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建设地点

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位于马山潭与安远县鹤子初级中学区域(图4-3)。

2、建设内容

开展鹤子镇鹤子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整治河段总长3.6km,河宽90m,流域面积6万km2;建设生态护坡1km,沿河生态水保护绿面积3.5万m2。

(1)河道清淤整治工程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平整场地,畅通道路,对实地进行勘查,设计河道清淤的相关参数。清淤范围内河道多年未清淤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淤泥造成河床淤积较严重,边滩、中心滩较发育,减小了河道行洪能力,部分河段堵塞河道。河床的淤积抬高了河底高程,减小了河道过流断面面积,也不利于两岸内涝积水的排出。边滩及中心滩呈较发育状,局部边滩的过度发育形成了行洪卡口段。据调研和前期资料分析,河床冲积层主要由中粗砂层、圆砾层组成,中粗砂一般厚6m左右,圆砾层一般厚4m左右,下伏基岩为砂岩、砂砾岩,表层呈强风化状。

考虑到治理河道现状,为保障河道过流顺畅,治理范围内河道均应先开展清淤疏浚。本工程河道清淤疏浚以不改变治理河段的河道比

降及天然河道走势为原则。主要内容为:①清除河道淤积、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②对阻水边滩漫滩进行切滩,对阻水中心滩进行清除;③对卡口河道进行拓宽,以形成较顺直、流畅的过流主河槽;

④对已堵塞的右侧河道进行疏通,恢复其过流能力。

图4-3 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位置示意图(2)防洪护坡工程

防洪护坡工程实施步骤:

①对工程周边的水力参数进行计算,再相应的选择土工技术参数。

②采用土工格室护坡

选择适应性良好的外来土,再对外来土进行改良,使其能够更好的切合施工现场的原土,之后在施工现场划分出相应数量、规模

的土工格室,此时即可将外来土均匀摊铺在格室之内,同时用三维网将格室固定即可。其次在确认土工格室完全稳定之后,需要采用喷播育种技术进行播种,此举具有固坡的作用,具体表现如图1所示。

图4-4 土工格室护坡工艺示意图

关于国内河流污染及治理措施的综述

关于国内河流污染及治理措施的综述 一. 国内河流简介 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河川纵横,水网密布。据统计,全国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5万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50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79条,流域面积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河流18条。由于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差异,中国河流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南部多、西北部少。从东北到华南,中国的大江大河主要有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七大水系,每一水系的干流都分出无数个支流。 正是因为这数以万计的大小河流奔腾不息,才孕育了数千年华夏文明,滋养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然而,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却造成了河流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一首关于河流水体污染的民谣广为流传,它唱到:“50 年代淘米洗菜,60 年代洗衣灌溉,70 年代水质变坏,80 年代鱼虾绝代,90 年代不洗马桶盖”。 二主要河流污染现状、危害及原因 1.现状: 全国的主要河流普遍存在有机污染, 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的河流、河段有1/ 4 以上因污染而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灌溉用水(我国Ⅴ类水质标准) 要求;单就河段来说,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即劣于Ⅴ类)的河段约占10.6%,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受到污染(相当于Ⅳ、Ⅴ类)的河段约占46.5%。 以下是截止到2006年七大水系的污染情况: (1)长江水系:长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103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17%和7%。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长江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劣ⅴ类水主要发生在干支流主要城市近岸污染严重的水域。 (2)黄河水系: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4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0%、25%和25%。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3)珠江水系: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33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2%、15%和3%。珠江干流、支流总体水质均良好。

完整版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 (1) 1.3编制规范、依据 (1) 1.4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2) 1.5工程目标 (2) 1.6技术经济指标 (3) 第2章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评价 (5) 2.1**镇概况 (5) 2.2地形地貌 (5) 2.3水文地质 (5) 2.3.1 水文气象 (5) 2.3.2 工程地质 (8) 2.4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2.4.1 项目区现状 (15) 2.4.2 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6) 第3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7) 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 3.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8) 第4章工程规模、拆迁征地及施工条件论证 (20)

