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自考试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素质测评(自考试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素质测评(自考试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素质测评》

第一章绪论

人员测评包括:素质测评、能力测评和绩效评估。

素质:是指个体在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它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素质的构成:是指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个体素质一般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大类。

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健康状况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

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人格素质、文化素质等。

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素质构成体系: (见P5-P6的文字与体系图,体系图需按课堂所讲修改。)

素质测评:通过科学手段和方法,对人员素质及功能行为(外在表现)进行定量描述(数据形式呈现)和评鉴的过程。(物质测量是用直接的方法,人员素质测量则有间接的方法)。

素质测评的功能:1、甄别和评定功能(最直接,最基础的功能);2、诊断和反馈功能;3、预测和激励功能。.绩效:是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具有客观性、效果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绩效评估: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本职工作或履行职务的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人事活动。绩效评估包括考核和评价两个环节,二者相互依存。

绩效评估的作用:1、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供依据;2、为薪酬管理提供依据;

3、为人员培训提供方向;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绩效评估的目的:1.确认员工个体的绩效品质2.确认相同岗位或同一能级的员工间的绩效差异3.试图找出影响业绩因素和提高方法。

绩效分析方法:1.产品分析法2.时间分析法3.经济分析法4.事故分析法5.相关分析法6.比较分析法人员测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发展潜力、工作技能及绩效,实施测量和评价的管理活动。(人员测评方法即测量与评鉴)

所谓测量,即依据一定的法则将人的各项素质要素衡量成一具体数字,从而用数字方式对人的素质进行描述。

所谓评鉴,则是有数学的方法确定测量对象的相对价值及存在意义。

人员测评的作用:一方面是针对组织机构的,一方面是针对个人而言。

人员测评的一般对象是作为个体存在的工作人员(劳动者)包括其素质特征,能力特征,绩效特征。

人员测评对组织的意义:1、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全面普查;2、有助于人才的选拔与配置;

3、为员工培训提供诊断性信息;

4、为团队建设提供依据。

人员测评对个人的作用:1、有利于个人择业;2、有利于自我发展。

第二章人员测评原理

人员测评的理论基础:个体差异原理、职位类别差异原理、测量与评定原理、定性与定量原理、静态与动态原理、模糊与精确原理

1.个体差异原理:分为个性倾向差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个性心理特征差异(气质,性格,能力)。

2.职位类别差异原理:不同类别的职位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难易程度及资格,要求在客观上是不尽相同的,它对任职者有不同的要求,也对人员测评提出了客观要求·

3.测量与评定原理:测量是评定的基础,评定是测量的继续和深化·

4.定性与定量原理:定性是对人与事的本质属性进行鉴别与确定.定量是通过数学形式来描述人员素质的特征。

5.静态与动态原理:把稳定与发展变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6.模糊与精确原理:模糊是指由于概念外延的不明确性而引起的判断上的不确定性·精确是指对事物判断的精确性。

人员测评的基本原则(指导原则):是指进行测评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是良好的测评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人员测评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信度与效度原则,客观与公正原则,标准化原则,可行性与适用性原则,比较性原则。

1.信度与效度原则:正确性是指测评的效度,即测评能够正确地测量到所要测量的能力程度,也就是测评本身所能达到的期望目标的程度大小。可靠性是指测评的信度,即同一个群个体数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2.客观公正原则:指测评必须以人员素质,能力,绩效为客观基础,在测评过程中客观描述要以客观的行为和事件为依据,尽量减少或排除考察和被考察者的主观随意性,并保证不同考察者在对同一被考察者进行测评时,能做出大致相同的结论。

3.标准化原则:控制测评误差的重要手段是使测评情况对所有被试者都是相似的,这种控制方法称为标准化.标准化原则包括程序的标准化,施测条件的标准化,施测工具的标准化,施测方法的标准化。

4.可行性与适用性原则:所谓可行性是指任何一次测评方案所需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要为使用者的客观环境条件所许可,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考虑:限制性问题分析,目标效益分析,潜在问题分析。

所谓适用性:一是指测评工具和测评方法应适合不同的测评目的和要求,要根据测评目的来设计测评工具;二是指所设计的测评方案应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素质的特点和要求。

5.比较性原则:包含单位的等值性、同类互比性、比较的参照性

人员测评的参照标准体系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参照常模;二是参照效标。照常模是用以比较被试的分数在某个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位置的参照体。照效标则是用以比较被试者的素质、能力、绩效达到某种标准的要求。

人员测评的基本类型:

按测评标准分:有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效标参照性测评。

按测评范围分:有单项测评、综合测评。

按测评技术与手段划分:有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以及包括模糊综合测评在内的中性测评。

按测评的主体来划分:有自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群体测评、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与下级测评。

按测评的时间划分:有日常测评、期中测评、期末测评、定期测评与不定期测评。

按测评的结果划分:有分数测评、评语测评、等级测评以及符号测评。

按测评活动分为:动态测评与静态测评。

按测评客体分为:领导干部测评、管理人员测评、工人测评等。

按测评的目的与用途划分:有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与开发性测评。

选拔性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人员测评,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要操作的一种素质测评。

选拔性测评特点:选拔性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共功用;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是分数或是等级。

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与可比性。

配置性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人员测评,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配置性测评特点:针对性特点、客观性特点、严格性特点、准备性特点。

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

开发性测评特点:勘探性特点、配合性特点、促进性特点。

诊断性测评是那种以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问题为目的的人员测评·

诊断性测评特点:测评内容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诊断性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测评结果不公正、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坚定与验证某种素质、能力、绩效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人员测评

·

考核性测评特点:测评结果主要是为组织提供求职者的成绩或证明;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的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具有概括性的特点;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鉴定性测评的原则性:全面性原则、充足性原则、可信性原则、权威性与公众性原则·

人员测评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1、次数分布分析:将原始材料的项目,按次数分布分析进行分组的统计方法称为次数分布分析。(例题见课本P38页)

2、集中趋势分析:为了使人们对一组测评数据有一个概括的了解,需要用一个数来表示整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分析集中趋势的最常用指标可用算术平均数(常用符号为X,叉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两种。)和中位数两种。(计算参见课本P39—40页)

3、离中趋势分析:为了分析一组评定结果靠近平均数或中位数的分布状况,需要分析它们的离中趋势。度量离中趋势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标准差计算公式和例题见课本P41—43页)

4、相关分析: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计算公式和算法见课本P44页)

相关系数范围是从1经过0到一1.

相关系数为0时,两组变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相关系数为0.3-0.5时,存在中等相关.

相关系数为0.5-0.7时,存在显著关系.

相关系数为0.7-0.9时,表示存在密切关系.

