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贫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老年人贫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年人贫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导语:我们知道贫血这种症状是非常常见的,贫血不但容易出现在女性朋友的身上而且也容易出现在老年人的身上,贫血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建议

我们知道贫血这种症状是非常常见的,贫血不但容易出现在女性朋友的身上而且也容易出现在老年人的身上,贫血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建议出现贫血的朋友一定要重视这种症状才行,老年人出现贫血的原因和妇女是不同的,所以老年人在防治贫血上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贫血是一种症状,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一般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其中以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最重要。鉴于老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在男、女之间差别不大,国内老年男、女诊断贫血标准:红细胞计数低于3.5×1012/升,(350万),血红蛋白低于105克/升(10.5克%)为贫血。

人出生后造血组织主要在骨髓。随增龄,造血组织逐渐减少,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所代替。70岁以上老人的造血组织可减少一半,这些脂肪组织主要是填补老年骨质疏松的空隙,骨髓造血细胞正常成人约为100000/mm3。

老年人继发性贫血十分多见。由于慢性感染引起感染后贫血是老年人贫血常见病因,可见于胆囊炎、慢性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及肺结核,也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样感染性疾病,在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高于年轻人。老年人常可由于仅有轻微感染症状而忽略,应给予重视,高龄老人常有心脏瓣膜钙化,易在拔牙、插导尿管后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可仅有低热,进行性贫血加重是个重要线索。肾性贫血在老年人也十分多见,各种肾脏病变后期均可引起,肾功能不全促红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年人血液病的特点

老年人血液病的特点 1、老年人贫血机理的特点:①骨髓造血功能较正 常人低下,原因是是随着老化的进展,红骨髓减少,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速度减慢。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原因是睾丸酮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间接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加,而老年人性腺萎缩,睾丸酮分泌不足。③造血原、料易缺乏:原因是老年人胃壁细胞萎缩,引起造血物质摄取不足或吸收障碍,主要是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物质。④红细胞寿命缩短:这是因为老年人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可使红细胞膜结构改变,促使红细胞破坏。⑤免疫功能低下:随年龄增大,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降低,因此易发感染和肿瘤,并因此引起贫血。2、老年人贫血表现特点:①容易误诊:原因是老年人贫血起病缓慢,症状隐匿或不典型,再加上老年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因此,贫血症状易被其他疾病症状所掩盖,再加上老年人反应性较差,一时很难识别。②神经、精神症状常较显著: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幻觉、妄想、抑郁,甚至嗜睡、晕厥、昏迷,原因是老人多有脑动脉硬化,神经对氧的需要和供给已经受到了影响,大脑经常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如再有贫血,供氧进一步减少,脑缺氧更为明显,加重了神经系统症状。 ③很易发生心绞痛和心衰:老人贫血时,一旦再遇到慢性失

