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预防

肺栓塞的预防
肺栓塞的预防

肺栓塞的预防

肺栓塞的预防方法1、识别危险因素和积极预防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加强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的预防观念至关重要。

2、对危险人群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3、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要多饮水,一方面可稀释血液,另一方面还可借上厕所之机多活动下肢,有条件时还可做旅行休闲操。

4、下肢外伤或长期卧床时,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肺栓塞的初期症状1、久坐呼吸困难卧床或者久坐后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静息后可以缓解,日常活动或者轻微活动后明显加重。

2、单侧腿变粗不明原因的双下肢或者单侧肢体明显粗于另一侧下肢并且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3、短时间的失去记忆不明原因出现一时性意识丧失,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缓解,并且对方才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

4、莫名的心慌不明原因的心慌,尤其是与活动有关系。

5、肺动脉高压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尤其是新近出现的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的治疗1、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防止肺栓塞发展和复发,常用的抗凝药物(1)普通肝素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注射简单且不用监测,但其价格较普通肝素偏贵。

(3)华法林。

应在最初应用肝素3天内同时使用华法林,华法林的剂量应根据INR调整,合并肝素治疗4~5天使INR达治疗水平至少2天。

INR达治疗水平前,应每天监测INR,长期治疗每4周监测一次。

2、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与单独应用肝素治疗比较有以下优点:(1)可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组织再灌注,使血流动力学参数迅速改善;(2)有利于静脉栓子的溶解,有可能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可阻止慢性肺血管阻塞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

但由于溶栓引起的出血风险相对较大,使用时须严格遵守适应症和禁忌症。

3、下腔静脉滤网IVC滤网预防PE而不是预防DVT,因此当滤网置入时,应使用肝素抗凝,以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

4、外科取栓及导管取栓对一些大的肺动脉栓子且具有溶栓禁忌证及经过充分的内科治疗病情迅速恶化的患者,可考虑外科取栓。

另外对于一些较大的、致命的栓子,也可考虑在局部溶栓的同时经导管去栓。

泌尿外科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泌尿外科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妇产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PTE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1、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1.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1.2肺栓塞(pulmon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致死原因的第三位。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随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发生的疾病,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约80%存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致死性肺栓塞的病例中,下腔静脉、髂总静脉、股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是腘静脉、足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3倍。 2、预防 2.1外科、骨科、妇产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3、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措施 3.1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DVT 的治疗目的可以归纳为3 个方面(1)预防肺梗死造成的死亡;(2)防止静脉血栓复发;(3)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目前抗凝溶栓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肺栓塞是常见疾病,且可以致命。不幸的是,因为其症状体征常常非特异,因此常常被漏诊。大部分肺栓塞死亡发生在出现症状数小时内,从肺栓塞事件中存活的病人,及时的诊断和治 疗可以防栓塞的复发和死亡。 1 肺栓塞的病理过程和影响 肺栓塞栓子常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但盆腔静脉、肾静脉、上肢静脉和右心也可成为栓子 来源地。栓子随血运到肺后,大血栓栓子可停留在主肺动脉分叉处或肺叶动脉分叉处,引发 肺部血流减少。小栓子可至肺血管远端,阻塞较小的周围肺部动脉。 肺栓塞的急性期呼吸影响包括肺泡死腔增加、肺压缩、低血氧和过度换气。然后,还可出现 另两个后果:局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丢失和肺梗死。在急性栓塞病人中动脉低氧血症常发生。 肺栓塞减少了肺血管床的横截面积,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进而造成右心负荷增加。如果右 心后负荷增加过多,有可能造成右心衰。另外,体液和反射机制也可造成肺动脉收缩。如果 病人有心肺病史,可造成病人血液动力学崩溃。初始抗凝治疗之后,栓子的溶解发生在治疗 后两周内。如果较大的栓子长期未溶解,可造成肺动脉高压或心肺疾病,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2 肺栓塞的检测与治疗方法 2.1通过检查多可确诊一般来说,通过仔细问诊、查体,医生可能会通过病人的病史资料初 步怀疑可能是患有肺栓塞,然后医生将安排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这些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凝血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如果上述指标也提示 存在肺栓塞,医生可能会安排CT肺动脉造影(CTPA)或者肺通气灌注扫描。这些检查相对无创,比较安全,是确诊肺栓塞的主要方法。有创性的肺动脉造影目前只用于少数患者的诊断和评估。 2.2抗凝是基本疗法对所有患者来说,抗凝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抗凝治疗宜早,一般 而言,当医生在怀疑某个病人可能患有肺栓塞而尚未确诊时,医生就开始应用抗凝药物了。 一旦确定诊断,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再次发生血栓的风险决定抗凝治疗的疗程。对多数 患者而言,抗凝治疗可能需要半年以上,对某些特别容易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医生可能建 议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当然,对于多数肺栓塞患者来说,可能只需要住院1—2周,出院后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并定期复查凝血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2.3抗凝同时要防出血抗凝治疗一方面治疗肺栓塞,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导致全身其他部位的 出血,这也是抗凝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即使监测抗凝情况相对稳定, 也需要至少每月复查1次。否则可能因为抗凝不充分而容易再发血栓,或因抗凝药物剂量过 大而容易出血。 2.4危重患者需要溶栓肺栓塞的另一个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方法与抗凝治疗相比较,血栓溶解得更为迅速,症状缓解更快。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风险更高。 因此,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少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肺栓塞面积较小的患者多不建议溶栓治疗。 3 预防方案如何选择 对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肺栓塞的发生。那 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肺栓塞呢?

