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心理学知识点-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2017教师资格心理学知识点-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2017教师资格心理学知识点: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 教育心理学】

小编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7教师资格心理学知识点:感觉和知觉的概述”,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识记:

1、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4、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的不同,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5、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工作的结果。分析器是由感受器、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相应区域联合组成的神经机构。

6、知觉的种类: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肤知觉。按知觉的对象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7、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8、视觉适应较明显,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味觉、触觉等均有适应现象。只有痛觉很难适应,正因如此,才对生命具有保护意义。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10、感受性是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反比。

领会:

1、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适应现象。

(2)感觉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它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变化的规

上海教师资格证流程

上海教师资格证流程 导语: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以下是上海教师资格证流程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根据《xx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务通知》可知,xx 年11月上海教师资格报名时间为9月6日起,考生可登报名官网完成报名。 xx年11月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为11月5日。 上海教师资格证网上报名步骤:考生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照片→选择考区→选择类别→选择科目→提交审核→到确认点进行现场审核→审核通过考生→网上缴费→报名成功。 注意:以上信息根据xx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务通知发布的,具体内容以原公告为主。 教师资格分(自上而下兼容):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 (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八)成人/大学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1] 凡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并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一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3、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4、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5、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6、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7、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8、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9、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0、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1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7、神经元始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 18、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9、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20、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2、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23、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 24、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5、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觉性。 26、绝对感觉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觉性就越小。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27、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

上海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写作真题解析

上海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写作真题解析通过最新、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海教师资格将于2016年1月13日(星期三)8:00-- 1月19日(星期二)16:00网上报名,3月12日笔试,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一对一解答。 中公资深讲师马小芳主要来分析下科目一中的写作,写作在整个综合素质的考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此题占了三分之一的分值,可以说,作文一旦跑题偏题,那么科目一的考试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的。今天中公资深教师马小芳老师将主要对2015年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写作真题进行解析,相信会对考生有很大帮助。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材料: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太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主题,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 【真题详解】 一、审题 (1)类型:材料作文 (2)文体:论说文 (3)字数:1000字以上 二、立意 题目要求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因此需要确定立意。 确定立意的方法主要有关键词分析法、因果关系分析法和主体分析法,通过阅读材料,本题适合采用关键词分析法来寻找立意。 (1)找关键词 山、水、风、云,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 (2)找逻辑关系 山、水、风、云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个性,没必要模仿和攀比。依从内心行事,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盲从,做真实的自己。 (3)解析关键词的含义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培训讲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 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 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 思想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 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 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 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 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上海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 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建立系统的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把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理论心理学旨在探讨人或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旨在研究心理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普通心理学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与心理的结构问题)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它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消费心理学是以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2)社会科学的性质。(3)超科学的人文性质。(4)综合交叉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性质、社会和人文科学性质。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示.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各体心理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活动产品分析: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个案法。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真题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真题(一) 2014年教师资格国考笔试已如期结束,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即将拉开,为了能够不断拓宽考生的思维,为了能够帮助众多考生顺利入围,中公教师考试网将依据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来与大家一起探究教师资格考试的本质思维。 一: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的内涵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思维力。教育改革中提及的要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的总体理论与精髓,作为教资面试的必考点,考生需引起足够重视。而且,在教资结构考试中,总会出现与此相关的题目,它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现象来测查,如“针对教师暴力对待学生一事,你怎么看”,再如,“很多孩子晚上做作业到很晚,导致第二天在课堂上睡觉,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对于这样的题目,作答思路很简单:开头首段提出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点明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间部分论证观点,或是论证其背景,或是论证其原因,或是论证其造成的重大影响(包括意义与危害); 落脚点为落实观点,主要从教育相关部门进行建议的补充与列举。下面,我们就上面引用的两道题目来进行详细列举,供考生参考。 真题1:针对教师暴力对待学生一事,你怎么看 【提出观点】暴力对待学生一事,实属违法行为,与职业道德相背离。考生在表态时可以暴力对待学生一事带来的影响来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是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然而,近年来,老师暴力对待学生事件却频频在网上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老师的职责本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调皮与叛逆确实会让做老师的我们伤透脑筋,甚至无奈叹气,但以暴力对待孩子,伤害学生自尊自信甚至让他们从此有了心理阴影的事件,是与教师的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相背离的,是违法行为。 【论证观点】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可采用深层原因与直接原因相结合的方式论述。 深层原因: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面对调皮与叛逆小孩的最快解决办法就是体罚,因为他们认为棍棒的力量是无穷的。 直接原因:一方面,部分老教师甚至较为偏远山区的教师,面对现今个性鲜明的学生不能够充分懂得素质教育下的个性发展的真实内涵,而是视小孩个性于眼中钉,视素质教育于纸上言,依旧采用过去陈旧老式的教育方式,致使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且让小孩脆弱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另一方面,教师压力过大已毋庸置疑。面对披星戴月的教育生活,教师们过早地出现了职业怠倦,易噪、易怒的心理致使他们无法去耐心面对学生、面对教育事业,从而直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小题版概论

一、选择题(1分/题) 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 D ) A、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柏拉图 D、詹姆斯 2.割裂脑的研究发现,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 ( B ) A、右半球 B、左半球 C、丘脑 D、下丘脑 3.无条件性抑制主要有( B ) A、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和外抑制 D、分化抑制和超限抑制 4.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博德理论 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D、汤姆金斯—伊扎德的理论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 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习惯化 D、定势 6.听觉的共鸣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 A、赫尔姆赫茨 B、贝克 C、杜威 D、托马斯.杨 7.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 C ) A、晶体调节 B、视轴辐合 C、重叠遮挡 D、视差 8.从表象兼具直观性和概括性看,它是( C ) A、从感知觉过渡到记忆的桥梁 B、从记忆过渡到思维的桥梁 C、从感知觉过渡到思维的桥梁 D、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9.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 A ) A、原型启发 B、迁移 C、科学幻想 D、再造幻想 10.儿童言语获得的单词句阶段出现在:( B ) A、 6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8个月左右 D、3岁左右 1.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开始于( C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动物 2.有意后注意的显著特点是 ( B ) A、有目的指向并需意志努力 B、有目的指向但无需意志努力 C、无目的指向而需意志努力 D、无目的指向且无需意志努力 3.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所出现的表象的过程属于( C )。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归纳 一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心理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必备

《心理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必备

一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产生标志: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2、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西方最早研究心理现象的著作。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重要) ⑴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 ②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③意志过程 ⑵心理状态:注意、 ⑶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4、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

(3)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具有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5、高级神经系统活动: ⑴过程: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 抑制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神经过程。 ⑵规律:扩散与集中规律;相互诱导规律。 6、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等。 7、人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人的心理活动是后天学会的,其生理基础是:条件

反射) 8、两种信号系统: ①有具体的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 ②以语言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的) 9、人的心理的高级水平和主要形式:意识 意识就是凭借语言而实现的心理反映,其核心因素是:语言与思维。 人的意识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10、心理学主要流派: ①构造主义学派,冯特[美],研究人的经验、意识内容,意识能分为不同因素,“内省法”。 ②机能主义学派,詹姆士[美],注重意识作用和意识过程的研究。 ③格式塔心理学学派,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认为心理是一个整体。 ④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研究人的行为,“环境决定论”,反对研究意识。 ⑤精神分析注意学派,弗洛伊德,研究人的潜意识(原始冲动、本能、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