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

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
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

(一)概述

1.定义是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运用物理学、力学原理,借助各种手法、治疗器械及患者的自身参与,通过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或改善患者人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称为PT。运动治疗师简称PT师。PT是康复治疗方法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手段,也是社区康复的重点。运动疗法以运动为手段,着眼于功能。也就是以运动这一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治疗的目的包括: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耐力,改善平衡协调功能,提高整体运动功能。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积极参与,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身体功能与心理功能均得到全面改善与提高。

2.运动疗法分类

(1)按用力程度分类。①被动运动:指运动时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其作用是预防挛缩和粘连的形成,刺激伸屈反射,增强本体感觉,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为主动运动做准备。②助力运动:指部分借助外力的辅助,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整个运动过程。外力可以来自机械,也可以来自于健侧肢体或他人的帮助。其作用是增强肌力、改善功能。③主动运动:指既不需要辅助力也不施加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完全由患者主动独立完成的运动。其作用是增强肌力、改善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④抗阻运动: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

对抗阻力的运动。阻力可以是器械的,也可以是徒手的。多用于肌肉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2)按肌肉的收缩形式分类。①等张运动:等张运动是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等张运动又分为:一是向心性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又称为向心性缩短,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

缩。.是离心性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被拉长,又称离心性延伸,如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②等长运动:等长运动是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不变,张力增加,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又称静力性收缩。多用于骨科患者肢体被固定后患肢肌力训练。 3.临床应用

(1)适应证。①神经科疾病:偏瘫、脑瘫、截瘫、周围神经病等;

②骨科疾病:四肢骨折与关节脱位、截肢后、脊柱骨折、关节术后、颈椎病、腰腿痛、类风湿关节炎、脊柱畸形、肩周炎、软组织损伤等;

③内科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糖尿病等;④其他:烧伤后、肿瘤等。

(2)禁忌证。发热、疾病的急性期、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剧烈疼痛等。

(二)几种常见的运动疗法

1.维持与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用于改善和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的练习称之为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各关节都有正常活动范围,也就是关节活动度值。关

节活动按是否借助外力分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辅助运动3种,以及是否使用器械分为徒手运动和器械运动两种。

(1)被动关节运动(关节活动范围维持训练):此种训练方法无需患者肌肉主动收缩,而是借助他人、器械及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用于偏瘫、截瘫等无肌肉收缩的患者,主要目的是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①训练方法:治疗师根据关节运动学原理完成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

一是躯干被动活动方法,治疗者一手固定患者的一侧肩关节,另一只手把患者的双膝关节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达到牵拉外侧躯干肌群的目的。

二是肩关节前屈的被动活动方法,治疗师一只手握于患者上臂,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上部,两手同时慢慢地把患者的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

三是肩关节外展的被动活动方法,患者的体位与前屈位相同,治疗者手的摆放位置移动平面为额状面。当患者的上臂被移置到肩外展90度时,手心旋转向上后,再继续移动直至接近同侧耳部。

四是肩关节内、外旋的被动活动方法,患者肩关节被外展90度时,治疗师的一只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腕关节,围绕肘关节做向上或向下的旋转。

五是肘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当患者上肢呈外展位时,治疗师一只手固定其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作屈伸的动作。

六是膝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方法,治疗师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小腿,另一只手用手心托住患者的脚后跟,双手一起沿矢状面向上推。

七是髋关节后伸的被动活动方法,患者呈侧卧位,治疗师的一只手固定髋节,另一只手从下向上托住膝关节及小腿,用力向后拉。

八是被动牵拉胭绳肌,即为直腿抬起的训练,治疗师跪于床上,在膝关节展的状态下屈曲髋关节,同时用自己的一侧膝关节把患者的另一侧下肢固定于床上,以防止在运动过程中这侧下肢向上抬。

九是被动牵拉跟腱,治疗师一只手固定踝关节,另一只手的手心握住患者的,脚后跟,前臂贴于患者足底外侧,利用身体的重量向上拉。

②注意事项:一是关节活动的各个方向都要训练;二是尽量做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三是被动关节活动的动作应缓慢柔和、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四是每个关节每个运动方向,上肢一般3~5次,下肢5~10次,每日做2次为宜。