血,过多补液,血压波动、感染或发热时,可使心脏负荷加大,从而导致心绞痛、呼吸困难和心衰。由于人们对老人想到的多是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死等,很易忽略贫血,结果延误治疗。3、老人患血液肿瘤的特点:①急性粒细 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少见。②常见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幼稚细胞出现率低。很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③治疗效果差。4、老人出血性疾病的特点:①易患血管 性紫癜:由于年老组织退化,血管胶原组织及弹性蛋白逐渐萎缩,故老人血管脆性增加,出现血管性紫癜。②老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少见,且与性别无明显关系,治疗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与年轻人相当,但切脾治疗效果差。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较年轻人明显升高。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的合成研究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的合成研究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因缺乏铁元素引起的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因此,研究补铁药物的合成与生产意义重大。 临床上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蔗糖酸亚铁,这些铁剂在消化道产生游离铁离子,对胃和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多糖铁属于第三类补铁剂,具有稳定性高,水溶性好、容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和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能够有效治疗缺铁性贫血。 目前,已上市的多糖铁有在美国上市的力蜚能以及在国内上市的红源达。本课题中我们以无毒、价廉的原料进行络合反应,采用化学全合成的方法制备多糖铁,运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考察六水合三氯化铁与糖浆的络合反应和醇沉、洗涤工艺的各种因素以优化二者的操作工艺,实现补铁药物多糖铁的大规模生产。 首先,本课题采用六水合三氯化铁和糖类进行络合反应制备多糖铁。探索了蔗糖和糖浆分别与六水合三氯化铁的络合反应,确定了使用糖浆作为络合试剂。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索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时间、投料比、搅拌速度等对络合反应的影响,确定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反应温度、体系pH值以及反应时间,响应面优化分析实验确定了合成多糖铁的最优工艺:反应温度为71.2℃、体系pH值为10.98、反应时间为3.48h。以最优方案合成的多糖铁铁含量可达42.93%。 其次,选用无水乙醇对多糖铁进行醇沉。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探索无水乙醇比例、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和复溶加水量对醇沉、洗涤的影响,优化了多糖铁醇沉、洗涤的最佳工艺条件:无水乙醇体积比、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的最佳值分别为69.7%、4960rmp、10.6min,收率为39.90%。

贫血原因

贫血原因 现如今,越来越多人被贫血所困扰,首先要查清楚贫血原因,再进行治疗。常见的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造血功能不良:当在一些化学的、物理的、毒素或其他不 明的因素作用下,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就会发生贫血,这种贫血往往还会造成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医学上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破坏增多引起的贫血叫溶血性贫 血。正常状态下,人的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然后衰老破裂。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可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从而造成贫血,这种贫血常同时伴有黄疸、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 3.出血:急性大量失血,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和外伤性大出 血等均可引起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痔疮等小量慢性失血也可以引起贫血。 4.造血物质缺乏:造血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B12、叶酸、维 生素B2、泛酸、维生素B1、铁、钴、铜以及一些重要的氨基酸等,缺乏上述任何一种物质均可能引起贫血。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和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而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在了解病因后,可进行食补来调理,下面有几种缓解贫

血比较好的食物: 1.鸡蛋黄:每 100克鸡蛋黄含铁 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 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它营养素,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佳食物。 2.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 选食品。每 100克猪肝含铁 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 3.黄豆及其制品:黄豆在我国人民营养方面的重要性及地 位,已有不少营养学家提到过。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 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 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为高,治疗缺铁性贫血还是不错的选择的。 4.绿色带时的蔬菜: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 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补充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一个来源。 5.木耳和蘑菇: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每 1OO克含 铁 185毫克,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贫血的食品。 当然食补只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要想很好的治疗贫血,需要专业的疗法。古方雪艳茶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内含的阿胶等成分吸收后直接参与人体血红蛋白合成,

缺铁性贫血的用药指导

缺铁性贫血的用药指导 【疾病简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是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 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常见病因: 1.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这部分人需铁量较大,若不补充含铁量较高的 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见于各种失血,如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息肉、肿瘤、 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道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肿瘤等引起的咯血;月经过多;血红蛋白尿等。 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乏力、易倦、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纳差等;

皮肤、粘膜苍白、心率增快。 2.组织缺铁表现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 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指(趾)甲缺乏光泽、脆 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呈勺状。 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加强营养,补充铁剂。 2.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硫酸亚铁用法:0.3 克/次,3 次/天,与 饭同时服用,如胃肠道症状明显,可先给予每天0.1 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胃肠道症状会明显减轻。富马酸 铁:0.2 克/次,口服,3 次/天。 (2)注射铁剂: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

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 胃肠道反应。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3)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模拟情景对话】 药师:大叔,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吗? 患者:您好,我最近常感到头发晕,四肢无力。看能不能买点什么药吃。 药师:嗯,先让我了解一下您的情况好吗? 患者:好的。 药师:今年多大了? 患者:40 岁。 药师:您最近有没有量过血压,或者之前有没有高血压的病史?

