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现代国家多指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率先形成于西欧。笔者主要借用蒂利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阐述大致勾勒出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蒂利认为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战争形式和国家能力之间的互动,二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他认为西欧战争经历了四种主要形式的演变。骑士战争、雇佣军战争、常规军战争以及民族战争。骑士战争主要发轫于第二个千禧年伊始,诸国无足够的财力维系常规军作战,唯有借助骑士夺城掠地。西欧封建社会,君主通过契约与领主划定权利义务关系。君主赏赐骑士一定的土地和人口,领主根据契约抽出一定时间为君主征战四方。此形式下战争的主导因素是骑士的数量。骑士数量与国家幅员和人口众寡紧密相联,于是,此时主导西欧的是国土广阔的大国。十四世纪以后,瑞士出现长矛雇佣军。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逐渐富起来。十五至十七世纪,雇佣军战争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新的问题是雇佣军拿人钱财,替人出兵。出价最高者自然赢得雇佣军的卖力,但他们只卖力,不卖命,很难确保其政治忠诚。若及时得不到军饷,兵变时有发生。同时,几百年的战争是社会发展,国家的税收汲取能力及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不断强化。常规军逐渐代替雇佣军,成为战争的主力。社会高度自治的城市国家既无强大的财政汲取能力,也无充分的兵源维系一只可观的常规军。但西欧的大国同样没有强势权力随意征税,他们也必须与贵族、僧侣和中产阶级讨价还价。应对之策,是号召军队为民族而战,构建“想象的共同体”,激发士兵的勇猛斗志,民族主义便由此诞生。法国是担当此任的先锋,其士兵作战异常勇敢。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了历史的主流。战争固然是民族国家形成的一大主因,但也不可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宗教、资本主义与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第七章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一節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

中產階級的興起

自十字軍興以後,東西交通漸繁,海外貿業日盛,歐洲各大城市以經營工商業而致富者漸多,遂形成一介乎貴族與農工平民間的中產階級。他們專想自由發揮人的本能以增加生產財富。舉凡舊有的政治制度、社會勢力、宗教理論足以妨礙其經濟活動的,他們都要一一加以改革。若有學問足以幫助他們達其經濟目的,藝術足以怡悅他們心性的,他們便加以研究發揮,務使實現。於是他們求知的運動成為文藝復興,他們精神的解放釀成宗教改革,他們的政治活動造成民族

國家,他們的經濟行為演成資本社會。他們的鬥爭,對內則產生了反貴族、反專制的革命,對外則發動了許多國與國的大戰。他們的努力降服了自然界,他們的野心瓜分了非洲,歐化了美洲,震蕩了亞洲。這些種種好的活動構成了一部可驚可佩的近代史。

民族國家的興起

羅馬傳下來的大一統觀念與封建制度培養的割據形勢互相衝突,演成了中古的許多戰爭;久而調和折衷,竟形成一箇介乎二者之間的新國家體制,粉碎了歐洲統一的企圖而完成民族獨立,削平了公侯的割據而建立國家的統一──那便是近代的「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s)。

歐洲的民族國家,是以同一血統、語言、文字的民族作為一箇單位、建立而成統一的國家。這種新型的國家組織與統括許多民族組成的大帝國體制不同,也與分封割據的封建制度相反。

民族國家是中產階級的政治傑作,一小部分是受了商業發展同文藝復興時代政治理論的影響,一大部分卻是長期戰爭中的鐵和血熔鑄出來的。

英國的形成

不列顛羣島上原來住的是塞爾特人(Celts)。西元五世紀中葉以來,日耳曼族中的盎格魯(Anglo)、撒克遜(Saxon)等部族纔侵入島上。這些外來的部族也是野蠻民族。那時尚無文字;後來信了基督教,接受了基督教文化,約在西元七世紀中葉,纔用文字把島上的事情記錄下來。所以五世紀中葉到七世紀中葉這兩百年間,不列顛羣島的情形,不得而知。

當七世紀中葉,盎格魯和撒克遜人居住在羣島中最大的一箇島上。這箇大島最初稱為「盎格魯人的土地」(Angle’s Land),後來簡稱而為英格蘭(England)。他們在島上建立了七箇部落或小的王國【一】,原來島上的塞爾特人已經被逐到蘇格蘭(Scotland)、威爾斯(Wales)、愛爾蘭(Ireland)等地。

西元八世紀,北蠻人(丹麥人)又侵入,滅掉英格蘭東北部的幾箇小王國。九世紀末,英格蘭西南角上的一箇小王國威色克斯(Wessex),出了一箇英明的國王叫亞勒斐烈(Alfrey,西元八七一-八九九年),領導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北蠻人抗戰,西元八七八年雙方訂立和約,由倫敦至查斯特(Chester)劃分一條界線,線北稱為丹麥區(Daneiagh)【二】,讓北蠻人居住,線南仍屬威色克斯。西元十世紀中葉,亞勒斐烈的子孫收復了丹麥區,那時當地的北蠻人已經同盎格魯、撒克遜人同化了。

西元一○六六年,威色克斯的伯爵哈羅德(Harold)被推為王時,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公爵威廉(William)乘機侵入【三】,占領英國各地,威廉自稱英王,這就是英國史上著名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西元一○六六-一○八七年),在英國樹立了崇高的王權。

