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议论文第4讲论证方法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议论文第4讲论证方法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议论文第4讲论证方法复习教案

第4讲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三要素,知道了论点、论据、论证的彼此关系,那么,这三者之间如何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篇既有道理又有条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又是如何在起作用,我们该怎样分析这些知识点的作用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论证有什么方法,各种方法分别起何种作用,这些作用承担了议论文的什么角色......

二、复习预习

1、复习:

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以往学习过的议论文知识点: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的彼此关系;议论文论点的作用;议论文论点的位置;议论文论据的特点;论据的分类;论证的分类,论证的方法......

2、预习:

预习培根《谈读书》一文,分析: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预习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分析: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分析: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知识点2 中考常见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它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

知识点3

论证方法的种类与作用及其方法点拨:

(一)举例论证法

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举需要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根据性。

例1:(2006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有删改)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成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问题: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法。举到了“超载健忘症“的例子。其作用是:证明了滥取资讯的严重后果(危害)

例2、(2006海南省课改试验区有删改)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

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问题: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法(例证法)。作用是用该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尝试各种发展道路,并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举例论证法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引用论证法

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例1、(2006 随州市有删改)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题目:语段使用了引用论证法,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说明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作用是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

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

(2006年百色市)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问题: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比喻论证法(喻证法)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比喻论证法的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四)、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法: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例:(2006江苏省盐城市有删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问题:这一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法,作用是: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更加深刻。

对比论证法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二、方法点拨

(一)、掌握规律、熟练掌握论证方法:

例证法:一般举出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形式上较易判断。

引证法:一般引用道理论据证明观点,道理论据比事例论据的外在形式更具有鲜明性,只要是支撑论点的马列主义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

喻证法:往往用来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

对比论证法:一般要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二)、善于分析:

我们知道,论证方法是连结材料和观点的纽带,是一片议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在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从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出发,进行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用和不用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等等。

(三)注意事项:

例证法:读者一定要领会作者所举事实是从哪个方面、那个层次、哪个角度去证明中心论点的,理解它与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引证法:注意所引言论、事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我们还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喻证法:注意比喻是否恰当、是否切合实际,说明问题。

对比论证法:要注意对比点,注意分析对比点和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

知识点4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四、例题精析

【题干】1.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

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3.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运用了举例论证,证明了好的自然的“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

3.总分关系,第4段说社会的好“水土”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5、6、7段分别对着三个条件加以阐述。

【解析】

1. C项从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概括,全面、正确的论述了中心论点。

2.2段中划线句子两个“看到”已经的得知是举例论证,这句话写到“放飞梦想的翅膀”,“产生愉悦之情”,可见“好的自然环境能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3.文章第4段讲了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诚信、良善等,5段论述诚信的必要性,6段论述良善的必要性,7段论述每个人最大限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才华的必要性。所以,这几段的关系是总分总。

【题干】2. 人,要有五识

①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②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

③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④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

⑤“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

⑥我要强调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胆识”。

⑦最后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

⑧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也就开始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

1.作者认为“人,要有五识”,具体指哪“五识”?

2.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3.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赏识”的理解。

【答案】

1.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2.主要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3.承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度。

4. 理解: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在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赏识他人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

事例:围绕“赏识他人才能走得更远”举例即可。

【解析】

1.首先要明确文章是围绕“人,要有五识”这一观点行文,使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可以从分述部分一段到七段筛选,第一段关键词是“知识“,二三段是“常识,见识”,四、五、六段是“胆识”,七段是“赏识,或直接从八段中提出”五识“的内容。

2.通读全文明确文章没有列举实例,也没有比喻,更没有对比和引用,因此不难得出结论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

3.六段的作用是承接五段内容,从“不仅仅是......更不是……”在结构上可以看出是对五段的补充论证,从内容看是论证了五段的观点“胆识”。

4.首先要审清要求是什么,其次从文中找关键词“赏识”,最后列举实例围绕“赏识他人才能走的更远”来举例即可。

【题干】3.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1.作者认为“因为现实的砝码太重,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

1.一是渴望生存状态“稳定性”的文化心理需求;二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山大”,竞争激烈,让转身遭遇更多艰难。

2. 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 辞职看世界不应成为主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生活充实,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

【解析】

1.根据题干所给的内容可以定位在第4段,通读全文概括原因为“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5段也提到了“在竞争激烈……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之后即可归纳概括。

2.文中3段中举了周慧的事例,5段中讲了作者辞职去看世界的想法,6段把“没去看世界者”比作“社会的基石”运用了比喻论证,文中将“想去看世界者”和“没去看世界者“的两种行为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3.本文的中心论点要从结尾部分的6、7段来总结概括,文中结尾“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倡导人们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生活得到充实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高考议论文写作多角度指导