肺栓塞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https://www.360docs.net/doc/8d8077269.html,/ 1 肺栓塞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肺栓塞主要的检查方法有下列几项: (一)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测定是交链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正常参考值<0畅5mg/L 。血浆D-二聚体测定含量异常增高强烈提示肺栓塞。国内外研究报道,PE 患者D-二聚体测定阳性率>85%,D-二聚体测定阴性者强烈提示无急性PE 。 (二)螺旋CT :PE 的直接征象为半月形、环形充盈缺损、完全梗阻及轨道征,间接征象为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扩张,血管断面细小、缺失,马赛克征,肺梗死灶,胸膜改变等。CT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95%,对肺动脉段及其以上动脉的诊断阳性率达到96%,但对段以下动脉的诊断易出现假阳性。许多地区已经将螺旋CT 作为急性或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常规首选检查手段。螺旋CT 的最大优点是无创,对急诊患者价值大,而且可用于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 (三)超声心动图:经胸与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能间接或直接提示肺栓塞。直接征象:右心血栓可有两种类型:活动、蛇样运动的组织和不活动、无蒂及致密的组织。间接征象:肺动脉压增高及其引起的右心阻力负荷增加的表现。 (四)磁共振成像(MRI):MRI 与螺旋CT 相似,对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并且避免了注射碘造影剂的缺点,与肺血管造影相比,患者更易于接受。适用于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MRI 具有潜在的识别新、旧血栓的能力,有可能为将来确定溶栓方案提供依据。 (五)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为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辅以局部放大和斜位照片后,可以显示直径为0畅5mm 血管内的栓子。在栓塞72h 以内,肺动脉造影诊断PE 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宜发生漏诊。其敏感性约为98%,特异性为95%~98%,而且还可通过导管直接捣碎、吸出巨大栓子,或者通过导管注入溶栓药物进行治疗。 肺栓塞的直接征象有肺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缺损,伴或不伴轨道征的血流阻断;间接征象有肺动脉造影剂流动缓慢、局部低灌注、静脉回流延迟等。如缺乏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即不能确诊。肺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发生致命性或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分别为0畅1%和1畅5%,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权衡利弊,慎重选择对象。 (六)其他:心电图、血气检查、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检查有助于PE 诊断。 (七)鉴别:肺栓塞易与肺炎、胸膜炎、气胸、慢阻肺、肺肿瘤、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胆囊炎、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相混淆,需仔细鉴别。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d8077269.html,/86fss/2014/0807/189316.html

