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班轮航线

中日班轮航线
中日班轮航线

中日班轮航线

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

xx相宜24工商管理一班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一、中日双边贸易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日两国经济关系潜力巨大,近年来,推进双方经济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趋于增强,不利因素趋于减弱。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日本实现经济持续复苏,是促进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最大有利因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增长,日本经济走出低迷期,在经济全球化潮流快速推进下,中日经济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双方深度相互依存的密切经济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双边贸易迅速扩大。2000年,两国贸易量只有700多亿美元。进入新世纪后,中日贸易强劲发展,贸易量急剧扩张。

2006年,两国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073亿美元,2007年达到2361亿美元。2001年到2007年,两国贸易量每年以百亿或数百亿美元的增幅递升。现在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日双边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1%。到2006年底,中国一直仅次于美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日中贸易占到日本外贸总额的

17.2%,仅比日美贸易额少

0.2个百分点。而到

2007年3月底,日中贸易额超过日美贸易额,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但由于一些政治因素,使中日关系降到历史谷底,中日经济关系也受到冲击,主要表现有:

中日贸易虽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但明显落后于中国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如从2001年至2007年,中国同欧盟的贸易额由766亿美元增至3562亿美元,增长3.6倍;中国同美国的贸易额由804亿美元增至3021亿美元,增长2.7倍;中国同韩国的贸易额由359亿美元增至1599亿美元,增长3.4倍多;而中日贸易额由878亿美元增至2361亿美元,仅增1.6倍多,远落后于上述3家对华贸易的增长水平。

中日经贸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阻力和不利因素,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前景应该是明朗的。

首先,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消减了双方经济关系向前发展的障碍。

2006年10月,安倍首相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的访问,双方同意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主张结束中日关系“政冷经不热”的不正常状态。

2008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了“融冰之旅”访问,双方就推动中日关系全面稳定发展和进一步扩大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共识。两国正在磋商建立高层经济对话机制,以就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对话,推动两国经济关系的持续强劲发展。

其次,中日在经济上已建立极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大力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互惠双赢,是双方惟一的正确选择。

对日本来说,现在中国已成其最大贸易伙伴和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据日方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日本对华出口年均增长达21.2%,远高于同期日本总出口年均增长5.7%的水平。日本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7.7%上升到2006年的14.3%。

对中国来说,日本是主要的外贸对象、出口收入来源之一及最大的外资来源国。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占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近八分之一;对日出口达916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收入的近十分之一

第三,中日两国经济关系潜力巨大。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能力迅增、对外开放愈益深化和扩大,以及日本走出“泡沫经济”的迷局、实现经济持续复苏,是促进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最大利多因素。展

望前景,中日经济关系可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不断跃升新台阶。附:2007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

亿美元)货物出口额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0盟国本盟货物进口额进出口总额

国斯

港湾

欧美日东韩罗

香台国中中国俄印度出口额比上年增长%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0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俄罗斯印度进口额比上年增长%

二、中日航线海运供需市场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际海运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安全、高效、便利的海上运输服务。

海运是中日联系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和日本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不断增长的贸易额也使海运需求量呈现增长趋势。

而航运需求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总规律源于并服从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变化规律。世界经济的兴衰反映到国际贸易上,有一定的潜伏期,大约是半年到两年的时间。同时对航运的需求也存在滞后性,大约是半年到两年。目前,中日航运需求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到达了一个高峰。但也不得不关注或许即将到来的市场的衰退期。

海运运费也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船公司挑起价格战,不断减低运费,以吸引货流。而海运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所以当它降低价格时,总的收益是在减少的。

中日航线路线短,船舶周转周期快,使得投入的船舶可以比较小。小船舶就可经营,使进入门槛变得很低,许多资金不太雄厚、甚至只有一两艘船的小公司就可以开日本航线。越来越多的船公司经营导致运力供给比需要的大。中日间海运的利润原本就不高,但为了获得更大的份额,就会有公司挑起价格的恶性竞争。根据航运供给定律,运价下跌会使船舶吨位供给量下降。相互杀价令原本脆弱的市场更加脆弱,许多小船公司入不敷出,难以支撑,纷纷减少船舶吨位供给或退出市场。但集装箱等船舶不会轻易退出市场,船东要考虑经营航线的性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封存维持费用的支出等,往往采取以减少亏损,继续运营的策略。如果运价疲软且持续时间较长时,短期内船东将指示海上航行采用经济航速,甚至低速航行或其他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船舶营

运量,但并不能改变吨位供给水平,只有在运价跌至单位封存点成本以下,船东指示船舶终点停航才是实际供给吨位的减少,所以航运供给的弹性较小。

航运业的激烈竞争使得一些黄金航线的负报价已经成为生存常态。也反映了在周期性明显的航运业,似乎已迎来行业拐点。这样一来,市场上剩下来的又是有实力的大船公司,形成了寡头市场,运价会渐渐回升,航运业的利润存在又会使新的厂商加入,中日海运市场新一轮的洗牌又将开始。

