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教案讲解学习

《七步诗》教案讲解学习
《七步诗》教案讲解学习

《七步诗》教案

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教学设计

罗雄街道腊峰小学:李向辉教学目标

1、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2、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跨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回到遥远的三国去,去感受三国的历史和文化,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2)在三国,有一位诗人写过一首诗,至今还流传着,世人皆能吟诵,同学们也不例外,这首诗叫做(同学一起回答)。

出示课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七步诗》

2、检查预习,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关于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这首诗是曹植在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写出来的,假如你是曹植,你会怎么说?(学生举手发言,教师予以点拔)。

(3)让我们时光倒流,一起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播放影片)

课件出示:看到此情此景,你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这首是诗是曹植在他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完成的,如果他不能写出这首诗,他就有性命之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

煮豆 //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结合,教师着重指导停顿的地方。

(3)指导理解诗意:

(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注意课文中注释的地方)

(4)学生自主理解,教师点名回答。

(5)教师课件出示诗意,加深学生的理解。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6)提问:什么是“豆”?什么是“萁”?(豆类植物脱落下剩下的茎)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后把“豆”和“萁”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豆”和“萁”是什么关系呢?(同根生)

(7)了解了豆和萁的关系后,大家能猜出谁是“豆”?谁是“萁”吗?

(引导学生说出豆是曹植,萁是曹丕后,把“曹植”和“曹丕”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4、理解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

(1)我们能读懂、理解诗句,我们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一起去感觉诗人的内心世界。

(2)再读一遍诗句,找一找,看一看通过哪一个字,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把找到的字圈起来,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标注在旁边。

(3)根据学生的回答着重讲解“泣”和“煎”。

①谁在哭泣?(曹植)男儿有泪不轻弹,曹植为什么哭泣?(学生自由回

答)

②从“煎”你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4)当时曹丕是怎样对曹植步步紧逼,我们一起看视频。(播放视频)

5、扩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你会像曹丕那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学吗?为什么?你觉得兄弟之间,亲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2)当我们看到兄弟不合,甚至骨肉相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劝他们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这首诗同学们都会读了,那么你们会唱吗?最后,我们一起来学着唱一唱,好不好?

(播放音乐)

5、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听。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古诗三首_长歌行_七步诗_出塞》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步诗》 1、范读课文。 2、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及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 3、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教学具及相关资料的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习古诗之前,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仔细听:有哪些词语是形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的,就好比人的手和脚?(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手足兄弟) 2、如果兄弟之间产生不和,互相残害对方,该怎样用词语表达?(手足相残、同室操戈、兄弟反目) 3、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新词:煮豆燃萁。 要了解这个词语的来历,我们先从曹植的这首《七步诗》讲起(教师板书:七步诗) 4、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些相关信息,能简单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学生反馈信息: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出示课件:背景资料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得立为太子。曹操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

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教案教学设 计 10 古诗三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 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祖国灿烂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 会青春易逝,时不再来,要勤奋求学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年华,体味边塞风光的壮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首诗。 (二)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

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持:用来(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样。)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状食物。(这是古义,今天不太常用) 漉:过滤。 豉: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为:把……做成。(与今天意义不同) 箕:豆秸 釜:锅 泣:哭泣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1.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

《七步诗》

古诗里的故事《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来到名师课堂,同学们听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吗?它是形容一个人特别有才华,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曹植的。说的是天下的才华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 1、PPT1出示曹植像,师:我们来认识一下曹植,画像上的人就是曹植。曹植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七步成诗。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 2、PPT2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在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5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故事的由来,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大致了解 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家谁知道《七步诗》是曹植在怎样的生活情景下写出来的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4、简介曹植和《七步诗》故事的由来。(PPT 3、4出示) 曹植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当上了皇帝之后呢,对才华横溢的弟弟一直心怀忌恨,担心弟弟抢了自己的王位,于是就想谋害他,让他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做不出来就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啊想啊……他想起了小时候和哥哥在一起用豆秸煮豆子的事,可如今,亲生的哥哥却要治他于死地,他一步一步地艰难的走着,边走边吟道: 5、PPT 5出示:曹丕迫害曹植的视频。 (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念到这里,刚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顿时觉得羞愧难当,于是把曹植放了。正是因为这首诗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PPT6 影片看完了,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走进古诗,一起来看一下本首诗中的重点字词。 要注意煮豆 /持作/羹的羹,它的结构,为上下结构,上面是羊羔的羔,下面是美术的美,读作geng。漉菽/以为/汁这句诗中的漉和菽的读音,分别是lu shu。萁在/釜下/燃中萁的部首是草字头,因为豆子是草本植物,所以用的是草字头。这句中还需要注意的是釜,

