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及分布图

— 31 —

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

序号生态空间保护

区域名称

县(市、

区)主导生态功能

范围面积(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国家级

生态保护

红线面积

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

面积

总面积

1

雨花台砂砾石

层市级自然保

护区

南京

市区

地质遗迹保护

西侧及北侧至现有围墙;南侧至现状

填土堆坡脚(与铁丝隔离网大体一

致);东侧至现状铁丝隔离网

0.003 0.003

2

南京栖霞山国

家森林公园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南京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

确定的范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心

景观区等)

10.19 10.19

3

南京幕燕省级

森林公园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南京幕燕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确

定的范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

观区等)

7.08 7.08

4

牛首山风景名

胜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北至大石湖-宁安城际-圣象产

业园,东至圣象产业园-圣象广

场-北坡上山道-宁丹路-普觉寺

墓园-宁丹路,南、西至雨花江

宁区界;不含大石湖片区、圣

象产业园、北坡上山道沿线地

块、普觉寺墓园等地块

2.53 2.53 5

雨花台风景名

胜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雨花台烈士陵园及周边30米范

1.12 1.12

— 32 —序号生态空间保护

区域名称

县(市、

区)主导生态功能

范围面积(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国家级

生态保护

红线面积

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

面积

总面积

6 钟山风景名胜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南界从中山门沿宁杭公路至马

群;东界从马群沿环陵路至岔

路口;北界从岔路口沿宁栖路

经王家湾、板仓、岗子村、沿

龙蟠路至中央门;西界从神策

门公园沿古城墙经玄武门、北

极阁、九华山、太平门至中山

门。包括:钟山陵、玄武湖公

园、九华山公园、神策门公园、

情侣园、白马公园、月牙湖公

园、中山植物园、北极阁、鸡

鸣寺、富贵山

35.96 35.96 7

夫子庙-秦淮

风光带风景名

胜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

中心,东至东水关(东水关公

园)、西至西水关(水西门广

场),南至中华门城堡,北至

升州路—建康路,包括白鹭洲

公园和瞻园等景点。内含夫子

庙与双塘两个街道

2.52 2.52 8

将军山风景名

胜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北至铁心桥中心河-秦淮新河,

东至雨花江宁区界,南至雨花

江宁区界-后庄地区-雨花江宁

区界,西至宁丹路-中兴三区

6.18 6.18 9

长江燕子矶饮

用水水源保护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

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

间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与相

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

内的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一级保

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之间

的水域和陆域范围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纳入国家

级生态保护红线的部分

1.86 1.42 3.28

— 33 —序号生态空间保护

区域名称

县(市、

区)主导生态功能

范围面积(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国家级

生态保护

红线面积

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

面积

总面积

10 龙潭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

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

间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与相

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

内的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一级保

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的水

域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

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的陆域范围

从九乡河入江口至七乡河入江

口,宽度1000米。其中,陆域

为以自然防洪堤为界,纵深至

陆地500米区域,水域为以自然

防洪堤为界,纵深至水域500

米区域(不包括国家级生态保

护红线部分)

2.77 4.53 7.30 11

八卦洲(左汊)

上坝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

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

间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与相

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

内的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一级保

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的水

域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

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的陆域范围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纳入国家

级生态保护红线的部分

1.57

2.41

3.98 12

八卦洲(主江

段)集中式饮

用水水源保护

区(备用)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水域范围为:八卦洲洲头至二桥桥位

上游排水灌渠入江口(32°9'50.36" N,

118°48'57.14" E)水域,总长约5公里。

陆域范围为:水域与相应的长江防洪

堤之间陆域范围

4.78 4.78

13

夹江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鼓

楼区)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北河口水厂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

