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美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国内经济也有巨大影响,其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企业生产放缓,纷纷裁员降薪,减少招聘人数,以节约成本,抵制金融危机的冲击。专家分析: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两大问题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机制来调动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紧密配合,全面推进。

政策机制

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要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一是国家要通过制定政策来适当调控高校招生人数。每年要通过对劳动力的分析和预测,严格审批高校的招生计划,严格规范高校根据经济发展对专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对那些就业率非常低的专业要求高校停止招生。与此同时,要继续实施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提升大学生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二是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三是国家要充分实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工作职位的开放范围应坚持普遍性原则,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户口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四是要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五是要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给大学生。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国家也应考虑为企业吸引大学生制定倾向性政策。

创业机制

创业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发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一是要加强创业教育。高等院校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能够找到职业岗位的大学生,更应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因此,从学生一进校的那一天起,就应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每个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职业设计,要有自主创业的基本规划与实践,使其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二是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教学课程,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具备走向社会创业岗位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三是加强对大学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的培训和指导。

高校要与政府、企业合作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的培训和指导,使更多的大学生大胆地走创业之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四是设立创业绿色通道。国家要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要为大学生创业设立绿色通道,在创业审批程序、进入门槛、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筹集等方面给大学毕业生予以特殊优惠。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营销机制

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像企业一样,把培养人才当作企业生产“产品”的生产单位,把毕业生择业的人才市场看作“产品”的“销售”市场,高度重视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及“产品”推销,高度重视建立一套完整的就业工作制度,千方百计拓宽营销渠道,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要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要建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能力数据库”,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要弄清市场需求,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能力,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调整好专业结构,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大宣传学校及毕业生的力度,让社会和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毕业生。不断加强与地方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铺路。三是要与用人单位实施“联合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与用人单位的“联姻”,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实行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灵活安排教学、实习培训。在教学上,以用人单位为依托,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四是积极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按订单单位提出的人才数量、知识层次以及职业技能等相关的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单位就业。要共建实习和就业基地,使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从而实现培养过程的个性化、层次化和专业化。

预警机制

要重视人才的需求预测,建立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就业预警机制。一是在招生计划前,就要重视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调查和专业前景预测,从而调整、完善专业建设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重视培养过程中的市场需求动态调查。要重视培养过程中的市场需求动态调查,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或调整课程,或增加实践环节,或提供专项培训等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性失业。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人力资源专业机构的作用。政府、社会人力资源专业机构要有敏锐的触觉、独特的市场意识、专业的研判能力,能带来新视角下的预测及对策,有助于高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人力资源专业机构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长期人才战略和人才需求趋势上作出分析判断,引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在社会经济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中,针对产业群集聚和产业调整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人才需求预测,使其起到人才市场预测晴雨表的作

用。四是要形成“高校、政府、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长、中、短期相结合的人才市场需求预警机制。高校、政府、专业机构要通过课题合作、专题研讨或项目委托等办法进行合作,由此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有效机制,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更有针对性。五是要对每年的人才招聘和企业用工状况进行评估。要通过对每年人才招聘和企业用工状况分行业进行一次评估,为高校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有效服务。

联通机制

要建立“实习-就业”联通机制,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一是高校要与用人单位建立互动双赢的合作培养人才“利益联合体”。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的特色,来选择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使用人单位通过招聘能从学校找到符合岗位要求,上岗后就能派上用场,最大限度缩短岗位适应期,并能降低人才使用成本的员工。二是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和谐合作形式。在不少招聘会上,常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聘不到适合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除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就业体制外,更为迫切的,是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机制,尽快形成对各方面都有利、有益的“和谐合作”局面。要以“共建”的形式,“合作研究会”的形式,或者是“办学联合体”的形式,把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形式展开,延伸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前,教学过程中,以及在教学实习、就业

实践的环节上。三是要牢牢抓住毕业实习这个环节。实习环节是大学生从“学生”向“专业岗位人才”转变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说,这是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中继站和加油站。在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毕业生有工作经验的状况下,实习是弥补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要求脱节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用人单位考察、发现、选择甚至培养适用人才的过程。