贫血产生的原因

贫血产生的原因 贫血产生的原因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导致产生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 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二、造血微环境异常导致产生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温馨提示: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就是平时所指的造血原料,如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红细胞生成的减少可能是由任何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所引起的。缺铁会严重影响血红素的合成,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一、病因治疗: 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二、药物治疗: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

老年人贫血患者的护理

老年人贫血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1015 知识点:口服铁剂的护理、注射铁剂的护理、抗贫血判断疗效 关键词:贫血;铁剂;营养风险 李某某,女,70岁,退休工人,因“晕倒15分钟”急诊入院。患者15 分钟前在买菜途中突然晕倒,路人扶起后清醒,120急救来院。自诉近半月来感乏力、头晕、心悸、嗜睡,上腹隐痛,食欲下降,未曾就医。半年前有慢性胃炎病史。体检:神志清,精神稍软,T 37.2℃,P72次/分,R16次/分, BP118/80mmHg,血常规:血红蛋白(HB)72g/L,红细胞压积(HCT)27.3%,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18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86 g/L。拟“缺铁性贫血”收入院。 情境1 入院处置 问题1:如果你是责任护士,如何为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1.初步筛查:从4个方面来评定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及程序,是否有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及预后:①BMI值是否﹤20.5?②患者在过去3个月中是否有体重下降?③患者在过去一周内是否有摄食减少?④患者是否患有严重疾病? 如果上述任何一项为“是”,就进入第二次筛查;如果全部回答为“否”,则每周重新筛查一次。 2.最终筛查项目:从3个方面进行:①疾病的严重程序评分;②营养状况受损评分;③年龄评分。总分为0~7分(附表)。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2008版)

适用对象:18-90岁,住院1天以上,次日8时未行手术者,神知情者。 不适用对象:18岁以下,90岁以上,住院不过夜,次日8时前行手术者,神智不清者。 该患者初步筛查:身高157cm,体重48kg,BMI19.5,比过去三个月体重下降了3 kg,并食欲下降,符合条件。

健康讲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健康讲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什么是贫血?贫血是怎样形成的?发现贫血需要做什么检查?如何预防及治疗?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及(或)红细胞压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成年男性( 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42%) 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37% ) 如何确定贫血的原因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性质 1、红细胞(RBC)生成减少 (1)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再障、MDS、化疗后 (2)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癌、 骨髓纤维化、恶组 (3)细胞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巨幼贫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贫血、 铁粒幼贫、 地中海贫血 2、RBC破坏过多

(1)RBC内在缺陷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膜异常所致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酶缺陷所致 G6PD缺乏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 Hb异常所致 血红蛋白病、珠蛋白合成障碍贫血 卟啉代谢异常 遗传性RBC生成性卟啉病 RBC生成性原卟啉病 (2)RBC外因素 免疫性溶贫 其他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所致贫血 机械性溶贫、脾亢 3、失 血 急性失血、慢性失血贫血 如何确定贫血的原因二 形态类型MCV(fl)MCHC (%) 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100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80~100 32~35 再障、 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80 <32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地中海贫血、 慢性病贫血

