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信息社会

未来的信息社会

未来的信息社会

六(2)班吴倩庄

一道曙光划破了信息社会的长空,照亮了这城市的一切。一幢幢高大新颖的建筑物,一排排科学培育的大白杨,都显露在晨光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又来临了。

“达达达…’’远处传来一阵马达声,一辆由机器人控制的气垫摩托车装满一筐物品,停在一幢大楼跟前。机器人掮着物品上楼了。咦,他怎么不锁摩托车,不怕人偷掉吗?请不必担心。摩托车上装有电脑报警器,它已经摸透了主人的性格,特点,如果陌生人要骑摩托车,它就会自动报警,而且会吸住偷车人不放,因此,没有任何人敢碰别人的摩托车。此时,机器人蹬蹬蹬跑上楼,在大门的信号器上咚咚咚地敲了三下,门“吱’’一声自动打开。他跨入室内,里面有一张床,这床可折叠成书桌,铺开就是床。另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和一部电话机,前面坐着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他听见响声,轻声问道:“老朋友,你回来了?’’我回来了,主人先生。我给你买了些人造大米、人造牛肉,还有水晶西瓜,我想你一定喜欢吃的。”“是的,太好了。”接着,机器人按了一个电钮,水笼头冒出了水,机器人将洗好的水晶西瓜送到主人面前,然后做饭菜去了。中年人继续坐在电视机前工作,他要找资料,就在电视机下方的键盘按了几下,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个管图书的机器人,他在寻测器上按了一下,有关资料马上展现在中年人面前。中年人想了解中国登山队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好消息和有关的资料。忽然,电视屏幕上出现中国登山运动员的镜头,并

在广播里清晰说有关的内容。

让我们一起共同设想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doc

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畅想2007-01-04 10:4321世纪是进一步变革的世纪,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位,必须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从观察开始。敏锐的观察是创新的有力来源。当你观察人们的日常活动时,你不仅应当关注他们的行为细节,还应当努力推断他们的动机和情绪。好的,富有洞见的观察是仔细的考察和临时的适当的追问的结合。当你对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能准确预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时,你已经打开了成功之门。套用一句经典的广告语:"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脑袋决定口袋"。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我们不仅应当是简单的研究市场并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更高层次地,我们应该具备引领世界潮流的前瞻力。不应只是追随时尚,而应引领潮流,创造时尚。未来的社会是移动的社会。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人的流动性要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强。与此同步,很多带有移动性特征的产品已经充斥了我们的部分生活。手机,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沟通的需求;汽车和飞机,满足了人们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需求;手提电脑,满足了人们外出办公的需求;MP3等数码产品,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听音乐的需求。这些已经存在并仍在继续改进的产品都具有"移动"的特征.而"移动"这个未来社会的趋势,还有多少没有被发现的商机或发明。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未来的社会是体验的社会。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和普及的时代,信息技术将给新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时代是一个体验消费的时代,它更强调交互性,实用性。清华美院的鲁晓波教授的"融合.交互.体验--面向未来的艺术创新设计"演讲给了我很大启发。200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人类社会机械化进程。100年前电的发明,带动了人类社会电气化进程。今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的物质闻名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艺术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艺术形态强调人文价值与自然价值并重,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鲁晓波教授对信息艺术的设计的讲解使我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指出信息艺术设计是数字化,虚拟化,交互化,全球化的设计。虚拟设计,新娱乐媒体,数字化产品将带我们走进全新的体验设计时代。未来社会是绿色的社会。随着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已经开始思考可持续发展,健康社会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以环境为基础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贺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人类要想持续发展,绿色设计一定不能被忽视。未来社会是老龄

