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2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2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2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统称

为光学分析法。

光是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就可以以巨大速度通

过空间的光子流(量子流),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与微粒性)。

光的波动性体现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等现象。波长λ 、波数σ 和频率υ

相互关系为:λν/c = 和c //1νλσ==,c =2.997925×1010cm/s 。

光的微粒性体现在吸收、发射、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现象以及光化学作用等方面,

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E 作为表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关系为: σλνhc hc h E ===/

从γ 射线一直至无线电波都是电磁辐射,光是电磁辐射的一部分,若把电磁辐射按照波

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可得到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波长在360~800nm 范围的光称为可见光,具有同一波长、同一能量的光称为单色光,由

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称为复合光。

复合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为其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所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

透过物质或被物质所反射,透过物质的光(或反射光)能被人眼观察到的即为物质所呈现的颜色。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物质的颜色由透射光(或发射光)的波长所决定。 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其内部的电子、质子等粒子发生能级跃迁,对所产生的辐

射能强度随波长(或相应单位)变化作图,所得到的谱图称为光谱(也称波谱)。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或光谱法。

以测量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基础的成分分析方

法为原子光谱法,

由分子中电子能级(n )、振动能级(v )和转动能级(J )的变化而产生的光谱为基础的

定性、定量和物质结构分析方法为分子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分子荧光光谱法(MFS )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 )等。

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

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物质受激,跃迁到激发态M*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

的光谱为发射光谱。物质发射的光谱有三种: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

利用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定量的方法称为发射光谱法。

用于研究吸收、发射或荧光的电磁辐射强度和波长关系的仪器叫做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

一般包括五个基本单元: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读出器。

单色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复合光)分解并分离出所需要的单色光(即

仅含特定波长的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聚焦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分色散型和干涉型。

当一束波长为λ 的平行单色光(强度为I 0)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

介质时,光的强度由I 0减弱为I t ,定义I t 与I 0的比值为透光率(transmittance ,0t I I T =

),其

百分数为百分透光率(Percentage transmittance ,100%0t ?=

I I T )。

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absorbance ,

t 0

lg lg I I T A =-=),表示入射光被吸收的程度。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即当溶液中有多个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为各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之

和,A =A 1+A 2+A 3+……。

光吸收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吸光物

质的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关系,即:abc A =,称为Lambert-Beer 定律,简称L-B 定律。

吸收系数a 为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光度。不同物质对同一波长的

单色光,有不同的吸收系数,吸收系数愈大,表明该物质在该波长下的吸光能力愈强,灵敏

度愈高。吸收系数随浓度c 所取单位不同而不同。

(1)摩尔吸收系数 是指当物质浓度以摩尔浓度(mol/L )表示时的吸收系数,以ε表

示,单位为L/(mol ?cm),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一般不超过105数量级,通常大于104为强吸

收,小于103为弱吸收,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强吸收。

(2) 百分吸收系数是指当浓度以百分质量分数(g/100mL )表示时的吸收系数,常以%11cm

E 表示,单位为100mL /(g?cm),百分吸收系数特别适用于摩尔质量未知的待测组分。

(3)两种吸收系数表示方式之间的关系: %11cm 10E M =

ε 在实际工作中,A ?c 曲线常会出现偏离直线的情况,偏离Beer 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

素与光学因素。

化学因素有解离、缔合、溶剂化或生成配合物等。

光学因素:(1)非单色光 (2)杂散光 (3)反射光和散射光 (4)非平行光

浓度或吸光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取决于透光率T 和透光率测量误差ΔT 的大小。透光率

T 在20%~65%或吸光度A 在0.2~0.7之间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是测量的适宜范

围。其中,透光率T =36.8%(或吸光度A =0.434)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光谱分析法分类;光吸收定律;光度法误差。

本章难点:光吸收定律。

思考题与习题

1.光谱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答: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其内部的电子、质子等粒子发生能级跃迁,对所产生的辐

射能强度随波长(或相应单位)变化作图,所得到的谱图称为光谱(也称波谱)。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或光谱法。光谱法种类很多,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和散射光谱法是三种基本类型,应用甚广,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哪些异同?