肺栓塞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表现、诊断、治疗

肺栓塞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表现、诊断、治疗(天津大港区医院300270) 肺栓塞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它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内的血栓及其他异物流入肺动脉,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PE的栓子99%为血栓性状[1],其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血栓的大小形状及堵塞肺血管床的部位和范围有关,因而表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即猝死型、急性肺心病型、肺梗塞型、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型和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型[2] 我国目前尚无准确肺栓塞流行病学资料,过去认为我国肺栓塞发病少,但目前随着强化临床医师对肺栓塞诊断意识,提高警觉性并随着诊断技术提高,以及科技因素影响包括目前有创检查及治疗日益普及从而诱发肺栓塞使得明确诊断肺栓塞病例明显增多。在美国每年有万65万人患肺动脉栓塞[3],其中1小时内死亡占10%,73%的病例不能及时诊断,不经治疗的肺栓塞患者病死率可高达20%--30%,病死率居第3位[4],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而经过治疗者病死率可降至2--8%[5],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至关重要。 下面对肺栓塞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几方面进行综述 一、肺栓塞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栓塞栓子主要是血栓。血栓形成有三个因素,即血流淤滞、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损伤。在老年人、长期卧床、外科手术、妊娠、心脏病心衰等具有血流淤滞,利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高凝状态存在于外科手术后、妊娠、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状况可有促凝物质进入血液,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增多。抗凝血酶III减少或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减弱等。血管内皮损伤亦为重要因素,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还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促进纤溶一旦内皮损伤,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下肢,多为深静脉血栓,据报道下肢血栓79.1%,盆腔静脉为11.5%,右心8.2%,下腔静脉5.3%,其他0.4%[6].肺栓塞后发生肺梗塞不多10%--30%,主要因为肺含有氧气,双重血液供应,既有肺动脉供血又有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栓塞后仍有支气管动脉供血,它们之间有吻合支,栓塞后吻合支扩大,从而减少肺梗塞发生,但原有心肺疾患较易发生.肺栓塞病因研究中,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中,基础病是结缔组织病和下肢静脉病变,还有近1/3无明显诱因;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肺栓塞最多见原因是心血管病,其次恶性肿瘤、下肢静脉病变;40--60岁的患者中,除下肢静脉病变、手术、恶性肿瘤等因素外骨折、糖尿病、肾病及乘飞机也是常见危险因素[7]

肺栓塞诊断标准

肺栓塞诊断标准 肺栓塞在临床上是各种内源性以及是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 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它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PTE是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PTE的年发病率约为50/10万,已经构成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过去我国医学界曾将PTE视为“少见病”,但这种观念近年来已经发生彻底改变。虽然我国目前尚无PTE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诊断例数已有明显增加。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60万人患PE占死因的第四位。 PTE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未经治疗的PTE的病死率为25-30%,同时由于PTE发病和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复杂性,临床医生对PTE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由此可见PTE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PTE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PTE的诊断现状与进展做如下综述。 诊断程序与诊断措施 PTE的临床表现复杂,有时隐匿,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特殊检查。检出PTE的关键是提高诊断警惕性,对于高危人群中出现疑似表现者,应及时安排相应检查。诊断程序通常包括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 (一)根据临床情况疑诊PTE(疑诊) 对于有创伤、手术、骨折、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应用止血剂和口服避孕药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活动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气促、胸痛、晕厥、低血压、休克、咯血、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的情况下,尤其是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如下检查,以尽可能提供进一步支持或排除PTE的证据。

