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风险

实验室检测风险
实验室检测风险

1、实验室风险来源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上讲,风险就是人们所不希望的活动或事件产生消极后果的概率(可能性)。实验室检验责任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样品实物质量风险和检验活动质量风险。

1.1、样品实物质量风险

在检验产品无法进行全数检验而采取抽样检验时,检验样品只能近似

体现所有产品的质量状况,这就给检验活动带来风险。

检验机构的样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

一是由检验机构抽取的检验样品;

二是各企业、个人或政府部门委托检验的样品。对于抽取的检验样品其检

验质量风险是以此推测和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风险。对于委

托检验样品,存在着对委托方所提供样品的真实性以及产品成熟度进行甄

别和判断的风险。

对于一些机构抽样委托检验的样品,也存在无法对样品采集时的代表性和

运输环节的安全性进行确认的风险,所以委托检验比抽样检验风险更大。

1.2、检验活动质量风险

检验质量风险则是由于产品抽检模式、检验方法以及分析手段的局限和实

施检验活动技能的差异等因素,而导致影响检测数据及甚至检验结论准确

性的风险。检验过程涉及到质检机构(或检测实验室)的人员、设备、材

料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如检验人

员对所用标准的理解;仪器设备的精度(包括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设备维

护等)及人员操作的水平、环境条件等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或不准确,

而引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标准种类众多,

容易出现设计人员引用标准不当而造成质量判别标准的不确定;新产

品性能的稳定性和生产工艺的成熟度,都会给质检机构出具检验结论带来风险。

2、风险的防范

2.1、抽样检验风险的防范

为减少抽样检验的风险,应根据任务要求和现场条件,制定或提出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责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具体可采用:1)在合理范围内加大抽取样本量的方法,记录受任务条款限制的抽样情况

2)对抽样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和抽样程序不规范带来风险。

2.2、委托检验风险的防范

重视对委托方的委托目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技术成熟度的了解,重视对项目的合同评审与风险评估,签订有效委托协议。应注意:

1)在受理业务时,要确认委托方的委托目的,了解产品质量和技术状况,确保所有检测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符合授权或认可资质的范围。

2)认真检查样品(如需要,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并登记样品信息以及特殊要求。

3)重视检验报告中的免责、限定条件信息说明,明确检验结论的判定范围。

4)对政府行政部门(如工商、质监局等)抽样后送检的委托检验。由于质

检机构不负责抽样和运输过程,故要对封签/条信息、样品来源进行登记。检验结论只对样品做出判断,但可将抽样实施单位、抽样地点、抽样基数等信息填在报告“备注栏”内予以说明。

2.3、检验过程的风险防范

应当注意的内容有:

1)加强检验方法的查新管理,要求及时对新版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能力验证。

2)根据委托要求,正确选择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及时甄别委托方提供的检验依据;尤其对委托方选择依据不准确的情况,通过合同评审进行确认,避免仅凭经验操作。

3)样品流转过程要有采用统一标识和流转记录,能够及时查询样品的位置和状态。4)检测原始记录是检验过程的凭证和依据,原始记录必须做到记录真实、依据准确、内容无缺、格式规范,有利于检验工作的溯源检查和复测再现。

5)检验报告形成过程要规范。要注意对报告的数据、结论、格式等的复核。对于不合格检验报告要慎重签发,安排不同人员进行项目复查和综合分析,增强检测人员的质量和风险意识。确保检验结论科学公正。

6)对检测人员的职业培训,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活动,识别自身检测结果的系统误差,降低检测结果责任风险。7)做好实验室的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工作。做好内部质量管理和控制,及时处理受检产品的异常情况。不因从未发生而疏于管理。

3、检验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简而言之:为实验室买点保险。

世界各国对检验机构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或免除责任的规定有所不同,

比如欧盟的EN45004标准规定“检验机构应有适当的责任保险”。美国相应法律认为:由于政府管理机构从事的检验业务是行使保护公共安全利益的公权力,因此一旦发生检验事故,有免于承担赔偿责任的处置方法。这些国家在制度架构和具体操作上明确了质检机构的风险规避问题。

