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旱育秧过程中能造成死苗的原因

造成水稻秧苗死苗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一、种子原因:

1、种子不饱满。

2、催芽时种子丧失活力。

解决方法: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严格晒种、浸种、漂种、催芽,保证种子饱满,不伤热。

二、施肥原因:

1、壮秧肥使用原因:不按说明书使用缩小使用面积或拌土量过少以及混拌不均匀。

2、壮秧肥表施:图省事将壮秧肥直接扬在床面上之后下籽,根系下扎时受害。

3、壮秧肥施在覆盖土上面,幼苗在拱土过程中遇害,造成烧苗。

4、苗床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菌肥,造成肥害死苗。

5、用壮秧肥同时人为掺入酸,药造成浓度过大烧苗。

6、苗后扬肥、调酸没拌土或扬的不均匀,扬完之后没洗苗造成烧苗严重死苗。

解决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

三、苗床原因:

1、苗床不平,苗床下面有马蹄坑,导致秧盘和地土接不上墒,秧苗干枯致死。

2、苗床盐碱,酸度超过7的苗床会发红成片死苗。

3、盘下虫害,秧苗幼根芽遭受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危害咬伤、咬断或害虫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解决方法:严格做床标准,床面平实,做好杀虫,控制盐碱。

四、育苗土原因:

1、药害原因:苗床土中有残留药害或者喷施苗床封闭药都会造成死苗。

2、覆土过厚:秧苗生长过程中耗费过多的养分死苗。

3、覆土过薄:不能起到遮光,保水作用,种芽干枯致死。

4、壮秧肥拌土量过少,浓度大造成烧苗。

5、秧盘里营养土过少,根系吸收不到养分死苗。

解决方法:保证营养土按壮秧肥说明混拌;覆土厚度0.5-0.7公分;改为苗后除草。

五、水分原因:

1、播种前浇水量少,浇水次数少。

2、出苗后苗床干旱,使秧苗生理缺水青枯死亡。

3、浇水量过大,造成养分流失,引起黄枯死苗。

4、大棚滴水:秧苗一个坑一个坑的被大棚滴水烫死或把营养土冲跑,缺营养死苗。

5、低洼积水、深水灌溉且长期低温阴雨膜内通气不良,绵腐病菌丝蔓延,严重的会死苗。

解决方法:播前浇透底水,出苗后早晨看叶尖吐水小于高粱米粒,及时浇水,保证秧苗水分供应;推荐使用无滴膜。

六、温度原因:秧苗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6度--35度。

1、温度过高:晴天中午的时候大棚温度很高,二层膜揭的不及时会造成秧苗烤死。温度高于42度会造成大面积死苗。

2、温度过低:秧苗正常生长温度16度,低于13度秧苗会发生轻微冻害,低于10度根毛脱落,低于8度产生冻害死苗。

解决方法:大棚放温度计,立针期及时揭掉二层膜;温度高及时通风,温度低采取增温措施(煤气罐、炭火盆)