相关系数为1时,表示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算法见P 4 5

第三章人员测评指标体系与设计

人员测评指标指评价因子或评价项目,是反映人员素质、功能行为、绩效特征的基本因素,一般由一个词或词组表示。

人员测评指标(四大系统:德、能、勤、绩。五大系统:德、能、勤、绩、体。)

人员测评指标构成:素质指标、能力指标、绩效指标。测评指标三大模块:素质特征、能力特征、绩效特征。

素质指标的构成: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生理方面的健康状况和体力状况两个子系统。

健康状况指身体的生理机能的运转状况。人体系统的外适应和内协调状态是人体运行是否良好的指示器。

体力状况表现为人的意识支配下的肌肉活动。基本要素是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度。

心理素质子系统:智能素质、人格素质、观念素质。

智能素质是人在活动过程中对观察、表象、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综合运动功能,其中思维是核心功能。

人格素质指个体活动的倾向性和惯常活动方式的心理素质特征之总和。

观念素质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观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以及观念的更新程度与机制,是衡量劳动者素质发展的标志。

文化素质包括劳动者具有的知识素质、工作经验。

知识素质指劳动者所接受的知识训练的程度。内容: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量,知识结构的有序性,知识的更新程度。

经验素质指劳动者经验积累的程度。

能力是指工作人员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行为.

能力或能力结构包括工作技能技巧、一般能力、专业能力、特殊能力、能力倾向

工作技能技巧: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即可获得的动作方式或动作系统

一般能力: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能力

专业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培训而获得的某一方面的稳定的专业技术能力

特殊能力:在解决特殊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独创能力

能力倾向:介于一般能力与智能之间的心理特征,是未来的发展潜能

绩效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成效。

工作绩效包括一个人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社会效益。

测评指标体系:指一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完整表达测评要求的测评指标。

测评指标设计原则:精简原则、明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微分化原则、不重复原则、创新原则。

人员测评指标体系有两种思路: (p55)

1.按指标要素设计的工作过程来划分,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程序可分为:职务分析、理论构思、要素调查与评判、预试修订

职务分析是对各项职务的性质、任务、责任、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自身条件进行系统分析'也称为工作分析。

量表预试指测评要素初步设计出来后,必须同测评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相匹配'在小范围内试验。

2.按指标要素的程序设计来划分,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程序可分为三个步骤:目标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单项指标设计

指标体系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绩效指标、能力指标与素质结构指标相互补充;某一测评指标有可能同时反映其他素质与功能特性;综合指标与局部指标相互补充;指标要素应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和时间性。

构建测评指标体系的六种基本方法:

①工作职务分析法②个案研究法③问卷调查法④专家调查法⑤功能图示法⑥经验总结法

六种基本方法的概念:

①职务分析法:就是对各类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责任、环境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各类人员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类人员的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各类人员胜任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等。(p58)

②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期望从典型个案中推导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

③问卷调查法:是指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

④专家调查法中的“专家,一般包括有关领导、理论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实际测评经验的专业人员等·

专家调查法的主要形式:个别访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

个别访谈法是走访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业务知识比较丰富、专业理论较强的各类人员和专家,听取他们的工作体会,对各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完成这些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绩效等有关问题。

头脑风暴法是根据调查的需要,把数量不等的各类人员集中在一起,这些人员一般是来自各部门的业务领导,具体从事该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如组织、认识、劳资、教育等部门的人员以及懂管理、有一定专业、人士心理学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

⑤功能图示法:是将某类人员的功能特征,用图表的形式描绘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选取确定测评要素。

分档可分为三档或五档。三档的尺度是:非具备不可的、非常需要的、需要但要求不高的。

五档的尺度是:非具备不可的、非常需要的、需要但要求不高的、需要程度较低,几乎不必具备。

功能图示法的优点:直观性强;比较简单,容易选取要素·

⑥经验总结法:由众多专家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出现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检验总结法有:个人总结法和集体总结法

个人总结法是请人事专家或组织人事干部回顾自己过去的工作,通过分析最成功或最不成功的人事决策来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员测评的指标目录·

集体总结法是请若干个人事专家或组织人事干部(6—10人)集体回顾过去的工作,分析杰出人才和庸碌之辈的差异,列出长期以来传统人士考评的常用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用的测评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指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析中所占的比重。

数量表示即为权数。权数形式:绝对权数、相对权数。

绝对权数指为分配给测评指标的分数,也称自重权数,通常是绝对数量

相对权数指以某个测评指标作为一个单位,在总体中的比重值,它通常表现为相对数量,即百分比、小数等对各个测评指标所赋予的权数称为加权。

对各个测评指标所赋予的权数称为加权,三种基本形式:纵向加权、横向加权、综合加权

1.纵向加权:是对不同的测评指标给予不同的权数值,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指标的得分可以进行纵向比较

2.横向加权:是给每个指标分配不同等级分数,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客体在同一测评指标上的得分可比较

3.综合加权:指纵向加权与横向加权同时进行,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客体在不同的测评指标中的得分可以相互比较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用于技术预测的。它请专家“背靠背”地反复写对权重设立的意见,不断反馈信息以期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得出较为合理的权重分配方案。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计算见(P64-65)

对偶比较法:计算见(P66-67)

主观经验法应注意的原则:权重分配的合理性;权重分配的变通性;权重数值的模糊性;权重数值的归一性

第四章人员测评评价标准

所谓标准:就是我们对事物进行判断评价的依据或准则。在人员测评中,测评评价标准就是对人员素质、能力、绩效作出评鉴的准则,简称测评标准

人员测评标准通常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构成,称为测评标准三要素

强度和频率是指测评标准的内容,即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的表现程度和相对数量。

标号表示不同的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标度就是测量的单位。

测评标准的基本格式(P75页)

1.概述部分:A封皮,B目录,C标准名称,D引言;

2.主体部分:A序号(序号由专业代号、分类代号、编制年份和总序列四部分组成),B标准等级,c标准要求(即强度和频率要素),D标准单位(即标度要素);

3.说明部分:A附录,B附加说明·

人员测评标准的类型

根据测评手段分类

1.定量标准:定量标准中的标度因素采用分数形式;

2.定性标准:定性标准的标度为评语或字符·

根据测评标准的实用形式分类

1.分段式标准:所谓分段式标准,就是将每个要素分为若干等级,然后根据指派给该要素的分数确定相应的等级,再将每个等级的分值划成若干档次(即幅度)。(P80-81)