(2)辅助主动运动的训练:用于患肢肌力工、Ⅱ级的患者,患者能够有肌肉的收缩,但不引起关节活动或关节活动范围达不到正常值,治疗师设法使其关节活动达到全范围。自我辅助方式有:利用平面或训练板,肢体置于一平滑的木板或桌面,让患者在该平面上滑动肢体,达到活动关节的目的。还可用悬吊装置、人手辅助等方法进行辅助主动运动的练习。注意事项:①根据活动受限的关节不同,采取适当的体位;②注意固定关节的近端;③治疗师熟悉被活动关节的解剖位置及运动方向,向患者讲明动作如何做,运动方向是什么;④动

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毕业试题

运动疗法期终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运动治疗技术属于哪一康复治疗范畴() A物理治疗B作业治疗C言语治疗D心理治疗E康复工程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实施治疗方法的原则是() A.因人而异B循序渐进C持之以恒D主动参与E全面锻炼 3.运动的潜在危险不包括() A运动损伤B诱发心脑血管事件C消耗体力D脏器功能过负荷E脏器功能衰竭 4.运用各种促进技术控制异常运动并按照运动发育顺序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称为() A.Bobath技术 B.Rood技术 C.Brunnstrom技术D本体感觉促进技术5.下列哪项运动方式不属于关节的生理运动() A.屈曲 B.伸展 C.内旋 D.外旋 E.滑动 6.关节松动术的摆动手法要求关节的活动范围至少在正常的() A.60% B.40% C.70% D.80% E.50% 7.下列哪项松动手法可增加肩关节外展活动度() A.外展向足侧滑动 B.向头侧滑动 C.前屈足侧滑动 D.后前向滑动 E.前后向滑动 8.关节松动术手法操作前的评估内容是() A.关节疼痛程度 B.关节僵硬程度 C.关节活动度的评估 D.患者的全身状况 E.以上全是 9.关节的辅助结构不包括() A.关节盘 B.关节囊 C.关节盂缘 D.滑膜皱襞 E.关节韧带 10.以下哪一种方法不是肩关节的被动运动方法() A.肩前屈后伸 B.肩水平外展和内收 C.肩内旋和外旋 D.肩环转 E.肩胛骨活动 11.膝关节的屈伸范围是() A.0°~130° B.0°~150° C.10°~180° D.10°~130° E.10°~150° 12.上楼梯时,股四头肌的收缩形式是() A.向心性收缩 B.离心性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速收缩 E.等张收缩 13.那种肌肉收缩形式产生的肌力最大() A. 向心性收缩 B.离心性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速收缩 E.等张收缩 14.以下哪项不是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A.收缩速度 B.肌肉的初长度 C.收缩持续时间D肌肉收缩类型 E.肌肉的横截面积 15.下列不是肌肉牵伸适应症的是() A.软组织痉挛、粘连和瘢痕形成 B.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 C.预防肌肉骨骼损伤 D.关节或关节周围组织炎症 E.由于固定、制动、费用造成的肌力减弱和相应组织短缩等结构畸形 16.牵伸的注意事项中,应该() A.避免过度牵伸,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让患者取任意体位 B.避免过度牵伸,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避免挤压关节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流程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为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行为障碍的评定 言语障碍的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 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 床上良肢位摆放; 定时翻身与拍背;

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

(一)概述 1.定义是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运用物理学、力学原理,借助各种手法、治疗器械及患者的自身参与,通过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或改善患者人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称为PT。运动治疗师简称PT师。PT是康复治疗方法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手段,也是社区康复的重点。运动疗法以运动为手段,着眼于功能。也就是以运动这一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治疗的目的包括: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耐力,改善平衡协调功能,提高整体运动功能。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积极参与,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身体功能与心理功能均得到全面改善与提高。 2.运动疗法分类 (1)按用力程度分类。①被动运动:指运动时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其作用是预防挛缩和粘连的形成,刺激伸屈反射,增强本体感觉,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为主动运动做准备。②助力运动:指部分借助外力的辅助,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整个运动过程。外力可以来自机械,也可以来自于健侧肢体或他人的帮助。其作用是增强肌力、改善功能。③主动运动:指既不需要辅助力也不施加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完全由患者主动独立完成的运动。其作用是增强肌力、改善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④抗阻运动: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