三、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现状与问题

目前中国出口日本的以大宗货物居多,比如粮食,钢材等,而这些货物往往都走干散货船,并不需要集装箱;相对而言,日本进口中国的多属于高附加值货物,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这样就导致了从日本到中国的舱位爆满,而中国到日本的航线则竞争激烈。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2000-2007年中日航线运量统计

单位:

’000TEU东行

1028

1230

1558

1827

2007

2200

2400同比增长16.40%

7.50%

17.80%

17.20%

9.90%

10%

9%东西行货量比3 2.9

2.5

2.4

2.3

2.3

2.2

2.1西行

339

523

638

778

860

1000

1150同比增长

22.40%

17.90%

22%

22%

10.50%

15%

15%在国际海运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存在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一段时间以来中日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反复出现不规范的价格竞争行为,甚至出现“零运价”、“负运价”,严重扰乱海运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于中国海运主管部门来说,中日航线的零运价、负运价是个老大难问题了。从1997年到现在整个市场就没有好过,量和价成反比,市场在逐步上升,价格却一直在下降,中日航线的运价依然疲弱。2008年2月份以来,由于受所谓的“饺子”事件影响,全国各大口岸至日本的出口箱量出现大幅下滑。以青岛港为例,从原来每周5000箱,降到了3000箱,这更加激化了运力与运量的矛盾。零运价、负运价频频出现。

海运费包括运价和附加费,“负运价”不代表“负利润”。运价为“零”甚至“负”,就靠附加费来弥补。货运到日本后,收货人需要支付名目繁多的附加费和代理费,包括:

币值变动附加费、港口附加费、码头拥挤费等,收取的这些费用远远高于一个集装箱倒贴的200或400美元。附加费一年四季都在收,即使企业在淡季有所亏损,也会在旺季将相应的成本抵掉。另外,船公司还会拼箱,即将不同货主的货拼到一个集装箱里,成本同样可降低很多。

对于承运人来说,维持相对变化不大且较高水平的附加费,只允许基本运价进行竞争,是一种竞争策略和赢利策略,能够确保承运人获得稳定的收入。

中日航线的恶性竞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运力过剩。特别是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非常明显。虽然今年中国日本之间的贸易量没有大幅度的下滑,但过快增长的运力已经让航运业提前开始出现滑坡。

四、政府的管理

主管部门可通过运价管理手段规范基本运价,要求基本运价不低于正常、合理水平。运价报备制度在防范暗中回扣行为,制止以低于正常、合理水平运价向托运人揽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首先其能使主管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承运人各种运价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承运人实际的运价水平是否合理;其次,在保持运价一定透明度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恶性价格战。

我们可以参照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的运费报备制度,能有效的防止船公司间的恶性竞争。但是,运价报备制度需要建立起一系列复杂、系统的制度后才能实施,而且会产生比较高的主管部门执法成本和航运企业营运成本。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中日文化交流浅谈