七步诗教学设计修改

《七步诗》教学设计 北山镇高兴小学教者:常思琦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理解古诗的方法,理解诗的含义。 4、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回顾以往所学的亲情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七步诗》及曹植的资料。 2、学生收集以往所学的亲情诗。 3、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吗?它比喻一个人极具才华,而这个人最初指的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诗人曹植家喻户晓的《七步诗》。(师板书课题) 2、师:关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老师已经布置了课前作业,谁愿意来说一说? 3、学生介绍曹植、曹丕及创作背景。 4、师:你们的作业完成得很出色。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曹植作诗时的情景吧!(师播放视频) 5、师:请问现在你能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曹植的处境呢? 6、生:生死攸关、命县一线、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二)初读 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点名读。 (三)再读 要求:读出节奏。 师点名读——出示节奏图——齐读。 (四)三读 师:虽然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但老师总觉得还少了些什么,老师也来读读吧! 师范读。 要求:模仿读。 (五)四读 要求:自由读诗并讨论,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模仿得很好,但是为什么要这样读呢,恐怕得先理解诗的意思了。请同学们再一次自由读诗并讨论,看看你能读通哪一句? 生自由发言。

师相机提问,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 (六)五读。 要求: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诗的大致意思了,《七步诗》讲的就是豆和萁的两种关系,是两种什么关系呢?(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同根生”、“燃、煮”。(师板书)看到这里,同学们是否联想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发言,师出示答案。 (七)六读 要求: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真不错,不仅理解了诗意,不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容。但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得走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你能从哪些文字中感觉得到?(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说出“泣”、“煎”,并读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出来,最后齐读。(八)总结诗的表达特点。 师: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怪不得别人都夸赞曹植才高八斗,七步之内,命悬一线之下就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令人敬佩。而且,同学们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本诗的表达也很有特点。同学们能通过大屏幕的提示能总结出来吗?(师出示课件) (九)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读了诗又理解了诗的意思。现在就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是曹丕,你会如何做呢? 生发言。 师:(出示课件)补充相关历史知识。 (十)知识迁移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觉得兄弟手足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十一)情感迁移 师:有你们这样的领悟,你们的兄弟姐妹可真是幸福啊!虽然这首诗反映的是兄弟手足相残的事实,却也是一首亲情诗。同学们,你们收集了那些反应亲情的诗歌呢?

《七步诗》教学反思

《七步诗》教学反思 教师:罗旭 2013年5月13日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学生能够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平,知道古诗的写作背景;能够结合书上的注释和工具书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古诗的含义;在了解古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部分学生能够在讲完课文后背诵古诗。这些是我这节课值得欣慰的地方。 但是,在这课堂上,我仍然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特别是对古诗品读的引导不够。我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到诗人的痛苦、悲伤、愤怒。比如,我可以这样引导:“你的好朋友和你闹别扭,不理你了,你的心情怎样?你和兄弟姐妹吵架后,心情怎样?如果你的亲哥哥打你骂你,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就是曹植,你的亲哥哥不是打你骂你,而是要置你于死地,你的心情会怎样?”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出学生和诗歌情感的共鸣来。 可惜,我做得实在是太不够了。也许,因为我自己就没有入情入境,我自己就没有深刻地去体会诗人的悲伤、痛苦、愤怒,我自己就没有办法体验到1700多年前的诗人那种绝望和伤痛,所以,我无法