国内质检机构的风险责任是由其自身或母体单位承担,其收费标准中, 并不包含承担检验风险的风险金部分。大部分质检机构没有抵御检验风险的资金或经济赔偿能力。质检机构风险规避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种:

1)在实验室文件中增加对实验室做出经济赔偿规定和相应的责任条款。2)在收费中增加抵御风险的风险金部分,专用在发生检验风险时进行经济赔偿。

3)质检机构可向第三方保险机构投保,如每年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数额保费,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可由保险公司承保。

质量部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质量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1.概述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18号。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实验室涉及到成品、原料、辅料、化工原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等的质量检验等。质量部实验室分为三个组,分别为仪器组、化测组、生测组。为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威胁,质量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对实验室的风险分析。 2. 评估目的 消除实验室存在的风险。 3. 评估范围 目前公司口服固体制剂分为片剂和硬胶囊剂,正常生产的片剂有17个,硬胶囊剂有4个。 所以此次主要评估片剂的工艺。 4.评估标准 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标准,根据评估

说明: ●严重性 ◆可忽略(1级) 无影响或对生产线造成很小破坏,对产品有微小影响,可能会引起该批或该批一部分损失或小的返工,很少有顾客发现缺陷。 ◆微小(2级) 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较小影响,可能引起目前批的损失,很多顾客可能会发现缺陷。 ◆中等(3级) 造成生产线的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中等影响,可能会造成目前批损失,还会影响本班次后续批次,顾客感觉不方便。 ◆严重(4级) 造成生产线极大破坏,对产品有高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或造成产品全部报废,且严重影响产品供应,可能会导致顾客不满意,但无人员死亡。 ◆毁灭性(5级) 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极其严重的失败模式,对产品有严重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周、几个月,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连续生产的所有后 续批次,需要较高的成本才能消除影响。 ●可能性 ◆频繁(5级) 事故频频发生,几乎每次都有可能,控制措施不到位 ◆很可能(4级) 1年发生1次或多次,不会感到意外 ◆可能(3级): 1~5年发生1次,事件可能发生,控制措施可能被破坏 ◆偶尔(2级) 5~10年发生1次,事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可预见 ◆罕见(1级)

管理评审全套报告 (2)

2012年管理评审文件目录 1.关于召开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通知 2.管理评审实施计划 3.管理评审通知单 4.管理评审签到表 5.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报告 6.质量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就一年来管理和监督情况的报告 7.近期内部审核报告 8.监督评审报告 9.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报告 10.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评价 11.抱怨处理情况总结 12.质量控制报告 13.对资源配置和员工培训等其他相关因素的评审报告 14.关于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15.管理评审报告 16.会议记录

关于召开实验室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会议的通知 根据实验室体系运行的需要,为了验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经研究决定,拟于2012年7月15日进行实验室管理体系2012年管理评审。现将本次管理评审计划予以通告,望各相关部门按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单位名称:连云港江东车轮检测有限公司 最高管理者:刘志强 2012年6月5日

管理评审实施计划 编号:序号: 编制:日期:批准:日期:

管理评审通知单 编号:序号: 编制:日期:批准:日期:

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编号:序号: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程序文件 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报告 *年*月*日至*日,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评审组对我室进行了第三次定期监督审核。*年*月*日至*日我室按照*年度内审计划进行了内审。 这次内审是化验室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对管理体系进行的内审,是对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标准的所有要素的一次全面审核。监督评审及不定期评审采用抽样审核的方式,对我室的管理体系和检测质量进行了监督审核。这次内审共开具三项不符合报告,均属于实施性不符合,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整改。 通过内审和监督评审,充分验证了化验室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持续的运行;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符合实验室的实际,能够坚持贯彻质量方针,很好的完成质量目标,达到稳步提高的效果。实验室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较强,符合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适合于中心化验室的体系运行。 **化验室 *年*月*日

