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制与日本民族性格形成关系探析(唐聪菊)

等级制与日本民族性格形成关系探析(唐聪菊)
等级制与日本民族性格形成关系探析(唐聪菊)

学号:200803150103

宁夏师范学院

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等级制与日本民族双重性格形成关系探析

学院(系):政法学院

专业年级:2008级历史学(1)班

学生姓名:唐聪菊

指导教师:王正文教授

完成日期:2012年05月

目录

摘要................................................................................................I 关键词.............................................................................................I 1等级制度在日本的确立 (2)

2日本等级制度的特点及表现 (5)

3等级制与日本民族双重性格形成的关系 (8)

4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的影响 (10)

参考文献 (13)

致辞 (15)

等级制与日本民族双重性格形成关系探析Hierarchy and the Japanese national double character formation

relations in this paper

摘要:在以往关于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研究中,学界更多考虑了以下因素:自然地理环境、民族的单一性、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边缘文化特性、神道教等因素。不可否认以上因素对于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确实有很大影响,但抛开表象看本质,无论是集团主义、序列意识,还是隐忍坚韧,亦或是尚武忠勇,这些典型的日本民族性格无不与等级制有关。事实上,包括神道教和武士道在内的此类日本思想内核,在本质上亦不过是等级制的变式。甚至日本的文化观与国际观也俨然是等级制度范围的扩大与其内涵的外延。正是这种根深蒂固、对日本人产生了根本而深远影响的制度支撑着其他因素产生并发生作用。等级制在世界各国并不陌生,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过等级制度。然而,在日本独特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下,等级制度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日本特色。本课题将从“等级制的日本化”这一角度出发,探析等级制对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根本性作用,尤其是对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的塑造作用。

关键词:日本人;等级制;民族性格;关系;影响

Abstract:In the past about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tudy,the following factors to consider more academic circles: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national onenes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influenc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edge Shinto,and other factors.Do not deny above factors for the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form do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but put aside see the essence representation,whether group socialist,sequence consciousness,or trial tenacity,or a brave warriors,the typical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hierarchy is relevant.In fact,including Shintoism and bushido,such Japan thought core,in essence also but the variant is hierarchy.Even the Japanese cultural conceptions and international view has also rating system range widen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its extension.It is this deeply rooted to the Japanese,produce the fundamental far-reaching influence system support other factors arise and occurrence function.Hierarchy in the world is not strange,almost all of the world countries exists hierarchy system.However,in Japan's unique natur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hierarchy has introduced a distinctive Japanese characteristic.This subject will be back in the hierarchy of the Japanese identity"this Angle,analysis hierarch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Japan fundamental role,especially to the Japanese national double character shaping function.

Key words:Japanese;Hierarchy;National character;Relationship;Influence

等级制与日本民族双重性格形成关系探析Hierarchy and the Japanese national double character formation

relations in this paper

目前学界关于“日本民族性格的成因或影响因素”这一课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环境、武士道、神道教、文化边缘性等几个角度。诸多著作论述了日本民族性格(或国民性)中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性格特征:实用主义、集团主义、序列意识、物哀意识、隐忍坚韧、尚武忠勇等。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由李卓主编的南开大学《日本研究史论集》中收录的《试论近代日本民族主义的形成》、《日本华夷思想的形成与特点》和胥思省《浅议日本国民性的形成》、李卓《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等。这些著作集中展现了学界目前关于日本民族性格形成原因的研究现状。王志《试论近代日本民族主义的形成》中,认为影响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最大因素是日本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正是因为其看似封闭的未受外界影响的岛国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别样性格;郭丽在《日本华夷思想的形成与特点》中,将日本民族性格成因归于日式华夷思想模式。作为一种照搬中国华夷思想的产物,在日本因为多元性与载体的不同,使其成为了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李卓与胥思省的观点则大同小异,都是以日本本土的宗教或是精神领域为研究角度,把武士道和神道教等思想纳入了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研究之中。

但目前学界的研究中较少探讨对日本影响极为深远广泛的等级制度对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作用。尽管学界较少涉及,但这一影响因素却是研究日本民族性格形成不能不考虑的。无论从等级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还是从等级制的日本化的过程及影响来看,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一研究角度的意义。

本课题正是以等级制度的日本化作为研究日本民族性格的切入角度,对现有研究结论进行深层分析,探讨等级制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根本性影响,尤其是对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的塑造作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能对学界关于日本民族性

格形成因素研究有所裨益。

1等级制度在日本的确立

等级制度作为前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也是存在最普遍的一种核心制度,几乎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但因各国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不同,等级制度的表现形式及其在各国的影响力也表现出了巨大差异。在对东西方各主要国家的等级制度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在东方,最具特色且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等级制国家就是日本。在西方,则是以西欧的封建庄园制下的等级制为主要代表。等级制度在各国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决定了其对各国产生了不

同影响。

1.1等级制度概述

等级制度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划分社会集团的制度。其划分是以阶级分化为基础的,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在原始社会中,没有阶级、等级之分。从原始社会末期起,开始出现社会分层现象,伴随着阶级的萌芽,也萌发了等级的胚芽。进入文明时代后,等级分化进一步深入发展,于是在古代国家中便出现了各种社会等级制度。古代国家社会等级制度产生的根源,归结起来主要有:社会分工、血缘关系、财产分化、人身依附、征服战争、移民和宗教活动等等。然而,从历史实际情况看,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影响因素并非单一地起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另外,在这些影响因素中,血缘关系、社会分工和财产分化属于社会内在因素,由此而产生的等级制度,是社会发展的自发过程;而由征服战争、强迫移民和皈依宗教所划定的等级制度,则是外来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等级制度因为各国历史条件、社会结构状况的不同,以及等级制度自身产生根源的区别,等级制在结构上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印度种姓制是最具典型性和最为完备稳固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源于世系社会的社会分工,又有财产分化以及其他缘由,才逐渐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印度种姓等级森严,结构稳固,表现出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即等级的封闭性、高等级享受特权和等级身份的世袭继承。此外,在古代西亚地区,社会分工和财产分化,也造就了古伊朗的种姓制和两河

流域城市国家的等级制。在东亚,中国先秦时代的宗法等级制虽然是建立在血缘

关系基础之上的,但也和征服兼并与分封制相关联。古代日本的身份等级制和越南村社等级制,同样是社会分工和财产分化的结果。而中世纪的西欧国家的封建等级制度固然源于日耳曼人部落的征服,但也离不开血缘关系和财产分化等元素。阿拉伯帝国的封建等级制明显带有军事征服和宗教色彩,然而,血缘关系和财产分化仍然起到了一定作用。

总之,尽管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各式各样,结构特征各具特色,但同时又在不

同程度上具有某些等级制的共同特性。

1.2日本等级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前面我们已经对古代印度、西亚、中国和日本、西欧等一些国家的等级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等级制度虽不是日本所特有,但日本的等级制度及其所孕育的等级观念却特别的根深蒂固。因而认识日本和日本人必须从等级制出发。“任何理解日本人的努力都必须从他们对‘各就其位’的含义的认识开始。他们对秩序与等级的信赖与我们对自由和平等的信仰就如分开的两极,对我们来说,给予等级制作为可能的社会机制的正当性是困难的”[1]。