4.1工程规模及标准 (20) 4.2征地拆迁范围论证 (20) 4.3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及主要施工条件论证 (21) 第5章工程设计内容 (22) 5.1河道整治方案设计 (22) 5.1.1 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22) 5.1.2 堤岸工程 (28) 5.2河道生态清淤工程 (40) 5.2.1 河道清淤工程量 (41) 5.2.2 清淤实施方案说明 (42) 5.2.3 清淤施工 (42) 5.2.4底泥处置 (45) 5.2.5生活垃圾管理 (46) 5.3生态修复工程 (46) 5.3.1 构建思路 (46) 5.3.2 生态修复措施 (51) 5.4配套截污管道工程 (52) 第6章施工组织设计 (53) 6.1施工条件 (53) 6.1.1 水文、气象条件 (53) 6.1.2 交通条件 (53) 6.1.3 供水、供电条件 (53)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第一篇 为确保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顺利开展,切实改善和提高 水环境质量,根据《市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区域水 环境综合整治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和监督管理,采取坚决有 力措施,大力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有效治理非法开采建筑用砂、重点 建设项目和矿山企业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保障人 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区域环境山清水秀,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目标任务 加强水污染行政执法,加大巡查力度,打击、查处非法采砂行为,取缔 及各流域非法采砂点,巩固治理成效。20**年重点治理,落实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各项内容,确保排放达标,并依法查处非法取土、采矿等行 为,确保20**年12月底前,恢复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生态良性循 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宜环境。 三、整治内容 1.严格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坚决取缔非法采矿行为。 2.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取缔违章建筑挤占河道、污染河流问题。 3、做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四、职责分工 局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责制订工作方案、组织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通报工作 情况、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相关科室、单位要在局

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各国土资源所:负责辖区内土地巡查和矿山督查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办公室:负责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和协调工作。 用地科:负责建设项目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督促项目业主按规划设计要求科学合理组织施工,防止因项目建设造成地表大面积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 地环科:负责矿山植被恢复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按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做好矿山植被恢复。 监察科(监察大队):负责土地、矿产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重点查处水流域范围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 矿管科:负责矿山监管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开采,防止滥采乱挖现象。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负责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环科,负责专项整治日常联系工作。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相关科室、单位要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加大舆论宣传。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重大法制宣传节日,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树立全民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意识。 3.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健立市、乡(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争取把违法行为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二是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三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通过积极参加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通过对南桥新城水系的生态治理,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标准,改善了区 域小气候及人生活的环境,促进周边土地的升值,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促进南 桥新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河道南桥生态治理经济效益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 for Urban River ecologicalManagement YANG Jie, (Hebe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Branch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63) Abstract: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surrounding river systems of the Nanqiao new city,improvingthe ability of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tandards in the regions,which also improves regional climat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tourism, promot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land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qiao new city ,with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Keywords: urban river; Nanqiao; ecological management; economic benefits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是当下时代发展的 主要趋势。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建设美丽城市的需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上海市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缘,濒江临海,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上海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近年来, 上海市平原河道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人水争地,侵占河道;二是水质污染,生态 恶化;三是护岸硬化,生态退化。因此河道生态治理是加强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生 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国内对河道生态治理的研究[1~4]大多集中在生态治理的定义、功能的描述,或是过分关注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本身,而往往忽视了河道生态治理 的经济效益[5]研究。本文结合上海市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与大家一起探讨城市 河道生态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区域概况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6]规划范围为北至大叶公路,东至浦星公路,南至 G1501,西至南沙港和沪杭公路,总面积71.3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75万人。 新城的空间结构为“一核联四片、一环串两带”,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 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南桥新城区域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其水系规划主要水系 格局为“三纵横一网十二湖”。金汇港、南竹港、南横泾“三纵”和浦南运河“一横” 四条干河贯穿新城城区;“一网”为规划支河呈现纵横交织的自然河网生态布局;“十二湖”是南桥新城的生态核心和城市景观区的集中体现,其中“上海之鱼”水系 对提升新城景观水平、打造新城核心公共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故河道的生态治理 垫定了南桥新城以“低碳·生态,智慧·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的基石,以此提升南桥新城的等级和综合实力。 2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目标及程序 2.1 河道生态治理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尊重自然的原则是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在对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并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净能力。新城水系生态治理设计满足 生物的生存需要并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同时尽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doc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我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区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水系纵横。 其中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6条,三级河道233条,四级河道1330条,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平面水网。 这些河网对于我市的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水运交通、水环境改善、生态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保障。 一、我市水环境现状及成因: 根据xx市水环境监测计划,市水利局于XXXX年3月对我市一级河道进行了水质监测,本次共监测一级河道4条,共布设监测断面5处。 以监测数据分析,5处断面综合评价均为劣v类的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溶解氧等,此4条河道劣v 类水质已持续半年之久(XXXX年4季度也均为劣v类水质)。 骨干河道如此,而级次较低的河道水环境更为恶劣,水生植物蔓长,垃圾乱堆,黑、臭、脏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多年来,由于水环境整治的投入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相脱节,导致治污严重滞后。

