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一厂项目定位

无线电一厂项目定位
无线电一厂项目定位

无线电一厂地块定位

2007-12-12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节项目发展环境

一、发展有利因素

二、发展阻力因素

第二章节典型项目介绍

一、典型项目基本数据

1、大唐龙庭

2、奥林?礼顿

3、大唐长风

4、帝景华府

5、东岸?未来城

6、GOGO 5米2

7、学府雅园

8、长岛国际

9、北美新天地?御苑

北美新天地?御苑商业介绍:

1、建筑指标

2、-1层业态

3、1-3层业态

4、4层业态

5、5层业态

二、典型项目域综合分析

1、项目属性分类

2、市场供给特征

1)高端项目

2)中高端项目

3)中端项目

4)特色项目

第三章节项目定位

一、目标客户定位

1、目标客户构成

2、目标客户的身份特征

二、产品功能定位

1、环境及园林绿化

2、装修与设备

3、配套设施建议

三、户型建议

1、户型比例

2、户型设计参考

四、产品价格定位

1、定价方法

2、价格体系

第四章节总结

绪论

《报告》通过分析本项目发展环境,列举、分析周边典型楼盘,在对大势把握的基础上为本项目定位列出了参考依据,在本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价格

定位三方面展开研讨,为本项目未来开发建设和营销策划提出方向性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章节项目发展环境

一、发展有利因素

长风区域是南城的中心,是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长风大街与迎泽大街同属市的世纪干道,也是南城的一条商务绿色景观路,长风区域的土地价格目前已成为市土地市场中的最高价格。燕莎友谊商城、沃尔玛落户并选址于长风大街与本项目咫尺之遥;省工商局、省计生委等办公大楼相继落成;长风街中段市教委50万平米小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省政府50万平米住宅小区、武警总队住宅小区、岢岚卫星发射基地技术中心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许多商家、投资者均把发展计划放到了南城,以能够在长风大街区域拥有一席之地做为奋斗目标。

除长风区域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外,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也为正在建设中的长风东街沿线区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长风街是城南地区的市级商业中心,在其周围,许多重要工程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省政府南迁、大型会展中心、音乐体育广场等七大工程将迅速地带动该区的商业、文化、办公、娱乐等产业发展,使长风区域成为城市的发展热点之一。

本项目所在周边区域经济持续攀升,居民购买力空前提高,房屋价格和价值

不断增加,是房地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

二、发展阻力因素

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市场供应是未来几年政府调控的重要工作,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合理确定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在年度开发用地供应计划中的比例,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市场供应,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占有比例应不少于当年开工建设商品房比例的70%。这一“一刀切”的方针与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不相适应,房地产市场的买家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也正处中、高档商品房大行其道的有利时机,遭遇此政策调控,让整个市场陷于矛盾的发展状态。一边让开发商高价拿地,并不得分期付款;一面限制住房供应,调整住房结构;再则紧缩银根,限制需求;为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又大力倡导节能型住宅。一而再再而三,开发成本是越来越高,开发风险是愈来愈大。中、小型房地产商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将越发力不从心,资金链淡薄,缺乏开发经验,想打擦边球也难。很明显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多是针对各项“能力不足”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和投机型买家而设立颁布,说明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时代已越来越近,空气虽然很紧,但是会更新鲜。

对于本项目来说,借助流畅的销售回款支持开发建设十分重要,销售回款不畅如登高缺氧,所以开发的一系列环节都应格外谨慎。我司资金有限,交付土地出让金后难免会陷入窘境,花大钱的事项还在后面,靠什么支撑?!更重要的是没有经历过,势必欠缺应对危机出现时的解决方案,这才是致命的关键所在。

借助销售回款支撑开发建设,项目的开发风险已是50%,成功与失败各占一半。但接下来的是多数开发商为节约资金,寻找建筑设计公司会找个“便宜”的,规划设计公司会找个“便宜”的,……如此等等,所以设计出的产品也会是“便宜”的,买家的态度会是冷漠的,这样又会增加20%的开发风险。如此一来,项目只有30%的成功机会。融资渠道的匮乏所带来的风险不可避免,如何提高另外50%的成功机会是本项目应研究的重点,但不管怎样,聘请建筑、规划、代理等服务公司应该选择最好的。