中日文化交流浅谈 61012209 李元 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仅仅相隔一个海峡,双方却是在历史上相互纠葛,关系几 经起伏,两国的文化也在历史的铁流中不断地碰撞、融合和交互,可以说是互有借鉴也互有差异。本人对日本文化小有了解,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撰写本文以供读者借鉴。 前言:中国坐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瑰宝不计其数,甚至可以说日本的文化起源 于中国。但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主体,必然有其差异之处,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与发展方向。本文会就中日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对比和评价,分析其历史走向,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本人的希望。 一、中国与日本初期的文化交流: 中国的文化发源远远早于日本。中国的汉字起源于甲骨文,其后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变换才有了现在的汉字。而日本的语言系统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组成。这个“漢字”其实是日语里的汉字的意思,而读者应该一眼就能认出来,日文的基础来源于汉字可见一斑。而日语基础的五十音图是由中文的笔画简化而来,其发音和中国的吴语地区的发音有所类同,也进一步说明在早期的中日文化中,中国文化处于一个绝对的主导作用,徐福带三百童男童女飘洋过海创建日本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无据可考。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基础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处于一个世界范围内一流的水平。往往经济基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走向。所以初期时代中日文化几乎是中国“哺育”了日本文化。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宋朝初期。期间日本的学者和官员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来中国学习经济文化。衣,中国的汉服传至日本,逐渐本土化为和服,至今和服中的十二单仍然和汉服极度相似;食,日本学习了中国的梯田种植法,终于在多山的地形上开辟出土地,以大米水料理养活一方人;住,日本学者从唐朝的住宿方式得到启发,建造了轻便的木质房屋;行,日本传统的高跟木屐几乎就是中国木拖鞋的翻版……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连抹茶和茶道,也是在公元1267年日僧南浦昭明携蒸青茶叶东渡而由此发源。纵观日本历史,几乎也是和中国走着同样的道路:从幕府时期到封建统治,再到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横空出世,都是受到同时期中国政治的影响和启发。这是一段值得中国人自豪的历史阶段,日本的古籍中也尊敬地称中国为“天朝”,几乎以一种朝拜的姿态来面对中国。而中国的文化和经济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瑰丽的诗歌财宝,炫目的宋词元曲,甚至连神话故事也给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重大的冲击和震撼。在这一个阶段的中日关系完全由中国主导,两国处于一个和平交融的环境中,中日文化也在这一片沃土中茁壮成长。这种和平的环境氛围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二、中国与日本在近现代的文化碰撞: 清朝可以说是中日关系和文化的一个转折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日本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基础和特点,而反观中国却散发出一股垂垂老矣,盛极必衰的气息,看似强大的清帝国,却自毁长城,抛却了文化的交流。日本此时处于封建的天皇时代,社会虽然安定却隐隐地有暗流涌动。日本多山的环境、缺少必要的资源使得人们有种骨子里的凶猛,而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道德观又强烈地约束着他们,这两个条件使得日本文化出现了一种崇尚强者,达者为先的文化特点。日本可以在任何强大于自己的国家面前低头,放低姿态去学习;而在同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试卷(3学分) ()1、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审核受益人提交的单据时,不仅要确定单据 与信用证规定相符以及单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而且还要确定所交的货物必须与信用证规定相符。 理由: ()2、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发盘既能撤回,也能 撤销。 理由: ()3、根据我国《商检法》规定,法定检验的实施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 构确定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买卖合同有关规定及国际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理由: ()4、一份即期议付信用证规定:“最迟装运期:2008年11月30日,议 付到期日:2008年12月15日”。受益人于2008年11月20日完成货物装运并 取得已装船提单,在2008年12月14日向议付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 要求议付。根据《UCP》规定,议付行应接受单据并进行议付。 理由: ()5、根据我国《合同法》,通过信件或数据电文达成交易,买卖双方在不另行签订销售合同或销售确认书的情况下,双方的合同关系不能成立。 得分评阅人 一、判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2 理由: ()6、我某公司于2008年12月18日向美国A商发盘,并规定“限12月 31日复到”。A商于12月26日复电至我方,要求将装运期由2009年3月份改为 2月份。我方正在研究中,次日又接A商的来电,表示无条件接受我12月18日 的发盘。根据《公约》规定,A商的接受无效,双方合同关系不成立。 理由: ()7、某跟单信用证中,交货数量和装运期规定为:“3000 cartons shipped during Oct./Nov./Dec.,2008,in three equal monthly shipments”。卖方10 月份装运了1000箱,11月份因货源问题未安排装运,12月份装运了2000箱。 根据《UCP》,银行对2000箱货款应予支付。 理由: ()8、在不可撤销信用证业务中,受益人对信用证修改书必须以书面或其 他形式声明表示接受,否则该信用证修改书对受益人不具有约束力。 理由: ()9、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中,任何自然原因及/或社会原因引起的灾 害事件都属于不可抗力事件。 理由: ()10、按F组和C组贸易术语成交时,卖方在装运港/地将货物越过船舷 或交付至承运人监管后,有关货物损坏或灭失的风险即告转移,这意味着卖方仍然要对货物品质、数量和/或包装承担责任。

国际贸易实务(三)知识总结-精华00891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 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 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按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分为 十大类: 个基本项 目。其具体分类为: 食品及主 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饮料及烟草类;2类: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 杂项制品;9类: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对外贸易货物结莎:指一国各类进出口货物的构成状况。一国对外贸易货物结构 主要由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决定。它反映一 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丨 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 (ge neralAgreeme nto nTradei nServes, 简称GATS )将服务贸易界定为四类: 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IP ),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 服务(服 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都不移动); 2、 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 ),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 费者 提供服务(服务消费者过境移动); 3、 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t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 内通过 商业存在提供服务(服务的提供者将自己的生产要素移动到一缔约国 内,通过设立机构并提供服务,取得收入); 4、 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 成员 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服务提供者的过境移动在其他缔约方境内提 供服务而形成的贸易)。 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的分类: I 、 商业性服务2、通讯服务3、建筑服务4、分销服务 5、 教育服务 6、环境服务 7、金融服务 8、健康及社会服务 9、旅游及相关服务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 II 、 交通运输服务;12、其他服务。 关于服务贸易的内容分类的另外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 1 .把世界服务贸易项目按其与商品贸易、直接投资的密切程度分为: A .同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传统国际服务项目; B. 同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国际服务项目; C. 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 2 .以“生产”为核心的划分法: A 牛产前服务. B '生产服务,即生产过程的服务; C .生产后的服务。 1924 0类: 1类: 3类: 4类: 6类: 8类: 初级产品」:指那些未经过机器加工或只经过简单机器加工的农林牧渔产品, 把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I :指全部经过机器加工的产品,一般把 5~8类称为工业制成品。 ]_ 一一国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活动。 进口贸易]:一国将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的活动。 出口贸易 1、