水质化验实验室管理制度

检验员岗位职责 1. 检验人员应系统掌握检验方法和检验所依据的标准,了解检验过 程。 2. 做好检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标本等),并保证达到检验要求。 3. 对所领用的精密贵重仪器要加强管理,经常检查,精密贵重仪器要记录档案,明确责任。要熟悉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的功能,特点和操作方法,要具备维护,保养的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维修,因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者,应酌情处理。 4. 遵守实验室制度,按时上、下班,工作时要坚守岗位,配合主管加 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5. 实验室人员要经常打扫和保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使用的仪器、药品要经常洗涤、擦拭,做到窗明几净,台面整洁,放置有序,标志分 明,使用方便。 6. 加强仪器设备和器材的管理,保证帐、卡、物相符,如有损坏、丢失,必须上报主管领导研究处理。对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损坏严重无法修理的仪器、设备和失效药品,实验室统一上报,经批准后进行妥善处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拿用。 7. 检验人员要本着节约精神,严格控制实验中各类药品的使用量,不得随意浪费,对损坏的仪器将按个酌情进行处理。

8. 一般常用的仪器和药品的领用由检验人员填写领用单,上级主管签字后,在库房领取,精密贵重仪器领用须主管和总经理签字。任何人不得将实验室任何物品转送他人,公司其他部门借用仪器药品,须经主管同意后,并办理借用手续。外单位及个人借用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 9. 加强工作,确保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中毒、爆炸等危险事故发生,下班时要认真检查各实验室门窗、水、电是否关好,发现有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报告,对废液要倒在统一指定的地方,及时销毁处理。 10. 完成上级主管交给的其他任务。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 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药品。 2. 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等当茶具使用。 3. 浓酸、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使用浓 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氨水时,均应在通风厨或在通风情况下操作,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纳溶液(酸腐蚀时采用)或5%硼酸溶液(碱腐蚀时采用)冲洗, 最后用水冲洗。 4. 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使用明火。切忌将热电炉放入实验柜中,以免发生火灾。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试验室测量设备管理规范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标准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试验室测量设备管理规范 SCETIA 301—2003 1 总则 1.1 本规范规定了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计量确认、标识、档案和管理人员的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以下称SCETIA)会员单位试验室,用于试验室建立基本的测量设备管理体系并控制其运作,并作为SCETIA对试验室进行能力评估/认可的依据之一。 1.3 本规范未涉及的测量设备的管理内容,按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款: 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 9000:2000) GB/T 19022.1—1994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idt ISO 10012:1992) 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09—1987 容量、密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试行) JJF 1021—1990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的术语和定义引用自JJF 1001—1998和GB/T 19000—2000,但不完全等同。 注:术语和定义的解释见附录A。 4 分类管理

4.1 为对测量设备采取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管理方法,应将测量设备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4.2 A类测量设备是下列须重点管理的测量设备: ——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强制检定者; ——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实行强制管理者; ——本单位的测量标准; ——位置或用途重要者; ——使用频繁,或稳定性差,或使用环境严酷者。 4.3 B类测量设备是下列进行一般管理的测量设备: ——对测量准确度有一定的要求,但寿命较长、可靠性较好者; ——使用不频繁,稳定性比较好,使用环境较好者。 4.4C类测量设备是下列可进行简要管理的测量设备: ——无准确度要求,或只用作一般指示者; ——准确度等级较低的工作量器; ——不必检定/校准,经检查其功能正常者; ——无法检定/校准,经比对或鉴定适用者。 注:测量设备的具体分类可以参考附录B。 5 计量确认 5.1 A类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不得大于 ——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 ——校准单位的建议校准间隔。 5.2 B类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可以根据下列因素自行确定: ——质量或可靠性; ——制造厂建议; ——以往的检定或校准记录获得的数据趋势; ——维修的历史记录; ——使用的频次; ——磨损趋势和漂移趋势; ——与其他测量设备核对,特别是与测量标准核查的频次;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 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

