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推荐书籍

犯罪心理学推荐书籍
犯罪心理学推荐书籍

犯罪心理学推荐书籍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联。小编整理的犯罪心理学推荐书籍,喜欢的赶紧来看下吧!

杨威主编《罪犯心理学》是为司法警官院校的本、专科学生学习罪犯心理学知识而编写的一本应用性教材。

梅传强主编。本书是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自XX 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广受赞誉。本次新版,汇集了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作者,思想敏锐,知识体系完整。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观、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而出现的各种差异,反映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财产犯罪、暴力犯罪、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此外,还在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矫正等方面都有精辟的阐述。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法学类本科生、专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司法实际部门的工作者研究和学习使用。

李玫瑾著。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研究,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涉猎课题还有: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有组织犯罪心理研究,城市犯罪与综合治理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犯罪高危人群研究等。

(美)巴特尔等著,杨波,李林等译。本书是一本从心理

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书中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本书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美)特维著,李玫瑾等译。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的同时,能十分清晰和形象地对这种方法加以介绍。此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刑事物证、行为证据和犯罪心理画像之间联系的牢固基础。

本书的内容共有28章,分别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还有如何从犯罪现场、证据、伤害形态、被害人、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人特征等角度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对一些常见案件类型如杀人、变态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心理画像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还专设一章用于论述“心理画像作为一门职业”所

需要的严谨态度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审慎和严肃的态度。

作者: 罗伯 K 雷勒斯 / 汤姆沙其曼。心理画像技术是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犯罪人在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质痕迹,既使是被假装、被破坏、用现代刑侦手段毫无认定价值的,甚至是似乎毫不起眼的细节,去寻找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描绘犯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等方面的特征,描绘犯罪人的家庭环境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以及人际关系、个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特征的一种新的刑侦技术手段。

罗伯 K 雷勒斯,以前为美国军方工作,后进入FBI,第一个把心理分析运用到捕获罪犯上,BAU前身主管,CM里有很多作者的影子,有些直接是作者经历的复制。

犯罪心理学教案(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教案(罗大华) 第一章导论 (3)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3)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4) 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4)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5)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 (6) 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二节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6)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6)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7) 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7) 第五章犯罪动机 (7)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7) 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8)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8) 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8) 第六章人格与犯罪 (8) 第一节人格概述 (8) 第二节犯罪人格 (9) 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 (9)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9) 第二节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10) 第三节特殊人群犯罪心理分析 (10) 第四节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 (10) 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11) 第一节财产犯罪心理 (11) 第二节暴力犯罪心理 (11) 第三节性犯罪心理 (11) 第九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下) (12) 第一节邪教犯罪心理 (12) 第二节毒品犯罪心理 (12) 第三节计算机犯罪心理 (12) 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 (13) 第一节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13) 第二节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 (13) 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13) 第十一章群体犯罪心理 (14) 第一节概述 (14)

30本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

30本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 很多学习心理学的人特别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这里推荐30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供大家学习参考。 1、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系列 (美)巴特尔等著,杨波,李林等译/2009年02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本书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书中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本书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2、犯罪心理学 梅传强主编/2010年07月/法律出版社 本书是本书是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自2003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广受赞誉。本次新版,汇集了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作者,思想敏锐,知识体系完整。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观、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而出现的各种差异,反映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此外,还在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矫正等方面都有精辟的阐述。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法学类本科生、专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司法实际部门的工作者研究和学习使用。 3、犯罪心理学(第五版) 罗大华主编/2007年07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本书是经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于1997年出版后,各政法院校和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广大读者也对本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根据读者的意见,我们于1999年和2003年两次作了部分修订。由于近年来社会犯罪类型和与犯罪作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也由于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亟待对原有的教材做一些补充和修正,我们于近日再次对《犯罪心理学》教材作了修订,出版了2007年修订本。借修订本出版之机,我们也同时改正了原教材中由于校对不细和撰写疏漏所造成的一些瑕疵。 原教材为16章,为了较深入地研究刑罚惩罚的社会心理效应和对治理犯罪的功效,新增设了一章“刑罚心理”;同时,将“罪犯心理矫治”纳入犯罪心理学的视野,作为特殊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4、犯罪心理学 熊云武编著/2007年0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是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的相关问题,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环境与犯罪、人格与犯罪、犯罪动机、犯罪心理情境、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预防、犯罪心理矫正等内容,具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特点。本书所选取的案例,其素材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 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