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

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 【摘要】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去年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更是激化了两国的矛盾。但这都与文化无关,中日文化的交流史源远流长:从公元五世纪初,以圣德太子为首的革新派对中国经典儒家思想与政治制度的精心研究;到大化革新时期,孝德天皇模仿唐代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汉字书法佛教等思想文化体制的吸收与融合;再到奈良时代,对中国陶瓷艺术以及建筑风格的极力推崇与模仿。由此可见,日本文化的基石源于中国的传统。在过去数百年间,日本的区域性文化小到吃饭的筷子,大到宫廷建筑,无不受到中国的影响。 【关键字】中国日本文化历史合作交流发展影响 【正文】 一、概括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总体特点 从总体上看,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首先是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日本列岛曾与亚洲大陆相连。在日本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与旧石器文化与中国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有许多共同性,这说明原始先民们早有来往。直到距今一万年左右,由于冰川期的结束,海面回升和地壳变动,日本列岛终于完全和大陆脱离,但是以后仍然不断有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移民利用海流和季风渡海来到日本,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从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来,这种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而且绵延不断。 其次是范围广泛。中日文化交流极其丰富多彩,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狭义文化概念所包含的哲学、文学、史学、科学、宗教、教育、美术、音乐、舞蹈、书法、体育、建筑、工艺、园林、民俗等领域,或者按广义文化概念所述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诸层面,无处不有中日文化交流的表现。 第三是影响深远。中日文化的交流对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学的发展进步,以至于国家关系、民族感情、革命运动、人民友谊、日常习俗等等,无不发生巨大而

中日近代关系

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 人们把近年来的中日关系形容为“政冷经热”。尽管“政冷经热”不是一个十分严密的概念,但也大体反映了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成正比关系,但其毕竟是经济外因素,而起决定作用依然是经济因素。不可否认,近两年中日之间的“政冷”开始影响到经济关系,并且已经出现局部“经冷”现象,而且,这种局部“经冷”被放大许多,“政冷经凉”的说法似乎成为目前舆论的主流。但是,笔者认为,对局部“经冷”的无限放大,可能会造成舆论压力直接影响到具体企业的实际投资行为和贸易行为,因此,对当前中日经济关系做出全面客观评价十分重要。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判断,首先需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应当从长期和中期数据考虑,而不能仅凭一年甚至半年的指标为依据;第二,需要从综合指标分析,而不能只从单一数据判断;第三,不仅要看到中日经济关系对中国的影响,还要看到对日本的影响;第四,经济关系的局部降温究竟是经济自身原因还是政治原因。根据以上原则,笔者通过中日双方公布的1990年至2005年15年的长期数据以及中日之间“政冷”凸现的2001年以来的5年中期数据,对双边经贸关系加以综合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中日经贸关系仍处于健康发展之中,“政冷经热”状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这种状态将会长期持续下去。 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数量不断上升 日方统计数据 第一,日中贸易迅速增长。1990—2004年,日中贸易从2.6万亿日元,增长到19.0万亿日元,增长7.3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4.6%,远高于同期日本外贸3.6%的平均增长率。2001-2004年4年期间,日中贸易从10.8万亿日元,增长到19.0万亿日元,增长76.3%。年平均增长率达21.2%,远高于同期日本外贸4.6%的平均增长率。2005年日中贸易达到20.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4.4%,也高于日本外贸11.0%的增长。 第二,日中贸易占日本外贸的比重迅速提高。日中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例从1990年的3.5%上升到2001年的11.8%,2004年又上升到17.2%。2005年略有下降,为17.0%。2004年中国(含香港)日本双边贸易额达到22万亿日元,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5年中国(含香港)日本双边贸易额突破25万亿日元大关(日美贸易为21.8万亿日元),仍保持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第三,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迅速增加。在1990—2004年度的15年中,这一期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虽然出现过一些曲折,但平均增长率仍高达22.8%,而同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为负3.5%。在2001—2004年度的3年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直线上升,平均增长率高达46.3%,而同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为负7.2%。2004年度,对华直接投资增长率同比高达38.2%,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为6.3%的负增长。从2005年1—9月的情况看,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5026亿日元,已经超过2004年度全年的投资额。 第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度的0.6%上升为2001年度的4.5%,2004年度有上升为12.8%,2005年1—9月进一步上升至15%。跃居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位。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