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措施

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0-05-17T08:24:20.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慈玉莹[导读]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慈玉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15000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198-02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而肺血栓栓塞症为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本文中所称PE即指肺血栓栓塞症(FFE)。 (一)生活护理 1.休息肺栓塞活动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应在充分抗凝的前提下卧床2~3周;无明显症状且生活能自理者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并注意不要过度屈曲下肢,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 2.饮食护理宜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少食用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禁食辛辣食物,保持平衡膳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牢记高脂饮食和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莴苣、绿萝卜、洋葱、鱼肉等,可以干扰华法林的药效。因此,在口服抗凝药物期间应减少使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和蔬菜。 3.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腹腔压力突然增高使深静脉血栓脱落,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4.皮肤护理由于急性期限制患者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应注意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的变化,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可以在病人受压的骨隆突处使用压疮贴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告知患者避免创伤和出血,应用软毛刷刷牙,使用电动剃须刀刮胡子。 (二)心理护理 肺栓塞的病人由于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及有发生晕厥,甚至有濒死感、猝死的可能,所以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应加强沟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恐惧的心理,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多去病人床旁陪伴,多关心病人,多给病人安全感,并鼓励病人家属理解和支持病人,增加病人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三)治疗配合 1.病情观察 (1)由于PTE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以应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随时处理。(2)观察患者双下肢的变化,如有无酸胀、乏力、肿胀、双下肢不对称等,每日用皮尺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大腿:距髌骨上缘15cm处测量;小腿:距髌骨下缘10cm处测量)准确记录并报告医生。(3)做好治疗过程中出凝血系统的监测:主要包括APTT、PT-INR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这些都是常用检查。 2.对症护理,即低氧血症的护理对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当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时可采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过程中发生局部不易控制的大出血。 (四)用药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病例,即出现因栓塞所致休克和(或)低血压的病例;对于次大面积肺栓塞,即血压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运动功能减退的病例,若无禁忌证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能预防血栓的形成,但不能直接溶解已经存在的血栓,使用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肺栓塞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寿命。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1 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不伴有肺动脉高压及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急性PTE和非近端肢体DVT,对于临床或实验室高度疑诊PTE而尚未确诊者或已经确诊DVT但尚未治疗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均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同时进行下一步的确诊检查。对于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确诊急性PTE和DVT患者,可停用抗凝药更改溶栓治疗,但在溶栓治疗后仍需序贯抗凝治疗,以巩固加强溶栓效果,避免栓塞复发。 2 PTE抗凝治疗方案 (1)开始时静脉泵入普通肝素,然后过渡到口服华法林。(2)开始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然后过渡到口服华法林。(3)整个疗程一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3 抗凝治疗中的监测 (1)监测部分活化凝血激酶时间(APTT):在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时要注意部分活化凝血激酶时间(APTT)的监测,正常参考值为30-45秒,当受检者的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因APTT对肝素抑制凝血酶Xa和Ⅸa的作用较敏感,故常作为肝素抗凝治疗时的监测指标。(2)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延长,现临床多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评估口服抗凝药用量最好的表达方式,理想的INR维持在2.0-3.0。 4 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时,应告知患者遵循每天固定同一时间服药的原则,未经医生许可不应自行停药。如有漏服应及时补上,但不应为弥补而服用两倍药量。 5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由于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可在注射部位出现小血肿及坚硬的小结。为了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有其特殊要求,有别于常规皮下注射操作。其注射要点如下:(1)注射部位为脐部周围,距脐左右5cm,除外脐周1cm,每针上下相距2cm,左右交替注射。如果注射的次数多,选择以脐为界,位置在横向距脐左右各10cm,纵向距脐5cm,除外脐周lcm,每针上下仍相距2cm,左右交替注射,禁止在任何有损伤的部位注射。(2)轻轻捏起皮肤,形成皱褶,并保持到注射完毕再放松皮肤,小心操作。(3)垂直进针,缓慢注射完毕。(4)注射完毕,不用棉签压迫注射部位,特别是不能增加外力压迫,如果注射部位有药液溢出时,将棉签轻轻停留在注射部位5~10秒,即可停止渗液。 6 抗凝治疗并发症的监测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是PTE抗凝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均有一定程度的严重出血的发生。所以在抗凝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各部位的出血并及时处理。华法林过量可导致机体任何部位出血,局部组织器官如皮肤、泌尿系统、溃疡病变等出血多见。出血的风险与INR的延长有关。普通肝素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监测血小板的变化,但对大多数病人来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无需常规监测,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常见。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PE 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证据系统研判,并参考国际最新急性PE诊断和治疗指南[4],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制订了本指南。与我国2010年专家共识相比,本指南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PE的治疗给出正式推荐,旨在为PE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但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每一个具体患者时,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措施。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一、流行病学 急性PE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多数情况下PE继发于DVT,现有的流行病学多将VTE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危险因素、自然病程等研究,其年发病率100-200/10万人[5,6]。 PE可以没有症状,有时偶然发现才得以确诊,甚至某些PE患者的首发表现就是猝死,因而很难获得准确的PE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模型估计[6],2004年总人口为4.544亿的欧盟6国,与PE有关的死亡超过317,000例。其中,突发致命性PE占34%,其中死前未能确诊的占59%,仅有7%的早期死亡病例在死亡前得以确诊。PE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增加相

