关的动物动作,如:老鹰式、袋鼠式和青蛙式。 把立定式跳远共分为四部分: 1.首先提出看谁模仿的最象 (1)预备式:两脚稍分开自然站立。 (2)老鹰式动作:两臂后摆同时屈膝。 (3)袋鼠式动作:两臂前上举、展腹、提踵。 (4)青蛙式动作:两臂由后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登地,并迅速向前跳起,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维持身体平衡。 2.然后以游戏的形式把各个动作串联在一起,即为立定式跳远的整个过程 例如形意法在学前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如练习兔跳时,模仿兔子跳的动作,锻炼学生手脚并用的能力;走时,模仿大象走的动作;练习半蹲跳时,模仿青蛙跳的动作;练习侧跨跳时,模仿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从这一朵飞到另一朵的动作……但为了达到动作的逼真,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意识,在练习中还要联想到森林中有好多好多的小白兔,在草地上不停地蹦蹦跳跳,有的吃草有的追逐,还不时地发出被追赶的声音,以达到真情实境的效果。

形意拳实战对操六捶

形意拳实战对操六捶 武当?总258期 形意拳是比较注重实战的一种传统拳术.其优秀对操套路《六捶》系形意拳大师宋世荣先生精心编创,动作简洁明快,实用性强,富有现代搏击的内涵和特点.下面予以介绍并加以详细解析,以飨读者. 一 ,上手刺面掌下手炮拳 上手一般为实战对操双方先行出手者,通常多用进攻招式;下手即对操拳路中后出手者,一般多为防守动作,但不乏精绝的防守反击.采用刺面掌开势,充分体现了形意拳实战运用的特点和优点.刺面掌实际上是形意十二大形中鸡形"金鸡食米"式的临战运用.其特点一是快,其势犹若鸡在地上啄米一 般,每秒钟可达6次.二是凶,掌刺部位不离对方双眼或咽喉.三是虚实相间,妙不可测.一掌刺去,若对方不及反应,则乘势重创对方; 若对方反应灵敏或早有准备,则化作佯攻,吸引对方还击,待抓住对 方破绽后再行进攻.所以说,练习者切莫低估这一式的实战意义和作用.对方用刺面掌来击,下手当然可以用许多方法防守或反击,按照形意拳"近攻快打"的基本特点, 这里采用炮拳回击.炮拳就是形意拳中炮拳的实际运用.这一招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炮拳出拳犹如放炮般,拳势猛烈,一触即发,可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方.你刺面掌快,我炮拳更不含糊,以快制快.二是炮拳左手先顺着胸部钻过自己的鼻子前(运动中达到护胸护面的目的),随之再向上翻转滚架对方之刺面掌,同时骤发右拳猛击对方胸口.这种防守和反击融为一体的招法,往往不给对方"时间差"的空隙,既防住了对方的攻势,又得以有效地击中对方. 二,上手搬手炮

下手钳手 上手见对方打出炮 拳,迅疾收回右刺面掌, 此时的刺面掌已化为佯攻,随之左掌由左向右"搬"(实际为推或拍)开对方右拳,同时快速出 右拳,冲击对方右胸肋部.搬手炮这一招为"六捶"中的一捶,动作隐蔽,出拳距离短,拳劲猛脆,是这套对练需要着 重领会和练熟的招数之一 .搬手炮由于"搬"打 同步,加之距离对方甚近,对方往往猝不及防, 实战价值很高.若纯粹 西 安 孙 豹 隐

