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考析(1)

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考析(1)
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考析(1)

?道教研究?

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考析

盖建民

提 要: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有一句名言“数与道非二本”,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的数量关系与天地自然之道的本质联系。道门人士对天地之道的积极探寻,必然会涉及自然之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而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本文从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这一视角对此作一些尝试性解读与探索,分析探讨了道教重视术数、关注数学的内在原因,并指明研究道教数学思想的学术价值。

盖建民,哲学博士,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访问客座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题词:道教 术数 数学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四大学科之一,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及其历史脉络历来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有一句名言“数与道非二本”①,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的数量关系与天地自然之道的本质联系。道门人士对天地之道的积极探寻,必然会涉及自然之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而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数学史家李迪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就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回顾,列出“中国数学史中的未解决问题”共七大类50个。其中,第七“数学社会史及其他问题”有10个难题,其中之一为“儒、道、佛三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李迪先生指出:“在中国历史上,从汉代以来儒、道、佛三家陆续登上政治舞台,对中国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们对中国数学发展的影响也是肯定的,但问题在于影响到了何种程度,何者起了好作用,何者的影响是坏的?从东汉末期开始,有些数学家与佛教的关系极为密切,有的就是佛教徒,如唐代的一行(即张遂)。佛书中也有些数学内容。把道学与数学的关系问题作专题研究的人还不多。钱宝琮有一篇论文讨论宋元时期道学与数学的关系,他所说的’道学’是指‘儒家哲学中的道学学派’,并不是传统的道家。钱氏对此种道学对数学发展的作用持否定的看法。……实际上,这三家与数学的

关系研究还远未深入进去。”②李迪先生关于道家与数学关系研究的看法极富前瞻性和启发意义,笔者深以为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道家除了指先秦道家外,还应包括先秦道家继承者———道教。关于道家、道教与数学的关系问题,诚如李迪先生所言,过去一直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文下面拟从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这一视角对此作一些尝试性解读与探索。

一、“数与道非二本”

术数,由“术”与“数”两字和成而来,又称数术。“数”有多种涵义。一为shǔ,乃计算、点数之意。《说文解字》云:“数,计也。”桂馥义证:“计也者,本书(同算)计历数者算数也。《一切经音义?三》:“数,计也。阅其数曰数也。”二为shù,除了有数目、数词之义外,还可释为气数、气运,或规律、道理,或权术等。例如,《文选?李康〈运命论〉》:“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刘良注:“谓运数至也。”北魏高允《酒训》:“历观往代成败之效,吉凶由人,不在数也。”这里用数来表示一种命运、运数;数也可表示一种自然的规律、法则,如《荀子?天论》云:“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杨注:“数谓春作、夏长、秋敛、冬藏必然之数也。”数这里用作自然之数;古文献还用

数来表示某种道理,称道数。《吕氏春秋?壅塞》:“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高诱注:“数,道数也。”也有用数来表示途径、道路。如《荀子?正论》:“是不容妻子之数也。”王念孙杂志:“数,犹道也。”章诗同注:“意谓他(桀、纣)所走的道路,连妻子也不能保。”这里将数用作途径、道路就与“术”的本义接近。

“术”,《说文解字》释云:“术,邑中道也。从行,术声。”术的本义是指都邑中的道路,也泛指街道、道路。例如,《墨子?旗帜》:“巷术周道者,必为之门,门二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术还引申用作技艺、技术。这方面的字例很多:《广韵?术韵》:“术,技术。”《孟子?公孙丑上》:“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礼记?乡饮酒义》:“德也者,得于身也。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郑玄注:“术,犹艺也。”孔颍达疏:“术者,艺也。”“术”还有办法、策略之义。《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礼记?祭统》:“惠术也,可以观政矣。”郑玄注:“术,犹法也。”

将“数”与“术”连用,表示某种学术的分类,始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云:“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而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③关于尹咸所校“数术”唐代颜师古注曰;“占卜之书”。由此可见,“数术”一词在《汉书?艺文志》里是用于书籍分类上。《汉书?艺文志》“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即将数术类图书分为六类:一天文,二历谱,三五行,四蓍龟,五杂占,六形法。《汉书?艺文志》共记载“数术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并指出:“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④刘歆的《七略》是中文古籍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这种图书目录大体上是按学术或学科的性质来划分。从这一分类来看,数术原本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方术。所以,汉代人们一般把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

问称之为术数。因此在古代典籍中,也将算术称为术数。《周髀算经》云:“周公曰:‘大哉言数!’”后人就用数术来加以注释,称“心达数术之意,故发‘大哉’之叹。”⑤金元时期的数学家李冶就将居六艺之末的算术称为术数,并认为“术数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⑥在中国典籍文献中,术数与算术、数学常常是混用的。例如,《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之《术数集成?名流列传一》介绍汉代嵩真,云:“按《西京杂记》,安定嵩真、元菟曹元理,并明算术,皆成帝时人。真尝自算其年寿七十三。”⑦同书后梁朱景瑰传云:“按《苏州府志》,朱景瑰算术精妙,设肆盘门驿。”⑧朱景瑰精于算术,竟然公开在交通要道摆摊设局为人占卜。又如《术数集成?名流列传一》载明代白鸥传亦云:“按《凤阳府志》,白鸥,颍川卫人。质直有古侠士风,精数学,能断人生死,时刻不爽。”⑨《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之《术数集成?纪事》引《阿荣传》云:“阿荣深于数学,逆推事成败利不利及人祸福寿夭贵贱,多奇中。”⑩这方面的语例还有不少,兹不一一枚举。这充分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古代的术数与算术、数学是纠缠在一起的。然而,随着后来天文、历谱的发展,天文、历谱逐渐从数术中分离出去,独立发展成天文、历法二大学科。及至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子部术数类就只列有数学之属、占候之属、易占之属、六壬之属、杂占之属、堪舆之属、命相之属、杂术之属、阴阳五行之属,汇编术数著作约50种,而将天文之属、算法之属单独列为子部历算类。这说明四库馆臣对术数的看法已有别于汉代刘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之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流,附以杂说耳。……中惟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不切事而犹近理,其余则皆百伪一真,递相煽动。必谓古无是论,亦无是理,固儒者之迂谈;必谓今之术士能得其传,亦世俗之惑志,徒以冀福畏祸。今古同情,趋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乘其隙以中之。故悠谬之谈,弥变弥伙耳。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通者姑存其说可也。 λ?

四库馆臣认为术数中只有一小部分“近理”,

?

7

?