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城镇还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特别是企业存在偷排与超标排放,形成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 这也是造成部分地区水污染,水体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其残留物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经流也进入了水体,造成了大量面源污染。 农村畜禽集中饲养和居民水冲式卫生器具的使用,直接将污水污物排入河中,更增加了水体污染的负荷。 二、水污染的直接影响: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 LOca工业企业利用了被污染的水,不但增大设备腐蚀度,而且影响到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 水污染已成为众多工业企业效益不高,产品质量不好的重要因素。 水体污染影响农业生产,降低品质、产量。 XXXX年先锋镇夏种引灌了镇区内河污水,发生1500余亩水稻“僵苗”事件。 据粗略统计,损失近400万元。 同年,二甲、姜灶等镇农田也有不同程度的灾害。 水体污染影响人畜饮水安全。 由于水污染,全市尚有28.4万人饮水不能达标。 近几年来,以内河作为取水水源的水厂已关闭了8家,仅存2家

关于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

关于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 针对我区X支流等流域长期以来因农业畜禽养殖污染、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未收集处理,以及企业生产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流域水环境严重污染问题,根据X市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要求和《X市城X区关于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河办〔X〕5号)的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重点对X支流、X溪、X洋溪、X等流域采取外源控制与内源治理并举的方式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上述流域污染和黑臭水体问题,切实改善流域水环境,于7月底前基本完成上述流域水环境整治任务。 二、整治内容 X支流等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全面抓好流域河道清理。结合水利行洪要求,从源头进行全面的整治,组织对河道全面清理,对流域淤泥进行彻底清理整治,改善水体现状。 牵头单位:区水利局、环保局 责任单位:X镇、X镇、X街道