犯罪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题 1、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不包括(B、错误的法律意识) A、反社会意识 B、错误的法律意识 C、犯罪动机 D、不良兴趣 2、犯罪心理结构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具有( A.普遍性) A、普遍性 B、整体性 C、开放性 D、隐密性 3、犯罪人动机冲突中双趋冲突主要不包括(D、趋避冲突) A、良知冲突 B、角色冲突 C、利益冲突 D、趋避冲突 4、智能犯罪是一切依靠(A、智力)而实施犯罪的行为。 A、智力 B、人格 C、气质 D、情绪 5、暴力犯罪关于攻击行为的重要理论不包括( D、潜意识理论 ) A、本能论 B、追求完美论 C、挫折-攻击论 D、潜意识理论 6、惯犯、累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属于(C、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 A、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B、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C、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 D、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7、群体犯罪的心理特点不包括(B、习惯性) A、互补性 B、习惯性 C、倾向性 D、强制性 8、关于生理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属于生理因素) A、它对犯罪心理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B、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无关 C、它不包括神经类型因素 D、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属于生理因素9、犯罪人认为因被害人存在着过错和责任而对其实施攻击行为是正当的,他所使用的防御 机制是(A、合理化作用) A、合理化作用 B、投射作用 C、认同作用 D、转移作用 10、以智力为标准划分的犯罪类型是(B、诈骗型犯罪) A、常态心理犯罪 B、诈骗型犯罪 C、愚昧型犯罪 D、贪污受贿型犯罪 11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始祖的是(C 埃宾)。 A 柏拉图 B 龙勃罗梭 C 埃宾 D 汉斯格罗斯 12“天生犯罪人”理论是谁提出的(A 龙勃罗梭)。 A 龙勃罗梭 B 柏拉图 C 埃宾 D 汉斯格罗斯 13、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把犯罪动机划分为(B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A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 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 侵财型犯罪动机和报复型犯罪动机 14、神经过度强,平衡而不灵活,属于何种气质(C 粘液质)。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5影响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中,(A 不正当的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基础。 A 不正当的需要 B 犯罪目标 C 不良的个性 D 社会环境