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考析 

所谓“惟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不切事而犹近理”,“其余则皆百伪一真”。上述关于术数的评价对当今学术界影响很大,例如我国出版的权威辞书《辞海》“术数”条目的释文就基本沿用了这一说法,滋节录如下:

“术”指方术,“数”是气数。即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

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除天文、历谱

外,后世称术数者,一般专指各种迷信,如

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折

字、起课、堪舆、占候等。 λω

现今人们将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观察自然现象的各种方术,统称为术数,并且将其划入迷信范畴,予以否定。

以现代人的理性尺度来衡量古代术数,的确会很容易发现术数之中所充斥的大量神秘主义内容,其穿凿附会的的推测和荒诞不经的糟粕比比皆是,无怪乎术数长期被冠以“迷信”而加以口诛笔伐,以至落得个难登高雅学术殿天堂的凄凉下场。学术界一般认为,术数的孳生反映了古代民众趋吉避凶的心理,的确如此。但笔者以为,术数的产生除了适应了古代先民趋吉避凶的心理需要外,还与人们渴望了解自然与社会人事变化之机,希冀掌握自身命运,试图摆脱自然奴役的尝试和不懈努力有相当的关系。如果我们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冷静地辨析、解读古代术数中所蕴含的关于自然、社会与人事关系的种种思想,细心的人们也许会从中剥离出有现代价值的“合理内核”。

关于数及数学的起源,学术界目前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中国数学的起源有多种途径,而术数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条。《周髀算经》实际上,就术数与古代科技的关系而言,对术数的学术研究与理性审视,有助于厘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孕育发展的脉络,尤其是利于客观公允地把握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源流及其流变。还有学者认为:“数”是天神意志的表现形式,“术”是人们通过数探知未来的技术。 λξ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古老的、原始的概念。数和形是反映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因”,对数与形概念的认识及其形成标志着数学思想的发轫。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

的历史岁月。如果从对数与形的原始思维发生来考察,可以追溯到古代原始社会。

李约瑟博士在论及中国古代占筮与数学史的关系时,说过一段有意思的话:“算和数这两个字经常带有预卜未来的意味。例如,《西京杂记》在谈到东汉的学者皇甫嵩、真玄菟、曹元理是“算术”行家时,从上下文看,显然是说他们能够预卜自己以及他人寿命的长短。因此,他们不属于数学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古代占卜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不会为数学史的研究带来好处。” λψ李约瑟博士这段话绝非空穴来风,很有启发意义。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术见长,以至古人称数学为算学。在古汉语中,与计算相关的汉字有数、算、蒜、筹、

弄、策等,老子《道德经》云:“善数者不以筹策。” λζ这几个字从字源上说都与古人的占筮活动有相当关联。古人占筮用蓍草为策,《系辞上传》就有对《周易》筮法的一段说明。

《周易》占筮之数是用五十根蓍策表示,其中(虚空一根不用而)实用四十九根。(把四十九策)任意分为左右两份以象征天地两仪,从中取一策悬挂(于左手小指间)以象征天地人三才,每束四策地揲算蓍策以象征四季,把(右份)揲算剩余的蓍策归附夹勒(在左右无名指间)以象征闰月,五年再出现闰月,于是再把(左份)揲算剩余的蓍策夹勒(在左手中指间)而后别起一挂反复揲算。天的数字象征有一、三、五、七、九等五个奇数,地的数字象征有二、四、六、八、十等五个偶数,五位奇偶数互相搭配。五个天数相加为二十五,五个地数相加为三十,天地的象征数共为五十五。《乾》卦在蓍数中体现为二百十六策,《坤》卦为一百四十四策,《乾》、《坤》共计三百六十策,相当于一年三百六十天。《周易》上下经六十四卦则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相当于万物的数目。 λ{正因为《周易》筮法涉及天地万物之数,因此,古代许多数学家视《周易》为数学的思想源头。例如,魏晋时期的数学大家刘徽在其著《九章算术注》序中,就“算术之根源”指出:

昔者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得,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术以合六爻之变。

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于是建历

纪,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仪四象精微

?

8

? 宗 教 学 研 究 2006年第4期

之气可得而效焉。记称隶首作数,其详未之

闻也。按周公制记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

《九章》是矣 λ|。

《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刘徽认为,《九章》是由周公制礼的“九数”演进而来,而数的起源则归功于包牺氏始画八卦,作九九之术以合六爻之变。南宋数学家秦九韶也认同刘徽的观点,其著《数书九章》开篇就以“蓍卦发微”为题,讨论了“大衍类”数学问题 λ}。又如,明末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一书中也说:“数何肇?其肇自图、书乎!伏羲得之以画卦,大禹得之以序畴,列圣得之以开物成务。凡天官、地员、律历……莫不有数,则莫不本于《易》、《范》。故今推明直指算法,辄揭河图、洛书于首,见数有原本云。” λ~程大位以为数起源于河图、洛书,本于《周易》。

前面我们已对数的多种涵义作了辨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数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与古代占筮活动有某种关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古代的术数与算术、数学是纠葛在一起的。在中国典籍文献中,术数与算术、数学常常是混用的。清代中叶由朝廷主持整理编撰的一部巨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子部所收术数类,下分数学之属、占候之属、相宅相墓之属、占卜之属、命书相书之属、阴阳五行之属。存目又增加杂技之属。这里所谓的“数学”,指的是易学象数。《四库全书》术数类给“数学”做了这样一个注解:“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 μυ数学之属所收的是扬雄撰的《太玄经》、宋邵雍撰的《皇极经世书》、宋王 撰的《易学》、宋丁易东撰的《大衍索隐》和元张理撰的《易象图说》等十余种。虽然这里的数学之属的“数学”实指易数,与现今数学在概念所指上有差异,但也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古代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存在某种关联。

无独有偶,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数学与占星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学者M.克来因在其著《古今数学思想》一书中指出:

虽然今天已不把占星术当作科学,但在早期文明社会中确曾被人当作科学看待。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希腊人搞的那套占星术和亚述时期巴比伦人的占星术不同。后者只是从观察行星的位置来推算出关于君王和国家大事的结论。他们不搞计算,人出生时刻的星相是不起作用的。但希腊或亚历山大里亚的占星术是涉及到个人的;它根据所算出的黄道带里的日、月和五大行星在出生时刻的位置,可知人的未来和命运。希腊人为计算这些数据就搞出了一大套的道理 μ?。

占星术与数学的关系在罗马时期得到极至的发展,罗马人甚至将占星术士称为数学家。M.克来因在其著《古今数学思想》一书中写道:“数学”一词在罗马人那里的名声是不好的,因为他们称占星术士为数学家,而占星术是罗马君王所禁止的。罗马王Diocle2 tian(245-316)把几何区别于数学。前者是要学习并应用于公众事务的;但“数学方术”(意即占星术)则被视为非法而完全禁止。禁止占星术的罗马法律“数学和恶行禁典”在中世纪的欧洲仍被援用。但罗马皇帝和其后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还是在宫廷里供养占星术士,以期他们的预言能够灵验 μω。

与古罗马不同的是,包括占卜在内的术数在中国古代一直十分盛行,朝野上下热衷术数者代代有之,难尽其数。许多由政府主持编撰的大型丛书和类书都收有术数类文献。前文已谈及,滋不赘言。

二、道教术数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关联

道教重视术数、关注数学有其内在原因。

1、如前文所述,“数与道非二本”,自然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与天地自然之道的有着本质联系。清常道人琦美为《数书九章》作序云:“昆仑旁礴,道本虚一。圣有大衍微寓于易,奇余取策,群数皆捐,衍而究之,掘隐知原,数术之传,以实为体,其书九章,惟兹弗纪,历家虽用,用而不知。小试经世,姑推所为,述大衍第一。七精回穹,人事之纪,追缀而求。宵星昼晷,历久则疏,性智能革,不寻天道,模袭何益?三农务稼,厥施自天,以滋以生,雨膏雪零,司牧闵焉。尺寸验之,积以器移,忧喜皆非,述天时第二。” μξ道门人士以探寻天地之道为己任,自然之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自然也就纳入道人的视野;

?