日本等级制度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等级制度作为日本社会一种社会秩序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秩序则是在公元8世纪的律令制国家形成时期。公元7、8世纪时,日本向中国学习了官僚统治的制度,但是并没有吸纳中国的科举选官制,而是沿用了其本国的出身决定等级和地位的观念。而真正使等级制度法律化的,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他们在重新统一日本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发生“以下克上”而不断逐步强化封建等级制度。“织田信长在没收敌对寺社和战国大名领地的同时,从1568年起先后在所统治的近江、伊势、山城、大和、越前、播磨、丹波、丹后和信浓等国实行‘检地’,对全部土地进行丈量调查,用以石数表示的收获量予以登记,然后将部分土地作为自己的直辖领地,其余土地分给家臣和已降伏的大名领有,领有大量土地的高级家臣和大名又将所领部分土地分给他们的家臣。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进行了所谓‘太阁检地’,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控制者,其直辖领地占全国土地的12.2%,其余土地分封给臣属于他的新旧大名,这些大名又分封给自己的

家臣。在‘检地’的同时,丰臣秀吉还从法律上强化等级制度。1588年,他发布‘缴刀令’,要求各地大名坚决没收‘诸国百姓所持刀、腰刀、弓、矛、枪支等武器’,只有武士才享有佩刀特权。1591年,他又‘严格规定武士、商人和农民的身份区别,禁止在他们之间变更身份’”[2]。16世纪,日本进入德川时代。德川家族统治的260余年可以说是日本等级制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为了维护日本的和平及政权的稳定,德川家族不仅没有废除等级制度,而且还对其进行了强化,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武士道的完善。虽然早在丰臣秀吉的时代就已出现了著名的“缴刀令”,完成了武士与农民这两大阶级的分离,但是德川家康对其进行了近一步的巩固。武士阶级和其他所有阶级之间的界限已经非常明显,而武士阶级又划分成几十个世袭等级。总的来说,在德川统治的260年中,经历了世界上最严格并切实的得到加强的世袭等级制度。结果,整个封建制度自始至终都以权力世袭的等级制度为基础。

1853年,“佩里来航”拉开了日本受西方奴役的历史序幕。而此时日本国内的幕府统治也更加腐朽。面对日益加深的内外危机,日本国内掀起了尊王攘夷运动,进而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通过“王政复古”,天皇重新回到了国家权力的中心,取代了幕府将军的地位,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改革,即明治维新。取消等级制度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明治维新对“四民等级”进行改革,将大名、公卿改称“华族”,仅次于“皇族”;武士称号被取消,改称“士族”;农、工、商及“秽多”、“非人”皆称“平民”。同时取消作为等级地位象征的服饰等外观标志。华族、士族、平民之间可以互相通婚,平民享有选择职业和迁居的自由,准许自由剪发,废除武士的佩刀特权。从表面上看,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并也确使日本在半个世纪之内就发展成为了世界五强之一。然而在资本主义的外衣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仍然保留了大量等级制度的内容。其变化不过在于用天皇取代了将军和大名,把天皇置于整个日本社会的等级金字塔的最顶端而已。尽管明治政府从法律上取消了封建等级制度,却不可能将其彻底废除。在法律上只是废除了代表等级制度的名称,用看似平等的另一套称谓重构出了新的“四民等级”秩序,华族、士族的经济特权依然存在。

明治维新对等级制度的改革,不过是对旧有的等级制度的一种简化,因而不可能

削弱整个日本民族对等级制度的信赖及认可。

等级制度在日本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等级制度日本化的过程。尽管日本的等级制度及其等级秩序观念来源于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古代等级制度,但日本的等级制度只能说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变式。等级制度在中国更重视的是职能性,而日本化的等级制度的核心却是在于确定身份地位。经过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对等级制度发展,到德川家康对武士道进行了完善,而等级制度也在此时随着武士道的出现和完善得到了强化,从而实现了等级制度的日本化。日本化后的等级制度,在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形式,给予日

本社会及日本民族以极大影响。

2日本等级制度的特点及表现

日本化的等级制度及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的等级秩序观念,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这包括日式等级制度的内涵、外延广度、表现形式和影响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日本等级制度是古代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变式体。因而与传统的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日本特色。

首先,日式等级制度在内涵上更侧重于对个体身份的区别,是以确定个体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为核心,以封建世袭制为基础的,具有更多的品位性而非职能性。正是这种内涵决定了日本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具有很大的外延广度。在日本,等级制度因为不是单纯的用来描述官职职位高低的封建官僚统治制度的一部分,而是一种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秩序管理制度。所以其使用的广度和概念的外延比之于中国或是西方都更加的宽泛。在日本,小到家庭、学校,大到公司集团、国家,无一不是按照等级制的观念进行关系的协调和排序。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可以理所当然的把世界各国看做单个的个体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等级划分和排序。在日本人看来,只要是作为个体就必须有自己恰当的位置,否则社会秩序会处于某种失衡和无序混乱的状态。无论个体是什么性质,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单个的团体,甚至是独立的国家。总之,一切只有“各得其所”才能实现社会或是世界的“各安其分”。

其次,日本等级制度内涵上所具有的巨大外延,使日本等级制度在表现形式

上更加的丰富复杂。在家庭关系中,日本以辈分、年龄、性别区分高低。“父亲作为一家之男性主人吃饭时要先伺候,洗澡时要第一个进家庭浴室,对其家人的深深鞠躬他只是还以轻微的点头”[3]。“不管一个人的年龄怎样,这个人在等级制度中的地位取决于是男人还是女人。日本妇女在走路时必须跟在自己丈夫的身后,其社会地位也比丈夫低一等。即使有时妇女们会穿上西装和丈夫并肩而行,甚至在进门时还会走在丈夫的前面,而一旦她们换上了和服就必须走在后面。在日本家庭中,当看到自己的兄弟得到礼物、关照和教育费时,女孩子们只能尽量的表示很坦然的接受,即使是在专门为青年女性开设的高等学校里,占了很大比重的课程则是教授礼仪和举止规范的,真正的智力教育跟对男孩的教育相去甚远。在这类学校中的一位校长曾提出一项建议,主张对中上层阶级出身的学生传授些某种欧洲语言知识,其理由是希望将来在掸去丈夫藏书上的灰尘后,再把这些书放回书架时,不会颠倒了”[4]。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日本,家庭关系是以等级制观念为调和剂,通过辈分、年龄和性别等的区别,用等级制观念进行固定,从而维护了家庭内部的稳定。

在社会关系的处理上,日本人也借助了等级制度的观念。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社会划分为看似是职业区别而实质上是身份等级的四个社会等级,即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当然,在四民之下还有两个更加低贱的等级——贱民和秽多。“武士与农、工、商这三个阶级之间被一道鸿沟所隔绝开来。其他三个阶级是‘庶民’,而武士却不是。武士的佩刀并非只是单纯的装饰,而是其特权和阶级的一个标记,他们有权对庶民使用佩刀”[5]。明治维新后,尽管在法律上废除了等级制度,“但是,政府中掌权的那些实力雄厚、善于思辨的政治家们拒绝一切废除等级制的思想。王政的匡复简化了等级制度,天皇被推至阶级的顶峰,将军被废除。政治家们又取消了藩,解决了人们既要终于藩主又要忠于国家之间的矛盾。但这些变化并没有彻底的否定等级制的习惯,却给这些习惯一个新的平台”[6]。事实上,日本人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团体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等级制这个观念之上的。毫无疑问,强调等级观念的部分原因,是日本的权力世袭和贵族统治具有很悠久的历史。社会划分为阶级、权力世袭以及贵族享有特权是日

