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民谣

音乐鉴赏民谣
音乐鉴赏民谣

中国民谣

概述:

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1、民谣的起源

在民谣传播研究中涉及民谣起源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在何群著的《民谣语》一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鲁迅《门外文谈》)。”正是这样的一段话被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文学艺术的起源,也认为这是语言的鼻祖。《民谣语》一书中运用分析引论,合理清晰的呈现出“杭育杭育”这个叫道,确为民谣的起源,同时她认为劳动与民谣的产生有很大关系。

2、民谣的界定

有学者把民谣定义为“歌谣”、“顺口溜”、或是“民谚”;“牢骚语”。古书上说:“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合曲曰歌”。可见,谣是一种没有配曲更不用乐器伴奏的供人们随口说唱或吟诵的语言形式。它与民歌,民谚,俚语之间是存在区别的。吕肖奂在搜集整理考察了大量古代民谣之后,首次将民谣从民歌、谚语中剥离出来。上述民谣的定义引用得比较广泛,也比较具有权威性。

3、民谣的分类

按照民谣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三类:

(1)时政民谣,又名政治民谣,诉说的是中国历代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变革,或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或揭露历史社会的黑暗政治,抨击腐败现象,或是谴责历代昏君奸佞,或是颂扬历代圣者先贤,仁人志士,或是赞美和平,进步,文明等,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主要存在于《左传》、《史记》,及《汉书》到《清史稿》中的历代《五行志》中(2)生活民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们创作的有关经济生活,婚姻家庭,祭祀宗教以及民俗风情等内容的民谣。这些民谣虽然不多,却也弥补了时政民谣反映面的不足,与时政民谣一同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面貌。如东北部平原民歌《小白菜》,西北部高原民歌《走西口》,江淮民歌《凤阳花鼓》,江浙平原民歌《茉莉花》。

(3)游戏民谣,不论游戏有无主题性,孩子们在玩耍时不仅仅在表现动作,还伴随着语言,他们边玩边唱,把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唱念的民谣,称为游戏民谣。游戏民谣又可细分为娱乐民谣和教诲民谣。

4、民谣的风格及表现形式

风格特点:

(1)山歌无本句句真;

(2)不拘一格论长短;

(3)最是寻常百姓语:民谣的语言朴实,通俗,符合大众的口味。民谣的展现大多运用赋比兴、夸张、双关、谐音、重复、设问、析字、顶真、对偶、仿拟、倒装等。

二、新传播载体的民谣

中国民谣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增添了新的内容及形式,由古代的口耳相传,发展到以手机和互联网为媒介的传播。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新传播载体中民谣传播所孕育的新元素。

1、手机短信民谣

(1)内涵及分类。手机谣是在手机上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传播的民谣。手机谣一般是手机拥有者的即兴创作或听闻所得,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传播十分迅速便利,在近几年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种娱乐方式。民谣按其内容可分为表达情人蜜语、幽默调侃、表达祝福、日常问候、评判时政和反映校园生活的民谣。

(2)手机谣的特点。蔡亚玲在《当代手机短信民谣探析》一文中总结了手机谣的一般特征: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个人独创性强;内容新鲜时尚,富有时代气息;强烈的幽默感;强烈的现实性,讽刺性;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3)手机谣繁荣的原因。一是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是短信民谣形成的基础,手机短信业务的开通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手机短信的费用也十分便宜,这更为短信民谣的繁荣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二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许多不良风气应运而生,社会转型期间有太多的不合理的事件,这也是新时期短信民谣形成和繁荣的原因。三是民谣的创作主体是人民大众,客体是人们所处的自然及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手机短信宽松的语境,使得人们可以自由的通过短信民谣表情达意,抒发自己的真情等。

(4)手机谣存在的问题。民谣类短信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民谣类短信中粗俗、媚俗的东西,不能不引起广大民谣类短信的手机用户的重视。用户要洁身自好锻炼“慎独”品性,也要对格调低下的民谣自觉予以抵制。

如贴吧一热门手机谣:少壮不努力,长大玩手机。春眠不觉晓,醒来玩手机。举头望明月,低头玩手机。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玩手机。夜夜思君

不见君,还得埋头玩手机。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手机。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玩手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玩手机!