9

?

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考析 

2、从数学的功用来说,“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

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其用本太虚。生一而周流无穷。大则

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

万物。讵容以浅近窥哉!若昔推策以迎日,

定律而气,髀矩浚川,土圭度晷。天地之大

囿焉而不能外,况其间总总者乎。爰自河图

洛书开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

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

之情莫能隐矣 μψ。

经世致用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显著特点,《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云:“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九数乃指数学的九种内容。数与礼、乐、射、驭、书并称为“六艺”,数学的功用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通天沟地,探神明之道,明人之性命之理;从小处来说可以筹划日用生计,区分物类。在古人看来,数起于一,终于十。《周髀算经》有“此一者天道之数” μζ的经文,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时,提出“一者数之母” μ{。大德年间临川前进士莫若在《四元玉鉴前序》中云:“数一而已,一者万物之所从始。故易一太极也,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生生不穷,岂非自然而然之数邪?” μ|这一数学思想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发生论有密切关系 μ}。数乃天地之道和神明意志的体现,掌握数学,不仅可以通神明,也可以明人事,经邦济世。所以不可小视数学的作用。数学自先秦以来就是士子必须精通的技艺,数学教育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隋代朝廷于国子监内开设“算学”,这种由国家设立数学专科学校的做法,为以后唐、宋各朝所沿习,唐代科举还设立“明算科”,精通算学者也有机会致仕。

秦九韶为南宋数学家,字道古,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生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卒于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自序称:“愚陋不闲于艺,然早岁侍亲中都,因得访习于太史,又从隐君子受数学。” μ~秦九韶之父曾任职工部郎中和秘书少监,因而秦九韶年轻时便有条件饱读皇家典籍,并有机会拜访天文历法、土木工程方面的专家。而值得重视的是,秦

九韶“又从隐君子受数学”,这位“隐君子”是何方神仙?秦九韶没有进一步说明,但从其著《数书九章》序中所强调的“数与道非二本”及数可以“通神明,顺性命”的数学观来分析,秦九韶所师从的“隐君子”,极有可能是道门中人。因为《数书九章》的中的数学成就尤其是“大衍求一术”的思想方法与术数关系密切。此外,从秦九韶所撰数学著作《数书九章》的版本流传情况来看,《数书九章》为道门中人热衷抄传这一现象也支持了我们的推断。《数书九章》成书于公元1247年,据南宋藏书家陈振孙的说法,此书本名《数术》 νυ。宋元时期此书没有刊刻,只有民间抄本流传。明代修《永乐大典》时抄录此书,题称《数学九章》。现能看到的宜稼堂丛书本《数书九章》卷首除了有秦九韶自序外,还有题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孟秋晦日清常道人琦美记”的序。该序云:

《数书》十卷,系赞九章,序东鲁秦九韶所作,而书不书著作者姓名,岂即九韶所

著耶。……此书原阁抄本,会稽王云来应遴

录得,予借录一过。册元止名《数书》,九

章二字乃王添入 ν?。

从清常道人琦美(赵琦美)序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数书九章》这一名称是在明代万历年间才出现的,清常道人赵琦美曾转抄过秦九韶的数学著作,并为其增补目录。道门中人对秦九韶数学著作的传抄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秦九韶与道教的密切关系。

3、道教以尊道贵术为基本教义,强调道术合一,“形以道全,命以术延。……道与术二者不可得而离也。术以道为主,道以术为用。” νω以术演道是道门的一惯传统。因此道门中人对秦汉以来的包括算术在内的术数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继承并加以发挥。《道藏》中所收录的术数著作相当丰富,以至在道门内部还形成以传习占验术数为主的道派 νξ,称占验派。

历代擅长数学的高道和道教术不在少数,如何承天、成公兴、刘焯、李淳风、赵友钦、朱载土育等。曾为道士后弃道入佛的甄鸾 νψ,也在数学领域有过突出贡献。阮元撰集《畴人传》为其立传,并给予很高的评价:“鸾好学精思,富于论撰,诚数学之大家矣。” νζ

《魏书?释老志》绘声绘色描述了北魏高道

?

1

? 宗 教 学 研 究 2006年第4期

寇谦之与仙人成公兴因演算《周髀》的机缘而蒂结“互为师徒”关系的佳话:

世祖时,道士寇谦之,字辅真……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

药历年无效,幽诚上达。有仙人成公兴,不

知何许人,至谦之从母家佣赁。谦之常观其

姨,见兴形貌甚强,力作不倦,请回赁兴,

代己使役。将还,令其开垦?南辣田,谦之

树下坐算。兴垦一发至勤,时来看算。谦之

谓曰:“汝但力作,何为看此。”二、三日

后,复来看之,如此不已。后谦之算七曜有

所不了,茫然自失。兴谓谦之曰:“先生何

为不怿?”谦之曰:“我学算累年而近算《周

髀》不合,以此自愧且非汝所知,何劳问

也。”兴曰:“先生试随兴语布之。”俄然便

决。谦之叹服,不测兴之浅深,请师事之。

兴固辞不肯,但求为谦之弟子。未几,谓谦

之曰:先生有意学道,岂能与兴隐遁?”谦

之欣然从之 ν{。

寇谦之是北魏著名的天师道的改革者,对道教在南北朝的改造和充实做出过重大贡献 ν|。寇谦之早年好道,但由于无师指点,成效不佳。后来在其姨家际遇“仙人”成公兴,偶然发现身为仆役的成公兴居然精通算术,为之叹服,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辟谷。后隐遁嵩山,修道七年,终成一代高道。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天文学和算学相互融通、共同促进。天文星象的观测离不开数学计算,故有“步数一家”的说法。阮元撰集《畴人传》其旨就在于“综算氏之大名,纪步天之正轨,质之艺林,以念来学。” ν}畴人即筹人,书中所载传主皆以算得名、知星之人。历史上兼通天文算学的道人很多。《魏书?释老志》关于寇谦之就曾向算学高手成公兴习七曜之学的记载表明,道人成公兴算术之精深。

隋唐之际在中国数学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道教术数家首推李淳风。据《旧唐书》卷七十九《李淳风传》载云:“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祖令国学行用。” ν~李淳风所注的十部算经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古代数学在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标志是《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以其

独特的方式与方法,奠定了以算为主以术为法的中国传统算法体系。经过魏晋南北朝刘徽、祖冲之等数学家的不断努力,到了隋唐时期,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日趋完备,形成了以十部古典数学著作为中心内容的体系。这十部算经为《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候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辑古算经》,俗称算经十书。现今传本的算经十书每卷首页上都题有“唐朝议大夫、行太史令、上轻车都尉臣李淳风等奉敕注释”字样。