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时,原发病的发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缺铁、饮食不当 针对较为常见的“缺铁性贫血”,首先贫血与饮食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气候变化譬如现在的梅雨天气及生理状况等因素,部分人会食欲不佳,或较为偏重于某些合自己胃口的食物。虽然说目前国人的饮食结构越来越西化,但仍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质如多酚等会强烈抑制铁的生物吸收和利用。长此以往必然会因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而导致缺铁。 2、月经期慢性失血 他着重指出,最新研究表示,月经过多是导致贫血缺铁的重要原因,往往使得女性的血“入不敷出”。正常月经24~35天为一轮回,经期持续2~7 天,平均经血量20~60毫升。在医学上来说,当每次经血量多于80毫升,流血时间超过7天,就算是月经过多了。当然如消化道出血、痔疮等问题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铁不断流失而引发贫血。 3、怀孕时供铁不足 “孕期的女性对铁的需求比怀孕前增加近4倍。而孕妇因恶心、呕吐或偏食、厌食等,常食用含铁低或不含铁的食物;再加上妊娠期胃肠蠕动减弱,胃酸缺乏,也会影响铁吸收。长时间的铁摄入不足,使孕妇体内的游离铁和铁储备有所减少。女人10月怀胎,不但自身需要充足的血液来滋养,胎儿更需要依靠母亲的血来供养,否则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到宝宝。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一般的缺铁性贫血可以补充铁剂改善,常用的铁剂有铁之缘片,补铁均衡吸收还能增加微量元素营养,无副作用,吸收率高,连续服两个月可有效纠正贫血,适于儿童、女性及孕妇等人群。

贫血的原因 贫血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引起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恶性肿瘤、钩虫病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其他失血也应重视 对于一些引起消化道慢性失血的良性疾病,虽然危害不及恶性肿瘤那么大,但亦不能轻视,因为这些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会引起其他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疡的穿孔等,这类病情也相当危险。还有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也会引起贫血,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有的疾病比较难处理,如白血病等,至今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故也应引起重视。 总之,贫血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或是某种疾病的信号,青年朋友在出现贫血后应积极追查贫血的原因,找出幕后隐藏的“杀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因治疗,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千万不可抱无所谓的态度,或是害怕检查会带来痛苦而拒绝检查,不要让那位年轻大学生的悲剧再上演。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 【摘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影响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不同的病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治疗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

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2)食道蹼。(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近年来,诊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缺铁性贫血所引起的,而尤以50岁左右的妇女为多见。缺铁性贫血所造成的中老年妇女的舌痛,往往不容易被早期确诊。这是因为当病人尚处于隐蔽的缺铁状态时,即可产生早期口腔症状,这时,一般常规血液化验(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是进一步测定血清铁时,才能发现铁含量降低。缺铁性贫血大体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缺铁潜伏前期;第二期为缺铁潜伏期;第三期为缺铁贫血期。病人在第二期即可产生舌痛等口腔症状,只有到第三期血液常规化验中才能发现异常。缺铁性贫血造成口腔症状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大我数有关人员认为是口腔黏膜和舌乳头受缺铁变化的影响,产生代谢改变及萎缩所致。同时还可并

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贫血的原因及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概述: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原因: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25%):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redcell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dyserythropoietic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

宝宝缺铁性贫血原因及治疗方法

现在的宝宝生活条件提高了,吃的东西种类多又有营养,平时爸爸妈妈也是护理得很到位,但还是有很多宝宝患上了贫血,这是怎么回事呢?宝宝贫血也分很多种类,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钩虫贫血等,有些吃母乳的宝宝也会患上贫血。对于贫血的宝宝,我们应该如何摸清症状及早进行治疗呢?又该如何预防宝宝贫血呢? 宝宝贫血的症状及危害 “贫血”并非单纯指人体血液存量不足,而是指人的血液中,单位细胞容积内血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由于人体中的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贫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规定:若6个月至6岁宝宝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或6-14岁孩子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则判定为贫血。在临床检查上,医生会抽取宝宝的血液进行化验检查,如果符合规定,则判断宝宝属于贫血。同时通过检测微量元素和血液成分等,判断宝宝是属于哪一种贫血。 宝宝贫血的症状有许多。其实宝宝贫血和体型胖瘦并无直接的关系,许多胖宝宝都会患上贫血。宝宝贫血一般是由缺铁、锌等微量元素引起,或者感染其它恶性疾病导致贫血。患有贫血的宝宝都会有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常有恶心、呕吐的现象,并有肝脾大等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改变,还可引起脑组织缺氧,继而出现神经系统的变化。具体症状表现为头晕、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减慢、记忆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治疗,贫血最终会影响到宝宝智力的发育。 贫血宝宝十分常见,许多“精养”的宝宝都会患上贫血。医生为了及早准确地进行治疗,我们需要揪出宝宝贫血的病因,认识宝宝贫血的种类,进行对症的