七、病害原因

1、生理性烂芽:淤籽、露籽、跷脚、倒芽等造成种芽死亡。

2、青枯死苗:持续低温(13度以下)造成秧苗根系脱落,失去吸水吸肥能力,而后突然晴天,秧苗蒸发水分大,根系供不上来,造成青枯死苗。

3、立枯死苗:主要是低温根受伤、腐烂的种芽受病菌侵害形成立枯病。

4、黄枯死苗:秧苗缺水、缺营养,干枯发黄,严重的死苗。

5、绵腐死苗:播种后持续低温出苗慢,种子糖分外泄,腐烂形成绵腐严重死苗。

解决方法:播种后进行压种;按标准管理好温湿度,并用相关药剂进行及时进行防治。

以上是造成死苗的主要原因,如果农户死苗找壮秧肥的原因,那就是肥使用上不够规范,如果按说明书正确使用,肯定是管理上有不当的地方。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水稻苗期常见的危害主要有病害、肥害、药害、其他等几大类。 1 水稻苗期的病害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突出的病害,无论大棚、中棚、地棚育苗,都可发生,轻者稻苗一簇簇青枯而死,重者全床死亡,致使水稻育苗失败,因此防治好立枯病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一环。水稻立枯病的症状有很多,我们常说的立枯病主要是黄枯,水稻黄枯病的辨别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心叶是否变黄,如果早晨稻苗心叶上无水珠,心叶变黄就说明立枯病已经开始发生了;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出,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立枯病的发生条件:导致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秧苗素质差,另一方面就是环境条件不适宜。立枯病的发生主要与气温、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和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育苗期间连续低温、土壤pH值在7以上、苗床湿度过大或播种量过大时,很容易得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第一选择苗床地要高爽;第二播前要用霜枯净等药剂拌种;第三要注意通风炼苗;第四要在水稻1叶1心期喷施枯必净等药剂进行防治。 1.2 青枯病 青枯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管理秧苗时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引起稻苗徒长。秧苗因地上部生长的过快,茎叶蒸发水份能力大于根系吸收水份能力时,造成稻叶打卷的现象,严重时就是青枯病。 防治方法:在苗床管理上要注意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怕稻苗打卷,应采取在早晨出太阳前就开始小通风,晚上要晚盖膜,控制床内温度,以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的力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就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揭膜浇水。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应按照防青枯的方法进行苗床管理,同时还要喷施防治黄枯的药剂。 1.3 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公稻子,可分为种子发芽时直接侵染的恶苗病和后期侵染的恶苗病两种。前期种子发芽时侵染的病苗茎杆圆、叶黄,叶与叶的间距长,病苗的株高比正常生长苗高,容易分辨。后期侵染的病苗底部茎杆不圆,但叶与叶的间距长,秆高,与徒长苗很相似。后期侵染的病苗心叶叶色呈浅绿色或黄色,病苗不成片间隔出现,而徒长苗则是一个挨一个成片出现且心叶叶色正常。 恶苗病的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的防治主要靠种子消毒来解决。消毒药可分为浸种、拌种、包衣等,应根据消毒药的要求进行消毒。浸种和消毒一起进行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每天翻动一次,而且浸种时,水面应高出稻种10cm以上,浸种期间累计积温应达到100℃以上。秧田发病率小于10%时应在移栽前拔净病苗后再移栽。发病率超过10%时最好不要插到本田中。本田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拔除的病株应埋在远离稻田的地方。 1.4 烂秧 发病原因:苗床地势低洼、地凉、水凉、气温低造成的。 发病特征:秧苗根系发黑,无新根,秧苗的基部变黑褐色,严重时变黑发粘烂掉。 防治方法:育苗期间避免沟灌或过水,特别是遇到低温天气时更应该注意。如发病及时施用波尔多液。 2 水稻苗期肥害 2.1 肥烧苗 症状:整床或一块块不出苗或长的高矮不齐。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防治方法:遇到这样的苗,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可能早揭膜、大揭膜,白天反复浇水,晚上盖膜。直到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稻苗扎根,等到稻苗发新根后再进行正常管理。 2.2 多磷症 苗床上施用磷肥过多时,秧苗的第1片叶开始变成褐色,严重时第2叶的叶尖也变成褐色,但一般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 3 水稻苗期药害 3.1 丁扑合剂药害 症状:超量使用丁扑合剂的情况下,秧苗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但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型。 防治方法:发生丁扑合剂药害的苗床水份大时,促进根系吸收药的能力强,加重药害的发生。所以发生丁扑合剂药害时,要严格控制苗床水量,多通风,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来加强抗药能力,施用促进根系发育的药物,培育深层根,减轻药害发生程度。 3.2 苗床调制剂的药害 有些苗土调制剂中含有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这些药剂用量适当,气候适宜时,有控制秧苗徒长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育的功能。如果使用量大,使用不均匀或产品中药的含量过大时,苗床则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小,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这类药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药,只能靠多浇水来稀释药的浓度,多通风来降低温度促进扎根,或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液面肥来促进生长。 3.3 旱田除草剂药害 有些农户误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封闭水田苗床,就会出现秧苗的叶对生,叶色浅绿或黄,没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高德泉1,刘英灿2 (1.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九台市营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站,吉林九台 130500) ·170·

(推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近年来,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 1 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其在适温高湿,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发病,菌丝生长适温26~2 8℃,孢子形成的适宜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长适温25~28℃,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h。温度适宜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3 发病原因 3.1 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过多,造成叶片过嫩,水稻发棵猛,封行早,稻苗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发稻瘟病。 3.2 播期过晚

玉米苗后发黄的八种原因

玉米叶发黄的八大原因 一、播种太深 播种过浅不易出苗,过深会出现苗弱、苗黄,播深应控制在3-5厘米;播种的同时,施入一定量种肥,可促苗期生长,如播种时每亩施入3千克的磷酸二铵,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发黄。 二、间苗、定苗不及时 玉米出苗后,应在玉米3-4片叶时进行间苗、6-7片叶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亩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按照栽培品种所要求的密度定苗。如郑单958,宜密植,亩株数4000株左右;先玉335适宜稀植,亩留苗3200株左右。 三、浇水不足 玉米播种前或播种后浇水不足,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而影响正常发芽出苗,出土时间过长造成弱苗、苗期发黄。 四、水渍苗 水渍苗玉米苗期往往正逢雨季,低洼地块排水不良或小麦收割时辗压处积水,造成苗黄。 五、病害 如果苗期遇到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会造成玉米苗枯病的发生和流行。苗枯病多在二三叶期开始发病,病苗叶片发黄干枯,边缘焦枯,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发黄干枯;根毛较少,根系变褐发育不良,造成黄苗弱苗。注意在发病初期用恶霉灵+叶面肥喷施玉米基部。 六、虫害 玉米苗期虫害主要有棉铃虫、金针虫、蚜虫、粘虫、蓟马、瑞典杆蝇、地老虎、耕葵粉蚧和新虫害二点委夜蛾等,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集中在玉米幼苗近地表茎基部、根部和叶鞘内,吸收汁液,致使受害玉米叶鞘首先发黄干枯。及时用40%辛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或其它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于玉米幼苗茎基部或灌根;(也可以轮作或倒茬,因为耕葵粉蚧只危害禾本科植物。)其它虫害用一般高效低毒杀虫剂即可。 七、除草剂危害 除草剂使用不当少数农民随意加大除草剂用量;盲目与其它农药混用;用药浓度过高;喷雾器互用;假冒伪劣除草剂对后作的影响,都会造成玉米黄苗。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 (P2O5)0.8~1.2公斤、钾(K2O)2.1~3.0 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 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追肥 (1)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 7~8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2)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施尿素8~12公斤或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3)补施粒肥。从抽穗到成熟期间,以提高结实率,确保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主。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亩喷施0.2% ~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