分段式标准是一种简易标准,其特点是分档较细,编制和使用都较方便。

2.评语式标准:所谓评语式标准,就是用文字评述每个要素的不同等级,也可以称为评述式标准。

可分为积分评语标准(积分评语标准有等分积分和累计积分两种,这种标准的特点是通过要素的再分解使标准明细、层次清楚,因而编制和使用都较方便)和期望评语标准(就是根据某岗位职务对该类人员功能的理想要求,将要素分为若干等级,再对每等级制定相应的评语,其特点是以岗位要求或上级要求为准则,便于把考核制与责任制结合起来,通常分为三档)(p82-83)

3.量表式标准:是用刻度量表形式直观地划分等级的一种标准,在测定每个对象后,就可以直接在表上形成一条曲线。特点:图文兼有,直观形象,测量结束就能进行评价。

4.对比式标准:就是将各个要素最好的一端与最差的一端作为两极,中间分为若干等级。

对比式标准特点:具有量表式标准的特点,还可以将功能强与弱的人员明显区分出来。

5.隶属度标准:就是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为标度的测评标准·隶属度标准的标度值范围在【O,1】区间之内·其特点是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测量与评估人员功能,使难以精确定量的要素得到客观合理的测评。

6.行为特征式标准:即通过观察分析,选择一系列关键行为作为测评内容的标准。

7.目标管理式标准:就是以目标管理内容为基准的测评标准,也是对管理成果加以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程序·其主要特点是将现代管理方法与人事考核制度结合起来,由职工直接参加目标值和测评标准的制定,特别有利于开发各类人员的能力,也可称为能力开发型测评标准。

8.期望行为式标准:一种同我国文化传统和目前管理基础相适应的测评标准·

所谓期望行为式标准就是以最理想的期望要求和可见行为为上限,以最不理想的预期可能和可见行为为下限,把要素分为若干等级,再将每个等级制定出相应的标准。

测评标准体系编制程序:1.组建编制小组;2.编制草案;3.草案定稿。

评语式标准的编制方法:首先确定测评指标的内涵,然后将其进行分解,分解工作的质量是评语式标准编制的关键。

量表式标准编制:通常分为三级,五级,七级,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五级.此外,也有偶数分级

对比式标准的编制:可以制定“理想人员功能曲线’

隶属度标准的编制方法:分为隶属度分段法和隶属度全域法

A.隶属度分段法规定测评指标的各个等级分别属于【O,1】区间的某个子区间或某一点。可与量表式标准或期望行为标准的各级评语进行配合使用·

B.隶属度全域法则没有规定,常可与期望式评语配合使用· 5.行为特征标准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和陈述选择法· (定义见P 9 1)

期望行为标准的编制方法:按三步骤进行: (1)给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测评指标定义,明确其内涵·(2)在测评指标定义的基础上,对该测评指标的具体测评内容进行分析,并将其测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做纵横扩展,编制成相应的网络,即纵横网络· (3)开始测评标准化正文的编写·

目标管理标准的编制方法:A.直接式;B.间接式

直接式: (1)横向法,即每个目标按属性进行归类,作为测评指标体系的4大结构中的测评指标加以测评,测评标准是实测值与目标值之比,此法较为简便易行。 (2)纵向法,即对每一个目标都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测评:一是目标达到的程度,二是目标的难度,三是实现目标的努力程度。这种方法虽复杂,但较为全面,细致。能从一定深度上反映人员功能。

间接式:以一个部门或一个班组的目标作为测量该集体中领导人员的标准。

等级划分技巧:分为三级,五级,七级。最常用的是五级。但五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中间化”问题。

评语编写技巧:

(1)要保证评语中所使用的概念前后要一致

(2)所提问题意义明确,只对一个主题进行提问。

(3)在标准化等级的用词上,尽量体现等距的原则,讲究各级之间相互照应,层层递进,保持分寸,程度和

数量上的连续性,避免幅度较大跳跃。

(4)评语用词应该简明易懂,尽量使用常用的大众化词句,词汇和术语,避免由于用词不当而不能对词语概念产生一致的理解,造成测评差异·第五,对一些敏感问题的提问时,应采取让大家能够接受的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避免使用模棱两可之词:二是切忌使用前后矛盾之词:三是慎用专业术语:四是忌空话,套话:五是慎用微妙词语·

1.测评量表的定义:在人员测评中根据不同的测评目的、测评对象及不同的施测环境所编制的能够达到预定目标的测评工具和方法体系。(p97-101)

2.测评量表的特征: (1)目的性; (2)系统性; (3)结构性; (4)稳定性; (5)实用性。

3.测评量表的编制程序: (1)确定测评主要内容; (2)构建测评指标体系; (3)编制测评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 (4)测评量表的试用与调整。

第五章测评信度与效度

测评信度即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又称可靠性程度。

它用于分析一种测评方法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性水平,并以这种一致性程度为指标来判断测评量表与测评方法的可靠性,也就是测评得分使人们可以依赖的程度有多大。

测评信度的分类:

1.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信度,它用于分析两次间隔一定时间的评定(或测定)结果之间的关系。

2.对半信度:又叫内容一致性信度。把测评量表中的问题(或测验问题)按随机的原则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然后请一组评定人(或被测人)运用测评量表(或测验工具)进行评定(或测定),记录这些结果,求出两部分评定结果(或测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即为半信度系数·

3.等值信度:又叫复本信度,是以两个平等型的测评量表在最短时距内旅行两次所得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评估的。

影响信度的因素(对测评信度发生作用的因素,无非是来自的主体和客体。来自主体的就是施测人员自身,这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客体的因素既包括被测人员,也包括使用的测量工具。)

测评信度检验(1.重测信度系数的计算;2.对半信度系数的计算方法;)p107-110

测评效度即测评实际上能够测得所测评对象的真实程度,也就是测评本身所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有多大。效度是测评的中心问题,一般来说测评的效度高,其信度也高;而信度高的测评,其效度未必高。

人员测评效度一般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三种。

1.内容效度:指测评要素和测评标准等子系统能够达到所想测量内容的程度,也是指标与标准是否符合该类人员的功能性。

2.结构效度:指测评结果根据测评所假定的结构予以解释的程度,主要用于人员功能结构的理论概括和探讨。

3.效标关联效度:指通过寻求测评结果与某项效标的相关程度来试题的效度,也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按效标是否同时获得或未来将获得,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定义见P111)。

效标主要从以下四种情况之中选择:

①上级部门或领导的评估;②工作实绩;③总结评比的结果;④综合标准

影响效度的因素(测评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种:效标的有效性;测评工具的完善性;测评者的素质、智能。)

效度检验:1.用相关法求效度系数;2.用比例法求效度;3.用分类法求效度(p113-116)

第六章人格测验

人格亦称为个性,通常的理解是个体所具有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两层含义:

(1)外在的自我公开的自我,即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每个人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

(2)真实的、内在的、内隐的自我。 (心理测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测验,包括智力、能力倾向、特殊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测验;另一类是人格测验,包括了除认知测验以外的各种测验)

人格的主要特征:①整体性和层次性②独特性和共同性③人格具有稳定性④人格具有可变性.

