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001 (2).doc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001 (2).doc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001 (2).doc

《燕山大学学报》撰写及编排要求

编排软件要求:

1)稿件扩展名为“”,建议使用2016编辑,可直接使用我刊模板插入相关内容.

2)文中公式使用编辑(建议使用6)。请严格按相关国标要求正确使用字母符号。例如公式中向量矩阵需要使用加粗斜体(可在样式中自定义).

3)使用专业软件绘制的数据曲线图、流程图和线条图等,建议以矢量图方式插入中,同时注意图中线条和文字的字体字号相关要求.图片可使用进行处理,建议使用2016以下版本。

为尽量避免兼容性问题,上述软件版本请勿高于建议版本。

《燕山大学学报》只刊登首发稿.文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做到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和图表清晰,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文稿要求采用第三人称,格式规范,项目齐全,按顺序给出:题名、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其中要求中英文对照部分包括题名、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中的图题及表名。另外,还应提供作者简介及基金项目等信息。文中插图、表格、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如:图1、表2、式(4)、定理5.

1题名

中文题名不宜超过20个字,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作者

按署名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5人。各作者之间以“,”分隔。作者属不同单位的,用上标1、2、3等数字按顺序编号标注,并在工作单位处标明各单位编号.同一作者需要标注多个单位的,编号之间用“,”分隔。每篇文章应有一个通信作者(一般具有高级职称),硕(博)士研究生的稿件通信作者应为指导教师。通信作者以上标“*”标注,“*"与数字编号之间也用“,”分隔.

3工作单位

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区)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个单位的在单位前标注1、2、3等数字编号,不同单位之间以“;”分隔。

4摘要

不少于200汉字。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5关键词

应给出4~8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不同关键词之间用“;"分隔。缩略语应先写中文全称.

6 中图分类号

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注文稿的分类号。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按主次程度给出两个分类号,主分类号应排在第 1 位.

7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

引言部分标题编码为“0”(与正文一级标题序号对应),该部分不再分二级标题。

8 正文

8.1层次标题

文稿的层次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最多使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三级标题使用1.1.1、1.1.2、1。1.3、…….序号与标题名称之间空一个汉字距离。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1)、2)、3)、……,并与正文接排.

8.2插图

1)图应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即放在引用该图的文字自然段之后.

2)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3)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注的字体:汉字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图注的字号一般用六号字.

4)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坐标图右侧的纵坐标标目的标注方法同左侧。函数图线框封闭,标线(刻度)、标值的数目一般为3~7个;标线(刻度)朝向图内。

5)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6)本刊目前为单色印刷,如原图为彩色应确保转换为灰度印刷后所示内容明晰,正文中也不应出现有关插图颜色的描述。曲线图中多条曲线的区分一般采用线型(如实线、虚线、点划线等)或线+符号(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形式,不应使用颜色区分。

7)显微图应当以比例尺来表示尺度放大情况。可保留测量设备原标尺,但需清晰规范。如为自行插入标尺,应使其保持可编辑状态(图注的文本框和指示性线条等也应保持可编辑状态)。

8)为便于统一描述或进行对比,插图可含多个分图。分图以(a)、(b)、(c)等序号区分并给出分图名(中文)。引用时可表述为“图1(a)”、“图2(b)”等。序号及分图名不应排在图内部,而应排在图的下方(参考燕山大学学报模板)。

插图处理方法可参考附录。

8。3 表

1)表应随文编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

2)表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3)表应精心设计,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三线表的第一行作为表头.表头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θ/(°)”。

4)项目栏中各栏标注应齐全。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

5)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6)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8。4 数学式和反应式

l)文章中重要的或后文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

2)数学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等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符号。

3)反应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后断开,而在下

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符号。式中的反应条件应用比正文小1号的字符标注于反应关系符号的上下方。

4)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式、结构式和数学式等的编排,应遵守有关规定;结构式中键的符号与数学符号应严格区别,如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等不应混淆。

8.5 量和单位

1)应严格执行3100~3102—19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2)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例外)。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

3)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一英文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4)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角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等等。

5)在插图和表格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应当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3)。

6)指数、对数和三角函数中的变量等,都是数、数值或量纲一的量的组合,如(),(),ωt.

7)不能把,,,,等缩写字作单位使用。

8)词头不得独立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如μm,不用μ;,不用μμF。

9)组合单位的分母中一般不加词头,一般也不在分子分母同时加词头。如不写成,不写成。8。6数字用法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2)日期和时刻的表示。

a。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成97年.

b. 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1993-02-18或19930218.

c。日的时刻表示采用7408—2005的规定写法,如15时9分38.5秒写成15:09:38。5或150938.5。

3)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

a.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b. 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

c。对于计量和计数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一英文空格,不用千分撇“,”。

d。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和词头中文名称以外的数词连用。如1 800000可写成180万;142 50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5 000元不能写为5千

元。

e.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

f。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1。500,1。750,2。000"不能写成“1.5,1.75,2”.