未来信息社会发展之我见

未来信息社会发展之我见 自从网络信息技术在20世纪的垂暮中为我们叩开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出现了人类社会自语言产生以来的第四次信息革命一智能革命,智能革命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使我们人类自身的最后一块未知领域——大脑得到开发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人类的最终目标,是我们人类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的便利,为个人提供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信息技术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开始从量变走向质变;社会管理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一时期,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社会期望不断提高,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更为突出,某些领域甚至可能出现价值观混乱和道德偏差,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更加凸显,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过程中的作用,消除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未来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因极大丰富而不占主导地位 网络时代是以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特别是工业时代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社会财富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整个社会面貌,引起了生产力的突破与变革,引起了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人们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劳动生产率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不必再为养活自己和家人而整天忙碌奔波,从而使自由闲暇时间有了长足的提高,物质财富在社会观念中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后人们的主要精力转向了促进人类自身发展并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这种发展的带来的生活变化。信息社会的定义是一个以人为本、知识和信息成为最重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因此,信息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因素由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劳动者素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普及率、电子政务发展等转为高级信息设施建设为主的体制。 (二)未来生存全面数字化、网络化 未来信息社会,人类运用全面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高度的数字化,人开始在bit中生活,人类由此进入到了以bit 为存在方式的时代。“bit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讯、传播、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无不进行了彻底的数字化,人们使用数字化的通讯手段、传播手段,进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接受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人们在比特的环绕中过着一种带有虚拟性质的真实生活。除了物质和能量以外,社会生活中一切过程和方式都将基于网络进行了数字化。在网络时代,企业的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数字化使主体和客体系统发生了跳跃式的发展,使人类由以前的语言符号文明进入到了更高级的数字文明。 (三)人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历史性的提高 人将实现自己地位的历史性的变化——重新回归到人的应有地位。有人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力图综合和控制一切,迷恋秩序和权力,强调理性、逻辑、真理、基础和本质;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乃至无情的质疑与批判。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强调突出主体性、透明性、和谐性(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正如美国专栏作家说过“地球变平了、地球变小了、地球变热了,地球变体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使得教学模式、组织形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是否做好了顺应时代变革的体会,是否做好了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准备,这个都对中国的未来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结合这些课题我想谈四点意见。为了节约时间我就不展开了。 时代变革呈现了三大特征。第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 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思维的模式。 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我想这三大特征简述如下。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成为地球村。我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实现了全球的流通,时空在压缩,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成为小小的村落,以产品生产为例,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生产,而必须依赖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一种产品可能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及十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使得其发挥技术、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最终的产品将是国际性的产品。例如播音747飞机一共由45万个零件组成,他们由6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所生产的,其中包括西安生产的飞机尾翼,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他的发展远远超越了经济合作的范畴,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等方方面面,这对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信息化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网络科技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以手机为例,现在的手机非常时髦,它有完美的声音、音响功能,不过好景也不会太长,新的手机革命已经拉开了帷幕。英特尔公司宣布已经研究出了一种芯片,他的尺寸跟我们的手指盖大小差不了多少,但是耗电量远远低于我们的家用电器。Google公司已经宣布马上要推出要把计算机的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在未来不远的一天一部手机就可以取代所有的银行卡、信息化,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这对教育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之高点。 第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创新成为崭新动力。知识成为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知识更新和速度不断地加快,根据联合国世界科学情报技术系统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达到12.5%,同时知识跟进的周期不断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25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及其特征。 2、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2、信息和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学难点:1、对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的理解;2、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节课叫什么?” 学生回答:“电脑课”,“计算机课”,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出“信息技术课”。 教师设疑: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叫信息技术课,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社会?从而引入新课 (板书)信息与信息社会 2、讲授新课 (1)信息的概念 教师用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教师提问:能从图片得到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照片中的符号、颜色、图像等。 教师回答:你们都说的很对,这些就叫信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信息的广泛的理解: 1、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 2、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知识(美国、韦伯); 3、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知识(牛顿);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信息的概念。 通过给予具体事例,师生互动,从而得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板书)信息 (2)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刚我们理解的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作用,那我们获得信息之后怎么让这些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呢? 学生回答: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而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就是信息技术,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到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学过程:(1课时) 引入: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通讯、网络等。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IT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什么又是信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 (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大量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前不久的美伊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古战争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电影,电视里看过吧,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当然取胜的几率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体会到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而人们也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重点) (板书)二、什么是信息(重点) (任务:)学生通过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板书)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国未来将是信息社会