本进入现代社会以及整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在国际外交关系的应对中,“日本人是按照他们对等级制的观点来看待整个国际关系问题的,正如他们用同样的眼光看待本国的问题”[7]。并且日本人坚信,“只要每个国家拥有绝对的主权,世界就会是无政府状态;日本必须为建立等级制度而战——当然,这种制度是在日本的领导下,因为它唯一提出了真正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并因而理解采取‘各就其位’的必要性”[8]。因为“日本人在他们自己的社会中非常强调等级,因此往往也倾向于各国分成等级。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这种倾向,但日本人比大多数人更经常有意识的这样想。日本人的嘴边经常挂着‘日本人第一’或‘世界第一’这种说法。尽管他们认为现在已经赶上西方,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关心国家的名次了,但是他们仍然令人吃惊的非常注意各种统计数字所标明的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9]。对于日本人而言,将自己深深信赖的等级秩序观念推而广之到国际关系中是如同呼吸般自然的事情,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早已渗透到了日本人的灵魂中,所以日本民族在审视国际、国内问题时使用等级观念作为“分辨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最后,日本等级制的影响力也是其他民族和国家等级制度无法比拟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几乎每一个日本人对等级制度及等级观念都有一种普遍的认同感。“承认等级制度的行为对他们来讲就像呼吸一样自然”[10]。“几乎每个国家都有等级秩序,但中国人或者西方人很难赋予这种秩序以合理性,日本的特点在于人们对等级秩序的认同”[11]。而日本人坚信等级制下的社会是安全的。所有人都在追求一种“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生活状态,把对等级制的遵守当做是一种艺术,最终达到在各种关系中的平衡。在这样强大的认同感下,日本人无论是在对内政策还是对外政策的制定中,都无法摆脱等级制的影子。如对内强调各种关系中的尊卑长幼、权势与地位、忠诚与服从,对外则大肆的叫嚣强弱力量的对比和种族优劣的差异。等级制度广泛被认同,对日本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包括了正反两个方面。

总之,日式等级制度的独特性就表现在它的内涵、外延广度、表现形式和影响力上。这其中最核心的是日式等级制度在这些特点和表现形式之下给日本民族

带来的双重影响。日本社会自身对等级制度的遵守主要是以传统儒家的“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当日本人把这种等级制度观念向外输出后,就转而以“非礼”的形式展现。这也是日本等级制与其他国家存在过的等级制度最大的差别。这一内一外的巨大反差,却也恰恰是日本等级制度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畸形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面继续详细论述。

3等级制与日本民族双重性格形成的关系

“在极大程度上,日本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温驯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容易背叛,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12]。在这段话中,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民族性格中的双重性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同时,本尼迪克特又用日本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菊”与“刀”来象征这种双重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呢?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等级制度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日式等级制度的特点研究,不难发现这种双重性格与等级制的日本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前面已经论述过,等级制观念使日本人明显的表现出了对内和对外的两种不同性格特征。即对内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长幼有别、尊卑有序以及对强者和权威的敬畏服从与崇拜,从而在国内维持了一种井然有序、各安其分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外则恰恰相反,展现的却是一个并不那么“礼”、并不那么“和”的国家形象。这种性格的双重性具体表现在日本的国际观上。

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角度来讲,“日本自以为是东方的英国,但他缺少伦敦的雾。日本要实行他的大陆政策,但它却少了中国的黄河长江。(作者注:雾锻炼了英国人的体格之强健与眼光之正确;黄河长江养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气度)”

[13]。所以事实上,作为岛国的日本是处于东西方大陆文化的边缘地带,在文化上明显的与内陆国家存在差距,因而日本有文化边缘心理,即一种自卑心理。但是,“自卑感和优越感表面上似乎正好相反,但实际上相比并不太远。传统上,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通常都是同显然害怕不如别人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14]。日本民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处于发达文明的边缘地带,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都显得那么不值一提。如何弥补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感,成为了日本民族极度关

心的问题。最终,日本民族以一种极端昂扬、自傲的姿态代替了这种自卑。既然在自然资源和文明高度上无法比拟,那就只能从民族和国家的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论证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日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为“日本民族优越论”提供了佐证:“日本人向来也有一个迷信,以为他们的国体,他们的民族,是世界上哪里都找不出来的,是神造的。皇帝就是神的子孙,所以能够‘万世一系天壤无穷’”[15]。只有所谓的日出之地、出云之国、“天照大神的子孙”等等的神国意识才能使日本人在与东西方高度文明的对比中找到自信。他们企图通过树立一种天皇至上、万世一系的思想意识,不断强调日本民族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优越性。

当日本人的“日本优越论”只是单纯的作为一个边缘国家的自我安慰时,也可以为世人所能理解。然而,当这种“优越感”与日本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后,所产生的影响不再是被人嘲笑后可伶的自我“贴金”的小丑,而是会变成凶狠残暴的恶魔。

众所周知,等级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排序,或是以阶层特点为标准,或是以职业划分为标准,亦或是以地位权势为标准,总之,就是一种排序。世界范围内,将这项工作做得最好的就是日本。等级制度观念在日本被大众普遍认可。“日本人即使不是最有礼貌的人,也是世界上最拘泥于细节的人。在现代社会之前,行为准则更为繁复。各个阶级之间及其附属各阶层之间都规定有详细的关系准则,并一丝不苟的遵守着这些准则”[16]。日本民族是一个十分善于学习和借鉴的民族,并且常常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总是能够将自身的需要与所学巧妙的结合。等级制的日本化过程,也是日本民族这种创造性学习的范例。除适当调整等级制度的内涵外,又把自己“制造”的“优越论”捆绑在了等级制度之上。如同一对双胞胎,“日本优越论”和等级制度形影不离、同声同气。

日本人的这一“创造之举”,终于让世界的目光不得不开始关注日本,谁让这对“双胞胎”绑在一起以后那么的“淘气”,开始四处撒野了。日本人坚信,对日本社会内部的稳定及安全提供巨大保障的等级制度对其他国家也一样适用。于是乎,日本人自以为很大方的将日式等级制度外输,把自己国内的等级秩序观念推广到世界,对世界各国也进行排序。再以“日本优越”的姿态把自己置于这

一等级金字塔的顶端。这就是等级制度与“日本优越论”相结合的产物。“然而,

当日本人试图将这种‘安全’公式向外输出时,惩罚的复仇女神就开始降临了。在日本国内,等级制度完全契合于国民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完全由等级制度所塑造,野心也只能在那个世界里以可能的形式出现,但等级制度是一种不能输出的商品”[17]。只可惜日本人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世界各国并不像他们自己对等级制度有那么“深厚的感情”,做不到对等级制度的承认达到呼吸般自然的境界,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信赖”!日本人的“好心”换来的是“其他国家对其那些大言不惭的主张的异常愤慨,把他们看做是不恰当的主张或者比不恰当的主张更坏的东西”[18]的结果。这种结果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使他们甘愿‘各就其位’的日本道德体系,在日本之外的其他地方是无从依靠的。其他国家没有这种道德,这是真正的日本产物”[19]。

这般巨大的认识反差,最终导致了这个对等级制度充满信赖的国家选择了以“非礼”的方式向世界进行疯狂的“等级观念兜售”。本国之内的矛盾可以通过“菊”来调和,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只能是以“刀”的形式解决。我们不是也给你们在这个金字塔上留下了位置吗?你们不仅不感激,还如此的不识抬举。这种国家利益的矛盾对立,只能决定日本等级制度的外输是“刀”的出口。这就是日本民族双重性格在国际观上的表现:一方面是以“礼”的形式在国内不断强化等级序列观念、稳定国内秩序:另一方面又在以“非礼”的形式向外输出等级序列观念,企图站在世界金字塔的顶端领导世界而最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扩张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总而言之,日本的等级制度及其孕育出的等级秩序观念,一方面使日本国内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维持了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与“日本优越论”相结合,使日本人一度用等级观念来看待国际关系,进而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正所谓在