肺栓塞护理常规

三肺栓塞(PE)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呼吸困难2、胸痛 3、咯血4。溶栓、抗凝治疗5、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入院得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以判断呼吸困难得程度 2.工作得性质、有无长期卧床史 3.过去疾病史:血栓、骨折、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4.基础生命体征、疼痛、意识情况 5.缺氧得症状体征、呼吸困难情况 6.咳嗽咳痰、胸痛情况,有无痰中带血情况 7.呼吸音情况:哮鸣音及局部湿罗音 8.双下肢肿胀及疼痛情况 9.实验室检查:ABG、PT、APTT、D-2聚体等 10.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心超、肺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 11.家庭用药情况 持续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疼痛、意识、脉搏氧饱与度 2.营养及饮食习惯 3.心理反应及对疾病得认知 4.病情及主要症状 4、1 呼吸困难:有无感到胸闷、憋气、呼吸费力与喘息 4、2紫绀:就是缺氧得典型表现 4.3咳嗽咳痰咯血,有无痰中带血,呼吸音情况 4。4胸痛:有无胸前区压榨性疼痛

5、氧疗得效果 6.动态评估双下肢肿胀情况、水肿就是否对称 7、动脉ABG、PT、APTT、得动态变化 8.药物得效果与副作用 干预措施 1.体位/活动舒适得卧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 2、1低脂、清淡饮食,减少胆固醇得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2.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3.心理护理予心理安慰,减少焦虑恐惧心理。 4。呼吸困难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心电或氧饱与度监测。 5、胸痛得护理 5。1 根据患者胸痛得不同程度按医嘱给予不同止痛药,用药30分钟后观察用药效果。 5.2有严重胸痛时可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休克者避免使用。 6、咯血得护理见大咯血护理常规 7、抗凝疗法对于确诊与疑似病例均可用抗凝治疗、 7。1肝素:根据医嘱予微泵静注。肝素得并发症主要就是出血,出血部位常见于皮肤插管处,其次胃肠道。因此在用肝素治疗时,必须做APTT监测,保持其为正常 对照值得1、5—2倍。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用肝素,并用等量鱼精蛋白对抗肝 素。 7.2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嘱患者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10-15分钟,必要时延长 按压时间。 7.3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令,为常用得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发挥治疗作用要有一定 时间,因此需合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3-5天,直到口服抗凝剂起作用,才停用。一般 口服抗凝剂需持续3个月。以后就是否继续服用,则取决于栓塞危险因素得存在情 况及继续抗凝治疗得危险性。 8。溶栓治疗除非有溶栓禁忌,应争取在发病6小时内应用溶栓治疗。如链激酶、尿激酶、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用于确诊病例得早期。 教育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的应急处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一.严密观察早期症状 1.典型临床表现:下肢突发肿胀、增粗、疼痛、皮温高和肤色加深;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DVT的关键:加强观察,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 3.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测量肢体周径,因肿胀在血栓部位以下肢体均匀出现,可伴淤血和静脉曲张,如两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周径差>0.5cm,及时通知医师,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 二.做好健康宣教 1.针对DVT的危险度分级,加强对具有高危和极高危发生DVT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下肢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 2.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 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室温过低会导致血管痉挛; 3.创造无烟环境,关注吸烟患者,劝其戒烟,长期吸烟患者血液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周围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舒张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 4.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低脂饮食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 高纤维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三.促进血液回流 1.体位和活动抬高下肢踝泵运动早期活动:主动或被动锻炼行走练习、踮脚运动 抬高下肢20一30度,膝关节屈曲5度目的:保护护膝关节运动功能和利于患肢血液回流,预防水肿。要求:患肢远端足尖应高于心脏水平 2.梯度加压弹力袜(GCS):安全简便、费用低廉,一线方案,有助于解决血液淤滞,可减轻由于血管壁损伤造成的内皮过度牵拉,梯度压力形式为18、14、8、10、8 mmHg,对增加血流最有效。这种压力形式经临床证实,与基础值相比血流增加了138% 3.间断充气加压:最佳的压力梯度是踝部45mmHg 小腿30mmHg 大腿20 mmHg;使血流速度增加240% ;可增加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可能是机械刺激使得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所致 4.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减少同一静脉多次穿刺、采用留置针;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 四.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 1.有高凝状态的倾向者:应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常用检查: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 2.静脉补液: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3.平衡膳食:选择清淡低脂食品,低脂和新鲜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丰富的吡嗪,它可使血小板下降50%以下,有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粘稠度;每日饮水量>1500mL,保证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 4.药物预防:目前证明对于高危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它可明显降低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倾向;常用的药物:口服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右旋糖酐40 和70、低剂量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 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中包括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