水稻稻瘟病绿色防治技术方案

水稻稻瘟病绿色防治及航化技术方案 一、农业措施 在培育旱育壮苗的基础上,做好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1、科学灌溉 水稻进入分蘖期以后,采用浅湿灌溉技术,严格控制水层深度,严防深水淹灌,及时晾田通气,促进根系发育,严防早衰,晾田次数不少于3次,提高水稻抗病性及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 2、科学施肥 水稻蘖肥要早施,严防穗肥施用过迟,后期植株中游离氮素过多,不利于植株抗病,要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N:P:K=2:1:1.2~1.5,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硅肥用量,扩大机械施肥面积,提高施肥均匀度,增加叶片和茎杆角质化、硅质化程度,增强水稻抗病性。 3、合理密植 在保证田间基本苗数的基础上,要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调控水稻长势,严防封行过早,田间郁闭,湿度加大,降低水稻抗病性。 4、清除杂草 及时清除稻田、池埂和附近荒地中的杂草,以及池埂上

的渣碎残茬等,提高田间通透性,减少病原菌来源,减少病害发生。 5、健身防病 要做好水稻健身防病工作,营养生长期叶面追肥以含氮叶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期以磷、钾、硅肥为主,促进水稻早熟为主。严防抽穗后使用含氮量大的微肥,提倡使用叶面硅肥、硼肥、镁肥等微肥。 6、缓解药害 旱改水的稻田在施用蘖肥的同时,要追施2公斤/亩生物肥以加快缓解农药残留药害,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二、药剂防治 根据当地稻瘟病的发生和防治预报,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同时要注意药剂合理混用及合理轮换使用。推荐的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配方是: 1、防病配方 ①20%好米多悬浮剂100毫升/亩或35%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亩或40%三环唑悬浮剂40~50毫升/亩。 ②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亩。 ③25%咪鲜胺乳油100毫升/亩或45%咪鲜胺乳油50毫升/亩。 ④2%加收米水剂80毫升+25%咪鲜胺乳油60~80毫升/亩。

麦苗色异常的原因及其补救办法

麦苗色异常的原因及其补救办法 除了干旱、渍水、病虫、盐碱等造成的麦苗叶色异常外,主要是缺乏某一种必需营养元素所致。 1 缺氮黄苗:麦苗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分蘖弱,幼苗叶片直立发黄,叶尖干枯,下部老叶发黄枯落。一般播种过早、沙性田、二坡地、基肥不足、种肥未施,均易造成脱肥黄苗。对于缺氮黄苗田块,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0.067公倾施人粪尿800公斤左右,或碳酸氢铵12~15公斤,条施覆土效果好。叶面喷施1.5%~2%浓度的尿素水溶液2次,肥效快,效果好。 2 缺磷紫苗:植株矮小,分蘖少,发根差,叶色深绿带紫色,叶鞘上紫色特别明显。症状从叶尖向基部、从老叶向幼叶扩展。抗寒力差,越冬死苗多。对缺磷麦田,0.067公顷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左右,与有机肥料混匀后,开沟条施。也可喷施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连喷2次,间隔5~6天。 3 缺钾黄苗:缺钾黄苗与缺氮黄苗症状不同。缺钾发黄的麦苗,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然后沿着叶缘向下延伸,黄斑与健部的界线明显,成为镶嵌状黄化。黄叶下披,后期贴地。茎秆较细弱,易早衰,易倒状。根系生长弱,易烂根。抗旱、抗病性差。成穗少,籽粒不饱满。麦苗出现缺钾症状,0.067公顷追施硫酸钾或氯化钾5~7公斤,与碎粪或细土混匀条施。也可0.067公顷施草木灰150~200公斤。叶面喷施1%氯化钾水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5%~6%草木灰水浸出液2~3次,防效显著。 4 缺锌黄白苗:小麦缺锌,苗叶失绿,心叶泛白,叶缘扭曲皱缩,叶片叶脉两侧由绿变黄发白,边缘仍为绿色,呈黄、白、绿相间条纹。生长中后期,节间缩短,植株不高,根系发黑,秕粒多,千粒重下降。麦苗缺锌,应及时喷锌矫治。宜在苗期至拔节前,叶面喷施0.3%~0.4%的硫酸锌水溶液2~3次,每次间隔5~7天。 5 缺硼顶枯:麦苗缺硼,顶端易枯,即“顶枯症”。叶鞘紫褐,花药瘦小,不散粉,花粉少,花粉畸形,有时无花粉,子房横向膨大,颖壳前期不闭合,后期枯萎。根尖膨胀发褐。呈现缺硼症状,应于苗期至拔节前,喷施0.2%的硼砂水溶液2次。 6 缺锰失绿:麦苗缺锰,叶片柔软下披,新叶脉间条纹状失绿,由黄绿色到黄色,叶脉仍为绿色。有时叶呈浅绿色,叶脉仍为绿色。有时叶呈浅绿色,黄色条纹扩大成褐色斑点,叶尖焦枯。可及时喷施0.1%~0.2%的硫酸锰水溶液2~3次。