让我的学生也体会到。其实,同情心每一个人都有,我们总会在看悲剧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如果我这里插入一段相关的影视资料,用直观、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来渲染气氛,可能会比我单纯的讲解、引导好得多。这就是我备课的不足了。这里应该是多媒体课件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了罢。 我在对课文总结拓展时,也升华得不够。当孩子们回答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亲情、友情、父母、朋友、兄弟”的时候,我可以追问:“你认为他们最重要,你打算怎样去做呢?怎样对待你的兄弟姊妹?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亲人?怎样对待你朋友?”……就像打井一样,我都快挖到水源了,而我却放弃了挖掘,就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闪光的东西就会出来了。这是我太拘泥于教学设计,不敢提没有预设的问题了。说到底,也就是没有以学定教。 我从心底非常地不满意自己的这次教学,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去找原因,继续错下去。我非常地感谢我们学校语文组所有评课的老师,他们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使我能够更清醒的知道我哪里做得不好,还需要怎样改进。 陈安之说“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我相信,我通过自己的深刻反思,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进步。

古诗七步诗幼儿园古诗教案七步诗

古诗七步诗幼儿园古诗教案七步诗 《七步诗》是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所著,这古诗有一定的背景,我们都知道,曹植引用豆和豆萁的关系,发出了相煎何太急的叹息,以下是WTT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古诗教案七步诗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古诗教案七步诗 《七步诗》是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所著,这古诗有一定的背景,我们都知道,曹植引用豆和豆萁的关系,发出了相煎何太急的叹息,(手足之间为什么一定要相互迫害呢?) 而我们的孩子只是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对于此诗所处的背景他们是否理解?而我认为,只有了解其背景,才能真正领悟这首诗的意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改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七步诗》的背景,理解古诗所隐喻意思。 2.模仿作者声情并茂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设置悬念:来数数看,老师走了几步?

2.介绍诗名和作者:古代有个叫曹植的人,在这七步中作了一首古诗,就叫《七步诗》,他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他能在七步中就作出诗来呢? 二、引出背景故事。 1.师简单讲解:古代有个人叫曹植,他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妒忌曹植的才华,怕他长大之后会夺取自己的皇位,因而要设计陷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中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结果曹植就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_@我是分割线@_@2.那你们想听听《七步诗》说了些什么吗? 三、欣赏学习《七步诗》 1.欣赏《七步诗》课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哪句?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哪一句没听明白? 2.师进行朗诵。 3.师讲解古诗意思。 4.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中隐喻的内容,结合背景更好理解古诗。 四、朗诵七步诗。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念古诗。 2.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3.模仿曹植,七步之内朗诵古诗。 活动效果: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及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 3、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教学具及相关资料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习古诗之前,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仔细听:有哪些词语是形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的,就好比人的手和脚?(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手足兄弟) 2、如果兄弟之间产生不和,互相残害对方,该怎样用词语表达?(手足相残、同室操戈、兄弟反目) 3、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新词:煮豆燃萁。 要了解这个词语的来历,我们先从曹植的这首《七步诗》讲起(教师板书:七步诗) 4、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些相关信息,能简单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学生反馈信息: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出示课件:背景资料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得立为太子。曹操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 5、那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共同观赏《三国演义》第79 回的片段。(播放片断) 6、此时曹植的处境,你想到了哪个词——引导学生理解曹植处境之危机。(危险、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特别危急、迫在眉睫) 二、读通诗句。 1、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屏幕出示《七步诗》原文配曹植插图) 2、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读好后,可以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生自由练读。

曹植《七步诗》到底几句

曹植《七步诗》到底几句 导读:“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收录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魏晋时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诗》,跟许多成年人年少时所学的四句《七步诗》有所不同。日前,聂女士致电本报说:“我发现学校给孩子发的课外读物中,《七步诗》怎么变成了六句?” 六句《七步诗》弄懵小学生 琪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前能非常熟练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诗》,可是看到课本上写着六句,不由发出疑问:“怎么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六句”版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