4)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a. 数值范围:五至十可写为5~10;3×103~8×103,不能写成3~8×103。

b。百分数范围:20%~30%不能写成20~30%。

c.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3.6不必写成1.5 ~3.6。

d。偏差范围:(25±1)℃不写成25±1℃;(85±2)%不写成85±2%。

5)附带尺寸单位的量值相乘写为:50×80×100 ,不能写成50×80×100或50×8

0×100 3。

6)汉字数字的使用.

a.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用汉字书写,如二倍体、一元二次方程、四氧化三铁、十二指肠、十字接头、“九五”计划等。

b。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点号,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等。

c。非公历的历史纪年和日期要用汉字数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60年11月2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8。7 外文字母的编排规则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

l)外文正体的常用场合。

a. 计量单位和词头符号。

b.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缩写号,如微分号d,偏微分号?,有限增量符号Δ,变分号δ,

极限,行列式,最大(小)值(),对数符号、及三角函数、等。

c。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电工中常用j).

d.量符号中为区别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和非变动性数字符号角标,如势能,宏观总截面Σ;转置矩阵等。

e。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代号。

f.生物学中表示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

g. 用作序号的拉丁字母,如:附录A,附录B,附录C。

2)外文斜体的常用场合。

a。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以及统计学符号等,如:x,y;△;f(x);概率P,均数。

b。量符号和量符号中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或坐标符号的角标字母,如体积V,雷诺数,能谱角截面砌σΩ,能量(1,2,3),力的x方向分量。

c。矢量(向量)、矩阵和张量符号用黑斜体。

d. 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文学名。

e. 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左旋,外消旋,邻位,对位,顺叠构象,双键的顺异构,反式等。

8。8 化学元素与核素的符号

1)化学元素符号均为正体,且首字母大写.

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必须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如14N不宜写成14氮或N14。

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应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如14N2。

4)质子数(原子序数)可在左下角注明,如82。

5)对于离子态,应将离子价数和符号“+”或“–”标于右上角,如2+和43—,不应写成2和4—3或和4。

6)对于电子受激态和核受激态,可用星号“*"表示于右上角,如*和110*。

9 结论

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结论不能与摘要雷同,不宜空泛。

10 参考文献

1)所引用文献必须是作者本人直接阅读过的、正式出版的、最主要的、最新的相关文献。

2)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并在正文中标明引用

之处。

3)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12条。

4)文献作者人数不超过3人的,全体姓名都保留;作者人数超过3人的,前3人的姓名保留,余者不写,后面加“,等"或“,”.人名之间用“,”分隔。不用“和”或“"。

5)不论中国和外国的作者,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6)西方作者的姓名中,其姓全部著录,字母全大写,名可缩写为首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

7)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全大写,其名可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

非英文参考文献需使用双语(原语种和英语)著录(参见示例)。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详见7714—2015):

专著(译著)?原作者.译著名[M]. 译者,译。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会议文集析出作者. 题名[C] 编者. 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期刊析出?作者.题名[J].刊名, 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 专利号[P]. 公开日期.

技术标准起草责任者.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科技报告?作者.题名:报告代码及编号[R]. 地名: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

示例:

[1]胡承正,周详,缪灵。理论物理概论:上[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12.

C Z,X,L.:1[M]。:,2010: 112

[2] . :[M].3 .: , 1977.

[3] . . :91-194001[R]. : 。,1990.

[4]RB. [D].:。,1965.

[5]张凯军。轨道火车及高速轨道火车紧急安全制动辅助装置: 2。2 [P].2012-04-05。

KJ.: 2.2 [P].2012-04—05.

[6]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文献著录: 第4部分非书资料: 3792.4—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3。

。: 4 :3792.4—2009[S]. : ,2010:3.

[7]汪学军.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进展与安全管理[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2—2

5.

X J.[C],,. “".:, 2002:22—25。

[8] 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 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46-163.

SN.[M]. C S。. : ,1998:146-163.

[9]于潇,刘义,柴跃廷, 等。互联网药品可信交易环境中主体资质审核备案模式[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11):1518-1523.

X,Y, YT,。a[J]. ( ), 2012,52(11):1518-1523。

[10]Y J,Z H,YG,. [J]. ,2013,213(4): 581-588.