500米的全部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

域与相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

米范围内的陆域范围

0.34 0.34

夹江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建

邺区)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一级保护区:江宁区自来水厂取水口

上游500米至城南水厂取水口下游500

米的全部水域范围;北河口水厂取水

口上游500米至下游500米的全部水域

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本

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上夹江口至下夹江口范

6.65 6.65

— 34 —序号生态空间保护

区域名称

县(市、

区)主导生态功能

范围面积(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国家级

生态保护

红线面积

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

面积

总面积

围内除一级保护区外的全部夹江水域

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夹

江两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

陆域范围

14 三桥湿地公园

南京

市区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范围为:西118°38'52″E,

31°57'37″N;南118°38'56″E,

31°57'34″N;东118°39'01″E,

31°57'39″N;北118°38'58″E,

31°57'39″N范围内

0.03 0.03 15

南京南郊省级

森林公园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南京南郊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确

定的范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

观区等)

10.00 10.00 16

南京长江江豚

省级自然保护

南京

市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

实验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范围:一

是子母洲下游500米至新生洲洲尾

段;二是潜洲尾下游500米至秦淮河

新河口段。实验区范围:一是新生洲

洲尾至南京与马鞍山交界段;二是秦

淮河新河口至子母洲下游500米段;

三是南京长江大桥至潜洲尾下游500

米段。具体坐标为: 118°28'39.14'' E

至118°44'38.35''E,31°46'34.83''N至32

°7'3.81''N。上游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相邻,

下游至南京长江大桥

86.92 86.92

— 35 —序号生态空间保护

区域名称

县(市、

区)主导生态功能

范围面积(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国家级

生态保护

红线面积

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

面积

总面积

17 潜洲重要湿地

南京

市区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以潜洲平均水位线为界 1.33 1.33 18

秦淮河(南京

市区)洪水调

蓄区

南京

市区

洪水调蓄

秦淮河水域范围(包括秦淮新

河、内秦淮河)

3.43 3.43

秦淮河(江宁

区)洪水调蓄

江宁区洪水调蓄

江宁区境内秦淮河两堤之间的

河道及护坡

8.69 8.69

秦淮河(溧水

区)洪水调蓄

溧水区洪水调蓄

溧水区境内秦淮河北起江宁交

界三岔河口(118°53'48.954"E,

31°47'29.691"N),沿河道向南

经柘塘镇至天生桥河交汇处(1

18°59'43.145"E,31°40'30.090"

N),河道水面及护坡。天生

桥河(胭脂河)北起柘塘镇河

西村河岔口,沿河道向南,南

止于洪蓝河桥约9300米,天生

桥河水面及护坡约1.63平方公

3.05 3.05 19

长江大胜关长

吻鮠铜鱼国家

级水产种质资

源保护区

南京

市区

渔业资源保护

核心区:秦淮新河口至建邺区江心洲

尾北岸的长江大胜关水道,范围在11

8°39′31″E至118°43′26″E,31°58′41″

N至32°04′21″N之间

江宁区新济洲头至潜洲尾的长

江江段,范围在118°29′35″E至

118°43′39″E,31°49′43″N至

32°05′35″N之间

4.03 70.18 74.21 20

南京紫金山国

家级森林公园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南京紫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中确定的范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

心景观区等)