西元一一五四年,威廉之統絕,一位法國的諸侯以威廉外孫的資格入繼為英

王,這就是英國史上另一位著名的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西元一一五四-一一六九年)。他為鞏固王權,抑壓國內的諸侯,改革庶政,推行法治,奠定了近代英國法政的基礎。

西元十三世紀末,又出一位名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他沒收諸侯的土地,又禁止臣民向教會捐獻土地。他又征服威爾斯,收為屬地【四】。王權更為擴張。

西元十四紀初期,正當英國內部日趨統一之際,卻與法國發生了難以解決的糾紛,演成歷史上著名的「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西元一三三七-一四五三年)。

原來亨利二世入繼英王之前,是法國的諸侯,擁有法國總面積約一半的封地」。亨利二世及其子孫一面是英王,同時又是法國的貴族,兼領法國境內的土地。因此英王與法王之間,隨時發生爭端,終致演成「百年戰爭」。結果英軍退出法境,失去法國的封地。英王纔專心致力於國內的建設,完成民族國家的體制。

十四世紀以前的英國,在文化上祇算是法國的附庸,連士大夫講的語言都是法語。在百年戰爭之際,纔培養成自己的國語(就是今日的英語),並廢棄了許多法國制度。戰後,英國開始依照島國的需要,去發展他的特殊制度,制定他獨有的國策,裁制公侯,統一政法,根絕私鬥內亂,起用中產階級,獎勵工商,經營海權。自西元一四八五年,都鐸(Tudor)王朝開始之日起,已是一箇純粹近代式的民族國家了。

法國的興起

第五章中講到西元八四三年,查理曼的三箇孫子訂立凡爾登條約,三分法蘭克帝國,查理所分得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是後日法國的前身。到了西元九八七年,卡貝(Hugh Capet)繼位為王,是為卡貝王朝(Capetian Dynasty,西元九八七-一三二八年)建立之始。卡貝原任法蘭西公爵(Duke of France),後來西法蘭克王國也就改稱法蘭西了。

卡貝為法王時,法國的土地為許多封建諸侯所割據,國王不能統治全國。上面所說的英王亨利二世,就是法國的大諸侯,領有法國一半的土地。後來卡貝王朝出了幾箇名王,逐漸使法國走向統一的途徑。

卡貝王朝的名王:(一)腓力二世(Philip II,西元一一八○-一二二三年),於西元一二○四年首先沒收英王約翰(John)在法國領有的一部分土地。(二)路易九世(Louis IX,西元一二二六-一二七四年)是腓力二世之孫,初由賢母布朗希(Blanche)輔政,平定叛亂諸侯,伸張王權。及路易九世親政,公正賢良,為國人愛戴,政令可施行於全國;又兩次參加十字軍東征,增高法國的地位。(三)腓力四世(Philip IV,西元一二八五-一三一四年),是路易九世之孫。他與諸侯聯姻,收回法國東北的諸侯封地。西元一二九三年又與英爭奪法境的封地,演成戰爭。

腓力四世之後,法國王位改由卡貝王朝的旁支華洛亞家系的腓力(Philip of

Valois)繼承,這就是華洛亞王朝(The Valois Dynasty,西元一三二八-一五八九年)建立之始。

西元一三二八年腓力即位後,稱為腓力六世(Philip VI,西元一三二八-一三五○年)。那時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西元一三二七-一三七七年)是腓力四世的外孫,他要求繼承法國王位,而腓力六世又沒收他在法國的封地,雙方舉兵相爭,這就是「百年戰爭」爆發之始。

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迭次大敗,國幾淪亡。西元一四二九年,正當法國朝野一籌莫展之際,一箇年僅十七歲的女英雄貞德(Joan of Arc)【五】起義田間,號召勤王,奮鬥兩年,捨身殉難,遂激起國人的民族精神和愛國心,終於轉敗為勝,盡復失地。

法軍轉敗為勝,另一箇原因是採用中國傳入的火藥,製造成輕型的火礮。原來法國是以舊日的披甲作戰的騎士,對抗英國的長弓手戰士,所以戰敗。及到法軍採用了新武器火礮,不僅壓制了英軍的長弓手,並且摧毀了各地英軍的堡疊。到了西元一四五三年,終於逐去英軍,結束了百年戰爭。

自此以後,法國乃定國稅,建國軍,禁私鬥,削封建;到了路易十一死的時候(西元一四八三年),法國確已成為一箇王權伸張、政令統一的民族國家。

西班牙和葡萄牙

西元八世紀初,回教的白衣大食征服了伊比利(Iberia)半島後,西班牙全境原已被回教徒占領。北方山中尚有些殘餘的基督教政權存在,他們對大食政府時服時叛。不過到了西元八世紀末年,由於查理曼領兵南征,占得西班牙北部,設立「西班牙邊區」,自此以後基督教徒就以庇里尼斯山等山險地區作為根據地,不斷與回教徒進行鬥爭。到了十字軍東征的時代,歐洲也曾組織南征的十字軍進政西班牙的回教徒。大食至此遂衰弱了。西元十世紀初,半島上即已形成三箇基督教的小王國;西拉岡(Aragon)、卡斯提爾(Castile)、葡萄牙(Portugal)。

葡萄牙於十二世紀初年建國。西元一二六三年,便已完成其半島上的領土。

西元一四六九年,卡斯提爾的公主伊薩伯拉(Isabella)與亞拉岡的王子斐迪南(Ferdinand)結婚。自此以後的十年間,他們兩人又相繼承襲兩國的王位。因此到了西元一四七九年,兩國事實上已經合而為一,並改稱為西班牙王國。更於西元一四九二年併吞殘破的回教國格拉那達(Granada)【六】而完成其版圖。