三、区域发展预期

市新城建设、城中村改造及破产国有企业土地改革三项工作的进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北城、东山、西山、南城与交接区域均有大片土地有待开发建设,土地供应强劲,但求大于供,土地价格还将大幅度提高。预期市中心土地出让均价在未来3年将增至850万/亩(北起府西、府东街,南到学府街,西至千峰路,东止五一、坞城路的围),长风街区域地价不低于800万/亩。

未来住房需求旺盛,尤其在频繁的宏观调控“打压”过后,市场需求迅猛激增,其中非理性购买将大幅度增加(中国灰色收入的有力佐证),价格的涨幅也更加扑朔迷离。合理估算未来3年市商品住房销售均价将增至6000元/平方米,其中长风街区域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9000元/平方米,达到市2004年商品住房价格水平,后劲十足,这也是国大型房地产企业十分看好这个二线城市的原因所在。

第二章节典型项目介绍

一、典型项目基本数据

1、大唐龙庭

开发商龙之州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路与王村北街交汇处

占地及建面占地6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层数26层点式高层,1-3层为商铺,地下2层为车库

栋数1栋

总套数300套

户型结构一室一厅、三室二厅

户型比例55m2的一居占33%,140m2的三居占35%

主力户型55平米的一居

户型分析沿街东西方向设计55平米小户型,不沿街南北方向设计

140-150平米的大户型。

热销户型3室2厅

价格(元/m2)均价4800元/㎡

推广主题中庭花园式住宅

2、奥林?礼顿

开发商石林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路世贸中心对面

占地及建面占地45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层数16层,1-4层为商铺,5层立体车库

层高层高5.4米

栋数2栋

总套数442套

户型结构50-100平米的2居-4居

户型比例52m2的2居占45%,80m2的三居占35%,100㎡的4居占20%

主力户型52平米的楼中楼

价格(元/m2)均价5800元/㎡

推广主题一层的价格,两层的用途,都市阔居主义

3、大唐长风

开发商大唐世家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路196号

占地及建面占地4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层数15层

层高层高3米

总套数286套

户型结构42-133平米的1居-3居

户型比例42m2的1居占25%,63m2的二居占25%,73-108㎡的2居占25%,133m2的三居占25%。

主力户型98平米的2居

价格(元/m2)均价5800元/㎡推广主题地段、品牌、部园林景观

4、帝景华府

开发商光信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平阳路原田森超市对面

占地及建面占地5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套数600套

户型面积136-160平米

主力户型136-145平米的三居

价格(元/m2)均价6000元/㎡推广主题配套全,品质高

5、东岸?未来城

开发商华宏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东路滨东花园北侧

占地及建面占地1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层数高层,板塔结合

栋数1栋单元楼

总套数260套

户型面积50-157平米

户型3居为主。户型种类较多,如50、80、90、110、130、

157平米的户型均有

价格(元/m2)均价4500元/㎡

推广主题纯水岸生活时代

6、GOGO 5米2

开发商千禧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亲贤北街和建设南路交汇处

占地及建面占地110亩

层数30层

栋数4栋

总套数一期418套

户型面积38-90平米

主力户型66-90平米的3居为主(上下两层,按单层计算)热销户型66平米的3居

价格(元/m2)5200元/㎡

推广主题新特区100亩造镇计划

7、学府雅园

开发商新锦泰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太榆路与南中环街交汇处附近占地及建面占地260亩,1期25万平米

层数多层、小高层

栋数一期30栋多层,二期7栋小高层总套数两期共1500套

户型面积90-190平米

主力户型90-150平米的3居为主

价格(元/m2)均价4300元/㎡推广主题大学城生活本

8、长岛国际

开发商万洋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西路

占地及建面占地55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层数30层高层,9层中高层

栋数4栋高层和中高层

总套数572套

户型情况130-246平米

主力户型130-150平米的3居

价格(元/m2)均价5900元/㎡推广主题地段、品质,高贵

9、北美新天地?御苑

开发商新弘祺房地产开发

地理位置路与长风大街东南角

占地及建面占地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层数25层高层,-1层-5层为商铺,地下2层为车库层高层高3.25米