张新红:中国未来摸到的最大石头将是信息社会 来源:信息化研究部时间:2014-04-29 [按]2014年4月26日,中国信息协会在京举办“2014中国信息化政策与趋势报告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应邀出席会议并就“信息社会测评研究与应用”发表演讲,介绍了关于信息社会发展的16个结论,提出全面建设信息社会将是未来中国发展中摸到的最大石头。以下是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的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 非常遗憾要在本来是休息的时间进行演讲,相信大家会有一些异样的感受,我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收获。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前面领导和专家们的演讲主要涉及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信息化,一个是信息惠民。我今天介绍的内容将使用一个新的词汇——信息社会。 在谈信息化趋势、“往前看”的时候,一般都会感到难以把握,我想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在休息日还愿意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的主要原 因之一。我想让大家都省些力气,因为信息化发展到最后肯定就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所以我就直接带大家到信息社会看一看。 在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摸到了两块大石头:一个是改革,一个是开放。现在我们摸到的石头是什么?是“四化同步”,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那么再往后看,石头在哪里?我给出的答案就是信息社会——全面建设信息社会将 是未来中国发展过程中摸到的最大石头。 2006年我国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到2020年“为进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从那以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就开始对信息社会进行研究。2010

年,我们发布了第一份《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对全国及31个省份的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评。2013年我们发布了第二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将测评对象扩大到315个地级以上城市。今天,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将我们研究和测评信息社会的一些基本结论同大 家做个分享。 第1个结论:信息社会已经到来。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发展历程,我想已经无须赘述。在2006年的时候,联合国已经将每年的5月17日确立为“世界信息社会日”。 第2个结论:关注信息社会有三个理由。其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而我们对它还知之甚少。其二,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北。其三,既然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新型社会形态已经来了,其自身肯定有一些内在发展规律,也应该存在通往信息社会的最佳路线图,认清发展规律、找到最佳路径,就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少摔跟头。 第3个结论: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革命与人类需求变化自然藕合的必然结果。正如农业技术革命缔造了农业社会、工业技术革命将人类带入工业社会一样,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革命也必然会将人类引领到信息社会。 第4个结论: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信息社会有它内在的机理。一般来讲,一项技术催发社会变革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基本逻辑:首先是一项新技术的出现,然后这项技术迅速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这个产业不断地向其他产业和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和扩散,从而引发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而生产力的变革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已经来临了。大家知道,与信息技术同期发展起来的还有其它的一些技术,如海洋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但我们为什么不说人类已进入到了海洋时代或生物社会呢?我们认为,这些

网络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网络学习与教育变革 姓名潘亚萍工作单位靖江成校 二、网络社会的特征是什么?网络社会对人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一)网络社会的特征有: 1)开放性:Internet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网络上的每一处信息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开放的,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开放地进行交流、学习。 2)复杂性: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能面对面交流、沟通。有一句话说:“尽管上网吧,即使屏幕那头是一条狗,也没人会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中,荒废学业,虚度青春。 3)全球性:网络把全球缩小到一台电脑上,通过一根网线,世界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4)丰富性: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多彩,用一个搜索引擎,搜寻到的网页就可达到几十、几百万。 5)虚拟性:网络社会是人们通过网线虚构的一个社会,看不到彼此,却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既真实又虚幻。 (二)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不同,因其虚拟、复杂,所以对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1)网络的道德规范要求:正是因为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复杂性,使得网络到处充满着陷阱,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在这里得到考验。很多人就是因为个人道德意识不够强,对通过网络犯罪存在着侥幸心理,所以他们利用所掌握的网络运用知识攻击他人的网站、偷取他人的帐户密码、制造病毒攻击他人电脑,甚至进行更严重的犯罪。所以我们在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对于网络犯罪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使他们不至于走到歪路上去。网络的匿名性同时也导致了随意性。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版权、隐私权等权利的侵犯。未获授权之前甚至根本不考虑授权就发布、登载信息资源,随意下载别人的作品等,无疑违背了法律和道义的精神。在互联网缺乏监督力量和手段的情况下,人们只有依靠法律的、伦理的宣传,只有依靠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则来制约这种现象的发生。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购“计算机伦理十戒”就很有代表性。这“十戒”是:(1)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2)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3)你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上窥探;(4)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5)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6)你不应该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7)你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做出了补偿;(8)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9)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10)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2)对外探索、交流、互动能力的要求: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世界是丰富多彩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 单元说明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要求: 1.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体验社会进步与发展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形成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积极态度。 2.树立遵守通信、网络等相关法律的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爱护通信设施的好习惯。 3.初步学习以积极健康的方式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能力要求: 1.学习使用通信工具与人交往和沟通。 2.学习从电视、报刊中学习知识。 3.学习使用电脑和网络收集信息。 知识要求: 1.了解通信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不同传媒方式的特点。 3.知道不同传媒方式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7 1、怎样与亲友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了解现代通信事业的发展,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2.学会用电话和写信与人沟通,了解有关电子邮件的常识。 3.学习在通信中的文明礼貌。 4.知道与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爱护通信设施,不私拆他人信件。 教学过程: 主题1:打电话啦 一、导入 1.阅读教科书第22页课文。 2.提问:什么是“信息社会”、“传媒”、“网络”、“通信”?”从这段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电话的种类和作用 1.提问。你家或你的亲人使用什么电话?有什么作用? 2.阅读课文。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课文。 3.讨论。你认识哪些电话?能说说它们的功能吗? 4.利用电话机讲述录音电话、传真机、可视电话的功能,使学生感受到电话的发展。5.拓展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电话?说说你的新发现。”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 23页“我的收获”的填写。 四、阅读课文 1.阅读课本23页“知识窗”。了解电话发明的历史和今天电话的进步。 2.阅读课本24页“开眼界”。 3.讨论。“说说你从‘电话本上的变奏曲’看到了什么。”