最初的三箇王國,即時常聯合對回教徒作戰,合併成兩國後仍與回教徒搏鬥,前後三百餘年,都是藉宗教以激發民族精神,因戰爭而提高政府威權,同於十五世紀末成為近代的民族國家。

歐洲其他民族國家

在西元十五世紀西歐的主要國家,如英、法、西、葡等都已分別成為近代的民族國家時,歐洲其他國家如蘇格蘭、丹麥、瑞典、波蘭等,也都相繼由封建制度中逐漸蛻變而成統一的國家。從此民族國家成為歐洲政治的主流。

【註釋】

一、七箇小王國是:厄色克斯(Essex)、塞色克斯(Sussex)、威色克斯(Wessex)、

肯德(Kent)、東盎格里亞(East Anglia)、麥西亞(Mercia);諾森伯里亞(Northumbria)。

二、盎格魯、撒克遜人稱北蠻人為丹麥人(Danes);因此北蠻人占居之地就

被稱為「丹麥區」。

三、西元一○六六年,當亞勒斐烈族系最後一箇國王懺悔者愛德華(Edward the

Confessor)逝世後,國內推哈羅德繼位為主。當時挪威國王哈德拉大

(Harold Hardrada)和諾曼第公爵威廉都來爭英國王位,互相爭戰,結

果威廉戰勝,爭得了王位。

四、西元一二八四年,他征服了威爾斯,恰值他長子出生,就封其長子為「威

爾斯親王」(Prince of Wales);從此英國政治上成為一種慣例,即是

一位王儲常帶著「威爾斯親王」的封號。

五、貞德是法國東部邊境上的一箇農家女,是法國危殆,毅然從軍報國。西元

一四三○年四月被敵人俘擄。後來英人誣為異端女巫,將她處死。

六、西元一二一二年,三國聯軍大回教徒於托洛沙(Las Navas de Tolosa),

回教徒從此退保東南角上的格拉那達。

【作業】

一、近代的國家體制與中古、上古的國家有何不同?

二、亞勒斐列有何功績?

三、百年戰爭是怎樣發生的?

四、卡貝王朝對法國建國有何功績?

五、略述葡萄牙和西班牙建國的經過。

论西方民族国家的行成

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摘要:16、17世纪欧洲向外扩张的同时,由于内部发生的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开始了社会转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欧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民族;中世纪;海外扩张;新兴资产阶级;新君主 关于民族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2)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韦伯斯特大学辞典》对民族的解释依次是: ① 由一般表现为共同语言、宗教、习俗等等的假设的血缘纽带联结起来的人群;② 具有相同的惯例、习俗以及社会同一意识与共同利益感的人群;③ 统一在一个单一的独立政府之下的一国居民之总体,即国家。可见中国人的民族一词的概念与西方人ethnic group(民族)概念是不同的。 在西方文化中,涉及边界和国土方面的国家意为Country,涉及民族方面的国家意为Nation,涉及政权和政治方面的国家意为State。 在中国,我们头脑里的“民族”概念具有多重含义,更多趋向于nation(国家)。(1)广义的民族概念,含义相当于“人类共同体”,接近于people;(2)国家概念紧密相连,“国族”一词可以较形象地表达这层含义,如中华民族,相当于nation;(3)狭义民族概念,即国族组成部分的各民族,如中国的56个民族(部分学者主张用族群ethnic group)概念表达; (4)小民族或不发达民族,用部落可能更加确切。 中世纪时期,西欧经济除了在14世纪曾衰退过外,在中世纪早期几个世纪以后,一直保持相当稳定的增长。原因之一是,1000年以后,外来入侵随着维京人中止进攻而告停止,当时,这些地区的人口约增长了50%,人口的激增促使人们牡蛎改进农业技术以支持人口的增长,而粮食的增长转而又使人口进一步增长成为可能。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他表示西欧开始崛起,这一趋势想后来帮助英国人和荷兰人在全世界使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黯然失色。不仅欧洲内部的贸易在发展,而且欧洲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贸易也在发展。贸易关系的扩大和加强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经济适应国际贸易的程序开始远远超过东方诸侯较为自给自足的帝国的经济。 随着经济的扩展,欧洲的技术也发展了,并提供了扩张所必须的物质和技术,就欧洲的海外扩张来说,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术和海军装备方面。这些发展给了欧洲人一个决定性的而有力条件,使他们能夺取并控制世界诸大洋。 欧洲通过海外扩张,美洲大量金银涌入,除了这飞来横财,还有努力贸易、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 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 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 政治逐步整合。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 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 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 专制出现了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为了扞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面对议会的强烈抗议,伊丽莎白一世被迫妥协,取消了私自授予的专卖权。 17—18世纪,法国三级会议中断召开170多年。在这期间,国王大权独揽,决定国家一切事务。路易十四(1643—1715)自称“朕即国家”,被视作神的化身。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二、君主专制 1、时间:15世纪下半叶 2、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