蹲踞式跳远的技能训练

蹲踞式跳远的技能训练 1、助跑。 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作好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跑是跳的基础、跳是跑的发展与继续,跑不好就跳不好。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如要穿越一条濠沟可助跑几步就能一跃而过,摩托车在快速驶过桥面下桥时,会有一个腾空飞越再着地的过程,所以可训练学生从静止状态开始,采用“站立式”起动姿势的15米、20米、和30米的加速跑,快速跑的速度训练。以及运用音乐节拍抓好学生助跑的节奏,使他们能明确何时加速。另外,助跑的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在训练过程中,采用了负重摆臂方法使动作定型,加上正确的腿部动作,形成了良好的动作定型,为助跑中积极加速打下基础。 2、踏跳。 踏跳是助跑的延续。踏跳的动作包括踏跳脚着板,髋、膝、踝关节的缓冲和蹬伸起跳。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在授课前出示动作图例讲斛动作过程,课中亲自示范讲解,使学生明确:助跑的最后一步起跳脚几乎是伸直的,快速着板。脚跟着地后迅速滚动到全脚掌,用力蹬直起跳,头部和上体位置正确,两臂和摆动腿配合协调,身体重心快速前移完成起跳动作。教师还可采用上一步、上三步起跳练习,在踏板上放置一红步进行踏准起跳练习来提高学生动作的正确完成。 3、腾空。 起跳后,踏跳腿留在体后形成腾空步。此时,摆动腿继续高摆,同时两臂伸向体前;起跳腿向前上方抬举与摆动腿靠拢,上体稍前倾,两臂下摆成空中蹲踞姿势。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空中做腾空时掌握时机不当或腾空后身体前旋平衡不好,教师可让学生做(1)原地纵跳屈膝团身,两手抱膝要求大腿尽量靠近胸部的练习(2)助跑4~6步,起跳后成腾空步姿势,用摆动腿落地体会空中姿态(3)助跑4~6步,起跳后成腾空步,起跳腿与摆动腿靠拢,双腿屈膝越过一定高度的皮筋或横竿,落入沙坑。要求两腿高抬靠边胸部,两臂配合向下,后摆动体会空中蹲踞姿势(4)助跑6~8步,利用助跳板起跳,成腾空步。 4、落地。 落地时两小腿前伸,当脚跟接触沙面后,脚掌下压、屈膝、送髋、两臂向前摆动使身体迅速向前移动。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可把它比作立定跳远练习,强调小腿前伸;可在沙坑落点处放一明显标志物,要求落地时两脚超过此标记。

散打基本功之拳法

基本拳法解析 散打拳法主要包括直拳、摆拳、勾拳、劈拳、扣拳、鞭拳、弹拳七种,其中直、摆、勾为主体。 1.拳法的技术要求 (1)出拳力量主要来源于后脚的蹬地,然后转髋带动转(压)肩,送臂出拳,要在击中对方的瞬间制动。 (2)出拳时切记肩关节的垂直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自己前腿的脚踝关节,以免失去重心,被对手反击。 (3)出拳时击中对手的瞬间才突然握紧拳,击中与未击中都应迅速放松,以免动作僵硬。 (4)出拳后无论击中或未击中,都应迅速收回,作好防守或再次进攻的准备。 2.基本拳法 (1)左直拳 动作要领:由实战姿势开始,即由左脚、左手在前的正架姿势开始,右脚微蹬地面,重心微向前脚移动,上体微右转。同时左肩由屈到伸并旋90度,发力于腰,力达拳面(图1、2) 易犯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A、撩拳。由于直拳前肘先于拳而动,形成拳往下撩的错误。纠正时,强调以拳领先,勿先动肘;或由同伴帮助以一手拉拳,一手按肘,慢慢体会要领。 B、只动前臂。直拳时不是以肩催臂,而是前臂屈伸。纠正时,

强调肩先动,催肘送拳。 (2)右直拳 动作要领:由实战姿势开始,右脚微蹬地,并以前脚掌向转,转腰送肩,上体左转。同时右臂由屈到伸并旋90度,直线向前冲出,力达拳面(图3、4)。 易犯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A、上体过于前倾。直拳时,上体向前移动过多,腰没有向左拧转。纠正时,多体会腰绕纵轴方向拧转的要领,克服向前俯身的毛病。 B、翻肘撩拳。直拳时前臂、肘关节先动并外翻,形成撩拳错误。纠正时由教练员或同伴帮助,或面对镜子做慢动作练习。 C、先后引拳,预兆明显。这是学习拳法的常见错误。纠正时,面对镜子或由同伴监督,用慢速放松练习,以体会出拳路线。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 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老师曾在2014年应广东卫视邀请,在《健康有道》节目中详细讲解了形意拳养生内功的基本理论和习练方法,配以主持人和现场嘉宾的互动,生动易懂,适合任何基础的人自学自练,是广大内功爱好者的理想入门和提高教材。我们将节目视频再次整理,并将其中的重点逐一列出,便于大家收藏学习:视频片段什么是内功(视频约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点击边框编辑视频重点提炼1. 养生的关键在于“放松”。2. 三层功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3. 咬牙瞪眼、努气使力,会把自己肌肉练得很僵,40岁以后再练僵劲,就把自己身体练伤了。4. 用力是错的,要像水一样。5. 练丹田气,是用外气补内气。内气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消耗。6.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百会和会阴的连线要和地面垂直,才能做到“上接天根(阳)、下接地轴(阴)”。7. 下丹田为“炉”,中丹田为“土釜(锅)”,上丹田为“鼎”,乾鼎坤炉。三部丹田都在百会和会阴这条线上。视频片段桩功第一式(视频约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点击边框编辑视频重点提炼1.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腿是自然状态,不要刻意弯曲。 2. 前脚掌占三成力,后脚跟占七成力。 3. 重心往后移,胸空下来。