对抗阻力的运动。阻力可以是器械的,也可以是徒手的。多用于肌肉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2)按肌肉的收缩形式分类。①等张运动:等张运动是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等张运动又分为:一是向心性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又称为向心性缩短,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 缩。.是离心性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被拉长,又称离心性延伸,如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②等长运动:等长运动是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不变,张力增加,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又称静力性收缩。多用于骨科患者肢体被固定后患肢肌力训练。 3.临床应用 (1)适应证。①神经科疾病:偏瘫、脑瘫、截瘫、周围神经病等; ②骨科疾病:四肢骨折与关节脱位、截肢后、脊柱骨折、关节术后、颈椎病、腰腿痛、类风湿关节炎、脊柱畸形、肩周炎、软组织损伤等; ③内科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糖尿病等;④其他:烧伤后、肿瘤等。 (2)禁忌证。发热、疾病的急性期、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剧烈疼痛等。 (二)几种常见的运动疗法 1.维持与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用于改善和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的练习称之为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各关节都有正常活动范围,也就是关节活动度值。关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xx运动疗法的 工作流程 xx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密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危机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依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依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流程 针对例外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为例外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例外时期应该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脑血管病人的xx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均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xx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均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进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xx治疗 1、对患者进行全面细密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卷) (运动疗法)试题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卷)(运动疗法)试题 1. 进行被动运动时,()项动作是不正确的。 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做活动的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进行被动活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D瘫痪患者被动运动顺序应从肢体远端至近端 E.身体不参加与活动的部分应给予适当的支托 2. 靶心率(THR)是指? A与运动中绝不能超过的最高强度相当的心率 B与运动应该达到的适宜心率相当的心率 C亚极量负荷时的心率 D运动终止后5分钟时的心率 E以上都不对 3. 下面()项最能反映辅助主动运动 A患者完全借助外力的辅助才能完成 B患者借助自身其他肌肉替代完成 C患者主动最大努力的用力后,外力辅助下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D患者的肌力已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时,进一步借助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 E辅助主动运动的力量来源完全由治疗者提供 4. 罹患关节主动运动不充分时应做()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A被动性 B 辅助主动性 C 主动性 D 辅助性 E 强迫性 5. 抗阻运动适用于()级肌力的患者 A 0级 B 1~2级 C 2~3级 D 3~4级 E 4~5级 6. 肌力的训练适用于()瘫痪 A 强制性 B 痉挛性 C 癔症性 D 任一种 E 迟缓性 7. 简化计算的运动靶心率为() A 170-年龄 B 180-年龄 C 190-年龄 D 200-年龄 E 220-年龄 8. 运动处方最核心的部分是() A运动方式 B运动强度 C运动持续时间 D运动频度 E运动程序 9. 当肌力2~3级时应() A.以自主主动运动为主 B.以辅助主动运动为主 C 以被动运动为主 D 以摆动运动为主

10. 人体的重心位于() A第一腰椎 B第二腰椎 C第三腰椎 D第四腰椎 E第五腰椎 11. 需他人辅助转换的患者,其完成转换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肉的肌力为() A 2级 B 3级 C 4级 D 低于2级 E 5级 12. 独立转换训练的患者,其相关关键肌肉的肌力应为() A 0级 B 1级 C 1+级 D 2~3级 E 4级 13. 下列()项论述是正确的 A基面越大,稳定性越差 B重心线落在基面的范围外,物体就处于稳定状态 C基面越小,稳定性越差 D 重心线落在基面中心,稳定性最差。 E 基面越小,稳定性越好。 14. 进行被动运动时,下列()项是不正确的。 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做活动的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 患者自身要配合用力活动 D进行被动活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E 被动活动一般是越早越好 15. 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 A肌肉耐力下降 B肌力下降 C关节异常 D肌肉协调性障碍 E肌张力降低 16. 肩关节的活动位为() A屈曲45°,外展30°,外旋 B屈曲45°,外展30°,内旋 C屈曲60°,外展60°,外旋 D屈曲45°,外展60°,无旋转 E屈曲60°,外展60°,无旋转 17. 手法被动牵拉的描述,下列()项是错误的。 A手法被动牵拉用于发生紧张或痉挛的组织,活动受限的关节。 B手法被动牵拉只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不增加关节活动度范围。 C手法被动牵拉是最常用的牵拉技术。 D手法被动牵拉比机械被动牵拉时间短 E手法被动牵拉不应超过关节的活动范围。 18. 下列运动中()是额状面上的运动。 A肩关节屈曲 B肩关节外展 C肩关节后伸 D肘关节伸展 E肘关节屈曲

康复治疗方案、内容、训练目的、禁忌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诊疗方案 运动疗法:分为传统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运动的方法,对身体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传统的运动疗法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 主要治疗可归纳为: (1)维持关节活动度; (2)增强肌力; (3)增强肌肉的耐力; (4)加强肌肉协调能力; (5)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 二、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 (1)运动器官伤病,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各种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