答:吸收光谱是指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产生的光谱。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所提供的辐射能量恰好满足该吸收物质两能级间跃迁所需的能量,ΔE=hv时,将产生吸收光谱。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光致激发)、热能(热致激发)、电能(电致激发)或化学能的激发,跃迁到激发态M*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物质发射的光谱有三种: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利用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定量的方法称为发射光谱法。

都需要提供能量符合ΔE=hv,均使物质能量发生变化,均可利用测量物质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异在产生光谱的过程,光谱类型,吸收光谱法可作结构分析。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答:由分子中电子能级(n)、振动能级(v)和转动能级(J)的变化而产生的光谱为基础的定性、定量和物质结构分析方法为分子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吸收光谱法(IR),分子荧光光谱法(MF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等。

以测量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基础的成分分析方法为原子光谱法,常见有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等。

4.列出以发射为原理的光谱分析法,并将其分类。

答:(1)γ射线光谱法是(2)X射线荧光分析法(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4)原子荧光分析法(5)分子荧光分析法(6)分子磷光分析法(7)化学发光分析法

5.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电磁波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答:电磁波谱是把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所得。

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光致激发)、热能(热致激发)、电能(电致激发)或化学能的激发,跃迁到激发态M*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

吸收光谱是指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产生的光谱。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所提供的辐射能量恰好满足该吸收物质两能级间跃迁所需的能量,ΔE=hv时,将产生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指某些物质分子吸收辐射而成为激发态分子,然后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入射波长更长的荧光,而产生的光谱。

6.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答: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吸光物质的浓度的乘

A=;适用积成正比关系,称为Lambert-Beer定律,简称L-B定律。数学表达式为:abc

条件:平行的单色光,稀溶液。

7.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及表示形式。

答:吸收系数a为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光度。随浓度c所取单位

不同吸收系数有摩尔吸收系数ε和百分吸收系数%

11cm E 两种表示形式。

8.影响Beer 定律的因素及透光率测量误差。 答:影响Beer 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与光学因素。

化学因素有解离、缔合、溶剂化或生成配合物等。

光学因素:(1)非单色光 (2)杂散光 (3)反射光和散射光 (4)非平行光

浓度或吸光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取决于透光率T 和透光率测量误差ΔT 的大小。透光率T 在20%~65%或吸光度A 在0.2~0.7之间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是测量的适宜范围。其中,透光率T =36.8%(或吸光度A =0.434)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9.试述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量波长的依据。

答:Beer 定律只适用于入射光为单色光,但事实上真正的单色光是难以得到的。实际工作中,光源发射出连续光谱,利用单色器将所需要的波长从连续光谱中分离出来,其波长宽度取决于单色器的狭缝宽度和分辨率。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同时为了保证光的强度,狭缝需要保持一定的宽度,因此分离出来的光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所需波长的光和附近波长的光,即实际应用于测量的光为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吸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不同,从而导致对Beer 定律的偏离。

在无法获得严格的单色光的现实情况下,设法减小入射光谱带范围内吸收系数的差异可减小由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入射光波长,能够较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同时可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10.将下列各百分透光率(T%)换算成吸光度(A )

(1)36% (2)7.6% (3)66% (4)56% (5)0.06%

答:A=—lgT

(1)0.44 (2)1.12 (3)0.18 (4)0.25 (5)3.22

11.1.0×10-4mol/L 的重铬酸钾(M =294.2)硫酸溶液,比色皿1cm ,在350nm 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313,计算其百分透光率、摩尔吸光系数和百分吸光系数。

解: T %=10—A *100=10—0.313*100=48.6

abc A = ε= A / bc =0.313/1*1.0×10-4=3130

%11cm 10E M =ε %11c m E =3130*10/294.2=106.4

第九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6、简述常用辐射源的种类典型的光源及其应用范围。 1 / 1'.

光学分析法概论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 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6、简述常用辐射源的种类典型的光源及其应用范围。

光谱分析法导论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一.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及电磁波谱的概念、特性及相关物理量 2.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及相关的光谱学 3.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 4.光学分析法的基本仪器 二.重点与难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的特殊 2.各物理量的相互换算 3.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机制 4.各种能级跃迁的概念及相应的光谱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掌握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及性质 2.熟练掌握电磁辐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3.清楚理解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光谱 4.清晰光学分析法分类的线索 5.了解光谱法的基本仪器部件 四.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节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化学方法。 这些电磁辐射包括从 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所有电磁波谱范围

(不只局限于光学光谱区)。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 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光谱法可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 AS),原子荧光光谱法(A 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 FS)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U V-Vi s),红外光谱法(IR),分子荧光光谱法(M F 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 P S)等。 非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光谱法。 一、发射光谱法 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M* ,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发射光谱。 M* ?→M +hv 通过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的方法叫做发射光谱分析法。 根据发射光谱所在的光谱区和激发方法不同,发射光谱法分为: 1.γ射线光谱法