中学心理阅览室推荐书目

中学心理阅览室推荐书目 序号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书号定价 1 心理普识类心理学与生活(中文版)(第16版)菲利普·津巴多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1511130 2 88.00 2 心理普识类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罗伯特.巴隆机械工业出版社9787111353201 65.00 3 心理普识类心理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邢群麟华文出版社9787507528817 29.80 4 心理普识类图解心理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王美绪南海出版公司9787544240154 29.80 5 心理普识类走向歧途的心灵:犯罪心理学张明科学出版社9787030123718 19.80 6 心理普识类象与骑象人海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787300092485 45.00 7 心理普识类梦的解析(彩色图解版)弗洛伊德中央编译出版社9787802116979 48.00 8 心理普识类心理学是什么崔丽娟北京大学出版社9787301052662 24.00 9 心理普识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5版)罗杰·霍克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15233707 28.00 10 心理普识类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经典版)斯莱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787300120737 39.80 11 心理普识类心理学与我们费尔德曼黄希庭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15187666 58.00 12 心理普识类心理学史(第4版)戴维·霍瑟萨尔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15249982 88.00 13 心理普识类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唐纳德·麦克伯尼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2E+12 18.00 14 青春期心理理解孩子的成长(第4版) 史密斯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15138811 68.00 15 青春期心理危机中的青少年麦克沃特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15205186 55.00 16 青春期心理嗨!青春期(炫图版)/9-16岁男孩女孩专属读本格林伍德考克斯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0300284 28.00 17 青春期心理自尊女孩手册:培养快乐自信女孩的100个建议哈特利布鲁尔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0266221 22.00 18 青春期心理自尊男孩手册:培养快乐自信男孩的100个建议哈特利布鲁尔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0266214 22.00 19 青春期心理身体的秘密:青春期女孩使用手册(女生卷)麦德拉斯中国妇女出版社9787802037694 25.00 20 青春期心理身体的秘密:青春期男孩使用手册(男生卷)麦德拉斯中国妇女出版社9787802037670 25.00 21 青春期心理青春期性教育教师实用手册闵乐夫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9787562149361 30.00 22 青春期心理青春期心理手册科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787300114415 49.80 23 青春期心理如何说,青春期孩子才肯听吉尔特勒中央编译出版社9787511704740 25.00 24 青春期心理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第7版)斯滕伯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9787806819913 68.00 25 青春期心理危险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了西尔韦纳斯·斯道凤凰出版社9787550602601 28.00 26 青春期心理男生女生(教师用书)(人大附中校本教材)刘彭芝王珉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787300124681 38.00 27 青春期心理男生女生(学生用书)(人大附中校本教材)刘彭芝王珉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787300124698 38.00

犯罪心理学重点

第一套题 1.天生犯罪人论的提出者:龙勃罗梭 2.性犯罪的一般特点: (一)性犯罪人的重复犯罪率较高 (二)性犯罪人的文化程度较低、智力较低 (三)性犯罪人多为青少年 (四)女性性犯罪突出 (五)作案人员广泛,作案手段多样 (六)性犯罪人的心理类型: ①正常型; ②性变态者; ③心理变态者; ④性变态兼心理变态 3.犯罪心理结构的变化发展是什么: (一)潜在形态:当个体不良心理因素不断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犯罪意向 (二)恶变形态:犯罪动机的产生、调整和外化行为 (三)衰落形态:实施犯罪行为后的松弛、乏力状态 4.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①认识方面。诈骗者的认识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思维敏捷,反应快,善于想象和联想。

②个性方面。诈骗者给人的外部印象是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等。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模仿能力较强。 ③情绪、意志和习惯方面。诈骗犯罪人的情绪色彩不明显,也没有强烈的情绪表现,作案过程中意志努力也不明显。 5.封建迷信犯罪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①错误的认知:崇尚鬼神,迷信色彩浓厚 ②狂热的情绪、情感:虔诚,畏惧,痴迷 ③坚定的犯罪意志 ④荒谬的动机 ⑤异常的人格特征:否认原来的自我 6.情绪型犯罪是指什么: 情绪型犯罪,又称情感型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呈现出强烈的情绪性因素,由不良的情绪性动机引起的犯罪行为。 7.犯罪心理学研究人的多维视角包括哪些: ①人的物质属性 ②人的生物属性 ③人的思想属性 ④人的社会属性 8.人格障碍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①就作案动机而言,人格变态者多受偶然性动机、情感冲动驱使,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作案情节离奇怪诞,难以用常理解释 ②从作案目的看,人格变态者作案目的不明显

法学研究生学习推荐阅读书目

法学类推荐书目 一、民商法学类 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周枏:《罗马法原论》(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4、王利明:《民法总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5、王利明:《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王利明:《民法典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谢怀拭:《外国民商法精要》(增补版)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9、【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莱塞:《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0、《拿破仑民法典》商务印书馆 11、王利明:《物权法论》(修订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王轶:《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科宾:《科宾论合同》(上、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5、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任先行、周林彬:《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张新宝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二、知识产权法类 1、【美】威廉·兰德斯、理查德·波斯纳:《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匈】菲彻尔:《版权法与因特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4、彭学龙:《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第2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6、孔祥俊:《商标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和判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曹新明《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李琛《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刑法学类 (刑法哲学部分) 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美]胡萨克:《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 4、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 6、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犯罪心理学及常识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休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煌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尽管我国历史上早就有关于犯罪思想的探讨,其历史比欧洲早得多,内容也更为丰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本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我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著作,也有学者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缓慢地发展着。建国以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表少年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翻译出版和撰写出版了几十种犯罪心理学教材和专著,以及不计其数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从1979年的几所政法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几百所院校。犯罪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各门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82回复1楼2007-02-26 14:37举报| 我也说一句 小镇之月光 半推半倒9少年犯罪心理学第一讲(2003/9/25) 犯罪心理学范畴 狭义: 犯罪行为性质及心理历程 犯罪人之个人特质,环境与情境互动