欧洲都有哪些国家

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有哪些国家? (2008-08-13 16:12:09) 转载 标签: 杂谈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亚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日本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柬埔寨王国缅甸联邦泰王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共和国文莱达鲁萨兰国菲律宾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东帝汶尼泊尔王国锡金不丹王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阿富汗伊斯兰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科威特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巴林国卡塔尔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苏丹国也门共和国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黎巴嫩共和国约旦哈希姆王国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国塞浦路斯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共和国格鲁吉亚 非洲:54个国家:47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大使级外交关系;6个国家与“中华民国”有“大使级外交关系”;1个国家既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也不与“中华民国”“建交”。它们是: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突尼斯共和国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摩洛哥王国/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民族国家概论

民族国家概论 第一讲概述 一、综述 一)研究对象 国家Nation State; 民族Nation (State-Nation)Ethnic group; 民族国家Nation-State,Nation State National state 二)主要问题 1、现代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2、现代民族国家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现代民族国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现代民族国家面临怎样的挑战 二、基本概念 一)国家 1、马克思、恩格斯:统治阶级的工具;似乎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 ①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②这个行政权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有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有50万人的官吏队伍和50万人的军队。这个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是在专制君主时代,在封建制度崩溃时期产生的,同时这个寄生机体又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那些相继争夺统治权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胜利者的主要战利品。 ……但是在专制君主制时代,在第一次革命时期,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官僚不过是为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进行准备的手段。在复辟时期,在路易—菲利浦统治时期,在议会制共和国时期,官僚虽力求达到个人专制,但它终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只有在第二个波拿巴统治时期,国家才似乎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

东南西北中欧洲各国分布及简介

东西南北中欧各国分布及简介 Senver 2012-03-12 . 北欧: 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国(Northern Europe) 包括欧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 个国家,以及实行内部自治的法罗群岛。北欧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总面积130 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为台地和蚀余山地,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错是主要地貌特征。北欧的绝大部分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促凉爽。冰岛等地属极地苔原气候,丹麦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欧国家的人口密度在欧洲相对较低,经济水平则最高,丹麦、瑞典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世界前列。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北欧传统经济部门。 西欧: 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Western Europe) 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个国家的统称。总面积90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和盆地或平原交错分布的格局为主,属于中欧-西欧断块山地。西欧地处西风带,全年受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行经沿海,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有雨,以秋冬为主。植被以阔叶林为主。西欧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卢森堡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该地区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工业化历史最为悠久,以加工工业为主导,能源和采掘工业较薄弱,原料和燃料需要进口,工业品输出。 中欧: 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8国(Central Europe) 欧洲中部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8个国家的统称。地形多样,西北部是波德平原;南为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东有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平原。中欧西部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因地处欧洲中央,不仅自然条件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高于东欧和南欧,但是低于西欧和北欧。 南欧: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政治逐步整合。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

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 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 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为了扞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面对议会的强烈抗议,伊丽莎白一世被迫妥协,取消了私自授予的专卖权。17—18世纪,法国三级会议中断召开170多年。在这期间,国王大权独揽,决定国家一切事务。路易十四(1643—1715)自称“朕即国家”,被视作神的化身。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二、君主专制 1、时间:15世纪下半叶 2、原因:

西欧简介

西欧- 简介 西欧 西欧地区包括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这里是欧洲大陆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欧地区地处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滋润了这里的土地。西欧在推动世界历史进程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这里是资本主义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都位于这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发达的经济,经典的文化,西欧地区一直就是人们心目中整个欧洲最完美、最精致的缩影。[1]在人们心中,西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

西欧 狭义的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高原;山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英国西北和法国东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以及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内,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钾盐等矿产。重要海港有伦敦、利物浦(英),马赛(法),布鲁塞尔(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伦敦、巴黎、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马赛等著名城市。除摩纳哥外,其余6国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这是人们通用的一种定义。 广义 广义的西欧指欧洲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位于欧洲西部、中部和北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欧洲最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其主干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狭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岛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沿岸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1

1、英、法、荷的殖民扩张;东印度公司的建立;英、荷、法争夺殖民地的斗争:英国的《航海条例》、英荷战争、七年战争、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主义的罪恶。 2、通过近代早期殖民扩张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早期殖民国家间的激烈商战,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工业资本的英国战胜封建的西班牙、法国和商业资本的荷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早期的殖民扩张,一方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工业革命的时机逐渐成熟。另一方面,它打断了亚、非、拉美广大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程,造成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 3、通过揭示殖民主义的罪恶,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是伴随着征服和掠夺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英法荷等国殖民扩张概况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从殖民地掠夺原料、财富,向殖民地倾销商品,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属性,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它就不会消失。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反映的是17、18世纪欧洲国家间的战争,这些战争主要都与争夺商品市场和殖民地有直接的关系,其本质上都是商业战争,它反映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特征,它不仅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需的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步。而荷、法相继败于英国手下,也恰恰证明了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优势,并预示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此外,伴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加强,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19世纪末世界形成一个整体打下了基础。所以,对殖民活动的客观、全面的认识,对资本主义曾经起过的“革命”作用的正确理解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奴隶贸易”的建议 关于“奴隶贸易”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展史的同时,用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去思考,它说明的本质内涵是什么?“贩奴”贸易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奴隶贸易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生产的需求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说它的产生和消失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 关于英、法、荷争夺殖民地的斗争的建议 关于16、17、18世纪的英法荷等国间的殖民争霸过程,以学生阅读教材,自己整理制作图表的方式完成。也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的方式,或活动地图的形式完成。 重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英、法、荷的殖民扩张和争夺。紧随16世纪的殖民扩张封建国家西班牙、葡萄牙之后,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英、法、荷首先开始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扩张活动,并贯穿于整个17—18世纪。而当时的殖民争霸斗争就其本质而言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争霸斗争,并且它还是英、法、荷三国为争夺海外市场的扩张与争霸斗争,所以它是本节的重点,是本节所描述的历史内容的主线。