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细则 风险评价:使用深静脉血栓评分表《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医生对每位入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同时强调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如发生脱水、感染等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h和之后12h等 3、根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层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低危:无须特殊处理,鼓励尽早活动; (2)中危:预防措施:①基本预防或②物理预防或③药物预防 ①基本预防:告知风险。健康宣教(戒烟、多饮水、控糖降脂控体重等)。下肢无血栓形成可做被动、主动活动:卧床、麻醉未醒按摩下肢腓肠肌,10-30 分/次,3次/d;术后清醒做足踝背伸跖曲每次10秒*10次1组,q1h或6组/d;足踝关节内外翻、旋转。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术后抬高患者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②物理预防:间歇充气压力泵30分/次,2-4次/d;下床活动穿抗血栓弹力袜。 ③药物预防:遵医嘱药物抗凝。 (3)高危:预防措施: ( ①基本预防+②物理预防+③药物预防 (4)超高危:预防措施:①+②+③+④; ④实施三级高危随访监控

肺栓塞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肺栓塞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写在课前的话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方法学研究的进展的,使得多种影像学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地位逐步趋于程式化和标准化,对肺动脉栓塞影像学检查的方法选择也成为现今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能了解肺栓塞诊断的各种方法,掌握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一、流行病学 肺栓塞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漏诊。在美国每年发病人数是30~60万,因本病死亡的人数>10万。我国肺栓塞协作组统计40家医院的肺栓塞病例数,比90年代增加了近10倍。安贞医院2002-2008年病例数近千例,平均每年百例以上,且为逐年上升的趋势。及时诊断加正确的治疗,可大大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诊断肺栓塞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十几种;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各有哪些呢? 哪些属于有创检查,哪些是无创的?哪些是可以确诊,哪些只能作为参考呢? 二、检查方法 肺栓塞的检查方法有:D-二聚体检测、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CT 肺动脉成像(CTPA )、磁共振肺动脉成像(MRI 、MRPA 、MRPP )。 (一)D-二聚体 对于怀疑PE 的门急诊病人,D-二聚体<500μg/L 者可除外PE ,>500μg/L 者应安排进一步检查。该指标比较敏感。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局限性是其特异性不高,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都可造成D- 二聚体增高,其阴性结果有助于排除诊断,结果为阳性时则必须除外上述疾病才有意义。 (二)心电图