2、网络民谣

网络民谣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使用较为普遍的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影响作用的民谣。

赵丹在《网络民谣的内容及创造手法》一文中,把网络民谣按照内容划分为:时政类民谣;生活类民谣;爱情类民谣。网络民谣不仅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并能深刻叙述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网络民谣注意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真实情感的表达,但也存在一些粗俗、片面的内容。

三、当代政治民谣

1、内涵及分类

当代政治民谣反映的是社会转型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现象的基本态度,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一种“特殊政治文化”,其形式短小;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多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进行讽刺和谴责,辛辣尖刻、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它所反映的内容大致有六类:反映党风和工作作风方面;批评官僚主义方面的;涉及培养选拔干部方面的;揭露权色交易方面的;反映贪污受贿方面的;讽刺某些领导干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方面的。

2、产生的原因

(1)现实政治因素。一方面对民众关心国家的发展,希望公众权力机关为政清廉;另一方面对政府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2)体制因素。体现在社会政治文化上,其问题主要是政治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非正常渠道很难如实向上传递反映。

(3)思想文化因素。进入转型期后社会主导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结构出现分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民众个体的主体意识开始增强。

(4)社会心理因素。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急剧转型,人们的心理往往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社会挫败感,并试图寻找发泄的机会。

3、发挥的作用

当代政治民谣的正功能有传递政治信息与社会冲突的减压器的功能;舆论监督和道德评价的功能。负功能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扰乱人民的思想;削弱政府权威;冲击主流政治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应对当代政治民谣负功能的策略

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积极加强和引导群众的政治参与;加强廉政建设、加强为人民服务;铲除政治性民谣存在的不良土壤。

四、新民谣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新旧体制之间冲突凸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加上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舆论相对宽松,民谣开始大量涌现。我们把这一时期产生的民谣称之为新民谣或现代民谣。

按新民谣的内容分类:揭露批判类;学校教育类;社会差别类。

从形式上可分为模仿式;白描式;比较式。

新民谣的特征:内容上的客观性,内容繁杂,正反兼有;形式上的非严肃性;表达方式上的批判性;语言文字上的简炼性;传播途径上的非正式性。

五、不同视角下的民谣价值研究

学者们大都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民谣的价值进行了精辟的解读:

1、显示民间情绪的晴雨表。每个时期或者每个阶段流行的民谣,都是那个时期生活的生动写照,以及当时平民情绪的集中宣泄[17]。

2、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考察,民谣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舆论。

3、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进行考察,民谣的传播带有政治动员的性质,民众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自由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对于社会现象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这些民谣的传播空间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公共领域。

4、民谣的美学意义:拯救性的美学功能,政治性的美刺作用,喜剧性的审美范畴,超越性的历时形态。

5、公共行政作风的社会评价。

6、民谣是一种有价值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

六、新民谣的代表作:

《南山南》是民谣组织麻油叶创始人马頔演唱的一首歌曲,2015年2月2日,豆瓣音乐人公布了第四届阿比鹿音乐奖获奖名单,《南山南》获得年度民谣单曲。作为马頔的代表作之一,《南山南》结合了诗歌才情和旋律天赋,有种诗歌般的沧桑感怀,把词句经音符点化、器乐相协,唱出种悲戚、怅惘与惶惑,蕴藉的感觉。曲调采用吉他与钢琴、提琴相结合的方式,加上周旋《四季歌》里的采样和曲末的童声,把歌曲创作成闪回的记忆和定格的老照片。

宋冬野,以一曲《董小姐》开始被关注,被文艺青年亲切称为“宋胖子”。宋冬野自幼酷爱音乐,用宋冬野的话说,“富有韵律感”。2012年签约摩登天空,单曲《董小姐》收录在“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这句话在当时也成为众多人qq上的签名。

七、民谣的传播学研究前景展望

在民谣传播的研究中,不仅对民谣文本,同时也尝试从民谣的生成,演变和改造机制等角度对民谣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提出了新的诠释视角,发掘民谣更重大的影响力,同时更加注重于民谣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

但大多数的学者,侧重于从民谣的语言文学角度来解读民谣的价值,而忽视了从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入手对民谣的传播进行解读。涉及民谣传播的正面影响的研究较多,对于那些歪曲事实,内容颓废的“灰色民谣”“伪民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较少。基于上文综述概况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以下几点展望:

1、2010年,出现了“红段子”热潮,“红段子”和民谣具有很多的共同点,但两者不等同。我们可是尝试把两者从传播内容,形式及传播机制等方面加以比较和区别。

2、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灰色民谣”、“伪民谣”的产生机制,发展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考察在民谣传播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实质的作用,结合当前的一些实例加以解读。■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 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 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东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