11 英文题名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第一个词不用冠词。除第一个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12英文作者姓名(汉语拼音)

与中文内容对应。中国作者姓名应按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拼写。

示例: LüLüe(吕略),(罗常培), (欧阳文),’(赵平安)。

13英文工作单位

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格式依次为二级单位名称、一级单位名称、城市名、省(区)名、邮编、国别。

14 英文摘要

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缩略语应加以说明。英文摘要采用被动语态撰写,不使用I、、、等作主语。

15 英文关键词

内容、数量和顺序,均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应。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除专有名词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16基金项目

一般排在首页的地脚,注明基金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基金名称应使用正式名称全称.

示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8******)

17 作者简介

一般排在首页的地脚,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具体到市或县)、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箱等。

示例:

作者简介:张敬业(1988—),男,内蒙古满州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板带轧制过程板形控制;*通信作者:刘爱国(1960-),男,黑龙江绥化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轧制理论和板带轧机板形控制技术,:.

作者简介:*李诚信(196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轧制过程计算机模拟,:。

关于“硕(博)士"和“硕(博)士研究生”:已经取得相应学位的,介绍为“硕(博)士”;正在攻读相应学位的,介绍为“硕(博)士研究生"。

附录

插图处理方法

插图处理原则为使其符合出版要求,不必局限于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一、绘图工具

简单线框图或照片类图片加少量注释等可使用自带绘图工具.新建绘图画布,宽度不超过栏宽,图形文字等不超出画布。图中文字统一使用六号字,其中汉字使用宋体,英文及数字使用字体。普通文本不加粗或倾斜,如有变量公式等按相关要求设置。

二、绘制矢量图

1)根据拟绘图形大小,设置画布尺寸,绘制内容不超出画布。我刊单栏图片建议设置画布宽度不超过7。5 ,通栏图片建议画布宽度设置为12~16 ,画布高度可根据内容调整。

2)绘制线条、图框、注释文字等需比例协调.图中文字要求同“一”(中六号字大小对应中7.5 ),如有复杂公式可结合使用。

3)绘制完成后全选、复制并粘贴到中。

确认插入中的图片为中设定尺寸(图中文字为中六号字大小)。原尺寸图片插入中后不再进行缩放.如无法实现原尺寸复制,可在图片插入中后以六号字大小为参照进行缩放(锁定纵横比).

三、其他专业软件输出矢量图

如软件输出矢量图内容符合我刊要求,可直接将图插入中。否则,可先输出为格式文件,插入中编辑(方法参考“二”)。

四、非矢量图

如专业软件不支持输出矢量图,可输出为或格式文件,并在输出时设置相关参数生成高质量清晰图片。使用图片处理工具对图片进行适当处理(如裁剪、描线、擦除不规范文字等)。在中设置适当画布尺寸后插入或图片并根据画布调整图片大小,添加必要文字或标示性内容后插入中(方法参考“二")。

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名录

职改办: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一、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民族研究、求是、国际问题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3千字以上论文)、光明日报·理论版(3千字以上论文)、自然辩证法通讯、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 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美术、美术史论。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 教育研究、心理学报、体育科学。 经济研究、经济科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世界经济。 数学学报、中国科学·A辑、数学年刊·A辑(B辑)、数学进展、科学通报、计算数学、计算机学报。 物理学报。 中国科学·B辑、化学学报。 地理学报、地质学报、地质科学、地质论评、天文学报、气象学报、海洋学报、海洋科学、空间科学学报、地球物理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古生物学报、动物学报、植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昆虫学报、遗传学报、生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实验生物学报。 导航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煤炭学报、石油学报、测绘学报、化工学报、建筑学报、水利学报、土木工程学报、铁道学报、金属学报、硅酸盐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半导体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原子能科学技术、力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仪器仪表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土壤学报、园艺学报、畜牧兽医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水产学报、农业工程学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华放射学杂志、营养学报。 解剖学报、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国医药学报、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 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 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国际共运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历史、高校理论战线、自然辩证法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孔子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新华文摘(3千字以上论文)、人民大学复印资料(3千字以上论文)、国际社会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道教是我国 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自他产生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若从它的前身方仙道?黄老道算起时间久更长了?它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养身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这两个方面?道教对此影响颇深。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影响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创建和 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源泉的一部分。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它的思想来源上多样性它对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 并蓄的态度?所以道教留下来的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大集合、大杂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过巨大而又复杂的影响。第一对古代政治历史的影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有许多封建王朝大力提倡道教?用道教的教义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 器?所以道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统治者关系是十分密