人格的两大理论:①以人的最突出的人格特点将人分类并加以描述的人格理论被称为人格的类型理论.②把一个人划分为_多种特质,通过多种特质来描述人格特征的人格理论被称为人格的特质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最早提出特质概念的人;内容详见P119

2.卡尔特的特质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卡尔特接受奥尔波特的特质定义,主张人格基本结构的元素是特质.他认为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是行为属性的决定因素;具体见P 1 2 O

3.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学说:英国的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是内外倾性、情绪稳定和精神性。

4.大五人格模型:a.外向性b.随和性和宜人性c.可靠性d..情绪稳定性e.修养或文化

人格测验方法:自陈量表测定法和投射测验法:

①自陈量表测定法是西方常见的一种人格测验法.它指研究者利用自陈式量表让受试者本人对自己的人格按照自己的意见予以评价,然后根据结果进行人格鉴定的方法。

从特征角度上看,自陈量表的刺激是明确的,测验目的一般是非伪装的,被试者的回答是封闭的,属于言语的测验·即有单相量表,也有多相量表

自陈量表测定法特点:a.测量的工具一般为调查表;b.量表中题目的数量比较多;c.在同一个量表中往往包含几个分量表,由每个分量测量一种人格特质;d.测验通常采用纸笔的形式,可以进行团体施测;e.在人格测验中,被试者本应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答,但有人为了给别人以好印象或把自己装扮成具有某种人格特征的人,会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回答

国际上常见的自陈式量表有:卡特尔1 6中人格因素问卷(16PF)、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艾克森人格问卷、内外向人格问卷以及加洲心理问卷(CPI)等。

②投射测验法:就是研究者利用某些材料(刺激情境),呈现在受试者面前让其回答,使其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在做出回答反应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存在于意识水平的人格特征,在他人或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反应出来的过程。

投射测验法特点:a.测验的内容以潜意识为主;b.测验的目的多为伪装的;c.被试者可以完全自由回答;d.测验难以标准化,多由训练有素的专家进行;e.在结果解释上多是参照人格障碍标准进行衡量的·投射测验法分为5类:a.联想法b.构造法c.完成法d.选排法e.表达法

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问卷(16PF)详见P 123-131:注意符号、高低分解释及职业倾向。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该测验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郝兹威和莫利金于2 O世纪4 O年代初期编制的.由我国的宋维真引进·其题目的形式为折中是非型·该量表适用于1 6岁以上的成年人,要求具有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MMP I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身体各方面的情况,精神状态以及个人对政治、法律、宗教、社会、婚姻和家庭的态度等等·所有题目按内容可分为2 6类

MMP I有1 O个临床量表,从中可以得到1 O个分数,代表1 O种人格特质。(量表见书130-131页)

1 疑病 Hs 强调身体疾病

2 抑郁 D 不快乐、抑郁

3 歇斯底里 Hy 对应激的反应有问题

4 精神病态 Pd 与社会缺乏一致性,常处于法律纠纷中

5 男性化一女性化 Mj 女性倾向(男子);男性情绪(女子)

6 妄想狂 Pa 多疑

7 精神衰弱 Pt 烦恼、焦虑、自忧

8 精神分裂 Sc 孤独、古怪思想

9 轻躁狂 Ma 冲击、激动

10 社会内向 Si 内向、害羞

罗夏墨迹图测验罗夏墨迹图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医生罗夏编制。

罗夏墨迹图制作方法是:在一张纸中间滴上墨汁,然后将纸对折,用力压下,这样墨汁就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形成对称但形状不定的图形。它的材料是1 O张没有意义和内容的对称的墨迹图片,其中5张是黑白的,3张是彩色的,2张是除了黑色外,加上鲜明的红色。它利用被试者惯常的趋向,将墨迹图片想像成具体的形象,从而在无意中反映出被试者的思想、愿望、情感等方面的特征。

罗夏墨迹图测验基本过程:

(1)首先,主试人员按既定的顺序,逐一出示图片,询问被试者。

(2)主试人员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想像的内容自由地描述。

(3)主试人员要把被试者的全部反应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4)最后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分、解释。

罗夏测验的评分与解释十分困难,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分时主要考虑6个方面:

①反应时间

根据被试者对每张图片反应地时间,来分析其神经类型、人格类型等特点·

②反应总数

根据被试者在图片中看到的物体数的多少,来分析其智力水平、情绪状态以及联想是否丰富等特点。

③反应的部位

根据被试者对墨迹图的反应是着重什么部位,来分析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风格。

W(整体反应)一一被试者对墨迹的全部或几乎全部进行反应。W分数过高可能提示被试者思维有过分概括的倾向,或愿望过高。w分数过低或没有,表示被试者缺乏综合能力

D(明显局部反应)一一被试者对墨迹图的空白、浓淡或色彩所隔开的大部分进行反应。有较多数量D答案的被试者,可能表示有较良好的常识

d(细微局部反应)一一被试者对墨迹图的空白、浓淡或色彩所隔开的部分进行反应。

Dd(特殊局部反应)一一被试者对墨迹的极小的或不同一般方式分割的一部分进行反应·Dd分数高的被试者,可能提示其刻板或不依习俗的思维

S (空白部分反应)一一被试者将墨迹图作为背景,将空白部分作为对象,对白色空间作出的反应·

④反应的决定因素

根据被试者进行反应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来分析其情绪的稳定性、思维类型以及内倾与外倾等特点。

一般应注意以下四个因素:

F(形状)一一被试者的知觉由形状或形式决定。被试者的反应与墨迹图形状甚为接近,表示被试者具有现实性的思维;极差的外形相似性可能意味着被试者的思维过程混乱。

M(运动)一一被试者在墨迹中看到人或动物在运动。M多表示情感丰富,M少则可能意味着人际关系差,M也是内向性的符号。

C(彩色反应)一一被试者的反应由墨迹的色彩决定。C得分高表示外向情绪不稳定。

K(阴影反应)一一被试者的反应决定于墨迹的阴影部分,可被认为是焦虑的指标。

⑤反应的内容(p134)

根据被试者把墨迹看成什么来分析其愿望、态度、思想等特点。

⑥反应的普遍性

根据被试者的反应与一班人的反应是否相同,通常可将反应分为两种:普遍反应(P)表示多数人共有的反应;独特反应(O)表示比较特殊的反应·做出特殊反应的被试者,可能基于创造性联想,也可能是病态思想的象征·