2020音乐鉴赏期末考试参考问题详解

音乐鉴赏-考试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 返回 : 班级: 成绩: 100分 一、单选题 (题数:65,共 52.0 分) 1 0.8 0.8 0.8 0.8 0.8 分 分 分 分 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8分) A 、 在音乐欣赏中,不一定非要听出明确的视觉性容 B 、 在音乐欣赏中,不一定非要用文学化的容去解说音乐 C 、 在音乐欣赏中,不一定非要听出明确的语义性容 D 、 事先不了解乐曲容,就无法欣赏音乐 我的答案:D 2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调是( )。(0.8分) A 、 轻快的 B 、 明朗的 C 、 悲愤的 D 、 悲伤的 我的答案:D 3 美是()的有序与丰富性。(0.8分) A 、 显性 B 、 隐性 C 、 感性 D 、 理性 我的答案:C 4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插部的主题表现了哪位历史人物:()(0.8分) A 、 斯大林 B 、 列宁 C 、 希特勒 D 、 勃列日涅夫 我的答案:C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8分) A 、 欣赏音乐是有层次与水平差异的 B 、 音乐审美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C 、 不同的欣赏层方式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D 、 音乐审美中的“他律派”追求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美 说明:每个人的试卷题库可能不一样,仅供参考

我的答案:D 6 0.8 0.8 0.8 0.8 0.8 0.8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下列哪位人物改编过马斯涅的《沉思》?( )(0.8分) A 、 斯特 B 、 吉特里斯 C 、 京和 D 、 普索尼 我的答案:B 7 下列哪位音乐家是来自联的?( )(0.8分) A 、 格里埃尔 B 、 亨德尔 C 、 舒曼 D 、 瓦格纳 我的答案:A 8 音乐不具有(),所以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0.8分) A 、 语义性 B 、 视觉性 C 、 表达性 D 、 标准性 我的答案:A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8分) A 、 一个人的文化积累与生活阅历越深厚,音乐唤起他的感受就越强烈 B 、 先设立联想目标的做法会干扰对音乐的感受 C 、 通俗音乐完全拥有古典音乐的功能 D 、 音乐引起的联想活动有时能给人带来更深沉的思想、哲理与复杂情感的体验 我的答案:C 10 下列哪一位音乐家是《月光奏鸣曲》的作者?( )(0.8分) A 、 巴赫 B 、 贝多芬 C 、 斯特 D 、 海顿 我的答案:B 11 关于《忐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8分) A 、 歌唱者是龚琳娜 B 、 在这首歌曲中,人声是作为乐器出现的

智慧树音乐鉴赏答案2018知到音乐鉴赏答案章测试答案

智慧树音乐鉴赏答案2018知到音乐鉴赏答案章测试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合唱曲《哈利路亚》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A. 《弥赛亚》 B. 《阿尔米拉》

C. 《b小调弥撒曲》 D. 《圣诞节的故事》 2 下列哪些作曲家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 A. 亨德尔 B. 海顿 C. 莫扎特 D. 李斯特 3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 A. 古钢琴 B. 管风琴 C. 小提琴 D. 钢琴 4 《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钢琴音乐史上的? A. 旧约圣经 B. 新约圣经 C. 最高杰作 D. 里程碑 5 世界上第一台古钢琴大约产生于()? A. 14世纪 B. 15世纪 C. 13世纪 D. 18世纪 第四章单元测试 1 海顿被誉为()? A. 音乐之父 B. 四重奏之父 C. 乐圣 D. 钢琴诗人 2 在下列哪部交响曲中贝多芬第一次展现了英雄主义的创作思想? A. 第三交响曲 B. 第五交响曲 C. 第六交响曲 D. 第九交响曲 3 被称为“英雄”交响曲的是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

A. 第三交响曲 B. 第五交响曲 C. 第六交响曲 D. 第九交响曲 4 弦乐四重奏中以下哪种乐器使用两把? A. 大提琴 B. 小提琴 C. 中提琴 D. 低音提琴 5 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是用什么体裁写作的? A. 奏鸣曲 B. 回旋曲 C. 小夜曲 D. 变奏曲 第五章单元测试 1 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主要是指欧洲()世纪的音乐。 A. 17 B. 18 C. 19 D. 20 2 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是()人。 A. 法国 B. 意大利 C. 俄罗斯 D. 德国 3 “浪漫主义”一词最先来源于()。 A. 文学 B. 建筑 C. 雕塑 D. 绘画 4 以下哪一部歌剧作品不是罗西尼所作?() A. 威廉.退尔 B. 灰姑娘 C. 卡门 D.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