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讲到民族国家,我们势必会联想到民族主义一词,但民族主义更多的是一个精神、意识、及政治层面的词。我在看《西方世界的兴起》时就有一个疑问,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分析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时候为什么很大篇幅都在讲经济及经济组织,而很少讲到政治、民众的意识等问题?之前很跟董老师交流之后发现确实是我误解了,西方世界的兴起不等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按董老师的观点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可以分成两条主线,一条是经过战争王权变得强大,形成统一的政治力量中心。而另外一条就是商业城市兴起,形成统一的经济中心。 按第一条主线,董老师以英法两个国家为例讲到,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王权的强大有密切关系。通过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红白玫瑰战争,就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 (1)封建割据势力削弱,王权加强,形成以国王为首的统一的政治力量。 (2)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出现了以忠于国王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国王万岁” 第一条主线,董老师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但《西方世界的兴起》中的经济原因老师因时间问题只能带过,那么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探讨一下经济方面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条件吧。 大家知道,在中世纪西欧各国主要是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主的。这种庄园经济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反而形成了封建割据的形势。但到中世纪后期,庄园经济基本解体,区域性城市及至全国性城市逐步形成,贸易和商业得以发展。最后形成统一的经济中心,这样统一的经济中心成为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条件。 而在庄园经济解体,商业城市兴起的过程中,人口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看中世纪晚期西欧人口的变化状况。 1000–1250:农耕发展,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到公元1300年,欧洲的人口达到峰顶,有7千万-1亿人。人口的增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过剩,物价上涨,人口拥挤。可以说这个时期西欧那些依附于封建主的劳动力生活是最艰辛的时候。 终于,饥荒和黑死病降临欧洲,期间还伴随着王朝战争的灾难,比如百年战争。黑死病夺走欧中2500万生命,欧洲人口在1350–1420年间降低了30-60%。在人口锐减之后,出现了这一情况“地租下降----------农奴开始获得对土地的专有权。”至此,封建割据的庄园经济受到极大冲击,直至“十四世纪后半期人口开始重新增长时,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基本瓦解。”封建社会瓦解之后,专制国家形成,最后形成西欧民族国家。 当然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不仅仅是因为人口的变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影响。西欧的贸易和商业早在十一、十二世纪就有所发展了,比如,北意大利,中德意志和弗兰德的市镇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了。在12和13世纪,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由于自身消费的特点,不满足于以往庄园手工业者生产的低劣的手工业品,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这就出现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城市商品兴起,封建庄园经济衰退的时期。之后经历黑死病和百年战争等的破坏,城市商品经济虽受打击,但最终恢复并繁荣发展,而封建庄园经济则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另外,在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兴起过程中,以王权为中心的政府和城市是相互

欧洲国家的语言

下面是欧洲国家的语言。 旁边都是英文,而不是当地文,常用的请看表2 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荷兰英语 荷兰约70%的荷兰人讲英语。 欧洲除了大不列颠岛外很少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但在欧洲只要懂英语基本上就可以通行的了。 下面附欧洲各国的语言列表: 马耳他英语english 马其顿 macedonia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croatian、斯洛文尼亚语slovenian 、马其顿语macedonian 丹麦 denmark 官方语言:丹麦语danish;其他语言:法罗语 faroese、格陵兰语 乌克兰 ukraine 官方语言:俄语;通用语言:乌克兰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 比利时 belgium 官方语言:佛兰芒语、法语 卢森堡 luxembourg 意大利语、法语french、德语german、卢森堡语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italian 白俄罗斯 byelorussia 官方语言:俄语russian 立陶宛 lithuania 立陶宛语lithuanian、波兰语polish、俄语 冰岛 iceland 冰岛语icelandic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官方语言:德语;通用语言:意大利语、法语 匈牙利 hungary 匈牙利语hungarian 安道尔 andorra 官方语言:加泰罗尼亚语catalan;通用语言: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西班牙 spain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即卡斯蒂利亚语);其他语言:加利西亚语、巴斯克语 克罗地亚 croatia 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希腊 greece 官方语言:希腊语;通用语言:法语 芬兰 finland 官方语言:芬兰语finnish、瑞典语swedish;其他语言:拉普兰语、俄语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官方语言:阿尔巴尼亚语;通用语言:希腊语greek 拉脱维亚 latvia 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俄语 法国 france 法语、科西嘉方言、加泰罗尼亚语、佛兰芒语、巴斯克语basque、阿尔萨斯语、普罗旺斯语法罗群岛(丹)官方语言:法罗语;通用语言:丹麦语、格陵兰语 波兰 poland 官方语言:波兰语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保加利亚语bulgarian 罗马尼亚 romania 官方语言:罗马尼亚语;其他语言:匈牙利语、德语 英国 britain 官方语言:英语;威尔士北部:凯尔特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盖尔语 俄罗斯 russia 俄语 保加利亚 bulgaria 保加利亚语(斯拉夫语系) 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挪威 norway 官方语言:挪威语;其他语言:拉普兰语、芬兰语 爱尔兰 ireland 官方语言:爱尔兰语(盖尔语)、英语 爱沙尼亚 esthonia 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俄语 荷兰 holand 官方语言:荷兰语;弗里斯兰省:弗里斯语 捷克 czech 官方语言: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其他语言:匈牙利语 梵蒂冈 vatican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拉丁语 奥地利 autria 德语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斯洛伐克 slovak rep. 官方语言: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其他语言:匈牙利语 葡萄牙 portugal 葡萄牙语 意大利 italy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italian;其他语言:德语、法语 瑞士 switzerland 官方语言:德语german、法语、意大利语;其他语言:拉丁罗马语 瑞典 sweden 通用语言:瑞典语、拉普兰语、芬兰语 德国 germany 德语german