总套数500套

户型情况40-500平米

主力户型130-140平米的3居

价格(元/m2)均价6500元/㎡

推广主题地段、层高、开发商品牌

北美新天地?御苑商业介绍:

1、建筑指标

商业建筑面积:45000平米

商业使用面积:35000平米

2、-1层业态

餐吧、酒廊、演艺吧

建筑面积::8500平米使用面积:6500平米层高:5.7 米

柱距:8米

3、1-3层业态

时尚购物基地、主题餐厅、精品SPA

建筑面积:7000平米

使用面积:5000平米

层高:4.5米

柱距:8米

4、4层业态

量贩式KTV、慢摇吧

建筑面积:8000平米

使用面积:6000平米

层高:4.5米

柱距:8米

5、5层业态

星级影院、电玩世界

建筑面积:6000平米使用面积:5000平米层高:7.8米

二、典型项目综合分析

1、项目属性分类

项目属性项目名称特征表现

高端项目

北美新天地·御苑

帝景华府、长岛国际

项目品质高

主力户型偏大

购房人群区域特征不明显

中高端项目

大唐长风、大唐龙庭

东岸·未来城

户型面积适中

购房群体以周边客群和其他客群相结合

中端项目学府雅园项目周边配套不太健全距离中心城区较远

户型面积多样化

特色项目

奥林·礼顿

GOGO5米2

地段位置较好

产品特色比较突出消费人群趋于年轻化

2、市场供给特征

1)高端项目

项目品质高,以中高层或高层为主,地段位置佳,周边配套项目品质

完善。个别项目有多层和别墅产品。

主力户型130-160平米的3居

2居和4居以上户型。一些项目有部分300平米左右复式或次主力户型

跃层。

均价区间5800-6000元/平米

部配套完善,车位或车库充足,项目均有地下车库,车库比配套

例1:1,沿街一般有1-3层底商。

主要卖点地段、品质、景观

购房人群高级政府官员、私营企业主等高收入阶层

2)中高端项目

类别特征

项目品质较高,以中高层或高层为主,地段位置佳,周边配项目品质

套较健全

主力户型110-130平米的3居,户型面积与高端项目相比有所减小。均价区间4800-5800元/平米

配套部配套较健全,车位或车库充足。

主要卖点地段、品质、景观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12-18T11:43:54.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张斌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的脚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它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内容更充实。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鸡 721006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的脚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它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内容更充实。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有线电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备受市场的青睐。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本文主要从无线电波的来源开始,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目前的情况及其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现状;趋势 随着当前无线电通信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其在发展中的各种应用使得其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和应用过程。随着当前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加,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普及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普及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通信方法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无线电通信技术愈来愈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通信手段,拥有者广阔的市场。因此,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对其展开全方位的施工方式,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1.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应用管理服务器三部分组成,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基于IEEE802.15 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 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 的无线城域网(WMAN)、基于IEEE802.20 的无线广域网(WWAN)等四类。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移动性可以划分为移动接入式和固定接入式;按照带宽可以分为宽带无线接入和窄带无线接入;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长距离无线接入和短距离无线接入等。 2.无线通信技术的历史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通讯技术的创新不断涌现,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沟通方式、管理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信技术从固定方式发展到移动方式,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军用装备,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设备是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在50年代初,才出现了150MHZ VHF 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个时期的移动通信设备器件已开始向半导体过渡,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并形成了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移动通信网络与公用电话网的融合问题。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个阶段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在70年代末开始进行AMPS试验。频段扩展至800MHZ。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是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大发展时期,移动通信技术开始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转变;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兴起并应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工作加速推进,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蓬勃发展,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不断增加。 3.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今,无线通信产业两个重要特点是:1.大众移动通信发展十分强劲,新技术应用更新不断加快。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2.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发展。 全球移动市场呈总体增长,不均衡增长的趋势。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新增用户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用户数增长迅猛。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移动通信仍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移动通信用户超过30亿人,四大3G标准(WCDMA、CDMA2000、TD - SCDMA、WiMAX)演进技术不断出现,商用进程加速,全球有10亿人被3G网络覆盖。光通信已成为电信业务传输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在超长距离传输方面,也已达到了4000km无中继的技术水平。源于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巨大冲击,固网主导运营商开始寻求各种形式的FMC(Fixed Mobility Convergence,固定移动融合)整合服务。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为网络融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进程,三网融合进程加速。 4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不同通信技术相互补充与融合 无线通信技术的种类使得他们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使用领域、传输速率、技术水平等方面,但是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把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一体化的无线通信网络,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捷。 3.2 无线通信技术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有效结合 将这两个相结合,能够扩大无线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并极大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基本应用于固定环境中的高速接入。要实现两种技术的融合,开发商应充分结合二者的技术特性以及应用范围,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目的。 3.3 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NGN的有机融合 就NGN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固定网络会朝着信息化、高宽带化的信息通信方向发展。因此,基于这一发展背景,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传输方式便会得到广泛地应用,从而促进NGN技术的发展。实现系统化的技术整合,促进固定无线通信技术一体化的形成,充分发挥出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作用。不过,这个发展趋势要经历极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技术、资金、人力方面的投入。