高考议论文写作多角度指导 在高中阶段,写好议论文是必备的应试技能。下面这篇文章,从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到常见写法,再到注意事项,都给出了非常深入的指导,小伙伴们笔记做起来呀!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四种。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等。 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议论。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 如: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一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在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议论文的开端起笔,要为全文辅展文路。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提炼成论点,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开宗明义,起领全文,就能造成一种气势;也利于畅通文思,围绕论点展开议论。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 教学目标:1、清楚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2、能够用固定的套话分析出某段落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3、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语言风格能知晓。 教学重点: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2、分析出某段落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区别论题与论点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议论文答题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3、(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2017年中考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型讲解(有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讲解 议论文基础知识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常见题型 1、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 2、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概括论据的内容 4、补充和论点内容一致的论据 5、判断某文段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6、论据的作用 7、判断某段、某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8、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9、围绕某个论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10、分析过度句,或者是起始句、结尾句的作用 考点分析 1、把握中心论点 2、辨析论据类型,分析其作用 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 议论文文体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结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 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题型解答技巧 一、把握中心论点 常见提问:以上选文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中心? 答:这篇文章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怎样找中心论点? 1、形式: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2、要看文章的标题 3、常出现的位置 ⑴标题揭示⑵开头提出⑶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 ⑷结尾归纳(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所以,总之,因此,由此看来归根结底……) ⑸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 4、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练一练: 最美的姿态(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二、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提问方式:选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阅读练习: 微阅读时代更需阅读经典 杨福成 ①而今,“微阅读时代”已经来临。与正襟危坐捧一本经典厚书来比,微阅读的趣味性是大大增强了,鼠标一动、手机一点,浏览便捷、直观,内容简单、轻松。 ②微阅读时代我们还需要阅读经典吗? ③不难发现,当今社会具有这么几个特征:人心浮、轻文化、重娱乐。这与这个社会疏远了经典,疏远了那些能够让心灵沉静下来的书籍不无关系。 ④曾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演绎了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的风景,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议论文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所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 .... 中心论点 ....,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3、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三、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1、总分结构(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例文1 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诚然,如若事先未做好准备,又哪能有机遇的光临?即便机遇光临了,他仍然会将机遇视如粪土,不值一钱,待事过之后,才跌足长叹。【总】 秦国著名的宰相李斯,年轻时只不过是众多说客中的一员,在郡里做一个小吏,这哪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所能屈任的?于是他跟着荀卿学习帝王之道。勤学苦练使他高人一筹,而昏庸的楚王却不正眼相看,将送上门的高人拒之门外,失去了争霸天下大业的人才。贫困潦倒的他到了秦国。识才辨用的秦王凭借博才的李斯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李斯也因此而名震天下,若李斯没有治国之才,若没有识才辨用的秦王,哪里来李丞相,哪里来统一天下的大业。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无论何人,必须抓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

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教案

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第二部分:拓展延伸,启迪发散思维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 ③其实,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 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 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 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 的书。如 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 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 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 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 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 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 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贝傢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 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 开始 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分)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有才不能任性 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 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 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

高二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高二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一、写作目标 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 2、进行横向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横向模式展开议论。 3、培养对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的认识,提高认真组织文章的学习品质,养成作文前编写议论文提纲的习惯。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写法指导 (一)议论文横向并列式结构的基本特征 议论文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总分式等。其中并列式是典型的横向模式,即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能够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二)横向并列式结构的优点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要考虑分论点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第三,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第四,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四)横向并列式结构运用举例 例如: 1、《说“思”》: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分论点:(从“思考”的作用角度设置) (1)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2)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二)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三) 2、《谈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从意气的作用角度设置) (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情感) (2)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行动) (3)人有意气,就摧不垮,压不倒(意志)

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语文议论文阅读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 三、议论文阅读要求 1.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2.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四、能力要求 1.判断、归纳中心论点。 2.认识、区分论据类型。 3.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揣摩、体会词句含义。 5.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 6.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五、备考指导 (一)考点解析 考点一:明确文章的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首先,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要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筛选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其次,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这样的中心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

要用归纳段意、层意,概括等方法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而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考点二: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即文章中引用的道理和事例。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其实,如果名人的话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要注意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简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概述。再次,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考点三: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所列举的事例确凿典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一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京剧、俗话谚语来证明论点,它能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权威性,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比喻论证:使用具体的、生动的事物或故事作为喻体,把它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它往往是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感悟,乐于接受;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的论证方法,它通过比较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发人深思。 考点四:开放型试题