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

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 何谓民族国家 在当今的世界,每个国家都在通过自己所控制的资源(如课堂教育和宣传),在本地区传统的宗教、语言和部族等基础上,来打造诸如“法兰西民族”、“大和民族”、“美利坚民族”或“德意志民族”等等观念。用社会学术语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些观念称为“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想象的共同体”如果打造得比较成功,居住在同一个国度中的民众就会觉得自己拥有相似的历史记忆,有着统一的认同感。这样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民族国家。 虽然今天世界上存在的绝大多数国家均是民族国家,但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它却是一个在欧洲率先兴起的现代现象。在前现代社会中,世界上并存着诸如帝国、城邦国家、封建国家甚至教会国家等等类型。为什么民族国家会在欧洲兴起? 同样重要的,是欧洲国际政治在第二个千禧年里发生的变化。第二个千禧年伊始,欧洲强国多是那些占有广阔地域、商品经济不甚发达、但政治上比较专制的内地农业国家(如波兰)。第二个千禧年中期,那些经济发达、资本密集、政治自由而地域有限的城邦国家(如比利时、威尼斯及佛罗伦萨)成了欧洲政治的主导。17世纪以后,欧洲的城邦国家相续衰落,那些既拥有大城市又占有很大周边地区的国家(如法国和英国),或者说既有城市经济所带来的自由传统又有农业经济带来的专制传统的国家,成了欧洲的霸主。18世纪,特别是在法国革命后,民族国家迅速成为欧洲各国国家发展的普遍形态。为什么不同时期主导欧洲政治的国家会有如此的变化?为什么18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均向民族国家的方向发展?蒂利的《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1990),回答的正是这些问题。 蒂利的两个逻辑 蒂利认为,欧洲国家形态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个千禧年欧洲社会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这些战争形态与欧洲各国国家和城市力量之间的关系。蒂利的书中有两个关键的逻辑。第一个是战争形式和国家能力之间的互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蒂利把欧洲战争在第二个千禧年的发展划分为“骑士战争”、“雇佣军战争”、“常规军战争”和“民族战争”四个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欧洲国家不但在国家能力上有着飞快的提高,而且战争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每一个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 第二个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动战争需要向社会汲取资源。如果一个国家所控制的领域内有发达的城市(当时欧洲城市在政治上有着很强的独立性),统治者就不得不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从城市经济中汲取财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城市,国家就有可能运用强制性手段。这两个逻辑相互交错,就有了如下的论点。 骑士的数量决定国家的强弱 第二个千禧年伊始,我们今天称之为欧洲的地区尚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期”。各国的国力都很弱,没有财力维持常规军。当时的主要战争形态是所谓的“骑士战争”。加入战争的骑士与国王有着一种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骑士每年拿出一定时间为国王作战,国王则给予骑士一片领地和其他特权。在这一时期,拥有的骑士的数量,决定了国家的强弱。而骑士的数量则

欧洲民族简述

欧洲民族简述 一)日耳曼: 在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一说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单单指德国人,实际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A 古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当然还有些小支派)。 B 东哥特人中的主体–伦巴底人后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盎格鲁人、一部萨克森人(也即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C 至于汪达尔人,听说过汪达尔主义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坏之王!在当年的所谓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下,他们经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并建国,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占了万城之城–罗马,将其几乎烧个精光,比中国秦末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旁宫可出名多了,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大约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认为是同化于当地土著及后来的阿拉伯人了(汪达尔人他们总共才四五十万人)。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尔及利亚裔的齐达内身上就没一点汪达尔人的血统吗? 总之,汪达尔人算得上是光荣的日耳曼人中历史表现最差的一支了,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以上关于日耳曼人和现今欧洲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当然是在很概括的层面上谈的,实际的演变过程显然要比这复杂一些,因此血统上会更混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例如,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英格兰直到公元1066年,外敌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然后分别是维金人、丹麦人、诺曼人(后三者其实统称为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北支)。原住民凯尔特人与古不列颠人被驱逐到北部和西边,分别形成今天的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凯瑟琳·泽塔·琼斯就是威尔士人)。 日耳曼人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契约观念以及勇武冒险精神等等这些卓越的种族禀性再加上伟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贵遗产,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日后西方文明必将大行于世界。 二)斯拉夫: 斯拉夫人分为以下三大支: A西斯拉夫人-——有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 拉丁天主教文明圈的重要成员,均为中欧国家(无论从历史、宗教、文化还是地理上讲,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都一直属于西方文明圈而非东欧范畴,把他们划入东欧,完全是冷战的产物,这原本就是一个误会)。波兰人、捷克人深受日耳曼德意志人的影响,特别是捷克人,长期受奥地利人统治;斯洛伐克人则被严重地马扎尔化即匈牙利化了。捷克人理性、温和,由于日耳曼化,更多个人主义传统,胡斯