当代新兴科技与社会未来详细整理

一、名词解释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法术。神降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常识: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具有直观性、同质性、公有性、公认性和可解释性的特征。 科学的分代:古代,近代(16-18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 古代:①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从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②古代科学要达到的目的是同人的主观经验和常识一致;③古人在解释自然界时考虑了各种可能性,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方案;④古代科技的本质是农业文明的一部分。特征:大多以经验为基础,出于个人爱好,独立完成的。 近代(16-18世纪):①反对盲目迷信权威;②主张尊重事实;③强调观察、实验的方法;④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特征:中国和西欧进行全面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真正意义上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特征凸显出来。近代西方文化,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传到中国,中国的儒家文化也传到西欧,中西方文化传统发生了剧烈的交融与冲突。 19—20世纪科学:(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2)电力的广泛应用(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4)化学工业的建立(5)“钢铁时代”。19世纪特征:①广度、深度→更高;②自然界为既成事物→发展过程;③静止、孤立→发展联系;④搜集材料→整理材料。20世纪特征:追求统一性,探索复杂性。 熵:熵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的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简单来说时间是事件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时间是对物体之间相对运动快慢的一种描述。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触到的具体事物都处于空间中,没有空间规定的具体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规律:悬浮的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混沌: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具体来说,是指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在行动之处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始料未及的后果。所以,当有人说,因为英国的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中国可能会遭受一场台风时,他的观点里就包含着混沌理论的思想。 分形: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首先提出的。是对没有特征长度但具有一定意义下的自相似性图形和结构的总称。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两个基本性质。 空洞:指的是丝状结构之间的空间,空洞与丝状结构一起是宇宙组成中的最大尺度的结构。空洞中只包含很少或完全不包含任何星系。) 老三论:信息论(申农)---是指存在的体现或延伸,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的实质,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的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的思维活动。

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

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 未来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人类怎样生活?共产主义能否实现?这些问题也许大家都思考过,也有很多人阐述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共产主义会实现,并且一定会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实现。可以说,社会每发展一步,科技每进步一步,都是向共产主义迈进一步。如果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出现全球毁灭性的灾难,人类的未来是可以预见到的。从信息化技术、货币、人类自身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奠就未来人类社会的基石,信息化器件植入人体,搭成未来人类生活的框架。 从电脑的发展看,由最初的算盘开始,历经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电脑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随着进一步发展,电脑会向微型化、生物化方向继续发展。我们生活中能感知到的,电脑由台式机发展到笔记本,又发展到各种平板,又进一步向着“可穿戴”方向发展,最后的发展目标是“可植入”。 从信息传递的发展看,由口耳相传开始,历经岩画、草绳、甲骨、竹简、羊皮、帛书到纸的发明,再由电报、电话,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磁、光已经被作为通讯交流的媒介进入日常生活。我们生活中能感知到的:信息交流由书信往来到电报沟通,进一步发展到语音通话,一直到现在的手机普及,进而穿戴化,继续发展