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0402J1)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

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0402J1)考 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 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0402J1)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指导、经验 一、考试科目及招生人数: 招生院系拟招生总数拟接收推免人数备注说明社会学院29 13 社会学院各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招生专业:犯罪心理学(0402J1) 计划招生数研究方向 01 犯罪心理学 02 司法心理学 03 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 4 拟接收推免人数 2 考试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论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 ③766心理学综合④-无- 二、专业指导经验-学习方法: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三)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 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犯罪心理学》笔记 考试重点

犯罪行为导论 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1)狭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5种主要研究对象: 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 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 (二)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 (三)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 (四)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性质: 交叉性学科;边缘性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性学科 犯罪心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犯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真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缺点:研究者较被动;结论难以量化处理,准确分析;研究者的水平对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调查法 调查法: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3、测验法 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人心理特点的方法。 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 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 4、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 (选择)犯罪心理学的历史: 角度:时间轴线/地区轴线 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近现代的犯罪心理学发展 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我国的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书籍

犯罪心理学书籍 一、专业教科书 1、《罪犯心理学》 杨威主编《罪犯心理学》是为司法警官院校的本、专科学生学习罪犯心理学知识而编写的一本应用性教材。 2、《犯罪心理学》 梅传强主编。本书是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自2003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广受赞誉。本次新版,汇集了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作者,思想敏锐,知识体系完整。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观、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而出现的各种差异,反映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此外,还在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矫正等方面都有精辟的阐述。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法学类本科生、专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司法实际部门的工作者研究和学习使用。

3、《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李玫瑾著。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研究,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涉猎课题还有: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有组织犯罪心理研究,城市犯罪与综合治理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犯罪高危人群研究等。 4、《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系列》 (美)巴特尔等著,杨波,李林等译。本书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书中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本书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5、《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美)特维著,李玫瑾等译。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的同

犯罪心理学笔记

犯罪心理学笔记 一、犯罪的时间特征 (一)抢劫、盗窃一般在18-24点较多,尤以20-24点最多 谋杀、受害一般在10-24点最多,占16%,晚8点-2点占45% 原因:(夜间犯罪) 1、夜间人们身心疲倦,自制力减退,容易受刺激而犯罪 2、短时间假睡,情绪容易兴奋而滋事 3、夜晚天黑人稀,犯罪不容易发觉,人们疏于防备,研究发现扒窃和过失致死等在白天发生的较多, 扒窃在上午9点到下午6点较高。 (二)犯罪的日期特征 1、交通肇事和酗酒在周末(周六、日、一) 外出度假的多为欧美、日本(周末发工资。盗窃案多) 在月初、月中增多(工资制造成) (三)犯罪的季节特征 1、秋冬:财产性犯罪较多(1)冬季冷(2)大部分节日在冬季(3)冬季夜间长(4)收获的季节 2、春夏:性犯罪较多和人身犯罪 夏季暴力多(1)气温高容易暴躁(2)人们户外活动多,纠纷多(3)工作机会和收入多,容易酗酒滋事。春季和夏季人的性欲容易冲动。 我国刑事立案的特征 1月最高,2月下降。3、4、5月回升(钱花光),6月下降(农忙),7、8月上升。10月下降,11、12月又呈上升趋势。 二、犯罪的地域特征 (一)不同地区犯罪现象的特点 气温高暴力性犯罪多,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的财产犯罪比暴力犯罪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如车站、码头,侵犯人身的犯罪较多。 (二)犯罪的城乡差距 城市比农村多: 主要表现:1、城市比农村犯罪率高。2、城市财产犯罪多,农村暴力犯罪多,城市的青少年犯罪、职业犯罪和性犯罪多。3、农村初犯多而再犯少,城市再犯比农村多。 城市犯罪率高的原因: 1、城市人口多,生存竞争大,人与人易发生利害冲突和矛盾。 2、城市经济比农村发达,商品流通量大,交易频繁增加经济犯罪的机会。 3、城市李东人口多,休闲娱乐场所多,不良人员容易混迹其中。 4、城市交通方便,为流窜作案提供机会 5、城市中传统控制力量较弱,群体凝聚力较差,而农村生活相对单纯,人员固定,社会生活范围狭小,固定的人际关系格局使社会关系有强大的制约力。 第二节家庭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缺陷 (一)缺损家庭:由于离异、伤亡使孩子无父无母或者没有的家庭 (二)贫困家庭:在生活条件差又缺少教育的家庭中,孩子容易受别人引诱。 (三)不道德违法或有犯罪成员的家庭:父母的不道德违法行为引起孩子模仿,未成年好奇心强,易受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