排比叙例——一种行之有效的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之设置分论点、叙例、排例 (一)、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1、扣得住 2、分得开 3、排得顺有一个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符合不符合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 例一:(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 例二:(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下而上等等) 例三:(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分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常见的方法(或思考角度): 1、概念分析法 2、因果分析法 3、条件分析法 4、辩证分析法——对比 5、层层推进法——递进 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 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论点的含义。 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1:勇敢: 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B.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C.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例2: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因果分析法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勤有三益》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主要是从原因这个角度来设立分论点,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全国高考题:) A.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B.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C.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 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例1:谈意气(湖南高考题): 中心:人要有意气。(湖南省高考题)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

中考议论文阅读集锦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集锦答案 一、(2015河南省)11.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意思对即可。一方面2分,共4分) 12.①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多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3.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1分)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2分)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材料一。(1分)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分析合理即可。2分)(共3分)

二、(2014河南省)(共12分) 1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2.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3.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1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2分)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第②段。(1分)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三、(2011河南省) 13.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意思对即可。2分) 14.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教案

课题高三作文训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格日乐 10-1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 2、了解论据的使用要求,掌握论证的方法技巧; 3、培养议论、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辨析作文病例,明确议论文在论证过程中长出现的问 题。 2、通过初步了解后的练笔来深入把握论证方法的运用; 3、通过综合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会准确围绕观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议论文。 教学重点 掌握论证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准确围绕观点分析材料。 教学关键讲练结合课型写作教学方法分析点拨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综合运用。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议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活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多数学生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就是因为不能得当的论证。 二、解读考纲 《考纲》要求作文有独立见解,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想写出有独立见解,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文章,除了选择充实的论据,还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论点。 三、内容概要 论据;事例(代表性、普遍性)——事实论证 名言——道理论证 论据要求:1真实、切合题意;2弃旧用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有时代感。 四、作文病例 分析下列文段在论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整改。 病例(一)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英雄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每天吃粥充饥;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讲解 讲解 讲解 点拨 分析 巡视 指导 做笔记 自主分析 小组讨论 动笔修改 试笔写作

2019-202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7分)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 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 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 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 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 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 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 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 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 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 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 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 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 7.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8.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 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一〕(17分) 5 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4分)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教案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辨别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强化审题意识,规范作答。 教学重点:辨别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论证方法的定义: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作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4.比喻论证: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实战演练(一) 判断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1、《善于舍弃》 ⑤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 指出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2、古语说:“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科学研究尤需如此。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德国化学家维勒研究一种铝矿石,漫不经心,自然无缘与钒结识;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指出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④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指出在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议论文论证方法大全

议论文论证方法大全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第一部分 内容解读 一.何谓论证 论证像做衣服。如果说,论点是衣服的样式(如中山服、西服、学生服等),论据是布料(如棉花、化纤、毛料等),那么,论证就是裁缝师根据体式把布料裁剪好,然后做成衣服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又像盖房子。如果说论点是盖房子的图样(即房子的样式),论据是盖房子的原料(钢筋、水泥、砖头、木材、沙石等),那么,论证就是工程师和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的样式把原料盖成房子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还像做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旦有了米面和蔬菜,巧妇就能大显神手,做成香味扑鼻、脍炙人口的佳肴。而笨妇就不同了,她可能把好米好菜糟蹋掉,做出来的东西令人难以下咽。 中学生写议论文,运用正确的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像做衣服、盖房子、巧妇把米面蔬菜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样重要。 二.常见论证方法 1.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例1. 俗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形的力量, 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充满

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还是困难。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这也是最基本的。海伦?凯勒就是凭着自己的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耳聋思想不糊、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是多么高的称赞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伟大的自信。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能上学,他自信,他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他自信,硬是在体无完肤之后让自行车成为了他的脚;别人说他一辈子都要跛脚,他自信,他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他还是做到了。他也靠着自己那惊人的自信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害下依然不翻。我们感叹他们很厉害,厉害什么?厉害的就是比我们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们相信自己。 2.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例1.(原因分析)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例2.(结果分析)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 例3.瑞士虽富,可它缺乏包容,也应缺乏了文化积累的机会。因此,数百年来,它并不被列入欧洲文化的长廊。它的首都伯尔尼不建机场,更是拒绝包容。我想,闭塞它的并不是历史,而是不包容。相反,巴塞罗那喜爱包容——流浪者大街说明一切。也正因如此,来自世界各处的文明相互切磋,摩擦间闪出了火花,而真正成熟的文化也由此一次次诞生。我想,

中考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及答案(一)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 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