李淳风所注算经十书有不少思想创获。

其一,运用实际观测结果验证、校正传统算学理论的思想。例如,李淳风在对《周髀算经》作注时,结合实际观测结果,指出经文认为南北相去一千里,日中测量八尺高杆竿的影子相差一寸不符合实际;赵爽所注释的二十四气八高标竿的日中影子长,用等差级数计算也与实际不符;李淳风还对甄鸾注释中对赵爽“句股圆方图”的种种误解,逐条予以校正。这种结合实际观测进行校书的方法是十分先进的科学思想。

其二,重视算术教育的思想。李淳风所注算经十书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李淳风注释有一特色,就是对算经十书中一些内容深奥难懂的经文予以详细演算释解。例如《海岛算经》原本是刘徽附于《九章算术》之后的“重差”一卷,原著解题方法略而不详。李淳风在注释时就详细列出演算步骤,极大地便利了初习算术者。故李注算经十书完成后,高祖下诏做为教科书在“国学行用”。

此外,李注算经十书还保存了许多珍贵古算史料,为研究古代算学思想的流变提供了资料。例如在《九章算术》少广章开立圆术注释中,李淳风引述祖日恒之说,介绍了球体公式的理论基础,使得祖冲之父子对球体研究的详情得以流传至今。

道门中人与传统数学思想发展的关联还有不少,例如元代高道赵友钦所著《革象新书》卷《乾象周髀》中,就论述了平面割圆术 ου,其中的数学思想就值得重视;《数术记遗》中的道教影响及其算学新思想也值得深入探究 ο?。散见在历代道教典籍和古代科学著作中的道教数学思想远不止上述这些,需要我们细心地加以发掘整

?

1

1

?

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考析 

理。

(责任编辑:又小易)

①秦九韶:《数书九章序》,《宜稼堂丛书》本,任

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39页。

②李迪:“中国数学史中的未解决问题”,载《中国

数学史论文集》(三),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8

月,第20页。

③《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中华书局标点本第6

册,第1701页。

④《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中华书局标点本第6

册,第1775页。

⑤《周髀算经》,钱宝琮点较《算经十书》,中华书

局1963年版,第22页。

⑥李冶:《益古算段》自序,《知不足斋丛书》本,

任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

一,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875页。

⑦《术数集成》第4册,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

401页。

⑧《术数集成》第4册,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

408页。

⑨《术数集成》第4册,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

416页。

⑩《术数集成》第4册,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

431页。

λ?《四库全书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影印

文渊阁本,第3册,第330~331页。

λω《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

1248页。

λξ参见俞晓群:《数术探密》,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1994年版。

λ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数学》,科

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9~10页。

λζ高明撰:《帛书老子较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

第362页。

λ{参见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9年版,第549页。

λ|刘徽:《九章算术注》序,钱宝琮点校《算经十

书》上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91页。

λ}《数书九章》“蓍卦发微”云:“问《易》曰:大

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又曰:分而为二以

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三变而

成爻,十有八变而成卦。”秦九韶的“大衍求一

数”数学成就受易学思想方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

的。

λ~程大位:《算法统宗》“总说”。

μυ《四库全书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影印

文渊阁本,第3册,第330页。

μ?[美]M.克来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191~192页。 μω[美]M.克来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203~204页。

μξ清常道人琦美:《数书九章序》,《宜稼堂丛书》本,任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39页。

μψ秦九韶:《数书九章》自序,《宜稼堂丛书》本,任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39页。

μζ《周髀算经》,钱宝琮点较:《算经十书》,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6页。

μ{《九章算术》卷二,钱宝琮点较《算经十书》,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14页。

μ|莫若:《四元玉鉴前序》,任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5页。

μ}参见邹大海《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

μ~秦九韶:《数书九章》自序,《宜稼堂丛书》本,任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39页。

νυ参见何绍庚:《数书九章题要》,任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36页。

ν?清常道人琦美:《数书九章序》,《宜稼堂丛书》本,任继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41页。

νω《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十二,《道藏》第24册,第47页。

νξ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标准不同而名称各异。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箓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大类。

νψ甄鸾,字叔遵,河北无极县人。北周朝曾任司隶大夫、汉中郡守,原为道教信徒,后改信佛教。通晓天文历法,撰《周天和年历》、《七曜历算》和《历术》;精于数学,撰有《五曹算经》、《五经算术》行世,并注《周髀算经》、《数术记遗》等。

νζ阮元《畴人传》卷十一,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第130页。

ν{《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册,第3049~3050页。

ν|参见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ν}阮元《畴人传序》,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第2页。

ν~《旧唐书》卷七十九《李淳风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册,第2719页。

ου参见李俨《中国数学大纲》上册,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83~285页。

ο?参见盖建民著《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章相关内容。

?

2

1

? 宗 教 学 研 究 2006年第4期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道教是我国 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自他产生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若从它的前身方仙道?黄老道算起时间久更长了?它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养身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这两个方面?道教对此影响颇深。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影响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创建和 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源泉的一部分。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它的思想来源上多样性它对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 并蓄的态度?所以道教留下来的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大集合、大杂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过巨大而又复杂的影响。第一对古代政治历史的影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有许多封建王朝大力提倡道教?用道教的教义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 器?所以道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统治者关系是十分密

切的。许多古代的农民起义也是与道教的思想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农民起义?此后利用道教的教义起义的农民战争也有很多。所以道教对我们国家下层社会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第二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许多道教学者?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等这些都为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道教长期与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碰撞?排斥到最后的不断融合?兼容并须的发展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道教的许多劝善书以及大量戒律都包含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为我国古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第三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艺术著作中都有道教的影子?道教的主要目的在于羽化成仙?而这种思想也反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成为文学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这种思想而创作的诗、词、赋、小说等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就是这其中的主要代表?其部分诗也被称为神仙诗。此外有关道教的雕塑、石刻、建筑都各具特色?由此可见都道教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四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影响。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卷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算法的有效性是指(如果使用该算法从它的初始数据出发,能够得到这一问题的正确解)。 3.所谓数形结合方法,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5.古代数学大体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崇尚逻辑推理,以《几何原本》为代表;一种是长于计算和实际应用,以(《九章算术》)为典范。 7.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它表现为(数学的各个分支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趋势。 9.学生理解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一般有三个主要阶段:(潜意识阶段、明朗化阶段、深刻理解阶段)。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在括号里填上是或否) 1.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是) 2.抽象得到的新概念与表述原来的对象的概念之间一定有种属关系。(否) 3.一个数学理论体系内的每一个命题都必须给出证明。(否) 4.贯穿在整个数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有两个思想,一是公理化思想,一是机械化思想。(是) 5.提出一个问题的猜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结。(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1.答:①因为在《几何原本》中,除了推导时所需要的逻辑规则外,每个定理的证明所采用的论据均是公设、公理或前面已经证明过的定理,并且引入的概念(除原始概念)也基本上是符合逻辑上对概念下定义的要求,原则上不再依赖其它东西。因此《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②另外,《几何原本》的理论体系回避任何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因此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说,它也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doc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 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密切,中国影在其百年展程中,曾从道教文化中汲取了大量有益的文化因子,有力地促了影思想内容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神怪片、武侠片、鬼片、僵尸片等影型。道教文化是中国影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成部分,不影响了中国影的影片型、故事内容和情模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趣。本文道教文化与百年中国影的关系行梳理,探究道教文化中国影展的价和意,并新世中国魔幻影中道教文化的缺失象加以考察,找走出区的合理化策。 一、道教文化概述 道教文化源流,其源可追溯至老庄思想和秦代的神仙方。末年,道教勃,出了声浩大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五斗米道又称天道, 由陵于帝在西蜀山立。太平道由角于灵帝立,以《太平青》主要典,并 “黄巾起” 。魏晋南北朝,北魏道士寇之改革天道,使其成官方可的道教正,史称“北天道” 。大与此同,南朝道士修静也在南方天道行改革,史称“南天道” 。在 展程中,道教又先后涌出了上清派、灵宝派、楼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明道等不同流派。 道教支派众多,在漫的展程中,新旧教派生更替或融合,彼此教理互相融通,不断完善,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系。道教文化扎根于中国本土,吸伏羲八卦和易学作符号基石,以道家黄老之学和方仙道作思想 渊源,兼采儒墨念作理道德,又采用巫之和之学作“ 数” ,并融合佛教文化,建构起深的神仙信仰和完整的神仙系,展出呼吸吐、存一守思、金丹修等多化的 养方技,并有一系列消灾祈福的符咒法和一整套醮道的科程式。堪称内容深广、蔚大。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既相互争、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各自吸取方的成分。如“《列仙》云 : ‘ 百家之中,以相,得仙者百六十四人,其七十四人在佛。’此可道教之神仙,亦引佛教入之也。”佛教中一些名号、称也来自道教,如“《佛十王》有泰山府君,三魂七魄??《佛修十王》