1.犯罪心理结构: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 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2.犯罪心理结构⑴犯罪动力结构;⑵犯罪调节结构;⑶犯罪特 征结构;⑷犯罪人的心理状态;⑸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3.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 的因素; 4.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有:⑴反社会意识(错误的社会态度、 社会动机和对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的否定和蔑视);⑵强烈的、畸变的需要;⑶犯罪动机(驱使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 ⑷不良兴趣; 5.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⑴特定的气质:①胆汁质→暴力犯罪; ②多血质→诈骗罪;③粘液质→贪污罪;④胆汁质、粘液质 混合型→危害国家安全罪;⑵消极的性格特征(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⑶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⑷不良的行为习惯; 6.犯罪人的心理状态:⑴消极、不良的心境;⑵实施犯罪时异 常的心理状态 7.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⑴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⑵特征 结构中的潜意识;⑶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 8.犯罪心理结构的各要素是综合地起动力作用的,它们之间按 一定层次相互结合而形成内在联系,互相配合与制约地发挥作用,从而产生具有一定特征的犯罪行为,它们的关系是: ⑴不良的个性倾向是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基本动力,支配 和推动着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⑵歪曲的自我意识是犯罪人接受不良信息、诱发犯罪动机的现实过程,对犯罪行为起调控和制动作用;⑶变态、偏执的个性特征,是犯罪活动染上了个人的独特色彩;⑷与犯罪相适应的心理状态,是作案时必备的心理条件。 9.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⑴一般模式:①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②稳固的、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③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⑵特殊模式:①过失犯罪心理结构;②不稳固、不完全的犯 罪心理结构;③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10.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潜在→恶变→衰落;

