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试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贫穷的布朗克斯街区。对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辆汽车,他搞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整整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汽车玻璃上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此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

薛玲

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又未能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偷东西,去打烂更多的玻璃。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长、蔓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从“破窗理论”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种启示,任何不法行为,即使是个别的、偶然的、轻微的,如果大家都对其不闻不问、纠正不力甚至置身其中,实际后果就是纵容、影响更多的人去成为“破窗者”,成为不法行为人。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各类有损他人和社会公序的行为,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地滋长、泛滥起来,导致整个社会陷入混乱无序、不法横行的状态。

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日益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第四大因素,成为个人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最主要、最有效的工具。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文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人们提供大量、快捷的信息资源,也会带来暴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络垃圾”;既对青年学生在学习、传播知识、开拓视野、培养情操等方面具有不同替代的作用,也会对他们在价值取向、道德信仰、思维方式、伦理精神等方面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这些负面影响,如果我们不闻不问、任其泛滥,那么这种消极无为或“不作为”本身就无异于“破窗者”的“破窗”行为;如果视其为洪水猛兽,一味地关、卡、堵,或者不重视和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建设,不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身的自控力、免疫力、抵抗力,那么,事实上我们也无异于另一种层面的“破窗者”。

因此,时势所趋、职责所在,必须重视和确定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对策,以此作

为“护窗者”、“修窗者”对付“网络垃圾”的致命武器。

1、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模式

f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包括学生经常光顾的网站、浏览的栏目,这是有的放矢开展针对性教育的前提;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两课”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及学生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要说清楚,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免疫力;要积极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学校在加强学生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这是学校德育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学校德育教育应针对信息社会青年学生的特点,重点应在爱国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讲究质量、注重信誉、助人为乐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引”、“防”结合,运用校园网络系统,精心设计道德网页,积极构筑网络教育阵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3、家庭、社会、学校要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建立科学、合理、适度、高效、充满人性化的网络监控体系,精心构筑优化、安全的德育环境。

国家要尽快制定《网络法》,从法律角度规范网络行为;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职能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地方法规,要建立专门机构,配备高素质人员,加大对网络运行的监控力度,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学校要积极构建校园网,精心营造网络教育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大力弘扬民族的、传统的、科学的网络精神文明,益智强身的网络活动,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要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家长与子女的思想交流、心理对话、情感协调,家长既要以身作则,又要及时了解子女动态,重视情趣高雅的网络文化的正面引导,并辅之于“监护人密码”等形式的网络监控。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几方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构筑起道德的“防火墙”,“焊接”好教育时空的缝隙,防患于未然。

当然,青少年的德育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长期、艰巨的工程,网络环境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大了它的难度。我们一定要重视“破窗理论”的警示作用,齐心协力,长期不懈,科学对待,相信成功和胜利一定会为期不远。

(04年12月南通市职教学会评比二等奖,并发表于《特色教育探索》05年第3期)

(完整版)桑代克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1874一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采用迷津和迷笼实验,研究了小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活动,观察动物是如何学会走出迷津或逃出迷宠的,并在这些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理论。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1903年他又写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后又发展成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于1914年出版。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 此而开始确立,桑代克也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论著有《动物的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成人的学习》(1928)、《人类的学习》(1931)等。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而建立的。(试误说)在尝试过程中,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而正确的反应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联结。这就是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复习过程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世界著名心理学书籍

世界著名心理学书籍 以下是关于世界著名心理学书籍,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世界著名心理学书籍一: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 亚伯林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马斯洛》由陈曦所著,编者制定了详细的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本书作者大多直接从事有关某一心理学流派、或某一位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工作。他们在准确把握这些思想理论的前提下,多方面收集材料,力争使内容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孙君编著的《皮亚杰》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讲述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 阿德勒认为在儿童生命的最初四五年里,个体会为了克服与生俱来的自卑,而充分利用遗传所得来的有利条件和环境提 ·

供的帮助,努力构建自己追求优越的有利方法与方式,并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不断修正,逐渐使之固定下来。在生命的第五年里,个体的生活风格也就初步形成。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尔伯格再次对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学校德育实践进行了哲学反思。在两位同事的协助下,科尔伯格于1983年发表了《道德阶段:目前的表述及对批评者的答复》一文,对其理论进行最后一次修正性的阐述。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 孙灯勇编著的《艾森克》定位为心理学科普读物,选取心理学百年发展历史上最为著名、为众人所公认的心理学家艾森克的理论和应用、影响进行介绍。内容浅显易懂,文字活泼生动,形式图文并茂,不仅对心理学大师艾森克的理论进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解释,而且对其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生动活泼的描述,最后还将对大师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细致的评说。《艾森克》的特色是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诠释心理学百年经典和大师理论。 世界著名心理学书籍二: 弗洛伊德《梦的解释》《性欲理论三讲》《心理分析五讲》《图腾与禁忌》《癔病研究》 冯特《论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引 ·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编辑本段基本观点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