实验室检测用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实验室检测用水制备及使用,保证检测分析工作的质量,实验室依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建立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XX公司实验室检测用水的管理。 3.职责 3.1质量主管负责组织实验室用水的全项目测试。 3.2各实验室主管负责组织本实验室用水的制备及定期监控测试。 3.3检测人员制备和使用检测用水应遵守本制度。 4.管理内容 4.1实验室检测用水的制备 4.1.1如检测方法或试剂配制中对水有特殊要求时实验室应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在未经过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验室检测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用水的规定。 4.1.2实验室检测用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4.1.3原子吸收等痕量分析试验,用水应满足二级水要求。 4.1.4色谱分析用水应满足一级水的要求,一级水采用纯水机制备。 4.1.5微生物检测用水应满足《GB4789.28-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质量控制方法》要求。 4.2实验室用水的监控 4.2.1检测人员应在制水前对设备功能性进行检查,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表》,如发现不符合应按照《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执行。

4.2.2质量主管根据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及实验室用水需要,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各级用水的全项检测或委托测试。 4.2.3化学分析实验室至少每月对三级水进行外观、PH和电导率的监控测试,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2.4微生物实验室至少每月对检测用水电导率、菌落总数进行监控测试,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3实验室检测用水的检测 4.3.1取样 4.3.1.1实验室按照GB/T6682-2008中检测用水的技术要求进行试验,至少应取3L有代表性水样。 4.3.1.2取样前用待测水反复清洗容器,取样时要避免沾污,水样应注满容器。 4.3.2检测 4.3.2.1外观 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3.2.2 PH值 量取100ml水样,用酸度计测量水样在25℃时的PH值;为了测得准确的结果,测定前先对酸度计进行校准。校准无误后,将水样分成两份,分别测定,测得的pH值读数至少稳定1min。两次测定的pH值允许误差不得大于±0.02。 4.3.2.3电导率 用于三级水测定的电导仪应配备电极常数为0.1-1cm-1的电导池,并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若电导仪不具温度补偿功能,可装恒温水浴槽使待测水样温度控制在25±1℃,或记录水温度,按照附录A进行换算。取400ml水样于锥形瓶中,插入电导池后即可测量。 4.3.2.4吸光度 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吸收池,厚度1cm、2cm 2)操作步骤:将水样分别注入1cm、2cm吸收池中,,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在254nm 处,以1cm吸收池中水样为参比,测定2cm吸收池中水样的吸光度。 4.3.2.5菌落总数

实验室管理手册

实验室管理手册 ( 符合CNAS/CL01:2006 idt ISO/IEC 17025:2005)

目录 第1章组织----------------------- 7 1.1 总则 1.2 删减 1.3 定义 1.4 组织 1.5 指责与权限 1.6 实验室管理手册的管理 第2章实验室管理体系---------------------- 11 2.1 实验室质量方针 2.2 实验室质量目标 2.3 实验室经理承诺 2.4 方针的制订、评审、修改和传达 第3章文件化管理体系----------------------- 12 3.1 文件化体系 3.2 文件控制 3.3 记录控制 3.4 实施纲要 第4章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14 4.1 检测任务的范围 4.2 实验室运作要求 4.3 可口可乐公司手册和法律法规的更新和追溯 4.4 保持对可口可乐公司手册的符合性和法律法规的符合 性 4.5 实施纲要 第5章检测的分包----------------------- 15

5.1 外部实验室的适用范围定义 5.2 政府授权的实验室的使用 5.3 原料检测所需外部实验室的要求及其管理 5.4 实施纲要 第6章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16 6.1 化学试剂 6.2 器具 6.3 采购 6.4 储存 6.5 实施程序 第7章服务--------------------- 17 第8章抱怨--------------------- 18 第9章不符合检测的控制--------------------- 19 第10章改进--------------------- 20 第11章纠正措施--------------------- 21 11.1 纠正措施的启动 11.2 纠正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11.3 纠正措施的监控 11.4 附加审核 11.5 实施纲要 第12章预防措施--------------------- 22 12.1 不符合潜在风险的的评估 12.2 预防措施的启动和控制 12.3 实施纲要 第13章记录的控制---------------------- 23 13.1 记录的管理 13.2 记录的密级和安全性