70% 以上的肺栓塞病人可表现有心电图异常, 且多在发病后即刻出现, 但其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用于肺栓塞诊断的意义在于它的动态变化上——观察到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较 之静态异常对于提示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更大意义。心电图无异常仅 说明本病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不能除外本病。 (三)胸部X线平片 胸部X线平片为可供参考的筛选手段,阳性表现几率小,敏感 性、特异性均较差,不能直接显示肺动脉栓塞,只能提示非特异性 的间接征象,如:肺门增大、肺门结构不对称、区域性肺纹理减少, 甚至伴有梗死性肺内阴影、胸腔积液等。 (四)超声心动图 肺栓塞时可以发现右心室壁局部运动幅度降低、右心室和(或) 右心房扩大、三尖瓣返流以及室间隔运动异常、肺动脉干增宽等,这些征象均可提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高负荷(非直接征象)。经胸的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诊断肺动脉主干的栓塞,经食道超声(TEE)对于肺栓塞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明显提高,除可诊断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主干的栓塞以外、对肺叶动脉主干近段的栓塞也有直接的诊断意义。由于只能提供部分的直接诊断信息,因此不能作为肺栓塞的确定诊断指标。 (五)肺通气/灌注显像 关于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说法错误的是? A. 无创、安全、结果比较可靠 B. 敏感度较高 C. 特异度较高 D. 空间分辨率较低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_规范标准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 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中包括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

能走动0 运动受限(需要辅助工具) 1 运动严重受限(需他人协助) 2 轮椅 3 完全卧床 4 口服避孕药:评分20-35岁 1 >35岁 2 激素替代治疗 2 怀孕及产褥期 3 易栓症 4 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细则 风险评价:使用深静脉血栓评分表《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医生对每位入院患者入院24小时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同时强调针对每

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如发生脱水、感染等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 h和之后12 h等 3、根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层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低危:无须特殊处理,鼓励尽早活动; (2)中危:预防措施:①基本预防或②物理预防或③药物预防 ①基本预防:告知风险。健康宣教(戒烟、多饮水、控糖降脂控体重等)。下肢无血栓形成可做被动、主动活动:卧床、麻醉未醒按摩下肢腓肠肌,10-30分/次,3次/d;术后清醒做足踝背伸跖曲每次10秒*10次1组,q1h或6组/d;足踝关节外翻、旋转。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术后抬高患者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②物理预防:间歇充气压力泵30分/次,2-4次/d;下床活动穿抗血栓弹力袜。 ③药物预防:遵医嘱药物抗凝。 (3)高危:预防措施: ①基本预防+②物理预防+③药物预防 (4)超高危:预防措施:①+②+③+④; ④实施三级高危随访监控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的应急处理

神经内科深静脉血栓的应急预案 一、严密观察早期症状 1.典型临床表现:下肢突发肿胀、增粗、疼痛、皮温高和肤色加深;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DVT的关键:加强观察,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 3.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测量肢体周径,因肿胀在血栓部位以下肢体均匀出现,可伴淤血和静脉曲张,如两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周径差>0.5cm,及时通知医师,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因素: 1、吸烟。 2、肥胖、高龄。 3、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4、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 5、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6、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7、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三、做好健康宣教 1、针对DVT的危险度分级,加强对具有高危和极高危发生DVT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下肢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 2、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

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室温过低会导致血管痉挛; 3、创造无烟环境,关注吸烟患者,劝其戒烟,长期吸烟患者血液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周围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舒张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 4.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低脂饮食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高纤维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四、促进血液回流: 1、体位和活动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主动或被动锻炼行走练习、踮脚运动,抬高下肢20一30度,膝关节屈曲5度目的:保护护膝关节运动功能和利于患肢血液回流,预防水肿。要求:患肢远端足尖应高于心脏水平 2、梯度加压弹力袜(GCS):安全简便、费用低廉,一线方案,有助于解决血液淤滞,可减轻由于血管壁损伤造成的内皮过度牵拉,对增加血流最有效。 3.间断充气加压:最佳的压力梯度是踝部45mmHg 小腿30mmHg 大腿20 mmHg;使血流速度增加240% ;可增加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可能是机械刺激使得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所致。 4.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减少同一静脉多次穿刺、采用留置针;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 五、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 1、有高凝状态的倾向者,应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常用检查: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