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隐私的社会,只要有设备和条件,别人想跟踪你的位置实在是太简单了,不管是你在大街上走还是在商场里逛,只要上面想,你的行踪都很难不被暴露。好比我们看大片,罪犯在这边打电话,FBI在那边定位,唧唧几声,就把你的大概方位确定了。千万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深技术,我们天朝网警照样玩的转。而且,随着网络越来越向智能化和移动化发展,一些很有意思的应用都可能和将来的定位技术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twitter,Aardvark,包括一些很有前途的mobile game,等等。 Google Latitude一出后, 很多朋友都惊诧于无gps条件下其定位的准确性,也有不少人因此对通过wifi定位比较感兴趣。其实各式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都可以用来定位,由于通信距离的不同,有的可以用来室内定位,有的可以用来室外定位。 这里,我尝试着对一些逐渐在普及的定位技术做一些讲解,考虑到GPS的普及性, GPS定位原理和优缺点就在这里忽略了。其实无线定位的流程很简单,大概都遵从交换信号===>数据融合===>建模求解的步骤。下面就针对不同技术的不同重点,把这个过程分割介绍。 手机基站网络 通过基站网络的检测来进行户外定位是一个相对成本低, 成熟, 但是精度不高 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 手机要通信, 就需要通过蜂窝 网络和一个个基站交换数据,从而实现和别的手机的通信. 而考虑到双方通信的距离和现实中基站的放置密度,每一个手机都可能被覆盖于多个基站,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得到每个基站对于手机的检测数据,通过特定的data fusion技术,就可以大致估算初当前手机的位置。在这里,data fusion是最关键的技术,事实上也是下面会介绍的大多数其他定位技术的基础,所以花多点篇幅介绍一下。为了简化,我们只考虑二维平面情况,也就是说每个点都只有(x,y)值, 不考虑z平面。 以前常用的data fusion技术包括TOA — tim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AOA — angl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以及混合型技术. 假设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分布示意图, 图中出现的几个基站(Base Station)都能和当前手机, 也就是MS(Mobile Station)所在位置通信.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0.1一1.75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0.2一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 );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象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象变为随声音和图象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做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象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 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台的发射功率小,信号能到达的距离也极为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下面,我们紧密结合无线电测向,介绍一些有关的无线电波的基础知识。 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所以,除用于远距离通信的天波外,其它传播方式都与测向有关,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 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 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其传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它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无线电测向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电台方位的。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图2-1所示的射线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机误指反射体,给接近电台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饶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因此,测向点的选择就成为测向爱好者随时都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机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电台距离造成错觉。2米波段测向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另外,如图2-2所示,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距电台愈近,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愈大。在距电台数十米以内,电场强度的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测向机耳机中的音量变化也格外明显。这一特点有助于测向运动员在接近电台后判断电台的距离及其位置。 3.天线的架设与电波传播形式的关系 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 二、无线电测向机的组成与特点 无线电测向机是测向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赖以测向隐蔽电台方位的工具,根据工作波段的不同,测向机的电路和外形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一部测向机,无论是简是繁,是大是小,都是由测向天线、收信机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的。其方框图如图2-3所示。 1.测向天线 测向天线接收被测电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产生不同的感应电势。这是测向机不同于一般收音机的主要区别。目前测向运动中,160米波段测向机使用磁性天线以及与它相配合的直立天线;80米波段测向机多数也用磁性天线加直立天线(过去也有用环形天线加直立天线的,但因环形天线体积大,不易看准方向线,已很少使用);2米波段测向机使用八木天线。 2.收信机 收信机对测向天线送来的感应电势进行放大解调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把所需信号送入指示器。一般测向机的收信部分与普通收音机基本相似,但根据测向的特殊需要,它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