犯罪心理学简答题

●简述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学是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简述犯罪生物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颅相学:相信大脑的形状与头骨能够揭示一个个体的性格与心理发展 二、 ⒈身体表征说:⑴头大;⑵脑半球不平衡;⑶脸部不对称,颚部及颧骨过度发展,上颚变形;⑷眼睛有缺陷和异状;⑸耳朵大小不寻常,类似非洲的黑猩猩;⑹鼻梁扭曲,向上或呈鹰钩状;⑺嘴唇肥大并突出;⑻下巴退缩、过长过短或扁平,类似无尾猿;⑼胸膛的肋骨过多或过少,有多余的乳头,骨盆与正常人差异极大;⑽手臂过长,有多余的手指与脚趾;⑾头发变形,有众多、早熟的皱纹;⑿有纹身的习惯 ⒉天生犯罪论:①人的物理结构决定犯罪倾向的存在;②天生的罪犯是退化的家族的祖先遗传下来的;③纹身是远古人类和那些仍然停留在野蛮状态的人的重要特征 三、体型说:以人的身体结构作为人的犯罪心理发生的基础,从身体的形态来探讨犯罪行为的类型。认为人的体型不同,犯罪几率不同,所犯罪行也不同。体型与犯罪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四、遗传说:如果一般的正常行为与遗传有关,则犯罪行为也应与遗传有关.这个推论就是犯罪遗传说的基础。相信有一种“犯罪基因”会代代相传 五、脑功能失常说:人体脑部遭受伤害而引起脑部功能失常,可能导致机能失调、情绪失控和性格剧变,进而行为异常 六、血型说:血型是遗传的。血型与个体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血型论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血型的特质进行了犯罪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人类有A、B、AB和O四种血型,每种血型人群的气质和性格不同,犯罪倾向也不同。 犯罪生物论之评价:在犯罪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个体生理素质的优劣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并不是惟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有通过对个体的综合考察,才能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形成的科学结论。 ●简述古典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早期生活经验对偏差与犯罪行为的影响。 本我(非理性,本能欲望,快乐原则)、自我(理智,常识,现实原则)、超我(良心理想至善原则)三者协调发展,则呈现出正常的人格状态;某一人格占绝对优势,则呈现异常人格; 本我、自我、超我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本我过度发展,超我功能不张,导致个人无法以道德良心来规范本我的欲求,极易导致犯罪。超我过度发展,会引起持久的罪恶感和焦虑,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不同人格的发展阶段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一、口唇期(0~1)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导致酗酒,抽烟,吸毒,得到满足导致依赖性人格;二、肛门期(1~3)大小便训练不足容易形成偏执的个性;三、性器期(3~5)恋母(父)情结如果得到较好的解决,则可顺利形成超我;如果得不能解决,就不能更好地抑制自己的本能,长大后可能引起犯罪行为; 四、潜伏期(5~12)对性缺乏兴趣,转向学习、游戏、体育及同辈人团体活动,男女童界线清楚;五、生殖期(12~20)进入青春期发育期,性能量重新涌现,恋母(父)情结可能再次闯入意识,个体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摆脱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书籍_打包下载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书籍下载,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入门书籍,心理学专业教材,心理学专业书籍,心理学大众书籍,心理学小说,心理学笔记,犯罪心理学书籍,行为心理书籍,心理咨询书籍,心理治疗书籍,心理学与生活, 大家好: 我是奇才心理工作室成员,这是我大学花了四年时间下载整现出来的心理学书籍,全部是文本文档,这些心理学书籍你可以放在电脑上看,放在手机上看,放在MP4看都可以,现在我把我整理的这些书籍打包后存在我的115网盘里了,请大家在下面的地址下载, 下载请到下面的地址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8d521484.html,/file/e6unymbd#Download 目录 这些书籍全是文本文件,所以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在MP4上,在学习机的都可以看,都可以学习!买我们心理咨询师万能学习机的这些资料赠送给你,如果你没有买我们心理咨询师万能学习机的话10元钱就可以获得下面所有的资料!记住全是文本文件! 下载打开预览《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doc (178K) 下载打开预览《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讲义1.doc (99K) 下载打开预览NLP简快心理疗法.doc (3.47M) 下载打开预览北大心理治疗串讲笔记.doc (198K) 下载打开预览变态心理学北大版串讲.doc (212.50K) 下载打开预览登天的感觉[1].txt (92.71K) 下载打开预览发展心理学.txt (115.75K) 下载打开预览怪诞行为学.txt (132.87K) 下载打开预览教育学.doc (120K) 下载打开预览认知心理学.doc (98.50K) 下载打开预览社会心理学.doc (254K)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型与知识点 一、题型: 1.名词解释(没题2分,共计14分) 2.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4分) 3.简答题(4个,共24分) 4.论述题(1个,共12分) 5.综合分析题(3个,共36分),阅读给定材料回答问题(需要根据材料和相关背景知识,活题) 二、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7个×2分=14分 犯罪心理学P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 1 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行为 及犯罪对策中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 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 1.犯罪人格P81: 这种人格通常是由于某些犯罪人长时期从事犯罪活动,或长期在犯 罪团伙中与有犯罪恶习的人交往而形成的。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 中形成的自私、冷酷、残暴、缺乏道德和法纪观念、行为冲动等具有反 社会倾向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李玫瑾,2010):人在后天早年的社会化缺陷下造成的个人长期与 违法生存方式相伴,或因违法犯罪而长期与监所为伍,在接近犯罪化而 非正常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犯罪倾向和犯罪个性特征。 2.武器效应:P 267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1978年以“武器效应”研究为根据,进 一步修正了挫折——侵犯理论。他认为,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 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 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 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 3.犯罪情境:P 64 指被犯罪人感知和清晰认识到的、对发生犯罪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具 体环境。犯罪情境主要包括侵害对象、现场条件、现场气氛。 4.犯罪心理画像:P 368 就是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动征象的描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PDF.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 作者:院办时间:2012-09-12 14:56:57点击:2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5.毛泽东:《实践论》 6. 毛泽东:《矛盾论》 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卷:《论持久战》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为人民服务》 《论联合政府》 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蒋革命进行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2.《邓小平文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犯罪心理学整理