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七步诗》教案讲解学习

《七步诗》教案

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教学设计 罗雄街道腊峰小学:李向辉教学目标 1、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2、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跨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回到遥远的三国去,去感受三国的历史和文化,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2)在三国,有一位诗人写过一首诗,至今还流传着,世人皆能吟诵,同学们也不例外,这首诗叫做(同学一起回答)。 出示课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七步诗》 2、检查预习,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关于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这首诗是曹植在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写出来的,假如你是曹植,你会怎么说?(学生举手发言,教师予以点拔)。 (3)让我们时光倒流,一起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播放影片) 课件出示:看到此情此景,你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这首是诗是曹植在他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完成的,如果他不能写出这首诗,他就有性命之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 煮豆 //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结合,教师着重指导停顿的地方。 (3)指导理解诗意: (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注意课文中注释的地方) (4)学生自主理解,教师点名回答。 (5)教师课件出示诗意,加深学生的理解。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6)提问:什么是“豆”?什么是“萁”?(豆类植物脱落下剩下的茎)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后把“豆”和“萁”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豆”和“萁”是什么关系呢?(同根生) (7)了解了豆和萁的关系后,大家能猜出谁是“豆”?谁是“萁”吗? (引导学生说出豆是曹植,萁是曹丕后,把“曹植”和“曹丕”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4、理解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 (1)我们能读懂、理解诗句,我们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一起去感觉诗人的内心世界。 (2)再读一遍诗句,找一找,看一看通过哪一个字,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把找到的字圈起来,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标注在旁边。 (3)根据学生的回答着重讲解“泣”和“煎”。 ①谁在哭泣?(曹植)男儿有泪不轻弹,曹植为什么哭泣?(学生自由回 答) ②从“煎”你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4)当时曹丕是怎样对曹植步步紧逼,我们一起看视频。(播放视频) 5、扩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你会像曹丕那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学吗?为什么?你觉得兄弟之间,亲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2)当我们看到兄弟不合,甚至骨肉相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劝他们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这首诗同学们都会读了,那么你们会唱吗?最后,我们一起来学着唱一唱,好不好? (播放音乐) 5、作业。

七步诗

《七步诗》教学设计 王文礼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学习本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帮老师解决老师一点小问题,好么? 问:你知道哪个词语是形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的,就好比人的手和脚?请告诉我。(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手足兄弟)那如果兄弟之间产生不和,互相残害对方,又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呢?(手足相残、同室操戈、兄弟反目)嗯,谢谢同学们的慷慨相助!为回报诸位同学,老师今天教给大家一个新的词语——煮豆燃萁。(学生跟读2遍)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新词的来历呢?(有可能知道,有可能不知道,但都可往下转。)为全面理解这个新词,我们先从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七步诗》讲起。(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叫七步诗呢?这首古诗隐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学习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师: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课前搜集到的曹植的资料和写诗的背景。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老师把曹植的简介和作诗的背景总结一下。(看幻灯片2)指名读一下! 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曹植当时的处境真是——危险、危急、生死攸关、……

《七步诗》教案

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教学设计 罗雄街道腊峰小学:李向辉 教学目标 1、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2、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跨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回到遥远的三国去,去感受三国 的历史和文化,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2)在三国,有一位诗人写过一首诗,至今还流传着,世人皆能吟诵,同学们也不例外,这首诗叫做(同学一起回答)。 出示课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七步诗》 2、检查预习,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关于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2)这首诗是曹植在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写出来的,假如你是曹植,你会怎么说?(学生举手发言,教师予以点拔)。 (3)让我们时光倒流,一起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播放影片) 课件出示:看到此情此景,你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这首是诗是曹植在他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完成的,如果他不能写出这首诗,他就有性命之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结合,教师着重指导停顿的地方。 (3)指导理解诗意: (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注意课文中注释的地方)