实验室设备档案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按每台套仪器设备进行建档,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仪器设备履历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制造商、出厂编号、仪器设备唯一性识别号、购置日期、验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用途、主要技术指标等; ②仪器购置申请、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 ③验收记录; ④检定/校验记录及检定证书; ⑤校验规程(必要时); ⑥保养维护和运行检查计划; ⑦定期归档的使用记录; ⑧保养维护记录; ⑨运行检查记录; ⑩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仪器设备标识与随机资料 ①编号标识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进行标识,且每台仪器设备的标识必须是唯一性。 ②状态标识 根据检定/校准、比对或验证结果对仪器设备粘贴可用性识别标识。可用性识别标识分为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a)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合格证 ●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者;

●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 ●上述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不需检定的,经检查合格的辅助设备。 b)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准用证 ●多功能检测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验合格; ●经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 ●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c)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停用证 ●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 ●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 ●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编号; ●证书批准日期; ●有效期; ●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 ●负责对仪器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姓名; ●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 ●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 ●随机资料 随机资料包括操作规程、仪器说明书复印件、在用的使用记录等。 仪器设备异常情况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 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 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 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 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 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 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 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 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 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 变更检验工作流程 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风险控制措施 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 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 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 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 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 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

实验室水质检测方法汇总

污水水质测定—实验常用测定指标 一、生活污水 、SS、PH、氨氮、总氮、总磷、余氯、浊度、VFA等 1.厌氧:COD、BOD 5 2.好氧:COD、BOD 、SS、PH、SV、MLSS、氨氮、总氮、总磷、余氯、浊度、DO等 5 二、工业废水 、浊度、PH、氨氮、硫化物、六价铬、铜、苯胺类、二氧化氯等 1.纺织印染废水: COD、BOD 5 2.制药废水: COD、BOD5、氨氮、硫化物、六价铬、铜、总余氯、苯胺类、总砷、总锌、挥发酚、 甲醛等 3.电镀污水:总铬、六价铬、总镉、总镍、总银、总铅、总汞、总铜、总锌、总铁、COD、PH、 氨氮、总氮、总磷、氟化物、总氰化物等 三、实验常用测定指标 1.COD的测定 a)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T 399-2007 仪器设备:消解管(锥形瓶)、加热器(微波炉)、分光光度计 b)重铬酸盐法 GB11914-89 仪器设备:回流装置、加热装置、酸式滴定管 c)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HJ/T132-2003 d)氯气校正法 HJ/T70-2001 的测定 2.BOD 5 a)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 仪器设备:滤膜、溶解氧瓶、稀释容器、虹吸管、溶解氧测定仪、冰箱、恒温培养箱 b)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HJ/T 86-2002 仪器设备:微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仪 c)测压法 具体操作步骤详见OxDirect仪说明书 仪器设备:呼吸法BOD测量仪(OxDirect仪)和生化培养箱 3.氨氮的测定 a)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仪器设备:可见分光光度计、氨氮蒸馏装置 b)水杨酸分光光度计法 HJ536-2009 仪器设备:可见分光光度计、氨氮蒸馏装置 c)电极法 见附件水质氨氮的测定电极法 1

实验室管理手册

河北亚新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实验室管理手册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实验室管理手册 1.实验室简介 本公司实验室隶属质检科,为满足各类产品的开发及生产中各项测试需求而设立。 实验室具有一定的检测能力,还配备了高素质、业务精的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开设了尺寸、燃烧特性等检测项目。为增强我公司的检测能力,公司正准备购买一些国际、国内先进的检测设备。凭借实验室精良的设备和ISO/TS16949管理体系以及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实验室质量方针、大纲 方针: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各项测试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 大纲:实验条件先进化,操作规程标准化,管理制度规范化。 3.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4.实验/检验工作流程图: 5.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 质检科科长 熟悉国际、国内颁布的有关质量、标准、计量等方面的政策和法令、法规。 负责检验人员素质需求策划、试验设备仪器配置。 熟悉各项试验环境条件,掌握实验室仪器工作状况,制订并监督执行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 签发实验室各项测试规程、操作规程等内部文件。 负责实验室人员安全和劳动保护。 批准实验室试验报告以及向上级有关领导汇报实验室运行状况。 检验人员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质量、计量方面的政策和法令、法规。 严格按各项试验规程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试验,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可靠。 负责提出人员配置,仪器、环境条件改善和安全方面的建议。