切的。许多古代的农民起义也是与道教的思想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农民起义?此后利用道教的教义起义的农民战争也有很多。所以道教对我们国家下层社会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第二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许多道教学者?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等这些都为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道教长期与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碰撞?排斥到最后的不断融合?兼容并须的发展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道教的许多劝善书以及大量戒律都包含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为我国古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第三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艺术著作中都有道教的影子?道教的主要目的在于羽化成仙?而这种思想也反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成为文学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这种思想而创作的诗、词、赋、小说等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就是这其中的主要代表?其部分诗也被称为神仙诗。此外有关道教的雕塑、石刻、建筑都各具特色?由此可见都道教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四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影响。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八版)(2018年12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出了七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 版(2011年版)、第七版(2014年版),以下为第八版(2017年版)于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序号 中文刊名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学术月刊 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7 社会科学 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3 江海学刊 14 南京社会科学 15 中山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 社会科学研究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天津社会科学 19 学术研究 20 文史哲 21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 求是学刊 26 社会科学战线 27 学习与探索 28 探索与争鸣 29 浙江社会科学 30 人文杂志 31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 江汉论坛 3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5 中州学刊 36 江苏社会科学 37 学海 38 广东社会科学 39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0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 江淮论坛 44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5 浙江学刊 46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 贵州社会科学 48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0 江西社会科学 5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2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3 河北学刊 54 甘肃社会科学 55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6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7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参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编排规范 1 页眉—书宋6号居中 2中文文章大标题—书宋2号居中(若有基金课题,右上角标 *) 3中文文章小标题—书宋小4号居中 4中文文章作者署名—仿宋4号居中 5中文文章作者地址—书宋6号居中 6中文摘要—书宋小5号版心22cm×13.3cm 要求:○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许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明确○4用 第三人称。○5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禁止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6摘要 中不出现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 7关键词—书宋小5号要求不少于3个关键词(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 8中国图书法分类号—书宋小5号(中图法分类号是指按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著录分类号,便于文献检索、存储和编制索引。) 9文章编号—1001-1862(年份)期-起始页-页数小5号黑体 10正文—书宋5号版心39×40(字); 综述文章正文—书宋小5号 11脚注—书宋6号居左包括基金课题、收稿日期;修订日期、作者简介。 基金表注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编号)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编号)资助 12层次标题:○1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区分不同层次的标题。○2有1级标题的文段,题后排文另起行;2级以下标题后空1字距接排文。○3标题转行时保持词语的完整性。○4标题中、标题末不用点号。○5标题不得排在页末而未接文。 1级标题—书宋小4号白体 2级标题—书宋5号黑体 3级标题—楷体5号 4级标题—仿体5号 综述:1级标题—书宋小4号白体 2级标题—书宋小5号黑体 3级标题—楷体小5号 4级标题—仿体小5号 13文献标识—右上角标,数字用括号括起,如[1],[2],[3];文献1-2:[1-2];文献1-2,6:[1-2,6];文献2-4,6-7:[2-4,6-7];文献2,4,6:[2,4,6] 14致谢—5号楷体 15参考文献—书宋6号 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a、专著 标引项顺序号著者.书名.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M]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页码(选择项)(注:英文书名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CSSCI核心期刊名单

CSSCI来源期刊(2006-2007) (共493种) 管理学: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管理科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 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预测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管理(新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软科学科技管理研究管理科学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未来与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国外理论动态 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 哲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孔子研究道德与文明现代哲学周易研究管子学刊 宗教学: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宗教世界宗教文化 语言学: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 外语界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究 国外外语教学民族语文语文研究外语教学汉语学习外语研究外语学刊 古汉语研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文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 当代作家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南方文坛中国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鲁迅研究月刊 新文学史料当代文坛民族文学研究红楼梦学刊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 艺术学:中国音乐学文艺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音乐艺术当代电影 电影艺术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新美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电视研究 中国音乐戏剧艺术人民音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中国书法 历史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月刊世界历史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教学文献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 考古学:考古学报文物考古考古与文物华夏考古敦煌研究江汉考古 经济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会计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科学改革经济学动态中国农村观察财贸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财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经济评论中国经济问题上海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中国道教与养生