护理与治疗。宝宝贫血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主要分为这几种: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钩虫贫血、铅中毒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应对方法 宝宝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母乳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半岁前,大部分宝宝均以母乳为主食。这时候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生长速度很快,体内储存的铁逐渐消耗渐尽,而母乳含铁量少,此时以母乳为主食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哺乳期的妈妈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若摄入的铁量不足或者自身对铁吸收不好,缺铁的奶水被宝宝吃了会,也极易导致宝宝贫血。 2、牛奶喂养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在宝宝满周岁后,许多妈妈为了防止宝宝缺钙,都会每天督促宝宝喝营养丰富的牛奶,宝宝也不时吃一些奶油蛋糕、酸奶、冰激凌等小零食,但无奈贫血还是会找上宝宝。其实,虽然牛奶和奶制品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但是对于血液中最重要的铁元素来说,牛奶中含铁量极少,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据观察,要保证正常身体发育和运作,2岁以上的宝宝每日需铁量达到12毫克,但若宝宝只以奶类为主食,即使胃中灌满了各式各样的奶制品,还是远远不够身体对铁的需要量。奶制品的过分摄入影响了宝宝对正餐的摄入。因此,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偏食引起,又称“富贵贫血”。 3、铁吸收障碍让宝宝缺铁性贫血:当宝宝可以独立进食种类丰富的辅食后,若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铁吸收性障碍造成的。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若宝宝本身不易吸收铁元素,平时妈妈又没有注意特别给宝宝补铁,这时候宝宝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西医治疗方法 1、改善饮食:母乳是宝宝最佳的食物,不要因为母乳含铁量低而放弃母乳喂养。有条件的妈妈在宝宝半岁前要尽可能做到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老年人贫血后果很严重

老年人贫血后果很严重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老年人贫血后果很严重 所谓贫血,实际上主要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克/升,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110克/升就是贫血。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贫血定义为男子血红蛋白<130克/升,女子<120克/ 升。 贫血,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很常见的事,甚至不把它当一回事。但对老年人而言,贫血,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让老年人应接不暇,而贫血者高达35%。多数人对“富贵病”表示非常紧张,却对贫血不闻不问。却不知,贫血不仅会加速老年人脏器功能的衰退,而且会加重他们原有的慢性病,贫血背后还隐藏着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等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故老年人贫血很严重。 贫血背后或隐藏严重疾病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很高,“在60~79岁的老年人群体中,贫血的发病率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病率更达到45%。” 老年人之所以容易贫血,首先与造血功能下降有关,“这是年龄造成的,属于自然现象。”此外,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老年人贫血属于营养性贫血,也就是缺铁性贫血。老年人对忌口,如老年人不常吃肉,从而减少了铁质和维生素B12的摄入,而这些恰是造血的重要原料。另外,部分老年人的贫血是由疾病造成的,如消化道隐性出血,癌症等严重的疾病,肾病和一些严重的血液病也会有贫血的表现。 贫血会加重慢性疾病 贫血还会反过来影响和加重老年人本来就存在的慢性病。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氧气,带走所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因此红细胞的数量减少,可直接造成人体脏器功能减退,导致病变。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本身就存在缺氧状态,如果再发生贫血,其原有的慢性病会加重。 老年人贫血不可掉以轻心,在弄清楚贫血背后的原因后,做适当地调理是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一、常用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药3-6个月,补足体内铁贮备。 二、常用注射用铁剂为右旋糖酐铁,其指征为:①因严重消化道反应而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治疗;②消化道吸收障碍;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三、病因治疗:纠正饮食习惯,治疗慢性失血,治疗胃肠道疾患等。 注意补充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肉类、鱼类、家禽中的铁40%能被吸收;蛋类、谷类、硬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中的铁能被人体吸收的不到10%,而菠菜中的铁只能吸收2%左右。因此,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品;并应注意如何提高铁的吸收率,如注意荤素食品的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 经过发酵的粮食也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如馒头、发糕等。 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子汁和富含铁的蔬菜,就能使人体对蔬菜中铁的吸收率增加2~3倍。 如果同时补充铁制剂,也应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