(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尽快制定并实施农业生产有关改善施肥和农药播撒方法等管理措施,以解决肥料和农药对河道的污染问题。 牵头单位:区农林局 责任单位:X镇、X镇、X街道 (三)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对X星村、X村、X星工业园区等三个工业小区工业污水废水进行截污纳管,采取污水集中收集经泵站提升接入X路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切断污水直排河道源头。 牵头单位:X开发区 责任单位:X镇、X开发区 (四)抓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对流域周边生活污水无法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农村,采取分散式集中收集一体化生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加快推进4个试点村、2个美丽乡村(X镇X村、X镇香坂村)和X镇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工作进度,剩余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捆绑成一个PPP项目工程包统一组织实施,其中对流域水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要先启动先实施。在PPP项目工程包未实施之前,由X镇、X镇、X街道按流域属地原则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整治,有效控制污染源。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休宁县流口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流口镇人民政府 1.3 编制规范、依据 (一)相关规划: (1)《休宁县流口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 (2)《安徽省休宁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2009.5 (二)设计标准及规范: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科委、建设部2001年)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14)《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6)建设部颁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三)基本设计资料 (1)《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防洪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本)》2003.11 1.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休宁县流口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流口镇规划区范围内率水河段河道整治共约13.17km,生态清淤50.56万m3,生态修复工程318810m2,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截污管道长度5.697km。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对项目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初步实施计划,测算工程投资,并进行工程效益分析,最终提出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 1.5 工程目标 (1)对河道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保障水质,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范围内污水收入污水管网,通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可减少此区域污水排入率水河,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进而改善入新安江的水质。 (3)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型环保城市,促进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 (4)由于河道淤积导致泄洪和供水水质恶化,环境恶化,使得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摘要穿越城市的河道过水面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日益萎缩,使得愈发凸显水质污染问题。针对城市河道的传统治理通常对顺直河道沿线、人工渠化,护岸硬化等措施采取,因为对排涝、行洪、航运以及灌溉等功能性要求过分强调,从而使得河道形式单一,退化丧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河道在对具备基本功能外,尚需对自净水体、改善环境以及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与历史等功能具备。本文就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生态治理 引文 随着人水和谐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治理思路逐步转向优美、舒适、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在满足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前提下,遵循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通过河流的环境修复与整治,恢复河流天然特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分析 1.1 行洪能力欠缺 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河流空间被不断挤占,河道淤积严重,过流断面日益萎缩。此外,城市居住人口的剧增,致使城市化水文效应逐渐凸显,硬化的下垫面造成城市水文过程改变,排泄至河道的雨洪量增加,地表汇流历程大幅延长,从而导致城市河道防洪标准降低。 1.2 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污染严重 多数城市河道作为城镇周边地表径流的汇集区域,地表径流将携带地面污染物汇入河道。同时,部分生产与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甚至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水体流动性减弱,随流输运与扩散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加重,水体自净功能降低。 1.3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沉积与水质恶化,水体含氧量骤减,水生动植物种群迅速减少。同时,渠化的河道阻隔了水体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河岸湿地面积萎缩,最终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1]。 2 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 2.1 基本内涵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邕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邕江是过境河流郁江在南宁市的一段,穿越南宁市城区中心,为南宁市最大河流。邕江河段全长134km,流域面积6120km2,是南宁市城市及工农业的主要水源,也是通向区内外的航运干线。 一、明确问题 邕江水域具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灌溉、航运、渔业、娱乐和纳污等功能。随着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经济发展比较快,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不断增加。除市区固定用水人口80万、非农业用水人口74万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因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成为邕江南宁段的首要功能。此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水量会越来越多,纳污也成为邕江的重要功能。如何协调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是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确定规划目标与水域功能区划分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邕江的多种水体功能的达到。为此,首先需要进行水体功能的划分。根据水域功能区划的依据、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邕江水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将邕江水域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心圩江以上流域为Ⅱ类,心圩江至二坑为Ⅱ-Ⅲ类,大坑至青秀山风景区为Ⅲ类,青秀山至莲花为Ⅱ-Ⅲ类,莲花至六景为Ⅲ类,邕江各支流、心圩江、竹排冲为Ⅲ-Ⅳ类,大坑、二坑、水塘江为Ⅳ-V类,良风江为Ⅲ类,八尺江Ⅲ-Ⅳ类。控制各河段水质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规划的具体目标。 三、确定规划方法 1. 混合区划分 规划中常用的混合区标准有两类,一类是面积控制标准,另一类是距离控制标准,后者应用较广泛。距离控制标准允许排污口下游若干距离内水质超标,允许距离的长短,视河段的功能和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而定。邕江混合区的划分采用距离控制标准。以竹排冲河段为例,由于数十公里范围内无集中供水水源吸水口,排污口下游2000米处的岸边污染物最大浓度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即可满足要求。 2. 水质模型与水质指标的确定