30.08 30.08

中国个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名录

中国26个“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名录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公顷,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有4个垂直结构明显的自然景观带。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冰原带。长白山的植物多达1400多种,有“温带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野生动物有400多种。主要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 2.卧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县境内。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这里是亚热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1956年被列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是全球17个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个。 该保护区面积为114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鼎湖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带边缘。北回归线附近由于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往往形成广阔的热带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风影响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植物有2400多种,动物有250多种。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986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亚热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4.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思路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思路 论文关键词: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生态敏感分析经济敏感分析空间管治发展与保护的协调论文摘要:以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为背景,分析了传统的区域、城市规划重经济轻生态、重城市轻乡村的情况,以及“自然优先”的“反规划”方法在现阶段实施的客观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从“中立”的视角,提出了城市规划和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相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并指出其具体的融合点为空间管治规划.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压力和对土地的需求更加强烈.如何做到一方面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空间,另一方面仍然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新时期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所面临的挑战. 1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是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将生态规划相关理论、方法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在生态目标导向下对现有空间规划理论、技术方法等进行改进与更新[y.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的理论就是针对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和生态建设的迫切性,侧重从生态(尤其是自然生态) 的角度来探索作用于空间规划的理论Cz7.本文所指的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是生态规划十分 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应用生态思维和生态学理论,对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协同共进的物质空间规划,是一种落实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学途径. 虽然引进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很多,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在某种意义上,导致生态规划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弱势”地位);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留出大片的绿地作为纯粹的自然 景观;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又使得生态空间时常受到蚕食和冲击.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我国新时期发展的特点,不断探索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我国城乡空间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生态规划要求 2. 1现阶段我国的城乡空间发展的突出特点 2.1.1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景观快速向城市景观演替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自然乡村景观不断向城市建设景观演替,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性质和生态系统变化最剧烈的地区一方面,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规划不能对此简单的“打压”;另一方面,无限制的发展又给乡村景观、生态空间带来强烈的冲击. 2. 1. 2继续支持小城镇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发展极快,小城镇已成为推动具有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这么多年的小城镇建设也带来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小城镇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遍地开花式的小城镇布局,使得人工建设斑块更加分散化,自然生境破碎化,进一步加大了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的落实难度. 2.1.3高等级公路发展迅速 近几十年,我国高速公路(高等级路网)迅猛发展,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地截断,破坏了景观的连续性,人为切断了野生动植物的流通路线,将自然生态区变为一个个越

江苏省生态用水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江苏省生态用水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江苏省生态用水量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江苏省生态用水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江苏省生态用水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江苏省生态用水量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用水总量,生态用水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生态用水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江苏省用水总量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用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用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用水总量占全国用水总量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用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用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用水总量同全国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生态用水量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生态用水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生态用水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生态用水量占全国生态用水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生态用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生态用水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生态用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新规划新起点 生态江苏再出发

新规划新起点生态江苏再出发 ——对《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的解读本文来源于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作者:熊旺球梁静怡 正文: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新规划”)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这意味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又走向了新起点,迈上了新高度。作为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的江苏,如何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采取有利措施促进新规划的平稳落地?对江苏的环保企业来说,新规划又带来了哪些机遇、释放了什么信号呢?本文就围绕着上述两方面对新规划进行简要解读,以期对江苏生态环保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从历次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看江苏的政策演变 江苏省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上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的规划保持同步和耦合。对于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而言,江苏也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一以贯之地推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自然灾害的防治。所以我们通过回顾历次全国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江苏省编制的相应生态环保规划,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联系。