苗木死亡原因

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 苗木栽植技术惯例:随起苗随栽植,栽植当天必须浇透水一次,连着浇水三次,使土面保持湿润。 我们的苗木栽植过程是: 首先进行苗木消毒,苗木栽植前进行蘸根消毒,消毒液由聚酯和多菌灵配合。 国槐小苗,五角枫在苗子到后三天内栽植完毕,栽植当天晚上进行浇水,苗木成活率较理想。 果树苗子因整地不充分,假植时间为五天,栽后因当时农民浇麦子返青水,多次商量不成功,导致栽后四天才浇上水,虽然当时采取拉水浇苗,但速度慢,仅浇上二百多棵。核桃苗死亡,在苗木假植中,由于栽后又拔出,按李保国老师的建议整地,核桃苗集中假植,当时怕失水,用塑料布盖上,防失水,同时跟下又用湿土埋上,中午时分,阳光照射,温度上升,有苗子上热现象,导致根系受影响,栽后成活只是本身的养分。 1.5公分的法桐和国槐苗子,栽后三天浇水,大国槐苗子几乎没有成活,浇水晚是一个原因,苗子运输来时质量差是一个主要原因,在苗家手里已放置四五天,当时虽给苗家打电话提出些要求,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说半月晒不死的国槐苗,信以为真,也想着尽量缩短苗子搁置时间,就匆匆栽上了。 大法桐苗部分成活,与苗子质量好,搁置时间短有关,至于部分死亡与栽植技术有关,栽时,根部土壤踩实不透气的成活好,没踩或

踩的轻的苗子成活低,这是自己没有负责到位,监督不严。如果当时栽植当天浇水,可能挽回。 小法桐苗随栽植随浇水,成活率也较满意。 工作失误点:1.没有采取先进技术,即用促根剂;2.没有对小苗进行特殊处理,如条件有限,在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对苗木根部进行浇灌,尤其是在发现成活后又死亡的现象,没有采取任何挽救措施,任其自身自灭。 改正措施:应把栽植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多苗木做到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苗木搁置时间。做好土壤改良的工作,即:栽植行深翻沟,亩使鸡粪10方,与土搅匀,并在栽植沟浇透水,然后再栽植。避免栽后缺水现象。刨根观察,如果根部土壤粘根系发黑,应该疏松土壤,增加根系透气性。如果根部土壤干旱,缺水,应该浇水。发现根部有害虫,进行灌根处理。我们的情况是虽发现前两者现象,但都没采取任何措施。 病虫害的管理上:前期定期打药,杀虫杀菌和蚜虫的防治。至于嫩叶被虫吃现象,当时观察过还几次,没有发现虫害,后来问门岗,早晚有鸟吃现象。 栽植后的管理过程及死亡原因: 理论分析:苗木从栽植成活到最终的正常生长完全成活与很多因素有关,大致可分为:水分条件、土壤条件、所处环境空气及栽后的养护管理。 水分:由于栽植时苗木没能及时浇水,缓苗时间延长。已经导致

水稻秧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水稻秧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谷好一半秧”。这句话充分说明水稻秧苗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为此,认真抓好水稻秧苗病害的防治,培育无病壮秧,对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2011年开春以来,气温不稳,“倒春寒”明显的气候情况下,在水稻育秧期秧苗易诱发各种病害,导致秧苗青枯、立枯、苗稻瘟、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造成秧苗病害重、素质差,难以培育无病壮秧,为了认真适时地抓好水稻秧苗期病害的防治技术工作,培育无病、适龄壮秧,确保水稻生产稳步发展,特提出水稻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供广大农户参照使用。 一、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防治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是秧苗受到低温冷害和土壤带菌而诱发的病害。一是防治秧苗青枯病关键是防止秧苗遭受低温冷害和受冻问题,注意秧苗保温,不受冷冻,就能避免青枯病发生;二是适时用药防治立枯病,它是由真菌性镰刀菌引发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播危害,在秧苗一叶一心以后开始发病,药剂防治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60千克,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效果较好。

二、水稻苗稻瘟防治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种常 见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预防病害要在秧苗三叶期后,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能有效防止苗稻瘟的发生。 三、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也是水稻秧田期容易发生危害的病害,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它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带病稻草等传播危害,在大理市洱海湖滨带,常年使用的秧田发病尤为常见,病害在秧苗三叶期开始出现,早期症状为秧尖发红,逐渐加重,扩大为波纹状黄白色条纹病斑,预防病害要适时抓好秧苗三叶期后病害初发期用药,药剂选用5%菌毒清,每亩200 毫升,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对病害防治效果较好。 水稻秧苗期六大病害有哪些?怎样综合防治? 烂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霉病、恶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温冷害是水稻生产的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 1水稻烂秧病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总称,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两种,侵染性烂秧是指由绵腐菌、腐败菌和镰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极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