美国斯坦福大学公布2025计划

美国斯坦福大学公布2025计划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自己的计划,这是一个怎样的计划呢?对于留学生来说有什么收获呢?跟着出国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在以设计思考理论著称的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牵头下正式启动,这次教育改革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方式,代之以师生为主导。与其说《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是一个方案, 不如说它是一个对未来大学模式进行畅想的大胆的“设计”。 开环大学是《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中最关键的计划之一。该计划创新性地解除了入学年龄的限制,17岁前的天才少年、进入职 场的中年以及退休后的老人都可以入学。这是区别于传统闭环大学(18~22岁学生入学,并在四年内完成本科学业)的最主要一点。另 外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延长了学习时间,由以往连续的四年延长到一生中任意加起来的六年,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开环大学中的学生很有可能是处于各个年龄段以及从事不同工 作的一群人,他们可能是天真的孩子,也可能是富有经验的长者。因此,开环大学形成了独特的混合学生校园,打破了年龄结构。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起合作、强劲与持久的社会网络。同时,这种开环也意味着斯坦福大学的入学申请将更具有竞争压力。有限的名额将在背景各异、年龄不同的申请者中产生。 实际上,开环大学并不是空想出来的,在年就有迹象表明开环 大学出现的潜在可能。据相关报道,仅有1/4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大学专业直接相关,有1/4的毕业生没有选择好职业,有1/4的

毕业生的专业不能与新兴的行业类型对应起来。在开环大学的环境当中,高等教育对于每个人一生的意义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大学更注重对于职业生涯的培养。 自定节奏的学习旨在促进学术探索,然后提升学科的内在严谨性。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意愿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完成各阶段的学习。在传统大学中,本科生按照一到四年级划分,而《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决定打破陈旧的四年级划分,代之以“CEA”——调整(Calibrate)、提升(Elevate)和启动(Activate)三阶段。这一过程中,先进的学习技术会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种新型认知的反馈(见表2)。 学生应该知道怎样才能最好地学习。调整期提供短期(1~7天)的由教员精心设计的微课程。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领域以及教师的不同特长,了解不同的学习模型以及职业规划轨迹。学生进而根据自身喜好、自制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来选择学习的时长(6~18个月),从而找到学习的差距,建立有意识的学习自信。 教师起初会提供短期的课程,快速地培养学生对教学与实践的兴趣。这些课程还允许教授更广泛地接触学生,这些教授能够识别并培养出最适合在某领域成为专业人才的学生。 该阶段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专门领域。对待专业知识的严谨态度是此阶段的关键所在。学生开始组建个人顾问委员会,包括学术导师、个人导师以及高年级同学和信任的伙伴。预计到年,个人顾问委员将会取代其他形式的学术咨询。

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测量理论的诞生。 泰勒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泰勒也被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时机划分)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所在团体 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从功能看)一般在教学实施之前,已确定目标和安排教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学评价和决策依据 标准化成就测验以教师自编测验在教学评价中的比较: 类型标准化成就 概念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国莫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特点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类型教师自编测验 概念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 特点 1.灵活性 2.适宜性 3.编制的简易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中出现了教师评价的概念,这对于教师的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由此逐步形成了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其次向他人学习 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影响,应助于以下两点 一是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应建立积极的期望。 二是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

世界最著名位心理学家排行榜

世界最著名位心理学家 排行榜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世界最着名99位心理学家排行榜 2009-02-16 22:59 美国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第6卷第2期)刊登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着名的前99位。斯金纳排名第一,皮亚杰、弗洛伊德和班都拉紧随其后。 在这一次调查评比中,对“心理学家”的界定并不是依据该学者是否曾经获得心理学的或相关的学位,而是根据该学者是否曾对心理学做出过突出贡献。“20世纪的心理学家”也并不是依据心理学家的生理年龄界定的,而是指该学者在20世纪至少有一项心理学方面的公开出版物。 这次排名主要基于六个方面的考虑,三个定量的指标: 1、在专业期刊中被引用的频率; 2、在普通心理学课本中被引述的频率; 3、问卷反馈的结果,该问卷被发送给1725名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请他们列出本世纪最着名的心理学家。 还有三个定性的指标: 1、该学者的姓氏是否曾被用来命名某一心理学术语,比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Pavlovian conditioning)、斯金纳(Skinner box)等; 2、是否是国家科学院院士;