4. 腰要调直了,督脉就拉直了。 5. 如何调直腰:像坐椅子一样,尾骨往前收,把腰椎拔直,但腿不要弯。 6. 脚趾轻轻扣地,把足底涌泉穴空下来;肘向下沉一点,往前抱一点,把肩井穴打开。“泉”和“井”打开,肾水旺,肾气就旺。 7. 阴面闭藏了,阳面就打开了。阳面开了,阳气才能升发。 8. 收下颌,不仰头也不低头,颈椎尽量往上提。 9. 舌抵上腭,把唾液慢慢咽下。 10. 臀部稍微抱一点。 11. 气行则血行,若女性生理期经血量大,可暂停练习。 12. 避免空腹练习。 13. 不要克服杂念,关注呼吸即可。 14. 练完后要收功。祝大家功力大长!

形声字解读

形声字解读(上) 【提要】从有无声标角度看,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两书”:形意法和形声法。形声字的形意符不表具体字义,只表字的抽象意类所属;声韵符不标注字音,只标示该字的韵部所属。“形声字”实际上应称为“意韵字”。形声字的声韵族中,韵母存在“韵辙联通”现象。声韵符到今天始终都在为标注字音发挥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蒙受的千百年的冤枉委屈应得以洗雪。形声字的构成,自有其清晰严整的规律。形声字是完全可以解读的。 【导语】形声字的解读问题是个老问题,老到起码有两千岁,因为从许慎所著汉语史上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开始,人们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形声字的很多声旁不太管用。到现代人手里,这个问题就更厉害了。据统计,现在声旁能正常工作的,只有25%左右。也就是说,有75%的形声字, 其读音是模糊的。考虑到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个问题是令人震惊。一般认为,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95%的高比率。即使把字数限定在3500常用字内,这个百分比至 少也有90%。那么,在常用字中,形声字就是3150字。这些字中,有75%字音难以读准,那就是2360多字。这么大的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长久存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识字教育。

后来人只是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知道,周朝的国子监里,“(依据)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后人始终弄不明白,周代人是怎样用“六书”为学童文字启蒙的,为什么现代人用起来就不好使了呢。其实,不但现代人不明白,至少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就已经弄不明白了。李斯那作为“书同文”字形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汉字启蒙教材《仓颉篇》,所使用的识字方法,就已经开了摒弃字理、多读多背、死背硬记的先河,可谓后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滥觞。 针对“三百千”识字方法的弊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终结了这种识字方法,改为分散的“随文识字法”。满以为这种“随文识字”给每个字的出现找了一个温暖的家,自然应该比“三百千”识字法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识字效果竟还大大不如被人废弃的“三百千”。因此,这种“随文识字法”逐渐被人们所厌弃,也是必然的事。上世纪的80年代,识字改革已形成高潮,各种识字方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可惜,不管什么识字法,面对90%的形声字而束手无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识字法。我们已经不无遗憾地看到,多少识字法,莫不在形声字这只拦路虎面前败退下来,裹足不前,无所作为。期间,不时有人主张依据汉字科学,按照每个字的造字原理来“科学识字”。不过,现在的汉字科学,对形声