水稻稻瘟病防治的方法

水稻稻瘟病防治的方法 一、症状表现 稻瘟病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秧苗期至抽穗灌浆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穗颈。叶瘟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棱形、内灰白外黄色、中间有褐色坏死的病斑或圆形水渍状灰绿色病斑。发生穗颈瘟时,穗颈上先出现灰黑色病斑,后全穗变成白色。粒瘟发病早的谷粒颖壳变成灰白色,形成秕谷,发病晚的谷粒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可使米粒变黑。 二、防治方法 对稻瘟病应防重于治,提倡综合防治技术。首先要选种抗病、高产水稻品种。其次,要合理施肥和灌水,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灌水掌握干干湿湿,促进根系生长。生长中期防病应注意环境因素,如果早晨有雾,阴天多云,空气湿度大,下雨后突遇高温、高湿、强光照等条件时,应及时打药,预防稻瘟病发生。田间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较严重的穗颈瘟。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抽穗5%)喷施第一次药,齐穗期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药液60~70公斤。常用药剂(选用其中一种)及每亩用量为:75%的三环唑250克,70%的甲基托布津100克,稻瘟肽150克,40%的稻瘟净150~200克,40%的异稻瘟净125~150克。不同药剂要交替施用。 三、稻瘟病防治4要点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在广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害流行年份一般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使稻株整片枯死,颗粒无收。 稻瘟病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尤以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发病。三叶期前发病,秧苗茎基呈灰黑色,叶鞘及叶片呈淡红褐色,无明显病斑,立枯而死,称为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三叶期后发病危害叶片、节、穗和籽粒,分别称叶瘟,节瘟、穗瘟和粒瘟。稻瘟病是水稻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叶瘟与穗瘟均可造成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使稻株整片枯死。颗粒无收。稻瘟病的防治主要以栽培措施结合药剂防治来进行: (1)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如粤香占、绿黄占、Ⅱ优128等,注意要经试种鉴定后方可大面积推广,并做好合理搭配和轮换,避免单元一品种在同一个地区连年大面积早晚造种植。 (2)消灭越冬菌源 将重病田的稻草作燃料、或饲料,避免常有病菌的稻草散布于室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注重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 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追施含硅酸肥料如草木灰、矿渣肥等,防止过多、过迟施用氮素化肥,以免造成贪青晚熟,诱发和加

西瓜缓苗期死苗原因

西瓜缓苗期死苗原因 西瓜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国民水果,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并且在各地基本上都是有种植的。在种植西瓜的时候,西瓜是需要经历很多生长时期的。而其中缓苗期便是一个,不过在西瓜缓苗期的时候经常出现死苗现象。那么导致西瓜缓苗期死苗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低温高湿 在西瓜幼苗定植之后,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而如果在定植后缓苗期遇到低温高湿的环境,例如长期阴雨天、导致地温过低,湿度过大时。又或者时土壤粘重、浇水过多,而土壤有难以透气时,都容易导致西瓜幼苗出现沤根现象,从而死苗。所以我们在西瓜幼苗定植后,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工作,保持好田间温湿度,保证西瓜幼苗可正常生长。

2、定植质量差 在定植时,定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定植好坏会直接决定着西瓜定植后的生长能力。而如果幼苗在定植时,出现营养土块分散不集中,底墒不足且定根水又少。或者是定植穴过小,瓜苗栽植过浅等现象时。在幼苗遇到高温环境的时候,都极易出现死苗现象。所以我们在定植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根据要求挖好定植穴,控制好定植深度与营养,保证幼苗尽快度过缓苗期。

3、施肥不当 在定植西瓜幼苗的时候,施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施肥是西瓜幼苗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而如果施肥不当,例如施肥浅、粪块大的话。会导致栽植上粪块上的幼苗极易出现烧苗现象,从而导致死苗。并且施肥过多、不均匀等话,那么肥料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烧坏幼苗,也易出现死苗现象。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施肥方法,既要保证为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长营养,又要避免出现烧苗死苗现象。

4、病虫害危害 病虫害危害也是导致西瓜缓苗期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一些连作重茬的土壤地块当中,土传病害、虫害都是非常严重的。而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都会对西瓜幼苗的根部、幼茎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幼苗发病,从而出现严重的死苗现象。所以我们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针对不同的病虫害使用对应的药剂,防止西瓜幼苗受到病虫害危害而死苗。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 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