内欣赏菊花,在外崇拜军刀。

4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的影响

日本民族在其信赖的等级制度的影响下,经过与“日本优越论”的紧密结合,使日本民族形成了所谓的双重性格。这一矛盾的性格特征,给日本自身及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对日本而言,双重性格的影响可以一分为二。在双重性格的影响下,日本人特别注重个人礼仪素养的培养,总是会表现的彬彬有礼而又不失身份。无论这种“礼”是否是发自内心,至少可以达到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礼多人不怪嘛。此外,日本人又特别在意身份地位和权势。在等级观念的影响下,面对不同的人,日本人随时准备了两张面孔:对上级和权威,他表现得极其服从;对下级和弱者,他表现得傲慢而严厉。这就是日本人。日本人认为社会中的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上级对下级、权威对普通、强者对弱者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利,下级、普通人和弱者不得反抗;而下级、普通人和弱者对上级、权威和强者则需无条件的服从,上级、权威和强者也觉得理所应当。认为只要严格遵守这一严密等级体系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安全和稳定就有了保障。

其次,在对外交往中,日本人对强者的谦卑服从与对弱者的傲慢无礼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的。古代的日本,对于强大的近邻中国表现出的谦卑好学与其对流落日本的朝鲜少数民族的不屑与轻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9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日本,对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予了无限向往与崇拜,以至于把西方对自己的奴役视为可资大肆庆祝的喜事。而对于此时风雨飘摇的昔日“恩师”却投去了炮弹与蔑视;二战后的日本,面对强势登陆的美国大兵,没有正常人想象中的仇恨,反之却视麦克阿瑟为“太上皇”,言听计从。就在日本人对美国说“Yes”的同时,日本仍不忘回头对亚洲投之以毫不掩饰的嫌恶蔑视之表情。总之,从古代到近现代历史,日本的外交一直表现出这样三个特点:对强者的臣服、对弱者的欺凌和对成为强者的渴望。日本人关于战争的信条是:除非你能彻底的把我打垮,否则我永远不会认为我输了;如果你能打垮我,那你就是我的老师,对老师当然会恭恭敬敬,谦卑服从。

最后,正是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制约了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日本仍是以等级观念来思考和处理同各国的关系。因为对这一观念的坚持,有时会在外交交往中表现的很固执,从而影响了其成为政治大国的发展目标。

本课题以日本富有特色的等级制度为出发点,通过对等级制度在日本的形成、发展及日式等级制度的特点及表现形式的论述,重点论证了日本等级制度与日本

民族双重性格形成之间的关系,并简单概述了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的影响。本课题一改以往学者对日本民族性格双重性研究的角度,不再过分强调自然地理环境、民族的单一性、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边缘文化特性、神道教等因素对这种民族性格形成的作用,而是另辟角度,探析双重性格与等级制度的内在关系,从而期望能为日本民族性格的相关研究做些许补充,为更多的人抛砖引玉。

注释

[1](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17页.

[2]杨清芝.论日本的等级制度及其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3:第83—84页.

[3](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20页.

[4](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21页.

[5](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25页.

[6](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31页.

[7](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17页.

[8](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9页.

[9](美)埃德温?赖肖尔.孟胜德,刘文涛译.日本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0:第458页.

[10](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19页.

[11]李卓.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5:第75页.

[12](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2页.

[13](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228页.

[14](美)埃德温?赖肖尔.孟胜德,刘文涛译.日本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0,10:第452页.

[15](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173页.

[16](美)埃德温?赖肖尔.孟胜德,刘文涛译.日本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0:第152页.

[17](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38页.

[18](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38页.

[19](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38页.

参考文献

〔1〕(美)本尼迪克特等.晏榕,江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

〔2〕(美)埃德温?赖肖尔.孟胜德,刘文涛译.日本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0.

〔3〕杨微.日本文化模式与社会变迁[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8.

〔4〕王金林,汤重南主编.走向国际化的日本[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3.〔5〕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编.日本研究论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8.〔6〕于长敏.菊与刀:解密日本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9,6.〔7〕(美)托特曼.王毅译.日本史: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8〕杨清芝.论日本的等级制度及其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3.〔9〕李卓.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5.

〔10〕马红.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特征的分析[J].理论界,2011,8.

〔11〕张建立.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与课题[J].日本学刊,2011,1.〔12〕黛琦.“菊与刀”模式下日本外交政策的文化根源[J].黑龙江史志,2009,20.

〔13〕牟成文.从日本传统文化看日本狭隘民族使命观的形成[J].世界民族,2005,4.

〔14〕徐建新.古代日本身份等级的产生[J].日本学刊,2001,4.

〔15〕李厚岑.等级—日本社会的特征:评《菊花与刀》[J].青春岁月,2011,5.〔16〕温强.西欧、日本封建等级制度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2.〔17〕张伟东.论日本的国民性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大连干部学刊,2008,2.〔18〕杨紫宁.析等级观念对日本近现代外交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19〕姚尧.隐藏在表象下的日本国民性解析[J].安徽文学,2008,4.

〔20〕沈晨光.论等级制度对日本式管理模式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0,24.〔21〕陈会颖.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日本外交关系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2〕许晓光.近代早期日本对等级制度和特权观念的否定[J].学海,2009,1.〔23〕王俊英.试论日本人的等级序列意识[J].学术平台.

〔24〕胥思省.试议日本国民性的形成[J].长江大学学报,2011,8.

致谢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王正文教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王教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王教授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在此特向王正文教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他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

日本民族精神和日本文化的看待

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日本本身处在亚洲,所以日本的民族性格具有典型的东方特征。日本人属于强悍的蒙古人种,它的文明、文字、文艺传统是由中国传入的。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种能激发民族奋发向上、顽强进取的精神动力。日本就是凭借着强大的民族精神走到了现在。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由于生存不易,所以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相当强,这一方面使实用主义在日本民众的脑中根深蒂固,外在则表现为利益至上和日本传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使民族在这种贫瘠中生存下去。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面对困难和处于逆境时,民族精神最为强悍的是日本人。是因为他们忍耐、执着、自律,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强的生存下去,才有了现在日本的繁荣。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有看过电影里的情节,那就是日本人战败了,就拿出一把很长的刀切腹自尽,我当时因为年纪小,不懂。现在看来真的很合乎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人在战场上被“囚”的时,他们就特别能够忍耐、特别执着,而且有崇高的自律精神,敢于拔刀自尽、以身殉国。日本人在和平时期被“囚”,他也特别能够忍耐、执着、自律,积极有为地开发创新、建功立业。从日本人高度的忍耐、执着、自律看,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日本这个矿藏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粮食及多种农副产品不能自给,资源总量没有中国一个贵州省多的小国家,在二战惨败之后,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曾经有个美国的作家写过一本书,名字叫《菊花与刀》,他想以最简单、最有代表的东西来讲诉他眼中的日本以及日本人。这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日本国民性格中的这种矛盾。其中这样写到:〝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当中的性格不知道是在描述何物。说起中庸又不是很像的感觉,但是看起来也不像是极端。有许多西方学者因此称其为〝精神分裂〞的民族,但日本人并非没有自己的原则。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对别国文化的学习,就往往带有民族特点鲜明的目的性。他们往往忽略了别的文明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对全人类最有益处的精髓部分,而汲取与他们民族早已存在的价值观相契合的那部分。下面举个例子来证明下,比如儒学,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日本著名学者朝河贵一曾说:中国人并不使〝忠〞、〝孝〞、〝勇〞成为无条件的,而是设置一个凌驾一切之上的〝仁〞,作为行使〝忠〞、〝孝〞的先决条件。如果统治者不仁,那么人民起义反对他就是正当的。在日本,这些思想显然是与天皇制不相容的。显而易见,根植在日本民族思想中最根本的价值准则就是实用主义。 曾经也有一段话,很仔细的描绘出了日本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内容是这样写的:对人的完满和神性的向往促使日本人无限的拔高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因为物质的条件总是有限的,要想达到神的无限和全能,只能依靠精神的无限性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因此日本人蔑视物质,重视精神。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的观念就是:身体条件、物质条件的限制不算什么,只要有坚强的精神意志,什么都能做到。这就使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超越了自然的法则,以精神意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去行事。因此每个日本人都要成为永恒精神的化身,成为永世长存的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 的表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心理状态,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民族心态和性格特征,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历史、文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表现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 “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和命运共同体,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在集体内部,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找到安全感,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这种对“集体”的认同,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 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在语言表达上,给对方留有考虑和判断的余地,在观察对方反应后,再提出主张。在经常拘泥于他人和社会的日本人的生活中,中性、暧昧的语言特别多,他们极力避免断然拒绝的会伤害对方的情况,而采用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篇章1 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在国家危亡的革命战争时代,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而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民族精神表现在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当代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应表现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把自己铸就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民族精神还要与“学习外国”结合起来。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励青少年和全体国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一方面要学习、吸纳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和优良传统。应该让青少年学生看到我国存在的落后和差距。无论是西方的欧美,还是东方的日本、印度等国,都有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也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要有“三个面向”的胸怀,以“三个面向”为目标,教育和激励青少年。邓小平说:“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只有在“三个面向”和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才能正确把握民族精神,有效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篇章2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