中国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与流行于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不同,它是唯一根植于本国、发源于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它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确实受过佛教的影响,但主流是中国的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道教信仰的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世间的个人可以脱胎换骨,直接超凡入仙,不必等死后灵魂超度。这是它与别的宗教信仰的根本不同之点。道教的产生也很特别,它不是某一教主在短期内创立起来的,而是逐步积累、多渠道汇合而成的,它正式产生于东汉后期,然而孕育过程很长,上限极难具体确定。道教前期分为丹鼎与符两大派。符派以符水治病、祈福禳灾为主要宗教活动内容,组织上多系民间道教,如汉末的五斗米道与太平道。魏晋以后,太平道被镇压,五斗米道转化为上层天师道。南北朝时又分为南北天师道。丹鼎派侧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别。唐代李氏皇朝与老子李耳联宗,推崇道教。宋代真徽二宗迷恋道教,并开始组织编撰《道藏》。金元之际,道教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形成南北两大教派。南方为正一教,由张天师后世子孙掌教,中心在江西龙虎山,活动以符为主。北方有王重阳在金代创立全真教,炼养性命兼融儒释。其弟子丘处机见重于元太祖,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教盛极一时。明代正统、嘉靖、万历时期,道教亦很发达,巨大规模的《道藏》陆续编成。此后直至清末,道观虽不断修建,然而道教逐步丧失了理论上的创造力,走身衰减。然而道教的思想影响却在民间不断扩展起来。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以生命为中心的。 一、“有形皆含道性”的生命平等观 道教是重视生命的宗教。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太平经》说:“要当重生,生为第一。”南朝时的《三天内解经》说:“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 然而,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根本途径在于得道成仙。道教所要得的“道”,即是“自然”;而“道”的自然性,最根本的就在于其生命,在于化生万物;因此,“道”就是生命本体。老子《道德经》把“道”称为“天地母”,赋予“道”以生命,又明确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道”生天地以及人和万物。《老子想尔注》明确地说:“生,道之别体也。”所以,道教追求生命并不是通常那种单纯地追求长生不死,而是要在追求“道”的生命本体的过程中,实现人的长生不死。在道教看来,自然 界的一切都是由“道”的生命本体化生而来,而且都含有“道”的生命本体,因而都是一种生命;各种生命虽然形式并不相同,但就生命本体而言,是一致的;各种形式的生命都是“道”的生命本体的体现。因此,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是平等的,而且人与动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道教不仅在宇宙论上讲天地万物与人的同源、同根性,而且,还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从本体论上讲天地万物与人皆有道性。梁陈时的宋文明对道性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明确提出“一切含识皆有道性”,认为人以及有心识的动物均有道性。唐代著名道士潘师正在《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则更为明确提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认为天地间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总卷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算法的有效性是指(如果使用该算法从它的初始数据出发,能够得到这一问题的正确解)。 3.所谓数形结合方法,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5.古代数学大体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崇尚逻辑推理,以《几何原本》为代表;一种是长于计算和实际应用,以(《九章算术》)为典范。7.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它表现为(数学的各个分支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趋势。9.学生理解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一般有三个主要阶段:(潜意识阶段、明朗化阶段、深刻理解阶段)。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在括号里填上是或否) 1.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是) 2.抽象得到的新概念与表述原来的对象的概念之间一定有种属关系。(否) 3.一个数学理论体系内的每一个命题都必须给出证明。(否) 4.贯穿在整个数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有两个思想,一是公理化思想,一是机械化思想。(是) 5.提出一个问题的猜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结。(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1.答:①因为在《几何原本》中,除了推导时所需要的逻辑规则外,每个定理的证明所采用的论据均是公设、公理或前面已经证明过的定理,并且引入的概念(除原始概念)也基本上是符合逻辑上对概念下定义的要求,原则上不再依赖其它东西。因此《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②另外,《几何原本》的理论体系回避任何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因此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说,它也是封闭的。 ③所以,《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评分标准: (1)①答对,得4分; (2)②答对,得4分; (3)③答对,得2分; (4)完整答出①②③,得10分。 2.为什么说最早使用数学模型方法的是中国人? 2.答:①因为在中国汉代的古算书《九章算术》中就已经系统地使用了数学模型。《九章算术》将246个题目归结为九类,即九种不同的数学模型,分列为九章。②它在每一章中所设置的问题,都是从大量的实际问题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原型,然后再通过“术”(即算法)转化成数学模型。其中有些章就是专门探讨某种数学模型的应用,③例如“勾股”、“方程”等章。这在世界数学史上是最早的。因此,我们说最早使用数学模型方法的是中国人。 评分标准: (1)①②③每答对一个,得3分; (2)完整答出①②③,得10分。 3.什么是类比猜想?并举一个例子说明。 3.答:①人们运用类比法,根据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得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测性的判断,即猜想,这种思想方法称为类比猜想。 ②例如,分式与分数非常相似,只不过是用字母替代数而已。因此,我们可以猜想,分式与分数在定义、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四则运算等方面都是对应相似的。 评分标准: (1)①②每答对一个,得5分; (2)完整答出①②,得10分。