援助机制

政府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申请、政策咨询、档案管理及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服务。一是政府要及时提供就业援助。在大学生就业机制的诸要素中,政府最为关键,起着主导作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增长,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始终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的有效就业,就要实行援助机制,使其实现良性循环。目前,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在高校毕业生中同时存在。尤其是结构性失业,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对此,政府要对大学生及时提供就业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二是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援助指导。高校要不断强化援助理念,完善就业服务机制,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信息,为就业困难人员设计个性化的就业方案,从培训、推荐、面试到落实岗位,实行全程跟踪指导。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遵循简便、效能的原则,为毕业生办理有关就业手续;主动协调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有

关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援助环境。三是要实施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援助的工作机制,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的毕业生求职开展服务,把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和由于自身或其他原因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纳入援助范围。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协助有关部门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及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政策。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双困毕业生”建立专门台账,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落实好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培训补贴、鉴定补贴等援助政策。各级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为“双困毕业生”全程提供就业援助。各高校要建立“双困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并给予“双困毕业生”适当的求职补助。

市场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投资回报率。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在指导高校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要求高校在进行专业调整或改造时,坚持合理发展、适度调整的原则,保证通用、急需、热门专业的协调发展。二是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高校要进一步调整办学思路,树立超前意识,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注意把最新科研成果带到教学中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

主创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成为“多面手”,缩短步入社会的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市场化的就业观念。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积极引导大学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市场经济的就业意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到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就业。四是要建设立体化的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国家、地方和高校要围绕大学生的就业建设立体化的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制定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政府和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以市场为导向的良好就业氛围,加快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的步伐,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产业机制

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作用最为重要。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大,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计算,是难以吸纳日益增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的问题,增加就业岗位,就必须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其吸收就业的能力。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必然导致失业率的增加,这是眼下最需要得到支持的一个群体。政府要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从融资到管理各个环节给予扶持,同时还要在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与企业夺利的行为。二是大力发展

产业链长的产业。比如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大汽车产业链,与汽车有关的各个零部件企业,分布在钢铁、机械、电子、轻工等诸多部门甚至是最下游的销售,要通过发展这些庞大的产业链最终带动很多人就业。三是积极发展以工业化方式组织的农业生产。要打破季节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发展以工厂化的农业集中管理模式,为大学生及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大学生如何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如何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也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到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民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全面落实;○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步扭转;○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系统更完善,政府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5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有较大的提高;○6全社会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更有效,生态环境改善;○9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对于一些大方面的建设目标,单凭一人之力很难做到,这需要全部社会成员参与才能实现,我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如何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道德为基础,同时要注重自身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在各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低学历低收入的人以外,还有部分人拥有高学历。比如复旦大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是中山大学毕业,保送复旦大学的高才生,因为日常琐事就杀死了同宿舍的同学。还有就是化工专业硕士开了“冰工厂”开始了制毒的犯罪之路,药家鑫车祸后将被害人杀死,马加爵因为几句玩笑就杀死舍友等等案例有很多。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我们应当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改造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人生境界。所以说,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不要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我们作为社会中的高学历人才,应该为和谐社会建设出力,而不是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 我们要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作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 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为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应做些什么

为构建诚信社会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摘要]诚信社会作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追求,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中国历来就讲究“人无信无以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诚实守信的民族传统。把“诚信”作为追求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也是西方许多哲学家、思想家的一贯追求。然而当今社会相继发生的一些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已严重影响到了诚信社会的发展,尽快修补社会信任的纽带,构建和谐家园,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早就把诚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我们作为代的大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 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那么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从思想上牢牢树立诚实守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后将之付诸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从而做好自己,以影响他人。最后,我们还应自觉承担相关的宣传责任,使社会建立一种良好的氛围,最终社会和谐,人们幸福。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体现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各环节。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有意识地深入挖掘诚信的教育资源,激励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体,要率先垂范,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学校的所有干部职工,都要带头示范,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在加强实践上下工夫。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塑像道德修养,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如何塑造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如何塑造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程。一种全新的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并爆炸性地向全球扩张,把人类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要经济形态,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知识经济有其明显的特征。知识经济是智力支撑型和创新型经济,它最重要的资源是智力资源,是掌握科技文化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它把劳动者的创新素质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已显露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便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使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比如:当今日本政府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他一些国家。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因此,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生作为我国21世纪的接班人和主要建设者,只有克服保守的传统观念,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在人格上具备创新性,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唤大学生健全人格。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领