也 秦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1)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飘逸的南国风专题 【研究任务名称】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因素 【小组成员】以班级为单位,分六个讨论小组,每组十人。 【任务完成期限】1课次 【情境】 1.问题情境导入——认识民歌 2. 对比欣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任务】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你认识的民歌 1、提出问题导入:如果有一天你站到世界的舞台上,你将展示一首什么歌? 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请同学说出自己选择的歌曲,并谈谈为什么选择这首歌。从而引出民歌。 2、你是怎样理解民歌的? 分组讨论和交流: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常见体裁。 3、分组听辨比赛:你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的民歌并说出理由吗? 采用抢答比赛的方式,请同学们判断所播放歌曲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为什么? 活动二:南腔北调大比拼 1、听歌: (1)对比欣赏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感受其不同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西北民歌《脚夫调》和南方歌曲《对鸟》,进一步体验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南北方音乐不同风格的感受。 2、唱歌:学唱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亲自参与感受、体验南北民歌的不 同韵律、风格。 3、多媒体课件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弥渡山歌》的曲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分别从节奏、旋律走向运行、语言特点、调式等方面对两地歌曲的不同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填写分析表格,最后展示比较结果。 活动三:赛歌会 “你还会哪些西北民歌和南方歌曲?” 分南北方两大组以“赛歌会”的形式比赛演唱本地区的歌曲,进一步体验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风格。 活动四:刨根问底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将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并展示) 【资源列表】 1.提供数字化多媒体系统。 2. 3.提供多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及南方民歌,供学生使用。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影片里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 《音乐之声》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优美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电影《音乐之声》最令人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音乐之声》的题材来自生活,却又将之升华从而使之高于生活,它以音乐抒发人类最淳朴的感情,以感情动人,整部音乐剧充满了诗性的美和浪漫,像一朵清新而独特的百合,散发出满室的清香。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欢快活跃的“Do-Re-Mi”,“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特拉普上校演唱的一派深情的“Edelweiss”,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等等,都广为流传。 它的音乐贯穿全程,音乐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成为整部影片最动人的部分。现在,我们着重讨论一下接下来这三首歌曲。 歌曲“the sound of music”,是剧中的点睛之笔,点题之作。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演员以磁性的声音,纯熟的演唱技巧,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演唱的淋漓尽致。优美的音乐配之以优美的景色,流畅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充分地抒发主人公玛利亚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

智慧树2018《音乐鉴赏》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2018《音乐鉴赏》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1分) 新石器时代,在劳动过程中的部分劳动工具成为了最原始的()乐器。 A. 吹奏 B. 打击 C. 拉奏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1分) 据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支陶埙不过()多岁。 A. 3000 B. 5000 C. 6000 D. 9000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1分) 贾湖骨笛的发现,改写了以往认定的()6000多年前的笛子是世界上最早管乐器的结论。 A. 开罗 B. 雅典 C. 意大利 D. 希腊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1分) 有确切的文物记载,中国音乐的历史要比西欧音乐的历史至少早()年以上。 A. 2000 B. 2900 C. 3000 D. 6000 正确答案:B 5【单选题】(1分) 公元前1057年,周天子设立了(),就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国家级的以礼乐教育等职能为主的音乐管理机构。 A. 太乐 B. 少府 C. 大司乐 D. 教坊 正确答案:C 6【判断题】(1分) 1978年在西安半坡出土的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是迄今所见最庞大的钟鼓之乐的乐队编制。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7【判断题】(1分) 自魏晋至隋时期,古代文人首先发明并确立了管色古琴文字谱。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判断题】(1分) 《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400篇,依照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类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不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五音: A. 角 B. 羽 C. 闰 D. 宫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1分) “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以下哪位? A. 刘天华 B. 华彦钧 C. 聂耳 D. 李叔同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 作者:XYY01891 所属学段:音乐所属学科:高中一年 级教案版本:国家统编教程上传时间:2011-12-29 21:28:50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教师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