形意真说

形意真说 形意拳走到21世纪的今天,其实也不容易了.尤其在世界搏击术迅猛发展的现在,处境其实不容乐观.首先,关键一个问题,形意拳,需要练什么,怎么练.我们所学的一些东西又到 底是练了什么?! 形意毕竟是拳术,然而现在很多练了形意的人不能打不会打也是事实,一个鲜明的证据就是现在很多形意拳派标榜自己是真正能打的实战武术——一门拳术还要强调自己是能打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就是,很多形意拳派的训练体制设置的问题——没有清楚明白的 告诉练习者你该练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练——这不能说一定就是形意拳的练功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性,但至少是没有清楚告诉练习者。所以也同时造成了练习者本身对所练的东西不知道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这也造成了事倍功半的坏效果。另外再加上形意拳号称练打合一,怎么练的就怎么用,有些人就拿着功法架子就跟人动手去了,怎能不败?! 形意吧,五行、十二形,其实我说过很多次,就是练功的功法架子,不是打法、用法。什么叫功法架子呢?其实就是搏击素质的训练,最根本的素质训练。如果一个人要搏击,他需

要1、强健的体魄——这决定体能、抗击打能力。2、灵活性和柔韧性。3、身体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以上两点决定了搏击者的反应、身体的移动的灵活性和速度。4、发力模式和发力强度。要想获得良好的打击力,必须先建立一个规范的发力模式,形成本能,就算身体极度疲惫时,也能按照这个模式完成动作。这是保证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也不会做无效攻击的前提。而发力强度,来源于对参与发力的肌肉的强度的锻炼。这个与发力模式的构建是相符相成的。 由这个角度来看五行、十二形,就能明白这些动作的设置是干什么的了。 五行拳不是形意的五个基本招数。三体式。是基本的站位,培养良好的身体建构,体会好整的感觉,以及基本找到自身体重的感觉,为以后的运用和运动起来打下基础。劈拳,是三体式换式练习和最初的移动运动练习。崩拳,发力模式的建构。就是前趟后瞪拧腰转胯。炮拳,远距离移动打击及最基本的控手打法练习。横拳,近距离的发力练习。钻拳,上方发力。如果说五形拳是发力的重点训练的话。而十二形,更多的则是身体素质的训练。 然而在这些东西里,我们很遗憾的说,没有看到直接针对搏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20210124195935)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文档编制序?g鮭住PT-LLE082 弘 LLETD29&POI08]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散打是武术动作在实战中的灵活运用,是两人依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武术技击动作为运动素材,进行徒手对搏的一项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散打是散手的俗称,古称相搏、白打、拍张、手战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散打基本步法、拳法、腿法和摔法、防守技术、实战技术及竞赛规则简介等。系统地传授散打的基本理论和散打的技术方法,通过散打的练习,可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活、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韧、顽强、自信、果断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具有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和运用散打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2. 了解武术的内涵,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 3.通过散打专项练习,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4?注重武德培养,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与良好的合作精神,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散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掌握散打的运行规律,领悟其技击原理,并能合理运用于实战。 3-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难点:1 ?散打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习。 2.对散打基本动作的合理运用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大纲内容 (1)理论部分 1.基础理论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体育的过去和现在;当代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体育的健身功能与增强体质;体育的审美功能与完善个性、完美性格;体育的社会综合教育功能与素质培养;高等学校体育的地位、目的与任务;体育的娱乐功能与健美、文化,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形式等。 2.专项理论 散打运动概述、散打运动的特点;散打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散打技术分析及其战术原则;散打练习时的注意事项;健身作用及实用价值等。 (2)实践部分 1 ?体能 发展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的身体练习,如徒手或手持器械发展力量素质练习;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灵敏素质练习等。 2 ?技能 1散打基本功: 肩臂练习:压肩、绕环、抡臂等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形意十二形拳

形意十二形拳中文名称:形意十二形拳 英文名称:12 animal forms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十二形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它包括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鮀、蛇、鹱,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衍变、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既龙、虎、 猴、马、鸡、燕、鹞、蛇、鹰、熊。后由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创添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有与心意拳相似之外,但大部分拳理拳法有所不同,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一——龙形 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神化动物.。蛰龙升天、.云龙九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等,处处显示龙的神奇变换。龙形练神,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劲源于腰,而起于承浆之穴(下唇下陷处),在动作的技法中我们要学它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顺逆盘旋,起伏变换。在其起钻腾越时,要象蛰龙升天,既轻灵又矫健。在落翻潜沉时,如霹雳击地,既迅猛而又舒放。故龙形形式虽简,而动作劲力难练。务从起伏柔