第七章能力测验

在心理学上,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思维能力测验含义:是用于测试个体的思维敏捷程度。

发散思维能力测试:发散性思维可使人的思维趋于灵活,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评判标准分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收敛性思维则是指综合多种已有信息,并导出一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非逻辑思维能力测验:对某些创造性活动来说,非逻辑性思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造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抽象的概括能力、想象力、思维的灵活性、预见能力。

创造力测试内容:1.测验创造力2.测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

机械能力测试,根据受试者使用工具的灵活程度评定其机械能力的高低。

通常所指的机械能力有:空间知觉、机械理解、动作敏捷性等。(P152-157)

工具使用测验,( 含义:用一些机械方面的工具,使受试者应用这些工具,去做若干规定的工作,然后根据受试者使用工具的灵活程度评定其机械能力的高低。)

著名的有:1.贝内特手工具灵巧测验2.克劳福小零件灵巧测验。

形板置放测验,(含义:就是呈现若干形式一律相同或形式各异的木块,使被试者将这些木块放到具有和这些木块形状相同的空洞之板里去,然后要根据被试者放置形板的速度或正确程度,评定其机械能力的高低。如: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和空间关系测验。)

机件配合测验,(含义:就是呈现若干种机械原件或其图形,要求被试者将这些实物或图形分别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机件。然后根据被试者装配的正确程度,评定其机械能力的高低。如明尼苏达集合测验,施坦贵斯机械性能测验。)

机械理解测验,(含义:呈现若干物理和机械方面的图画,附以有关机械原理的问题,要求被试者根据他的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加以解答,然后,根据被试者答对的题数,评定其机械智力的高低如:贝内特机械理解测验从式,适用于男性被试者。贝内特一佛拉野机械理解测验W1式,适用于女性被试者。)操作能力测验:

1.珀杜插板:该测验主要用来测量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手指、手和手臂的大幅度动作技巧·

2.克劳福德灵活性测验:该测验主要用来测量眼和手的配合准确性,适用于测试电器和电子产品装备工的能力倾向

3.奥康纳测验:该测验主要用来测量手指的灵活性

第八章能力倾向测验

能力倾向的概念及内容

能力倾向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

能力倾向主要表现以下方面(特点):

(1)能力倾向可影响到一个人在某一职位中多中活动的效率。

(2)能力倾向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生变化。

(3)能力倾向可表现为一种潜能,一种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已有的水平和现实性。

能力倾向测验的内容:能力倾向不论分类的粗细,其测试的内容仍然明显地分解为公共或通用、特殊或专业两个部分。(P160)

标准化的能力倾向测验具有两种功能:

一是判断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优势,即判断功能;

二是测定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成功和适应的可能性,即预测功能。

普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BT)是美国劳工部研制,包括9种能力倾向,1 5项测验项目。(P161-166) 1.GABT测验的9种能力:

G一一智能。指二般的学习能力。

V一一言语能力。指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N一一数理能力。指在正确、快速进行计算的同时,能进行推理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Q一一书写知觉的能力。指对词、印刷物、各种票类之细微部分正确知觉的能力·

S一一空间判断能力。指对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关系的理解、判断能力·

P一一形状知觉。指对实物或图形之细微部分能正确知觉的能力·

K一一运动协调。指正确而迅速地使眼和手相协调,并迅速完成操作的能力·

F一一手指灵巧度。指快速而正确地活动手指,用手指很难地操作细小东西的能力·

M一一手腕灵巧度。指随心所欲地、灵巧地活动手及手腕的能力

2.GABT测验的1 5项测验项目:

1)工具匹配测验

2)名词比较测验

3)划纵测验

4)计算测验

5)平面图判断测验

6)打点速度测验

7)立体图判断测验

8)算术应用测验

9)语意测验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笔记(2).doc

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笔记 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 (一)人力资源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1不可剥夺性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5能动性6再生性7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从这几方面理解: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 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为:1获取2整合3保持4开发5控制与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超级集合版

2017年10月江苏自考《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8-07-13 10:52来源:江苏自考网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

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江苏省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说明

八、主要课程说明与使用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英语(二)(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附大纲), 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周山芙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现代管理学(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现代管理学》,刘熙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力市场越发展,劳动关系问题越重要。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和历史发展的学问。劳动关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如劳动合同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本书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概括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和理念,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尤其是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的立法、政策和经验,介绍了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制度,探索了在加入WTO背景下劳动关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 本课程使用教材:《劳动关系》,程延园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7.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课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流程、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分析的应用、工作设计、职位评价指标体系及职位评价的方法等。该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图帮助考生形成一个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总体认识,进而指导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应用。

2018年10月最新整理自考11466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核知识点

2018年10月31日整理 温馨提示:简答题和论述题一定要答,否则阅卷老师爱莫能助!记住一个原则:空白一定无分,写满肯定给分。此原则适用于所有考试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第一、四、十三章以单选和多选为主,第二、六章自己把握 练习册上的选择题都是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单选、多选为主) 一、核心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 2、效率: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度快慢,或在一固定时限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3、效益: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 4、效果:是一经济伦理或管理伦理问题,它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一种主观评价。 5、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在增加社会福祉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使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所期待的的目标。 6、人力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7、人力资源管理: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8、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格健康的总和,它反映了劳动力质的差别。 9、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源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和,本质是对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0、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二、简答题 1、人力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①自有性②生物性③时效性④创造性⑤能动性⑥连续性 2、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有哪些? ①战略目标原理②系统优化原理③同素异构原理④能级层序原理⑤互补优化原理 ⑥动态适应原理⑦激励强化原理⑧公平竞争原理⑨信息激励原理⑩文化凝聚原理 3、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 ①晕轮效应②投射效应③首因效应④近因效应⑤偏见效应⑥马太效应⑦回报心理⑧嫉妒心理⑨戴维心理⑩攀比心理 4、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发展阶段和基本功能. 发展趋势: 一是在管理原则上同时强调个人和集体 二是管理方法上同时强调理性和感性 三是在领导方式上同时强调权威和民主 四是在考核晋升上同时强调能力与资历 五是在薪资报酬上同时强调即时工资和长远收益 发展阶段: 人事管理特征:①职责范围狭窄②与组织目标联系不紧密③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 人力资源管理特征:①重视有关人的管理工作②企业对有关人员的管理方面投资大幅度增长③对人事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④重视管理者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以人为中心、人本主义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基本功能:获取、整合、保持、评价、发展 5、基本思路:比较突出地运用了人力资源投资及收益的相关论述,并以此作为分析的主线。 6、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有哪些? ①传统人事管理将事作为重心,把人降格为“执行指令的机器”