光谱分析法导论题库

光谱分析法导论 1.在下列激发光源中,何种光源要求试样制成溶液?( 1 ) (1)火焰(2)交流电弧(3)激光微探针(4)辉光放电 2.发射光谱法用的摄谱仪与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相同的部件是( 3 )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 3.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3 ) (1)原子光谱(2)分子光谱(3)可见分子光谱(4)红外光谱 可见光源通常使用钨灯 5. 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三种分析方法中均很严重的干扰因素是( 2 ) (1)谱线干扰(2)背景干扰(3)杂散干扰(4)化学干扰 6. 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 2 ) (1)精密度高,检出限低(2)用于测定无机元素(3)线性范围宽(4)多元素同时测定7. __紫外__和__可见_辐射可使原子外层电子发生跃迁. 原子发射光谱法 1. 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 2 ) (1) 交流电弧(2) 等离子体光源(即为ICP)(3) 直流电弧(4) 火花光源 2. 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4 )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 3.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4 ) (1) K (2) Ca (3) Zn (4) Fe 所以选择铁谱作为标准 4. 矿物中微量Ag、Cu的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应采用的光源是 (1) I CP光源(2) 直流电弧光源(3) 低压交流电弧光源(4) 高压火花光源直流电弧光源用于矿石难溶物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测定 5. 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1)极谱仪(2)折光仪(3)原子发射光谱仪(4)红外光谱仪(5)电子显微镜6. 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1) 暗箱(2) 感光板(3) 硒光电池(4) 光电倍增管 7. 对原子发射光谱法比对原子荧光光谱法影响更严重的因素是( ) (1) 粒子的浓度(2) 杂散光(3) 化学干扰(4) 光谱线干扰 8. 原子发射光谱激发源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____蒸发________ 和__激发__。 9. 影响谱线强度的内因是______各元素的激发电位统计权重____________ ,外因是__被测元素浓度和弧焰温度________________ 。 10. 自吸:原子在高温下被激发而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 但周围温度较低的同种原子(包括低能级原子或基态原子)会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11. (1)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___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____________ (2)矿物中微量Ag、Cu的直接定性分析_____直流电弧_________ (3)金属锑中Sn、Bi的直接定性分析______电火花________

光谱分析法概述

光谱分析法概论 ~ 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是一种以强大速度通过空间而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光量子流,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1 光的波动性:用波长、波数、频率作为表征 波长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常用nm作为单位 波数是每厘米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1 频率是每秒内的波动次数,单位Hz 在真空中波长、波数和频率的关系 C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5*10 10cm*s 所有电磁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相同 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由于电磁辐射与介质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些 2 光的微粒性: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E作为表征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H是普朗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2*10-34 J*s 能量E的单位常用电子伏特(eV)和焦耳(J)表示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两种: 1 涉及物质内能变化的:吸收、产生荧光、磷光、拉曼散射 2 不涉及物质内能变化的:透射、折射、非拉曼散射、衍射、旋光 当辐射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等透明介质时,电磁辐射的交变电场导致分子(或原子)外层电子相对其核的震荡,造成这些分子(或原子)周期性的变化 1如果入射的电磁辐射能量正好与介质分子(或原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相等,介质分子(或原子)就会选择性地吸收这部分辐射能,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的寿命很短)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通常以(1)热的形式(2)发生化学变化(光化学变化)(3)以荧光及磷光的形式发射出所吸收的能量并回到基态 2 如果入射的电磁辐射能量与介质分子(或原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不相等,则电磁辐射不被吸收,分子(或 原子)极化所需的能量仅被介质分子(或原子)瞬间保留,然后被再发射,从而产生光的透射、非拉曼发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一、常用的光学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导论发射光谱习题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P223) 1、光谱法的仪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简述光栅和棱镜分光的原理。 4、影响光栅色散率(线色散率)的因素有哪些?线色散率的单位是什么? 5、波长为500nm和520nm的光谱线垂直照射到光栅上,经焦距为两米的成像物镜系统进 行光谱测量,若光栅刻线数分别为600条/mm,1200条/mm,问一级光谱和二级光谱中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6、一台配有长63.5mm,刻线数为600条/mm光栅的光谱仪,理论上至少要用哪一级光谱 才能分辨开309.990nm和309.997nm的铁双线? 7、某光谱仪光栅长5cm,刻线数为1000条/mm,暗箱物镜焦距为1m,光线垂直光栅入射, 问分别用一、二级光谱时在衍射为30°处的波长各为多少?在此波长下所能分辨开的最小波长差各为什么?此时的倒线色散率为多大? 第三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P242) 1、光谱项的意义是什么? 2、光谱分析常用的激发光源有哪几种?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 3、发射光谱分析中,如何选择分析线和分析线对? 补充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其特点是什么? 2、原子发射光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名词解释:(1)激发电位;(2)电离电位;(3)原子线;(4);离子线;(5)共振线;(6) 灵敏线(7)等离子体;(8)自吸;(9)基体效应 4、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5、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为什么要同时摄取铁光谱? 6、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内标法?简述内标法的原理。 7、为什么原子发射光谱可采用内标法来消除实验条件的影响? 8、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下列试样时,选用什么光源为宜? (1)矿石中组分的定性、半定量分析;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10-2数量级) (3)钢中锰的质量分数(10-4~10-3数量级) (4)污水中的Cr、Mn、Cu、Fe等的质量分数(10-6~10-3数量级) 9、某合金中Pb的光谱的定量测定,以Mg作为内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根据下面数据,(1) 绘制工作曲线; (2)求溶液中A、B、C的质量浓度。 溶液黑度计读数(透光率)Pb的浓度(mg mL-1) Mg Pb 1 7.3 17.5 0.151 2 8.7 18.5 0.201 3 7.3 11.0 0.301 4 10.3 12.0 0.402 5 11. 6 10.4 0.502 A 8.8 15.5 B 9.2 12.5 C 10.7 12.2