西欧民族国家

西欧现代民族国家是在“欧洲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略为仔细地看一下现代西欧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可以看出它们完全是在某种经济上的“欧洲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从16世纪以来的几百年间,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可看到这个过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王权的强大有密切关系。通过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红白玫瑰战争,就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封建割据势力削弱,王权加强,形成以国王为首的统一的政治力量。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出现了以忠于国王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在中世纪西欧各国主要是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主的。这种庄园经济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反而形成了封建割据的形势。但到中世纪后期,庄园经济基本解体,区域性城市及至全国性城市逐步形成,贸易和商业得以发展。最后形成统一的经济中心,这样统一的经济中心成为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条件。而在庄园经济解体,商业城市兴起的过程中,人口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看中世纪晚期西欧人口的变化状况。 十四世纪后半期人口开始重新增长时,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基本瓦解。封建社会瓦解之后,专制国家形成,最后形成西欧民族国家。当然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不仅仅是因为人口的变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影响。西欧的贸易和商业早在十一、十二世纪就有所发展了,比如,北意大利,中德意志和弗兰德的市镇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了。在12和13世纪,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由于自身消费的特点,不满足于以往庄园手工业者生产的低劣的手工业品,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这就出现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城市商品兴起,封建庄园经济衰退的时期。之后经历黑死病和百年战争等的破坏,城市商品经济虽受打击,但最终恢复并繁荣发展,而封建庄园经济则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另外,在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兴起过程中,以王权为中心的政府和城市是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关系。为了要生存下去,国家必须得到远远多于它从传统封建收入来源所能得到的财政岁入,这样国家首脑为了得到税收就得鼓励、增加和扩大贸易。而商人和城市居民则需要的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并使政府成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庄园制的瓦解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西欧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地租形态的更替、市场体系的孕育、农奴的解放等。为西欧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只有建立

欧洲国家名称

国家(coutry) 首都/首府(Capital) Albania[Al5beinjE]阿尔巴尼亚 Tirana地拉那 Andorra[An5dCrE]安道尔共和国 Andorra[An5dCrE]安道尔 Austria[5CstriE]奥地利 Vienna[vi5enE ]维也纳Belarus白俄罗斯亦为:White Russia[(h)wait `rQFE ]Minsk[minsk]明斯克 Belgium[5beldVEm]比利时 Brussels[5brQslz]布鲁塞尔 Bulgaria[bQl5^ZEriE]保加利亚 Sofia[5sEufjE ]索非亚Croatia[krEu5eiFjE]克罗地亚 Zagreb萨格勒布 Cyprus[5saiprEs]塞浦路斯 Nicosia[7nikEu5si(:)E ]尼克西亚Czech[tFek]捷克Czechoslovakia[5tFekEuslEu5vAkiE]捷克斯洛伐克(今已分裂为:捷克、斯洛伐克) Parague[prB:^]布拉格 Denmark[5denmB:k]丹麦 Copenhagen[7kEupEn5hei^En ]哥本哈根Estonia[es5tEunjE]爱沙尼亚 Tallin[`tAlIn,`tB:ljIn]塔林 Faeroes(DK.)[5fZErEuz]法罗群岛FaeroeIslands法罗群岛[北大西洋](属丹麦) Thorshavn[tR:s`haJn, `tR:rshB:wEn]托尔斯豪恩 Finland[5finlEnd]芬兰 Helsinki[5helsiNki]赫尔辛基 France[frB:ns]法国

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经过十几周的课程学习后,或许我们那略显浅薄的知识会给人落下“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的印象,但是我们了解到了西欧民族国家从兴起到形成是一个战争、商业、宗教、城市文明等众多因素纠葛的过程,在把握这些客观前提的情况下,按时间顺序理出各个节点上的信息,应该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吧。 那么首先我们从时间上简单梳理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约410-800,西欧的“蛮荒时期”,各王国分立,阿拉伯人侵入,庄园经济各自独立;约800-1453,西欧国家初步形成,教会指引各国世俗领袖,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土耳其人崛起的威胁,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城市兴起;约1453-1789,西欧中央集权加强,庄园经济衰落,资本主义兴起并得到发展,16世纪王权高于教权,现代民族国家形成,1683年后非欧洲的民族威胁减少,西欧国家海外扩张全面展开;约1789-1945,社会革命,西欧民族主义兴起,代议制形成,一战与二战,全民法治国家形成,主权高于王权;约1945-今,西欧民族主义转变为泛欧洲主义,人权高于主权,欧盟发展,代议制得到完善,合法宗教和民族多元化。 然后,我们就各个阶段的关键事件依次分析:在第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便是封建庄园的独立了。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庄园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庄园和领地的概念相似;狭义的庄园指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依附农民,并独立进行经营及核算的一个地段。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

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庄园经济的独立在经济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打乱当时的战争进程;文化上,促进各区域间的交流。庄园经济虽然此时没有瓦解,但它的独立无疑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开了个好头。 在第二时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的法兰克王国,发展为西欧的一个大国。在查理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14年,查理去世。他的子孙庸碌无能,相互倾轧,国家陷入混乱。843年,他们将帝国一分为三。后来,从这三个部分,分别发展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封建国家。5世纪中期,在日耳曼人的迁徙浪潮中,他们当中的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建立了一些小国。这些国家经过长期兼并,9世纪早期开始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在长期战乱中,西欧国家初步形成,其中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尤为重要。十字军东征虽未收复失地,但1、防止土耳其人对欧洲进一步侵略,挽救了基督教文化;2、让欧洲人意识到东征的团结是建立在信仰上而不是政治原因;3、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传教方面引起了西方教会的传教热忱。英法百年战争对法国来说,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确定了版图,统一了法国市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长达百年的战争使法国贵族势力的瓦解,有利于王权的集中。对英国来说,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了市场,加强了王权,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