浅析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征

浅析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征 摘要:中日两国从1972年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是波荡起伏,甚至针锋相对。2006年小泉不顾中国反对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又发生了剧烈的震荡。2007年以来中日关系全面回暖,两国政府和民众克服困难走到了互惠合作的新起点上。尽管如此,仍不时传出不和谐的声音。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征——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集体观念;密切的团队精神;不竭的创新动力;擅长学习和借鉴;热衷扩张和侵略;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的愚忠心理;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错误思潮。展示上述种种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处理中日关系。 关键词:大和民族、性格特征、忧患意识、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擅长学习和借鉴、创新精神、扩张心态、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愚忠、歪曲历史美化侵略 中日两国从1972年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是波荡起伏,甚至针锋相对。2006年小泉不顾中国反对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又发生了剧烈的震荡。2007年以来中日关系全面回暖,两国政府和民众克服困难走到了互惠合作的新起点上。尽管如此,仍不时传出不和谐的声音。这究竟为什么?社会对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探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我在这里也想简单分析一下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日本的小学教科书上,写上类似于“我们的国家资源稀少、国

土面积有限”的国情知识,引导日本儿童养成珍惜资源的理念。大和民族生存在一个四周环海、面积不大、多山的狭长岛国里,可耕地只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十五,矿产资源又贫乏,且饱受地震、台风、海啸等的威胁。这种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剥夺了大和民族向大自然索取的权利,若说造物主对大和民族还有一丝怜悯的话,那就是给了它辽阔的渔场,然而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海洋捕捞是一件风险极大的艰难之事。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条件。因此,这种不利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必然造就了大和民族的团队精神、创造性和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大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度的集体观念 曾有这样一个笑话:三个不同国家的军队分别接受到向前进的指示,他们都已经走到悬崖边上。日本军人不加理会,继续向前走,结果一个一个地掉到山谷里面去;美国军人纷纷停了下来;中国军人则原地踏步。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对于命令是绝对服从,他们做事一丝不苟,他们愿意为集体作任何事情,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他们对国家太坚贞,这种精神相信世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正是日本人的这种做事态度,才使得他们的国家强大起来,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尊重。这也是大和民族一直引以为傲的精神和价值。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这样的国情造就了大和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央视大作《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日本则在亚洲完成大国崛起之路。 日本,我们的邻居,经济比我们发达的一个小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的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被迫打开国门,受到极大的屈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又受到严重的破坏。日本作为一个2战后的战败国,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直逼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将日本带出了战败国的深渊中,树立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为日本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从废墟中走过来的战败国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呢? 首先,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在美国将军佩里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自己国门期间的一天夜里,两

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虽然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在1827年参加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并在周边各国都访问参观,颇受启发,带回给国家全新的思想,并在之后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日本在1871年也派遣使节出使欧美各国。那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这种大范围的教育给日本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派留学生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缩短与西方列强国家的距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劳动者素质,切实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从《菊与刀》看日本民族性格

从《菊与刀》浅谈日本民族性格由于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的先民更是秦汉之际浮海东瀛的炎黄子孙,与中华民族血脉相承。而且大和民族一直是个虚心好学的民族,在两国有交往以来就向中国学习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精髓,所以世人皆普遍认为日本人理应具有像东亚民族的性格,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以西方民族文化特征的角度来看待日本人的行为、思维与处事方式。事实上,日本在经历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明治维新后,整个日本民族就已经形成了矛盾、复杂的性格。直到今天,世人都对日本人的两面性的性格难以理解,对他们的某些行为感到匪夷所思。 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对日本社会与民族性格作了很到位、很详细的分析,看过这本书后,我对日本人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同时又对他们的独特、矛盾的性格感到惊讶不已。 日本人并不认为他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被侵略国家的侵略战争,而是正义性的战争。 鲁思·本尼迪克特将文化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耻感文化,第二种是罪感文化。日本文化被称为耻感文化,西方文化则被称为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中的“耻”,就是告诫日本人自己不做丢脸难堪的事,即使自己做了错事,没必要去承认错误,就算当面忏悔,也感觉不到解脱,只要日本人认为自己没有暴露任何的不良行为,就不用做忏悔之类的事情,他们认为自我忏悔是一件自找麻烦的事情,是一种自寻烦恼的事情。况且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强盛,他们认为入侵我们国家只是在帮助我们繁荣起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因此,直到今天日本人都不承认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 其次,日本是为了“名誉”而战,迫切想要得到世界的尊重。因为所有的大国都是靠军事实力赢得尊敬的,再加上日本资源缺乏、技术落后,为的是能够和这些大国平起平坐。 还有就是日本人对天皇的顶礼膜拜,誓死“尽忠”的思想。只要天皇的一声命令就足以让日本士兵不顾个人生死为之战斗。在一次平时军事演习中,带队军官下令:没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喝水壶里的水。日本的军队训练非常强调能在极困难条件下行军的能力,军队连续行军五、六十英里都没有休息一下。在那天的训练中,有二十多个人由于口渴和疲劳而中暑,五人死亡。最后将这些士兵的水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国民性格