注意选用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叶酸含量高,补充叶酸可以纠正叶酸缺乏性贫血,如青菜、香菜等。还有动物肝脏、肾脏,蛋类,大白菜,菠菜,菜花,芹菜,莴苣,甜菜,蚕豆,硬壳果类,大豆类,梨等。 供给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一方面可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要进行纠正,使其改变饮食习惯,以保证铁和各种营养的供给。 不宜饮茶和咖啡限制含鞣酸高的食物,如咖啡中的咖啡因,均能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茶叶中的磷酸盐和鞣酸也能与铁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使铁的吸收明显减少。因此,在饮食中,特别是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宜饮茶和咖啡,更不能饮浓茶。

健康讲座-常见贫血的防治

健康讲座-常见贫血的防治 贫血的常识性问题 一、贫血是怎么回事? 贫血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由各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参考值而言。 一、怎样算是贫血? 正常参考值:HG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RBC: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HCT:男性0.42~0.50,男性0.37~0.48。 一般认为,成年男性HG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G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其中以HGB降低最为重要,因为RBC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贫血的存在及贫血的程度。 二、贫血有哪些表现?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粘膜苍白。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常见,少数可有心绞痛、心力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昏、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少数肢 体麻木、感觉障碍。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为常见症状。另可见舌乳头萎缩、黄疸。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严重贫血可有轻度蛋白尿、性欲改变及女性患者月经失调。 四、如何判定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判定贫血程度的主要指标,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将贫血分为以下四种:轻度贫血:HGB在90g/L与正常参考值下限之间;中度贫血:HGB60-90 g/L;重度贫血:HGB30- 60g/L;极重度贫血:HGB低于30g/L。 五、怎么确定有无贫血?

贫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贫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贫血的原因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贫血可有不同的分类。按贫血发展的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 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

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二、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贫血的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 重度贫血患者、老年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对贫血合并的出血,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应施予不同的支持治疗;多次输血并发血色病者应予去铁治疗。