犯罪心理学资料整理 一、证人在一些情况下易作出伪证,这些情况包括: 答:1、有的与当事人积有私仇,为达到报复的目的,便夸大或歪曲事实;2、有的与犯罪行为或犯罪人有牵连,于是故意包庇、袒护、隐瞒事实或情节;3、、有的与犯罪人有某种身份或经济关系,为使犯罪人免受惩处而作伪证;4、有的知情人受到威胁、恫吓,为保全自己提供虚假证言;5、有人怕证言的提供会暴露自己的隐私,故意隐瞒某些情节;6、有的人看到犯罪人可怜,产生恻隐之心,因而故意淡化犯罪情节;7、有的是出于哥们义气包庇犯罪人;也有的是被人收买而作伪证等。 二、犯罪倾向产生的原因: 答:犯罪倾向产生是指某一个体或群体为什么会产生犯罪的倾向。 三、什么是暴力犯罪? 答:即以暴力手段实施的犯罪,是一种最原始的犯罪表现形式。 四、什么是诈骗犯罪? 答:是犯罪人与受害人在直接接触过程中,使受害人丧失警惕后骗取钱物的一种犯罪活动。 五、什么是犯罪组织? 答:犯罪组织是一种有共同犯罪目的和共同犯罪行为,人数教多且有一定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的犯罪群体。犯罪组织的犯罪活动,也就是有组织犯罪。 六、团队犯罪?没找到! 七、反应行为? 答:反映行为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另一种典型的模式。其基本含义是指,犯罪人事实的犯罪不是出于预谋,也未经过明显的意志活动,而是个体在外部诱因刺激下产生的应答性反应。 八、意志选择行为? 答:通过意志活动现实犯罪心理向犯罪行为的转化,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典型的方式。其基本含义,是指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犯罪人意志努力的结果,而且犯罪行为的发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犯罪人的意志控制之下。 九、青少年网络犯罪? 答:是指以网络为直接诱因,或以网络为载体的青少年犯罪。 十、心里痕迹? 答:是指在犯罪现场及其痕迹证物上折射出的犯罪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个性品质。 十一、反侦查心理? 答:就是犯罪人在其已有犯罪心理结构支配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犯罪准备、实施和犯罪后情境中出现的逃避和对抗侦查的心里活动。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操作题)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 构 7、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 二、填空 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 括、、及、几种人。 2、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3、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几个子系统。 4、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5、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 和、、、、。 6、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7、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8、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9、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几个环节的演化 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等特征 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 有、、、、。 三、简述题: 1、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 2、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 3、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4、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5、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6、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 7、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 8、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 9、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 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 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