古代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文化的影响很大,中国传统文化从千年以前就开始融入日本文化了,而且影响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等等。最早的中日文化交流开始于秦朝,从那之后就一直有所交流,相互融合。但是,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主要是中国向日本输出为主,因为当时是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方面都比较发达,而当时日本却比较落后。 据历史记载,古代中日交流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各阶段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6世纪;第二个阶段是公元6世纪到公元9世纪;第三个阶段是公元10世纪到公元14世纪;第四个阶段是公元14世纪到公元19世纪初。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包括从上古一直到19世纪初的漫长岁月。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可以划为以下四个时期: 阶段(一)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即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是弥生时代与大和时代前期。这个时期中日交往的路线大多经过朝鲜半岛,从陆路过海峡或沿岸航行。交流方式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交流内容偏重于物质文化层面,如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在这门课上我们就了解到了,这这一时期,中日之间频繁的文化与贸易交流。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派遣徐福去海外求取长生不老药,徐福便在这段时间到了日本,带去的百工与上千童男童女,还有种说法,说徐福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虽然得到考证但是也足以看出当时日本与中国的交往程度。在汉代的史书里面就有记载,当时中日的交流,在同时期的日本著作里面也会发现很多关于跟古代中国的交流史。 阶段(二)公元6世纪至9世纪,即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是大和时代后 期、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前期。这个时期交流路线则以直接渡海为主。交流方 式有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隋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 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如日本 学习唐朝律令制度实现大化革新。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 诗歌的交流。 唐朝是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这个时候的日本却不是很发达,相对比较落后,这一时期的日本大量的学习中国的文化,并且派遣很多留学生和学问僧去中国,一方面为了强化中日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大量学习中国当时各方面的文化与技术,从而增强本国的国力。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遣唐使,就是专门从事外交的官员。 阶段(三)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即中国五代宋元时期,日本是平安时代后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hapter one 1 Why do nations conduct trade with one another 答: A nation conducts international trade because: it has the products and resources that exceed its domestic demand; it wants to get more economic benefits in a larger international market than what can be gained in domestic market;it wants to win political support;or it needs to satisfy different tastes, preference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among its people. 2 How many forms are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on Business negotiations can be conducted in two forms: in words, . face-to-face negotiation or negotiation through telephone, and in writing,.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which includes letters, faxes, e-mails, telexes,etc. Whatever is chosen for the negotiation of a contract,four main steps are generally followed before a contract is concluded:enquiry,offer,counter-offer and acceptance. Chapter two II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1 shipment contract

中日近代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090800406孟祥意 日中近代关系与未来展望 一、近代,日本的崛起和东亚雄狮的衰落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正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政策和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中国在清朝政府的统治下苟延残喘,正走向封建王朝的灭亡,资本主义力量薄弱且受制于外国资本家和本国官僚的压迫。近代中国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学习现代化先进知识,不稳定的政治无法提供资本主义市场和平的发展空间,中国败在日本手下的命运无法逃避。由于日本仿效德国建立的集权统治,而且明治维新保留的封建残余使一般民众无法参与政治。历来一个国家在走强国之路对外扩张的争霸过程无不以损害他国利益为附加条件,日俄战争的胜利,大大扩展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侵占朝鲜后,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真是有野心有计划的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这与日本传统的武士精神有密切关系。 二、二战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1947年5月日本实施新宪法,逐渐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道路,但在以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包庇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五十年代冷战的发展使两国无法建立正常的外交,但中日民间的贸易和信息交流并未间断。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极右势力又沉渣泛起,拒不承认对亚洲各国的侵略,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又是亚洲及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何发展中日关系,实现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课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日关系 既有发展又有曲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此后,中日交往日益增多,但并不一凡风顺。尤其是日本教科书上篡改历史,拒不承认犯罪事实,让亚洲受过侵害的国家不信任和警惕防范。在中国看来,中日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同时,政治摩擦和感情冲突也呈现上升之势。日本长期否认或美化对华侵略历史,在台湾问题上违返一个中国原则,日美同盟威胁中国安全,日本对中国钓鱼岛主权及其周边海域权益有觊觎之心、以及与中国在经贸和经济合作领域存在摩擦等等。其中,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始终是中日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日本部分右翼势力便极力推动其政府在台湾问题或历史问题上制造事端。 三、日中外交目前和未来趋势 目前中国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一个民主而强大的中国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但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睦邻友好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因此未来短时间内中日友好合作、和睦相处符合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而日本却处于变动的未知数。一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长期低迷。使素以危机意识著称的日本人对未来充满了悲观情绪,希望能尽快恢复经济。二是中日情感对立的困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新生代领导人开始占据社会各界主导地位。新生代对日本的历史了解不够,对日本过去对亚洲各国进行的野蛮侵略缺乏认识和罪责感,对右翼极端势力的活动缺少抵制意识,他们常说:“日本要谢罪到哪一辈子?”以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最甚。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三是图谋政治大国地位。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就开始图谋政治大国地位。目前日本正加紧图谋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经济恢复,亚洲将成为21世纪政治的舞台。日中关系同样充满变数,但和平发展的主要道路不会变。