3、是否曾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即使采用了上述多种衡量标准来综合评价心理学家,也难免有一些着名人物被遗漏。正如调查研究的主持人西肯塔基大学心理系主任S.J.Haggbloom所指出的:艾宾浩斯(Hermann Fbbinghaus)――对人类学习和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第一个人,就未被列入。因此研究者只列出了该评比结果中的前99名,而将第100名空了下来。这样,人们就可以把他们认为重要的而被漏掉的其他着名的心理学家补充进来。 这样一个排名对于20世纪心理学的历史性研究、对于当代的心理学教学以及对着名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都是意义深远的。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查阅了大量文献,获得了这99位当选的心理学家的相关资料,现简要介绍给大家,以帮助我国的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学及其各分支领域的着名学者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可以看到,这些学者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都曾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些学者仍然在为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着。 ――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 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2、Jean Piaget: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

国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动物的灵魂:智育。理性的灵魂:德育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 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试误说,用笼子里的猫吃鱼的试验,猫乱踩踏板吃到鱼到踩踏板形成熟练化的动作,得出结论:学习就是尝试改正错误的过程。准备律指出学习动机的作用,外面放的鱼与饿了三天的猫。)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记忆研究开拓了高级心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领域。提 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的工作为后来的记忆研究开辟了道路。 (用数量关系研究心理学,他的一切研究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哪怕是研究对象也是自己。他没有学生,因为没有心理学基础,后来还被大学开除了) 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荣获诺贝尔 生理学奖。巴甫洛夫从研究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后又提出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语言功能。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生理学家,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认为心理学家不科学。)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 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华生曾经是杜威的学生与陶行知是师兄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小时候很调皮,在教会学校毕业。成名后在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后来由于丑闻被大学和学术界开除了,最后他从商又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他是一个最早用媒体做广告的人。在20世纪100位心理学家中名列第17位,他认为学习就是外在的刺激导致的条件反射结果) 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 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杜威,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编写了美国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189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稿(中英)

名人演讲>>乔布斯演讲总结自己的一生 这是苹果公司和Pixar动画工作室的CEO Steve Jobs于2005年6月12号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面的演讲稿。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我今天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说实话,今天也许是在我的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是什么 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三个故事而已。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因”和“果”。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我在Reed大学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真正的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 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故事从我出生的时候讲起。我的亲生母亲是一个年轻的,没有结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 她十分 想让我被大学毕业生收养。所以在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工作,能使得我被一个律师和他的妻子所收养。但是她没有料到,当我出生之后,律师夫妇突然决定他们想要一个女孩。所以我的生养父母(他们还 在我亲生父母的观察名单上)突然在半夜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不小心生出来的男婴,你们想要他吗?”他们回答道:“当然!”但是我亲生母亲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我的父亲甚至从没有读过高中。她拒绝签这个收养合同。但是在几个月以后,我的父母答应她一定要让我上大学,那个时候她才同意。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桑代克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 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187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1891年进威斯莱大学学习,临毕业前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跟着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做研究。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以后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讲师。1903年升为该院心理学教授。在任教期间,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对动物研究的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以后越来越多地用人做被试者,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成为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物。此外,还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教师、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桑代克在学院任教40年之久,于1940年退休。1942年返回哈佛大学任詹姆士讲座教授,以此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鸡实验的大师——詹姆士。1949年逝世。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他发表了507篇论著,其中有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智力测验法》(1904年)、《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13年)、《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年)、《课程研究》(1928年)、《成人学习》(1928年)、《教育之基本原理》(1929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和《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年)等等。 桑代克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心理。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变人性,并且发表了许多专门的著作,被誉为美国动物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在动物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独特研究,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对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也有很深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概论》(EducationalPsychologyBrieferCourse,1914年)桑代克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出版。中译本《教育心理学概论》,192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陆志韦译,曾列为现代教育名著和大学用书,共494页,21.2万字。 《教育心理学概论》是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缩写本,主要是作为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与皮亚杰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与皮亚杰 桑代克 1、人物介绍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2、学习理论试误说 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他创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笼等实验工具,试验鱼、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3、学习律 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