小麦苗期叶片发黄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小麦苗期叶片发黄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小麦苗期常因缺素、病虫危害、药害、肥害、毒害、遭遇恶劣气象条件或栽培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导致小麦生长发育严重受阻而出现黄苗,现就几种主要原因介绍如下: 一、缺素引起发黄 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叶片发黄、叶尖枯萎,下部老叶发黄枯落。防治方法:麦苗见黄时,用2%尿素液叶面喷肥2次,每次间隔1周。若基肥N素不足,苗期可亩追尿素10Kg。年后缺N发黄,可于返青期亩追尿素5Kg,拔节期再亩追尿素15Kg。连续2-3次喷施美洲星、优同素等叶肥对叶色恢复有良好效果 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发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防治方法:亩沟施过磷酸钙50Kg或二铵15Kg,也可用3%过磷酸钙水溶液60Kg进行叶面喷施,每次间隔1周,共喷3次。 缺钾:发黄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叶脉向下延伸,黄斑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瘦弱,易早衰。防治方法:亩喷富万钾50ml,共2—3次,每次间隔1周。 二、虫害引起的发黄 蝼蛄:咬食麦苗根茎,使叶片发黄,受害重的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毒饵法诱杀蝼蛄。 麦圆蜘蛛:吸食小麦叶肉组织营养,致使叶片发黄甚至死亡。防治方法:用好效果、好克螨、螨虫宁、扫螨净、螨即死等防治。 蚜虫:蚜虫危害可导致麦苗发黄。防治方法:用金好年、比丹、刺蚜、锐杀、莫比朗、吡虫啉等防治。 三、病害引起的发黄 根腐病:症状为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秆枯死等。小麦返青后发病,表现为苗色发黄,株高参差不齐。防治方法:用20%粉锈宁40—50g+美洲星50-70ml兑水50—60kg 喷雾。 纹枯病:纹枯病危害导致下部叶片发黄。防治方法:用爱苗、素清、井岗霉素等+美洲星喷雾。 四、肥害引起的发黄 使用缩二脲含量超标的劣质尿素或游离酸含量超过5%的劣质磷肥,重者烧芽不出苗,轻者麦苗枯黄;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导致麦苗发黄。防治方法:若土壤墒情差,应立即浇水。 叶面喷施碧护、美洲星等叶肥症状既能消除 五、渍害引起的发黄 地势低洼或排水不畅田遇连阴雨,麦苗根部受渍害影响,地上部发僵,苗弱苗瘦,铁锈色,叶片发黄。防治方法:开好“三沟”—围沟、墒沟、腰沟。 六、干旱 主要表现为麦苗矮小,整个麦田发黄较一致。防治方法是及时进行灌水(要注意方法);乘雨撒施氮肥,但用量不宜太大。 七、冻害 重者麦苗失水死亡,轻者枯萎发黄。防治方法:施肥、浇水,叶面喷施美洲星或碧护。八、其它 基本苗过大,气温高,麦苗旺长,田间郁闭,底部老叶发黄。防治方法:用麦业丰或多 效唑化控。

大棚蔬菜死苗原因及对策

大棚蔬菜死苗原因及对策 大棚种久了出现死苗死棵主要原因是发生了盐害。首先要解决盐害问题。 在瓜菜大棚栽培中盐害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防治瓜菜大棚盐害势在必行。过量施用化肥中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无机盐类,是导致瓜菜大棚盐害发生的主要途径。土壤含盐量(全盐量)为2000—3000㎎/㎏范围内蔬菜可正常生长。盲目过量施肥,单靠投化肥换产量,必然造成土壤中盐分积累迅速增加,势必造成肥害(盐害)的发生。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解决并避免盲目施肥所带来的危害呢?还没有关注公众号大棚的点这里关注看完整内容,首先,必须在产前对土壤进行营养元素检测,检测出土壤里的氮、磷、钾,PH值(酸碱度)、EC值(含盐量)、有机质,进行配方施肥,这样既不会多施一点肥,也不会少施一点肥,同时还避免因盲目施肥造成肥害(盐害)的发生。瓜菜大棚盐害是由土壤类型、灌溉水质、施用化学肥料不当和种植作物耐盐性能的差异,而综合表现作物萎蔫、死棵的现象就叫土壤盐害现象。 1.发生原因 一、土壤属盐土性质,本身高含硫酸盐和氯化物盐类,土壤质地的沙粒粘粒比例为5:2,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障碍层次及不透水层。 二、灌溉水中含硫酸盐氯化物矿物质,矿化度高3—4克/升,年灌水量高,瓜菜大棚年灌水量竟达500—600方/亩,水蒸盐存累年积累量可达1500—2000㎏/亩,3—5年后可达4000—7000㎏/亩。 三、化学肥料和含有盐分的有机肥施用过量,产生一价盐的副作用,如钾、钠、铵等离子剩余积累,如碳酸氢铵、尿素、促使盐害发生。 四、是大棚瓜菜施肥量一般为露地蔬菜施肥量的4—10倍,肥料在大棚土壤中的残留量,一般可达大棚瓜菜生长所需肥料的5倍,甚至更多,土壤溶液浓度增高,土壤与作物根系的渗透压失调,由此,导致土壤的盐害形成。大棚瓜菜正常生长所能忍耐土壤含盐量为2000—3000㎎/㎏,盲目过量增施一价化肥,加之土壤和灌溉水质的不良,超越种植作物耐盐限度时也就发生盐害现象。 2.盐害的判断 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常用地面观察和化学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判断:盐害的初