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

无线定位技术2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种通过无线电台定位的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可利用普通超短波电台,实现快速准确自定位,并通过自组织数字电台网络实现位置信息的快速报知,系统架构类似于美军EPRLS系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相关运算获得相位差和相应的距离差,并通过解双曲线方程得到位置坐标。本文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实现双曲线方程的快速求解,灵活、实用。 关键字:无线电定位EPLRS ADHOC 相关法雷达定位GPS定位超短波电台 A research method about radio-location Summary : This text will tell a research method about radio-location。The method of the distance measuring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traits of the ultra-short wave radio . The system structure is similar to the American army’ Enhanced Position Location Reportin g System ------ EPRLS.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the relevant range difference will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phase difference which comes from the relevant operation , and the location coordinate will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hyperbola equation . At the same time , this text will tell a good solution to the hyperbola equation , a quick solution which adopts fuzzy clustering . Key words: radio-location EPLRS ADHOC radar-location GPS-location ultra-short wave radio 1 前言 战场作战单元的准确定位对信息化作战具有重大的意义。美军的增强型位置报知系统(EPLRS),在90年代初期开始研发,至今已达到实用阶段,定位精度在15米左右[1]。在伊拉克战争中,第4机械化步兵师使用了最新型的视距电台、EPLRS和其他基于EPLRS战术互联网的数字化系统[2],在机动部队近实时地精确定位、导航、火力支援、火力协调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现代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由于它可为战术部队指挥官提供己方部队与友方部队的位置,动态地显现前线作战部队的状况,并提供对友邻部队的识别,这就大大地增强了战术部队的指挥控制能力。 EPLRS系统主要部件是EPLRS电台、网络控制站(NCS)和栅格坐标装置(EGRU),一个标准的陆军师将装备325~400部EPLRS无线电台、4个EPLRS网络控制站及12部EPLRS栅格坐标装置。NCS作用是建立和控制网络中各电台,NCS既能处理数据通信传输,又能提供定位、导航以及鉴别等服务功能。EGRU 装置用于提供定位和信息中继功能。EPLRS无线电台用于发送、中继及接收信息,同时可获得自 身坐标信息,并通过网络向网络中心报知位置信息。[3] 2 定位报知系统组成构想 在现有超短波电台和视距宽带电台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改造和功能扩展,实现电台自定位和位置报知系统。 将具有栅格坐标装置的电台(EGRU)分布在规划好的固定坐标点上,这些电台组成骨干通信网,通过战术路由器连接ad hoc网络(ad hoc网络是由无线定位电台和战术路由器组成的节点构成的),形成一个无缝的战术互联网。 EGRU为大功率电台,在内部增加数字锁相环、定位信号产生以及定位信号再生等功能模块后,可为用户电台提供定位信号。 无线定位电台为普通视距电台,在内部增加数字鉴数字锁相环、相仪、坐标解算等模块,可接受定位信号,通过相关处理,获得自身坐标信息。通过战术互联网向指挥中心汇报坐标信息。 网络控制站(NCS)用来规划和广播定位信号载波频率、网络控制、信息汇总等功能。 3 无线电定位原理 无线电自定位方法是利用超短波视距通信的特点,根据雷达双曲线定位法的基本原理演化而来的。双曲线定位法是通过三个或多个基站到用户机之间的距离差来定位。如图1所示,在平面上,用户站到基站的距离差,和基站的间距决定一条双曲线。同样,可以得到用户站与其他基站决定的双曲线,曲线的交点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参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 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认知无线电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 )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 ng )。本文主要分析认知无线电的起源,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要,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标准化进程以及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一个概述,从而加深对无线电的认知与了解。关键字:认知无线电、起源、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提高频谱效率,但仍受限于Sha nnon理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大量研究表明:ISM频段以及适用于陆地移动通信的2GHz 左右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却经常空闲。因而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它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时调整其传输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进而显著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定位技术综述