第29卷增刊Vol.29 Supp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 Science)2007年10月Oct., 2007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Ξ马慧婕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仅与该国的地理条件、国民的口味习惯有关, 同时也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一个国家的料理特点能看出其国民性格。大和民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民族,本文以日本料理的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是日本人的性格和心理,从中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意 识和包容性。 [关键词] 日本料理;自然观;审美意识;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128182(2007)增20251202 从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北部与西伯利亚临近,西部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隔海相望, 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来自大陆的文化。因此,“日本自建国以来,在保有其固有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摄取外来文化,从而建立起独自的融合文化”(《日本风情录》周平)。日本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在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居住在沿海开放环境下的人们,由于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导致 了文化上的开放性性格。日本文化中的开放性特性,使得日本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和文明时,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有好处的,一概来者不拒,不仅是不拒,而且上以一种积极的、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研究日本人这种独特的国民性格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视的的环节。 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的饮食都自有其独特之处,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及人民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中国四川省一带由于气候炎热潮湿,此地的居民都喜爱吃辛辣的食品,制作料理时麻 辣的调味料更是不可或缺,可以说四川的独特自然环境形成了它自身的饮食文化。然而,关于隐含在一国料理中的国民性格及思维方式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日本料理里反映 了日本人怎样的性格和心理呢?本文将在论述日本文化和国民的生活环境等要素对日本料理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在日本料理中所包含的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一、日本料理与日本人的自然观 受海潮的影响,日本的海洋资源丰富海产品种类繁多, 因此日本的近海渔业相当的发达。据调查,日本人自古就常用各种鱼作为料理的食材,至今日本料理里大部分的原料仍是以海产品居多。此外,日本由于气候温暖,日照和雨量都相当充沛,十分适宜植物的生长,所 以日本的森林面积辽阔,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森林面积超过国 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之一。身处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培养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于是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关于日本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评价。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政治发展情况来看,日本是资本主义强国;从军事角度和文化层次上来看,日本在世界上有着很强的军事实力,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化大国。笔者不想讨论日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的发展情况。笔者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民族精神。 标签:日本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 日本之所以能在国际社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民族精神。日本正是依托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从一个不知名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大国。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日本传统文化包含着哪些优秀的民族精神。 1.日本具有不断学习和借鉴的精神 日本本就是一个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他既没有中国那样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也没有美国那样雄厚的资本主义积累。但是它为何能够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民族精神中的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国强大的时候,它不断地向中国学习和借鉴,最终融合了本土化的精神风貌创造出独特的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等到中国闭关锁国开始没落的时候,他又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政治制度,最终超越了其曾经学习过的中国;在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它又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了对其学习过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纵观日本国的发展历史,无不都是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最终获得了成功。 2.日本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 众所周知,日本自幕府建立之日起一直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军国主义”思想。很多人可能喜欢将“军国主义”思想与侵略战争与侵略者混为一谈。但是我们认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侵略战争的代名词。日本的“军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该民族好战并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中国一直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所揭示就是那种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风貌。日本之所以能够将国内的各行各业发展为世界的领先水平,主要是因为日本渴望成为世界各国中的强者,所以它才会不断学习和借鉴、不断地开拓与创新、不断地接受挑战,最终实现自己成为世界强国的愿望。 3.日本具有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 要想成为真正的强者,只是具有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还不够,还要有一

明治维新与日本的民族精神

明治维新与日本的民族精神 ——大国崛起之日本1868年,也就是同治七年的10月23日,日本发生了历史上最意义重大的一次变革,宣布改元明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经过这一次剧烈的国家,社会变革,日本摆脱了半殖半封的悲惨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了亚洲第一个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国家,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同在十九世纪,作为历史上日本很长一段老师的中国也尝到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的苦果,并同样为改革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很明显,两国的改革效果迥异。在中国不管是戊戌变法还是洋务运动都只是聊胜于无的改良,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几乎没有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封建制度更先进高度集权的中国没有成功完成的事却被群藩割据,政治混乱的日本顺理成章的完成了?这就要从日本独特的民族精神说起。 首先,在日本人眼中,有一种观念是:只有依赖别人的认可,才是安全的。也就是说,很多日本人活在别人的认可或者自身对别人的义务中。在日本的战争行为中,有一个恒常的主调。他们一个劲儿地谈到“世界的眼睛关注着他们”。这是摘自《菊与刀》的一段话。我们难以理解这种近乎神经质的不知从何而来的责任感,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偏执的责任感促成了他们的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从资料中可以知道,在二战中的很多战场上,日本军人被俘和战死比例可以高达1:120,可以想象,这种巨大的武士道精神在那场维新中做出了多大贡献。 其次,从维新过程中和战争年代的某些言论中,我们不难可以发现,在日本,普遍的观点是;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始料未及的事情。战争中,日本广播中最常出现的语句就是“一切都在预计中”,不管是太平洋战争的失败还是东京遭到轰炸,人们乐于并习惯接受广播中地“安慰”。就像西乡隆盛曾说过的“在大难来临际我们不应该气馁,而应该创造机会”。(再把自己所有一切投入到一条生活道路上并遭遇失败后,很自然的选取了另一条道路--《菊与刀》)。日本民族仿佛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失败,他们习惯性的将它看做预料之中的事情,并着眼于考虑解决办法。这种近似精神胜利的思想很有可能为日本民族带来了好处,让他们在困境中毫不绝望的找出解决方案,比如在明治维新之前那段黑暗的时期。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大和民族对天皇神一样的崇拜,尽管有长达七个世纪

浅析日本的国民性格

浅析日本的国民性格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09级历史一班梁建波2009515671 【内容提要】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一直较为错综复杂,而近来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宪法和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一系列动作引起了世人的警惕,而在中国的统一问题上,台湾与台独等与日本的右翼势力遥相呼应,美日联合钳制中国等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眼下国内的民族主义反日呼声明显高涨,是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交错累积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中日关系团队、坚韧和顽强拼搏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奋斗、积累和节俭意识擅长学习和模仿 中国人向来以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来面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这个和我们一衣带水却又似远隔重洋的国家与我们有着太深的渊源。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岁月不曾抹去中国人往昔屈辱的回忆。二十世纪伴随着贪婪残酷、掠夺成性的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强大和崛起的,是无情地蹂躏过中国的大江南北的日军铁蹄。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无人区、细菌战……一个个连绵的噩梦,是中国人民永世难忘的血泪家国的沦陷史和奋斗史。当久经坎坷磨难的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独立自由的梦想,走上了中华民族民主富强的复兴之路时候,日本也在美国的支持下从二战惨败的废墟中迅速崛起,并借助有利的国际局势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七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以宽阔的世界眼光,用博大的历史胸襟,立足于长远的民族发展,打开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门。此后尽管也出现了许多波波折折的不和谐的杂音,但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双方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共同发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往来频繁,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那么一帆风顺。中日之间的深刻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只不过是被经贸的快速发展暂时遮掩,一旦时机成熟,总要显现出来。这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也不仅仅是两国在国际竞争中国家利益的博弈,还在于中日两国不同的国民性格所导致。也就是说,尽管从甲午战争中日本就开始真正纳入中国人的视野,尽管我们了解西洋的很多书籍都从日本转译,尽管日本曾留下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蒋介石、郭沫若等一代名人奋斗的足迹,尽管连篇累牍的报刊书籍新闻杂志,都在时刻给予着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尽管日本很多企业的名字和产品大家都熟悉,但对于我们的这位东邻的国民性格,大多数人并不是那么透彻的了解。我们只是从日本上世纪大东亚共荣圈的军国迷梦里,从70年代经济文化的腾飞中,从屡屡参拜靖国神社的人员身上,从世界第二大经济富国的繁荣富裕之路去推测这一切。在我们熟悉的电视剧中〈聪明的一休〉、〈排球女将〉和〈血疑〉,以及熟悉的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日法语系 1001班 xxx 摘要: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素质的规定性。民族性格是人在与自然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大和民族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民族。本文将浅析矛盾的日本民族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双重性格、《菊与刀》 学者眼中的日本民族性格: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大量的事实对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析和评判:“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它具有柔美如菊的一面,可醉心于菊花栽培;又具有黩武好斗的一面,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中国作家周作人不仅留学日本而且不遗余力地翻译和推介日本文学并长时间致力于研究日本问题,他指出:“近几年来我心中老是