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方法

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一)生育与营养 玉米生育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苗期,是扎根、长叶为主;穗期,从拔节至抽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影响果穗大小;花粒期,从雄穗抽出、灌浆、蜡熟至成熟,是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研究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NPK吸收表现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春玉米在子粒形成阶段,氮素吸收最多,占总量的47%,其次是拔节孕穗期;夏玉米生育期短,吸收氮素的时间较早,拔节孕穗期占总量的76%。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在需肥高峰期前施用。 春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种植,生长期120天左右,大多亩产500—700公斤。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玉米子粒,需吸收氮(N)3.0—4.0公斤、磷(P2O5)1.2—1.6公斤、钾(K2O)4.5—5.5公斤,N:P2O5∶K2O平均为3.5∶1.4∶5.0,N:P2O5∶K2O平均为1.8∶1.1∶2.1,即1∶0.6∶1.2。如果亩产双季稻谷450公斤,需吸收N—P2O5—K2O平均为8—5—10(公斤);亩产单季稻谷550公斤,需吸收10—6—12公斤。 (二)施肥用量 我国北方地区大多缺磷,玉米亩施磷肥(P 2O5)4—8公斤效果显著。虽然北方地区土壤钾素较丰富,但春玉米产量较高,对钾素较敏感,也需要增施钾肥。在正常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N:P2O5∶K2O为1∶0.4—0.5∶0.3—0.4,平均1∶0.45∶0.35。如果春、夏玉米分别亩产600公斤和400公斤,亩需氮肥(N)20—26公斤和11—13公斤。春玉米N—P2O5—K2O 的平均施肥量为23—10—8(公斤);夏玉米为12 —5—4(公斤)。春玉米的高产区以东北地区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供肥能力强;夏玉米以华北地区为主,种植期间气温高,水分充足,有利于土壤磷素的释放。试验证明,以上提出的施肥量,可以达到养分平衡,经济施肥的目的。 (三)施肥方法 春玉米生长期较长,产量高,既施足基肥,也要重视追肥。施肥大多将全部的农家肥、磷、钾肥和40%左右的氮肥作基肥。余下的约60%氮肥作追肥,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法,即在拔节前施入追肥的1/3,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夏玉米大多与小麦轮作,在小麦收割前采用套种或收割后不耕地直接播种。农户大多在播种时施部分种肥,追肥采用“前重后轻”,将追肥总量的2/3的氮素在拔节前期施入,大喇叭口期施入1/3。如果前茬冬小麦施足磷、钾肥,夏玉米也可以仅追施尿素,利用前茬冬小麦的磷、钾肥后效即可。追肥方法:在作物行间开7厘米左右深沟,沿沟施入肥料,随即覆土。玉米对微量元素锌敏感,在缺锌的地块,亩用硫酸锌1—2公斤与肥料混匀一起施入,或亩用0.1—0.3%的硫酸锌溶液50—70公斤,作叶面喷施,经济效益更好。 玉米缺素症状

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旱育秧过程中能造成死苗的原因 造成水稻秧苗死苗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一、种子原因: 1、种子不饱满。 2、催芽时种子丧失活力。 解决方法: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严格晒种、浸种、漂种、催芽,保证种子饱满,不伤热。 二、施肥原因: 1、壮秧肥使用原因:不按说明书使用缩小使用面积或拌土量过少以及混拌不均匀。 2、壮秧肥表施:图省事将壮秧肥直接扬在床面上之后下籽,根系下扎时受害。 3、壮秧肥施在覆盖土上面,幼苗在拱土过程中遇害,造成烧苗。 4、苗床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菌肥,造成肥害死苗。 5、用壮秧肥同时人为掺入酸,药造成浓度过大烧苗。 6、苗后扬肥、调酸没拌土或扬的不均匀,扬完之后没洗苗造成烧苗严重死苗。 解决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 三、苗床原因: 1、苗床不平,苗床下面有马蹄坑,导致秧盘和地土接不上墒,秧苗干枯致死。 2、苗床盐碱,酸度超过7的苗床会发红成片死苗。 3、盘下虫害,秧苗幼根芽遭受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危害咬伤、咬断或害虫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解决方法:严格做床标准,床面平实,做好杀虫,控制盐碱。 四、育苗土原因: 1、药害原因:苗床土中有残留药害或者喷施苗床封闭药都会造成死苗。 2、覆土过厚:秧苗生长过程中耗费过多的养分死苗。 3、覆土过薄:不能起到遮光,保水作用,种芽干枯致死。 4、壮秧肥拌土量过少,浓度大造成烧苗。 5、秧盘里营养土过少,根系吸收不到养分死苗。 解决方法:保证营养土按壮秧肥说明混拌;覆土厚度0.5-0.7公分;改为苗后除草。 五、水分原因: 1、播种前浇水量少,浇水次数少。 2、出苗后苗床干旱,使秧苗生理缺水青枯死亡。 3、浇水量过大,造成养分流失,引起黄枯死苗。 4、大棚滴水:秧苗一个坑一个坑的被大棚滴水烫死或把营养土冲跑,缺营养死苗。 5、低洼积水、深水灌溉且长期低温阴雨膜内通气不良,绵腐病菌丝蔓延,严重的会死苗。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一、症状识别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①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②慢性型病斑: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转化的,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3.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 4.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桨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5.谷粒瘟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二、病原鉴定 稻瘟病系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梨形孢属Pyricularia oryzae Cav.(灰梨孢菌)真菌引起。病斑上生灰绿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不分枝,但有隔膜,基部淡褐色,越往