下去,信息设备植入人体也是指日可待。 设想一下,信息化设备,如计算机、移动通讯终端、各种测控传感器件植入人体,成为人类大脑和感觉器官的扩展部分,人类生活会怎样? 人类的大脑得到解放:需要大脑进行的信息存储和运算将会由植入器件代替处理,记忆和知识可以复制转移,大脑可以专注于创造性的工作。 人类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远距离通话时,人们将不用拿出手机拨号,而是直接用脑电波控制植入的通讯器件,实现思维交流。因为交流是思维交流,语言的不同也不再是交流的障碍,任何人之间都可以进行沟通,想和谁联系,就是灵犀一现,相互关联的事。世界融为一体,世界公民联合起来,地球村真正实现。 二、货币的发展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货币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由最初的实物交换,到贝壳,到黄金白银,到纸币,到电子货币。电子货币在将来会逐渐取代纸币,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力。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接触到了电子货币,可以说,人类已经在货币这一领域,迈过了第一道门槛。随着电子货币被更加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人们薪酬取得方式、支付方式、财富储存方式,将更加便捷。电子货币在更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三、生产能力的发展 生产高度自动化、集约化,各种先进的设备替代人的体力劳动。

优秀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处不在的信息;②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强化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内化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三、设计思路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基本特征及应用; 难点: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六、教学方法 以创设《泰坦尼克号》情景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又乐于思考的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情景角色感受等教学手段突破重点,分解难点。再以学生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信息实例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 注:(电影剪辑时长1分7秒,包括5个镜头:①豪华的泰坦尼克号在大海上行驶的壮观场景②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的镜头③用烟花发出求救信号的画面④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过程⑤救援人员在飘满遇难者尸体的大海上搜救)

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畅想

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畅想 2007-01-04 10:43 21世纪是进一步变革的世纪,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位,必须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从观察开始。敏锐的观察是创新的有力来源。当你观察人们的日常活动时,你不仅应当关注他们的行为细节,还应当努力推断他们的动机和情绪。好的,富有洞见的观察是仔细的考察和临时的适当的追问的结合。 当你对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能准确预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时,你已经打开了成功之门。套用一句经典的广告语:“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细节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命运脑袋决定口袋”。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我们不仅应当是简单的研究市场并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更高层次地,我们应该具备引领世界潮流的前瞻力。不应只是追随时尚,而应引领潮流,创造时尚。 未来的社会是移动的社会。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人的流动性要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强。与此同步,很多带有移动性特征的产品已经充斥了我们的部分生活。手机,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沟通的需求;汽车和飞机,满足了人们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需求;手提电脑,满足了人们外出办公的需求;MP3等数码产品,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听音乐的需求。这些已经存在并仍在继续改进的产品都具有”移动”的特征.而“移动”这个未来社会的趋势,还有多少没有被发现的商机或发明。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