陕西理工学院电子信息讲座论文 无线电定位技术 作者:***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101 学号: 2013年4月9日

无线电定位技术 摘要:无线电定位一般分为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一般为雷达台站、通讯卫星(或侦察飞机)以及接收仪的设备的运用,通过对空间三位位置的分析再由信号的处理将其显示出来的。本文通过对雷达台站、卫星以及空间定位方法介绍及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方面的论述来说明当今定位系统(GPS)以及未来的走向做一定的分析。 关键字:有源定位;半有源定位;无源定位;雷达台站;通讯卫星;空间TODA定位技术;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Abstract: radio positioning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active and passive location, generally for radar stations,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 or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 and a receiving instrument equipment to u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ace three position by the signal processing to be displayed.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adar stations, satellites and space position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and th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of signal aspects and so on to explain current positioning system ( GPS ) and future to do some analysis. Keywords: active positioning; semi active positioning; passive location; radar stations;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pace TODA positioning technology; sign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引言: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无线电技术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经历了二十世纪的洗礼,无线电技术已经运用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无线电技术就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上面搭载了一些信号,并通过这些信号传送的时间、空间等方面来寻找人们需要的东西的技术。无线电定位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却已经在我们生活的非常普遍,GPS就是一个典型应用,本综述将主要概括的介绍无线电定位的分类、设备、算法以及未来的一些个人想法。 一,无线电定位的分类 1.有源定位(active location):亦称“辐射源定位”。用无线接收设备,接受敌方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波来确定其位置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定位法、三角定位法、时差定位法等。 (1)直接定位法(direct location),根据一个接收点截获的信号确定发射源位置的方法。如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或飞机)飞过被侦察的发射源上空,用窄波束天线截获其发出的信号,根据天线所指角度和卫星(飞机)所处位置确定发射源位置。一次飞行的定位精度较低。对指定空间进行多次测量,使每次接收天线观察区有重叠部份,就能提高定位精度。 (2)三角定位法(triangulation location),三角测量法是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的点,并构成相互连接的三角形,由已知的点观察各方向的水平角,再测定起始边长,以此边长为基线,即可推算各点的经纬度座标。 "三角形"测量法按照空间概念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平面三角形和竖直面三角形测量法.按照计算模型和原理的不同,它又可分为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一般三角形和运用正切函数求解直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公式: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公式:c=根号(a2+b2-2abcosC) 正切公式:tgA=a/b 或tgB=b/a 其中a、b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分 别为它们所对应的2个角。 (3)时差定位法(time-of-arrival location )又称“反罗兰定位法”。用三个以上已知相对距离的机载接收点,测量同一发射源发出的信号,根据信号到达各接收点的时

哈工大无线定位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无线电定位原理与应用 院系:电子工程系 班级:1305203 姓名:黄晓明、大头光 学号:指导教师:张云 实验时间:12周周二,13周周二 实验成绩: 电信学院