中国道教与科学

中国的道教与科学 一、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的根,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之上,可以说,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智慧的人类,中国道教的胚胎就开始孕育、发生了。道教的源,包罗自然崇拜、原始巫术、鬼神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谶纬神符、方仙道、黄老道和儒、墨、阴阳诸家学说以及燕齐文化、巴蜀文化的某些部分;可以说,凡是能参与历史宗教形成过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主流部分和非主流即异端部分)的诸因素,都一齐向着道教的发生与形成,情有独钟地奔涌去了。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二、道教文化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从积极方面看,在科学技术上,道教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与道教文化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的化学、矿物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大都发源于道家。 1.仙道贵生——道教的长生观及对中国医学和养生学的影响。 对生命或长寿的思考是人类的一项最具普遍意义的课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为悠久而光辉的主题。而在这追求生命长久的漫漫历程中,跋涉得最为劳苦艰辛,表现得最为执着热烈,所留下的足迹也最为鲜明深刻者,当数中国的道教文化及道教思想家、养生家们。道教的长生方法主要包括清静无为、节欲避害、阴阳平和、形神相安及心斋、坐忘、服气、服饵、外丹、内丹、导引、行蹻…它们都分属于养神、养形、适应自然三大部分。其中导引按摩、道教气功、道教武术、呼吸修炼都是流传较广的养生之术。除此之外,对传染病和体内寄生虫的认识和防治,在道教的科学探索中得到了提高。从早期道书对人体内“三尸”的讨论,逐渐发展出对体内具体的寄生虫的观察和防治。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的以青篙治疗疟疾的方法, 具有

儒道互补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道家之比较谈儒道互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主要内容:中国文化概括的特点: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儒道互补。天人合一强调人的行为,最高的是天道;内圣外王强调人生理想,人生道路的选择与设计,内圣即如何做人,外王泛指建功立业,内圣是基础,外王是扩展;儒道互补是从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结构来概括的。 儒为主导,道为民间。几千年来,儒道两家思想决定中国人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儒家的建树在于伦理道德,道家在于哲学思维。儒家主张刚强有为,道家主张柔弱不争;儒家主张热情豪情,道家主张沉静低调;儒家具有忧患意识,道家具有反思精神。二者无所谓优劣高下,见人见智,形成了相反相成的文化机制,这种文化机制就是儒道互补。儒道作为中国两大主干,儒道互补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一、儒道文化差异 儒道有差异,才能形成互补。1、儒道在理论上各有偏重。老子偏重自然,进行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老子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概念。 孔子偏重社会,着重于人与人的关系思考,建立伦理学。孔子以“仁”为儒家最高范畴,以“仁”改善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破解社会危机。孔子的思想对社会伦理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价值观念不同。孔子是人文主义取向,追求道德完善,强调积极进取,儒家倡导积极人生,主张用世,也有超然心态和矛盾心态;

老子以自然主义为取向,超越世俗;道家倡导超然通达,也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更多是以批评者形象出现。 儒家的超然和道家的入世情怀慢慢被人遗忘了,孔孟和老庄的本来面目被窜改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儒道的误解: 儒家积极有为,道家消极无为? 实际上,老子、孔子都有治国安邦的理想,只不过在治国的理念上不同。孔子主张发挥政府和领导人的意志和作用,老子主张淡化政府和领导人的作用,以无事的态度作大事。这并非消极,“不争”是顺其自然,仍是积极有为,只不过方式呢不同而已。孔子是直线思维,老子是逆向思维。 道家是逃避现实。很多人把道家等同于隐士,把隐士等同与逃避现实的人。此说不妥。实际上,他只是喜欢低调,不张扬。老子主张退出是在功成名就之后。隐士之隐是为求志,并没有放下天下。庄子即隐士,隐士待时,存身之道。 道家不关注现实,没有忧患意识。儒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道家也有忧患意识。二者关注的方面不同。道家追求自然,崇尚自然主义的价值观,对人文明进步的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反思,也是忧患意识。对人类有着终极关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看到文明发展的负面,不得不令人惊叹。 二、儒道互补的历史演进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数学的第一次危机是由于出现了( C )而造成的。 A.无理数(或√虿) B.整数比詈不可约 C.无理数(或厄) D.有理数无法表示正方形边长 2.算法大致可以分为( A )两大类。 A.多项式算法和指数型算法 B.对数型算法和指数型算法 C. 三角函数型算法和指数型算法 D.单向式算法和多项式算法 3.反驳反例是用____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D ) A.偶然必然 B.随机确定 C.常缝变量 D.特殊一般4.类比联想是人们运用类比法获得猜想的一种思想方法,它的主要步骤是( B )。 A.猜测一类比一联想 B.联想一类比一猜测 C.类比一联想一猜测 D.类比一猜测一联想5.归纳猜想是运用归纳法得到的猜想,它的思维步骤是( D )。 A.归纳一猜测一特例B.猜测一特例一归纳 C.特例一猜测一归纳D.特例一归纳一猜测6.传统数学教学只注重( A )的数学知识传授,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整理、提炼。 A.形式化 B.科学化 C.系统化 D.模型化 7.所谓统一性,就是( C )之间的协调。 A.整体与整体 B.部分与部分 C.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 D.个别与集体8.中国《九章算术》的算法体系和古希腊《几何原本》____的体系在数学历史发展 进程中争奇斗妍、交相辉映。( A ) A.以算为主逻辑演绎 B.演绎为主推理证明 C模型计算为主几何作画为主 D.模型计算几何证明 9.所谓数学模型方法是( B )。 A.利用数学实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B.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C.利用数学理论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D.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10.公理化方法就是从( D )出发,按照一定的规定定义出其它所有的概念,推导出其它一切命题的一种演绎方法。 A.一般定义和公理 B.特定定义和概念 C.特殊概念和公理 D.初始概念和公理 二、判断题(回答对或错,每题4分,共20分) 1.数学抽象摆脱了客观事物的物质性质,从中抽取其数与形,因而数学抽象具有无物质性。( √ ) 2.数学公理化方法在其他学科也能起到作用,所以它是万能的。( × ) 3.数学模型具有预测性、准确性和演绎性,但不包括抽象性。( × ) 4.猜想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定的科学性和一定的推测性。( √ ) 5.表层类比和深层类比其涵义是一样的。( ×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数学模型方法是一种迂回式化归? 答:①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时,不是直接求出实际问题的解,因为这样做往往是行不通的或者花费过分昂贵。②而是先将实际问题化归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求数学模型的解间接求出原实际问题的解,走的是一条迂回的道路。③因此,我们说数学模型方法是一种迂回式化归。 回答①、②各得4分;回答③得2分。 2.特殊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①利用特殊值(图形)解选择题。②利用特殊化探求问题结论。③利用特例检验一般结果。④利用特殊化探索解题思路。 回答①、②、③、④各得2.5分。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晚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开创了散文体先河,并且他的散文集《随笔集》在中国一直有着广泛的受众,非常受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书中所折射出的超越时代的智慧,涉猎话题的博大,思想的深刻,更是因为蒙田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思想和哲学有许多相似性,能够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蒙田与中国文化并无实质性的接触,对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一无所知,但历史学家博克说:“蒙田迟早要被人看作是一位具有中国道家思想的人物。”而他的适中、谦逊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有相似之处。当然,蒙田哲学思想中的及时行乐的主张与中国文化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1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蒙田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怀疑主义,《雷蒙·塞邦赞》是《随笔集》中集中体现蒙田怀疑主义思想的篇章,其中有一句名言“我知道什么”是蒙田的座右铭。蒙田的怀疑主义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当时的法国正经历一场浩劫,这就是从六十年代初起,持续三十多年、席卷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法国宗教战争。蒙田的后半生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度过的,他彻底陷入对天主教的失望和怀疑中。由于种种原因,蒙田放弃了波尔多市长的大好仕途,一头扎入自家阁楼的书海中潜心读书写作,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个举动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不解,同时期的法国作家、数学家帕斯卡还批评蒙田没有责任感。然而这种退隐归田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人有种熟悉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的庄周、陶渊明等一些东方的名人隐士。 除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失望和怀疑之外,蒙田的怀疑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怀疑上。蒙田是一位獨树一帜的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运动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对人的赞美和肯定已经到达极致。蒙田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蒙田怀疑人的理性,怀疑人的认知能力,认为人其实一无所知,却盲目自负的把自己当作世界之王。但蒙田不是不可知论,而是相对论者。他在《雷蒙·塞邦赞》中指出人类对美的定义没有固定的标准:“意大利人认为肥胖是美,西班牙人认为骨瘦嶙峋是美,而我们法国人有人认为白皮肤是美,有人认为褐色皮肤美;有人认为纤弱温柔美,有人认为健康丰腴美”。蒙田进而突发奇想:“当我逗猫玩的时候,天晓得是它逗着我玩,还是我逗着它玩?”这与庄周的迷惘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人类相较于动物贵在有理性,但动物难道就没有理性,并且人类的理性就能认知真理?事实是人类什么也不知道,蒙田将自己视为考察对象,客观的评价,才会发出了那句呐喊:“我知道什么?” 蒙田提倡人类多亲近大自然,因为自然蕴含着真正的真理。这种崇尚自然的风格也与道家思想有相似之处。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