老年人贫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年人贫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导语:我们知道贫血这种症状是非常常见的,贫血不但容易出现在女性朋友的身上而且也容易出现在老年人的身上,贫血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建议 我们知道贫血这种症状是非常常见的,贫血不但容易出现在女性朋友的身上而且也容易出现在老年人的身上,贫血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建议出现贫血的朋友一定要重视这种症状才行,老年人出现贫血的原因和妇女是不同的,所以老年人在防治贫血上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贫血是一种症状,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一般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其中以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最重要。鉴于老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在男、女之间差别不大,国内老年男、女诊断贫血标准:红细胞计数低于3.5×1012/升,(350万),血红蛋白低于105克/升(10.5克%)为贫血。 人出生后造血组织主要在骨髓。随增龄,造血组织逐渐减少,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所代替。70岁以上老人的造血组织可减少一半,这些脂肪组织主要是填补老年骨质疏松的空隙,骨髓造血细胞正常成人约为100000/mm3。 老年人继发性贫血十分多见。由于慢性感染引起感染后贫血是老年人贫血常见病因,可见于胆囊炎、慢性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及肺结核,也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样感染性疾病,在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高于年轻人。老年人常可由于仅有轻微感染症状而忽略,应给予重视,高龄老人常有心脏瓣膜钙化,易在拔牙、插导尿管后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可仅有低热,进行性贫血加重是个重要线索。肾性贫血在老年人也十分多见,各种肾脏病变后期均可引起,肾功能不全促红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教您用中成药治缺铁性贫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4447305.html, 教您用中成药治缺铁性贫血 作者:陈金伟 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20年第02期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铁元素的缺乏,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导致的。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器官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典型者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中成药治疗效果良好。为此,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整理了几个用中成药分型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案例,以供读者不时之需。 28岁的张小姐3个月前出现月经紊乱(月经过多),2个月前出现面色萎黄、口唇黏膜苍白、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对此,她自我诊断为“过度疲劳”,经休息、补充营养半个月后未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就诊。 中医师诊断其为气血两虚(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所致),给予归脾丸口服。张小姐服药14天后头晕、心悸、食欲不振消失,1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精神转好,工作效率提高。效不更方,巩固用药7天,2个月未见复发。 本药由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桂枝和鸡血藤组成,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 药理学证实该药有增加血清铁浓度、改善铁吸收、增强铁利用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气血两虚(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夜寐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红),现代医学中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贫血以及各种失血性贫血等。 用法; 口服,每次2~3粒,每天2次,早晚各1次,饭后服,5天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宜服用通便药、泻药、抑制胃酸药(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本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55岁的关先生2个月前出现大便时肛门疼痛、带血,1个月前出现面色无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体倦乏力、便溏等症状。对此,他自我诊断为“肛裂出血”和“胃肠功能紊乱”,自服田七粉、吗丁林、乳酶生7天未见效,故到某中医诊所就诊。 中医师诊断其为脾胃虚弱(缺铁性贫血,痔疮出血、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给予四物丸加山药、鸡内金、鸡血藤、豌豆煎汤送服。关先生服用3天后大便时肛门疼痛、带血缓解;7天后大便疼痛、带血消失,面色无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体倦乏力、便溏等皆缓解;12天后所有症状消失。巩固用药5天,随访一个半月未见复发。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项目方案】 1 立项依据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1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2.贫血表现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1.治疗原则 治疗IDA的原则是:①根除病因;②补足贮铁。 2.病因治疗 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月经多引起的IDA应看妇科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应手术或放、化疗;上消化道溃疡,应抑酸治疗等。 3.补铁治疗 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无机铁剂的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进食谷类、乳类和茶抑制铁剂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持续2~3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病史、临床表现 1 病史追问:注意 ⑴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补铁不足或异食癖。 ⑵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钩虫病;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⑶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 2 临床症状 ⑴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⑵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易感染。

⑶原发病表现:如黑便、腹痛、消瘦、血红蛋白尿等 3体征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口腔炎、舌炎。 二、辅助检查 (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RDW>0.1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核分裂细胞多见。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红细胞形态可有低色素表现。

贫血的原因与种类

贫血的检查: 除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等)外,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应包括: (一)网积红细胞计数,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0.45/L×网织红细胞(%)。 (二)MCV及MCHC 的测定。 (三)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体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 (四)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必要时应作骨髓活检。骨髓检查必须包括染色,以确诊或排除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原则如下: 出血:出血是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又因不同之原因引起的,给予适当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月经过多可用手术或荷尔蒙治疗,再予以原因治疗,贫血是可以治疗的。 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引起的造血原料不足而发生的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豆芽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分别予营养来补充,贫血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引起营养缺乏的原因如不去除疗效常不拘理想,即使一时见效,但停止予营养素补充,贫血很快复发。 慢性疾病:感染或癌症能够控制,贫血就能够减轻。内分泌疾病给予矫正,贫血就可以减轻。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晚期癌症及全身性红斑性狼沧等造成之贫血,因为基本疾病之疗效很差,除了输血,贫血是很难减轻的。 药物诱发之溶血性贫血,在患者停止与药物接触之后,贫血大多能很快或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某些药物引起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即使病因明确,患者也未再接触之,患者也很难恢复或治疗。这时如果以骨髓移植可以获得治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