实验一 调频法测距实验 2.1 实验要求 1.掌握调频法测距原理 2.利用给定的仿真信号通过MA TLAB 编程计算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带宽,中心频率,时宽,调频斜率)并计算目标的距离。 2.2 线性调频脉冲测距实验 图2-1 线性调频信号与反射回波 反射回波相对于发射的线性调频信号产生了固定时延或固定频差F ? 。假设目标处于静止状态,总的频偏F ?为 2R F c α ?= (2.1) 根据该式可以反推出距离R 。 图1线性调频信号与反射回波时域图

图2混频后频谱图 图3

根据公式 2c F R α ?= (2.2) 解得R=750m ,与5us 延迟一致。 积化和差公式: 1 cos cos [cos()cos()]2 αβαβαβ=++- (2.3)

实验二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 3.1 实验要求 1. 掌握雷达测速原理。 2. 了解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 3. 采集运动物体回波数据,并在PC 机使用Matlab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 使用Matlab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波多普勒频率和目标速度。 3.2 雷达测速原理 00022d r vf v f f f f c v c --?? =-= ≈ ?+?? (如果v c <<) 图3-1 多普勒效应 3.2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 连续波发射机 混频器 放大滤波 测速传感器 AD 采集 串行接口PC 机 图3-2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框图

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讨论了基于移动台和网络的两种无线定位方案,对几类常用的无线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GSM和CDMA 两种蜂窝系统中无线定位的应用特点,最后提出了无线定位技术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蜂窝系统 无线定位 CDMA GSM 1 引言 无线定位在军事和民用技术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现有的定位和导航系统有:雷达,塔康,Loran C,VORTAC,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GPS等。对地面移动用户的定位来说,这些技术中以GPS最为重要。近年来GPS发展很快,其单点定位精度达20~40m。但是把GPS功能集成到移动台上需全面更改设备和网络,增加成本;且用户同时持有移动电话和GPS手机很不方便,所以移动用户及设备生产商和网络运营商希望能直接由移动台实现定位。 直接利用移动台进行定位已研究多年,近年来,由于对移动台用户定位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无线定位的研究。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颁布了E-911法规,要求2001年10月1日起蜂窝网络必须能对发出紧急呼叫的移动台提供精度在125m内、准确率达到67%的位置服务。1998年又提出了定位精度为400m、准确率不低于90%的服务要求。1999年FCC对定位精度提出新的要求:对基于网络定位的精度为100m、准确率达67% ,精度300m、 准确率达95%;对基于移动台的定位为精度50m、准确率67% ,精度150m、准确率95%。FCC 的规定大大推动了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在蜂窝系统中实现对移动台的定位除了满足E -911定位需求外,还具有以下重要用途: (1)基于移动台位置的灵活计费,可根据移动台所在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2)智能交通系统(ITS),ITS系统可以方便提供车辆及旅客位置、车辆调度、追踪等服务。 (3)优化网络与资源管理,精确监测移动台,使网络更好决定进行小区切换的最佳时刻。同时,根据其位置动态分配信道,提高频谱利用率,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无线电测向心得体会

无线电测向心得体会 篇一:PJ-80型无线电测向机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2、掌握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方法 3、增强对电子信息专业的热爱 二、实验过程 1、9月15日星期一 早上9:00,老师在课上为我们讲解了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通信具有两个要素:信息和载体。 电磁波具有三个性质:三维直角正交、传输速度 电磁波按频率在空间内具有如下分布: 和极化波。 无线电波的传输方式有三种:地波、天波和直接波。 天线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在发射无线电波时,能把高频电能转换为高频电磁能,在接收无线电波时,能把高频电磁能转换为高频电能。它的方向性很强。 PJ-80型无线电测向机具有两种天线,分别是直立天线和磁性天线。直立天线能把电能转换为磁能,应用于很宽频