草莓死苗原因和应对方法

草莓移栽后的死苗原因和应对措施! 草莓移栽后死苗是烦人的事,为保证产量,死苗后需补苗,这不仅费财费力,同时由于补苗后长势不整齐,还会增加了后期管理的难度。 生理因素 这部分主要与移栽前土壤处理,移栽时的操作及缓慢期的管理有关。 ①肥害:引起的原因如底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化肥未拌匀等,幼苗在定植后叶片逐步萎蔫,叶缘焦枯,发生烧苗死株。在烧苗初期,可加大浇水量缓解,降低地温的同时,使多余养分沉降,待苗情缓解,再喷施精品海藻精复壮。 ②定植深度:栽苗深度是草莓能否成活的关键,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准。栽植过深苗心被土埋住,造成烂心;过浅根外露易枯死。在浇定植水后,可通过观察具体情况帮助改善,如定植过深可适当轻提种苗,以缓解嫩叶生长受限,等缓苗结束后,结合中耕再调整土壤;对于埋根过浅的,及时补充土壤埋实。 ③缓慢期水分管理:草莓定植后前7天,应保证水分充足,栽后灌水不及时,幼苗会缺水死苗,但灌水亦不可过量,浇水过多易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生根困难,从而降低种苗成活率。

④过早打叶:缓慢阶段不宜对种苗进行修整操作,此时根弱,过早打叶根系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伤口的产生还为病害侵染提供便利。 病害因素 炭疽病:在定植初期是发生高峰,植株幼嫩加上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会让它一发不可收拾。匍匐茎,叶片,叶柄、根茎均可受害。 根腐病:致病菌较多如镰刀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拟盘多毛孢菌等都是,由病土和病菌传播,侵染根部、根茎和茎基部,不同致病菌可表现出多种症状,如全根腐烂、白根腐、红中柱根腐、黑根腐等。 黄萎病:病原菌为轮枝孢属真菌,在土壤中存活6~8年,比较顽固,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或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向根系和地上部扩散,直至死苗。 综合防治方案:以上均属土传病害,所以做好土壤处理很关键,定植前闷棚消毒,之后每亩施修根EM复合菌剂5000g,以压低病原基数;高畦或起垄栽培,盖地膜控湿防草;移栽前可用修根生物刺激素蘸根;移栽后用复活生命素灌根;发现要严重病株及时挖除,周围健株浇灌复活生命素+没毛病+乙酸素+咪鲜胺等保护。

作物需肥规律

各种作物施肥技术 (一)小麦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肥较多。氮的吸收高峰在出苗至拔节和拔节至孕穗两个阶段;对磷的吸收在孕穗至成熟期最多;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扬花阶段最多。 基肥——整地时每667m2施洋丰复合肥25-40kg,同时配施5-10kg尿素,随有机肥一起施入土壤。基肥占总量的70-80%。 追肥——冬小麦春季施肥以返青、拔节期为主,追施洋丰高氮复合肥或尿素15-25kg。灌浆期可亩用尿素0.5-1kg、磷酸二氢钾200g加水50kg进行叶面追肥,预防干热风和提高蛋白质含量。 (二)玉米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对氮素的需求最多,其次是钾、磷。玉米对养分需要量最大的时期是在大嗽叭口期,玉米对微量元素锌的需求较敏感,特别是夏玉米和盐碱地容易缺锌。 施肥原则:春玉米生育期长,需施足基肥,重施攻苞肥。夏玉米生育期较短,生长前期养分需求大,适合一次施足基肥。 施肥数量、方法: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春玉米每667m2施20-30kg;喇叭口期追施15-20kg 洋丰高氮肥。夏玉米每667m2一次施用30-45kg,一般不用再追肥。可以采用沟施或穴施,避免肥料直接撒在地表,夏玉米用通用肥(3×15)需配合10-15kg尿素。每667m2施用1-2kg 硫酸锌作基肥能增产10%-15%。 (三)水稻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水稻因品种、地区、常年施肥水平、土壤肥力水平不同,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从移栽到分蘖终期,氮、磷、钾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40-50%,从分蘖到孕穗期是水稻吸收氮、磷、钾最多的时期,约占总吸收量的60-70%。 基肥——整田时将肥料均匀撒于田里,然后翻犁耙平即可插秧。每667m2用洋丰尿基复合肥25-50kg。 追肥——应早施、重施分蘖肥,插秧后5-7天每667m2追施洋丰高氮肥或尿素15-20 kg,根据秧苗长势情况,拔节孕穗期追施洋丰高氮肥10-15 kg/667m2。 (四)棉花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棉花生长期长,需肥较多。从现蕾到吐絮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达七、八十天,需肥高峰氮在花期,磷、钾在花期或铃期。 棉花施肥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深施底肥,适施苗肥,巧施蕾肥,重施花铃肥的原则。一般将总用肥量的40%作基肥,其余做追肥。 基肥——施用洋丰硫酸钾或尿基型16-16-16、15-15-15、20-10-10复合肥,每667m2施用30-40kg。 追肥——现蕾期每667m2施洋丰高氮追肥15-20kg,初花期施花铃肥,每667m2用量25-35kg。为保伏桃,争秋桃,根据棉株长势适当补施秋桃肥,但追施的氮肥不能过多,时间不能过晚。 (五)油菜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油菜是需要养分较多的经济作物,油菜苗期吸收氮素最多,蕾薹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需肥量最多,尤其对钾素的需求比较高。油菜对微量元素硼的需求比较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