音乐鉴赏论文《蓝色多瑙河》赏析

周六7、8节 《 蓝 色 多 瑙 河 》 鉴 赏 系别:国际教育学院 姓名:陈童 学号:1221215326 任课教师:卫志强

摘要: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得意之作,亦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施特劳斯因多去旅行演出,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且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这首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的圆舞曲,直至今日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关键词:圆舞曲奥地利浪漫主义 一、作者介绍 小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1825年10月25日约翰·施特劳斯出生于维也纳。施特劳斯自幼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并举办音乐会,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施特劳斯舞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1872年,施特劳斯的美国之行轰动一时。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于维也纳去世。 二、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三、作品介绍 1.作品简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送别》音乐鉴赏

李叔同《送别》音乐赏析 ——长亭古道的艺术情怀 [摘要]近现代音乐家李叔同的《送别》,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洋音乐成就,另一方面又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在歌词乐创作方面,成功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意趣高远,意境深悠。本文从音乐创作背景、特征和唱法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探讨,由于其演绎版本较多,本文还遴选个别比较有特色的版本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和赏析。 [关键词]送别;创作背景;特征;唱法;演绎版本 《送别》是20世纪初中国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为学子们广泛传唱,但对其音乐背景和特征的了解不多,而且在声乐方法上也探讨较少,限于本人的音乐基础,在多方参考下,进行对音乐的简单鉴赏。 一、《送别》的音乐背景 李叔同祖籍浙江,生于天津,其父为同治进士,自幼饱读诗书,很早就显露出超凡的才华。1898年李叔同迁居上海,后东渡日本求学5年零7个月,1911年他32岁时返回故土,四年后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作《送别》,这时的李叔同不仅精通西洋音乐技法,而且内在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的音乐思想和人文精神都达到纯熟,因而在《送别》一曲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别”意境和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歌词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的曲调并非李叔同自创,而是源自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进行创作,李叔同并不是直接接触这首歌曲,而是间接地用了他的曲调。因为,在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的一位音乐犬童球溪就以原歌的曲调(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

2020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乐队构成中,有: A:弦乐器家族 B:木管乐器家族 C:铜管乐器家族 D:打击乐器家族 E:色彩乐器家族 答案: 弦乐器家族,木管乐器家族,铜管乐器家族,打击乐器家族,色彩乐器家族 2、欣赏音乐,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 对 3、音乐的鉴赏能力只有一少部分人具备。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一章

1、被称为交响乐队的“心脏”的是 A:木管组 B:铜管组 C:弦乐组 D:打击乐器组 答案: 弦乐组 2、兼具木管与铜管的音色,在乐队中起到“粘合剂”作用的乐器是 A:小号 B:圆号 C:单簧管 D:大管 答案: 圆号 3、以下属于色彩功能组的乐器是 A:大提琴 B:定音鼓 C:英国管 D:竖琴 答案: 竖琴 4、下面这些乐器哪个是单簧管? 1号图

长笛.jpg 2号图 单簧管.jpg 3号图 小提琴.jpg 4号图 小号.jpg A:1号图 B:2号图 C:3号图 D:4号图 答案: 2号图 5、下面这些乐器哪个是圆号? 1号图 小号.jpg 2号图 双簧管.jpg 3号图 圆号.jpg 4号图 单簧管.jpg A:1号图

B:2号图 C:3号图 D:4号图 答案: 3号图 第二章 1、旋律构成的基本方法有: A:跳进 B:模进 C:同音反复 D:阶进 E:和弦 答案: 跳进,模进,同音反复,阶进 2、旋律织体有: A:单调 B:主调 C:复调 D:改变织体 E:模进 答案: 单调,主调,复调,改变织体 3、卡农是主调织体的构成方法之一。 A:对 B:错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乔建中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中国同宗民歌》,冯光钰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周勤如,《音乐中国》(美国英文季刊)。 《草原Χ黄河:我心底的情节》,赵宋光. 《何谓‘民歌’》,杜亚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民间歌手》,张君仁,《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刘跃华,《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民族音乐的几个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方暨申。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张贵华《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试论传统小调歌曲》,路行,学习民间歌曲笔记之一。 《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栾桂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曲艺志》辽宁卷,宫钦科、耿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卷,王鸿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张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曲艺概论》,姜昆、戴宏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国乐今说》,乔建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咏叹百年》,乔建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音乐与传播》,冯光钰,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

音乐鉴赏民歌

音乐鉴赏民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是婉转流

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林工号子,工地建工号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打硪歌)等等很多种。 3演唱方式