未来的社会是体验的社会。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和普及的时代,信息技术将给新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时代是一个体验消费的时代,它更强调交互性,实用性。清华美院的鲁晓波教授的“融合.交互.体验——面向未来的艺术创新设计”演讲给了我很大启发。200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人类社会机械化进程。100年前电的发明,带动了人类社会电气化进程。今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的物质闻名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艺术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艺术形态强调人文价值与自然价值并重,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鲁晓波教授对信息艺术的设计的讲解使我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指出信息艺术设计是数字化,虚拟化,交互化,全球化的设计。虚拟设计,新娱乐媒体,数字化产品将带我们走进全新的体验设计时代。 未来社会是绿色的社会。随着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已经开始思考可持续发展,健康社会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以环境为基础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贺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人类要想持续发展,绿色设计一定不能被忽视。 未来社会是老龄化的社会。中国老龄委在2006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人,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伴随着这样庞大的老年人消费市场,我们应当考虑是追求差异化的老年人专用产品设计,还是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技术创生型导学案 一、学习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教材介绍了信息的含 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过程,以及信息社会。为了更生动的对这些知识进行说明,教材加入了“一鼓作气”、“大庆油田情报的获得”、“贝卡谷地之战”、“计算机出故障后”和“UFO”这些有趣的阅读材料,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简单地阐述了什么是信息、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信息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小学毕业,在注意力方面还保持了儿童的一些特征。由于 是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在课堂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趣味性,把基本知识讲清楚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 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五、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六、学习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七、学习过程: 引入: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什么是信息?如何获得信息? 获得信息后又如何处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任务):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视频,并回答问题“两军交战时,鼓声表达了什么含义?” (学生):进攻。 (问题):是否鼓声就一定表示进攻?请学生再看例子。 (任务):通过看图片,回忆电视中的场景。回答问题:“衙门的鼓声表达了什么含义?”(学生):告状。 (任务):“节日或重大仪式中,鼓声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庆祝。 由此得出:可以用相同形式的鼓声表达不同的含义。 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的含义。 例如: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变形金刚,你要向他表达“苹果”这个含义,你可以怎样表达? (学生:)1、用文字“苹果”或是文字“apple” 2、用声音“苹果” 3、画一幅图

未来社会形态—信息社会

海南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当代社会思潮》课程论文 题目:未来社会形态——信息社会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 2013 年 6 月 5 日

未来社会形态—信息社会 摘要: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推动着世界不断从工业社会形态向信息社会形态发展。信息社会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带动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不断地向前进步和发展。本文将对信息社会的内涵、特征进行介绍,以使人们对其引起重视,使我们的思想对策和体制适应信息社会的操作运行。 关键词:信息社会;内涵;特征 正文 20世纪80年代,新生的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引起社会上活各个方面深刻变化。信息化对社会影响的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信息社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政治哲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1973年贝尔在《后工业社会:推测1985年及以后的美国》、《关于后工业社会的札记》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三部专著中对“后工业社会”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其实,贝尔所说的“后工业社会”,实际上就是“信息社会”。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理论中提出,世界正面临着知识浪潮的冲击,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时代。20多年前,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就曾在其《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10个新方向》—书中预言:“信息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未来社会形态”。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已真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着充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社会是一个以数字化的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以智能化工具为最基本的生产工具、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形态,是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演进中的最根本的因素,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三种要素—劳动主体、生产资料、产出价值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上层建筑、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劳动方式以及家庭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引起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而使社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知识爆炸式创生,成为信息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源和主要产品 在工业社会,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源,制造品是社会生产的主要产品。在信息社会,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经济资源,通过与传统生产资源如土地、资本与劳力等的有效结合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并且可大幅度地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信息资源由于可被公众共享而价值不被削弱,它可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成为物质与能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决定因素,成为现代经济增长源的关键所在。信息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替代稀缺的物质资源可以减轻经济增长中资源制约的压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资源保障。 知识本身也成了产品,它们不断生产出来,通过加工、处理、传输以及经营为越来越多的“地球村民”所消费,如各类软件、网络以及音乐磁带、激光唱片、影视录像等等新型产品。奈斯比特

信息的主要特征

信息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从多角度理解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3)使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4)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信息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价值;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挖掘出信息的价值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信息的含义; (2)分析、鉴别、提炼信息的各种特征。 教学过程: 引入: 当今世界是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普遍性 信息不是虚无缥缈的事物,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的存在可以被人们感知、获取、传递和利用。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结绳记事就是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常用的一种记事方法;近代发明的电报、电话也是为了传递信息;现代的网络技术更为信息的传递带来了便利。因此,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二)依附性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 “认识信息世界”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内容有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因为“信息”这个词虽然平常大家都经常听到,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等等,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学生就讲不清了,而且信息这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必须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再由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决心。 【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生思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回答) 2.播放课件: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报纸新闻摘选、电视宣传广告、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 师:从图片和录象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答: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蒙牛、伊利牌等产品的广告。 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 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播放课件: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