浅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

浅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 发表时间:2017-03-29T15:25:03.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6期作者:黄子鸣[导读] 随着城市发展,过去的河道因为城市建设而被占用,城市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水环境由于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城市河道的水环境质量令人担忧。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深圳分院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并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而随着城市发展,过去的河道因为城市建设而被占用,城市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水环境由于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城市河道的水环境质量令人担忧。现状城市河道由于失去了传统的灌溉功能,对河道治理更多的时候主要考虑防洪排涝,河道治理的方式很多时候采取了截弯取值、 人工硬化河道等措施,这样很容易造成河道形式单一,河道生态功能退化。而城市河道本身就具有一些的特定的功能,比如净化水体、改善环境、调节小范围内气候环境等,因此在对河道整治时,应当考虑对河道做生态保护。水是生命之源,弯弯曲曲而又不失灵动的河道是城市的灵魂,随着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不断深入,城市河道的治理方式也在逐渐向舒适休闲的治理方式转变,河道的治理也越来越注重河道的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因此,本文主要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保护 一、当前河道存在的问题 1、行洪能力比较弱 在当前社会,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河流的空间不断的被挤压,河流的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少,河流的淤积情况普遍严重。同时,城市中涌进的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多,城市地面硬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使得汇集到河道的雨洪量也要比之前增多,增加了河道行洪压力。按照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城市河道被硬化,硬化的河道阻隔了河水与地下水体之间的联通互换通道,增加了河道调节洪水的难度,随之导致的结果将是城市的河道整体行洪能力要比之前弱很多。 2、水质问题堪忧 现状城市河道水质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地表的污染物随着水流被带入了河道当中,污染了河道原有水质,且污染程度大于河道自净能力,使得水质向着恶向循环方向发展。此外,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生活污水与工业生产废水在没有通过质量的检测的情况下就进行排放,使河道的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管理及设施不够完善,还有另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不是很强。 3、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政策。但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相对城市河道这一块内容来说,虽然我国的生态环境政策有一定的成效,但整体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过度硬化,增加了河道水体与土壤及地下水之间交换的难度,减少了河道生物生存的空间,使得相关生物链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河道自净能力降低,河道水体及环境恶化。在该种河道环境发展中,如何才能做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是必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的原则 河道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来为城市水系统打造一定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水流通道。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控制污染与水体自身修复相结合的措施,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河道生态的良性循环。在河道治理与修复过程中是需要牢牢的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自我修复原则 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很大一部分将受到河道内水量的影响,充足的水量不仅是满足河道生物生存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保证河道水与空气、地下水等的自由交换,提高河道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保证河道日常的储水功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河道治理与修复过程中采取的治理措施也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为河流周边的生物提供相关的生存环境,保证河道生态的多样性。 2、修复河道 当前城市中河道的功能主要是排洪、环保等,这样河道在治理与修复过程中应当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入手,保障河道排洪能力,并提高河道亲水性等,进而体现河道的最大效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生物多样性 河道水下、陆上空间与生物的多样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生物多样性越强,在一定的程度上会使河道的整体价值越高。因此,对河道进行修复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河道面积进行局部扩大、水下部分砌筑鱼巢、对于一些绿化的通道进行维护等措施来增加河道生物的生存空间,保证河道生态的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植物在选择方面应当选择与当地环境相符合的植物。 4、景观文化设计 城市河道生态在治理与修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规划,要符合城市的规划发展。河道在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发展的文化,建立最佳的河道湿地。比如在一些城市的河道两岸可以构建符合当地文化的绿色长廊等人文景观,打造相关的绿色空间,还可以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策略 河道在治理与修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湿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水中溶氧量也在不断的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河道生态的治理与环境的修复采取一定的措施。 1、修复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在调节小部分的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湿地被城市建设所占用,使得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使水体在净化空气、改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能力也在下降,为了改变该种情况就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在环境修复过程中应当注重修复人工湿地,比如建设湿地公园等。 2、实施人工增氧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正式版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我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区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水系纵横。其中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6条,三级河道233条,四级河道1330条,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平面水网。这些河网对于我市的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水运交通、水环境改善、生态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我市水环境现状及成因: 根据xx市水环境监测计划,市水利局于XX年3月对我市一级河道进行了水质监

