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3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本节概述:
我们对民族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到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政策。
本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最初由资产阶级提出的“民族平等”思想进行了批判,分析资产阶
级的“民族平等”理论在历史上产生的进步作用及其虚伪性和欺骗性,从而指出了只有在无产阶级和
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与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才赋予了民族平等以真正彻底的革命内容。同时还分析
了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国情下,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民族政
策。


知识点1:如何看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理论。
“民族平等”最初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民主主义口号提出来的,当时的目的在于反对封建主
义和异族的压迫,曾经在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进步的作用。但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并
非当代意义上的真实平等,而是披着一层资本主义的虚伪面纱,充当着资本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工具而
已。
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根
本利益的彰显。“民族平等”的口号,也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才具有了真实、彻底的革命内容,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革命原则。无产阶级民族平等观认为,民族平等意味着一切民族都
有平等的地位,所有民族在政治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主体;坚持民族平等必须反对任何民族特权,反
对民族仇视和民族压迫,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的实质内容在于消灭剥削阶级,消灭阶级压迫,
实现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必须逐步消灭各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也
是民族平等观所追求的实质目标。

知识点2:在剥削制度已被摧毁,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已被铲除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还将长期
存在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实质上已经不再是阶级问题,而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但在这种新型的民族关系框架下,民族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方面:第一,长期形成的民族特征的差别;第二,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三,
历史遗留下来的由反动统治阶级造成的民族隔阂。

知识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任务。
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要重视解决民族问题,我国解决民
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各民族民主平等地团结统一,这也是现阶段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主
要政策。
第二,要逐步消除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事实上的不平等,扶助落后民族,使他们尽快
跻身于先进民族的行列。
第三,要承认民族差别,照顾民族特点,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矛盾,按照民族特点和区域特点来处理
民族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克服和解决民族矛盾。


知识点4:我国采取多民族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我国目前之所以采取
这种多民族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
由我国民族关系特点和各族人民要求祖国统一的愿望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
在反对共同敌人过程中结成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第二,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形成了交错居住的局面。在少数民族聚集区也往往形成“大
杂居”、“小聚居”的状态,这种状态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宜合不宜分。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历史特点多决定的,也
是国内各族人民的愿望所要求的,只有各民族团结互助,才能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知识点5: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及其优越性。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
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现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其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
还行使宪法和自治法规定的广泛的自治权,并力求自治机关干部民族化。再次,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
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只要存在一定少数民族聚居的,构成一级自治单位,就可以建立民族自治地
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和发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保障和
巩固祖国的统一的正确民族政策。具体说来,它具有以下几方面优越性:
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第三,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