中国道教与养生 中国道教与养生 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长生不死,是人类自我意识苏醒以来世代相传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这种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在世界各民 族的宗教观念和文学艺术中,都有所体现和反映。 道教故乡的华夏,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以贵生著称的华夏民族,历来向往长生。从先秦时代起,就有不少人在孜孜不 倦地探索长生不死之道。数千年来,华夏先民在养生实践中,创造 和发明了种类繁多、功效各异的养生延年之术。这丰富多彩的养生 文化,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卓异智慧。这珍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更有待于我们今天的发掘和利用。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追求长生不死,修炼成仙是它的基本特征。道教是一种乐生恶死的宗教。对于生命的保护和延长 以及渴望永生,向来是道教最为关心和探索最多的课题。 道教初创时期,《太平经》等典籍中,就有追求长生不死的意思。《道藏》的首经《元始无量度人经》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道教认为:“夫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陆修静《洞玄灵宝 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正因为道教把人的生命看得宝贵,所以主 张人应当竭力爱护生命,目的是要延年益寿,长生不死。道教继承 了这一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义和实践之中。 集汉民族不死信仰和养生术大成的道教,确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一直在执着地追求不死之道。正是在这种积极态度的支持下,二千年来,无数的道教徒在寻求长生成仙的道路上努力探索,锲而 不舍。道教所行的养生术很多,有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食、辟谷、存思、导引、按摩、房中等等。大多数养生方法如行 之得法,确能收到奇效。这些已被海内外医家和养生学家所公认。 所以,如果没有道教对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定信仰,没有道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目录: 一、导引行气 二、守静 三、挖掘生命体的奥秘 四、回光返照 五、呼吸停止后的神通 六、超人的养生法 七、遗精与走 八、睡功修炼 佛教称人生为一大苦难场,生、老、病、死都是人的一辈子必须承受的折磨,所以希望人看破红 尘,对人生不要有什么留恋。与此相反,道教则对现实的生命极为看重,因为它认为,人只有有了生 命,才能享受人世的种种乐趣。如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就说:“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千,非我有也。”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直截了当 地说?“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正因为道教重视生命,所以他们特别注重生命质量的提高,所谓生命质量的提高,就是让生命排除生、老、病、死的干扰,更好、更多地享受生命。

也正是为了提高这一生命质量,道士们在几千年的修炼实践中,摸索出了种类繁多、行之有效的道教 养生术。 道教养生术涵盖极广,诸如服食、行气、导引、存思、坐忘、内丹、外丹、房中等等都属于道教 养生术的范围。在道教看来,人的生命是一个奥妙无穷、潜能无限的机体,对这一生命体采取一定的 方式加以锻炼,便可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如行辟谷术,你就可以省去营求饮食带来的烦恼, 同时还能使你身轻体健;如行胎息术,你就可以不用呼吸,同时又能去除各种顽疾;如行内丹术,在 身体中就能充实生命根本,使你容光焕发…… 当我们以这种态度来看待道教养生术时,便会发现,行气导引对于强健筋骨、延缓衰老确实有其 神奇功效;静坐存思对于获得心灵的宁静,甚至对于一些常见病诸如失眠、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特 殊的疗效;内丹术对于打通大小周天、疏通全身筋络、防止疾病侵袭更是匪夷所思;房中禁忌则为我 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性保健知识…… 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道教养生术的有关内容,澄清人们对气功的种种误解和迷惑,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导引行气 --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

中国道教与科学

中国的道教与科学 一、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的根,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之上,可以说,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智慧的人类,中国道教的胚胎就开始孕育、发生了。道教的源,包罗自然崇拜、原始巫术、鬼神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谶纬神符、方仙道、黄老道和儒、墨、阴阳诸家学说以及燕齐文化、巴蜀文化的某些部分;可以说,凡是能参与历史宗教形成过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主流部分和非主流即异端部分)的诸因素,都一齐向着道教的发生与形成,情有独钟地奔涌去了。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二、道教文化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从积极方面看,在科学技术上,道教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与道教文化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的化学、矿物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大都发源于道家。 1.仙道贵生——道教的长生观及对中国医学和养生学的影响。 对生命或长寿的思考是人类的一项最具普遍意义的课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为悠久而光辉的主题。而在这追求生命长久的漫漫历程中,跋涉得最为劳苦艰辛,表现得最为执着热烈,所留下的足迹也最为鲜明深刻者,当数中国的道教文化及道教思想家、养生家们。道教的长生方法主要包括清静无为、节欲避害、阴阳平和、形神相安及心斋、坐忘、服气、服饵、外丹、内丹、导引、行蹻…它们都分属于养神、养形、适应自然三大部分。其中导引按摩、道教气功、道教武术、呼吸修炼都是流传较广的养生之术。除此之外,对传染病和体内寄生虫的认识和防治,在道教的科学探索中得到了提高。从早期道书对人体内“三尸”的讨论,逐渐发展出对体内具体的寄生虫的观察和防治。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的以青篙治疗疟疾的方法, 具有