(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于2000年11月26日发布,是在落实1998年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纲要》的重点是要抓好三种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1.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重点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 2.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要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强化监管,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3.对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通过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市、生态省的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根据《纲要》的基本精神,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其中列出了符合《纲要》框架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 1.将全省划分为3个生态区(黄淮平原生态区、长江三角洲平原生态区、沿海滩涂与海洋生态区)、7个生态亚区(沂沭泗平原丘岗、淮河下游平原、沿江平原丘岗、茅山宜溧低山丘陵、太湖水网、沿海滩涂、近海海域)。以此为基础,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2.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资源、国土资源的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201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自然保护区请输入关键字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中国林业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1367848.html,/2018-06-09来源:野协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18年5月·474处) 北京市(2个)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个)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个)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个)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 内蒙古自治区(29个)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个)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 吉林省(24个)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头道松花江上游、甑峰岭 黑龙江省(49个)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区、平顶山、乌马河紫貂、岭峰、黑瞎子岛、七星砬子东北虎、仙洞山梅花鹿、朗乡、细鳞河 上海市(2个)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个) 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泗洪洪泽湖湿地 浙江省(11个) 临安清凉峰、浙江天目山、象山韭山列岛、南麂列岛、乌岩岭、长兴地质遗迹、大盘山、古田山、浙江九龙山、凤阳山-百山祖、安吉小鲵 安徽省(8家) 古井园、铜陵淡水豚、鹞落坪、古牛绛、金寨天马、升金湖、安徽扬子鳄、安徽清凉峰 福建省(17个) 峨嵋峰、闽江河口湿地、茫荡山、汀江源、雄江黄楮林、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君子峰、龙栖山、闽江源、天宝岩、戴云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漳江口红树林、虎伯寮、福建武夷山、梅花山、梁野山 江西省(16个) 婺源森林鸟类、铜钹山、赣江源、庐山、齐云山、阳际峰、鄱阳湖南矶湿地、鄱阳湖候鸟、桃红岭梅花鹿、九连山、井冈山、官山、江西九岭山、江西马头山、江西武夷山、南风面 山东省(7个) 马山、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山旺古生物化石、荣成大天鹅、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 河南省(13个) 高乐山、大别山、新乡黄河湿地鸟类、河南黄河湿地、小秦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伏牛山、宝天曼、丹江湿地、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太行山猕猴 湖北省(22个) 巴东金丝猴、洪湖、南河、大别山、十八里长峡、堵河源、木林子、咸丰忠建河大鲵、赛武当、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五峰后河、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龙感湖、九宫山、星斗山、七姊妹山、神农架、长阳崩尖子、大老岭、五道峡 湖南省(23个) 西洞庭湖、九嶷山、金童山、东安舜皇山、白云山、炎陵桃源洞、南岳衡山、黄桑、湖南舜皇山、东洞庭湖、乌云界、壶瓶山、张家界大鲵、八大公山、六步溪、莽山、八面山、阳明山、永州都庞岭、借母溪、鹰嘴界、高望界、小溪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3号)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 发文单位: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文号: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3号 发布日期:2006-11-30 执行日期:2007-2-1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6年11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2006年11月30日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 (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者服务为主要利用方向,并依据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划定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生态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生态公益林。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保护、分级负责的原则,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并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建设(园林)、环保、水利、交通、旅游、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义务,有权检举和制止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省级生态公益林规划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 市级和县级生态公益林规划分别由设区的市和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并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生态公益林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长远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及其他有关规划相协调。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江和流域性河道两侧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内的林业用地和未利用地,应当优先纳入省级生态公益林规划。 第九条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

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0.1为推广绿色建筑,指导江苏省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与管理。 1.0.3绿色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1.0.4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 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0.3 建筑全寿命期building life 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2.0.4 被动措施passive techniques 通过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来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而采用的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措施。 2.0.5 主动措施active techniques 为提高室内舒适度,实现室内外环境性能,而采用的消耗能源的机械措施。 2.0.8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dex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9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green storm infrastructure 指一种由诸如林荫街道、湿地、公园、林地、自然植被区等开放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 2.0.1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rate of annual runoff amount control 通过自然或人工强化采取的入渗、滞留、调蓄和回用等措施,一年内场地雨水径流中得到控制的径流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比例。 2.0.11再生水 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水。 2.0.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指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代替市政供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绿化、冲厕等杂用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 (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者服务为主要利用方向,并依据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划定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生态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生态公益林。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保护、分级负责的原则,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并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建设(园林)、环保、水利、交通、旅游、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义务,有权检举和制止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省级生态公益林规划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规划探析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规划探析 摘要: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建设是指营造或改造原有滨水环境来稳定和保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以呼应现代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景观生态规划的迅速发展和合理应用,为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运用生态性原则与景观规划的理论,探究了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为致力于滨水区的规划者和设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生态学;滨水区;湘江风光带 1 生态规划的内涵与意义 1.1 内涵 传统规划设计的设计原则是满足人为设定的功能性、艺术性和社会文化性,最终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生理需求、安全保障、社交需要和自尊心,归根结底,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忽略自然及生态。而生态规划设计不同于传统规划设计,其最初纳入的理念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在理解景观与自然、生态及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前提下,发挥对景观及内部结构与自然生态过程的协调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结合、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共进步,从而完善整个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它的最终目标。

1.2 意义 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 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1]。 2 城市滨水景观相关概念 城市滨水区包含在城市公共区域之内,它特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壤的区域,是指水域向土地缓冲的并可供人活动或建设的区域,如江河湖海毗邻的土地。它是以水域为重点,相对陆地来说,是一个功能元素复杂存在的区域系统。城市滨水区生态规划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2.1 系统原则 就是将滨水区作为整个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 单元来进行用地规划;换而言之,滨水是作为整个城市规划中一个方面,不能因为单一考虑滨水区的规划而不考虑它和其它区域的联系,不能独立地不考虑整体规划的原则盲目进行城市滨水绿地的建设。 2.2 可持续发展性 其实就是说滨水绿地的规划,必须让规划地的生态系统可以实现经济循环,并不断发展繁荣,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当然也同时合理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实现城市多样化。