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筑和谐,平安送光明"。 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故事是这样的:在地狱中,有这样一群人围着桌子吃饭,桌 子上摆满了各种丰盛的食物,唯一不足的是他们的手上都拿着10米 长的筷子,他们拿着这样的筷子夹着食物费劲的往自己的嘴里送, 却无法吃进去,就这样天长日久他们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面 黄肌瘦。在天堂里,也有一群人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 同样的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并不往自己的嘴里送,而是送 到了对方的嘴里,所以他们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这个故事是学生时代的时候辅导员讲给我听的,现在想起这个故事,我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爱,是如此的重要,它不仅仅是 人类彼此的需要,他更是人类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正如那 首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物 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爱心不但没有湮灭,反而 成为感动你我,关怀他人的契机。在刚刚过去的"感动中国"的颁奖 晚会中,"爱心"做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旋律,再一次得到了展现。在这个时候,国家电网公司做出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的决定,更是体现了企业与员工与社会之间最真挚的爱。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人们喜欢用最平凡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关于爱心,我们感受最深的或许是偶尔的捐款捐物,或许 是义务献血时那从容的表情,又或许是危难时刻毫不犹豫的见义勇为……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作者,作为集团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爱心在这里有了一种新的诠释:它是我们彼此之间善解人意的一个眼 神或微笑,它是别人跌倒时伸出的一双援助之手,它是工作临行前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1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 我们认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 3、独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 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调适 (一)悲观 悲观心态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对人尤其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伤害极大,应引起大学生自身的重视。 如何调适、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呢?德国心理学家皮特·劳斯特提出了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10种调适方法:1.越担惊受怕,就越易遭灾祸。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也要努力去发现有利的条件。 6.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失望情绪的缓冲器。 7.你失败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 8.在你的闲暇时间,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 9.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二)激惹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遇事容易激动,有的大学生更容易冲动,引起激情。 为了克服激惹的缺点,心理学家提出以下几种调适的方法:

关于大学生如何投身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如何投身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

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1、派发问卷进行调查;2、网上调查统计。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

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主流政治思想的引导 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主流意识加以宜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深化教育。大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信息网络时代提供的技术优势,根据经济全球的一体化的要求,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在此基础上要采用各种各样的,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寓教于乐,使当代大

学生真正理解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生万方数据的精神支柱和航标。 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加强对大学生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涉及本国本民族利益时,能坚决地捍卫本国本民族的权益,在实际生活中,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增强国货意识,多消费和使用本民族企业的产品,以支持和帮助本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民族经济。从集体主义出发,自觉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想及崇拜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培养集体中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民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并不是要求弱化国际意识,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和文化需要中国,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同样也离不开世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面向世界。在加强基本国情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经济形势与对策方面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学习;在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

浅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浅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摘要:学校应该发挥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主渠道作用,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社会实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五个方面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先生在“科学与和平周大型报告会”中,就人格教育问题发表演讲“爱的人格是世界和平的基础”,他说:“本世纪初时,许多人以为凭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然而,今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若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良知的个人及稳定家庭,就无法期待美好社会。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综观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在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模式方面,多偏重于学科标准、知识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素质教育还不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求职竞争的需要,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健全人格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人们对于未来人格境界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一种终极关怀。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物。”健全人格的形成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终极产物,这不仅是现代大学教育本义的回归,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成才成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人格培育的过程中,个体的生物遗传、童年经验、家庭环境、社会文化、自然物理、学校教育等因素都发挥着不能忽略的影响作用。学校应该发挥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自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人格成长进行多方面、多层次渗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新型的、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彻底摒弃无助于健全人格塑造的观念,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突出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性工程。健康不仅仅