自考本科05962招聘管理

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章招聘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招聘管理:就是对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展开招募、甄选、录用、评估等一系列活动,并加以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借以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队伍,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2.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行为的生产潜能。 3.猎头公司:是指一些专门为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或特殊人才的机构。 二、填空 1.招聘的具体过程是由:招募、甄选、录用、评估四个阶段组成。甄选是招聘管理中技术性最强和难度最大的阶段。 2.招聘的目的(职能):1.吸引人才 2.储备人才 3.补充人才 4.调节人才。 3.格卢克把寻找工作的人分为三类: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者、满足者和有效利用机会者。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审议,于2008年1月1日实施。 5.《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6.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运用组织文化来加以管理。 三、简答 1.招聘管理的作用: (1)有效的招聘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降低员工流失率 (2)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减少员工的培训费用 (3)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增强团队的工作士气 (4)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率 (5)有效的招聘管理会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2.招聘管理的构成要素: (1)招聘主体:招聘者 (2)招聘对象:符合标准的候选人 (3)招聘载体:信息的转播载体 3.招聘管理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公平竞争原则(3)公开原则(4)真实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6)人岗匹配、用人所长原则(7)效益原则(8)内外兼顾原则 4.招聘的一般流程: (1)制定招聘计划(2)报批招聘计划(3)实施招聘计划(4)甄选(5)体检和录用(6)招聘评估 5.招聘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目的): ①“吸铁石”吸引人才 ②“蓄水池”储备人才 ③“补氧器”补充人才 ④“调节器”调节人才 第二章影响企业招聘的因素 一、名词解释 1.企业形象:是指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 总体印象。 二、填空 1.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4点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稳定功能。 2.求职动机:(1)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2)经济压力。(3)自尊需要。(4)替代性的工作 机会。(5)职业期望。 3.求职者的求职动机与经济压力之间成正比关系。 4.招聘渠道分为内部招聘渠道和外部招聘渠道。 5.企业招聘的对象可以大致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普通操作者。 6.招聘工作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受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还有应聘者个人因素。 7.与薪酬相关的福利待遇:薪酬福利水平、工作性质、工作氛围、地理位置。 三、简答 1、影响企业招聘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有: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3)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4)技术进步 内部因素有: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自考重点

1.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战略核心 初创阶段: 1)企业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实力,其发展与绩效主要依靠关键人才特别是企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创业激情。人员需要数量少,质量要求高。 2)缺乏实际经验,工作量不大,工作难度大。关键人才的选拔直接关系企业的成败。3)尚未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创办者在决策时应当具有战略性的思维。 成长阶段: 1)企业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但要的多,而且要的急。 2)对员工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拿来就能用,而且要求上手快。 3)创业初期主要靠企业关键人员的个人能力维持企业运行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有更为效率的规范化管理来促进企业发展。 核心: 1)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2)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 3)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 2.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 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要件。 2)。。。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3)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4)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1)战略层次的总体规划 2)战术层次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分配计划、人员接替及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价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及解聘计划。 4.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信息收集、整理阶段——确定规划期限阶段——预测供给与需求阶段——反馈调整阶段5.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 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 2)可以有效的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舒缓资金压力,实现高效运作。 3)降低企业的风险。 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一点对于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风险隐患: 1)收费标准问题。 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 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一.人力资源概述 人力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它具有一些资本属性。 资本有三个普遍特征:1、它是投资的结果 2、在一定时间内,它能不断带来收益 3、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人口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是以人口总数来表示的资源,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人口资源强调的是数量观念。 人才资源:1.杰出性角度:指少数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 的杰出人士。 2.技能型角度:指所有具有一技之长的人 3.可操作性角度: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有初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称,以及虽无学历职称,但在管理和 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综上所述,人才资源是指一 定范围内人力资源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的总 和,其强调的是质量观念。 三者数量关系: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 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的总和。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人力资源经过教育、培训等投资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本。. . 人力资源更多强调的是:生理性、物理性和来源性 人力资本更多强调的是:人力的经济性、公用性和利益性 两者具体区别: 1、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与资本性人力资源) 2、两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本是个经济学概念,关注的是人力资源投入产出问题;人力资源是管理学概念,关注的是挖掘和提高员工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 人力资源特征:1、生成过程的时代性 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 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师”,坐落于南方名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211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中国100 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序号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类型考试方式00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笔试002 00294 劳动社会学 4 必考笔试003 00152 组织行为学 4 必考笔试004 07484 社会保障学 6 必考笔试005 11465 现代公司管理 6 必考笔试006 11466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8 必考笔试007 11467 人力资源统计学 6 必考笔试008 00463 现代人员测评 6 必考笔试009 00324 人事管理学 6 必考笔试010 11468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6 必考笔试011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必考实践考核101 00015 英语(二)14 选考笔试102 11469 宏观劳动力配置 5 选考笔试103 11470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 4 选考笔试104 11471 劳动争议处理概论 5 选考笔试201 00164 劳动经济学 6 加考笔试202 00167 劳动法 4 加考笔试203 06183 工资管理 4 加考笔试204 11365 劳动力市场学 5 加考笔试205 11366 人口与劳动资源 5 加考笔试

【专业优势】: 1.深大经济学院自考办自考全日制教师团队授课。 2.可在深大校本部等3个校区(深大校本部、爱华总部、爱华世界之窗校区) 咨询和报名。 3.免考高数,可以申请免考英语。 4.独立办班专业,一年考3次,1.5年可全部考完;考试科目比较简单,是最 好考的专业之一。 5.课程应用性、职业性较强,适应市场需要,就业范围广,毕业后可从事人力 资源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必考课11门56学分;选考课4门28学分;加考课5门24学分。 【说明】: 1.101至104课程中须选考不少于14学分。 2.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免考。 3.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士。 【学习形式】免试入学,业余制学习,根据计考办考试计划,制定教学方案。【报读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户口、民族、和已受 教育的程度限制,均可报读。报读本科需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在读大专(免试入学,国家承认学历)。 【考试时间】课程考试时间在每年的1月、4月、10月进行。 上课形式以直播课为主,网络直播+面授+网课(直播课回放)相结合。报考费、实践考核费按国家政策规定及主考院校的标准,由学员另行交纳。 【报名资料】身份证双面复印件1份,毕业证复印件1份,蓝底1寸相片2张。(报读本科学员需提供专科学历证书验证报告复印件1份) 注:以上报读资料学员均需要提供电子版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按功能划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答案】 (1)产业模式。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2)投资模式。主要关注公平就业机会。 (3)参与模式。主要关注团队合作。 (4)高灵活性模式。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把握不断变化的趋势。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2.简述激励的作用 【答案】 (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 (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考点】激励概述 33.简述能力倾向与才能的区别