题目:试问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 指导老师: 学院: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宗教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融合以及促进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各个教派有其特有的思想体系与思辨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关键字:传统宗教儒家道家佛家融合影响促进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

却有其归元。由学术系统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典籍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此外还有天命观,把天视为主宰一切的权威,并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终极依据,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些理性精神,主张天人可以互相感通,强调在人事活动中去体认天命,强调人事有为。“在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上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儒家真正精华的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强调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巩固所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学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算法的有效性是指() 正确答案是:如果使用该算法从它的初始数据出发,能够得到这一问题的正确解 2.数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正确答案是:数量关系,空间形式 3.所谓数形结合方法,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的一种思想方法。 正确答案是: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 4.推动数学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数学思想方法的几次突破就是这两种需要的结果。 正确答案是:实践的需要,理论的需要 5.古代数学大体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崇尚逻辑推理,以《几何原本》为代表;一种是长于计算和实际应用,以()为典范。 正确答案是:《九章算术》 6.匀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模型是()。 正确答案是:一次函数 7.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它表现为()的趋势。 正确答案是:数学的各个分支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 8.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作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正确答案是:对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的分析 9.学生理解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一般有三个主要阶段:() 正确答案是:潜意识阶段、明朗化阶段、深刻理解阶段

10.在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三条原则:() 正确答案是:化隐为显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参与原则 未标记标记信息文本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在括号里填上是或否) 1.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 正确的答案是“对”。 2 2.抽象得到的新概念与表述原来的对象的概念之间一定有种属关系。 正确的答案是“错”。 3 3.一个数学理论体系内的每一个命题都必须给出证明。 正确的答案是“错”。 4 4.贯穿在整个数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有两个思想,一是公理化思想,一是机械化思想。 正确的答案是“对”。 5 5.提出一个问题的猜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结。 正确的答案是“错”。 未标记标记信息文本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6 1.为什么说《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正确答案:①因为在《几何原本》中,除了推导时所需要的逻辑规则外,每个定理的证明所采用的论据均是公设、公理或前面已经证明过的定理,并且引入的概念(除原始概念)也基本上是符合逻辑上对概念下定义的要求,原则上不再依赖其它东西。因此《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②另外,《几何原本》的理论体系回避任何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因此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说,它也是封闭的。 ③所以,《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征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逝者的生命。上古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历史记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等神山,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是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动,多属具体的实践行为,而较少有理论的成份。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于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阐发了一套关于宇宙

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由此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黄老道”的学说,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影响很大,同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末年,张道陵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在中原地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被认为是道教成熟宗教形态正式形成的标志。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灵宝派、上清派、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现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大师,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订等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些道教领袖的努力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行为仪范方面,都已显得较为完善。 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专题一人文思想 综述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 一、儒家 基本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 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代表人物及作品: 孔子和《论语》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及答案4好

(宝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马全力搜集提供)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卷 201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所谓类比,是指( )。 A.由一类事物推测与另一类事物的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 B.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该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 C.根据某种事物的属性知道另一种事物的属性的一种方法 D.两类事物具有可比性的一种推理方法 2.猜想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 A.推测性与准确性 B.科学性与精准性C.准确性与必然性D.科学性与推测性 3.所谓数学模型方法是( )。 A.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B.利用数学原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C.利用数学实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D.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4.数学模型具有( )特性。 A.抽象性、随机性和演绎性、预测性 B.抽象性,准确牲和必然性、预测性 C.抽象性、准确性和演绎性、预测性 D.抽象性、准确性和演绎性、偶然性 5.概括通常包括两种:经营概括和理论概括。而经验概括是从事实出发,以对个别事物所作的观察陈述为基础。上升为普遍的认识——( )的认识。 A.由对个体特性的认识上升为对个体所属的种的特性 B.由个体特性的认识上升为集体特性 C.有集体特性上升为个体特性 D.由属的特性上升为种的特性 6.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它由()三部分组成。 A. 大结论、小结论和推理 B.小前提、小结论和推理 C.大前提、小结论和推理

D.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7.传统数学教案只注重———的传授,而忽略对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挖掘 A. 具体化数学知识,数学理论方法 B.形式化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 C.数学解题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D.数学系统结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 8.特殊化方法是指在研究问题中,()的思想方法 A. 运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B.从对象的一个给定集合出发,进而考虑某个包含于该集合的较小集合 C.从对象的一个给定范围出发,进而考虑某个包含于该范围的较小范围 D.从对象的一个给定区间出发,进而考虑某个包含于该区间的较小区间 9.分类方法的原则是() A. 按种类逐步划分 B.按作用逐步划分 C.按性质逐步划分 D.不重复,无遗漏,标准同一,按层次逐步划分 10.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三类() A. 人口模型,交通模型,生态模型 B.规划模型,生产模型,环境模型 C.概念型,方法型,结构型 D.初等模型,几何模型,图论模型 二、判断题(回答对或错,每题4分,共20分) 1.随机现象就是杂乱无章的现象,无论是个别还是整体,其随机现象都没有规律性。 ( ) 2.数学学科的新发展——分形几何,其分形的思想就是将某一对象的细微部分放大后,其结构与原先的一样。( ) 3.我国中小学数学成绩举世公认,“高分必然产生高创造力”,我国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名列前茅。( )