(整理)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参考

和谐社会 关键字: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社会关系; 协调发展;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历史。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的关系,以及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任务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到全党面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胡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历史。 第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和”被广泛地应用于描述家庭、国家、天下等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谐”,有协调、融洽的含义。比如,孔子提出“和而不同”,认为“和”的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内部和谐,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无往而不胜;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认为在一个组织内部人们和谐相处,就能取得一致,增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各种和谐社会的理想,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小康社会”指一种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和讲究礼仪的社会,而更高级的社会则是一种公有共享、其乐融融的“大同社会”。 第二,西方的和谐思想也源远流长。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对立和谐观”,认为自然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柏拉图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提出统治者、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应各司其职、互不干扰、都有节制,这就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应该由中等阶层来掌握,

第四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课程教案主页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是人格稳定性的体现。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会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人格的可塑性,也是个体塑造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正体现了人格可塑性的一面。人格是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3.整体性与统一性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虽然由多种成分和特质组成,但这些特质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各种组成部分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当一个人的在所思、所言、所行等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是,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人格缺陷,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4.社会性与功能性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每个人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稳定的行为风格,并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由此才能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并在不断的适应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因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的成败,这就是人格的功能性。(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愈挫愈勇,永往直前,懦弱者则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人格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人格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气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它受个体生理基础的制约,是人格中最稳定的成分。 气质的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速度(如言语、知觉、思维的速度等)、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灵活性及心理倾向性和指向性上(如内向、外向等)。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健康的四种可能性关系: ?疾病导致人格变化 ?人格通过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健康; ?人格直接导致疾病 ?人格通过生理变量影响健康 比如说: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存在着偏执、敏感多疑、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多方面的不良人格特点,导致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心理不健康的特点都是由人格缺陷引起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从我做起,历史使命,和谐社会 正文 “和谐社会”这个词语是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在这届大会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和目标。一时间“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今中国最热门的关键词。所谓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谐关系,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最基础性的和谐,其他和谐关系的实现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实现不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也达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而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努力地从我做起,达到自我和谐,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我

做起,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才能奏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乐章。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责任和义务,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从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呢?我们首先需要做好一下几方面: 第一,要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一簇火种,能点燃拼搏进取的火陷;理想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奋斗的历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凡有作为者,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今天的大学生将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我们应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今天的成长进步与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树立的远大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从我做起,树立诚信法治意识。 每个社会都有一个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的基础是道德,而道德确立的根基是诚信。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诚信,诚信的大厦早已坍塌,造假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视诚信法治为无物。一个没有诚信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诚信在先,人人都必须树立起诚信法治的意识。

浅谈大学生如何对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浅谈大学生如何对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010441476 李后涛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才是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做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从某些方面来说,未来我就是们这一代人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明白自己在构建社会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那么我们的未来可以说是很可悲的,因为如果真的是那种情况,我们未来将会生活在不和谐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的说就是以下几点: 1.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首先理解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使命和我们的责任,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明白我们去向哪个方向努力和发展。其次我们必须要坚持一个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觉悟,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进而我想我们应该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应用到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去。比方说在学校里,讲究的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同学、自己与老师、我们与校园的环境等等的和谐。 在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方面,现阶段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或许不能出很大的一份力,但是,我们应当坚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当,一定会做到依法治国和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我想近几年来最可以说明这一观点的就是房价问题,从前几年的房价疯涨,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局面,没有疯涨的情况了,这就是国家为广大人民做的事。

构建和谐社会,从大学生做起

构建和谐社会,从大学生做起 12电信4班沈梦蝶124173626 通过了一个学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比较深的印象,掌握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同时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更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也对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有了更为透彻的领悟。 所谓和谐社会,意思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是一个展现活力与才华的一个平台,相反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生是一批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新力量,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附。社会需要创新,需要改革,需要人才,需要力量,然而这些,统统都掌握在了现在的大学生手中,大学生是社会的源泉,是以后社会的栋梁,所以大学生要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眼里,首先接触到的是大学校园,校园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所以,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和谐校园的建设对和谐社会的构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大学生应该更加关心关注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我通过在网上的查询,得知了一个关于大学各个年级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同学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愿意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大学生变的越来越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因为我们正在增加思想教育,培养着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能力。 那我们作为社会的新新力量,应该如何奉献自己呢?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我也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我将它分为了以下四个要点:

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doc

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一)人格的重要性 在心理学中,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综合起来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对于我们实现自我的价值有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目前存在的人格问题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大学校园里恶性事件的增多,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是教育领域始终重要的问题。 首先,随着全球社会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年青的大学生们对以前空泛的“理想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产生了普遍的困惑,怀疑甚至否定,继而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个人价值实现机制,不太关心政治时局和社会生活,甚至追求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种功利性追求中受到严重削弱。我们似乎失去了我们以前坚持的理想与奋斗的目标,而只是为了求得一份工作而学习。其次是意志薄弱,抗打击能力弱,许多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大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出现矛盾就不知所措,受到外来刺激就容易激动,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接着最突出也是最普遍的一个,诚信缺失和偏激的消费观。部分大学生在学校相互之间比较的不是学习成绩、道德水平、吃苦精神,相反,他们攀比的是谁穿的是名牌的衣服,时尚的手机。也许是家庭的富裕养成了他们这样的习惯,但是这样的人格并不是

一种健全的人格。不值得我们提倡。 (三)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一,我们要对自己有满意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经过努力完成的目标有认同感。就算是没有完成的事情,只要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除了对自己外,我们还要对别人采取同样的态度。承认别人的存在价值,由衷的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即使他和你有不同的意见,也一样地为他祝福,这样的话,你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第二,我们要独立,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目前不够理想的生活,相信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使之更加合理美好。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要拒绝被动,不迷信传统和权威,而要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我们要以理智的态度来办事,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己。我们对自己提出的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适可而止,活泼而不轻浮、豪放而不粗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干练而不世故,建立自己和谐的人格,不可肆意放纵自己。 第四,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社会道德感。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敢于面对,不要麻木不仁。例如,在公共汽车上面,看到老人、孕妇、抱婴儿者以及病残的人,要起来让座。看到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你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他人抱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善于理解别人 第五,我们要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在读大学期间,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多交朋友,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辩论赛-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资料

开篇立论 各位评委,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认为“大学阶段塑造人格更重要” 塑造指定形的过程。人格指个人显著的思想,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 以下陈述我方观点之所以正确的理由 1.在大学阶级,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青年期,这期间不仅身心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也将由分化矛盾冲突逐渐走向统一,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性格突破儿童模型,向成人模型过渡,可以说,大学阶级的人格问题比其它阶级更值得的关注和探索。大学阶级正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它将决定人格的定形。所以大学阶段不仅是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更是塑造人格的黄金时期! 2.研究表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掌握着时代的脉搏,应与时俱进,因为个人人格直接关系着祖国的伟大复兴。虽然知识的丰富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但人格的完善程度却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质量,同时间接地关系着人类社会是否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大学阶级应把塑造人格放在首要的位置。。 3.以人为本教育的今天,教育的核心集中于人的精神及其成长,精神的本质属性即为人格。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教育能够是,而且必然是一种解放。”作为一种解放的教育,必然包括人格教育。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影响下,“私已主义”、“拜金主义”强烈冲击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注重人格的塑造,这既是追求个体生命完整的需要,也是服务祖国人民的需要,更是21世纪大学生的需要。 4.大学学习的目标是使我们能成为社会未来的精英,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良好的行为倾向,科学的认知方式,丰富的知识结构,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清晰的人生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使我们人格中的心理特质、心理认知和心理倾向达到有机的整合,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大学学习的目标要求我们更应注重人格的塑造。综上所述,大学阶段塑造人格更重要。 最后给对方一个友情提示:“知识积累”和“知识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希望你们不要混为一谈。 积累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塑造人格啊,那是基础 要成才必先成人 人格定义:所谓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秉承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比价稳定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是个人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辞海定义)。在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人格基础上进行对人格完善的过程。 在大学塑造人格的必要性: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于知识积累这一方面,弱化了人格塑造。而大学后我们面对的社会道德环境又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这种环境明显不适合人格塑造的进行。而大学相对社会来说环境稳定,安全。那么大学生目前便处于了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此时不塑,更待何时?我们只有更注重人格塑造才能内化我们积累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认识价值,社会价值。 社会需要合格大学生,而在这人格塑造的关键期,社会却无法给大学生提供优于大学的环境,且人格塑造相对于社会建设重任所需的目标水平较知识积累有更大得差距,因此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