【答案】 (1)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是经过适当的培训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2)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即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潜力如何。才能是经过学习训练而实际具备的能力, (3)能力倾向是未接受教育训练所存在的潜能;才能是事业成功的现实条件,而能力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可能条件。 【考点】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34.简述员工单项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案】 (1)培训什么。 (2)培训谁。 (3)何时培训。 (4)在哪里培训。 (5)谁来培训。 (6)怎样培训。

【考点】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步骤 35.绩效管理的作用 【答案】 (1)引导性作用; (2)价值性作用; (3)战略性作用。 【考点】绩效管理程序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36.试述员工早期的任务和心理特征。 【答案】 1.任务: (1)进入组织,学会工作。 (2)学会独立,并寻找职业锚。 (3)完成向成年人的过度过渡。 2.心理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 A.把人当成“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 B.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 C.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 D.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是以下哪种工作分析法的优点【】 A.写实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参与法 3.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着战略性的方向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4.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马尔可夫分析法、档案资料分析法和【】 A.趋势分析法 B.管理者继任模型 C.德尔菲法

D.回归预测法 5.某公司今年离职人员数为30,而今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数为150,那么,该公司的人员变动率是【】 A.20% B.10% C.15% D.25% 6.我国组织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 A.人力资源过剩 B.人力资源浪费 C.人力资源不足 D.人力资源管理不当 7.当职位空缺有许多种,而且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又有足够的求职者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以下哪种招募形式【】 A.报纸 B.广播电视 C.杂志 D.招募现场的宣传资料 8.在人员甄选活动中,对一个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称之为【】 A.能力测试 B.人格测试 C.成就测试 D.兴趣测试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 D ) A ?对人的管理 B ?对事的管理 C ?对人事关系的管理 D ?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关系的管理 2 ?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被称为( B ) A ?初级阶段 B ?人事管理阶段 C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D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3 ?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全面渗透导致( D ) A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B .人才的激烈争夺 C.经济的全球化 D .远程职工和虚拟组织的出现 4. 组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职位的集合被称为( B ) A .职业 B .职务 C.职级D .职等 5. 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个性特征的目录清单被称为(B ) A .职位分类 B .工作规范 C.职位说明 D .工作说明 6. 在工作分析的方法中,能使员工和管理者相互沟通的方法是( B ) A .观察

法B .访谈法 C.问卷法D .参与法 7. 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规划的关注点是(C ) A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 B ?员工生产率提高计划 C.接班人计划和人员精简计划D .人才供求平衡计划 8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多次听取专家意见,最后达成一致的定性预测技术被称为(A ) A .德尔菲法 B .经验判断法 C.马尔科夫法D .散点分析法 9. 弹性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是(B ) A .对组织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整体性评估B.明确界定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 C.制定预备性的支援人员规划D .建立临时人力资源库 10. 根据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把具有一定资格条件的申请人吸引到空缺岗位上,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被称为( A ) A .人员招募 B .人员甄选 C.人员录用 D .人员配置 11. 招募团队成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 B ) A .专业技术能力 B .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C.对自己的了解能力D .对组织文化的理解能力 12. 在测试甄选中,对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被称为(D ) A .能力测试 B .个性测试 C.兴趣测试 D .成就测试 13. 作为人员测评工具之一的评价中心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 A ) A .情景模拟 B .标准化测试 C.费用低廉 D .设计容易 14. 适合于测试应试者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人员测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专业代码:2020218)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为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门人才,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以高等教育学历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是遵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精神,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理念的专业人才。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注重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学历层次与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本专业各门课程均采用学分制,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同时取得该课程的

学分。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课程合格成绩与学分,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由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发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本科毕业生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主考院校授予学士学位。三、学位授予要求学位要求课程:英语(二)、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凡全部课程考试合格且毕业论文成绩良好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其英语(二)课程和其它五门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者可向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经主考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主考学校发给学士学位证书。四、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政治思想方面:要求应考者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业务能力方面:要求应考者通过该专业的系统学习,毕业后成为能在各类公司、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中从事人才测评和遴选、根据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人力资源加以调配和组

2018年04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04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1. 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并获得收益的劳动者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2. 某公司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在管理的高层位置。这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是 A.管理观念不同 B.管理模式不同 C.管理方法不同 D.管理地位不同 3. 属于波特一劳勒综合激励过程模型中的内在回报是 A.成就感 B.工作条件 C.人际关系 D.薪酬福利 4. 通过及时肯定、鼓励员工工作表现的精神激励方法是 A.考核激励 B.目标激励 C.表扬激励 D.过程激励 5. 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称为 A.职位 B.职务 C.工作要素 D.工作职责 6. 功能性职务分析法的基础是DPT理论。其中P指的是 A.资料方面的信息 B.人员方面的信息 C.事物方面的信息 D.其他方面的信息 7. 工作说明书中属于工作标识的选项是 A.工作联系 B.工作名称 C.工作规范 D.工作任务 8.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又称为 A.专家判断法 B.定量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模糊分析法 9. 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 A.人力资源管理 B.人力资源开发 C.人力资源发展 D.人力资源战略 10. 直接参与招聘全过程,拥有用人决策权的部门是 A.用人部门 B.行政管理部门 C.人事管理部门 D.人力资源部门 11. 最经济有效的人员选拔模式是 A.综合式 B.淘汰式 C.混合式 D.开放式 12. 下列选项属于人员录用阶段的重要工作是 A.人才培养 B.绩效考核 C.试用期培训 D.职业生涯规划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 认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上课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7+-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前景: 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该职业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协调企业各种关系、善于解决问题。在近些年来的招聘会上,“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职位频频出现在众多求职者面前。有关专家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今少数几个行情持续看涨的职业之一。 我国的很多大型企业都逐渐认识到引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的重要性,而这些课题正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职业范围。于是,很多企业都先后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并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三大优势: 高含金量:一考三证,大学毕业文凭,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IPMA)中级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 高通过率:自考通过率最高,可达90%;考试科目少,最快可一年取证;专升本不限专业,不加考专科课程,不考高数,英语(二)可办免考。 高薪就业:我国最紧缺人才之一,未来中国最高薪职业之一,数十万年薪人力资源总监等你来做;考取的证书也得到欧、美、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认可,出国留学深造、工作均有效。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表: 序号课程代码考试科目学分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0015 英语(二)14 3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4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 5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6 6 05969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5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课程及学位证书要求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2020218)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一、学位证书授予要求 学位要求课程:英语(二)、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凡全部课程考试合格且毕业论文成绩良好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其英语(二)课程和其它五门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者可向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经主考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主考学校发给学士学位证书。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及教材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教材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00015 英语(二)1 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附大纲), 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 00107 现代管理学 6 《现代管理学》,刘熙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3+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周山芙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6 03325 劳动关系学8 《劳动关系》,程延园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7 06092 工作分析 4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高艳主编,靳连冬副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0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6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赵建伟、何玲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9 05962 招聘管理 4 《招聘管理》,李中斌、卢冰、郑文智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0 06091 薪酬管理 6 《企业薪酬系统设计与制定》,姚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 05963 绩效管理 4 《绩效管理》,胡君辰、宋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 10052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6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徐笑君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13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叶龙、史振磊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不考英语者的换考课程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00034 社会学概论 6 00152 组织行为学 6 14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注:使用教材以省教育考试院当次考试前公布的教材版本为准。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资料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资料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特点?P3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P4 三、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功能?P7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领域分别是: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招募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资结构,奖金与福利。 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产业模式、投资模式、参与模式、高灵活性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进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累积型战略、效用型和协助型三种。 四、人力资源战略的特征?3点P17 五、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类型:整体性(这是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首选方法)、双向型、独立性。 六、试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P21