中日茶文化交流

中日茶文化交流概述 内容摘要: 茶,本只是一种植物,可在中日的共同努力下,它脱离了本来的仅为植物,化身成为一个受到历史积淀,文化洗礼的东方居士,在它这儿有着特殊的东方特质,它起源于先秦,第一次繁荣在唐中期,并且东传日本。第二次繁荣于两宋,且点茶法传入日本最终千利休含笑自杀之后形成了抹茶道,与煎茶道共同构成了日本茶道,明清沏茶泡茶盛行之后中日两国茶文化分道扬镳,中国将茶作为可口饮料,而在日本则成为了生活艺术。 关键词:茶,交流,茶道,发展,艺术 正文: 说起茶文化首先应从茶来说,应当澄清,茶非茶文化。对于茶,它是一个具有局部特色的饮料,只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它才得以冲出局部走向全世界。 对于茶,一个从一开始就挂着东方名片的植物,对于它的应用从一开始就是东方的专利,应该注明的是,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对茶的认识,发展,以至于凝注成为茶文化都具有不可抹灭的贡献,而茶文化在中日两国之间的传播、交流,同时又见证了两国历史的渊源,友好的往来。 首先,针对茶的起源来说,茶源自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被运用。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虽说那是传说,不足为据,但是在《华阳国志》中有记载说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春秋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由此可知,茶最晚在中国的西周时期已经得到使用,春秋时期被当做粥来食用,实际上中国有相当长时间内都在把茶当做食物来食用,而且现在也有很多的地方仍然食用茶叶,例如佤族、基诺族等。而在同时期的日本却无这方面记载,最少以现在的历史研究来看中国出现茶要比日本早。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可以看出:茶在中国一开始并非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药材彰显于世。除了这个传说之外,有精确史文记载的有:东汉时期神医华佗《食论》中记录“苦荼久食,益意思”,以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录“茶治便脓血甚效”,陶弘景也曾记录“茶,好主眠”,在此可以看出茶作为药材在中国古代的广泛使用。此外,根据西汉《僮约》中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以及《汉书·王褒传》记载:西汉时期成都已经是茶叶的集散中心和消费中心,成都人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饮茶还使用了专门的茶具。茶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被用作饮料,而四川成为了当时的茶叶生产和饮用中心,茶被当做商品来买卖,就不单单供农家自饮自食了,而是为它赋予了商品的职责,也就扩大了茶的受众,更多的文人墨客就可以接触到茶,并且在饮茶过程中产生广泛的思想情感,为茶赋予更多的内涵,茶文化开始慢慢积蓄而成。 东汉末年,划分三国。人们长期处于战乱,社会不安定,人们渴望有一个精神寄托,进而佛教传播兴盛。佛教讲求念经打坐参悟佛法,但有困神一直是他们的困扰。前面我们也说到了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便深得佛教人士喜爱,特别是两晋南北朝佛教盛行时期,茶随着佛教的盛行而盛行开来。巴蜀文化中的茶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传播到吴楚越几大文化系统中,但是国家不统一,南北方交流受到阻碍,南方茶文化已相当发达,但在北方却未获发展,直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南北方文化交流频繁,南方的茶文化开始传入北方,但是一直到初唐时期茶在北方虽说有发展,但也没有普及,直到中唐时期,情况才有所改观,北方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hapter one 1 Why do nations conduct trade with one anothe?r 答: A nation conducts international trade becaus:e it has the products and resources that exceed its domestic dema;nd it wants to get more economic benefits in a larger international market than what can be gained in domestic marke;t it wants to win political support;or it needs to satisfy different tastes,preference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among its people. 2 How many forms are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o?n Business negotiations can be conducted in two form:s in words,i.e. face-to-face negotiation or negotiation through telephone,and in writing ,i.e.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which includes lette,rs faxes,e-mails,telexes,etc. Whatever is chosen for the negotiation of a contract,four main steps are generally followed before a contract is concluded:enquiry,offer,counter-offer and acceptance. Chapter two II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1 shipment contract 答:Shipment contract is a contract using an Incoter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中日近代改革成败对比