浅谈中国古代术数

浅谈中国古代术数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仰望星空,并被那绚烂的景色所陶醉,产生无数的联想。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做过相同的事情,创立了一门对整个中华文明都有重要影响的学科——术数。在中国古代,术数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一种方式,而且与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也是相联系的。术数,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时尚。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古代的术数在思想史上的作用曾有一个总的评价:“术数本身是以迷信为基础的,但是也往往是科学的起源。术数与科学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以积极的态度解释自然。通过征服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术数在放弃了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并且试图只用自然力解释宇宙的时候,就变成了科学。这些自然力是什么,其概念在最初可能很简单,很粗糙,可是在这些概念中却有科学的开端。”。 中国术数,其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大至宇宙天地,小至一草一木,上至治国安邦,下至百姓生活,都有中国术数的用武之地。那么术数对华夏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术数对对古代哲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必然会对哲学思想产生影响,术数也不例外。其一,术数启发和深化了古代中国人的哲学思维。从史料记载来看,从周朝到春秋时期,通过以《易经》占筮来决定军国大事,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其中也不排除经常地出现一些巧合。这无疑会启发后人对《易经》中所蕴藏的“道理”进行研究,于是才有了《易传》。其二,从卜筮向术数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对“天”的认识的转变。周朝以前,人们把“天”作为具有人格意志的神,因此,商代的统治者除了以大量的祭祀之物供奉“天”和祖先之外,在从事社会活动时,还要通过灼龟甲等卜筮的活动以了解“天”的意志和想法。但是,商朝统治者在这方面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却仍然没有能够避免自身覆灭的命运。这样,在周代替商以后,人们反思商朝灭亡的教训时,就提出了“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思想,认为“敬德保民”才能得到“天”的庇佑。然而,在阶级社会激烈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中,统治者事实上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保民”,也不可能真正去“敬德”。残酷的阶级矛盾和现实斗争,迫使人们去寻找祭祀、“敬德保民”之外的方法以获取胜利,这就是研究社会和自然的规律,从而掌握自身命运。这就出现了把“天”从具有人格意志的神回复到“自然之天”,并企图通过对“自然之天”的分析研究来掌握其运行规律,进而掌握社会的政治、军事变化的努力。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有两个意思,一是天与人本为一体,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人间的道德来源于天,来源于自然规律。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核心是三纲五常,如

道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老子主张无为,庄子崇尚自然,他们的思想不但造就了道家流派,在百家争鸣时代大放异彩,甚至成为汉代初期的统治思想。由道家思想衍生的道教,作为中国古代三大教派,从古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1、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命题,“无为而治”意味着减少政治决策中的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尊重事情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往往实际上意味着给被统治者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先秦道家为人们勾画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社会,与世隔绝、没有压迫、路不拾遗,这对于人们的思想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带给百姓希望。 3、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比较赞赏隐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性质。 二、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影响。 1、道家强调顺其自然,尊崇自然规律,提倡自然无为,这也就是要求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 三、道家思想对个人立身处世修身养性的影响

1、庄子主张逍遥的人生观,提出“无待”、“无己”“坐忘”“心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清心寡欲,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以及求得生存。 2、道家强调顺乎“自然”之性的养生之道,其立身处世讲究与世无争,其修身养性讲贵生重己,逍遥自适。 四、道家思想对审美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老庄认为素朴最美,因此不论是在文学上还是美术上都提倡归于自然,用一种对自然的大气来创作。同时,越是朴素自然的越是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五、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道家思想家主张“以柔克刚”,提出矛盾的对立,相反相成,相互转化。认为事物的转化有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量变的不是发展观,而是循环往复的。这不仅仅对于统治者还是知识分子,甚至是百姓都学会用辩证法来看待一件事。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自创的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首先,从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来看,许多道教学者,如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李荣、司马承祯、吴筠,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宋代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等,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唐代道教重玄学在理论思辨方面非常精致,是当时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发端于唐代、兴盛于宋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是中国古代心性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道教与儒家和佛教在思想上互相吸收渗透,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比如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邵雍等人的哲学思想,都深受陈抟的影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道教经典也下过许多搜集整理和研读的功夫。他曾托名"空同道士邹欣"为道经《周易参同契》作注,并对《阴符经》作过考订,尝自谓"终朝读道书"。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对道教

也很感兴趣。王阳明在结婚的那天,走到南昌铁柱宫,遇一道士在盘腿打坐,于是向前与其谈论养生之说,越谈越入迷,乃至忘了结婚大事。第二天早上,他的家人才在道观中找到他。另外,道书中关于《老》《庄》《易》的注释和阐述也很多。我们要考察道家思想和易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不能忽视道教徒的有关著作。作为道教经典的《阴符经》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名著。历代有很多道士对《阴符经》作过注解,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其次,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中国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是以道教为题材或涉及道教内容的。受到道教影响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计其数。魏晋时期,文坛上盛行的游仙诗,即是一种以歌咏神仙漫游之情为主题的诗篇。魏晋时期最有名的志怪小说,是干宝的《搜神记》,其中即记载了许多道教故事。魏晋笔记小说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同样涉及道教内容。唐诗中描写道教的作品也不少。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所作的诗中,道教内容极多,以至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称李白是"反映道教思想的杰出作家"。词起于唐,

数学思想与方法精彩试题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概括通常包括两种: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而经验概括是从事实出发,以对个别事物所作的观察陈述为基础,上升为普遍的认识—的认识。 2.算法大致可以分为 3.反驳反例是用两大类。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类比联想是人们运用类比法获得猜想的一种思想方法,它的主要步骤是 5. 归纳猜想是运用归纳法得道的猜想,它的思维步骤是 6. 传统数学教学只注重_ 的数学知识传授,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整理、提炼。 7. 所谓统一性,就是协调一致。 8. 中国《九章算术》的算法体系和古希腊《几何原本》的体系在数学历史发展进程中争奇斗妍、交相辉映。 9. 所谓数学模型方法是 10. 所谓特殊化是指在研究问题时,的思想方法。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在括号里填上是或否)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隶属数学教学范畴,只要贯彻通常的数学教学原则就可实现数学思 想方法教学目标。( ) 2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两条主线。( ) 3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特点之一“再创造”体现了我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的理念。( )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利用数学结构实现了数学的统一。由类比法推得的结论必然正确。(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常量数学应用的局限性是什么?\ 2.简述计算的意义。 3,简述培养数学猜想能力的途径。 四、证明题(20分) 在四面体ABCD中,如图,已知AB土CD,A D土BC;求证:AC土BDo 数学思想与方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 由对个体特性的认识上升为对个体所属的种的特性 2. 多项式算法和指数型算法 3. 特殊一般 4. 联想类比猜测 5. 特例归纳猜测 6. 形式化 7. 就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 8. 以算为主逻辑演绎 9.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 10. 从对象的一个给定集合出发,进而考虑某个包含于该集合的较小集合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填是或否) 1. 否 2.是 3.是4,是5.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答:① 在建立了太阳中心理论后,17世纪的人们面临了如何改进计算行星位置,以及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