第一章 中国古代科技

第一篇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 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总的观点, 即人们关于自然界如何存在和演化的 根本观点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 种系统观点。 ? 自然观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 宇宙观、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因果观、演化观,等等。
宇宙的起源
太阳系的形成和 地球的诞生
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宇宙大爆炸理论 地心说和日心说 太阳系的形成—星云 太阳系的形成 星云 说 太阳的演化 大恒星的演化和黑洞
恒星的一生 演化的自然
地球的演化和生 命的诞生
地壳的演化 生命的诞生 生物的演化
生物的进化
进化论的演变 自然选择学说 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物质的传递 进化理论的发展
遗传和变异
? 把地球历史压缩到1 年,这一年的每1 秒钟约等于地球历史的140 年。 ? 那么: ? 现存人类最早的祖先诞生于这1 年中 的最后1 天,即第365 天的18 时30 分左右。
? 如果将把地球的历史浓缩成一天24小时,1 秒大约相当于5万年。如果地球在午夜零点 诞生,那么: ? 生命大约起源于凌晨3:10 — 4:15; ?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21:32’40” ? 恐龙灭绝时间:23:41’35’’ ? 人类的祖先在23点58分35秒才浮出水面 ? 工业革命的出现仅仅是最后零点零几秒 的事。
自然观主要与两个关系有关 1、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样的 人与自然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自 然观。 2、第二个关系是人与科学技术演化 的关系,有什么科学技术水平,就 会有什么样的自然观。
以科学技术为线索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
? ? ? ? ?
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与神学自然观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和自然的祛魅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自然的返魅 现代科技背景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章 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1中国古代 2古希腊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五个阶段
? ? ? ? ?
萌芽和积累:远古到夏、商、西周 奠基时期:春秋战国——秦汉前 形成和发展:秦汉到南北朝 高峰:隋唐、宋、金、元 停滞: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五个阶段
? ? ? ? ? ?
萌芽和积累:远古到夏、商、西周 (从远古到公元前770年 ) 石器制造——火的使用 采集狩猎——原始农牧业 制造陶器——原始纺织 青铜器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五个阶段 ? ? ? ? 奠基时期:春秋战国——秦汉前 (BC770-BC221) 历史特征:三个“大” 百花齐放的时代:冶炼技术 动植物分类知识 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 天象的观测和记录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规范 中医理论
春秋战国——秦汉前 春秋战国——秦汉前 ——
?

中国道教神仙谱之三官大帝

中国道教神仙三官大帝是谁,职务是什么,什么是天官赐福?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三元帝君、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是我国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他们居所是玄都玉京山中云台山妙纬宫,诞辰分别为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下元节。他们掌管人间祸福罪罚、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阴阳救度。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释结。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从天地水处取三炁,合在三焦结成圣胎。结成圣胎后,于三元节而吐出三尊。春一月月望即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紫微圣诞;秋一月月望即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清虚圣诞;冬一月月望即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洞阴圣诞。后三神下凡,即为尧、舜、禹三帝。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十一月冬至一阳生,正月三阳生,三阳而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十五,天炁圆满。天官大帝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天炁主生,天官大帝校录天人,标提功过,届三阳而赐福,合九炁以流辉,所以正月十五上元校录赐福而泽被众生。 五月夏至一阴生,七月三阴生,三阴成坤。坤者,地之用也。七月十五,地炁圆满。地官大帝主管三界十方九地,地炁主成,五岳八纮之类,会校录於庆生;九幽三府之流,愿关宣而赦罪。削愆尤於动植,得遂生成;施善利於飞潜,咸臻宁晏。故而,七月十五中元校录赦罪而泽被众生。 十月建亥,亥属北方,北方属水,水炁主化,天一生水,水至纯而至清,凡迎真请圣,必先用水涤荡坛场,水有荡秽去凶之效。十月十五,水炁圆满。水官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炁主化,水官大帝定川源之品汇,考江海之威灵。会五炁於建生,无幽不烛;遵群伦之解厄,有愿皆从。故而十月十五校录解厄而泽被众生。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发布时间:20XX.07 ) 本规范规定了学报的基本项目、结构和编排格式,适用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也可供其他科技期刊 1 引用标准与法规 GB 6447—86 文摘编写规则 GB 788 —87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 9999—88 中国标准刊号 GB 11668 —89 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 GB/T 317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T 13417—92 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 GB 3259—92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T 1.1—9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 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 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T 1 5834—1 995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 5835—1 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令第1 2号: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1991-06-05 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1992-07-07 2 学报的主体学报中各篇文章的总汇称为学报主体(即除封页、目次页、总目次页或索引,以及与文章无关的广告、插页等之外的部分)。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2.1页码和页眉 1)每卷或每期学报主体的页码,应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每期页数应基本稳定,每期的首页和翻开的右页都应为单数页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2)每篇文章应尽可能编排成连续页码;必须转页时,应在中断处加注下转第祯”,在接页上注明上 接第X页”。每篇文章只宜转页1次,且不得逆转,也不允许由转页而导致接页上的文章产生再转页。残 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3)每篇论文篇首页的页眉应标明中、英文刊名(英文刊名过长者可按规定缩写),卷次、期号,出版年、月,其页次可用暗码。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4)非篇首页的页眉一般为:双页标明页码、中文刊名、出版年份或卷次;单页标明期次、作者(多于 1 人可略为第一作者,后加“等”)、题名(副题名可略去)和页码。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2.2收稿日期 1 )收槁日期指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可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 2)收稿日期可排在篇首页的地脚,并用正线与正文分开;也可排在文末。 2.3题名 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2)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4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1 )文章都应有作者署名,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 2)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地脚或文末,简讯等短文的作者可标注于文末。3)英文摘要中的中国人名和地名应采用《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有关规定:人名姓前名后分写,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不加连字符;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4)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如“X大学物理学系”)、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建议在作者单位项后面或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年龄、性别、职称等信息。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2.5 摘要 1)论文都应有摘要(3 000字以下的文章可以略去)。摘要的编写应符合GB 6447 —86的规定。 2)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 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 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