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 3 周 平内容提要:民族国家首先出现于西欧,是欧洲国家形态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形式。民族国家并非单一民族国家,而是建立在民族对国家认同基础上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建立以后,逐步成为世界国家体系的基本单元,并向全球扩展,进而成为基本的国家形态。民族国家遍及全球以后,民族国家具有了复杂多样的形式,相当数量的民族国家虽然具有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但与最早出现于西欧的民族国家有相当的差别。民族国家建立以后,民族国家建设的问题随之出现。当今世界的许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现代民族;民族国家;国家形态;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民族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国家形态,是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 主体。“到目前为止,民族国家仍然是惟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政治组织结构。”①我国也是民族国 家,并处于民族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然而,对于民族国家这样一种基本的政治现象,我国的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却尚未形成全面的、一致的认识,既有的知识系统尚无法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就连“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本身也是歧义丛生。这一现象表明,在全面、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对民族国家准确的认识,仍然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必须承担的责任。本文就从民族政治学的角度,阐述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一、民族国家的本质特征 中文的“民族国家”概念,来自于英文的“nati on 2state ”,即“民族—国家”,是对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的概括。作为民族与国家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国家既有民族的内涵,又有国家的内涵,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现实中的这种状况,为各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民族国家提供了可能。也许正因如此,高度关注民族国家的民族学学科和政治学学科对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并构建了大相径庭的民族国家概念。其间,民族学学科偏重于从“民族”的角度来界定“民族国家”,因而强调“民族国家”的民族属性,进而把民族国家解释为单一民族国家。可是,在当今世界的众多国家中,纯粹单一民族的国家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民族学学科最终得出 3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研究” (07AZZ001)研究成果。安东尼?D ?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第12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最初用来指西欧大学中操不同方言母语的学生所 组成的团体。在1414年召开的康斯坦茨宗教公会上,西欧各地代表为了防止教 皇或皇帝操纵会议,决定会议的组织单位为“nation "(国家),并确定了英格 兰、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五个单位,每个组织单位分别拥有一票 表决权,公会决议由多数票通过,同时各组织单位还拥有独立与罗马教廷签订 宗教协定的权力。2 15, 16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商品生产和交 换活动越来越强有力地影响和控制着西欧社会的政治生活,西欧社会各种政治 组织实体或集团,都卷入了争夺控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贸易路线的斗争, 并最终将这场斗争扩展到了世界性的范围。在此社会历史发展情势下,建立一 种既有足够经济、军事竞争规模,同时又能对大多数成员施具强大向心凝聚力 的政治组织实体,己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在此新的时代条件下,中世纪 西欧传统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权力体系,日渐显露出历史的局限性:皇帝与教皇 的统治在其直接控制的地区与系统以外,显然有名无实;自治城市和城市共和 国因在新的竞争中规模小、力量分散,而没有形成真正的独立力量;等级会议 中各等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司法管理体系、所代表的地方群体利益,则纷繁歧 异、矛盾有加,并且日益经受着新兴市民阶级和平民雇佣劳动者阶级的分化与 瓦解;而国王作为封建领地的最高封君,由于将土地连同其司法、赋税和军役 等特权层层分封,显然无力集中国家权力以有效发展工商业和进行大规模近代 战争。于是“民族国家”这个在中世纪社会中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治组织实体, 开始逐渐成长起来。一般观点认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于15. 16世纪 的中世纪晚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3美国独立 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后,民族国家形态开始在欧洲传播开来。19世纪中叶德意 志与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出现,则将民族国家推向了历史颠峰。进入20世纪以 后,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一大批亚非拉地区原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实 现了民族解放,建立了自己的民族主权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国家作为 一种政治组织己经席卷全球,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国家形式,并构成 了国内政治与法律和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主体。4 然而到底什么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应具有怎样的内涵与特征?长期以来 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争论的问题。一些西方政治思想家曾首先从民族结构 的角度去认识和界定民族国家,认为民族国家是最好的国家形式,欧洲每一个 文明民族都有自决的权利,都应当通过独立、合作与统一等途径,实现民族独 立与统一,并据此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主权国家,即民族国家。 黑格尔关于民族国家的政治哲学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在他看来,民族国家是政治实体的最高形式,是民族精神的政治外壳,是民族意志和命运的物质体现。他把自由理解为民族自决权的品格在个人身上的反映,认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才能实现。5当代美国学者多伊奇亦曾表述过类似观点,在界定“民族”一词的含义时,他认为,“民族”和“国家”的含义日益趋同,以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他甚至明确地将“民族”的定义,概括为“建立起了属于自己国家的一群居民”。6显然,在多伊奇看来,民族国家首先应该是以民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集合体。然而,就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实践来看,近代以来所建立的民族国家,特别是当代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国家政治实体,很少纯粹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有缘于此,一些从民族结构角度上界定民族国家的学者遂得出结论,认为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在现实的国家政治实践中几乎是不存在的,或者更具体地说,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构想而并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7 显然,单纯从民族结构特征的角度去界定和说明民族国家的特质内涵,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