(完整版)肺栓塞的预防

肺栓塞的预防 肺栓塞的预防方法1、识别危险因素和积极预防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加强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的预防观念至关重要。 2、对危险人群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3、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要多饮水,一方面可稀释血液,另一方面还可借上厕所之机多活动下肢,有条件时还可做旅行休闲操。 4、下肢外伤或长期卧床时,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肺栓塞的初期症状1、久坐呼吸困难卧床或者久坐后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静息后可以缓解,日常活动或者轻微活动后明显加重。 2、单侧腿变粗不明原因的双下肢或者单侧肢体明显粗于另一侧下肢并且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3、短时间的失去记忆不明原因出现一时性意识丧失,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缓解,并且对方才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 4、莫名的心慌不明原因的心慌,尤其是与活动有关系。 5、肺动脉高压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尤其是新近出现的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的治疗1、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防止肺栓塞发展和复发,常用的抗凝药物(1)普通肝素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注射简单且不用监测,但其价格较普通肝素偏贵。 (3)华法林。 应在最初应用肝素3天内同时使用华法林,华法林的剂量应根据INR调整,合并肝素治疗4~5天使INR达治疗水平至少2天。 INR达治疗水平前,应每天监测INR,长期治疗每4周监测一次。 2、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与单独应用肝素治疗比较有以下优点:(1)可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组织再灌注,使血流动力学参数迅速改善;(2)有利于静脉栓子的溶解,有可能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可阻止慢性肺血管阻塞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 但由于溶栓引起的出血风险相对较大,使用时须严格遵守适应症和禁忌症。 3、下腔静脉滤网IVC滤网预防PE而不是预防DVT,因此当滤网置入时,应使用肝素抗凝,以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 4、外科取栓及导管取栓对一些大的肺动脉栓子且具有溶栓禁忌证及经过充分的内科治疗病情迅速恶化的患者,可考虑外科取栓。 另外对于一些较大的、致命的栓子,也可考虑在局部溶栓的同时经导管去栓。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 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包括脂肪滴、羊水栓塞、转移性癌、空气栓塞、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等。 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 肺梗死(PI)为肺动脉发生栓塞后,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二、高危因素: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外科手术、骨折、高龄、肥胖、 久坐、长时间卧床或制动人群、孕产妇、肿瘤、急生心梗、心功能不全等,我们科室的介入治疗、肿廇患者 在临床中,如外科手术、骨折、长期卧床、肿瘤、下肢深静脉炎、心脏病等的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紫绀、心律失常、休克、昏厥、发作性或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由于栓子的大小、多少不同而差异显著。小范围的 肺血管栓塞可能只有暂时的呼吸困难,而大范围的肺栓塞病人可以在数分 钟至数小时内突然死亡。 1、呼吸困难及气短。为肺栓塞最重要的临床表现,轻症病人有阵发性过度换气、活动时气短;严重者呼吸困难,突然出现恐怖感,濒死感,呼吸频率增快,达40~50次/分,伴发绀。 2、胸痛。常为患侧胸部钝痛。可表现为类似胸膜炎性的胸痛,随呼吸运动而加重。也可发生心肌梗塞样的疼痛,部位在胸骨前,向肩和颈部放射,其疼痛程度难以忍受。 3、头晕、昏厥。提示有大的肺栓塞存在,伴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4、咳嗽。多为干咳,无痰。 5、咯血。当有肺梗死或充血性肺不张存在时,可出现咯血,均为小量咯血,大咯血极少见。 6、休克。约10%患者可发生休克,发生休克的均为巨大栓塞,常伴有肺动脉的反射性痉挛,可致心输出量急骤下降,血压下降,患者常常有大汗淋漓、焦虑等,严重者可猝死。 7、体征:常见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口唇、指端、末梢发绀,肢体皮肤呈花斑色,肺部局限性湿啰音、哮鸣音、胸膜摩擦音以及血心动过速、奔马律、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血管性杂音等。 四、辅助检查: 1、心电图:大多数病例有非特异性的心电图异常。部分病例可见I导S波加深,Ⅲ导出现Q波及T波,其表现如ST异常、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右偏、等。心电图改变多在发病后即刻出现,以后随病程的发展而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