19世纪中后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势力向东方扩展,中日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由于两国的处境和面临的任务相似,然而探索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其中两国社会结构的差异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然而两国在社会结构中的选官制度、土地所有制结构、对?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近代化的进程。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势力向东的扩展,闭关自守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均被迫打开了自己的大门。两国的仁人志士分别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药方,使自己的国家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然而两国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日本走上富国强民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却仍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里徘徊。 例如:?日本通过开国较为成功地进入了国际社会,而中国却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原因之一在于中日在19世纪中叶前的‘开国准备’阶段已经产生了很大差距, 中国坚持华夷思想,毫无开放进取之意,而日本实现了地理世界观和文化世界观的转变,形成了开放力量。? 一、选官制度的差异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科举考试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不断的更新,使社会上下阶级在和平的情况下不断地对流,从而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科举考试可以把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的代表人物,甚至一部分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中央政权中来,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 由于这种通过考试录用人才的办法对封建制度来说有合理的一面, 中国 一方面它可以使统治机构由统治阶级中最有能力的人来组成。这对封建制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度。 另一方面,一种对维护封建社会有效的制度自然会成为向近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适应于儒家?君子?的理论而设立的具有很强的人文伦理性。它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德品的通才而不是一技之长的人才。广大士子们对日常生活不屑一顾,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把自己的言行严格的约束在封建政权要求的规范之内。因此自然科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存在什么创新和发展,因此,在科举中国科学与民主就显得很苍白。 日本 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四个等级各有各的身份,各有各的生活。由于日本实行世袭制、门阀制使其他的三个等级的人不可能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统治阶级中去。一旦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矛盾并最终导致封建制度的崩溃。?日本实行世袭、门阀制,使得有才能的下级武士不能进入高层,在幕府末期,则促使下级武士走向与旧政治制度决裂,为倒幕维新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的科举制为中小地主乃至出身贫寒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道路。中国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很难从中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 因此,中国封建制度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强大的阻力。 日本的门阀制、世袭制阻碍了一些门第较低而富有才干下级武士、其他等级的人无缘较高职务,因此产生不满,最终走上反对幕府统治的道路。 二、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差异 中国 自秦汉以来,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该制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剥削形式。在该制度下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而非农,从表面看中国古代社会地主制下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并不太紧,农民与地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可以自由缔结或解除二者之间的租约。由于该制度中的封建关系比较灵活,很难像日本那样分离出异己的力量。 日本

中日建交的原因和经过

中日建交的原因和经过 “尼克松旋风”刮向日本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而震惊力度最大的,当属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由于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又是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环,日本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而与台湾方面签有《日台条约》,现在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本质改变,日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因此,改善对华关系,就成为日本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课题。当时,担任日本外务省中国课课长的桥本恕,奉命开始进行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准备工作。 中日高层接触的前奏 1971年8月,一直致力于中日民间交流和贸易的松村谦三先生去世。周恩来派资深外交官王国权赴日,参加松村谦三的葬礼。王国权时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周总理给王国权的指示是:此番赴日,实际上是在没有外交关系状态下开展的吊唁外交,要利用特使的身份,与日本各界广泛接触。鉴于佐藤首相执行支持台湾的政策,王国权不主动接触佐藤。 第二天下午1时,松村谦三的葬礼在东京一寺院举行。王国权在松村先生遗像前就坐。不一会儿,佐藤首相进来,他走向左边隔着两个座位的王国权先生,同他握手并寒暄:“远道而来,辛苦您了,谢谢。”这是日本总理大臣第一次同没有外交关系的中国要人握手。散场时,佐藤又一次走过来说:“请您向周恩来总理问候。”王国权答:“谢谢。” 佐藤首相正式宣布辞职后,田中内阁成立。不久,田中首相做了如下表态:“当务之急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邦交正常化谈判,我们要在激烈动荡的世界形势下,积极推行和平外交……要一口气解决日中关系。”对田中的表态,周总理迅速做出反映。在欢迎也门共和国代表团的宴会上,周总理说: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敌视中国政策的佐藤政府,不到期就下台了。田中内阁组成后,表明在外交上尽早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 然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其中战争赔偿就是敏感问题之一。中国高层决定“放弃战争赔款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做了三点说明。这三点是:1.在中日邦交恢复之前,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就已经在我们之前放弃赔款要求了,共产党的度量应该比蒋介石大。2.日本既然要求同我们恢复邦交正常化,就必须与台湾断交。中央关心的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在赔偿问题上,采取宽容的态度,有利于把日本拉向我们这一边。3.如果要求日本就战争进行赔偿,这一负担最终必然落到日本人民头上,迫使他们处于困苦之中。这同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愿望是不相符的。 竹入义胜——“日本的基辛格”