幼儿园古诗教案七步诗

幼儿园古诗教案七步诗 《七步诗》是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所著,这古诗有一定的背景,我们都知道,曹植引用豆和豆萁的关系,发出了相煎何太急的叹息,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古诗教案七步诗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古诗教案七步诗《七步诗》是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所著,这古诗有一定的背景,我们都知道,曹植引用豆和豆萁的关系,发出了相煎何太急的叹息,(手足之间为什么一定要相互迫害呢?) 而我们的孩子只是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对于此诗所处的背景他们是否理解?而我认为,只有了解其背景,才能真正领悟这首诗的意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改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七步诗》的背景,理解古诗所隐喻意思。 2.模仿作者声情并茂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设置悬念:来数数看,老师走了几步? 2.介绍诗名和作者:古代有个叫曹植的人,在这七步中作了一首

古诗,就叫《七步诗》,他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他能在七步中就作出诗来呢? 二、引出背景故事。 1.师简单讲解:古代有个人叫曹植,他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妒忌曹植的才华,怕他长大之后会夺取自己的皇位,因而要设计陷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中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结果曹植就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_@我是分割线@_@2.那你们想听听《七步诗》说了些什么吗? 三、欣赏学习《七步诗》 1.欣赏《七步诗》课件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哪句?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哪一句没听明白? 2.师进行朗诵。 3.师讲解古诗意思。 4.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中隐喻的内容,结合背景更好理解古诗。 四、朗诵七步诗。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念古诗。 2.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3.模仿曹植,七步之内朗诵古诗。 活动效果: 导入部分的老师走的七步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然后比较自然的讲述了七步诗的背景,孩子们如听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深深的被

七步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七步诗》教学设计 贺家坪镇白沙驿小学韩银红 教学目标: 1.掌握“羹”“釜”的形和义,“煎”的意义,有感情朗读本诗; 2.把握“豆”“萁”“根”的象征意义,温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理解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3.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人物心情,评价历史人物,并掌握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课内练习,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写作背景和字词注释,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理解“豆”、“萁”的比喻义,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三国的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成语,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成语“才高八斗”,生猜大意。师介绍该成语的出处, 引出课题及作者曹植。 2、简介作者。生先根据自己所知介绍,师再出示课件补充。 3、了解历史背景,体会人物心情。 二、初读全诗,读准字音 1、结合课文注音,生初读全诗,划出自己认读有困难的字音。 2、指名汇报。

3、课件出示,集体正音。(重点注意“羹”、“釜”) 4、再读全诗,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理解词义。 2、疏通句意。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句的寓意。(结合“豆”、“萁”的含 义,体会作者借物抒情,比喻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本诗你认为兄弟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2、遇到下列情景,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①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老人财产而大打出手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声: ②我们还想对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说一声: ③我们更想对那些企图分裂中国的西藏喇嘛们,说一声: 3、拓展阅读:现在流传的《七步诗》、周恩来《千古奇冤》、司马 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郭沫若《反七步诗》。 五、课堂小结 六、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豆釜中泣曹植本自同根生

教案 七步诗 获奖教案

六年级下册《七步诗》教学设计 执教者:周晓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3.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 1、出示:才高八斗 谁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并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指生说,齐读) 2、这个成语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 南朝山水派诗人谢灵运,才华横溢,很受当朝皇帝的赏识。一日,他醉酒后自夸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同学们,你们从他的话中知道什么? 这个才高八斗的人最初指的就是曹植,从谢灵运的称赞中,可见曹植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板书:曹植) 3、关于曹植,你还知道多少? 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板书:三国魏),曹操的儿子,从小才华出众,最受曹操的喜爱。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同胞兄弟。 4、那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做这首诗吗? 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遭到曹丕的嫉恨。待曹丕称帝后,担心曹植威胁他的皇位,就想迫害他。一日,他宣曹植入宫,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不得,便将他处死。曹植心知曹丕存心陷害,但又无法脱身,只得在七步之内泣声成诗,故名《七步诗》。(板书)曹植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古诗,对于学习古诗,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的妙招。谁来说一说呢?(熟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借助注释和图片理解诗意,运用工具书) 学习就是要常常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就运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三、熟读古诗 1、我们先一读为快。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划分好节奏,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生读 谁愿意来读一读? 谁想再来试一试?(轻重缓急处理得很好;抑扬顿挫,字正腔圆) 3、齐读(声音真动听,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理解诗意 1、诵其诗还要知其意。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图片试着领悟诗