中国原始道家的天道自然观

中国原始道家的天道自然观 *导读:对道概念的诠释是原始道家生态哲学体系的起点, 整个哲学体系也是在道这个命题的统率下展开的。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1]。这一 讲话,是对近年社会各界普遍强调的重视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回应和重申,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顾历史,自产业革命以后,在人类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生态危机正如同巨浪一般汹涌而来。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识之士开始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把这种思考延伸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之中,企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理论根据。1967年,林 恩怀特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宣称基督教应当为出现的生态危机负责,因为基督教相信

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类主宰万物的特权[2]。该文引起了科学、宗教、哲学等各界的强烈反向,也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生态问题相互关系的反思。在中国,讨论传统文化的现代生态意义的文章及著作亦已有不少。本文主要阐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中国原始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并说明它对今天保护环境进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有益启示。 一、基石:尊崇天道 对道概念的诠释是原始道家生态哲学体系的起点,整个哲学体系也是在道这个命题的统率下展开的。对于道这个命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地告诉人们: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1章,以下凡引自《道德经》的均只列出章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25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章)。在老子看来,道是可知的,它并不神秘,其中有象,其中有物。但由于道的权威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而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称呼它,只好暂且称之为道。庄子也指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第四章、第五章学习辅导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哪些不同? 答:古希腊自然哲学是通过直觉和哲学的思辩,对自然现象作出了种种对后来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猜测和解释。它既是古代的哲学,又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形态。(P25)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显著特点是它从整体上对自然现象作直观的考察,提出了许多对后来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猜测,成为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重要思想渊源。(P26) 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特别注重于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注重于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践操作的效益。但是实用科学分析不足,关心效益而对原因甚少追究,知识水平常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答:一、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学说纷起,大量的思想家、哲学家各持主张,到处游说,互相争辩,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秦汉到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实用科学技术的模式和道路,对中国后来的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如果说唐代是许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开荒时期,宋代则是结果的时期。 四、明清时期。在科学知识和技术创造方面均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在技术创造方面更为突出。但就科学形态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看却和以前没有本质的不同。 3、中国古代实用科学的发展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 答: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统一全国的措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和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在汉代,由于开辟了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增进了同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 三、在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代,各对峙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采取了发展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实用科学的发展。 第五章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兴起与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1、阿拉伯人在科学上独立地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数学方面:创造了阿拉伯数码,发展了代数学;

南大核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含声明)

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设的需要,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经过征集、统计、审核、遴选等程序,确定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集刊(2017-2018)目录》,于2017年1月15日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现分享给大家,若有变动与疏漏,以官方网站为准。 C刊正版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21种) 党建·党史 1求是 2红旗文稿 3党的文献 4中共党史研究 5党史研究与教学 6党建 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3国外理论动态 4教学与研究 5社会主义研究 6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7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9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0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1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教育研究 2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3思想理论教育 管理学(29种) 1管理世界 2南开管理评论 3中国软科学 4科学学研究 5公共管理学报 6科研管理 7管理科学学报

8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9管理科学 10研究与发展管理 11外国经济与管理 12管理工程学报 13中国管理科学 14中国行政管理 15管理评论 16管理学报 17中国科技论坛 18软科学 19科技进步与对策 20经济管理 21预测 2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3科学决策 24科学管理研究 25经济体制改革 26系统工程 27系统管理学报 28华东经济管理 29社会保障评论△

哲学(13种)1哲学研究 2自然辩证法研究3自然辩证法通讯4道德与文明 5世界哲学 6哲学动态 7中国哲学史 8现代哲学 9逻辑学研究 10伦理学研究 11周易研究 12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3孔子研究 宗教学(3种)1世界宗教文化 2世界宗教研究 3宗教学研究 语言学(24种) 中国语言文字 1汉语学报 2中国语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