国际贸易实务

一、Pleas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llowing choices of each question. 1. Some products like machinery, instruments, equipments and transportation tools are complicated in structure, thus ( ) is applicable.(1分) A. Sale by Trade Mark B. Sale by Brand C. Sale by Description and Illustration D. Sale by Specification 2. Under the terms ( ), the freight as well as the risk of loss or damage to the goods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seller to the buyer when seller delivers the goods on board the vessel. (1分) A. FOB B. CFR C. CIF D. DDP 3. The Mark of Transport Packaging refers to ( ) .(1分) A. Warning Marks B. Indicative Marks C. Shipping Marks D. Above all 4. During the time limit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in case the charter finishes the work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ahead of schedule, then the ship-owner shall pay certain amount of bonus to the charter, this is the so-called( ). (1分) A. Payment B. Surcharges C. Dispatch money D. Demurrage 5. ( ) Belong to indicative mark. (1分) A. POISON B. HANDLE WITH CARE C. EXPLOSIVES D. IMFLAMMABLE 6. Since the opening bank takes the ( )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ayment, the opening bank should be carefully chosen. (1分) A. First B. Second C. Third D. Fourth 7. Natural calamities includes ( ).(1分) A. Tsunami B. Earthquake C. Vile weather D. Above all 8. The offer is US$50 per dozen FOB Shanghai including 3% discounts. Export 1000 dozen. How much is the total income of the exporter?( ) (1分) A. US$ 1,500 B. US$ 6,500 C. US$48,500 D. US$ 51,500 9. The more or less clause is a clause that stipulates that ( ). A. the quantity delivered can be more or less within 5 percent. B. the quantity delivered can be more or less within 10 percent C. the quantity delivered can be more or less within 3 percent D. the quantity delivered can be more or less within certain extent 10. According to CISG,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erson can ( ) before the offer reaches the offeree.(1分)

中日关系黄金十年蜜月期

关于“黄金十年”的再思考 摘要:提到近代中日关系,中日两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很难用积极的词汇来形容那个时代的中日关系,日本政府的态度也导致了至今中日之间也是问题与摩擦不断。但是,在近年的中国学界,关于近代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这样一个说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所谓的“近代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是美国历史学家任达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通过对当时大量史料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可谓不新颖独特,让人们对于近代的中日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近代中日关系究竟存不存在所谓的“黄金十年”,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不存在,那么对于那段中日关系,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概括,讲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何谓“黄金十年” 关于“黄金十年”这样一个概念,最先提出的的任达教授,这是没有问题的,他本人在《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到1912》一书中清楚地谈了这个概念的由来:1986年夏天他在《粉碎了的崇高愿望:东亚同文会与中国,1898——1945》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十年蜜月”这一概念。对此,东京大学的平野健一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用“十年蜜月”一词是不适当的,因为从当时日本的行为来考虑或者判断的话,完全是对本国利益和安全的关心,用十年蜜月一词就会暗示着中日之间存在着真正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际上这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到了1986年底,任达应时任日本亚洲学会会长薛龙博士的邀请,写出了《被遗忘的黄金十年:日中关系,1898——1907》,“黄金十年”这一概念正式形成,从而也为围绕“黄金十年”这一概念的著作《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到1912》奠定了基础。 任达教授认为,中国在1898年到1910年这十二年间,思想和体制的转化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日本在每一步都作为中国的样本和积极参与者,这些成就便无法取得。与惯常的想法相反,日本在中国现代化中,扮演了持久的、建设性的而非侵略的角色。不管怎么样,从1898年到1907年。中日关系是如此富有成效地相对和谐,堪称“黄金十年”。[1]7 二、以日为师——“黄金十年”出现的契机 有关“黄金十年”形成的背景,要分成清政府和日本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清政府,出现的“外交窘境”是重要的原因。甲午战争中,日本这个曾经的学生给老师狠狠的上了一课,整个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耻辱。《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日本的举动同时也刺激了列强敏感的神经,早就觊觎中国东北的俄国率先发难,联合德、法两国,共同要求日本不得染指辽东半岛,否则将实行武装干涉。日本迫于压力,不得不将嘴边的肥肉吐了出来,另外又向清政府榨取了3000万的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清政府大喜过望,不但给俄、法、德三国的数十名外交家颁发了奖章以表彰他们对中国做出的贡献,而且与俄国的关系迅速升温,国内的亲俄浪潮也掀起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鸿章与俄国签订的《中俄密约》,通过与俄国的结盟以“共同防御”日本。时人有曰:“慈禧与李鸿章固夙主亲俄,迨经三国索还辽东,内而廷臣,外而疆吏,乃无不以连俄拒日为言矣”。[2]94与此同时,一些知识分子有感于日本经过维新而摆脱落后走向富强,鲜明的提出要以日本明治维新作为中国改革的样本,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有驻日参赞黄遵宪及著名维新派人士梁启超等、。但在当时他们的意见并未成为主流,无论是掌握大权的中央政府或者是颇有实权的地方督抚,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