音乐鉴赏课《勋伯格》评析

【专题名称】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专题号】G382 【复印期号】2011年03期 【原文出处】《中国音乐教育》(京)2010年12期第30~32页 【作者简介】马洁,山东省济宁市教学研究室。 【关键词】EEUU 这是一节在体验、比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音乐思维、产生人性思考的音乐鉴赏课。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亮点一:深刻理解教材 备课首先要备教材,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教材。音乐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做到在反复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熟悉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分析音乐,在分析音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定位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捕捉教学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中精心细致地反复进行音乐体验,是深刻理解教材的前提,深刻理解教材是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勋伯格》一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勋伯格的音乐是独特的,怎样使学生深刻理解貌似怪异、荒诞的表现主义音乐,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经过反复体验音乐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紧紧围绕这个问题,相继提出“勋伯格为什么创作不谐和音乐?”“造成不谐和音乐的要素是什么?”“学生怎样体验勋伯格的音乐?”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了前提反思:“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的作用是什么?”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提出解决,形成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逐渐清晰,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教师把《勋伯格》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表现主义音乐和勋伯格音乐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并分别赋予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复习调性音乐,体验无调性音乐,了解十二音音乐,认识表现主义音乐。无疑,教学重点放在了体验无调性音乐,而把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确定为“复习”“了解”的程度,并通过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认识表现主义音乐,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准确具体。没有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现代主义音乐框架下,也没有泛泛而平均地对待勋伯格的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避免了由于教学目标过于庞大,或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而导致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形成的障碍。 能够依据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采用音乐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是教师善于动脑、勤于研究教学、总结积累经验的结果。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深刻理解挖掘教材,掌握高中学生的特点和音乐学习规律,在共同的音乐体验中发掘探索,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正因为崔老师是这样做的,才能使学生对勋伯格的音乐从不理解到产生音乐思维,进而进行严肃思考,产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把大家深感棘手的问题解决得自然、顺畅、深刻。实际上,备课的过程是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课的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并生成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备课和上课是师生体验音乐的心路历程。 亮点二:遵循认识规律 人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理性——感性的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音乐教学应该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入手。怎样获得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唯一的方法就是聆听音乐。聆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必经过程和首选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行音乐体验都要从聆听音乐开始,首先让音乐“说话”,把学生对音乐的感性体验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教师“说音乐”,更不是教师替代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综观本节课,每一次音乐感悟的获得,每一个音乐概念的形成,无一不是通过聆听音乐,从音乐中发现生成答案。并且,在反复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注意音乐的完整性,完整的乐曲,相对完整的音乐主题、音乐片段,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音乐形象,为学生走进音乐、理解作品内涵奠定了基础。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和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设计了科学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音乐体验——感性认识——音乐体验——探讨创作——音乐体验——情感升华”的音乐学习中,认识了勋伯格和勋伯格的音乐。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聆听、启发、交流、体验、迁移、比较、合作、讨论、探究、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丰富的教学指导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音乐,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融入音乐之中,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其中,比较是体验音乐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不同音乐的比较中,生疏的音乐逐渐熟悉了,讲不明白的问题听明白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了,收到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常欣赏的是调性音乐,几乎没有听到过无调性音乐,相比之下,更难把握无调性音乐的特点。崔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多次有效地使用比较法,使学生较快地进入音乐,准确把握音乐特点,并在比较中发展音乐思维,产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质变。在音乐的比较中,教师引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把自己的困惑和对音乐的深切体验与学生一起分享,一起聆听,一起激动,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亮点三:合作、交流、探究 设计创作音乐的教学环节,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发挥学生能力、检验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手段,必须在前面几个教学环节有效的基础上进行。崔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音乐创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创作音乐作品。在音乐实践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习用音乐表达情感,深化对无调性音乐的体验,并通过音乐创作检验学习效果,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学生整体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在充分发表独立见解的基础上,同学们相互协作进行即兴音乐创作,体现了探究过程的自主、独立、平等、互动、合作、开放、创新等特点。同学们的音乐作品虽然稚嫩,却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忽而急促忽而缓慢的脚步声中,从雷鸣电闪般的敲击声中,从杂乱的节奏里突然发出的尖叫声中,我听懂了他们或焦虑不安,或紧迫急切,或歇斯底里的心情,我为他们创作的音乐感动,为他们的创作热情感到欣慰。我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