第X卷第X期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 V ol.XX No.X doi:10.3969/j.i ssn.1001-2400.2XXX.0X.0 中文题目(小2号,占4行,居中) ××2,1,×××3,×××3,1(4号仿宋,占1行,居中)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小5号楷体) 摘要:华文楷体(小5号)(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左右各缩进2个字符) 关键词:华文楷体(小5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00(2XXX)0X-0-0(小5号)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ynami c modeling code(4号黑,占4行,居中) MO Mo2,1, MO Momo3, MO Momo3,1(5号斜,占1行,居中) (1.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Xidian Univ., Xi’an 710071, China; 2.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Xidian Univ., Xi’an 710071, China; 3.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Xidian Univ., Xi’an 710071, China)(小5号) Abstract: (小5号) Key W ord s: (小5号) (空1行)(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左右各缩进2个字符)。 正文(5号宋体) 1题目名(4号黑,占3行,居左) 正文(5号宋体) 1.1题目名(5号黑,占1行,居左) 正文(5号宋体) 1.1.1题目名(5号仿宋,占1行,居左) 正文(5号宋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网络出版日期:

比较好发的大学学报

比较好发的大学学报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比较好发的大学学报: 南方论刊 岭南学刊、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前者是08-09的C扩展版,后者是今年的C扩展版,两个都免版面费,且50元每千字的稿费,我发过)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审稿20天左右,版面费650,稿费150(7千多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审稿一周版面费600(6千多字) 黑龙江对外经贸审稿一周版面费510 (6千多字)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免版面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2个月左右,400每篇,有一百多的稿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一个月 450每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一个月不到 800元 6000字 西华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一个月免版面费 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同上 技术经济审稿半个月 700 近7000字 宜宾学院学报 500元每篇 中国土地是中文核心审稿不到一个月免版面费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审稿一个月左右版面费400 铜陵学院学报免版面费 泰山乡镇职工大学学报免版面费 南方农村版面费500

1.审计与经济研究 2.财经科学 3.财经问题研究 4.证券市场导报 5.探索 6.天府新论 7.上海经济研究 8.中国改革 9.投资研究 10.财会月刊 11.上海会计 12.经济研究参考 13.财政研究 14.经济学家 15.经济研究 16.经济科学 17.世界经济 18.财经研究 19.经济管理 20.新疆农垦经济 21.石河子大学学报 22.改革

23.中国改革报?理论周刊 24.经济学消息报 26.决策咨询,对策性研究的刊物,理论性太强投稿不太合适 27.经济评论 28.上海保险 29.上海经济研究 30.中国工业经济 31.世界经济文汇 32.当代经济科学 33.经济管理 34.管理世界 35.学术交流 36.北方论丛 37.财经研究 38.管理科学 39.金融教学与研究 40.厦门大学的《中国经济问题》,要求单一作者,多个作者不要 41.中国国情国力 42.改革 43.企业管理 44.银行家 45.统计研究

自然科技常识

第二节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热能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热能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作用缺乏症 维生素 A 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 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食物的通道)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①最长; ②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④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

中国道教历史及主要派别(全)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道教内容包罗万象,它是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的基础上,以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之说而逐渐形成的。道教奉老子为教祖,把《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以“道”为最根本的信仰,一切教理教义都是由此而衍化产生。道教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与道并提的是“德”,即道之在我者就是德,“德”是道之功、道之用、道之现。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追求与道合一,与自然、社会和谐。因此,道和德就是道教的核心和基本的教义。 道教一般都以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教人张道陵为中国道教的创立者,称他为“张天师”。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活动主要在民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亦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道教进一步衰败,在中国五大宗教中降为教团势力和政治影响最弱的一个。许多道士文化素质低下,宗教知识缺乏。道教组织松散,各地

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使道教法脉得以延续。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引导下,道教摆脱反动阶级的控制利用,废除了教内长期存在的封建特权与压迫剥削制度,成立爱国爱教的团体。宫观内实行民主管理,弃止了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一些规戒习俗。经过民主改革,中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官方丈岳崇岱道长的倡仪和政府的支持之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2010年6月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任法融道长为新一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道教徒活动的宗教场所,统称为宫观。道教有全真宫观与正一道宫观之分,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目前,道教宫观共9000余座,被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有21处,乾道、坤道5万余人。 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道教的神仙信仰和道家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然主义审美观念的形成,影响尤深;道教的俗神崇拜活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水乳交融,息息相关;道教的服药炼丹方术,对中国古代化学和药物学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道教信仰目前在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仍很普遍,那里信徒众多、宫观林立,同时在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也都有当地华侨建立的道教宫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