测,本次共监测一级河道4条,共布设监测断面5处。以监测数据分析,5处断面综合评价均为劣v类的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溶解氧等,此4条河道劣v类水质已持续半年之久(XX年4季度也均为劣v类水质)。骨干河道如此,而级次较低的河道水环境更为恶劣,水生植物蔓长,垃圾乱堆,黑、臭、脏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多年来,由于水环境整治的投入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相脱节,导致治污严重滞后。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城镇还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特

乡镇2015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2015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某镇2015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一年。我镇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战略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让水蓄起来、连起来、流起来、清起来、美起来”的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凝聚合力,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实现治水工作的新跨越。现就我镇治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2013年治水基本情况 (一)制度建设情况 为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进我镇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今年8月份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全体班子人员为成员的河道综合整治和推行“河长制”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万全镇河道推进“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和《万全镇水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镇落实保洁管理队伍有25人,分9个片区常年负责河道保洁工作,确保了河道管理的长期成效,也体现了镇委、镇政府治水的决心。 (二)河道治理情况 一是完成了章桥一、二等7条生态河道工程,护岸线长公里,已被省水利厅列为示范工程。 二是在上半年完成10个滨水公园建设的基础上,下半年又启动了10个滨水公园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做招标预算中,估计下周进入投标。 三是推进全国中小河流整治工程。郑楼、宋桥片项目区全长公里,已于10月中旬开工。宋埠、榆洋片项目区全长公里,目前项目正在报批、招投标阶段,有关政策处理正在实施。 四是两河整治工程,涉及到15条河(包括7条任务河),总长度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 五是8月份启动了生产废水排入内河的零星企业入园工作。至2013年底全面取缔了无证无照违法排污企业(加工户),限期关停规模小、分布散、偷排乱排污染企业,以压缩污染企业总量。 六是打造浙南美丽水乡示范段——104国道两侧16条河道整治工程。从9月底开始对16条河道的大部分整治点进行了美化和拆除的工作安排:34处明显违章建筑进行拆除;15处违章点保留美化;15处垃圾堆放区已进行清理。西活河、潘楼叶河、倪垟河、三房河等4条河道的整治是根椐平阳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设计方案,采取两侧护岸、游步道和亲水平台等措施,西活河工程整治己完工,其他3条进入施工, 总投资260万元。农场一河、农场二河正在进行垃圾清理和绿化护岸工作。下桥河、后巷河、郑宋河、下宋直河、下宋河等5条河道整治,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整治工程郑楼、宋桥片项目区,计划年底完成。章桥二河、章桥一河、孙楼河、下宋河-1、陈交大河、孙楼河、四耕区河-2等5条河道已整治完毕。 七是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和河道网箱养殖整治专项行动。己拆除畜禽养殖面积7855平方米,关闭27户(生猪1862头、家禽37050羽),拆除平瑞塘河、平宋塘河、104国道两侧可视范围内河道水产养殖网箱、“生死门”900多个。 (三)污水处理和截污纳管情况 2012年8个村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已全面建设竣工并通过验收。2013年8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横湖、湖蛟桥等6个村工程已基本进入尾声,下步准备组织验收,还有山头外、吴岙两个村已开工建设。2012年以来通过对企业截污纳管情况的排查,现已经完成对标准厂房、家具园区、雪之梦、礼品园区的排查、整治,全部接入市政管道。同时万全镇经一路污水主干管及泵站工程中黄垟至宋桥施工段已于12月初开工建设;宋桥片区污水支管网工程中宋桥村和章桥村支管网施工段已于11月开工建设;万全机械园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随着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大力度开发 越来越完善。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成 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城市中的河道和环境与城市 居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 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快速下降。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保护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才有 了今天的规模。城市中的河道不仅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治理城 市中的洪涝灾害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城市 中的河道治理和环境保护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点,是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水资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城市中的河道治理和环 境保护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式,对城市河道的治理需要在满足基本的防洪排 涝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河道的美化,维护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发展。本文以马 家沟河道为例,着重阐述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 1城市河道的现状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城市中的水 体污染严重、河道淤积以及生态环境失衡,很多地区的河道较浅,河道生态系统 较为脆弱,很容易遭到破坏。我国城市建筑不断发展,对于河道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河道系统被严重破坏,而且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污水被大量排到城市 河道中,导致城市中的河道系统遭受到很大的破坏。还有一些人工开凿的河道和 水利工程给河道造成很大的压力,河道发生严重的淤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如果对河道的治理工作不到位,会导致河道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 (图一) 2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工程简介 1996~2004年,江光焘市长组织设计了马家沟城区段综合治理,使马家沟城 区段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0~2012年,实施了马家沟郊区段工农水库至三 合屯的景观综合治理。其中由于城区段改造时间已经比较久远,河道设施老化现 象严重,并且不满足现代城市居民使用需要。因此,建委于2014对于马家沟城 区段进行一期的提档升级段建设(南起文道街——北至宣化桥),并且最终通过 各方的不懈努力,于2015年最终完成了任务,并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社会反响。(图一) 2.1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排入是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方式,而对 于排入河道污水的监测疏松是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最主要现象,因 此为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处理 效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途径。在污水排入城市河道之前要对污水中的富营