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应具备能力:经营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变革管理能力、综合能力。 组织目标的达成以及组织战略的实现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够划分为: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第二章工作分析 现代工作分析思想起源于美国。 早期的工作分析主要是对工作信息进行定性描述。 一、什么是工作分析?如何理解工作分析的定义?3点P36 二、工作分析的意义?5点P37 三、工作分析的原则?6点P39 一般来说,收集工作信息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法、写实法、访谈法、参与法等。 1、观察法是工作分析中最简单的方法,运用观察法时需注意几个原则(稳定原则、信任原则、隐蔽原则、详尽原则、代表性原则、沟通原则) 2、访谈的主要内容涉及工作设置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与范围以及任职者所负的责

自考人力资源本科真题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试卷 (课程代码0609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1分,共1O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力资源的基本定义应该是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________,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各种能力的总称。 2.职务描述,是指对职务的名称、职责、________、工作条件、环境等方面进行一般说明。3.职务分析,是指对企业各个职务的设置目的、性质、任务、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为承担该职务任务所需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________、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4.人力资源________预测,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对未来所需员工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估算。 5.员工内部招聘的方法包括工作公告法、档案法________。 6.学习型组织强调________,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7.结合了关键事件法与评定量表法的优势,用多个条目组成的连续带对员工进行评级,得分点是员工在工作时的实际行为表现的实例,主要用于评定那些明确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工作行为。这种绩效考核的方法是指________。 8.人际关系诊断主要包括________、民主状况珍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诊断。 9.对员工违背组织目际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这是指________。10.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在用人单位内部可以设立劳动争议________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以处理劳动争议。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力资源的特征【】 A.可剥夺性 B.生物性 C.再生性 D.高增值性 12.在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环境因素中,一个组织内部形成的,并被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一些与组织有关的价值观念、信念和假设是指【】 A.组织战略 B.组织文化 C.组织结构 D.组织态度 13.通过让调查者直接参与某一职务的工作,从而细致深入地体验和分析职务特征和职务要求。这种职务分析方法是指【】 A.调查法 B.参与法 C.实地观察法 D.职务特征法 14.按照历史数据,先算出单位时间内每人的工作负荷,再根据未来的生产岔目标计算出所完成的工作量,然后根据前一标准折算出所需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这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是指【】 A.零基预测法 B.自下而上法 C.工作负荷法 D.历史分析法 15.下列哪种招聘测试方法不属于情景模拟【】 A.公文处理 B.谈话 C.角色扮演 D.人格测验 16.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2019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及答案解析(网络 版部分) 2019年10月《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被称为( )。 【选项】 A.宏观的人力资源管理 B.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 C.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 D.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包括宏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个部分。宏观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层面和全局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一个国

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它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故选A。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2.【题干】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的企业是( )。 【选项】 A.腾讯 B.百度 C.沃尔玛 D.阿里巴巴 【答案】D 【解析】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的企业是阿里巴巴。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3.【题干】人事管理活动经历了初级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发展过程,下列选项中属于初级阶段特点的是( )。【选项】

A.以工作为中心 B.传统的经验管理 C.人与工作相互适应 D.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答案】B 【解析】人事管理活动经历了初级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发展过程,初级阶段特点:传统的经验管理。A.科学管理阶段的特点:以工作为中心。C.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相适应。D.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4.【题干】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 【选项】 A.公平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1、工作分析的活动的实质? 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要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的调查入手,顺次分析工作者、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度,并由此确定工作的性质要求与任职条件。 2、选拔性测评的基本特点? (1)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作用。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4) 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5)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 3、品德测评的任务? 通过品德测评可以通过外显行为测评来了解和认识全体内部的德行,品德的外显行为与内在德行统一体。 4、面试时如何“评”? (1)选择适当的标准形式。

(2)分项测评与综合印象测评相结合。 (3)横观纵察比较评判。 (4)注意反应过程与结果的观察。 5、面试时如何“观”? “问”“听”“观”是面试中主试的三种基本功,其中“观”是十分主要关键的。 (1)谨防以貌取人,误入岐途。 (2)坚持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与典型性原则。 (3)充分发挥感官的综合效应与直觉效应。 6、面试的程序过程? (1)面试开始。(2)入场抽签:文考人请工作人员叫考生入场,并由考生从 题箱内抽签确定试题,把抽中的试题叫主考人当场开封。 (3)个人自述:主考人请考生自述个人经历,同时宣布不得超过时限。(4)回答试题:文考人宣读考生抽中的试题,宣布答题后准确不得超越的时限, 考生回答。 (5)突发提问:考生答完规定试题后尚有时间,文考人可请评委临时提问。 (6)评委评分:评委根据考生的回答打分,登记在《评分表》。 (7)计分审核:提问完后,文考人请计分员从评委手中收回《评分表》和《试

题答案》交计分员计分,《试题答案》交监督员审核。 (8)公布得分:监督员审核后宣布得分审核无误,文考员请计分员亮分,先宣布“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得多少分”文考人申考生得分。 (9)考生退场:文考人宣布考生退场,同时工作人员通知下名入场。 7、面试的类型? (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以将面试分为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2)根据面试的实施方案可以奖面试分为单独面试小组面试。 (3)根据面试的题目内容可将面试分为情境面试和经验面试。 (4)根据面试的气氛设计可将面试分为压力面试和非压力面试。 8、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 (1)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 (2)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 (3)有助于劳动人事的优化管理。 (4)有助于人事制度的变革和深化。 (5)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