第2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2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统称 为光学分析法。 光是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就可以以巨大速度通 过空间的光子流(量子流),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与微粒性)。 光的波动性体现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等现象。波长λ 、波数σ 和频率υ 相互关系为:λν/c = 和c //1νλσ==,c =2.997925×1010cm/s 。 光的微粒性体现在吸收、发射、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现象以及光化学作用等方面, 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E 作为表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关系为: σλνhc hc h E ===/ 从γ 射线一直至无线电波都是电磁辐射,光是电磁辐射的一部分,若把电磁辐射按照波 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可得到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波长在360~800nm 范围的光称为可见光,具有同一波长、同一能量的光称为单色光,由 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称为复合光。 复合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为其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所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 透过物质或被物质所反射,透过物质的光(或反射光)能被人眼观察到的即为物质所呈现的颜色。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物质的颜色由透射光(或发射光)的波长所决定。 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其内部的电子、质子等粒子发生能级跃迁,对所产生的辐 射能强度随波长(或相应单位)变化作图,所得到的谱图称为光谱(也称波谱)。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或光谱法。 以测量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基础的成分分析方 法为原子光谱法, 由分子中电子能级(n )、振动能级(v )和转动能级(J )的变化而产生的光谱为基础的 定性、定量和物质结构分析方法为分子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分子荧光光谱法(MFS )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 )等。 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 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物质受激,跃迁到激发态M*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 的光谱为发射光谱。物质发射的光谱有三种: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 利用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定量的方法称为发射光谱法。 用于研究吸收、发射或荧光的电磁辐射强度和波长关系的仪器叫做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 一般包括五个基本单元: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读出器。 单色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复合光)分解并分离出所需要的单色光(即 仅含特定波长的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聚焦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分色散型和干涉型。 当一束波长为λ 的平行单色光(强度为I 0)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 介质时,光的强度由I 0减弱为I t ,定义I t 与I 0的比值为透光率(transmittance ,0t I I T = ),其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内容提要 2.1.1 基本概念 光分析法—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光学分析法,简称光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以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发射、吸收、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利用光与物质作用时所产生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本性质的变化来达到分析测定目的的光分析法,主要有折射法、干涉法、衍射法、旋光法和圆二色性法等。 光发射—受激粒子由高能态跃迁回到低能态(包括基态)时,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于能量的现象。 光吸收—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的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物质对光的吸收。 光散射—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如果有一部分光沿着其他方向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光折射—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束的前进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衍射—光波绕过障碍物而弯曲向后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光偏振—天然光通过某些物质后,变为只在一个固定方向有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这种现象称为偏振。 光的旋光色散—平面偏振光进入旋光活性物质时,使得构成偏振光的左、右两圆偏振光的传播速度变得不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旋光色散。 光的圆二色性—偏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后,由于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情况不同导致两圆偏振光的振幅和能量也不相同,并形成一个沿着椭圆运动的椭圆偏振光,这种现象称为圆二色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指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吸收光谱—物质的粒子吸收某特定的光子后,由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当把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按照波长的次序排列记录下来,就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