待测试件和测试完成件应定置摆放,进行编号标识管理。 严格、认真作好各项测试记录,并妥善保存。 超过保存期限的测试件定期清理、合理处理,确保实验室5S工作要求。 6.实验室人员资格要求 质检科科长 达到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文化程度。 掌握有关的质量、标准、计量等方面的政策和法令、法规。 了解实验室基本知识和有关技术知识与理论。 熟悉管理,尤其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有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了解企业的基本状况及对实验室的要求。 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法规。 检验人员 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身体健康,视力正常,不能有色盲、色弱。 经过岗位培训,考核取得所从事项目的上岗证。 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及所从事专业的基本理论、技术规范、操作技能及新技术。 7.实验/检验人员培训 新职员的培训 理论培训:新职员进入实验室后必须全面学习操作规程,并对有关的实验理论进行学习。操作培训:指定一个实验技术员对新职员的操作进行指导,并定期进行考核,直到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要求。 资格培训:当新职员能进行独立实验以后,向综合办提出申请,将其送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并授资格证书。 新测试程序的培训:组织所有实验技术人员对新测试程序进行学习,同时根据新测试程序进行实验,各自记录其中经验,定期对其进行讨论学习。 新设备操作培训 由综合办派人到有关单位进行培训,并获取有关设备操作证。 熟悉操作的人员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直至所有实验技术人员能对该设备进

实验室风险评估论述.doc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

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 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

实验室管理手册

莱阳市传江油脂调味有限公司化验室 管理手册 (第二版) 编号:CJ/HY-I-2-2012 分发号: 批准:王传江 受控状态: 2014-3-1发布2014-3-1实施 地址:中国山东烟台莱阳市柏林庄工业园邮编:265200 电话/传真 目录 1、发布令 (2) 2、化验室简介 (3) 3、化验室质量方针声明 (4) 4、组织 (5) 5、文件控制 (6) 6、记录的控制 (8) 7、人员 (9) 8、设施与环境条件 (10)

9、检测方法······························· 10、设备 (13) 11、检测样品的处理 (15) 12、结果报告 (16) 13、保证公正性、公平性程序 (17) 14、样品管理程序 (18) 15、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19) 16、化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 (20) 17、无菌间使用管理要求 (21) 18、化验室检测计划 (22) 附录: 微生物内部控制标准 (24) 仪器设备一览表 (25) 化验室平面图 (26) 人员培训计划 (27) 水质微生物检测取样计划 (28) 水质余氯取样计划 (29) 发布令 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使实验室按国

际通用标准运行,依据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结合本化验室的工作实际,编制了质量手册等质量体系文件。它们是化验室工作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的保证,是进行质量审核,复审和评审的依据,是全体人员的工作指南。 经审定,本手册符合实验室质量体系实际情况,现予批准发布,自二零一四年三月一日起实施。 全体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 经理: 2014年3月1日 化验室质量方针声明 质量方针:以事实为依据,以求真为准则,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率100%。 本化验室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产品检测活动,对待检测步骤和结果严肃认真,所有的工作都将积极致力于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及时,保证产品质量。 质量目标: 4.1确保主要原材料合格率100%。 4.2及时准确地为各部门、各车间提供化验数据,保证产品理化指标合格率100%。 4.3各车间工作环境卫生理化指标合格率100%。 4.4保证产品出厂前漏检率为0,出厂产品理化指标合格率100%。 管理目标:

设备检测实验室设备配置建议最新

第十八章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设备配置建议 一、概述: 无线电设备检测工作是无线电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无线电通信应用愈来愈广泛,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迅速增加,新技术、新体制、新设备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我国得以应用。为了使有限的频谱资源能够科学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防止无线电设备本身产品质量不合格产生的各种有害干扰,从源头上减少无线电干扰信号,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确保各种无线电设备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对各类无线电设备的管理,应积极开展无线电设备检测工作。 现阶段在我国应用的通信技术体制非常广泛,目前 TDMA(GSM900/DCS1800/GPRS)、CDMA(cdmaOne)、PHS(小灵通)为代表的通信体制正在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广泛的应用。同时,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W-CDMA、TD-S-CDMA、LAS-CDMA 等)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开发之中,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得到应用。在当前的数字时代,除电信运营企业全部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实现运营网络的数据、语音、图象等的无线传输外,其它应用场合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调制技术,如DBS直接广播卫星通信、数字集群通信、Bluetooh蓝牙数据传输、WirelessLAN无线区域通信等。同时,各种新的系统如LMDS,WLAN,BLUETOOTH等不断投入使用。必将对无线电设备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作为无线电频谱的管理部门,监管的重点首先是无线发射机系统的射频指标,如:发射总功率、频率准确度、占用带宽、杂散发射

等。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进行其他指标的测试,辅助运营商进行系统检测。其主要测试项目应包括: 1.频率准确度 2.最大输出功率 3.发射机互调 4.杂散发射 5.占用带宽 OBW、邻道功率ACP 6.相位误差 另外,针对GSM系统,可增加调制及开关的频谱,功率时间曲线的测试;针对CDMA系统和扩频系统,可增加矢量幅度误差(EVM),码域功率和幅度统计特性(CCDF)等测试项目。 为了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权威性,必须建立一个合格的检测实验室。它必须具备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全满足被测设备技术指标的测量仪器、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下重点讨论检测实验室需配备的仪器。 二、检测实验室仪器仪表的配置应原则: 1.仪器功能强: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所要求的主要项目和指标。 2.测量基准高:测量结果应具备权威性,以便对网络设备和用户终端进行认证、验收、日常抽查、事故判别和质量检测。 3.通用性能好:应尽量基于单台设备平台对各种体制网络设备(TDMA、CDMA、PHS、CDMA2000、W-CDMA等)进行测量。 4.方便携带性:可以方便地在野外现场搭建测量系统。运输、搬移方便,抗震动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强。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试验室管理手册

试验室管理手册 第一章机构基本情况概述 1.1机构概述 本项目试验室是由中交三公局重庆丰都至忠县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经理部设立并由中交三公局(北京)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授权而成立的,隶属于总承包部项目经理部X分部的一个职责部门,所有检测业务对总承包部负责,位于重庆市忠县XX镇,房屋面积XXm2,试验仪器XX台/套,职工XX人,其中试验检测工程师XX人,试验检测员XX人。 试验室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分为土工室、集料室、现场检测室、样品室、化分室、胶凝材料室、混凝土室、切磨室、标养室、力学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资料室、办公室,母体授权的参数基本涵盖了本工程的检测项目,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检测采用标准、规范、规程齐全有效,并建立了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工作质量。 1.2试验检测项目及工作范围 1.2.1试验检测项目 ⑴土工: 颗粒级配、界限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CBR、比重、天然稠度、回弹模量、烧失量; ⑵水泥: 比表面积、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胶砂流动度、烧失量; ⑶粗集料: 颗粒级配、密度、含水率、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坚固性、软弱颗粒含量、磨耗值、压碎值、含泥量、泥块含量;