一种活动。学习者必须要有某种需要,体现为兴趣和欲望。此外良好的心理准备还应包括对该情境起反应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准备。 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反应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后来,桑代克修改了这条定律,指出单纯的重复练习,不如对这个反应的结果给以奖赏取得的效果更大些。 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4、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传统教育中的形式训练或“心智训练”说认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较好的某种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现良好的功能。因此强调用严密组织、艰深难懂的古典学科训练学生的心智官能,以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整体发展,却忽视了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桑代克反对这种普遍的形式迁移,主张共同的要素迁移。他指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决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因为在一种情境中所成立的反应不能迁移到其他一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研究150个濒死者的体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真相。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雷蒙德穆迪博士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种,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一、听到自己的死讯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二、从未体验过的舒服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三、听到奇怪的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四、被拉入黑暗的空间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 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五、自己看着自己的躯壳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六、你的话别人听不到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七、不停出入自己肉体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八、感官从未如此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美国斯坦福大学优势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7192854.html,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斯坦福大学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全美第5名明星级大学,全美学术排名第一。2002年《美国新闻》公布了最新的全美研究生院排行,工程学院属全美第二,教育学院全美第二,商科研究生院更是高居第一,企业管理研究所和法律学院在美国数一数二,法学院在美国法学院排名中也一直位于前列。曾一度,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个大法官,竟有六个是从斯坦福大学的法学院毕业的。博士课程排名中,生物学第一,计算机科学与卡内吉·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第一,地质学第三,数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第三,物理学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第三,应用数学第四,化学第五。其他名列前茅的课程还有英语、心理学、大众传播、生物化学、经济学和戏剧。据最近一份官方统计表明,斯坦福大学应届毕业生年平均收入高居全美大学之冠。 院校地位: 斯坦福大学位于这个文化冲击的版块上,更是兼容各种异文化的特殊概念,汇流出一脉特殊的校园文化主体。立思辰留学介绍,中国学生可能或多或少都听过斯坦福这个学校,而斯坦福各科系的研究成绩在美国学校排行榜上总是位居全美前列。斯坦福之所以能够在美国高等教育界称霸,与他独特的校园生态息息相关。斯坦福的校训( University Motto )是 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这句话传自 16 世纪的德国人类学家修顿( Ulrich von Hutten ),中译为:自由风,吹〈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 修顿早年的作品富有非常浓厚的批判精神,而他深信自己的批判精神来自于希腊时期西方文化便保有的哲学传统。斯坦福引用这句话作为校训,更可见该校强调个人色彩的创校精神。

心理学必考人物桑代克

桑代克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桑代克在心理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见的考查点有: 1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桑代克的试误说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猫的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理论的“试误说”。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 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他将自己的结论运用在学生学习上,提出了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三条学习规律。以上这些都是重点知识,考查方式如下: (河南)桑代克认为,学习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联结,因为他的学习理论称为()。A.顿悟说 B.试误说 C.刺激-反应说 D.联结说(湖南,2011)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率、练习率和( )。A.准备率B.刺激率C.失败——成功率D.成功——成功率(山东,2007,不定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率B.练习率C.效果率D.刺激E.条件反射3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这是著名的共同要素说。考查方式如下: (福建,2013)在迁移中的作用,共同要素说强调的是()。A.训 练 B.两种情境中的共同要素C.概括化的经验或原 理 D.对各要素间的整体关系理解4遗忘的衰退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桑代克是消退说的代表人物,考查方式如下: (云南,2007)对遗忘原因的一种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湖南,2010)桑代克在其“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李良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

读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的话心得体会修订稿

读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的话心 得体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读美国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的话 心得体会 今天读了美国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这样的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读完后我感触很深。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心灵碰撞过程。课堂教师的喜怒哀乐总是感染着学生不同的情绪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心理环境,课堂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氛围是紧张愉快而生气盎然的,还是沉闷压抑无活力的教师的情绪可以说负有极大的责任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 静下心来回顾一下我担任五(2)、(3)班课堂教学历程,我发现,当我在课堂上因为学生不听讲、或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并在我的一再提醒下没有任何改进时,我就会生气进而提高声音去批评学生甚至训斥学生,可是我不管我怎么生气,这些学生也不见的会有多大的改进,反而使其他原本听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抹杀了,整个班学习数学氛围特差。这点我在刚接四(2)班时的感受特深。然而由于我曾经做过五(3)班的班主任的原因,我对(3)班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在(3)班的课堂上我同样会遇到类似情况,但我比较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的和颜悦色的提醒,或以一种幽默的形式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整节课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明显好转。 其实在读吉诺特博士这段话之前我就已经意识到我在(2)班上课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对教学不利的,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不利的。所以在从四年级下个学期开始,我都尽量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使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去直接批评学生,(当然在控制不了的情况下还是会发脾气的),而是像在(3)班一样尽量以一种幽默、风趣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的让学生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虽然仍是年级倒数,但和同年级最高的平均分由原来的9分缩短为4分。 今天在读了吉诺特博士这段话后,为了今后能较好的开展教学,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学习,我想我必须更加努力的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我明白了“作为教师,情绪稳定并善于利用自己良好性格的情绪特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发展。”