怀着一个大的疑情,即是关于日本民族的矛盾现象的至今还不能得到解答,日本人最爱美,这在文学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的形式上都可看出不知道为什么在对中国的行动显得那么不怕丑,日本人又是很巧的,工艺美术都可作证,行动上却又那么笨,日本人喜洁净,到处澡堂为别国所无,但行动上又那么脏,有时候卑劣得叫人恶心这真是天下的大奇事差不多可以说是奇迹。 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 一.地理环境是构成民族性格原生形态的基本因素: 1.狭长的海峡阻隔了日本与大陆文化相互交流的巨大障碍,使日本成为一个孤悬海上的岛国。日本气候、土壤、狭长的海岸线,决定日本的原始部落以采撷和渔业为主,集团内彼此的协凋与配合则是重要的,这就构成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渺视权威与个人的力量、注重集团力量的人格特点。 2.与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的斗争中, 树立了坚定乐观的生活信念。对灾难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灾难过后,是很快地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3.由于食物直按取自大自然, 因而形成对大自然的依恋心理,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为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 4.由于资源贫乏,使日本人重视人才智力的开发培养, 这是战后技术立国、智力出口的基本条件。 5. 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日本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 聂帅南 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国家主要的精神支柱,是巨大的无形文化资产和生存影响力,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面貌、性格、意志、活力。一个国家民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其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起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云南省还要小。日本的天然资源匮乏,矿石、石油、煤炭、粮食等主要的生产资料基本都是依赖于进口。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是地震、海啸的多发地。在这样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日本人民所特有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和迫切需要出人头地的自尊意识,在这种意识下,也深厚培育了日本民族天然的对内积极奋发图强、创新思变的进取精神,以及对外不断寻求拓展,甚至不惜声誉去掠夺侵占他人资财的野性。 近代历史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是日本开始吸收西方文明,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主张,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重要转折,长期的孤立与对西方工业强国的依赖,使日本产生了强力的危机感,为了摆脱这种危机感,日本在这一时期,大力开展西化教育制度,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到了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1904-1905年,日本又在中国的东北旅顺发动了日俄战争,强烈的占有欲望深入

了日本人的骨子里。现代史上,日本尽管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但日本几乎同时是在与中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朝鲜、美国及苏联交战。日本战败后,用了一、二十年的时间战争赔偿和恢复重建,再之后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经历了经济的高速成长期和稳定期发展,奠定了日本稳居世界经济文明强国的领先地位。 日本何以能死而复生,从战败国的废墟瓦砾中崛起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在二战后的六十多年复兴中,日本何以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引领世界的潮流?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本人利用今年暑假的日本实地考察感受,谈谈对日本民族精神的一些认识,并希望在国人举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汲取日本民族精神中有益的成分。 一、日本天然的忧患危机意识忧患,激励了世代团结奋斗精神 长期以来,日本人有一种生存危机和前途渺茫的不安感,地震、火山、海啸不断,时刻给日本人带来不确定的创伤。日本资源匮乏,使得日本人缺少生存为继的依托,有今天不知明日事的忧愁。日本由众多岛屿组成,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缺少平地,生活、开垦极是问题。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资料统计,这些年基本上有60%多的粮食需要依赖进口;几乎没有石油,原油99.7%依靠进口;四分之一的天然气需要从周边国家购买;铁矿石、铁矾土100%进口,铜、锌、盐等地矿资源需要大量进口等。所以,日本人感到自己远没有资格和资本去与其他一些资源国家相提并论,要想自己过得比别人好,就只能

各国民族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典型的属于自己国家的国民性格(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只是相对的,基本可以说明一国的国民性格.) 英国:趋向于保守,但这只是交际方面的,要不然这个国家不会产生那么多 的天才,工业革命也不会发源于此.男人很绅士,女人很高贵.绅士的 外表下其实上却隐藏着激情,这一点可以从火药味甚弄英超比赛和英 国鼎鼎大名的足球流氓身上得到答案. 美国:美国人向往自由,血液里充满了挑战未知和勇于冒险的精神.自 来熟,他们更注重个体,所以很容易与其成为朋友,却很少能有 推心置腹的感情.祖先最初来到这块大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使 这片大地充满生机,并使那种探索精神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 得国:深沉,特别是德国的男人,看了他们的言行你会知道了什么叫男 人,什么叫男人味儿.他们集体性很强,这个国家的人做什么都 理有条,一丝不苟,德国的法律普及率以及国民对法律的熟悉和 遵守程度在世界各国中应该是首曲一指的,但有时候会让我想 希特勒手下的那群德国兵,他们的聪明与高素质没换来人民的 幸福生活,却一次次使人类进入不堪回首的战争.作为德国人的 大文豪歌德一句话总结了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特点:"德国人作 为个体是如此的理智,作为集体却常常迷失方向."多么精辟的 论述. 法国:一提到法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浪漫,是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法兰西的国土确实和别国不一样,它没有英国人的一本正经,没 有德国人的严肃,也没有美国人近乎滥情的热情与幽默.这里的 人天生流淌着祖先高贵血统给予他们的别人学不来的浪漫.法 人大多长相俊俏,男人调皮,女人多情.在那条著名的大道上到 处是热吻的恋人,法国人之间平时的以吻代礼的习惯是其它国 很少能比拟的.在这个国家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 家,其中法国文学灿烂至极,使法兰西周身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文 化底蕴,法国人说,是他们最最完美的法国文字使他们的文化如 此灿烂. 意大利:在欧洲,意大利人可能是最有种的一群人,也许你会想不明白 ,是的,这个问题除非亲身接触很难想通的.意大利是南欧人 性格的典型代表,美女成群,男人则天性风流,别的国家的女 去那里可要小心,说不定一个意大利男人一个眨巴的眼神便 使你无法自拔.世界杯赛场上有哪个国家能像意大利的队员 们那样清一色帅哥,长的有楞有角啊,仿佛是一尊尊文艺复兴 期的雕塑,美不胜收.意大利参加了许多战争,但鲜有胜迹,也 许他的祖先最能明白他们曾经的辉煌---罗马帝国. 西班牙:也许是阳光过于充裕的原因,西班牙人给人的印象总是有些, 热情过度,举手投足间显露出狂野不羁的本性,并把这种本性 带到了南美洲,奔放的热情在斗牛的过程中得到了最最完美 的表现. 日本:这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任何别的文化到它那里都会变成适合 他们的特有的经过吸收改造的文化.在他们的语言中掺杂了包 括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在内的各种语言因素.他们用自己的勤

浅析日本人隐忍性格的心理学成因111

分类号:密级: 毕业论文 (本科生) 论文题目(中文) 论文题目(外文)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学生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兰州大学教务处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本毕业论文研究内容: □可以公开 □不易公开,已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选项内选择其中一项打“√”)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浅析日本人隐忍性格的心理学成因 摘要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现今属于发达国家的日本在于中国交流日益频繁的同时,日本人隐忍的性格为其带来了很多正面的评价。隐忍的性格表现在讲礼仪、做事专注认真等方面。但是也有一些负面的现象,比如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 是否每个人生来性格中就有隐忍的一面,究竟是何种原因对其造成后天的影响,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发扬,借助本文的研究,希望能找到后天对其形成造成影响的因素,借助本文希望能帮助国人更加了解日本人的性格心理,学习其中的优秀方面,尽量消除两国民间误解和隔膜,这对于两国民间互相了解,将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的合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隐忍,性格心理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精神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精神 贺杰婵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樱花,纯洁美丽,然而又浓烈绚烂、气势宏大。在日本,樱花被赋与了深厚,沉重,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对 樱花的热爱体现了哪些日本民族精神呢?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樱花;日本精神;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审美意识【Abstract】Cherryblossom is beautified with purity as well as spendidness and grandness.In Japan,it is identified with significant and deep historical cilivization and humanity spirits.The tremendous love of Japanese people toward Cherryblossom can embody many of their national spirits. And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explain those national spirits,including collectivism,warriorism,ethic of death and the sense of beauty through the illustration of Cherryblossom. 【Key words】Cherryblossom;Japanese national spirits;Collectivisim;Ethic of death;The sense of beauty 日本把每年的3 月15 日至4 月15 日定为“樱花节”。春天一到,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樱花的气息之中。在漫天飞舞的“花吹雪”中,总是看不厌那刹那间辉煌的怒放与其后干脆利落的凋谢。樱花的生命很短暂。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 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 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在社会学家的眼中,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复杂而又矛盾,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忠诚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日本人的性格不是仅靠樱花就能形容的,但从日本人对樱花的感悟,和热爱,可以看到日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花开时,心系团队,绚烂精彩;花落时,果断干脆。作为个体的内敛、作为团体的张扬,这是樱花的性格,也是日本人的民族精神。以下,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从樱花可透视的日本民族精神。首先,从集团主义这方面进行叙述。1.从樱花透视集团主义 日本人的国家意识自古就相当强烈。国土狭窄、四面环海从而易于整和的特色是其原因之一;此外,特别重视“纵的序列”也是一个重要理由。强烈的国家观念在现代社会里直接反映为集团化。在世界各国的国民当中,若是比较一下各自的才能或性格,日本人并非是出类拔萃的。而战后却经济上取得了奇迹般的飞跃,就应该归结到起集团性了。 日本人较之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更为具有强烈的集团指向和紧密的团结心。日本人重视集团的做法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过去曾因此而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玉碎或集体自杀的悲剧;现如今,在强调企业管理的工薪阶层社会里更