韧,腾潜矫健的动作中求得周身三节惯穿,身腰刚柔形神一气,能如此练习和认识,则形意龙形妙諦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二——虎形 虎有扑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扫,故称“虎有三绝之技”。它纵山跳涧,凶猛异常,不怪称为“兽中之王”。经曰:“虎未扑食头早抱”是指虎未扑食之前,总是先缩身,收腿,两前腿抱于头前额下,借以蓄力待发,并借后蹬腿,展腰之力,使其前扑既能纵高跳远,又能迅猛力大,特别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扑动物无法抗脱。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后的一扑,也完全具备这一特点,这就是虎扑食凶猛之所在,也是“虎抱头”亦顾亦打的由来。我们学练虎形就要知其技法,究其窍要,以求形神兼备,技击效果好。 形意十二形之三——猴形 猴性敏且精灵。拳经云:“猴有纵山之灵,攀缘之巧”,它的轻灵确非其它动物可比。我们学练猴形不论进退晃闪转换中,还是纵跳腾挪时,不论是“挂印”、“倒绳”,还是“爬竿”都要意动身随,手脚合一,以求一动周身俱动,并能一发即到,磨砺习久,则不难得猴形之精微 形意十二形之四——马形 拳经曰:“马有疾蹄之功、奔驰之勇“。因之我们在学马形时,就是学它风驰电掣的特点。练马形不能离开形意技法之本,要从“身似弩弓”,“行如槐虫”的训练中逐步悟出来,它绝不是瞎跑滥蹦,只有将“槐虫步”从轻灵合协及稳实中练出“劲疾步大”的技法劲力才对。不管是单马形还是双马形,都要充分发挥形意的腰劲和下肢作用,拳经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去意好似卷地风”正说明其两腿前趟后蹬作用,只右这样才能体现“践拳似马奔”的高超技法。马形中的两臂在演练中含里搂、前冲的疾蹄之劲,其腕关节尤有扣腕里刨的技法作用,也充分体现“拳打三节不见形”的精微所在。

[基础]形意拳实战窍门

[基础]形意拳实战窍门 形意拳实战秘诀 硬打硬进无遮拦,练形意的都知道这句话。自己练时好办,前面无遮无挡的,大可练得气势虎虎,进步如旋风,可是与人动手,还能客观得心应手吗, 从前转身与师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比划比划,嘿,硬打硬进,还真进不去~举手之前,双方都在警惕,好比军队的攻守,一方在战壕里弹上膛刀出鞘地等待,另一方大模大样地强攻,那不是找死嘛~那时我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后来挨打多了,也学乖了,不再硬冲直撞,而是虚虚实实,得着机会才玩一把硬打硬进,别说,效果还真好~这时才明白:硬打硬进也不是一上来就傻冒饭店的往里冲,而是要有选择地硬打硬进~当然,如果你功夫跟尚云祥一样棒,你也可以硬冲;但如果你还不如尚前辈,那就省省吧,得机得势才进身,这时管你是硬打硬进还是巧打软进。占了先机才有发挥技术的余地~~~ 形意拳技击的技术问题二:脚下的根 形意拳特别讲脚下的根,步到人飞,脚下无根哪行,这根怎么出来的,老话讲要站桩、行桩,就是站桩和打拳。其实不尽然,除了这两个要求外,还要多有实战对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否则还是死桩。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老拳师,他们不管是行拳还是动手实战,架子都是非常低的。架子低了,重心低了,稳固性自然大大增加,脚下的根也就有了。这种打斗方式与普通的散打不同,散打站位都较高。站位高,灵活性好,站位低,步法远没高位快,可是稳定。形意拳平时的站桩、打拳练就了三角形的稳定的人体站位形态,架子再低,更妙。至于运动不灵,这就是功夫了。平时下式子(就是低架子)打拳,习惯了这种形态,日久天长,动作一样能快、能灵,功夫也就出来了。等你低式子能与高式子一样灵活时,再去与高站位的人动手,大占便宜。形意的功夫出在腿上,下式子打拳也是很主要的一项。不独形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