中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完整名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474处截至2018年6月 北京市(2家)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家)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家)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家)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29家)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家)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

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24家)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甑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49家)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砬子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洞山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朗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市(2家)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家)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2017修正)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8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6.03 【实施日期】2017.07.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 (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保护与管理 第四章资金保障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者服务为主要利用方向,并依据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划定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生态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生态公益林。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保护、分级负责的原则,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并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建设(园林)、环保、水利、交通、旅游、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生态空间正负面清单、成果报告编写提纲、表格体例、图件规范

附录 F (规范性) 生态空间正负面清单 生态空间内,生态保护红线采用正面清单准入管理,具体见表F.1。一般生态空间采用负面清单准入管理,具体见表F.2。 表 F.1 生态保护红线正面清单表

表F.2 江西省一般生态空间负面清单表

附录G (规范性)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1.总则 简要介绍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制定依据、区域概况。 2.自然生态空间界定 简要介绍自然生态空间有关概念,区域自然生态空间要素。 3.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制定 确定总体目标、梳理分类标准和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 4.空间划定 梳理自然生态空间划定的思路和技术流程,以文字、表格、图片形式表达划定过程与结果以及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或采矿空间划定结果。 5.分级管控 明确自然生态空间分级管控的制定思路、管控规则,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或采矿空间分级管控规则。 6.准入条件 明确不同生态空间的准入条件,主要针对城乡建设、工农业生产、矿产勘查开发、旅游康体等人类活动和永久性设施,明确允许、限制、禁止的类型、强度、承载力等,以正负面清单的形式表达。 7.用途转用 结合管理需求,梳理转用许可审批流程,从审批权限、申报要求、审查原则、审查内容、审批程序等方面,明确转用许可具体办法,形成用途管制实施细则。 8.修复提升 提出修复提升的相关要求、重大工程和有关激励政策。 9.制度建议 从工作组织、工作方式、技术路径、协作机制、保障措施、成果更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保提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的修改建议。

附录H (规范性) 表格体例 表格包括自然生态空间土地用途数据汇总表、自然生态空间分级分类情况汇总表、空间划定结果数据汇总表、正负面清单表等表格体例见表H.1至H.5。 表H.1 XX县自然生态空间土地用途数据汇总表 单位:公顷、% 注:可结合实际细化分级与类型。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8-05-08 苏环科〔2008〕11号 各省辖市环保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提高开发区生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根据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和《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的精神,在已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开发区的实际,现就深入开展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成立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科技处,成员由省环保厅科技处、外经贸厅开发区处和科技厅高新处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协调工作,以及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办公室负责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鼓励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所有创建生态市(县)的地区,其辖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均应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其它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也应积极开展创建。今年,未开展创建工作的省辖市至少有一家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具体创建要求及程序,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执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按《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三、各级环保、外经贸、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引导所在辖区内开发区走生态化改造之路,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监督和管理,高标准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四、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应坚持“积极、规范、有序”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指导,建立企业间的共生组合和产业链,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市场机制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运作模式。 附件: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外经贸厅江苏省科技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江苏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及分布图

— 31 — 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 序号生态空间保护 区域名称 县(市、 区)主导生态功能 范围面积(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国家级 生态保护 红线面积 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 面积 总面积 1 雨花台砂砾石 层市级自然保 护区 南京 市区 地质遗迹保护 西侧及北侧至现有围墙;南侧至现状 填土堆坡脚(与铁丝隔离网大体一 致);东侧至现状铁丝隔离网 0.003 0.003 2 南京栖霞山国 家森林公园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护 南京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 确定的范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心 景观区等) 10.19 10.19 3 南京幕燕省级 森林公园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护 南京幕燕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确 定的范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 观区等) 7.08 7.08 4 牛首山风景名 胜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护 北至大石湖-宁安城际-圣象产 业园,东至圣象产业园-圣象广 场-北坡上山道-宁丹路-普觉寺 墓园-宁丹路,南、西至雨花江 宁区界;不含大石湖片区、圣 象产业园、北坡上山道沿线地 块、普觉寺墓园等地块 2.53 2.53 5 雨花台风景名 胜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护 雨花台烈士陵园及周边30米范 围 1.12 1.12