率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接收到的无线电波强度都一样,且具有便于架设、价格便宜的特点。磁性天线能把磁能转换为电能,它在不同方向上接收到无线电波的强度不同,因此表现出很强的方向性。 两种天线的综合使用形成了复合天线系统。 使用复合天线后,磁性天线转动一周,只有一个方向使信号消失;也只有一个方向信号最强。这样就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值性,获得了单方向性能。我们把信号强的这个面叫单向大音面,简称大音面,得用大音面就可直接定出电台在哪一边。由磁性天线的方向图可知,天线转动一周,测向机将出现两个声音最大处和两个声音最小处,即磁性天线的方向图具有双值性。利用这一点,可以测定电台所处的一条位置线,但判断不出它究竟处在位置线上的哪一边。 直立天线在水平平面的方向图是一个圆。天线转动360度,感应电势E直的大小和极性都不会变化。现设直立天线的电势等于1,并为正值;设磁性天线的电势最的值也等于1,将磁性天线旋转360度时其电势的大小和极性做出标注。再将任一方向上两天线的电势相加,如在0度或180度方向上,E直=1,E磁=0,合成电势(E合)=1;在90度方向上,E直=1,E磁=1,E合=2;在270度方向上E直=1,E磁=-1,E合=0,等等。由图可见,上半部分各方向上的两天线电势极性相同,合成电势为两电势之和;下半部各方向上两电势

分析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59837.html, 分析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作者:邓恒 来源:《锋绘》2018年第06期 摘要:无线电通信技术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尽管中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较晚,但随着近年来该领域的投资增加,发展趋势有所提高。无线电通信技术使人们能够在没有地理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通信,这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本文主要阐述了无线电通信技术仪表的发展,优缺点,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未来创新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无电线;通信技术;创新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将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传输,以确保信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使无线技术的使用更加成熟,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好。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分析 1.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韦尔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发明了无线电并宣布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于1901年,英国和纽芬兰进行了2,700公里的长途无线通信,而无线电技术正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目前,计算机技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和超远程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在制造、气象、军事和其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1.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势 首先,在应用无线电通信技术之前,地理限制是人们沟通的最大障碍。沟通越多,沟通就越困难。无线电技术克服了地理限制,允许不同地区的人们以语音、文本、视频和数据的形式进行通信。其次,沟通的稳定性很高。无线电波不易影响环境因素影响,使通信过程非常顺畅。最后,无线电移动性非常好,人们可以随时进行通信。 1.3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足 与其他通信方法相比,无线技术也具有一些缺点。同时,外界可以轻易拦截无线电信号,造成重要信息或机密性的丢失,影响人们的信息安全,甚至对企业、军队和政府造成重大损害。因此,由于現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目前研究最佳通信方法以提高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机密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热门话题。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 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一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一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 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 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电定位原理 与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1105201 指导老师:张云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

实验一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 1、1 雷达测速原理 雷达利用多普勒频率来提取目标的径向速度(即距离变化率),从而可以区分运动目标与固定目标及杂波。多普勒效应描述了由于目标相对于辐射源的运动而引起发射信号的中心频率发生多普勒频移,目标的运动方向的不同决定了多普勒频移的正负。 00022d r vf v f f f f c v c --??=-=≈ ?+?? (如果v c <<) 雷达 雷达λ>λλ' < 图2- 多普勒效应 1、2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 连续波雷达测速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微波发射与接收器件,差频放大与滤波电路,DSP 信号采集与处理电路。其中微波发射与接收器件可以采用微波发射介质稳频振荡与微波接收混频器。放大与滤波电路,在近距离时,测量直接由混频器输出的信号较大,由雷达方程可知,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加,混频器输出会减小。实验中采用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射随阻抗匹配,第二三级可调增益放大。其次由于背景噪声与扰动会引入杂波,对接收信号需要进行滤波。DSP 信号采集与处理电路,采集多组回波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多普勒频率与速度 值,由公式2r d v f λ=,算得速度r v 。

5402DSP 测速传感器 混频器 连续波发射机 传感器输出信号 放大滤波 AD串行接口PC机 FFT 图2-2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框图 图2-3 测速雷达传感器 1、3 实验要求 本实验为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在PC机使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测速原理, 2、了解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 3、使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波多普勒频率与目标速度。 1、4 实验内容 1、采集三组数据,每组数据 2048 点,采样频率为 2048Hz 2、从每组数据中分别选取波形较好的 512 点,作出时域波形与频谱,并求出目标速度,其中,发射波频率为 10GHz。 1、5实验结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