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主要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流域市控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辖区内河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沿江、沿渠生活污水、垃圾得到妥善处理,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沟渠、溪流整治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彻底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任务 (一)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下达的重点流域整治任务。各有关单位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的意见》,按照《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和《“十二五”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的有关要求,推进饮用水源保护、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重难点工作。各街道、各有关单位要开展重点流域整治工作“回头看”,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进行逐条梳理,分析原因,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进一步理顺饮用水源保护与管理职责,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继续配合市政府对南高干渠改造工作,两岸配套建设隔离护墙。日常监管中,由区环保局牵头,各职能部门继续各司其职,严于监管。区农林水局与市水利局配合进行河道整治;区行政执法局对南高干渠进行监管,及时拆除与

水利设施无关的设备;相关街道对南高干渠两侧卫生进行保洁,禁止下渠洗衣、游泳等与饮用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区环保局对南高渠进行巡查,拆除可能影响环境的工业污染源,每两个月对饮用水源进行1次水质监测。 (三)进一步加强养殖业污染整治。目前我区的畜禽养殖场已全部清理完毕,各街道要加强巡查,如有违规养殖,发现一起要坚决拆除一起,并将具体情况及时上报区环保局。 (四)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 20**年区污水管网建设项目计划: 1.站前大道(段) 站前大道(段)工程起点位于站前大桥,终点位于南环路,总长约 3.76公里,道路宽60米,建设内容为配套管网建设,计划建设总长度约7公里,计划总投资约450万元,计划于20**年12月开工,预计20**年6月竣工。 2.七支路工程 七支路工程起于,终止街道乌石社区老人活动中心,道路全长779.26米,建设内容为配套管网建设,计划建设总长度约1公里,计划总投资约120万元,年7月开工,预计20**年10月竣工。 3.东环城河截污管道清淤 对东环城河截污管道进行清淤,计划清淤200立方米,项目计划投资10万元,20**年8月开工,预计20**年12月完工。 4.南环城河截污管道清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