— 32 —序号生态空间保护 区域名称 县(市、 区)主导生态功能 范围面积(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国家级 生态保护 红线面积 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 面积 总面积 6 钟山风景名胜 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护 南界从中山门沿宁杭公路至马 群;东界从马群沿环陵路至岔 路口;北界从岔路口沿宁栖路 经王家湾、板仓、岗子村、沿 龙蟠路至中央门;西界从神策 门公园沿古城墙经玄武门、北 极阁、九华山、太平门至中山 门。包括:钟山陵、玄武湖公 园、九华山公园、神策门公园、 情侣园、白马公园、月牙湖公 园、中山植物园、北极阁、鸡 鸣寺、富贵山 35.96 35.96 7 夫子庙-秦淮 风光带风景名 胜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护 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 中心,东至东水关(东水关公 园)、西至西水关(水西门广 场),南至中华门城堡,北至 升州路—建康路,包括白鹭洲 公园和瞻园等景点。内含夫子 庙与双塘两个街道 2.52 2.52 8 将军山风景名 胜区 南京 市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护 北至铁心桥中心河-秦淮新河, 东至雨花江宁区界,南至雨花 江宁区界-后庄地区-雨花江宁 区界,西至宁丹路-中兴三区 6.18 6.18 9 长江燕子矶饮 用水水源保护 区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 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 间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与相 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 内的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一级保 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之间 的水域和陆域范围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纳入国家 级生态保护红线的部分 1.86 1.42 3.28

江苏省省管湖泊保护规划

江苏省省管湖泊保护规划 汇总说明 (报批稿) 江苏省水利厅 二〇〇六年二月 前言 根据《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规定,面积在0.5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城市市区内的湖泊、作为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湖泊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 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2月26日以苏政办发(2005)9号文公布的《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中,共有湖泊137个,其中省管湖泊有洪泽湖、太湖、骆马湖、微山湖、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滆湖、长荡湖、石臼湖、固城湖等13个,另外望虞河沿线鹅真荡、嘉菱荡、宛山荡3个湖泊为跨市域湖泊,共16个湖泊需要由省编制规划。

鉴于微山湖涉及苏鲁边界矛盾,暂不具备规划条件,仅进行规划前期思路研究;高邮湖、邵伯湖因湖域相连,合并规划,其余湖泊一湖一规划。因此,我厅负责了12个省管湖泊和3个跨市域湖泊共15个湖泊的规划,形成了14套规划成果。本材料即对上述工作情况及成果作汇总说明。

目录 1 规划背景与工作概况 (5) 1.1 规划背景 (5) 1.2 工作组织 (6) 1.3 主要工作过程 (7) 1.4 主要工作方法 (8) 1.5 规划成果 (11) 2 基本情况与规划总体思路 (13) 2.1 省管湖泊基本情况 (13) 2.2 规划地位与作用 (18) 2.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9) 2.4 规划目标 (19) 2.5 规划内容与重点 (19) 3 主要规划成果 (23) 3.1 湖泊保护范围 (23) 3.2 湖泊功能及保护目标 (27)