⑷细集料: 颗粒级配、密度、含水率、吸水率、砂当量、压碎值、含泥量、泥块含量、亚甲蓝值MBV、有机质含量、坚固性、细集料棱角性、矿粉亲水系数; ⑸岩石: 单轴抗压强度、含水率、密度、毛体积密度、吸水率; ⑹钢筋(含接头):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 ⑺水、外加剂: 减水率、泌水率比、抗压强度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 ⑻水泥混凝土及砂浆: 坍落度、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混凝土凝结时间、含气量、抗渗性、泌水率、抗压弹性模量、砂浆稠度和分层度、配合比设计; ⑼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有效氧化钙镁含量、粉煤灰细度、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 ⑽地基基础、基桩: 地基承载力、地表沉降; ⑾路基路面: 厚度、压实度、弯沉、平整度、几何尺寸、土基回弹模量; ⑿结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1.2.2工作范围: 丰忠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桥隧工程、交叉工程、路面工程、房建工程、交通工程土建部分等)的相关试验检测工作,并包括以上项目变更后新增工程量的试验检测工作。 1.3对外委托试验检测项目及范围

实验室管理手册

1. 目的: 为了对试验的运行及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满足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特编制本管理手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实验室的规范管理。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品保部负责实验室的总体规范管理; 4.2实验室负责安排各项测试工作的开展。 5. 内容: 5.1实验室机构图 5.2工作范畴 测试管理工作

测试过程的文件、质量记录等由组长按文件和记录的控制要求进行管理。 5.3实验室管理的方针及目标 a)实验室管理的方针:操作规范数据精确报告及时 b)实验室管理的目标:报告正确率100%,交付及时率95%。 5.4 实验室人员: 5.4.1实验室应具有足够的人员,这些人员应受过与其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和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历。包括有关资格证书及培训记录。 5.4.2实验室人员应有公司批准的资格证书—《上岗证》,以及《质量检验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5.4.3实验室人员都有其相应的岗位职责,详见《职务说明书》。 5.5设施和环境: 5.5.1实验室的设施和检测区域以及能源、采光、温度和通风应便于正常进行检测工作。 5.5.2 实验室应符合有关健康、安全的要求。 5.6设备和标准物质: 5.6.1实验室应正确装备进行检验和试验所需的设备(包括标准物质)。 5.6.2建立设备和标准物质的台帐,详见“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5.6.3 应对实验室内的设备明确保管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并由计量员负责仪器送检、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具体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操作。对于用于检测特殊特性的尺寸的计量仪器由品保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具体见“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5.7试验方法: 5.7.1实验室的检测设备都必须制定作业指导书,测试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试活动。 5.7.2对进货、过程产品和成品的测试工作。由归口管理人员将需测试的样件按测试要求准备后,送实验室由测试人员完成。 5.7.3产品出厂前由测试员按“过程及最终检验控制程序”要求,进行产品的出厂检验和试验工作。 5.8 测试样品的处置、标识 5.8.1 对于试验样品的取样和标识,按5.7.2完成。 5.8.2实验室应对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标识,检定合格的设备,应该贴有标签,包括《合格证》及公司编号。封存的设备,应贴有封存标签,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则不准使用,具体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操作。 5.9记录及报告: 5.9.1实验室所进行的各项检验和试验活动,都应及时作好原始质量记录。 5.9.2检测结果应在实验室出具的报告中能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表达出来,表明样品已按所

浅谈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浅谈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摘要: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开展试验检测工作的硬件基础,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实验室仪器设备从采购、验收、计量、建档、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的全过程管理,阐述了如何管理检测实验室的设备, 使设备指标满足检测要求,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equipment is in test work hardware found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lab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rocurement, acceptance from, measuring, file, use and maintenance, scrap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and expounds how to management testing laboratory equipment, make equipment indexes meet the detection requirements, ensure the testing data of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Keywords: testing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management 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仪器设备作为实现试验检测的技术手段,它的正确选择与装备、使用和维护,不仅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运行成本,而且关系着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在我国境内的各类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也对设备管理有着明确要求。在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设备”被列为9个技术要素之一, 在国家认监委编制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也将“设备”列为审核的重点,由此可见,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当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贯彻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合理使用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其投资效能,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检测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计量、建档、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处理等内容。 1 仪器设备的采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