斯坦福大学排名及研究生申请条件

斯坦福大学排名及研究生申请条件

目录 斯坦福大学简介 (2) 斯坦福大学排名 (3) 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录取条件及专业解读 (3) 斯坦福大学世界排名解读 (8) 斯坦福大学的体验 (10) 新SAT的15大变化(珍藏版) (13) 斯坦福大学简介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University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临近旧金山,占地 35 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相比美国东部的常春藤盟校,特别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虽然历史较短,但无论是学术水准还是其他方面都能与常春藤名校相抗衡。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和法学院在美国是数一数二的,美国最高法院的 9 个大法官,有 6 个是从斯坦福大学的法学院毕业的。在全美大学研究生院排名中,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和教育学院排名第 2 ,商科研究生院与哈佛大学并列第 1 ,其他名列前茅的课程还有心理学、大众传播、生物化学、经济学和戏剧等。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兰·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Stanford),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帕拉阿图市(Palo Alto),临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硅谷,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占地8180英亩(约33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六大的大学。 斯坦福大学培养了众多高科技产品的领导者及创业精神的人才,这其中就包括惠普、谷歌、雅虎、耐克、罗技、特斯拉汽车、Firefox、艺电、太阳微系统、NVIDIA、思科、硅谷图形及eBay等公司的创办人,校友涵盖30名富豪企业家及17名太空员,亦为培养最多美国国会成员的院校之一。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10年盘点的亿万富翁最多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名列第2,亿万富翁数量达28位,仅次于哈佛大学。 学术方面,斯坦福大学与同在旧金山湾区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共同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据相关机构统计,截止至2015年共有6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斯坦福大学工作、学习过,位列世界第八;而据泰晤士高等教育官方统计,斯坦福大学在21世纪获得诺贝尔奖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有18位斯坦福校友或教授获得图灵奖(世界计算机最高奖),仅

读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有感

读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有感 一、桑代克及其学习定律 爱德华·桑代克( 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 , 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 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世纪末, 桑代克通过著名的“迷箱实验”, 观察到动物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偶然获得成功的, 因而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即“学习是联结的形成和巩固”。20世纪20、30年代, 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 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 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之势。在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 他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 食物放在箱子外面作为脱逃的奖赏。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最初, 当猫去碰、去嗅以及从各个方向去抓食物时, 它表现出一种平常的、随机的、很有点紊乱的行为。最后, 猫碰巧做出了正确的行为, 门开了。在首次尝试时, 出现的正确行为十分偶然。在以后的尝试中, 随机的紊乱行为出现得少了。直至最后, 当学习完成时,只要把猫放进箱子, 它就会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桑代克观察到, 在他的实验过程中, 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 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如果猫吃得很饱, 把它放进迷箱后, 它很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箱的行为, 而是蜷缩在那里睡觉。所以, 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准备律。在这里, 桑代克讲的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也是必须的) , 而是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 2. 练习律 练习律是指学习需要经过重复才能完成, 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桑代克认为, 一个联结的使用( 练习)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 不练习) 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因使用而加强, 因不用而减弱。后来, 桑代克又多次指出, 大量的、过多的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应联结的力量。例如, 他让一些大学生蒙住眼睛画一条3 英寸长的线条, 允许被试者尝试上千次。结果, 被试者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的尝试并无任何进步。一般说来, 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 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 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3. 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凡在一定情境中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该情境发生联系, 结果是再遇到此情境时, 这一动作会比以前更容易出现。相反, 在某一情境中引起不愉快之感的动作, 就会与该情境分离, 当该情境再现时, 这一动作较难重复。也即凡是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会被加强, 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桑代克在实验中发现, 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 除了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外, 食物是必需的。要是猫逃出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的话, 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逃出迷箱了。这就是著名的效果律( 用桑代克自己的话来说, “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 刺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减弱”) , 这也是桑代克最主要的学习定律。 二、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启示 1. 激发动机, 帮助学生培养兴趣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动机具有引起个体活动的始动功能, 指引活动方向的指向功能以及增强活动力量的强化功能。学习中的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