3.3 主要功能区划 (29) 3.4 总体保护对策 (32) 3.5 管理意见 (33) 3.6 实施意见 (34) 4 征求意见及处理情况 (35) 4.1 征求意见情况 (35) 4.2 意见处理情况 (36) 附表1 江苏省省管湖泊规划成果名录表 (40) 附表2 江苏省省管湖泊规划保护范围面积表 (41) 附表3 江苏省省管湖泊规划功能表 (43)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本文以我国第一批动物保护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版)中所列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我国各动物地理省内的分布情况,对我国重点保护动物空缺分布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动物名录》中重点保护动物进行认真校对并逐一核实,明确了《动物名录》中的110科、254 属共44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通过查阅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科考资料,在以获得我国各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的基础上,详细收集《动物名录》中重点保护动物基本数据,并结合“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录(2007)”构建重点保护动物在保护区分布的数据库。采用资料分析法,围绕该数据库展开分析。 本文对数据库中国家一级陆生脊椎保护动物保护状况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一级陆生脊椎动物在各个动物地理区内以及在国家级保护区内 保护空缺状况,确定了我国目前需要优先保护的一级陆生脊椎动物的动物地理区。 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需优先扩建或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地理区。本文得出以下结果:(1)目前,有332种国家陆生脊椎保护动物得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明确蜂猴等77种一级陆生脊椎保护动物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保护,台湾猴等20种国家一级陆生脊椎保护动物在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内分布状 况并不明确。(2)我国共有蜂猴等69种一级保护动物存在动物地理区和行政区的保护空缺:其中戴帽叶猴等15种国家保护动物未在其分布的地理区内得到保护;川金丝猴等18种保护动物地理保护率不到50%;蜂猴等36种保护动物地理保护 率在50%以上;间蜂猴等28种重点保护动物无保护空缺。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文件

2020年全省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摸清大气颗粒物组分时空变化规律,科学研判大气污染成因,客观评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成效,提高大气污染管控的精细化水平,为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二、工作内容 (一)手工监测 2020年1月1日起,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开展辖区内大气颗粒物组分手工监测,需进行点位调整的城市及时上报省厅监测处。样品采集后应及时进行质量浓度称重及组分分析,并在每月15日前完成上月监测数据的报送(采样频次、监测要求、数据报送等要求详见附件1)。 (二)自动监测 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和镇江8市应确保组分自动监测数据稳定传输到监测总站平台,其中2020年6月1日前镇江组分自动监测站点完成与监测总站平台的实时在线联网。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每日12时前完成前一日监测数据的审核和上报。 —1 —

(三)数据分析 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基于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数据开展辖区内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时间变化规律分析,每月20日前报送分析报告。如遇重污染天气或重大活动保障等,按照省厅监测处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具体要求,编写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快报,支撑环境管理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明确颗粒物污染防治方向、评估污染防治效果。 三、职责分工 省厅监测处:负责全省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协调监测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按期调度和汇总各设区市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及时、稳步开展。 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上报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每日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停限产企业情况。为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开展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点位设置以及点位的安全、电力等日常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条件提供保障。 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各设区市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的业务指导、站点审核和质量控制,组织开展滤膜称量、数据报送、分报告审核以及总报告编制与报送等工作。 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所在设区市颗粒物组分手工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承担辖区内样品采集、质控、数据审核与报送、报告编制等工作,其中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和镇江8市需保障大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设备正常—2 —

(完整版)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名单

四川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小金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植物)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植物)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内陆湿地)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内陆湿地) 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屏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四川省省级级自然保护区 小寨子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江油观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南江光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地质遗迹) 黑水河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鞍子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金花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植物) 白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二滩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内陆湿地) 古蔺县黄荆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 绵竹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安县千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北川片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平武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广元水磨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青川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青川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