日本民族性格

对日本名族性格的再认识 【内容提要】 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禅不等于禅宗,禅也不等于禅意。……从禅到禅宗,再到禅意,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文化态势和延伸。结合禅宗在日本的发展,探讨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关键词】日本禅宗禅民族性格双重影响行为模式 禅意识的历史沉淀——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 产生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禅宗以外的佛教各宗派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起的影响,可以说只限于日本人的宗教生活,而禅宗则超越了这一影响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沉淀,逐步深入到日本人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到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中去。查尔斯·艾略特在其名著《日本佛教》中曾这样说过:“禅对于东方的艺术、知识及政治生活来说具有伟大的力量。禅也是日本式性格的表现。其他所有的佛教都没有禅宗那样…日本式?。”禅意几乎成了日本人之性格和人格模式方面的象征,时至今日仍在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作用于日本的民族性格。 一、正面影响 1、纤细敏感、认真细致。岛国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由此养成了日本民族纤细的感觉,他们乐于以纤丽纤小作为其审美的旨趣。通过日本庭园所体现出的禅意识,即强调“悟”性、“以小见大”等,进一步加深了日本民族的这种纤细敏感的性格。“于细微之处见功夫”的日本庭园也体现出了日本人做事的细致、认真。 2、自解自悟、具有刚性。中国佛教中的禅宗,相对而言又是最富个性,也是最具刚性的一派。如禅门中人讲究自我修行,自解自悟,倚重自力自度等等,都是阳刚之气旺盛的表现。中国禅传入日本后形成的日本禅同样如此。 3、调和内敛、注重集团。努力寻求个体与整体的依存、融合,可谓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之一。中国禅传入日本之后,通过儒禅互补突出了“和”的理念,并进一步推动日本人形成了调和内敛、注重集团的民族性格。正如一位建筑师所说,“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和谐,如果把它移走,这里就完美无瑕了”;调和性正是日本庭园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充分体现了注重集团的精神意识。 4、重经验,轻思辨。禅宗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从而具有非理性及经验性。这种特性导致禅宗在与日本固有的民族传统结合之后迅速本土化,并推动日本民族形成了重经验、轻思辨的思维方式。它在促进了物质生产、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应用科学的发达的同时,也对日本的民族性格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日本民族性格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缺陷。所谓“见性”即是对无相的自己的自觉,这种见性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意义。正如“敏感是双向的,它让你看到多少美丽就会让你看到多少丑恶”一样,在日本民族的性格中,纤小敏感的背后是深重的危机感、认真细致的背后是偏狭固执的刻意追求;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背后是盲目自卑、唯我独尊;调和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和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严谨; 法国人:浪漫; 英国人:刻板; 俄罗斯人:粗犷狂放。 用四字成语形容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一丝不苟固步自封 俄国人、坚韧不拔自高自大 法国人、浪漫情怀自吹自擂 韩国人、奋发图强自取其辱 日本人、精益求精自取灭亡 西班牙人、热情似火自生自灭 英国人彬彬有礼自欺欺人 俄罗斯人,英国人,德国人的外貌特征?发色,瞳色,轮廓,体型 俄罗斯人:男人毛多女人生完孩子就变河马体形瞳孔淡褐色 英国人:男人鼻子大毛发颜色最淡个子高瘦女人同英国男人瞳孔淡蓝绿色 德国人:男人脑袋小身子大强壮眉骨高女人轮廓生硬像男人瞳孔棕色头发淡黄或棕红色多 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怎么样,比较一下 首先德国人很严谨做事情特别认真不过他们的风趣和幽默是你了解了才有有点感觉的做事很讲究效率很直接的那种 英国人也是比较古板的我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有时候不小心把HE 和SHE搞混了他还会马上纠正你挺郁闷的比较拖然后男人感觉都是那种很MAN的特别带伦敦腔的很忧郁的感觉 澳大利亚人就比较开放美国人那更是开放了后者更放肆点 美国人很有创造力很固执比如你卖东西跟他如果他买了19元你叫他多给1元然后他拿50找比较好找他会说“WHY I NEED TO GIVE U MORE?” 他们根本理解不来数学是垃圾 很自由的想法基本上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然后家庭的观念比较少实话说澳大利亚的不怎么了解 这些是根据学校的外教比较得来的 我喜欢加拿大人懒的很讨人喜欢

怎样从身体特征区分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 美国等移民国家什么人都有,是不能用面部特征分的。如果你指的是白人的话,那么,典型的各国白人面部特征是: 美国人一脸牛气哄哄,头发蓬松,白脸有点红(喜欢户外活动),大脸,一般有点浮肿(垃圾食品吃成的) 英国人一脸高贵气质,头发剪得齐整而短,脸上干净,就算留胡子也很整洁。俄国人通常留大胡子,鼻子特别勾,脸特别白,头发颜色最浅。 德国人脸部比较长,下巴略尖,清瘦而双目有神,头发金黄色。 法国人脸部椭圆,皮肤比其它国家的细腻,头发略显棕色,瞳仁特别蓝。 美国是兔子,英国人是老鼠,法国人是猪,德国人是狼,俄国人是熊,中国人熊猫,日本人是猴,韩国人是狗,越南人为猫,阿拉伯骆驼,阿富汗是羊 我们称美国为“美帝”俄国人为“老毛子”英国人为“黄毛子”法国人为“浪漫的佬爷”非洲的是“小黑子”... 甲乙丙丁四人的国籍分别是:英国、俄国、法国、日本。乙比甲高,丙最矮;英国人比俄国人高,法国人最高;日本人比丁高。 这四个人的国籍是()。 A.甲是英国人,乙是法国人,丙是俄国人,丁是日本人 B.甲是法国人,乙是日本人,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 C.甲是俄国人,乙是法国人,丙是英国人,丁是俄国人 D.甲是日本人,乙是法国人,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 答案:D。山“丙最矮”、“乙比甲高”、“日本人比丁高”和“法国人最高”可知,丙、甲和丁都不是法国人,因此乙是法国人;由“丙最矮”和“日本人比丁高”可知,丙和丁不是日本人,则甲是日本人:由“丙最矮”和“英国人比俄国人高”可知,丙不是英国人,则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选D。 美国人追求牛仔,英国人追求尊严,德国人追求逻辑,法国人追求自由,俄国人追求喀秋莎,日本人追求共荣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