《长歌行》教学设计

《长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诗歌,读出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小黑板,MP3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哪位同学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请同学样闭上眼睛,想想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美的存在?(从小草,小树叶,到桃花…)然而秋天的到来会带走许多美好东西,季节的交替我们无法阻挡。其实每个人都会从少年走向老年,那么在这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不留下遗憾呢?古诗《长歌行》里面提到了一点,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板书课题,读题,释题)二、感知诗意小学阶段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说说平时你是怎么学 习古诗的?(读通,释意,查找资料,根据古诗的内在联

系) 1、自学古诗(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 读懂诗意; 写下体会)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 2、这首诗中描绘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请大家从诗中圈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3、这一首诗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那么这首诗只是在展示这些吗?(看文中的插图,看着奔腾而去的流水,你们会想到什么?)它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的?又是怎么表达的?(出示小黑板,前后桌的同学互相讨论。)美好的东西虽然很快地消失了,可他们留给大地的是美,是生机与活力,它们没有辜负短暂的生命。人生也一样,只要我们珍惜时光,让一生活得有价值,到了白发苍苍时,我们就可以坦然地面对那句歌词,最美不过夕阳红。 三、指导朗读大家都体会得很好,那你们能否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把这首诗读好呢?(先听一段录音,细细品味,想想该怎么朗读?)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你想告诫谁,想对身边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 四、指导背诵 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得快; 抓住能引起联想的重点词语背得快,如可抓住“园中

曹植《七步诗》赏析,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植《七步诗》赏析,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qiáoǚ今安徽亳(b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juàn)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

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时曾有人称赞:天下的才共有十斗,曹植一人就占了七斗。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注释] 燃:烧。豆萁: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釜:古代用作烧煮食物的无脚锅。泣:哭。本:本来。同根生:豆子长在豆萁上,豆子和豆萁是一条根上出来的。煎:煎熬,用火烹烧,这里形容用权力逼迫。何:为什么。原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 《观沧海》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大自然的美景,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国古文化的思想感情。 1 、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并熟练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品读、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学会从动静、虚实、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诗歌。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一首《七步诗》,里有一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人是才华横溢的曹植。中国有句古话:“虎父无犬子”,曹植这么优秀,那么他的父亲,曹操,也定不是等闲之辈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植的父亲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看看他的文学才能如何呢? 2、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在政治上毁多誉少、备受非难。生前被政敌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后世被人指为“谋为篡逆”、“巨奸大滑”。后世也有为曹操抱不平的,于冠英、郭沫若都为此写过文章为他翻案。其实对于曹操的功与过、好与坏,我们不能单凭主观的思想去看待他。在这里呢,对于他的评价,我们就不去深究了,但是他是个伟大的文学家这是可以肯定的。 3、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是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首。它是创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踏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依然北上征伐乌桓。)这时,他已擒吕布、降张绣、灭袁绍、平高干、北征乌桓又一举获胜、正可以南扫孙权、刘备、实现统一、克成宏业,建不世之功勋、眼下铠甲未除、征尘未洗、便登上碣石山,面对大海,自然是踌躇满志,豪情勃发,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山水名篇、表现了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襟。 曹操的这首“观沧海”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清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此诗有“吞吐宇宙之气象”。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综论门品藻类》中说“古人山水之作,莫如康乐、宣城、盛唐王、孟、杜……诸公,搜抉寻奥,可谓至矣”。然总不如曹的“水何澹澹、山岛

《写诗歌》教案设计

《写诗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研读诗歌,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情感。 3.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在美的诗情和美的语言中沉潜,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习作讲评修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写作指导)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二、技法指导 1.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和意境美) 示例1: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同样写春天,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

示例2: 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使人进步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其一是将毛泽东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⑴试一试: 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写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 池塘的水, ,。 ⑵注意事项: “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 “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 “我象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象爱电脑游戏,那样爱你。” (选择意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的,和谐的。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像,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 2.充沛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例如: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 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