空间规划设计中的自然思维与文化传承

空间规划设计中的自然思维与文化传承 发表时间:2019-11-25T11:19:31.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韩秀田袁光峪王文刚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和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城市的特色逐渐丧失,不同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同质化现象,如何保持城市本身的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 莒南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和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城市的特色逐渐丧失,不同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同质化现象,如何保持城市本身的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空间规划设计中的自然思维和文化传承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空间规划;自然思维;文化传承 引言: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实现“多规合一”将由试点阶段进入系统性改革阶段,此时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逻辑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也会爆发较多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都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这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作者就城市文化和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区域文化特征 任何建筑的区域一般都具有特色的文化,任何建筑都具有属于自身属性和文化内涵。对于建筑体系来说,建筑有整体性特点,将神奇的东方特色展示出来。设计人员往往可以根据风水学园林和文化传统来对空间进行规划,从空间布局上来讲,通过对空间结构的有效运用,能够将建筑本身造型丰富、魅力优美特点展示处理,给人一种山水之间的感觉。 2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在空间规划设计中,需要结合城市规划的演变需求予以对待,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会受到西方的影响。在西方城市空间规划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双方不可分割、相互依賴,因此会倡导使用自然思维和文化传承理念进行空间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应当建立在对生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同时也应当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来考虑空间规划的内涵。无论是结合文化山水观念还是亲近自然的理论,都是需要在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在其中要彰显地域特色文化,尊重生态布局。生态也是实现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人们在进行空间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还应当因势利导,借助山水来形成富有特色的空间构图,结合规划方案来重构自然环境。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空间,也可以借助其优势来对空间进行规划,能够做到空间与自然环境、文化内涵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建筑空间布局中,其也应当充分的考虑对于历史文脉的延续。对于生态以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能仅仅以现有的形式,而是应当在对其设计中就重视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要引导创新建设,对于文化建筑来说其内涵博大精深,同时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与现代意义上的内涵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需要让文化在传承中不断的积淀与延续。在空间规划设计中,也应当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让文化在城市空间中实现传承和发展。 3空间规划设计中的自然思维与文化传承 城市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外在表现,因此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城市规划是对空间资源的再分配,城市规划设计是对空间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再塑造的过程。 3.1构建自然空间格局 对于空间规划设计来说,需要在其中融入一定的自然思维和文化传承理念,因此需要构建自然空间布局来保持其区域性的生态完整性。在建筑中一般都处于山地丘陵以及河塘水道区域,可以借助众多的丘陵来构建生态空间,并且为空间规划的多变性提供基础。融入自然空间格局既可以将生态观光生态保育作为基础,同时也不应当破坏生态环境。在此前提上来构建景观设施,避免建设一些功能性的建筑物。此外对于河塘水道资源等,也可以针对性的结合自然空间进行布局。比如河塘水道中有着不同的大小湖塘,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筛选,保留一些环境较好的区域,而其他湖塘进行适当的填埋。要结合区域性的地理优势来进行空间布局,很多时候空间规划设计中都需要顺应自然山水地势,这也是建筑的主要特色,其能够融合于山水之间,也能够实现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地。当前一些区域会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因此也会出现生态破坏。在对自然空间格局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既需要保持原有生态原貌,也应当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防止资源受到建筑物的破坏等。 3.2重塑景观特色 可以借鉴水口园林来重塑景观特色,这需要对空间格局进行充分的规划。当前建筑群中会有很多河塘资源,而这些地形资源也应当有效的被融入到规划建设中。空间布局设计应当结合其区位条件、空间形态等来探索不同的水口园林功能类型。比如山水宅院是建筑中的典型内容,其一般坐落在背山面水的环境,并且整体静谧宜人,属于私密性较强的。空间建筑在设计中也充分的融入了山水景观的理念,通过加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感知互动,并且辅以相应的园林来构造独特的居住环境,这样也能够促进创作灵感。其次,一些宅院也是重塑景观特色的展现,这些空间建筑主要选择在教育平台的区域,并且对于一些产业类型来说大多都是雷同的,其构成了相互不干扰、协调统一的群落。这些建筑主要以非遗文化产品的展示以及非遗技艺的传承为主要目标,因此与周遭环境有着很强的参与互动性。由于这种空间建筑属于私密空间,因此其更多的都是对外展示功能,游客可以进入空间建筑中去参观非遗作品制作的过程。 3.3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也是空间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涵。就以建筑为例,建筑设计需要沿袭建筑原有的特色,同时在建筑群落的空间规划中也充分的结合了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这样可以发挥二者的优势,并且相辅相成,来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城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发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对历史文化特色进行深入扥洗,做好自然思维和文化的传统,结合自然景观设计中的各种因素,结合空间功能和生态功能等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针对空间规划设计作者提出三点参考意见:(1)城市规划设计要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要素,而不是完全摒弃传统重新构造自然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